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抗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 384 - Drug Evaluation Research Vol.33 No.5 October 2010

射干抗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李国信,姜 鸿,邸子真

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 目的:探讨射干抗炎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以41个色谱峰的相对峰面积为自变量,

提取物对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形成的抑制作用为因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并进行了初步时效学观察。结果:得到41个色谱峰的相关系数,0.5 h时,消炎效果最好。结论:初步确定11个色谱峰所代表的化学组分为射干抗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其中X33为鸢尾黄素,其余为未知成分,时效学实验结果提示,射干抗炎作用起效较快,但作用时间较短。

关键词 射干;药效物质基础;时效实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抗炎

中图分类号:R9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 6376(2010)05 - 0384 - 04

Study on anti-inflammatory therapeutic material basis for Belamcanda chinensis

LI Guo-xin, JIANG Hong, DI Zi-zhen

Liaoning province academ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3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inflammatory therapeutic material basis of Belamcanda chinensis. Methods: Using SPSS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to 41 peaks of the relative peak area of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extract on egg white-induced mice paw edema formation inhibition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for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Eac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40 chromatographic peaks is got,the effect of antiphlogistic is the best at 0.5 h. Conclusion: It can be preliminary determined that the 11 chromatographic peaks represented b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 for Leontopodium have an acute anti-inflammatory pharmacodynaic material basis, which chromatographic peak that X33 is Iris flavin, and the remaining peaks are the unknown components. It suggests that the effect of antiphlogistic was quick but the effecting time was short.

Key words 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 therapeutic material basis; Time effect; Correlation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Inflammation

射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的干燥根茎,味苦、辛,性寒,有毒,归肺、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清肺祛痰、散血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热毒所致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咳气喘等症,为中药治疗喉痹咽痛之要药[1-3]。

本研究利用极性萃取法将射干提取液分离成不同极性化学成分群,对不同化学成分群进行抗炎试验,将药效学实验结果与各提取物指纹图谱峰相对峰面积相关联,通过SPSS统计软件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初步确定射干药材与抗炎作用相关的色谱峰,为射干药效物质基础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

收稿日期:2010-03-27

基金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2009ZX09103-330)

作者简介:李国信(1963—),男,临床药理专业。E-mail: [email protected]

基础。 1 提取物制备

取射干药材(购自河北黄冈,由河北中医药大学刘合钢教授鉴定),加8、6倍量水分别提取2次,每次提取1.5 h,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体积与药材投料比约为1︰1时,放凉,加入等体积乙醇,静置24 h,3 000 r/min离心,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加水稀释,备用;取1/2上述溶液,浓缩并减压干燥至干,加糊精稀释成1 g样品含10 g药材,粉碎成粉末,作为1号提取物;其余1/2溶液置分液漏斗中,分别用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正丁

第33卷 第5期 2010年10月 - 385 -

醇各萃取5次,分别合并各自萃取溶液,回收溶剂,减压干燥至干,分别加入糊精稀释成1 g样品含10 g药材,粉碎成粉末,作为2号(石油醚提取物)、3号(醋酸乙酯提取物)、4号(正丁醇提取物)提取物;取经过上述溶剂萃取后的水溶液,浓缩并减压干燥至干,加糊精配制成1 g样品含10 g药材的粉末,作为5号提取物。 2 提取物指纹图谱分析 2.1 仪器与试药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四元泵、在

40

50

0102030

线脱气机、柱温箱、DAD检测器、全自动进样器(美

41

国Agilent公司)。乙腈、磷酸为色谱纯;娃哈哈纯净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2 色谱条件

(200 mm×4.6 mm,5 µm);Kromasil C18色谱柱

流动相A为0.2%磷酸水溶液,B为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DAD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30℃;谱图记录60 min。

10

30

40

2050

3489

17

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1”项下1~5号提取物各适量,分别精密称取1 g,加50%乙醇50 mL,称重,回流提取1 h,静置冷却至室温,称重,用50%乙醇补足减失质量,摇匀,经0.45 µm滤膜滤过,分别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4 HPLC指纹图谱分析

取各供试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5个提取物共得到41个色谱峰,见图1。

3 提取物对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形成的抑制作用 3.1 药物及仪器

射干提取物(1~5号);醋酸地塞米松片,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70414;鸡蛋清,新鲜鸡蛋清,以NS配制成10%的浓度。PV—200足趾容积测量仪,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

