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金融风险

如何看待金融风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100多年前,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货币经济是经济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没有金融就没有现代经济。金融的状况如何,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的未来。由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百年一遇”,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紧接着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及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美国债务的不断膨胀以致导致美国主权信用债务评级有始以来的下调,从最高级别AAA级下调到AA+,使得全球的经济会否在08年次贷危机后二次探底,因此,分析和研究金融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如何进行风险防范与监管就成为国际金融界关注的焦点。监管缺失是本次危机的直接原因。金融监管层应在不同层面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所有金融市场、产品和参与者都受到相应监管或监督,防范金融风险。 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

1.1 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抵押贷款市场分“次级”(Subprime)及“优惠级”(Prime),它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次级贷款,指的就是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以所购房屋为抵押的住房贷款。

2001年至2004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风靡一时。2005年至2006年,随着美联储17次加息,美国房地产市场逐步出现降温迹象,但是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也并未因此而停住脚步。 放贷机构为了竞争,不断放松放款条件,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贷款方式,即借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且仅需申报其收入情况而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宽松的贷款资格审核成为房地产交易市场空前活跃的重要推动力,但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与此同时,次级抵押贷款被证券化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指的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又能够产生可预期的稳定现金流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汇集起来,通过一

定的结构安排对贷款的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再配以相应的担保和升级,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次级抵押贷款证券,被美国的金融机构做到了全世界,危机发生,全球就为美国的次级债买单。

在进行次级抵押贷款时,放款机构和借款者都认为,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进行抵押再融资就可以了。但事实上,由于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借款人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房屋的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这时,危机就发生了。危机一旦发生,就必然引起对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悲观预期,这就会冲击贷款市场的资金链,进而波及整个抵押贷款市场。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价格也会因为房屋所有者止损的心理而继续下降。两重因素的叠加形成马太效应,出现恶性循环,使得危机愈演愈烈。

1.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到2007年爆发,至今已经经历了4次大的冲击波。第一波冲击始于2007年8月份。当时危机开始集中显现,大批与次级住房贷款有关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被迫进入“降息周期”。第二波冲击始于2007年年底至2008年年初,花旗、美林、瑞银等全球著名金融机构因次级贷款出现巨额亏损,市场流动性压力骤增,美联储和一些西方国家银行被迫联手干预。第三波冲击发生于2008年3月份,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美联储紧急向其注资,并大幅降息75个基本点。第四波冲击发生于2008年7月。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利美)和美国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陷入困境。美联储拟注资250亿美元。第五波冲击发生于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的破产最终引爆全球金融危机。

1.3 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原因是多方面的,1、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

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现实经济中,次贷房贷是领头羊金融监管缺失是本次危机的直接原因。2、金融监管缺失使一些国家的金融失去监管,使金融杠杆不适当的放宽放大。 监管松弛和内部管理松弛是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根源。监管松弛表现为金融当局和金融机构管理层缺乏及时全面掌握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动向和真实信息的有效制度安排及措施手段,缺乏对有关从业人员行为的有效约束,奖罚不明,渠道不畅。

2、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主权债务危机

2.1因为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时引发的美国政府救市行为,美联储实行了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并且购买银行有毒资产(约1.4万亿),但是这么多美元都到市场上会引起恶性的通胀,所以发行1.4万亿美债收回流动性。(这样子,解救了银行,也不会通胀,打压了美元,使得美国出口竞争力加强---挽救制造业,降低失业率)因此从这个逻辑推,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美国政府不得不加大量化宽松的政策,另外,美国政府近年来的财政贸易逆差不断加大,国内经济低迷,失业率持续偏高,大量的军费支出,使得美国的逐年财政赤字扩大,加上原有的债务,美国政府需要花太多的钱,而以后还要花钱,所以要找到钱的来源:因此美联储就采取2种对策1)发行美元--这就是2次量化宽松的来由2)发美债--收回国美元来花。现在看来政府倾向于第二种(美联储的第三次量化宽松赞同者不多)。

