我在灰烬中等你

  [摘要]屈原的执着跟誓死相守的恋人一样坚贞与执着,是那样的震撼人心。屈原宁愿自沉以自守,保持自身的高洁,而不随波逐流。千百年来又有谁懂得,楚王是永远也不会懂得的,所以屈原写《离骚》以抒怀明志。但是后来,屈原还是等到了懂他的人。无数仁人志士敢于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就是证明。   [关键词]屈原;忠贞;高洁;明君   说起屈原,那么高洁的人格和情怀,又那么令人悲叹的遭遇,总有一种想和他对话的冲动,不管前人写了多少,我手写我口,一定要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屈原高洁的品格和他的忠贞,借用一段网络流行语对爱情的表达,移用过来表达屈原对国家、君主的忠贞;还有洛夫的诗,咏叹的是爱情的至死不渝,也恰到好处地诠释了屈原对楚王的不离不弃,也许只有“我在灰烬中等你”能传达屈原的执念。   记得网络上有这么一段流行语: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段荒唐;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叹息。我在想:屈原遇上楚怀王究竟是对的时间还是错的时间呢?若说是对的时间,因为那是一个七雄争霸、烽烟四起的时代,你死我活的争夺中特别适合像屈原这样才能卓越、一心图强、锐意改革的人恣意驰骋,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若说是错误的时间,那可能是因为在那样一个群小猖獗,嫉贤妒能的楚国,屈原的才能太突出了,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提到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他担任过左徒和三闾大夫,在左徒任职上既管理内政又主持过外交,兼国务院总理和外交部长两职,难怪群小会嫉妒得发狂,总在怀王面前诋毁屈原,而怀王又是一个是非不分、昏聩糊涂的君主,屈原被疏远、遭贬职又被逐最终自沉汨罗,是那样的无奈与绝望!因此我认为无论怎样评价那个时代,屈原遇上楚怀王,终是令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屈原遇上楚怀王,是一生叹息!   可是屈原是那样的执着,“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史记・屈原列传》):他寄希望于楚怀王,希望国君有朝一日能改过自新,整个国家能面貌一新。哪怕对国君的行为有不满,他也只是感慨“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楚辞・离骚》)。他把君王比作“灵修”,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啊!我始终念着你,眷顾着你,无论你如何对待我!我始终等待着你,希望你能想起我,让我重新回到您的身边,尽做人臣的职责。屈原想念楚怀王,甚至从他的“香草美人”意象的象征比喻中,他就像一个受人嫉妒的美女,希望丈夫(楚怀王)能看到他受的冤屈。《楚辞・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可以为证。可这等待想来是这人世间最令人神伤的。你等待的人未必在乎你的守候,甚至未必知晓你的守候,而你却依然在湘江纵身一跃的那一刻,坚守着自己的诺言。由此我想到了尾声,那个等待自己的心上人,在大水漫溢的那一刻依然抱柱不肯撒手宁愿葬身江流也要坚守自己的诺言的人;我想到了洛夫的诗:我在千寻之下等你。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是那么的执着与坚韧!   我在灰烬中等你。我觉得屈原的执着跟誓死相守的恋人一样坚贞与执着!   是那样的震撼人心!   屈原也曾对自己所选择道路怀疑过,“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楚辞・离骚》),忠于怀王是不是错误的呢?甚至还想过要掉转车头回到最初,“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楚辞・离骚》)在想象中,他赶着马车缓步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还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岗上暂时休息,“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楚辞・离骚》)人在困顿失意时,难免不对自身产生怀疑,并对自身进行反省。