2

18

24

26

22

1310

272829

36

40

39

020304050

21

24

35

1236

18

26

30

4050

0102040

5

3.2 试验方法

取体质量180~220 g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3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提取物(1~5号)低剂量组(相当于生药量5.4 g/kg)、高剂量组(相当于生药量10.8 g/kg)及阳性对照醋酸地塞米松片1.08 mg/kg组。各组动物按相应剂量ig给予相对应药液,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ig等量蒸馏水,给药容积均为20 mL/kg,连续给药7 d。试验前各组大鼠左后脚爪

7

12

21

3335

40

1020

t /min

3050

图1 提取物1~5指纹图谱(从上至下) Fig.1 Fingerprint of extract 1-5 (top to bottom)

正面上端用打号笔划一清晰横线,末次给药后30 min,除正常对照组外,将鸡蛋清0.05 mL分别注射于大鼠左后脚跖皮下,然后分别于0.5、1、2、4、6

- 386 - Drug Evaluation Research Vol.33 No.5 October 2010

h利用PV—200足趾容积测量仪测鼠爪体积一次,计算鼠爪肿胀率。

t检验比较各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之间鼠爪肿

胀率差异的显著性。结果见表1。

鼠爪肿胀率=[(致炎后鼠爪体积-致炎前鼠爪体积)/致炎前鼠爪体积]×100%

组 别 正常对照 模型对照

表1 射干提取物对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x±s ,n=10)

Table 1 Effect of B. chinensis extract on paw edema induced by egg white in mice (±s ,n = 10)

剂量/ 肿胀率/% (g•kg-1) -

0.5 h 3.73± 2.76

1 h 5.39± 4.12

2 h 6.13± 3.79 42.99±14.90∆∆∆

4 h 4.15± 2.79

6 h 5.06± 3.92

46.24± 9.41∆∆∆ 52.72±12.98∆∆∆35.05±17.90∆∆∆ 28.92±16.50∆∆∆

提取物1号 5.4 39.72±12.00 48.36±14.64 41.73±12.94 31.96±11.76 17.36± 9.01 5.4 45.24±20.76 50.08±17.50 41.38±16.72 25.84±13.71 14.21±11.38* 8.99* 16.60± 7.55* 5.4 38.07±13.24 40.40±14.53 29.64±11.78* 20.96± 9.06* 5.4 40.66±16.86 42.58±16.92 33.02±15.76 18.98± 9.63* 13.45± 5.4 44.39±14.40 52.30±22.65 37.18±23.05 24.09±21.31 21.79±21.05

7.36***9.07± 3.51*** 17.30±

12.04± 7.12***

9.54± 6.25** 6.24± 4.71**

10.8 37.64±12.40 40.44±12.45 37.28±18.20 19.62±16.97 15.66±13.62 提取物2号

10.8 36.23±16.79 43.60±15.66 28.84±14.18* 17.40±9.95* 13.92±10.08* 提取物3号

10.8 32.19±16.91 39.44±14.39 27.08±14.62* 17.07±14.40* 12.43±14.01* 提取物4号

10.8 34.74±11.01* 40.13±12.96* 29.18±14.10* 18.35± 7.45* 13.59± 7.18* 提取物5号

10.8 41.54±13.19 39.52±16.38 28.92±18.24 19.05±10.46* 16.69± 7.65 地塞米松

∆∆∆

0.001 08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P<0.001

4 数据处理

P

率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这个9个变量有明显的消炎作用,初步确定为射干消炎的有效成分,其中X33为鸢尾黄素。在低剂量试验的1~6 h,均无变量与之显著相关,提示低剂量时,可能消炎的起效时间较快且较短。而在高剂量试验中,无变量与之显著负相关,X1、X2、X11、X30、X32、X38变量与小鼠耳肿胀率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这6个成分有对抵抗消炎的作用,对消炎效果不利。 4.3 回归分析

采用“有进有出”的回归分析方法,从一个自变量开始,视各个自变量X对因变量Y作用程度的显著,将显著变量逐个引入回归方程,而原引入的变量因后引入的新变量而变得不显著时,则将其剔除,每一步都进行F检验,以保证方程中只包含显著变量。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再无新变量引入,也无变量被剔除,逐步回归完成,建立回归方程。经检验所有因变量均符合正态分布。共有X1、X2、X4、X7、X9、X10、X11、X12、X15、X16、X17、X19、X20、X21、X26、X30、X31、X32、X34、X38等20个变量被引入回归方程,其中X1、X2、