2.2但目前美国国债上限是14.3万亿美元,债务总额占GDP96%。一般认为,美国目前的巨额国债主要是多年来政府预算赤字累积的结果。美国在1980年以来已经39次提高国债上限。在里根时代共提高17次,克林顿执政时期4次,小布什时代则有7次。2011年7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就美国国债上限进行的谈判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并呼吁国会民主共和两党放弃政治歧见达成共识。此前奥巴马和国会领袖连续多日举行了多轮谈判,双方言辞激烈,剑拔弩张,无法达成妥协。奥巴马在电视转播的记者会上再次表示,他愿意考虑对养老金、老年人医疗和退伍军人补助等受欢迎的社会福利项目进行削减。作为交换,奥巴马希望共和党能够投票通过对高收入美国人和大企业提高税收。目前看来,

双方距离达成协议还相去甚远。美国需要在8月2日最后期限前提高14.3万亿美元的政府合法借贷上限。如不能达成协议,美国将不能偿还部分所欠债务。如果不提高国债上限会有什么后果?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美国政府将无法支付大笔开支。例如,在国债上限到期的8月份,美国政府的收入为1720亿美元,但实际的开支将高达3070亿美元,其中短缺的1350亿美元需要靠借债来弥补。 随着8月2日提高国债上限的最后期限不断逼近,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总裁拉加德等,纷纷警告国债危机可能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与此同时,由于两党迟迟不能达成共识,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和标准普尔都分别于13日和14日将美国国债列为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奥巴马说,降低美国的信用评级将意味美国各项利率将全面上升,从而损害经济增长。

从以上情况分析;美国的债务负担会越来越大,美国究竟如何从巨额债务中走出来呢,将来到期的债务会不会出现违约呢?是继续举债、继续印钱、放任美元贬值,最终的结果是否美国的债务会否越来越大,从而会否引起在一次的金融危机是全球人都非常关心的,做为以上的两次危机,本人做出以下防范的观点。

3、防范和化解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对策

3.1首先从美国资贷危机的经验教训来看必须加大财政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也正因为它们是国有企业,财政部就必须加强对它们的监管。央行对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总的来说是一种外部监管,并不能完全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些内部问题。目前我国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也有“国有企业病”,如所有制缺位、局部利益极大化、预算软约束、效益递减等等。国有商业银行之所以不像国有工商企业那样困难,是因为银行的特殊业务,即存款业务,不会产生现金流量问题。因此,财政部作为出资者,要真正行使管理的职能,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1)按国际金融标准建立我国商业银行谨慎会计准则和审计规则。保证商业银行会计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有利于建立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2)要建立科学的指标管理体系。该指标体系应能够全面科学地衡量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以此作为考核的基础。(3)降低成本与费用项目。精兵简政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和人员,停止自身固定资产投资,

减少成本支出。(4)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约束和预算约束。不要因为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上交税收量大而忽视了它们的企业性质。如果国有商业银行不以利润为经营目标,就难建立起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就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

3.2经营金融管理技术和金融产品创新、积极拓展经营范围

金融创新应包括观念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所谓观念创新是指要以效益和质量至上、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组织创新是指构造责权利明晰、运作高效的金融企业管理体制。所谓产品创新是指要以市场客户需求,发展高需求高附加值的金融产品。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的金融制度,这虽然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却不利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目前世界金融先后走上了混业经营的道路,因而,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是金融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变革。

3.3积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及金融企业的资本金

人才是金融业的重要资产,我们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战略投资,构筑本企业的人才高地,建立起人才开发途径,培养市场竞争意识强,熟悉金融业务和金融政策法规、国际惯例,并会使用现代管理手段、科技手段的金融人才队伍。我们必须要科学合理地对现有金融人力资源加以市场化管理,建立良好的激励、教育培训机制,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增强凝聚力、归属感。利用当前的融资环境,发行部分可转债从而逐步提高公司的资本金率。

