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2

1、水资源: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 2、水资源承载能力: 在一个地区或流域的范围内,在具体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条件下,水资源对该地区经济发展和维护在生态环境的最大支撑力。(具有动态性、多目标性、极限性、限制性) 3、更替周期: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排干所需要的时间。 4、水文循环作用:对全球性水分和热量的再分配起决定性作用,从而影响降水和气温,具有物质传输带作用、水循环与水资源关系:水文循环的变化将引起水资源的变化。5、考虑水体更替周期(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要的时间)原因: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水体的更替周期和活跃程度,合理开发,以防止由于更替周期长或补给不及时,造成水资源枯竭。 6、水量平衡: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 重要性:通过水量平衡研究,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可以了解各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水量平衡分析是揭示自然界水文过程基本规律的主要方法,亦能校核水文计算成果;可以定量地揭示水循环过程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的消极影响和积极控制的效果。 7、全球水资源面临问题: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水源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8、全球水资源开发利用趋势: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的水量最低,将更加重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性发展。 9、如何确定水资源量:国际上习惯用某区内的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作为水资源量并未把地下水资源量统计在内;中国指出水资源总量的提法,即除河川径流量外,还包括浅层地下水中可以取用,又不和河川径流量重复的那一部分。 10、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降水、河流分布的不均匀性;地下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地区分布不均匀,水土之间矛盾突出 时间分布特征:时间分配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幅大;降水量分配不均匀。 11、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12、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泉水流量衰减或断流;地面沉降;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大幅下降,地面失衡,在覆盖性岩溶水源地和矿区产生地面塌陷;海水入侵。 13、水资源评价:指对水资源的数量、源头及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其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14、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程度常用年降水量的极值比Ka或年降水量的变差系数Cv值来表示。 15、陆地实际蒸发量:某一地区或流域内河流、湖泊、塘坝、沼泽等水体蒸发、土壤蒸发以及植物蒸腾量的总和。 16、干旱指数γ:衡量一个地区降水量多寡、进行水资源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定义为某一地区年水面蒸发量Eo与年降水量P的比值。 17、岩石的空隙性:孔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与分布规律(孔隙、裂隙、溶隙) 18、地下径流模数:1k㎡含水层面积上的地下水流量(m³/(s*k㎡)),也称为地下径流模数。M=Q/(365*86400*A) 19、河流水文现象基本特征:周期性;确定性和随机性;区域性。 20:、河流水文分析计算方法:成因分析法、地理综合法、数理

1防洪研究暴雨洪水问题,一般P<50%,T=1/P;○2保统计法。 21、频率与重现期关系:○

证灌溉、发电及用水建筑物,P>50%,T=1/(1—P)

22、年径流量:一个年度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以上流域的年径流量。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出实测各年径流量的平均值。 正常年径流量:随着统计实测资料年数的增加,年径流量的均值将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此值反映了在天然情况下河流蕴藏的水资源的理论数量。 设计年径流量:通过河流某指定断面的对应于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 23、常用径流还原计算方法:分项调查法、降水径流模式法 24、分区地表水