4.1 数据统计

将指纹图谱化学数据和抗炎试验数据(表1)组成原始数据矩阵,自变量X1~X41代表各色谱峰校正后的峰面积,因变量Y1~Y10代表药理指标——肿胀抑制率(Y1~5分别代表低剂量组0.5、1、2、4、6 h的肿胀率,Y6~10分别代表高剂量组0.5、1、2、4、6 h的肿胀率),组成矩阵,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射干中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 4.2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密切程度的一种统计方法。有双变量相关分析(bivariate)、偏相关分析(partial)等。当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往往是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时,通常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中的双变量相关分析可以得到变量两两之间的皮尔逊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及其统计量。

在低剂量试验中,0.5 h变量X8、X9、X24、X26、X31、X33、X34、X35、X37与小鼠足肿胀

第33卷 第5期 2010年10月 - 387 -

X17、X30、X31、X32、X35等7组分与小鼠的耳肿胀率呈正相关,与药效预期的结果相反,因此被剔除。X15、X16、X26等3组分与小鼠的耳肿胀率呈负相关,提示是射干抗炎的有效成分。

综合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有效地抽提出X8、X9、X15、X16、X24、X26、X31、X33、X34、X35、X37等11个色谱峰,初步确定这11个色谱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为射干抗炎的药效物质。 5 讨论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核心,以中药的主要功效和配伍理论为指导,采用恰当的药理模型评价药效,利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筛选、提取、分离与药效密切相关的化学成分群,进而阐明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关系,确定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4-5]。

本研究从射干41个色谱峰中有效地指出11个成分初步确定为射干抗炎药效物质基础,为射干药效物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指纹图

谱技术运用于其复杂成分的化学信息的采集,将化学信息与药理实验结果相关联,得出与药效相关性比较大的少数组分初步确定为药效物质基础,并进行了初步时效学实验研究,探索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立新, 林 茂. 射干的化学成分研究Ⅰ[J]. 中草药,

1996, 27 (1): 8-10, 59.

[2] 秦民坚, 吉文亮, 王峥涛. 射干的化学成分研究Ⅱ[J].

中草药, 2004, 35 (5): 487-489.

[3] 李晓兰. 中药射干的研究概况[J]. 海峡药学, 2003,

15(5): 72-74.

[4] 钟 鸣, 关旭俊, 黄炳生, 等. 中药射干现代研究进展

[J]. 中药材, 2001, 24 (12): 904-906.

[5] 吉文亮, 秦民坚, 王峥涛. 中药射干的化学与药理研究

进展[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0, 15 (2): 57-58.

- 384 - Drug Evaluation Research Vol.33 No.5 October 2010

射干抗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李国信,姜 鸿,邸子真

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 目的:探讨射干抗炎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以41个色谱峰的相对峰面积为自变量,

提取物对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形成的抑制作用为因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并进行了初步时效学观察。结果:得到41个色谱峰的相关系数,0.5 h时,消炎效果最好。结论:初步确定11个色谱峰所代表的化学组分为射干抗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其中X33为鸢尾黄素,其余为未知成分,时效学实验结果提示,射干抗炎作用起效较快,但作用时间较短。

关键词 射干;药效物质基础;时效实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抗炎

中图分类号:R9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 6376(2010)05 - 0384 - 04

Study on anti-inflammatory therapeutic material basis for Belamcanda chinensis

LI Guo-xin, JIANG Hong, DI Zi-zhen

Liaoning province academ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3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inflammatory therapeutic material basis of Belamcanda chinensis. Methods: Using SPSS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to 41 peaks of the relative peak area of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extract on egg white-induced mice paw edema formation inhibition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for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Eac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40 chromatographic peaks is got,the effect of antiphlogistic is the best at 0.5 h. Conclusion: It can be preliminary determined that the 11 chromatographic peaks represented b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 for Leontopodium have an acute anti-inflammatory pharmacodynaic material basis, which chromatographic peak that X33 is Iris flavin, and the remaining peaks are the unknown components. It suggests that the effect of antiphlogistic was quick but the effecting time was short.