3.4不断提升金融业的监管水准

金融监管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直接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完整的金融监管体系,但在金融监管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监管不力。当前非现场监管技术相对落后,工作效率偏低,技术分析只是在表面上,监管力度和深度明显不够,对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的过程未能有效监测。第二,监管理念落后。目前,金融监管部门往往只重合规性监管,而对风险性监管力度不足。第三,监管责权不明。因为监管责权的不明确,导致监管失控状态时,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推委现象。按金融监管责任制,监管对象的第一监管责任人应对被监管机构的市场准入、营运、退出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但由于受多方面的影响,一些制度

落实不到位。如监管人员不足,监管工作处于表面化,没有严格按具体操作规程办。第四,监管处理问题的时效性不够,监管过程中虽然发现问题,但是处理问题的时间上相对滞后,这导致了最佳管控时间的错失,从而导致现象往往是问题比较严重时才出招,此时却是事倍功半。就像当前金融管理当国际大环境中处于经济滞涨时期,而我国且处于经济通货膨胀时期,而又因为国际的联动性及相关性,从而导致当前抑制通胀的手段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我们必需建立一套科学化的具有预期性、前瞻性的金融管控体系。

4、就针对美国的债务危机中国应作出的对策:

至少在未来若干年内,美国债务不断扩张、美元不断贬值是必然的趋势。这对我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首先,美元贬值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伤害出口经济;其次,美元贬值将推动能源、原材料、农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给我国带来大量的输入性通胀,增加通胀调控难度;最后,随着美元贬值,我国外汇储备中高达1.6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也将面临缩水的风险。

4.1出口依赖需尽快改变

标普认为,现时的美债务问题,尚未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崩溃。然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至今的经济发展仍然非常依赖对西方出口尤其是美国,鉴于全球市场的互联性,发达国家及全球金融市场一旦崩盘,必将改变全球市场格局,届时美国经济体将会再次停滞、甚至萎缩。根据2008年金融危机经验来看,像中国这样对美国等发达市场拥有很大出口比例的经济体届时将感受到深远的经济冲击。造成美债危机的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美国从政府到企业以至家庭的债务包袱过重,导致美债评级遭降。要改变这一情况,美国势必会削减各项开支。因此对于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中国而言,出口贸易势必会受到影响。因此,许多金融学家都呼吁美国遭遇危机后必须改革,中国也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在美国需求长期不振的情况下,中国对外贸的依赖必须赶紧改变,要加大内需在GDP的占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税收体制,改变国人的消费观。

4.2建立完善货币应对政策

美债评级前脚刚刚下调,中国7月经济数据紧接着新鲜出炉。数据显示,7月我国CPI同比上涨6.5%,创37个月新高,PPI则上涨了7.5%,与上月持平。此前市场基于7月份我国物价水平可能保持高位的判断,对8月份央行再次加息提准的预期一度有所增强,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增加,虽然此次事件可能会导致我国经济受到一些影响,但从数据上看,美国目前的经济依然在正增长,失业率也在下降,可见美国经济尚未陷入衰退中,美债评级下调并不足以改变这一局面。或许这一事件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潜在影响,但现在还没有显示出来。目前来看,我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问题依然是压通胀,因此,央行应随时做好应对的措失。美信用降级反映的是其实体经济增长乏力,这必然带来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减弱。因此最终是否会导致全球通胀压力加大还不能过早下结论。就国内而言,未来物价趋势性回落,在6%一线高位横盘,继续上行出现7~8%的新高,这三种可能均存在。因此货币政策不可放松,就当前形势而言继续加息是有必要的。当然,在国际经济和国内通胀形势明朗化之前,央行也可以静制动、多谋少动,使政策停留在观察期,确保我国物价的稳定。