资源数量:指区域内降水形成的河流径流量,不包括入境水量。 25、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及满足河道内用水并估计下游用水的前提下,通过蓄、引、提等地表水工程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26、地下水四大储量:静储量、动储量、调节储量和开采储量。 27、可利用资源(允许开采量):指具有现实意义的地下水资源。即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建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度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的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的环境地质问题,并符合现行法规规定的前提下,从水文地质单元或水源的范围内能够取得的地下水资源。28、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水质评价;开采技术条件评价;开采后果评价;29、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三水转化,统一考虑与评价原则(三水统一考虑宗旨是充分利用含水层中的水量,合理夺取外部水的转化);利用储存量以丰补欠的条件平衡原则;考虑人类活动,化害为利原则;不同目的和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区别对待的原则;技术、经济、环境综合考虑原则。30、降水入渗系数α:降水渗入量与降水总量的比值。31、容积储存量:大气压力下含水层空隙中的重力体积。Wv=V*μ 32、承压含水层的弹性储存量:开采时压力较低条件下从承压含水层中释放出来的重力水储存量。Wc=S*A*hp 33、确定允许开采量应考虑原则:合理的夺取补补给增量△Qb;33、确定允许开采量应考虑原则:合理的夺取补给增量△Qb;最大限度的截取天然排泄量的减少值△Qp;慎重的冬泳储存量,他是含水层中永久储存量的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出补给量是评价地下水资源量的核心。34、开采试验法:用探采结合的办法,直接开凿勘探生产井,按开采条件(包括布井方案、开采降深和开采量)进行一直数月的抽水实验,以其稳定的抽水量(即补给量)直接确定开采量,它不适用于蓄水量不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一时难以查清补给条件,又急需作出评价的地区。要求:尽可能接近开采量;从旱季进行,一至数月;要进行水位系列观测;单井或井群均可要有统一的水位。抽水出现稳定和非稳定状态。35、稳定状态判断:由于旱季地下水流场处入不敷出,水位不断下降的非稳定状态,因此只有排除天然树干流畅的干扰,才能判断抽水试验的叠加流畅是否达到稳定状态。36、补偿疏干法:通过对旱季空库与雨季回填的含水层机制进行模拟,以此评价最大允许开采量。要求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可借用的储存量必须满足旱季的连续稳定开采;二是雨季补给必须在平衡当时开采的同时,保证能全部补偿借用的储存量,而不是部分补偿。37、补偿疏干法步骤:1求μA值 μA=Q1(t1-t0)/s1-s0;2求最大允许开采量Qk与疏干体积Vs Qk=μA(Smax-S0)/t Vs=Qk*t;3求雨水补给量Qb;4评价:Qbcp>=Qk,Vb>=Vs,则计算的Qk可作为允许开采量;反之,则Qbcp作为允许开采量。38、地下水文分析法包括:岩溶管道截流综合法;地下径流模数法;流量过程线分割法;39、天然水质的本底值:也成天然水化学成分含量,是指天然状态下,不包括人们干扰因素内,由于水在水文循环运行中降水和径流不断溶解大气中、地表面及地表层中各种成分而形成天然水的矿化。40、水质:指水和其中所含的物质组分所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41、水质指标项目:物理性水质指标、化学性水质指标、生物学水质指标。42、成垢作用:水煮沸时,水中所含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沉淀、依附于锅炉壁上形成锅垢。43、起泡作用:主要是指水沸腾时产生大量起泡作用。如果气泡不能立即破裂,就在水面上形成很厚的极不稳定的泡沫层。泡沫太多时将使锅炉内水的汽化作用极不均匀和水位急剧升降,致使锅炉不能正常运转。44、腐蚀作用:水通过化学的、物理化学的或其他作用对材料的侵蚀破坏称为腐蚀作用。45、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原因:灌溉用水的水质状况主要涉及水温,水的总溶解固体和溶解的盐类成分。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水的污染状况,尤其是水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对农作物及土壤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46、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概念:一定区域,一定时段内,对某一发展水平年,某一保证率的条件下,某个部分供水量和蓄水量进行平衡关系的分析。47、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目的:一是通过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弄清楚水资源总量的供需现状

和存在的问题;二是通过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供需平衡分析,预测未来,了解水资源余缺的时空分布;三是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明确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利用保护的目的和方向,以期实现水资源的长期供求计划。意义:实现水资源供需关系长期稳定,协调的发展。48、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方法:系列发、典型年法。49、典型年法分区方法:从大到小,逐级划分。计算顺序:先支流后干流,先上游后下游。50、水量利用系数法:水库年可供水量W与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W'之比;水库的调节库容与水库控制面积以上的多年来水量W'之比成为库容系数。51、可供水量: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条件下通过工程设施可提供的符合一定标准的水量,包括区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外流域的调水、污水处理回用和海水利用等。52、可供水量和以下因素有关:来水条件、用水条件、工程条件、水质条件。53、供水保证率:多年供水过程中,供水得到保证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P=m/(n+1)*100% p:供水保证率 m:保证正常供水的年数 n:供水总年数。