Key words 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 therapeutic material basis; Time effect; Correlation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Inflammation

射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的干燥根茎,味苦、辛,性寒,有毒,归肺、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清肺祛痰、散血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热毒所致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咳气喘等症,为中药治疗喉痹咽痛之要药[1-3]。

本研究利用极性萃取法将射干提取液分离成不同极性化学成分群,对不同化学成分群进行抗炎试验,将药效学实验结果与各提取物指纹图谱峰相对峰面积相关联,通过SPSS统计软件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初步确定射干药材与抗炎作用相关的色谱峰,为射干药效物质基础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

收稿日期:2010-03-27

基金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2009ZX09103-330)

作者简介:李国信(1963—),男,临床药理专业。E-mail: [email protected]

基础。 1 提取物制备

取射干药材(购自河北黄冈,由河北中医药大学刘合钢教授鉴定),加8、6倍量水分别提取2次,每次提取1.5 h,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体积与药材投料比约为1︰1时,放凉,加入等体积乙醇,静置24 h,3 000 r/min离心,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加水稀释,备用;取1/2上述溶液,浓缩并减压干燥至干,加糊精稀释成1 g样品含10 g药材,粉碎成粉末,作为1号提取物;其余1/2溶液置分液漏斗中,分别用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正丁

第33卷 第5期 2010年10月 - 385 -

醇各萃取5次,分别合并各自萃取溶液,回收溶剂,减压干燥至干,分别加入糊精稀释成1 g样品含10 g药材,粉碎成粉末,作为2号(石油醚提取物)、3号(醋酸乙酯提取物)、4号(正丁醇提取物)提取物;取经过上述溶剂萃取后的水溶液,浓缩并减压干燥至干,加糊精配制成1 g样品含10 g药材的粉末,作为5号提取物。 2 提取物指纹图谱分析 2.1 仪器与试药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四元泵、在

40

50

0102030

线脱气机、柱温箱、DAD检测器、全自动进样器(美

41

国Agilent公司)。乙腈、磷酸为色谱纯;娃哈哈纯净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2 色谱条件

(200 mm×4.6 mm,5 µm);Kromasil C18色谱柱

流动相A为0.2%磷酸水溶液,B为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DAD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30℃;谱图记录60 min。

10

30

40

2050

3489

17

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1”项下1~5号提取物各适量,分别精密称取1 g,加50%乙醇50 mL,称重,回流提取1 h,静置冷却至室温,称重,用50%乙醇补足减失质量,摇匀,经0.45 µm滤膜滤过,分别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4 HPLC指纹图谱分析

取各供试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5个提取物共得到41个色谱峰,见图1。

3 提取物对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形成的抑制作用 3.1 药物及仪器

射干提取物(1~5号);醋酸地塞米松片,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70414;鸡蛋清,新鲜鸡蛋清,以NS配制成10%的浓度。PV—200足趾容积测量仪,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

2

18

24

26

22

1310

272829

36

40

39

020304050

21

24

35

1236

18

26

30

4050

0102040

5

3.2 试验方法

取体质量180~220 g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3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提取物(1~5号)低剂量组(相当于生药量5.4 g/kg)、高剂量组(相当于生药量10.8 g/kg)及阳性对照醋酸地塞米松片1.08 mg/kg组。各组动物按相应剂量ig给予相对应药液,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ig等量蒸馏水,给药容积均为20 mL/kg,连续给药7 d。试验前各组大鼠左后脚爪

7

12

21

3335

40

1020

t /min

3050

图1 提取物1~5指纹图谱(从上至下) Fig.1 Fingerprint of extract 1-5 (top to bottom)

正面上端用打号笔划一清晰横线,末次给药后30 min,除正常对照组外,将鸡蛋清0.05 mL分别注射于大鼠左后脚跖皮下,然后分别于0.5、1、2、4、6

- 386 - Drug Evaluation Research Vol.33 No.5 October 2010

h利用PV—200足趾容积测量仪测鼠爪体积一次,计算鼠爪肿胀率。

t检验比较各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之间鼠爪肿

胀率差异的显著性。结果见表1。

鼠爪肿胀率=[(致炎后鼠爪体积-致炎前鼠爪体积)/致炎前鼠爪体积]×100%

组 别 正常对照 模型对照

表1 射干提取物对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x±s ,n=10)