4.3建立灵活的外汇机制

每每谈到美国国债,难免都会牵扯到中国的外汇储备。美国财政部资料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598万亿美元,较4月底增持73亿美元,约占其总债务的8%。作为持有上万亿美元美国国债的最大债权国,对其风吹草动的任何变化高度敏感,对可能的账面减值,国内投资者也十分担忧。引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一克鲁格曼此前多次说过的,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处境危险,无论是美元贬值或美债评级下降,都可能导致中国投资美国国债的账面减值将达20%~30%。若其预测成真,仅以最低下跌20%计算,中国将会有约2304亿美元财富瞬间蒸发,相当于每个中国人白白损失177美元。

因此,美债危机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反思,特别是在外汇储备方面。要解决外储问题有三个出路。一是像周小川说的外汇资产多元化,但外储多元化的回旋余地不大,几万亿美元的外汇能投到哪里去?二是外贸要逐渐平衡,把外贸顺差降下来,这是减少外储过多的根本办法,但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去实现。最现实可行的办法是继续放宽居民结售汇限制,还汇于民,把外汇使用权交给老百姓。

就拿我们的邻国日本来说:日本的外汇储备比我们还多,但为什么日本外汇储备就没有我们有那么多问题?因为日本老百姓手里的外汇储备比政府手里的要多得多,通过民间的对外投资,大大稀释了外汇储备的保值压力。”就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也建议,应该允许和鼓励企业等用人民币购汇,这样不但可以降低外储保值压力,还可减少市场上的货币存量,从而减轻国内通胀的压力。

事实上,一旦将外汇储备化公为私后,投资主体将会大大分散,这不但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提高决策效率,而且个人和企业可视经营能力和承受能力,选择更多的国际投资产品,从而提高整体外储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保值增值空间。

5、抓住机遇总结经验,危机亦可化为转型机遇。

从更高的战略层面看,通过此次次贷及美债危机,既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也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带来了机遇和动力。通过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得中国的银行业加快了改革的力度,完善了金融监管体制,使得中国的金融银行业在国际中更具竞争力。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过程中,危机时期超常规刺激政策基本退出,美国的债务动荡促使中国经济加速扩大内需,完善社会保障等体系,放松管制以激发市场活力,使中国经济逐渐摆脱外贸依赖的增长模式。并且促使中国政策不得不战略性地从存量和增量角度优化运用外汇储备,从而推动利率汇率的市场化、外汇储备民间化等外界一直呼吁的金融改革,希望通过这两次危机,能使中国抓住机遇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如何看待金融风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100多年前,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货币经济是经济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没有金融就没有现代经济。金融的状况如何,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的未来。由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百年一遇”,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紧接着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及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美国债务的不断膨胀以致导致美国主权信用债务评级有始以来的下调,从最高级别AAA级下调到AA+,使得全球的经济会否在08年次贷危机后二次探底,因此,分析和研究金融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如何进行风险防范与监管就成为国际金融界关注的焦点。监管缺失是本次危机的直接原因。金融监管层应在不同层面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所有金融市场、产品和参与者都受到相应监管或监督,防范金融风险。 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

1.1 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抵押贷款市场分“次级”(Subprime)及“优惠级”(Prime),它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次级贷款,指的就是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以所购房屋为抵押的住房贷款。

2001年至2004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风靡一时。2005年至2006年,随着美联储17次加息,美国房地产市场逐步出现降温迹象,但是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也并未因此而停住脚步。 放贷机构为了竞争,不断放松放款条件,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贷款方式,即借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且仅需申报其收入情况而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宽松的贷款资格审核成为房地产交易市场空前活跃的重要推动力,但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与此同时,次级抵押贷款被证券化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指的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又能够产生可预期的稳定现金流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汇集起来,通过一

定的结构安排对贷款的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再配以相应的担保和升级,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次级抵押贷款证券,被美国的金融机构做到了全世界,危机发生,全球就为美国的次级债买单。

