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数学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B

3.D

4.D

5. B

6.D

7.A

8.B

9.C

10. C

11. C

12.C

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

14. (2,-1)

15.

16.

三、解答题

17.已知函数f (x )=12x +mx (m >0),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点(n , S n )在f (x )2

图象上,且f (x )的最小值为-1. 8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数列{b n }满足b n =2a n

2a n -12a n +1-1,记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求证:T n

【答案】(1)a n =n . (2)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可求得m 的值,从而可得S n =121n +n ,22

2n

进而可得结果;(2)由(1)知b n =n 2-12n +1-1=11-,裂项相消法求和,2n -12n +1-1

放缩法即可证明.

1m 22试题解析:(1)f (x )=(x +m )-, 22

m 21=-. 故f (x )的最小值为-28

又m >0,所以m =1121,即S n =n +n . 222

所以当n ≥2时,a n =S n -S n -1=n ;

当n =1时,a 1=1也适合上式,

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

2n 11-=(2)证明:由(1)知b n =n , n n +1n +12-12-12-12-1所以T n =1-

所以T n

18.如图,点C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O 上,PA 垂直与圆O 所在平面,G 为∆AOC 的垂心.

(1)求证:平面OPG ⊥平面PAC ;

(2)若PA =AB =2AC =2,点Q 在线段PA 上,且PQ =2QA ,求三棱锥P -QGC 的体积.

【答案】(1)见解析; (2

). 27

【解析】试题分析:(1)延长OG 交AC 于点M ,先证明OM //BC ,再证明OM ⊥平面PAC ,即OG ⊥平面PAC ;(2)由(1)知OM ⊥平面PAC ,所以GM 就是点G 到平面PAC

的距离,再证明GM =1,从而利用棱锥的体积公式可得结果. OM =36

试题解析:(1)如图,延长OG 交AC 于点M .

因为G 为∆AOC 的重心,所以M 为AC 的中点.

因为O 为AB 的中点,所以OM //BC .

因为AB 是圆O 的直径,所以BC ⊥AC ,所以OM ⊥AC .

因为PA ⊥平面ABC ,OM ⊂平面ABC ,所以PA ⊥OM .

又PA ⊂平面PAC ,AC ⊂平面PAC ,PA ⋂AC =A ,

所以OM ⊥平面PAC ,即OG ⊥平面PAC .

又OG ⊂平面OPG ,所以平面OPG ⊥平面PAC .

(2)解:由(1)知OM ⊥平面PAC ,

所以GM 就是点G 到平面PAC 的距离.

由已知可得,OA =OC =AC =1,

所以 AOC 为正三角形,

所以OM =又点G 为 AOC 的重心,

所以GM =1. OM =3 故点G 到平面PQC

所以V P -QGC =V G -PQC =11221S PQC ⋅GM =⨯S PAC ⋅GM =⨯⨯

2⨯1. =33392627

19.2017高考特别强调了要增加对数学文化的考查,为此某校高三年级特命制了一套与数学文化有关的专题训练卷(文、理科试卷满分均为100分),并对整个高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测试. 现从这些学生中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的成绩,按照成绩为50,60),60,70),…,[[

[90,100]分成了5组,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假定每名学生的成绩均不低于50分).

(1)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x 的值,并估计所抽取的5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代表);

(2)若高三年级共有2000名学生,试估计高三学生中这次测试成绩不低于70分的人数;

(3)若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样本中成绩不低于70分的三组学生中抽取6人,再从这6人中随机抽取3人参加这次考试的考后分析会,试求后两组中至少有1人被抽到的概率.

【答案】(1)x =0.02,平均数是74,中位数是73119;(2)1200;(3). 203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个矩形面积和为1可得第4组的频率为0.2,从而可得结果;

(2)由(1)可知,50名学生中成绩不低于70分的频率为0.3+0.2+0.1=0.6,从而可得成绩不低于70分的人数;(3)根据分层抽样方法可得这三组中所抽取的人数分别为3,2,1,列举出中任抽取3人的所有可能结果共20种,其中后两组中没有人被抽到的可能结果只有1种,由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可得结果.

(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第4组的频率为1-0.1-0.3-0.3-0.1=0.2,

故x =0.02.

故可估计所抽取的5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为

(55⨯0.01+65⨯0.03+75⨯0.03+85⨯0.02+95⨯0.01) ⨯10=74(分).

由于前两组的频率之和为0.1+0.3=0.4,前三组的频率之和为0.1+0.3+0.3=0.7,故中位数在第3组中.

设中位数为t 分,

则有(t -70)⨯0.03=0.1,所以t =731, 3

即所求的中位数为73分.

(2)由(1)可知,50名学生中成绩不低于70分的频率为0.3+0.2+0.1=0.6,

由以上样本的频率,可以估计高三年级2000名学生中成绩不低于70分的人数为132000⨯0.6=1200.