屈原反省之后得出的认识是既然君王责难我不让我做官,那我就归隐吧,一定要保持自身高洁的品格和美好的修养,宁死也不与世俗小人同流合污。从《离骚》中我们得知他正是因为太高洁而被贬黜了,“既替余以蕙�v兮,又申之以揽苣。”可他依然坚持初心。也许人生遭此挫折和磨难,是上天对自己的考验吧,也可能是楚怀王认为自己做得不好而疏远自己吧!   我们感受到了屈原的让步和倔强:不让我做官我就不做官,但是我得继续保持高洁品格,这是他的让步;保持自身高洁品格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让他遭放逐,可他还要继续保持,这是他的倔强。有句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屈原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甚至还更加“变本加厉”。他对自身的要求更严了:“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诗人不厌其烦地通过芬芳的花草和繁盛的装饰从各个方面写自己衣饰的高洁,意在表明自己修身之严,品格和志向之高洁。   可是这一切他所在意的楚王都看到了吗?他会放在心上吗?他会在意吗?不管他是否在意,屈原都非常严格的要求自己,“好修”(注重修养高洁的品性)是他的一种自觉行为,一种内在的自省。   屈原爱戴的楚怀王终究是没有醒悟,不但楚国日益衰败,他自身也客死秦国,为天下人耻笑。司马迁评价是“此不知人之祸也”。事实上,屈原在,楚国兴盛,曾一度出现国富民强的局面;屈原被疏被黜被逐,楚国则每况愈下。直到楚国的都成郢被攻破的那一天,他始终没有等到楚怀王,也无法实现他的“美政”理想――明君贤臣共兴楚国的理想。等待,屈原宁愿走极端,以毁灭生命的方式来坚持自己的执念。“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他用清醒的眼,看着依然执迷不悟的楚顷襄王,看着被践踏被蹂躏的楚国百姓,看着汨罗江上溅起的清澈的浪花,告诉你我: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举世滔滔之中,相比于屈原的怀瑾握瑜的独醒,不见知于当世,又不肯迎合世俗,在历史车轮的碾压下保持了独立精神和个体尊严。我想到了一个“‘疯掉’的百姓和国王”的故事:先前,遥远的维拉尼在一个贤明国王的统治下国泰民安,百姓富足。然而有一夜,在全城人都已入睡后,一个邪恶的女巫来到城中,在城中唯一的一口井中滴入七滴药液,并宣称:“此后再饮井水者必定变为疯子。”次日早晨,全城居民――除了国王和侍从长――都饮了井水,并果如女巫所言变成了疯子。   当日,巷里市间的人们都在交头而语:“国王疯了,我们的国王和侍从长失去了理智了!我们决不能受疯子国王的统治。我们必须罢黜他!”入夜后,国王令人取来满满一金杯井水,并大饮一口,又让侍从长饮尽剩下的半杯。翌日,遥远的维拉尼城狂欢起来,庆祝国王和侍从长恢复了理智。   两相比较,屈原宁愿自沉以自守,保持自身的高洁,而不随波逐流,而维拉尼的国王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和权力,终在权势与地位面前低头,于疯癫的百姓的狂欢中庆幸自己大权仍握。在众人的胁迫和强权的诱惑下,他抛弃了他唯一的机会,永远无法完成对维尼拉的救赎。他的“拒”与坚守或是“惧”于坚守,使维尼拉的人民永远疯狂在自以为是的“幸福安康”中。   屈原至死不渝地等待他的明君,坚守他如莲花般高洁的品格。让我觉得“我在灰烬中等你”执着成了永恒。有句名言说“等你不久,一生而已”,屈原的等待更像是今生来世绵远不绝的等。就像曹操等他的贤才那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种渴望,那种执念,那种无悔,楚王是永远也不会懂得了。但是千百年后,屈原等到了懂他的人。   他是临刑索琴、手挥五弦,在刀枪剑戟面前毫无惧色,弹奏慷慨激昂、响彻云霄的被称为遥远的绝响――《广陵散》的嵇康;他是情怀悲壮、气节崇高、“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一腔热血为南宋鞠躬尽瘁,只因理想,不计结局的文天祥;他是“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为唤醒麻木的国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他是留下绝笔《与妻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抛却不舍,义无反顾地选择用生命铺筑国之新生的道路的林觉民……   五月的粽香,汨罗江的龙舟,还有你不屈傲岸的身影,三闾大夫啊,这执着的高贵的信念之花,在被热血点燃的精神天空里永远绽放,即使苦痛却无悔!