54、两种确定供水保证率的方法:在今后多年供水过程中有保证年数占总供水年数的百分数;规定某一个年份,这一年的来水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现在吧某系列各年的来水都放到这一水平年去进行供需分析,计算其供水有保证的年数占系列总年数的百分数,即为这一水平年的供水遇到所用系列的来水时的供水保证率。55、灌溉制度: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进行适时适量灌水的一种制度,它包括灌水定额,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溉定额。56、灌溉用水量:灌溉面积上需要提供给作物的水量,其大小及其在年内的变化情况,与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灌溉面积以及渠系水利用系数等因素有关。57、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分类:从供需分析的深度可分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一次供需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二次供需分析。58、水量校核的目的:验证现状年供需分析各项指标和参数的合理性,为将来不同水平年的供需水量预测提供可靠依据。59、整个区域的水资源供需分析方法:典型年法:先根据全区域的雨情和水情情况,选定代表年,然后根据该代表年的来水情况,自上而下,先支流后干流逐个计算各个单元的供需情况,最后将各个单元的供需成果进行汇总。同频率发:根据实际情况先把整个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流域,每个流域根据各自的雨情,水情情况选择各自的代表年。然后采用典型年法相同的方法,逐个进行计算单元水供需分析并将同一流域的计算单元水供需分析成果相加,最后,再把各流域同频率的计算成果汇总即得到整个区域的水资源供需分析成果。60、城市用水定额:一定限期内,一定约束条件下,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一定核算单元所规定的用水水量限额。其主要作用是可为城市制定供水或节水规划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预测用水量,缓解供需矛盾,有利于促进节水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水行政,经济管理决策及节水政策的落实。61、用水定额为什么具有时效性:用水定额通过将生产过程、生活水平与用水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研究,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或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用水水平也相应提高,原有的定额水平可能已不再适应于新的生产和生活实际情况,此时要及时地进行修改。62、用水定额制定原则:科学性、先进性、法规性、经济和理性。

63、用水定额的修订年限:随着生产技术水平和用水水平的提高,原有的定额水平已经不适应新的生产和用水情况,或者某些产品项目的定额上有不尽完善的地方,所以用水定额需要进行定期修订。以3年为宜。64、城市供水有效利用率:报告期内城市用水户的总取水量(有效供水量)与城市净水厂或配水厂(包括工业自备水源)供水总量的比值。Re=Vct/Vst*100%

65、现状P=75%保证率下的城市供水量与城市水资源总量之比。Ru=Vpt/Vrt*100%.66、节水率:报告期内城市节约用水总量与城市取水总量之比Rc=Vet/Vct*100% 67、城市节水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合理调整水价,运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工作;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指定用水定额,逐步实行计划管理;保护城市供水水源,实现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提倡种植耐旱风景种树;加强检漏工作,节水的前提是防止漏水损失,最大漏损在管道。68、新水利用系数Kf:用水系统新水量Qf与排水量Qd之差与新水量的比值。水的损耗率Rl:循环水系统中耗水量(Qc)与漏失水量Ql所占比例。重复利用率Rr:重

复利用水量Qr占用水系统中总用水量的比例。69、工业节水措施: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建立节水型工业;强化节水技术,开发节水设备,努力降低节水设施投资;加强企业用水行政管理,逐步实现节水的法制化;提高工业生产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应。70、城市污水回用的可行性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城市污水量大,集中,不受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水质水量变化幅度小,是较稳定的供水水源;城市污水厂一般建在城市附近,与跨流域调水,远距离输水相比,可大大节省取水,输水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污水处理厂因增加深度处理单元而增加的投资少于新建水厂的投资,故可节省部分建设新给水处理厂的费用;城市污水处理后回用减少了污水排放量,从而可以减轻对水体的污染,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污水回用开辟了第二水源,减少了城市新鲜水的取用量,减轻城市供水不足的压力。71、污水回用带来的收益:节约等量新鲜水而节省的水资源费;节水可增加的国家财政收入;节省城市给水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费,包括引水、取水、输水和水处理设施;节省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费,包括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减少污染带来的水资源财富损失。72、工业废水量计算方法:根据万元产值产污量或单位产品产污量以及工业万元产值或产品产量,计算和预测工业废水量。万元产值产生的废水量常称为产污系数。73、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包含两个方面:水资源本身损失,即由于水资源受到污染,水体功能下降所引起的水资源财富自身折损;水资源污染所引发的直接或者间接损失,即由于使用被污染的水资源所造成的各种损失。74、污水回用的总利益:由于污水处理而防止的危害损失与再生水价值的总和,它与污水处理程度和处理费用之间具有函数关系。75、水资源保护:从广义上应该涉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的保护欲管理两个方面。也就是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供应,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76、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并加强其能力建设,切实落实与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有效合理分配;强化水环境监测,提高水污染控制和污水资源化的水平,保护与水资源有关的生态系统;强化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其相关的战略性研究;研究与开发与水资源污染控制与修复有关的现代理论,技术体系;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与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实现依法治水和管水。77、检测项目选择的一般原则确定:选择对水体环境影响大的项目;选择已有可靠的检测技术,并能获得准确数据的项目;已有水质标准或其他规定的项目;在水中含量已接近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浓度和总量指标,并且污染趋势还在上升的项目;被分析样品具有广泛代表性。78、断面设置原则:设在大量污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设在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出口和入口;设在河流主流、河口、湖泊和水库的代表性位置;设在主要用水地区;设在主要支流汇入干流、河口或入海水域的汇合口。79、监测断面:为了弄清排污对水体的影响,评价水质污染状况所设的采样断面。重要排污口下游的监测断面一般设在距排污口500-1000m处,因为排污口的污染带下游500m横断面上一半宽度处重金属浓度一般出现高峰。消减断面是指污水汇入河流,经一段距离与河水充分混合后,水中污染物经稀释和自净而逐渐降低,其中左中右三点浓度差异较小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80、常规水质检测采样频率及时间的要求:饮用水源及重要水源保护区,全年采样8-12次;重要水系干流及一级支流,全年采样12次;一般中小河流,全年采样6次,丰、平、枯水期各2次;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湖泊和库容大于1*10^8立方米的水库,每月应采样分析1次,全年不少于12次;其他湖库,全年采样2次,丰枯水期各1次。81、污染物的扩散形式可按污染土经济动力条件分为以下几类:渗坑、渗井的污染物随地下水流动而在其下游形成条带状污染,表明有害物质在含水层中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能,较高的渗透速度;点状污染扩散,是渗坑渗井在含水层渗透性能很弱的地区污染扩散特点;带状污染扩散,是污染物沿河渠渗漏污染扩散的形式;块状污染扩散区,是缺乏卫生设施的居民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侧向污染扩散是