(3)由(1)可知,后三组中的人数分别为15,10,5,故这三组中所抽取的人数分别为

3,2,1.

记成绩在70,80)这组的3名学生分别为a ,b ,c ,成绩在80,90)这组的2名学生分别为d ,e ,成绩在90,100这组的1名学生为f ,则从中任抽取3人的所有可能结果为[[[]

(a , b , d ),(a , b , f ),(a , c , d ),(a , c , f ),(a , d , e ),(a , d , f ),(a , b , c ),(a , b , e ),(a , c , e ),

(a , e , f ),(b , c , d ),(b , c , e ),(b , c , f ),(b , d , e ),(b , e , f ),(b , d , f ),(c , d , e ),(c , d , f ),(c , e , f ),(d , e , f )共20种.

其中后两组中没有人被抽到的可能结果为(a , b , c ),只有1种,

故后两组中至少有1人被抽到的概率为P =1-119=. 2020

与点关于原点对称,线段的20. 已知点是圆

,交于上任意一点,点,两点. 垂直平分线分别与

(1)求点的轨迹的方程;

(2)过点

使以的动直线与点的轨迹交于,两点,在轴上是否存在定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为直径的圆恒过这个点?若存在,求出点

20. 解:(I)由题意得 点的轨迹为以为焦点的椭圆 点的轨迹的方程为 (II)直线的方程可设为,设

联立可得

由求根公式化简整理得

假设在轴上是否存在定点,使以为直径的圆恒过这个点,则

求得

因此,在轴上存在定点,使以为直径的圆恒过这个点.

21. 已知函数.

(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极值;

(Ⅱ)若对任意的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1. 解(Ⅰ)函数的定义域为,,

令,得;令,得.

故当时,单调递减;当时,单调递增.

故当时,取得极小值,

且,无极大值.

(Ⅱ)由(Ⅰ)知,.

要使对恒成立,

只需对恒成立,

即,即对恒成立,

令,则,

故时,所以在上单调递增,

故,

要使对恒成立,

只需,

所以,

即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请考生在22、23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22.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t 为参数) ,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 22θ+3ρ2sin 2θ=12,且曲线C 的左焦点F 在直线l 上.

(1) 若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求|FA |⋅|BF |的值;

(2) 求曲线C 的内接矩形的周长的最大值.

22.(1) 曲线C 的直角坐标系方程为: ∴

∴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t 为参数)

将代入得:t -2t -2=0 2

设A 、B 两点所对应的参数为t 1, t 2,则t 1⋅t 2=-2∴|FA |⋅|FB |=2

(2) 设P 为内接矩形在第一象限的顶点 , 则矩形的周长

∴当即P (3,1)时周长最大,最大值为16.

23.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f (x )=|2x +1-|x -1.

(1)求不等式f (x )

(2) 若关于x 的不等式有解,求a 的取值范围. 23.(1)

∴不等式的解集为

(2)由(1)得f (x )在上为减函数,在上为增函数 ∴

∴有解,只须

∴a 的取值范围为:-1≤a ≤3

一、选择题

1. D

2.B

3.D

4.D

5. B

6.D

7.A

8.B

9.C

10. C

11. C

12.C

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

14. (2,-1)

15.

16.

三、解答题

17.已知函数f (x )=12x +mx (m >0),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点(n , S n )在f (x )2

图象上,且f (x )的最小值为-1. 8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数列{b n }满足b n =2a n

2a n -12a n +1-1,记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求证:T n

【答案】(1)a n =n . (2)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可求得m 的值,从而可得S n =121n +n ,22

2n

进而可得结果;(2)由(1)知b n =n 2-12n +1-1=11-,裂项相消法求和,2n -12n +1-1

放缩法即可证明.

1m 22试题解析:(1)f (x )=(x +m )-, 22

m 21=-. 故f (x )的最小值为-28

又m >0,所以m =1121,即S n =n +n . 222

所以当n ≥2时,a n =S n -S n -1=n ;

当n =1时,a 1=1也适合上式,

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

2n 11-=(2)证明:由(1)知b n =n , n n +1n +12-12-12-12-1所以T n =1-

所以T n

18.如图,点C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O 上,PA 垂直与圆O 所在平面,G 为∆AOC 的垂心.

(1)求证:平面OPG ⊥平面PAC ;

(2)若PA =AB =2AC =2,点Q 在线段PA 上,且PQ =2QA ,求三棱锥P -QGC 的体积.

【答案】(1)见解析; (2

). 27

【解析】试题分析:(1)延长OG 交AC 于点M ,先证明OM //BC ,再证明OM ⊥平面PAC ,即OG ⊥平面PAC ;(2)由(1)知OM ⊥平面PAC ,所以GM 就是点G 到平面PAC

的距离,再证明GM =1,从而利用棱锥的体积公式可得结果. OM =36

试题解析:(1)如图,延长OG 交AC 于点M .

