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报纸深度报道的现状(一篇不错的论文)

第18卷第4期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No.4 Vol.18 2010年08月 Journal of Hulunbeier College Published in August.2010

试论报纸深度报道的现状

张俊华

(通辽市科尔沁报社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 要:报纸深度报道源于西方,引入我国后,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在报道数量上占据一

定比例,而且报道主题、报道题材、报道形式等方面日趋成熟。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深度报道一方面帮助报纸在竞争中稳定一席之地,另一方面,由于报纸自身在报道力量、报道质量等方面存在着缺陷,面对新兴媒体、新兴报道方式的挑战,亦受到严峻的威胁。 关键词:报纸深度报道;报道题材;报道形式;网络威胁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01(2010)04-0069-03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新闻界流行的报道形式。据《新闻学大辞典》的定义,深度报道是指“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各个媒体、特别是报刊,都给这种报道留出了专门的版面。无论是党报、还是都市报,是全国级的报纸,还是地方性报纸,名为“关注”、“焦点”、“特别报道”的稿件或版面比比皆是。

报纸深度报道源于西方,改革开放后引入我国,并被广泛使用。上个世纪末,面对日益兴起的广播电视业,报纸凭借着深度报道的深刻与全面,稳稳地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立住了脚跟。进入本世纪以来,报纸深度报道发展日趋完善,在报道主题、报道题材、报道形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

一、深度报道已成为部分报纸新闻的主体,并且出现了一批以深度报道著称的报纸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青年报的《大学生毕业成才追踪记》、大兴安岭火灾“三色报道”等一批优秀文章使我国读者认识了深度报道,但早期运用深度报道的仍主要为周报周刊。因为周报周

刊发行周期较长,和日报相比时效上处于劣势。同时,制作为受众解惑释疑的深度报道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日报采访周期较短,与周报周刊相比不容易产生优秀的有深度的作品。双方原因使周报周刊与深度报道一拍即合,形成了一批以深度报道为主体体裁的报纸,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如《南方周末》。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电子媒体的兴起及普及,日报在时效上已不能为天下先,为了与时效性更强的新闻媒体竞争,日报也开始把目光投向深度报道。2003年,《人民日报》开设“视点新闻”版,2004年,《中国青年报》设“特别报道”版,除此之外,《解放日报》的“热点追踪”、《大众日报》的“今日关注”版,都昭示着日报虽尚未能以深度报道为主,但深度报道已在日报上形成气候。

日报参与到深度报道中来,无疑为报纸深度报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综合性的日报从事深度报道的制作,不仅大大提高了报纸深度报道的传播时效,更因为日报与周报相比,有更广泛的人脉关系,因此更容易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尽管目前看来,日报的记者在深度报道方面还不如周报周刊记者那么老道,日报培养

投稿日期:2010-06-26

作者简介:张俊华(1970—)男,通辽市科尔沁报社编辑。

- 69 -

自己的深度报道受众群体也还需要加以时日,但从现实和趋势上看,深度报道逐渐占领日报阵地,的追逐远比不上电子媒体,在对于热点的追逐上,纸媒并不占据优势,但是,理性的解析却正是纸成为大多数报纸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一种必然。

二、报纸深度报道的主题是对生活的全方位扫描

一般认为深度报道诞生于上个世纪初,美国新闻界的“扒粪运动”是深度报道的雏形,受此影响,深度报道在我国初盛时期,题材总是喜欢以“揭露”、“批判”的形象面世,对社会中的阴暗面加以揭露和抨击,甚至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深度。因此,报纸上大量都是对腐败、不正之风、“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抨击。 今天的深度报道,开始对生活进行全方位的扫描,不仅关注批判的题材,更用全局的眼光客观评析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如城市交通、环境污染、住房困难、贫富差距等。这些社会问题不同于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他们的存在虽然也有工作失误、官僚主义等主观原因,但更主要是客观性问题,他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原因。如早期的《南方周末》将自己定位为一份敢于揭黑、敢于批判、敢为天下言的媒介,今天的《南方周末》则提出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色,以“关注民生、彰显爱心、维护正义、坚守良知”为已责②

,更加注重关注社会发展的难点、焦点,对环保、食品卫生、教育、医疗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大量、及时的报道。

三、深度报道关注题材由社会热点问题向难点问题转变

“热点”是指较大社会空间不同领域和层次内不同人们的趋同行为;而“难点”则是指那些长期存在或积累的难以解决的“问题”③

。“热”是与“冷”相对的,“热”总有一天要变为“冷”,社会上不断有新的热点迅速突起,舆论关注的中心也在不断更替。特别在当今,由于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热点问题转移的频率也越来越快,现今很难再像从前一样,某一热点可以独占舆论中心。因此,上个世纪90年代,有媒体人提出“无热点”现象。“热点”不再持久,但“难点”却永远存在,今天的媒体把关注的目光从“热点”转移到难点。 此外,在众多媒体的竞争中,报纸对于热点