在进行次级抵押贷款时,放款机构和借款者都认为,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进行抵押再融资就可以了。但事实上,由于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借款人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房屋的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这时,危机就发生了。危机一旦发生,就必然引起对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悲观预期,这就会冲击贷款市场的资金链,进而波及整个抵押贷款市场。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价格也会因为房屋所有者止损的心理而继续下降。两重因素的叠加形成马太效应,出现恶性循环,使得危机愈演愈烈。

1.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到2007年爆发,至今已经经历了4次大的冲击波。第一波冲击始于2007年8月份。当时危机开始集中显现,大批与次级住房贷款有关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被迫进入“降息周期”。第二波冲击始于2007年年底至2008年年初,花旗、美林、瑞银等全球著名金融机构因次级贷款出现巨额亏损,市场流动性压力骤增,美联储和一些西方国家银行被迫联手干预。第三波冲击发生于2008年3月份,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美联储紧急向其注资,并大幅降息75个基本点。第四波冲击发生于2008年7月。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利美)和美国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陷入困境。美联储拟注资250亿美元。第五波冲击发生于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的破产最终引爆全球金融危机。

1.3 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原因是多方面的,1、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

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现实经济中,次贷房贷是领头羊金融监管缺失是本次危机的直接原因。2、金融监管缺失使一些国家的金融失去监管,使金融杠杆不适当的放宽放大。 监管松弛和内部管理松弛是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根源。监管松弛表现为金融当局和金融机构管理层缺乏及时全面掌握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动向和真实信息的有效制度安排及措施手段,缺乏对有关从业人员行为的有效约束,奖罚不明,渠道不畅。

2、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主权债务危机

2.1因为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时引发的美国政府救市行为,美联储实行了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并且购买银行有毒资产(约1.4万亿),但是这么多美元都到市场上会引起恶性的通胀,所以发行1.4万亿美债收回流动性。(这样子,解救了银行,也不会通胀,打压了美元,使得美国出口竞争力加强---挽救制造业,降低失业率)因此从这个逻辑推,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美国政府不得不加大量化宽松的政策,另外,美国政府近年来的财政贸易逆差不断加大,国内经济低迷,失业率持续偏高,大量的军费支出,使得美国的逐年财政赤字扩大,加上原有的债务,美国政府需要花太多的钱,而以后还要花钱,所以要找到钱的来源:因此美联储就采取2种对策1)发行美元--这就是2次量化宽松的来由2)发美债--收回国美元来花。现在看来政府倾向于第二种(美联储的第三次量化宽松赞同者不多)。

2.2但目前美国国债上限是14.3万亿美元,债务总额占GDP96%。一般认为,美国目前的巨额国债主要是多年来政府预算赤字累积的结果。美国在1980年以来已经39次提高国债上限。在里根时代共提高17次,克林顿执政时期4次,小布什时代则有7次。2011年7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就美国国债上限进行的谈判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并呼吁国会民主共和两党放弃政治歧见达成共识。此前奥巴马和国会领袖连续多日举行了多轮谈判,双方言辞激烈,剑拔弩张,无法达成妥协。奥巴马在电视转播的记者会上再次表示,他愿意考虑对养老金、老年人医疗和退伍军人补助等受欢迎的社会福利项目进行削减。作为交换,奥巴马希望共和党能够投票通过对高收入美国人和大企业提高税收。目前看来,

双方距离达成协议还相去甚远。美国需要在8月2日最后期限前提高14.3万亿美元的政府合法借贷上限。如不能达成协议,美国将不能偿还部分所欠债务。如果不提高国债上限会有什么后果?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美国政府将无法支付大笔开支。例如,在国债上限到期的8月份,美国政府的收入为1720亿美元,但实际的开支将高达3070亿美元,其中短缺的1350亿美元需要靠借债来弥补。 随着8月2日提高国债上限的最后期限不断逼近,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总裁拉加德等,纷纷警告国债危机可能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与此同时,由于两党迟迟不能达成共识,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和标准普尔都分别于13日和14日将美国国债列为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奥巴马说,降低美国的信用评级将意味美国各项利率将全面上升,从而损害经济增长。