因为G 为∆AOC 的重心,所以M 为AC 的中点.

因为O 为AB 的中点,所以OM //BC .

因为AB 是圆O 的直径,所以BC ⊥AC ,所以OM ⊥AC .

因为PA ⊥平面ABC ,OM ⊂平面ABC ,所以PA ⊥OM .

又PA ⊂平面PAC ,AC ⊂平面PAC ,PA ⋂AC =A ,

所以OM ⊥平面PAC ,即OG ⊥平面PAC .

又OG ⊂平面OPG ,所以平面OPG ⊥平面PAC .

(2)解:由(1)知OM ⊥平面PAC ,

所以GM 就是点G 到平面PAC 的距离.

由已知可得,OA =OC =AC =1,

所以 AOC 为正三角形,

所以OM =又点G 为 AOC 的重心,

所以GM =1. OM =3 故点G 到平面PQC

所以V P -QGC =V G -PQC =11221S PQC ⋅GM =⨯S PAC ⋅GM =⨯⨯

2⨯1. =33392627

19.2017高考特别强调了要增加对数学文化的考查,为此某校高三年级特命制了一套与数学文化有关的专题训练卷(文、理科试卷满分均为100分),并对整个高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测试. 现从这些学生中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的成绩,按照成绩为50,60),60,70),…,[[

[90,100]分成了5组,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假定每名学生的成绩均不低于50分).

(1)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x 的值,并估计所抽取的5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代表);

(2)若高三年级共有2000名学生,试估计高三学生中这次测试成绩不低于70分的人数;

(3)若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样本中成绩不低于70分的三组学生中抽取6人,再从这6人中随机抽取3人参加这次考试的考后分析会,试求后两组中至少有1人被抽到的概率.

【答案】(1)x =0.02,平均数是74,中位数是73119;(2)1200;(3). 203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个矩形面积和为1可得第4组的频率为0.2,从而可得结果;

(2)由(1)可知,50名学生中成绩不低于70分的频率为0.3+0.2+0.1=0.6,从而可得成绩不低于70分的人数;(3)根据分层抽样方法可得这三组中所抽取的人数分别为3,2,1,列举出中任抽取3人的所有可能结果共20种,其中后两组中没有人被抽到的可能结果只有1种,由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可得结果.

(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第4组的频率为1-0.1-0.3-0.3-0.1=0.2,

故x =0.02.

故可估计所抽取的5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为

(55⨯0.01+65⨯0.03+75⨯0.03+85⨯0.02+95⨯0.01) ⨯10=74(分).

由于前两组的频率之和为0.1+0.3=0.4,前三组的频率之和为0.1+0.3+0.3=0.7,故中位数在第3组中.

设中位数为t 分,

则有(t -70)⨯0.03=0.1,所以t =731, 3

即所求的中位数为73分.

(2)由(1)可知,50名学生中成绩不低于70分的频率为0.3+0.2+0.1=0.6,

由以上样本的频率,可以估计高三年级2000名学生中成绩不低于70分的人数为132000⨯0.6=1200.

(3)由(1)可知,后三组中的人数分别为15,10,5,故这三组中所抽取的人数分别为

3,2,1.

记成绩在70,80)这组的3名学生分别为a ,b ,c ,成绩在80,90)这组的2名学生分别为d ,e ,成绩在90,100这组的1名学生为f ,则从中任抽取3人的所有可能结果为[[[]

(a , b , d ),(a , b , f ),(a , c , d ),(a , c , f ),(a , d , e ),(a , d , f ),(a , b , c ),(a , b , e ),(a , c , e ),

(a , e , f ),(b , c , d ),(b , c , e ),(b , c , f ),(b , d , e ),(b , e , f ),(b , d , f ),(c , d , e ),(c , d , f ),(c , e , f ),(d , e , f )共20种.

其中后两组中没有人被抽到的可能结果为(a , b , c ),只有1种,

故后两组中至少有1人被抽到的概率为P =1-119=. 2020

与点关于原点对称,线段的20. 已知点是圆

,交于上任意一点,点,两点. 垂直平分线分别与

(1)求点的轨迹的方程;

(2)过点

使以的动直线与点的轨迹交于,两点,在轴上是否存在定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为直径的圆恒过这个点?若存在,求出点

20. 解:(I)由题意得 点的轨迹为以为焦点的椭圆 点的轨迹的方程为 (II)直线的方程可设为,设

联立可得

由求根公式化简整理得

假设在轴上是否存在定点,使以为直径的圆恒过这个点,则

求得

因此,在轴上存在定点,使以为直径的圆恒过这个点.