Table 1 Effect of B. chinensis extract on paw edema induced by egg white in mice (±s ,n = 10)

剂量/ 肿胀率/% (g•kg-1) -

0.5 h 3.73± 2.76

1 h 5.39± 4.12

2 h 6.13± 3.79 42.99±14.90∆∆∆

4 h 4.15± 2.79

6 h 5.06± 3.92

46.24± 9.41∆∆∆ 52.72±12.98∆∆∆35.05±17.90∆∆∆ 28.92±16.50∆∆∆

提取物1号 5.4 39.72±12.00 48.36±14.64 41.73±12.94 31.96±11.76 17.36± 9.01 5.4 45.24±20.76 50.08±17.50 41.38±16.72 25.84±13.71 14.21±11.38* 8.99* 16.60± 7.55* 5.4 38.07±13.24 40.40±14.53 29.64±11.78* 20.96± 9.06* 5.4 40.66±16.86 42.58±16.92 33.02±15.76 18.98± 9.63* 13.45± 5.4 44.39±14.40 52.30±22.65 37.18±23.05 24.09±21.31 21.79±21.05

7.36***9.07± 3.51*** 17.30±

12.04± 7.12***

9.54± 6.25** 6.24± 4.71**

10.8 37.64±12.40 40.44±12.45 37.28±18.20 19.62±16.97 15.66±13.62 提取物2号

10.8 36.23±16.79 43.60±15.66 28.84±14.18* 17.40±9.95* 13.92±10.08* 提取物3号

10.8 32.19±16.91 39.44±14.39 27.08±14.62* 17.07±14.40* 12.43±14.01* 提取物4号

10.8 34.74±11.01* 40.13±12.96* 29.18±14.10* 18.35± 7.45* 13.59± 7.18* 提取物5号

10.8 41.54±13.19 39.52±16.38 28.92±18.24 19.05±10.46* 16.69± 7.65 地塞米松

∆∆∆

0.001 08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P<0.001

4 数据处理

P

率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这个9个变量有明显的消炎作用,初步确定为射干消炎的有效成分,其中X33为鸢尾黄素。在低剂量试验的1~6 h,均无变量与之显著相关,提示低剂量时,可能消炎的起效时间较快且较短。而在高剂量试验中,无变量与之显著负相关,X1、X2、X11、X30、X32、X38变量与小鼠耳肿胀率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这6个成分有对抵抗消炎的作用,对消炎效果不利。 4.3 回归分析

采用“有进有出”的回归分析方法,从一个自变量开始,视各个自变量X对因变量Y作用程度的显著,将显著变量逐个引入回归方程,而原引入的变量因后引入的新变量而变得不显著时,则将其剔除,每一步都进行F检验,以保证方程中只包含显著变量。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再无新变量引入,也无变量被剔除,逐步回归完成,建立回归方程。经检验所有因变量均符合正态分布。共有X1、X2、X4、X7、X9、X10、X11、X12、X15、X16、X17、X19、X20、X21、X26、X30、X31、X32、X34、X38等20个变量被引入回归方程,其中X1、X2、

4.1 数据统计

将指纹图谱化学数据和抗炎试验数据(表1)组成原始数据矩阵,自变量X1~X41代表各色谱峰校正后的峰面积,因变量Y1~Y10代表药理指标——肿胀抑制率(Y1~5分别代表低剂量组0.5、1、2、4、6 h的肿胀率,Y6~10分别代表高剂量组0.5、1、2、4、6 h的肿胀率),组成矩阵,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射干中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 4.2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密切程度的一种统计方法。有双变量相关分析(bivariate)、偏相关分析(partial)等。当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往往是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时,通常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中的双变量相关分析可以得到变量两两之间的皮尔逊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及其统计量。

在低剂量试验中,0.5 h变量X8、X9、X24、X26、X31、X33、X34、X35、X37与小鼠足肿胀

第33卷 第5期 2010年10月 - 387 -

X17、X30、X31、X32、X35等7组分与小鼠的耳肿胀率呈正相关,与药效预期的结果相反,因此被剔除。X15、X16、X26等3组分与小鼠的耳肿胀率呈负相关,提示是射干抗炎的有效成分。