地下水开采漏斗附近污染源的一种扩散形式。82、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法:采用加附注的评分法,步骤:参加评分的项目,应不少于《地下水质量评价指标》中所列出的检测项目,但不包括细菌学指标;首先进行各单项组分评价,画出组分所属质量类别;对各类别按《地下水质量评价指标》的规定分别确定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求综合评价分值F(公式P275);根据F值划分地下水质量级别,再根据细菌学指标评价类别注在级别定名之后。83、水污染: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84、水污染有如下特征:隐蔽性、难以逆转性、延缓性、85、水体污染三要素:污染源、污染物和污染途径。86、水体恶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富含营养物质的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导致水体中溶解氧DO含量的显著降低,水体处于无氧或厌氧环境,嫌气细菌大量繁殖,水体恶臭;同时,大量低等动植物繁殖成为优势生物种群,水体中的高等动植物由于不适应如此恶劣的水体环境而大量死亡,水体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遭受极大的破坏;水体环境条件和有机污负荷的改变,使得变价的污染物质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进而改变污染物的毒性;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沉积作用,大量的有毒有害金属组分、难分解的有机物、营养物在水体底泥中积累,在食物链或者营养链中高度富集。87、主要的净化作用:稀释作用;沉淀作用;吸附作用;有机物分解。88、水资源保护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立法,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综合开发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因为地下水和地表水都统一参加水文循环,在自然条件下,相互转化;强化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目的补充地下水量,增大含水层的储存量,进行季节性和多年性调整;抬高地下水位,增加孔隙水压力,控制地面沉降;防止或减少海水入侵含水层;改善地下水的水质;改变地下水温度;保持地热水、天然气和石油地层的压力);建立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带(江水源保护区划分为安全卫生防护区即一级区;缓冲区即二级区;准保护区);强化水体污染的控制与治理;实施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89:、回灌井的注水性能:单位时间连续回灌水位上升1m所灌入含水层的水量。Qr=Qr/△Sr Qr:单位时间回灌量,△Sr:静水位与回灌水位之差。90、回灌井的出水性能:经过连续回灌后,单位时间内水位每下降1m从含水层中抽出的水量。Qp=Qp/△Sp Qp:单位时间出水量,△Sp:净水位与动水位之差。