  [摘要]屈原的执着跟誓死相守的恋人一样坚贞与执着,是那样的震撼人心。屈原宁愿自沉以自守,保持自身的高洁,而不随波逐流。千百年来又有谁懂得,楚王是永远也不会懂得的,所以屈原写《离骚》以抒怀明志。但是后来,屈原还是等到了懂他的人。无数仁人志士敢于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就是证明。   [关键词]屈原;忠贞;高洁;明君   说起屈原,那么高洁的人格和情怀,又那么令人悲叹的遭遇,总有一种想和他对话的冲动,不管前人写了多少,我手写我口,一定要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屈原高洁的品格和他的忠贞,借用一段网络流行语对爱情的表达,移用过来表达屈原对国家、君主的忠贞;还有洛夫的诗,咏叹的是爱情的至死不渝,也恰到好处地诠释了屈原对楚王的不离不弃,也许只有“我在灰烬中等你”能传达屈原的执念。   记得网络上有这么一段流行语: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段荒唐;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叹息。我在想:屈原遇上楚怀王究竟是对的时间还是错的时间呢?若说是对的时间,因为那是一个七雄争霸、烽烟四起的时代,你死我活的争夺中特别适合像屈原这样才能卓越、一心图强、锐意改革的人恣意驰骋,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若说是错误的时间,那可能是因为在那样一个群小猖獗,嫉贤妒能的楚国,屈原的才能太突出了,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提到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他担任过左徒和三闾大夫,在左徒任职上既管理内政又主持过外交,兼国务院总理和外交部长两职,难怪群小会嫉妒得发狂,总在怀王面前诋毁屈原,而怀王又是一个是非不分、昏聩糊涂的君主,屈原被疏远、遭贬职又被逐最终自沉汨罗,是那样的无奈与绝望!因此我认为无论怎样评价那个时代,屈原遇上楚怀王,终是令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屈原遇上楚怀王,是一生叹息!   可是屈原是那样的执着,“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史记・屈原列传》):他寄希望于楚怀王,希望国君有朝一日能改过自新,整个国家能面貌一新。哪怕对国君的行为有不满,他也只是感慨“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楚辞・离骚》)。他把君王比作“灵修”,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啊!我始终念着你,眷顾着你,无论你如何对待我!我始终等待着你,希望你能想起我,让我重新回到您的身边,尽做人臣的职责。屈原想念楚怀王,甚至从他的“香草美人”意象的象征比喻中,他就像一个受人嫉妒的美女,希望丈夫(楚怀王)能看到他受的冤屈。《楚辞・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可以为证。可这等待想来是这人世间最令人神伤的。你等待的人未必在乎你的守候,甚至未必知晓你的守候,而你却依然在湘江纵身一跃的那一刻,坚守着自己的诺言。由此我想到了尾声,那个等待自己的心上人,在大水漫溢的那一刻依然抱柱不肯撒手宁愿葬身江流也要坚守自己的诺言的人;我想到了洛夫的诗:我在千寻之下等你。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是那么的执着与坚韧!   我在灰烬中等你。我觉得屈原的执着跟誓死相守的恋人一样坚贞与执着!   是那样的震撼人心!   屈原也曾对自己所选择道路怀疑过,“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楚辞・离骚》),忠于怀王是不是错误的呢?甚至还想过要掉转车头回到最初,“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楚辞・离骚》)在想象中,他赶着马车缓步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还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岗上暂时休息,“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楚辞・离骚》)人在困顿失意时,难免不对自身产生怀疑,并对自身进行反省。