21. 已知函数.

(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极值;

(Ⅱ)若对任意的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1. 解(Ⅰ)函数的定义域为,,

令,得;令,得.

故当时,单调递减;当时,单调递增.

故当时,取得极小值,

且,无极大值.

(Ⅱ)由(Ⅰ)知,.

要使对恒成立,

只需对恒成立,

即,即对恒成立,

令,则,

故时,所以在上单调递增,

故,

要使对恒成立,

只需,

所以,

即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请考生在22、23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22.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t 为参数) ,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 22θ+3ρ2sin 2θ=12,且曲线C 的左焦点F 在直线l 上.

(1) 若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求|FA |⋅|BF |的值;

(2) 求曲线C 的内接矩形的周长的最大值.

22.(1) 曲线C 的直角坐标系方程为: ∴

∴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t 为参数)

将代入得:t -2t -2=0 2

设A 、B 两点所对应的参数为t 1, t 2,则t 1⋅t 2=-2∴|FA |⋅|FB |=2

(2) 设P 为内接矩形在第一象限的顶点 , 则矩形的周长

∴当即P (3,1)时周长最大,最大值为16.

23.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f (x )=|2x +1-|x -1.

(1)求不等式f (x )

(2) 若关于x 的不等式有解,求a 的取值范围. 23.(1)

∴不等式的解集为

(2)由(1)得f (x )在上为减函数,在上为增函数 ∴

∴有解,只须

∴a 的取值范围为:-1≤a ≤3


相关内容

  • 山东高考数学文科导数典型例题
  • 三.解答题 1.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2013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文科数学)已知函数 f (x ) =(ax 2+x -1) e x , 其中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a ∈R . (1)若a =1, 求曲线f (x ) 在点(1, f (1)) 处的切线方程; (2)若a (3)若a =-1, 函数 ...

  • 高中文科生学习方法(共3篇)
  • 篇一:高中文科的学习方法,高中文科学习好的方法 天才总是少数,能成功的,多是在于勤奋与方法.每一个想要成功,亦或是不甘落后的人,都必须付出,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对于我们高中生,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进入一所好大学,就必须用尽全身力气去学习.可好多同学,往往困惑的是,我学习 ...

  • 高三文科复习计划
  • 篇一:高三文科生,比较合理的学习时间安排表 学习 安排表 篇二:高三文科学习计划 高三 文科学习计划 文综: 1.把课本看熟,基 础打牢.注意,是用心看熟,而不要死记硬背-这是强化提升的基础. 2. 为什么要背目 录呢,因为无论是政治.历史还是地理,都是按观点给分,比如一道题目12分,要答4个观 点 ...

  • 2016高三文科数学小题狂做(20)
  • 重庆南川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x (x +2)(x -1)≤0,B=Z,则A B=( ) A .{-2, -1,0} B .{-2, -1,0,1} ...

  • 高考牛人的高中三年学习全攻略
  • 姓名:于哲平 所在院系:北京大学法学院2004级 毕业中学: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铁人中学 高考成绩:623分 曾获奖项:佳木斯分局三好学生,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2004年高考大庆市文科第一名 此时的我不知道你翻开这页纸的心情是如何的,但我想我可以理解.因为我也曾与你们一样,希望在过来人的记述中吸取 ...

  • 反函数专题练习试卷及解析
  • www.cakestudy.com 反函数专题练习试卷及解析 1.2015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期终调研测试理科数学数学试题第21题 10x -1 , x ∈R ,函数y =f (x ) 是函数y =g (x ) 的反函数. 已知函数g (x ) =x 10+1 求函数y =f (x ) 的解析式 ...

  • 高中文科的学习方法
  • 篇一:高中文科生的学习方法 高二 学习方法指导:文科学习方法 高二文科,那是打 基础的时候,你要做的是: 1.现在开始把现有 的课程学好,学牢,该记的记,该背的背,不要再欠债,重视基础知识,夯实基础: 2.对自己的薄弱学 科开始有的放矢的去补,针对自己的实际方式,该放的就放,不要什么都想抓,结果什么 ...

  • 陕西安康长兴学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题
  • 陕西安康长兴学校2015届第二次模拟考试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或q"是真命题 B. "p且q"是真命题 C. p为假命题 D. q为真命题 6.若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那么输出a的值是 A. -1 B. 2 数学(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 ...

  • 高考学习方法(共2篇)
  • 篇一:高考学习方法高考经验 学习并不累 名校学子高考学习方法共同分 享 近日,近2000名学生及家长涌入省艺术中心演出大厅,名校学子高考成功经验报告会在这里成功举行.张艳霞.周冲.袁建宇.边旭.仝十一妹5位同学结合自身的拼搏经历,讲述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听众深感信服,本报特邀衡中名师孙庆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