1、水资源: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 2、水资源承载能力: 在一个地区或流域的范围内,在具体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条件下,水资源对该地区经济发展和维护在生态环境的最大支撑力。(具有动态性、多目标性、极限性、限制性) 3、更替周期: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排干所需要的时间。 4、水文循环作用:对全球性水分和热量的再分配起决定性作用,从而影响降水和气温,具有物质传输带作用、水循环与水资源关系:水文循环的变化将引起水资源的变化。5、考虑水体更替周期(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要的时间)原因: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水体的更替周期和活跃程度,合理开发,以防止由于更替周期长或补给不及时,造成水资源枯竭。 6、水量平衡: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 重要性:通过水量平衡研究,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可以了解各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水量平衡分析是揭示自然界水文过程基本规律的主要方法,亦能校核水文计算成果;可以定量地揭示水循环过程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的消极影响和积极控制的效果。 7、全球水资源面临问题: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水源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8、全球水资源开发利用趋势: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的水量最低,将更加重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性发展。 9、如何确定水资源量:国际上习惯用某区内的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作为水资源量并未把地下水资源量统计在内;中国指出水资源总量的提法,即除河川径流量外,还包括浅层地下水中可以取用,又不和河川径流量重复的那一部分。 10、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降水、河流分布的不均匀性;地下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地区分布不均匀,水土之间矛盾突出 时间分布特征:时间分配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幅大;降水量分配不均匀。 11、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12、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泉水流量衰减或断流;地面沉降;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大幅下降,地面失衡,在覆盖性岩溶水源地和矿区产生地面塌陷;海水入侵。 13、水资源评价:指对水资源的数量、源头及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其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14、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程度常用年降水量的极值比Ka或年降水量的变差系数Cv值来表示。 15、陆地实际蒸发量:某一地区或流域内河流、湖泊、塘坝、沼泽等水体蒸发、土壤蒸发以及植物蒸腾量的总和。 16、干旱指数γ:衡量一个地区降水量多寡、进行水资源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定义为某一地区年水面蒸发量Eo与年降水量P的比值。 17、岩石的空隙性:孔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与分布规律(孔隙、裂隙、溶隙) 18、地下径流模数:1k㎡含水层面积上的地下水流量(m³/(s*k㎡)),也称为地下径流模数。M=Q/(365*86400*A) 19、河流水文现象基本特征:周期性;确定性和随机性;区域性。 20:、河流水文分析计算方法:成因分析法、地理综合法、数理

1防洪研究暴雨洪水问题,一般P<50%,T=1/P;○2保统计法。 21、频率与重现期关系:○

证灌溉、发电及用水建筑物,P>50%,T=1/(1—P)

22、年径流量:一个年度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以上流域的年径流量。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出实测各年径流量的平均值。 正常年径流量:随着统计实测资料年数的增加,年径流量的均值将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此值反映了在天然情况下河流蕴藏的水资源的理论数量。 设计年径流量:通过河流某指定断面的对应于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 23、常用径流还原计算方法:分项调查法、降水径流模式法 24、分区地表水

资源数量:指区域内降水形成的河流径流量,不包括入境水量。 25、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及满足河道内用水并估计下游用水的前提下,通过蓄、引、提等地表水工程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26、地下水四大储量:静储量、动储量、调节储量和开采储量。 27、可利用资源(允许开采量):指具有现实意义的地下水资源。即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建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度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的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的环境地质问题,并符合现行法规规定的前提下,从水文地质单元或水源的范围内能够取得的地下水资源。28、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水质评价;开采技术条件评价;开采后果评价;29、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三水转化,统一考虑与评价原则(三水统一考虑宗旨是充分利用含水层中的水量,合理夺取外部水的转化);利用储存量以丰补欠的条件平衡原则;考虑人类活动,化害为利原则;不同目的和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区别对待的原则;技术、经济、环境综合考虑原则。30、降水入渗系数α:降水渗入量与降水总量的比值。31、容积储存量:大气压力下含水层空隙中的重力体积。Wv=V*μ 32、承压含水层的弹性储存量:开采时压力较低条件下从承压含水层中释放出来的重力水储存量。Wc=S*A*hp 33、确定允许开采量应考虑原则:合理的夺取补补给增量△Qb;33、确定允许开采量应考虑原则:合理的夺取补给增量△Qb;最大限度的截取天然排泄量的减少值△Qp;慎重的冬泳储存量,他是含水层中永久储存量的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出补给量是评价地下水资源量的核心。34、开采试验法:用探采结合的办法,直接开凿勘探生产井,按开采条件(包括布井方案、开采降深和开采量)进行一直数月的抽水实验,以其稳定的抽水量(即补给量)直接确定开采量,它不适用于蓄水量不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一时难以查清补给条件,又急需作出评价的地区。要求:尽可能接近开采量;从旱季进行,一至数月;要进行水位系列观测;单井或井群均可要有统一的水位。抽水出现稳定和非稳定状态。35、稳定状态判断:由于旱季地下水流场处入不敷出,水位不断下降的非稳定状态,因此只有排除天然树干流畅的干扰,才能判断抽水试验的叠加流畅是否达到稳定状态。36、补偿疏干法:通过对旱季空库与雨季回填的含水层机制进行模拟,以此评价最大允许开采量。要求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可借用的储存量必须满足旱季的连续稳定开采;二是雨季补给必须在平衡当时开采的同时,保证能全部补偿借用的储存量,而不是部分补偿。37、补偿疏干法步骤:1求μA值 μA=Q1(t1-t0)/s1-s0;2求最大允许开采量Qk与疏干体积Vs Qk=μA(Smax-S0)/t Vs=Qk*t;3求雨水补给量Qb;4评价:Qbcp>=Qk,Vb>=Vs,则计算的Qk可作为允许开采量;反之,则Qbcp作为允许开采量。38、地下水文分析法包括:岩溶管道截流综合法;地下径流模数法;流量过程线分割法;39、天然水质的本底值:也成天然水化学成分含量,是指天然状态下,不包括人们干扰因素内,由于水在水文循环运行中降水和径流不断溶解大气中、地表面及地表层中各种成分而形成天然水的矿化。40、水质:指水和其中所含的物质组分所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41、水质指标项目:物理性水质指标、化学性水质指标、生物学水质指标。42、成垢作用:水煮沸时,水中所含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沉淀、依附于锅炉壁上形成锅垢。43、起泡作用:主要是指水沸腾时产生大量起泡作用。如果气泡不能立即破裂,就在水面上形成很厚的极不稳定的泡沫层。泡沫太多时将使锅炉内水的汽化作用极不均匀和水位急剧升降,致使锅炉不能正常运转。44、腐蚀作用:水通过化学的、物理化学的或其他作用对材料的侵蚀破坏称为腐蚀作用。45、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原因:灌溉用水的水质状况主要涉及水温,水的总溶解固体和溶解的盐类成分。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水的污染状况,尤其是水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对农作物及土壤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46、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概念:一定区域,一定时段内,对某一发展水平年,某一保证率的条件下,某个部分供水量和蓄水量进行平衡关系的分析。47、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目的:一是通过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弄清楚水资源总量的供需现状