从以上情况分析;美国的债务负担会越来越大,美国究竟如何从巨额债务中走出来呢,将来到期的债务会不会出现违约呢?是继续举债、继续印钱、放任美元贬值,最终的结果是否美国的债务会否越来越大,从而会否引起在一次的金融危机是全球人都非常关心的,做为以上的两次危机,本人做出以下防范的观点。

3、防范和化解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对策

3.1首先从美国资贷危机的经验教训来看必须加大财政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也正因为它们是国有企业,财政部就必须加强对它们的监管。央行对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总的来说是一种外部监管,并不能完全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些内部问题。目前我国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也有“国有企业病”,如所有制缺位、局部利益极大化、预算软约束、效益递减等等。国有商业银行之所以不像国有工商企业那样困难,是因为银行的特殊业务,即存款业务,不会产生现金流量问题。因此,财政部作为出资者,要真正行使管理的职能,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1)按国际金融标准建立我国商业银行谨慎会计准则和审计规则。保证商业银行会计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有利于建立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2)要建立科学的指标管理体系。该指标体系应能够全面科学地衡量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以此作为考核的基础。(3)降低成本与费用项目。精兵简政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和人员,停止自身固定资产投资,

减少成本支出。(4)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约束和预算约束。不要因为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上交税收量大而忽视了它们的企业性质。如果国有商业银行不以利润为经营目标,就难建立起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就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

3.2经营金融管理技术和金融产品创新、积极拓展经营范围

金融创新应包括观念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所谓观念创新是指要以效益和质量至上、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组织创新是指构造责权利明晰、运作高效的金融企业管理体制。所谓产品创新是指要以市场客户需求,发展高需求高附加值的金融产品。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的金融制度,这虽然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却不利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目前世界金融先后走上了混业经营的道路,因而,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是金融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变革。

3.3积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及金融企业的资本金

人才是金融业的重要资产,我们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战略投资,构筑本企业的人才高地,建立起人才开发途径,培养市场竞争意识强,熟悉金融业务和金融政策法规、国际惯例,并会使用现代管理手段、科技手段的金融人才队伍。我们必须要科学合理地对现有金融人力资源加以市场化管理,建立良好的激励、教育培训机制,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增强凝聚力、归属感。利用当前的融资环境,发行部分可转债从而逐步提高公司的资本金率。

3.4不断提升金融业的监管水准

金融监管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直接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完整的金融监管体系,但在金融监管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监管不力。当前非现场监管技术相对落后,工作效率偏低,技术分析只是在表面上,监管力度和深度明显不够,对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的过程未能有效监测。第二,监管理念落后。目前,金融监管部门往往只重合规性监管,而对风险性监管力度不足。第三,监管责权不明。因为监管责权的不明确,导致监管失控状态时,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推委现象。按金融监管责任制,监管对象的第一监管责任人应对被监管机构的市场准入、营运、退出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但由于受多方面的影响,一些制度

落实不到位。如监管人员不足,监管工作处于表面化,没有严格按具体操作规程办。第四,监管处理问题的时效性不够,监管过程中虽然发现问题,但是处理问题的时间上相对滞后,这导致了最佳管控时间的错失,从而导致现象往往是问题比较严重时才出招,此时却是事倍功半。就像当前金融管理当国际大环境中处于经济滞涨时期,而我国且处于经济通货膨胀时期,而又因为国际的联动性及相关性,从而导致当前抑制通胀的手段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我们必需建立一套科学化的具有预期性、前瞻性的金融管控体系。

4、就针对美国的债务危机中国应作出的对策:

至少在未来若干年内,美国债务不断扩张、美元不断贬值是必然的趋势。这对我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首先,美元贬值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伤害出口经济;其次,美元贬值将推动能源、原材料、农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给我国带来大量的输入性通胀,增加通胀调控难度;最后,随着美元贬值,我国外汇储备中高达1.6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也将面临缩水的风险。

4.1出口依赖需尽快改变

标普认为,现时的美债务问题,尚未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崩溃。然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至今的经济发展仍然非常依赖对西方出口尤其是美国,鉴于全球市场的互联性,发达国家及全球金融市场一旦崩盘,必将改变全球市场格局,届时美国经济体将会再次停滞、甚至萎缩。根据2008年金融危机经验来看,像中国这样对美国等发达市场拥有很大出口比例的经济体届时将感受到深远的经济冲击。造成美债危机的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美国从政府到企业以至家庭的债务包袱过重,导致美债评级遭降。要改变这一情况,美国势必会削减各项开支。因此对于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中国而言,出口贸易势必会受到影响。因此,许多金融学家都呼吁美国遭遇危机后必须改革,中国也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在美国需求长期不振的情况下,中国对外贸的依赖必须赶紧改变,要加大内需在GDP的占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税收体制,改变国人的消费观。

4.2建立完善货币应对政策

美债评级前脚刚刚下调,中国7月经济数据紧接着新鲜出炉。数据显示,7月我国CPI同比上涨6.5%,创37个月新高,PPI则上涨了7.5%,与上月持平。此前市场基于7月份我国物价水平可能保持高位的判断,对8月份央行再次加息提准的预期一度有所增强,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增加,虽然此次事件可能会导致我国经济受到一些影响,但从数据上看,美国目前的经济依然在正增长,失业率也在下降,可见美国经济尚未陷入衰退中,美债评级下调并不足以改变这一局面。或许这一事件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潜在影响,但现在还没有显示出来。目前来看,我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问题依然是压通胀,因此,央行应随时做好应对的措失。美信用降级反映的是其实体经济增长乏力,这必然带来对大宗商品需求的减弱。因此最终是否会导致全球通胀压力加大还不能过早下结论。就国内而言,未来物价趋势性回落,在6%一线高位横盘,继续上行出现7~8%的新高,这三种可能均存在。因此货币政策不可放松,就当前形势而言继续加息是有必要的。当然,在国际经济和国内通胀形势明朗化之前,央行也可以静制动、多谋少动,使政策停留在观察期,确保我国物价的稳定。

4.3建立灵活的外汇机制

每每谈到美国国债,难免都会牵扯到中国的外汇储备。美国财政部资料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598万亿美元,较4月底增持73亿美元,约占其总债务的8%。作为持有上万亿美元美国国债的最大债权国,对其风吹草动的任何变化高度敏感,对可能的账面减值,国内投资者也十分担忧。引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一克鲁格曼此前多次说过的,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处境危险,无论是美元贬值或美债评级下降,都可能导致中国投资美国国债的账面减值将达20%~30%。若其预测成真,仅以最低下跌20%计算,中国将会有约2304亿美元财富瞬间蒸发,相当于每个中国人白白损失177美元。

因此,美债危机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反思,特别是在外汇储备方面。要解决外储问题有三个出路。一是像周小川说的外汇资产多元化,但外储多元化的回旋余地不大,几万亿美元的外汇能投到哪里去?二是外贸要逐渐平衡,把外贸顺差降下来,这是减少外储过多的根本办法,但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去实现。最现实可行的办法是继续放宽居民结售汇限制,还汇于民,把外汇使用权交给老百姓。

就拿我们的邻国日本来说:日本的外汇储备比我们还多,但为什么日本外汇储备就没有我们有那么多问题?因为日本老百姓手里的外汇储备比政府手里的要多得多,通过民间的对外投资,大大稀释了外汇储备的保值压力。”就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也建议,应该允许和鼓励企业等用人民币购汇,这样不但可以降低外储保值压力,还可减少市场上的货币存量,从而减轻国内通胀的压力。