屈原反省之后得出的认识是既然君王责难我不让我做官,那我就归隐吧,一定要保持自身高洁的品格和美好的修养,宁死也不与世俗小人同流合污。从《离骚》中我们得知他正是因为太高洁而被贬黜了,“既替余以蕙�v兮,又申之以揽苣。”可他依然坚持初心。也许人生遭此挫折和磨难,是上天对自己的考验吧,也可能是楚怀王认为自己做得不好而疏远自己吧!   我们感受到了屈原的让步和倔强:不让我做官我就不做官,但是我得继续保持高洁品格,这是他的让步;保持自身高洁品格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让他遭放逐,可他还要继续保持,这是他的倔强。有句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屈原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甚至还更加“变本加厉”。他对自身的要求更严了:“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诗人不厌其烦地通过芬芳的花草和繁盛的装饰从各个方面写自己衣饰的高洁,意在表明自己修身之严,品格和志向之高洁。   可是这一切他所在意的楚王都看到了吗?他会放在心上吗?他会在意吗?不管他是否在意,屈原都非常严格的要求自己,“好修”(注重修养高洁的品性)是他的一种自觉行为,一种内在的自省。   屈原爱戴的楚怀王终究是没有醒悟,不但楚国日益衰败,他自身也客死秦国,为天下人耻笑。司马迁评价是“此不知人之祸也”。事实上,屈原在,楚国兴盛,曾一度出现国富民强的局面;屈原被疏被黜被逐,楚国则每况愈下。直到楚国的都成郢被攻破的那一天,他始终没有等到楚怀王,也无法实现他的“美政”理想――明君贤臣共兴楚国的理想。等待,屈原宁愿走极端,以毁灭生命的方式来坚持自己的执念。“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他用清醒的眼,看着依然执迷不悟的楚顷襄王,看着被践踏被蹂躏的楚国百姓,看着汨罗江上溅起的清澈的浪花,告诉你我: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举世滔滔之中,相比于屈原的怀瑾握瑜的独醒,不见知于当世,又不肯迎合世俗,在历史车轮的碾压下保持了独立精神和个体尊严。我想到了一个“‘疯掉’的百姓和国王”的故事:先前,遥远的维拉尼在一个贤明国王的统治下国泰民安,百姓富足。然而有一夜,在全城人都已入睡后,一个邪恶的女巫来到城中,在城中唯一的一口井中滴入七滴药液,并宣称:“此后再饮井水者必定变为疯子。”次日早晨,全城居民――除了国王和侍从长――都饮了井水,并果如女巫所言变成了疯子。   当日,巷里市间的人们都在交头而语:“国王疯了,我们的国王和侍从长失去了理智了!我们决不能受疯子国王的统治。我们必须罢黜他!”入夜后,国王令人取来满满一金杯井水,并大饮一口,又让侍从长饮尽剩下的半杯。翌日,遥远的维拉尼城狂欢起来,庆祝国王和侍从长恢复了理智。   两相比较,屈原宁愿自沉以自守,保持自身的高洁,而不随波逐流,而维拉尼的国王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和权力,终在权势与地位面前低头,于疯癫的百姓的狂欢中庆幸自己大权仍握。在众人的胁迫和强权的诱惑下,他抛弃了他唯一的机会,永远无法完成对维尼拉的救赎。他的“拒”与坚守或是“惧”于坚守,使维尼拉的人民永远疯狂在自以为是的“幸福安康”中。   屈原至死不渝地等待他的明君,坚守他如莲花般高洁的品格。让我觉得“我在灰烬中等你”执着成了永恒。有句名言说“等你不久,一生而已”,屈原的等待更像是今生来世绵远不绝的等。就像曹操等他的贤才那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种渴望,那种执念,那种无悔,楚王是永远也不会懂得了。但是千百年后,屈原等到了懂他的人。   他是临刑索琴、手挥五弦,在刀枪剑戟面前毫无惧色,弹奏慷慨激昂、响彻云霄的被称为遥远的绝响――《广陵散》的嵇康;他是情怀悲壮、气节崇高、“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一腔热血为南宋鞠躬尽瘁,只因理想,不计结局的文天祥;他是“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为唤醒麻木的国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他是留下绝笔《与妻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抛却不舍,义无反顾地选择用生命铺筑国之新生的道路的林觉民……   五月的粽香,汨罗江的龙舟,还有你不屈傲岸的身影,三闾大夫啊,这执着的高贵的信念之花,在被热血点燃的精神天空里永远绽放,即使苦痛却无悔!