和存在的问题;二是通过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供需平衡分析,预测未来,了解水资源余缺的时空分布;三是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明确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利用保护的目的和方向,以期实现水资源的长期供求计划。意义:实现水资源供需关系长期稳定,协调的发展。48、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方法:系列发、典型年法。49、典型年法分区方法:从大到小,逐级划分。计算顺序:先支流后干流,先上游后下游。50、水量利用系数法:水库年可供水量W与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W'之比;水库的调节库容与水库控制面积以上的多年来水量W'之比成为库容系数。51、可供水量: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条件下通过工程设施可提供的符合一定标准的水量,包括区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外流域的调水、污水处理回用和海水利用等。52、可供水量和以下因素有关:来水条件、用水条件、工程条件、水质条件。53、供水保证率:多年供水过程中,供水得到保证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P=m/(n+1)*100% p:供水保证率 m:保证正常供水的年数 n:供水总年数。

54、两种确定供水保证率的方法:在今后多年供水过程中有保证年数占总供水年数的百分数;规定某一个年份,这一年的来水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现在吧某系列各年的来水都放到这一水平年去进行供需分析,计算其供水有保证的年数占系列总年数的百分数,即为这一水平年的供水遇到所用系列的来水时的供水保证率。55、灌溉制度: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进行适时适量灌水的一种制度,它包括灌水定额,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溉定额。56、灌溉用水量:灌溉面积上需要提供给作物的水量,其大小及其在年内的变化情况,与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灌溉面积以及渠系水利用系数等因素有关。57、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分类:从供需分析的深度可分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一次供需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二次供需分析。58、水量校核的目的:验证现状年供需分析各项指标和参数的合理性,为将来不同水平年的供需水量预测提供可靠依据。59、整个区域的水资源供需分析方法:典型年法:先根据全区域的雨情和水情情况,选定代表年,然后根据该代表年的来水情况,自上而下,先支流后干流逐个计算各个单元的供需情况,最后将各个单元的供需成果进行汇总。同频率发:根据实际情况先把整个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流域,每个流域根据各自的雨情,水情情况选择各自的代表年。然后采用典型年法相同的方法,逐个进行计算单元水供需分析并将同一流域的计算单元水供需分析成果相加,最后,再把各流域同频率的计算成果汇总即得到整个区域的水资源供需分析成果。60、城市用水定额:一定限期内,一定约束条件下,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一定核算单元所规定的用水水量限额。其主要作用是可为城市制定供水或节水规划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预测用水量,缓解供需矛盾,有利于促进节水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水行政,经济管理决策及节水政策的落实。61、用水定额为什么具有时效性:用水定额通过将生产过程、生活水平与用水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研究,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或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用水水平也相应提高,原有的定额水平可能已不再适应于新的生产和生活实际情况,此时要及时地进行修改。62、用水定额制定原则:科学性、先进性、法规性、经济和理性。