综合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有效地抽提出X8、X9、X15、X16、X24、X26、X31、X33、X34、X35、X37等11个色谱峰,初步确定这11个色谱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为射干抗炎的药效物质。 5 讨论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核心,以中药的主要功效和配伍理论为指导,采用恰当的药理模型评价药效,利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筛选、提取、分离与药效密切相关的化学成分群,进而阐明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关系,确定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4-5]。

本研究从射干41个色谱峰中有效地指出11个成分初步确定为射干抗炎药效物质基础,为射干药效物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指纹图

谱技术运用于其复杂成分的化学信息的采集,将化学信息与药理实验结果相关联,得出与药效相关性比较大的少数组分初步确定为药效物质基础,并进行了初步时效学实验研究,探索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立新, 林 茂. 射干的化学成分研究Ⅰ[J]. 中草药,

1996, 27 (1): 8-10, 59.

[2] 秦民坚, 吉文亮, 王峥涛. 射干的化学成分研究Ⅱ[J].

中草药, 2004, 35 (5): 487-489.

[3] 李晓兰. 中药射干的研究概况[J]. 海峡药学, 2003,

15(5): 72-74.

[4] 钟 鸣, 关旭俊, 黄炳生, 等. 中药射干现代研究进展

[J]. 中药材, 2001, 24 (12): 904-906.

[5] 吉文亮, 秦民坚, 王峥涛. 中药射干的化学与药理研究

进展[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0, 15 (2): 57-58.


相关内容

  • 射干麻黄汤治疗哮喘
  • 参考文献: [1]赵敏.中西医结合治疗喘息性支气管肺炎[J].中医儿科杂志,2008,(5). [2]陈吉胜.钟煜林.管淑萍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喘息性支气管肺炎31例[J].光明中医,2010,(5). [3]郭新莉.焦丽;.刘向萍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肺炎45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 ...

  •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系统方法学_中医方证代谢组学_王喜军
  •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系统方法学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 王喜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指中药中含有的能够表达药物临床疗效的化学成分总称.而中医临床使用的是方剂,中药饮片是原料,方剂才是药物.同一中药在不同配伍环境下在体内表达不同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 ...

  • 发展种植中药材因地制宜是关键-中草药技术-中国百科网
  • 发展种植中药材因地制宜是关键 一.土地发展中药材种植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因各地位置.气候环境.土质地力.水肥条件不同,因此发展种植不能一概而论,甚至一座山的南坡.北坡.阳坡.阴地,一条河流上游下游都有很大差异.所以,发展药材种植首先要做好这些土地的小流域环境的调查,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环境, ...

  • 中药材全产业链管理与解读
  • 李  峰 第一部分 概述 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药材管理.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对于维护公众健康.促进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繁荣壮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药材产业乱象和顽疾,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八部门于2013年10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管理的通知 ...

  •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理论假说与方法
  • 284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12月第6卷 第23期 Guide of China Medicine,December 2008,V o6,No23 知母.黄柏.石膏慎用:祛湿须防伤阴助热,草果.苍术等温燥慎用. 刘心毅认为CRF 病程长,脾肾同虚者较多,且肾虚者常阴阳两虚.只见肾阴虚或只见肾阳虚 ...

  •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途径与方法
  • 中草药 Ch i 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 rugs 第37卷第6期2006年6月・801・ ・中药现代化论坛・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途径与方法 李小娜1, 2, 张兰桐13, 殷 玮1 Ξ (11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 河北石家庄 050017; ...

  • 中药药理与毒理1
  • 第一节 中药药理 一.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与认识 中药药性狭义是指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等 (一)中药四气 中药四气的临床应用.功效及代表药物 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 练习题 最佳选择题 长期给药可使中枢NA 和DA 降低的中药是 A. 党参.黄芪 B. 石膏.知母 C. 附子.干姜 D. 茯苓.白术 ...

  • 活血化瘀中药五味药性功效的化学及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思考
  •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46卷 第5期 2015年3月 ·615· ·专 论· 活血化瘀中药五味药性功效的化学及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思考 刘昌孝1*,张铁军1, 2,何 新3,陈常青2,许 浚2,田成旺2 1. 天津药物研究院 释药技术与药代动 ...

  • 关于中药新药研究的几点看法
  • 关于中药新药研究的几点看法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我国医药事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是中药新药研究开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研究和开发中药新药已成为国内众多医药企业的未来立足之本和当今风险投资的热土.现在美国颁发了<植物药新药研究指南>,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还委托我国起草国际植物药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