相关内容

  • 水来,在水中等你 火来,在灰烬中等你[情感美文]
  • 水来,在水中等你 火来,在灰烬中等你 文 断鸿声远 编辑 白石秋水 我的痴念是一只唯美的蝴蝶,翩跹翔舞于我的心田,那是一片自然素朴.宁静和谐的天地.想着你的每一刻,天空湛蓝澄澈,阳光缤纷绚丽,轻风柔和温煦,鲜花烂漫,芳草萋萋.你说人生的四季都有蝶舞,冬日的萧瑟肃杀中,蝶在哪里?花在何处?是否我心中的 ...

  • 七夕爱情心语
  • 七夕爱情心语 1.呼吸的每一瞬间都有你的气息,想你的每个夜晚都有你的影子在印刻,只想要你的一个拥抱来暖暖. 2.亲爱的老婆,遇到你是缘份,想念你是感觉,爱上你是快乐,追到你是幸福,我愿伴你度过幸福的一生,美好日子,我一生钟爱你! 3.最浪漫的事:牵着你柔嫩的手,依偎着走过风霜:靠在我宽厚的肩膀,细数 ...

  • 认识衣服的面料00
  • <认识衣服的面料>教学案例 襄阳市第四十中学 罗靳静 [教学设想] 本课通过对六种面料的分类.鉴定.区分.运用,培养学生从事物的显性特征和细节差 异两方面去认识和区分事物的特点.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认识衣服面料所用的纺织原料,根据纺织原料的不同将面料分为人 造面料(化纤).植物类面料(棉 ...

  • 出口服装是否属于法定检验商品的范畴
  • 1. 出口服装是否属于法定检验商品的范畴? 不属于,法定检验商品的范畴有: (一)对列入> 的进出口商品的检验: (二)对出口食品的卫生检验: (三)对出口危险货物包装容器的性能鉴定和使用鉴定: (四)对装运出口易腐烂变质食品.冷冻品的船舱.集装箱等运载工具的适载检 验: (五)对有关国际条约 ...

  • 爱情的灰烬
  • --关于<东邪西毒>的另一种解释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翻来覆去地只看一部影片, 那就是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在我看来,那是最好的电影.那么多经典的台词汇聚在一起,很难一次性消化. 事实上,单看这部影片的演员阵容,就足以令人惊讶.张国荣.梁朝伟.梁家辉.张学友.林青霞.张曼玉.刘 ...

  • 服装材料试卷A答案
  • 2008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 服装类基础课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服装材料(120分) 六.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38.D 39.C 40.B 41.B 42.C 43.B 44.B 45.A 46.D 47.B 48.A 49.A 50.A 51.D 52. ...

  • 欲言又止的句子
  • 1.在完美的彼岸刚刚上演了一场悲剧,所有的血与泪在枯萎的荆棘蕴育出一个花蕾,它将经历轮回的七场雷雨,然后绽放在潮湿的空气中. 2.鱼上钩了,那是因为鱼爱上了渔夫,它愿用生命来博渔夫一笑. 3.一个人总要有个新的开始,别让过去把你栓在悲哀的殿堂. 4.想他的时候就想想他的好他的笑记得曾经爱过一个人别去 ...

  • 余光中经典语录
  • 一首诗写一个牧羊人的羊丢了,找了一天没找到,到了晚上要睡觉时:灯关了,耳朵还一直亮着。 记得有篇写路上遇见一只狼:狼跑了,身子紧贴着夜。 余光中写晚上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躺着,很静,没有一点声音:像躺在一只坏了的表壳里。 余光中一直推崇的徐志摩的一句成功欧化的范例: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 方向 张晓风写一 ...

  • 残存的灰烬
  • 残存的灰烬 一直地,我有种卑谦的习性,就是把自己无端性地桎梏起来.枷锁,炼狱,火海刀山的日子.然后在每个灰黑色的,阴冷异凡的晚夜,与夜的性灵浸没一体.十七岁,十七辆驶向岁末的电轨.十六辆已够着了已到达的极限,它们残喘的微息渐如残枝败柳,稀松,萎蔫.在青春的狂洪烈流里在陶然的露鸥绛色的紫阳下,时下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