63、用水定额的修订年限:随着生产技术水平和用水水平的提高,原有的定额水平已经不适应新的生产和用水情况,或者某些产品项目的定额上有不尽完善的地方,所以用水定额需要进行定期修订。以3年为宜。64、城市供水有效利用率:报告期内城市用水户的总取水量(有效供水量)与城市净水厂或配水厂(包括工业自备水源)供水总量的比值。Re=Vct/Vst*100%

65、现状P=75%保证率下的城市供水量与城市水资源总量之比。Ru=Vpt/Vrt*100%.66、节水率:报告期内城市节约用水总量与城市取水总量之比Rc=Vet/Vct*100% 67、城市节水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合理调整水价,运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工作;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指定用水定额,逐步实行计划管理;保护城市供水水源,实现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提倡种植耐旱风景种树;加强检漏工作,节水的前提是防止漏水损失,最大漏损在管道。68、新水利用系数Kf:用水系统新水量Qf与排水量Qd之差与新水量的比值。水的损耗率Rl:循环水系统中耗水量(Qc)与漏失水量Ql所占比例。重复利用率Rr:重

复利用水量Qr占用水系统中总用水量的比例。69、工业节水措施: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建立节水型工业;强化节水技术,开发节水设备,努力降低节水设施投资;加强企业用水行政管理,逐步实现节水的法制化;提高工业生产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应。70、城市污水回用的可行性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城市污水量大,集中,不受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水质水量变化幅度小,是较稳定的供水水源;城市污水厂一般建在城市附近,与跨流域调水,远距离输水相比,可大大节省取水,输水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污水处理厂因增加深度处理单元而增加的投资少于新建水厂的投资,故可节省部分建设新给水处理厂的费用;城市污水处理后回用减少了污水排放量,从而可以减轻对水体的污染,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污水回用开辟了第二水源,减少了城市新鲜水的取用量,减轻城市供水不足的压力。71、污水回用带来的收益:节约等量新鲜水而节省的水资源费;节水可增加的国家财政收入;节省城市给水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费,包括引水、取水、输水和水处理设施;节省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费,包括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减少污染带来的水资源财富损失。72、工业废水量计算方法:根据万元产值产污量或单位产品产污量以及工业万元产值或产品产量,计算和预测工业废水量。万元产值产生的废水量常称为产污系数。73、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包含两个方面:水资源本身损失,即由于水资源受到污染,水体功能下降所引起的水资源财富自身折损;水资源污染所引发的直接或者间接损失,即由于使用被污染的水资源所造成的各种损失。74、污水回用的总利益:由于污水处理而防止的危害损失与再生水价值的总和,它与污水处理程度和处理费用之间具有函数关系。75、水资源保护:从广义上应该涉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的保护欲管理两个方面。也就是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供应,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76、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并加强其能力建设,切实落实与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有效合理分配;强化水环境监测,提高水污染控制和污水资源化的水平,保护与水资源有关的生态系统;强化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其相关的战略性研究;研究与开发与水资源污染控制与修复有关的现代理论,技术体系;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与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实现依法治水和管水。77、检测项目选择的一般原则确定:选择对水体环境影响大的项目;选择已有可靠的检测技术,并能获得准确数据的项目;已有水质标准或其他规定的项目;在水中含量已接近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浓度和总量指标,并且污染趋势还在上升的项目;被分析样品具有广泛代表性。78、断面设置原则:设在大量污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设在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出口和入口;设在河流主流、河口、湖泊和水库的代表性位置;设在主要用水地区;设在主要支流汇入干流、河口或入海水域的汇合口。79、监测断面:为了弄清排污对水体的影响,评价水质污染状况所设的采样断面。重要排污口下游的监测断面一般设在距排污口500-1000m处,因为排污口的污染带下游500m横断面上一半宽度处重金属浓度一般出现高峰。消减断面是指污水汇入河流,经一段距离与河水充分混合后,水中污染物经稀释和自净而逐渐降低,其中左中右三点浓度差异较小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80、常规水质检测采样频率及时间的要求:饮用水源及重要水源保护区,全年采样8-12次;重要水系干流及一级支流,全年采样12次;一般中小河流,全年采样6次,丰、平、枯水期各2次;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湖泊和库容大于1*10^8立方米的水库,每月应采样分析1次,全年不少于12次;其他湖库,全年采样2次,丰枯水期各1次。81、污染物的扩散形式可按污染土经济动力条件分为以下几类:渗坑、渗井的污染物随地下水流动而在其下游形成条带状污染,表明有害物质在含水层中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能,较高的渗透速度;点状污染扩散,是渗坑渗井在含水层渗透性能很弱的地区污染扩散特点;带状污染扩散,是污染物沿河渠渗漏污染扩散的形式;块状污染扩散区,是缺乏卫生设施的居民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侧向污染扩散是