- 70 -

媒的长项。美国的一位新闻教授做过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好比面对一块丰收的麦田,广播记者站在田头,对他的听众说,这块麦田成熟了,收割在即。电视记者可以下到麦田的一角,向他的观众展示麦穗的生长状况。报纸的记者可以将整块麦田的麦子收割回家,脱粒、扬场、称重,然后告诉读者这块麦田共打了多少斤麦子。而新闻杂志的记者可以一粒一粒地给读者数麦粒!因而,他的结论是,“报纸和杂志永远没有广播和电视那么快!但是,广播和电视也永远没有报纸和杂志那么深刻!”④

由此可见,经济危机中企业的走向、社会问题中的体制问题等社会难点很难在电视、网络中用三言两语表述清楚,而报纸恰恰可以剖析的透彻清晰,呈现给受众。

四、深度报道形式由一版一文向专题性版面等多种形式发展

报纸深度报道产生早期,长篇大论、鸿篇巨制是深度报道最突出的特点,一版一文,几乎成了媒体固定使用的深度报道版面。本世纪以来,深度报道开始讲究时效性,不仅要深,还要新,尤其在重大事件上的报道力求反应迅速。洋洋洒洒,动辄上万言的“大手笔”显然已不能满足受众对报纸深度报道的新要求。为适应读者的阅读,报纸深度报道慢慢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专题性版面,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在同一主题之下,集纳相关多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刻阐述同一主题。通过专题性版面,既可以将主题阐述深刻,又可以减轻读者的阅读负担,不会望文生畏。2008年农历新年前,大半个中国遭遇了五十年难遇的冰冻雨雪天气,对此《人民日报》以“视点新闻”为主阵地,先后刊发《贵州抗冰保电进行时》、《气象专家详解大范围雪灾》、《让我们彼此温暖着……》、《不能让旅客挨饿受冻》、《海南瓜菜 风雪兼程》等几十篇稿件,相较以往,报道题材更加广泛,报道方式更加灵活,全方位的还原事实真相并提供相关权威解释,彰显深度报道的魅力。

五、报纸深度报道面临着来自广播电视,尤其是互联网的威胁

继上个世纪90年代,电视开始做深度报道

以来,互联网也不满足于简单信息的告知,开始进入深度报道领域。一个显著的表现便是在许多综合性门户网站,如搜狐、新浪等都开辟了新闻专题。这些新闻专题对深度报道的文体形态、传播内容与方式产生了变革性的冲击。从理论上讲,网络新闻专题多姿多彩的“超文本结构”颠覆了报纸深度报道的“深刻性”,网络新闻专题容量巨大的数据库功能威胁着报纸深度报道的“全面”,网络新闻专题广泛的选题涵盖了报纸深度报道的所有选题,网络新闻专题让受众真正享受多元化阅读,在阅读方式上更好的满足了深度报道的原有读者群,网络媒体的即时互动功能还能让受众参与到网络新闻专题中去,变新闻事件的“旁观者”为“参与者”,与新闻事件一起律动。网络新闻专题对报纸深度报道的现实冲击同理论高度符合。

由此可见,虽然深度报道帮助报纸在与广播、电视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互联网的多媒体传播对报纸提出的挑战更加严峻,许多人已经在思索报纸的消亡时间,现有深度报道难以继续捍卫报纸的传统地位,但报纸深度报道并非已是穷途末路,目前报纸深度报道仍有继续发展的空间,如受经济技术条件制约,现有报纸深度报道过于集中于全国性媒体、选题范围较为狭窄、且报道质量不尽如人意,往往用自以为事的议论掩盖了对深层事实的挖掘。现有不足都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从深度报道引入我国至今,一篇篇优秀的深度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一次次的轰动,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报纸深度报道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放大镜,已经让世人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虽然在实践中受着新兴媒体、新兴报道方式的冲击,但只要报纸树立危机意识,思索深度报道的突破之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深度报道,仍有极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注释:

① 甘惜芬.新闻学大辞典[M]. 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 153. ② 南方周末.

http://baike.baidu.com/view/28478.htm. ③ 刘鸿君.试论深度报道的发展与“回归”[J].中国广

播电视学刊,1999(3):11-13,18.

④ 蔡晓滨.唯其“深刻”,才有份量——报纸深度报道

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记者,2003(7):9-11.

恰当的概率模型,然后应用概率论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性质去解决问题。建立概率模型,难的是在实际问题中简化条件提炼出恰当的随机模型,把具体问题和概率论的思想和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我们称之为概率思维。学习概率论的一个目的就是要锻炼概率思维。

参考文献:

[1]张志民,陈书勤.概率方法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1994,(1):44-48. [2]徐向红.求无穷级数和以及多重积分极限的概率方

法[J].工科数学,2002,1.

[3]张爱武.数学分析中一些问题的概率方法[J].辽宁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4. [4]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7.