事实上,一旦将外汇储备化公为私后,投资主体将会大大分散,这不但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提高决策效率,而且个人和企业可视经营能力和承受能力,选择更多的国际投资产品,从而提高整体外储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保值增值空间。

5、抓住机遇总结经验,危机亦可化为转型机遇。

从更高的战略层面看,通过此次次贷及美债危机,既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也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带来了机遇和动力。通过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得中国的银行业加快了改革的力度,完善了金融监管体制,使得中国的金融银行业在国际中更具竞争力。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过程中,危机时期超常规刺激政策基本退出,美国的债务动荡促使中国经济加速扩大内需,完善社会保障等体系,放松管制以激发市场活力,使中国经济逐渐摆脱外贸依赖的增长模式。并且促使中国政策不得不战略性地从存量和增量角度优化运用外汇储备,从而推动利率汇率的市场化、外汇储备民间化等外界一直呼吁的金融改革,希望通过这两次危机,能使中国抓住机遇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相关内容

  • 从金融危机看待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 2009年6月大众商务No . 6, 2009 (总第102期) (Cumulatively, NO. 102) Popular Business 从金融危机看待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刘师慧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 四川成都611130) [摘 要]美国次债危机越演越烈, 其强度之大.波及面 ...

  •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综合国力和外部世界.理性的看待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国际形势及中国未来的走向. 一.中国国际 ...

  • 银监会面试真题
  • 银监会2014年2月19面试真题(2015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 国家公务员面试:2014年银监会面试真题 1.自我介绍. 2.局里领导要开展针对银行的调研活动,你是刚到的新人,让你组织计划全局人员,你怎么办? 3.单位有员工小王,在年终考核中得了差.人事主任想将其辞退,多次向其上级领导反映,但领导迟 ...

  • 如何看待中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 如何看待中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要回答整个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方向问题,就得先从当前的市场情况说起. 目前中国的小额公司主要有两个主流的发展方向. 一是以银行放贷的思维,根据抵押物放贷. 此类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层大多是地方或中小银行跳槽出来的,利用手头资源,向当地难以获得银行融资的中小企 ...

  •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 第十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一.本章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金融市场的种类和构成要素 ★金融市场的地位与功能 ★金融工具的种类 ★金融工具的价格.价格的计算方法及定价模型 ★金融工具的特征.收益及影响收益的因素 ★金融工具收益率的计算方法 二.若干重要概念的识记 ▲金融市场(financial mar ...

  • 量化对冲发展步入平稳阶段 多策略优势明显
  • 证券时报记者 沈宁 去年9月以来,由于股指期货限制,原本加速发展的国内量化对冲行业受到一定影响,不少公司业务一度停摆.然而,经历半年多时间,一些优秀的量化对冲基金已经通过转型和创新逐步走出了阴霾.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走进沪上大型量化对冲私募淘利资产,对该公司董事长肖辉进行了专访.作为国内最早涉足量化 ...

  • 客户风险评估问卷
  • 客户风险评估问卷 尊敬的投资者: 您好,感谢您选择钜派投资集团向您推介的金融投资产品.在您决定是否购买我公司推介的金融投资产品前,请仔细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协议的具体内容,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05]号<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

  • 周春生: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分为道德和风控两类
  • 人民网北京5月4日电(张文婷)今日,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纪律网创始合伙人.首席金融顾问周春生做客人民网.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风险,周教授认为,主要分为道德风险和风控风险两类. 由于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周教授提到,所谓道德风险就是恶意的欺诈.例如一些平台跑路现象,这 ...

  • 杨再平:互联网潮流银行拒之则亡|杨再平|银行主导型
  • 2014年08月15日 08:01 来源:新理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人参与 1评论 杨再平:互联网潮流银行拒之则亡 谈到银行业改革,市场似乎特别关注民营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指望新设的民营银行可以解决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或者认为只有银行体系外的互联网金融比如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