地下水开采漏斗附近污染源的一种扩散形式。82、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法:采用加附注的评分法,步骤:参加评分的项目,应不少于《地下水质量评价指标》中所列出的检测项目,但不包括细菌学指标;首先进行各单项组分评价,画出组分所属质量类别;对各类别按《地下水质量评价指标》的规定分别确定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求综合评价分值F(公式P275);根据F值划分地下水质量级别,再根据细菌学指标评价类别注在级别定名之后。83、水污染: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84、水污染有如下特征:隐蔽性、难以逆转性、延缓性、85、水体污染三要素:污染源、污染物和污染途径。86、水体恶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富含营养物质的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导致水体中溶解氧DO含量的显著降低,水体处于无氧或厌氧环境,嫌气细菌大量繁殖,水体恶臭;同时,大量低等动植物繁殖成为优势生物种群,水体中的高等动植物由于不适应如此恶劣的水体环境而大量死亡,水体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遭受极大的破坏;水体环境条件和有机污负荷的改变,使得变价的污染物质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进而改变污染物的毒性;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沉积作用,大量的有毒有害金属组分、难分解的有机物、营养物在水体底泥中积累,在食物链或者营养链中高度富集。87、主要的净化作用:稀释作用;沉淀作用;吸附作用;有机物分解。88、水资源保护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立法,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综合开发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因为地下水和地表水都统一参加水文循环,在自然条件下,相互转化;强化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目的补充地下水量,增大含水层的储存量,进行季节性和多年性调整;抬高地下水位,增加孔隙水压力,控制地面沉降;防止或减少海水入侵含水层;改善地下水的水质;改变地下水温度;保持地热水、天然气和石油地层的压力);建立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带(江水源保护区划分为安全卫生防护区即一级区;缓冲区即二级区;准保护区);强化水体污染的控制与治理;实施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89:、回灌井的注水性能:单位时间连续回灌水位上升1m所灌入含水层的水量。Qr=Qr/△Sr Qr:单位时间回灌量,△Sr:静水位与回灌水位之差。90、回灌井的出水性能:经过连续回灌后,单位时间内水位每下降1m从含水层中抽出的水量。Qp=Qp/△Sp Qp:单位时间出水量,△Sp:净水位与动水位之差。


相关内容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概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以国函 [2011]1号文件批复,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 ...

  • 山东师范大学概况
  • 山东师范大学概况 山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大学,1950年建校.学校现设有24个学院.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8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90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多人, ...

  • 高校联盟策划
  • 同饮黄河水,情系黄河源--保护黄河源协会公益活动2011篇 圆梦青海 携手同行 --2011年高校联盟论坛策划方案 主办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 保护黄河源协会 目 录 一.活动背景-------------- 3 二.活动名称-------------- 4 三.活动主题-------------- 4 ...

  • 聊城市情市况
  • 聊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贯穿中国南北的京九铁路和连接祖国东西的胶济邯铁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黄金大十字". 聊城不仅起着辐射和带动鲁西经济发展的中心作用, ...

  • 世园会100题
  • 青岛世园会知识100题 1.2014年青岛世园会的目标是( 世界一流.中国时尚,山东特色.青岛品牌 ) 2.2014年青岛世园会的原则是( 开放.创新.节俭.廉洁.全民 ) 3.2014年青岛世园会的理念是( 文化创意.科技创新.自然创造 ) 4.2014年青岛世园会会徽核心图形符号采用中国(甲骨文 ...

  • 基于富氧条件的生物质颗粒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 第28卷第1期 1Q!!堡兰旦 ::』些竺』坠些些坠些些些竺塑鬯型:=-----尘坠』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V01.28 No・1 文章编号:1673-7644(2013)01-0036-06 基于富氧条件的生物质颗粒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朱艳艳1,张林华"'2'3,崔永章1'2'3,李凯1,吕 ...

  • 山东省 关于大力推行新型城镇化的意见
  • 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 (鲁发[2009]21号,2009年10月31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要求 1.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 ...

  • 山东十二五规划全文[1]
  •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2月17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发展成就第二章发展环境第三章发展目标第二篇区域统筹和发展布局第四章经济布局 第五章城乡布局 第六章空间布局第三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第七章农业提升第八章工业优化第九 ...

  •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考研
  •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考研前你想知道点什么 1.专业介绍: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主要掌握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