- 71 -

第18卷第4期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No.4 Vol.18 2010年08月 Journal of Hulunbeier College Published in August.2010

试论报纸深度报道的现状

张俊华

(通辽市科尔沁报社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 要:报纸深度报道源于西方,引入我国后,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在报道数量上占据一

定比例,而且报道主题、报道题材、报道形式等方面日趋成熟。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深度报道一方面帮助报纸在竞争中稳定一席之地,另一方面,由于报纸自身在报道力量、报道质量等方面存在着缺陷,面对新兴媒体、新兴报道方式的挑战,亦受到严峻的威胁。 关键词:报纸深度报道;报道题材;报道形式;网络威胁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01(2010)04-0069-03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新闻界流行的报道形式。据《新闻学大辞典》的定义,深度报道是指“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各个媒体、特别是报刊,都给这种报道留出了专门的版面。无论是党报、还是都市报,是全国级的报纸,还是地方性报纸,名为“关注”、“焦点”、“特别报道”的稿件或版面比比皆是。

报纸深度报道源于西方,改革开放后引入我国,并被广泛使用。上个世纪末,面对日益兴起的广播电视业,报纸凭借着深度报道的深刻与全面,稳稳地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立住了脚跟。进入本世纪以来,报纸深度报道发展日趋完善,在报道主题、报道题材、报道形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

一、深度报道已成为部分报纸新闻的主体,并且出现了一批以深度报道著称的报纸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青年报的《大学生毕业成才追踪记》、大兴安岭火灾“三色报道”等一批优秀文章使我国读者认识了深度报道,但早期运用深度报道的仍主要为周报周刊。因为周报周

刊发行周期较长,和日报相比时效上处于劣势。同时,制作为受众解惑释疑的深度报道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日报采访周期较短,与周报周刊相比不容易产生优秀的有深度的作品。双方原因使周报周刊与深度报道一拍即合,形成了一批以深度报道为主体体裁的报纸,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如《南方周末》。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电子媒体的兴起及普及,日报在时效上已不能为天下先,为了与时效性更强的新闻媒体竞争,日报也开始把目光投向深度报道。2003年,《人民日报》开设“视点新闻”版,2004年,《中国青年报》设“特别报道”版,除此之外,《解放日报》的“热点追踪”、《大众日报》的“今日关注”版,都昭示着日报虽尚未能以深度报道为主,但深度报道已在日报上形成气候。

日报参与到深度报道中来,无疑为报纸深度报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综合性的日报从事深度报道的制作,不仅大大提高了报纸深度报道的传播时效,更因为日报与周报相比,有更广泛的人脉关系,因此更容易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尽管目前看来,日报的记者在深度报道方面还不如周报周刊记者那么老道,日报培养

投稿日期:2010-06-26

作者简介:张俊华(1970—)男,通辽市科尔沁报社编辑。

- 69 -

自己的深度报道受众群体也还需要加以时日,但从现实和趋势上看,深度报道逐渐占领日报阵地,的追逐远比不上电子媒体,在对于热点的追逐上,纸媒并不占据优势,但是,理性的解析却正是纸成为大多数报纸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一种必然。

二、报纸深度报道的主题是对生活的全方位扫描

一般认为深度报道诞生于上个世纪初,美国新闻界的“扒粪运动”是深度报道的雏形,受此影响,深度报道在我国初盛时期,题材总是喜欢以“揭露”、“批判”的形象面世,对社会中的阴暗面加以揭露和抨击,甚至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深度。因此,报纸上大量都是对腐败、不正之风、“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抨击。 今天的深度报道,开始对生活进行全方位的扫描,不仅关注批判的题材,更用全局的眼光客观评析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如城市交通、环境污染、住房困难、贫富差距等。这些社会问题不同于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他们的存在虽然也有工作失误、官僚主义等主观原因,但更主要是客观性问题,他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原因。如早期的《南方周末》将自己定位为一份敢于揭黑、敢于批判、敢为天下言的媒介,今天的《南方周末》则提出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色,以“关注民生、彰显爱心、维护正义、坚守良知”为已责②

,更加注重关注社会发展的难点、焦点,对环保、食品卫生、教育、医疗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大量、及时的报道。

三、深度报道关注题材由社会热点问题向难点问题转变

“热点”是指较大社会空间不同领域和层次内不同人们的趋同行为;而“难点”则是指那些长期存在或积累的难以解决的“问题”③

。“热”是与“冷”相对的,“热”总有一天要变为“冷”,社会上不断有新的热点迅速突起,舆论关注的中心也在不断更替。特别在当今,由于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热点问题转移的频率也越来越快,现今很难再像从前一样,某一热点可以独占舆论中心。因此,上个世纪90年代,有媒体人提出“无热点”现象。“热点”不再持久,但“难点”却永远存在,今天的媒体把关注的目光从“热点”转移到难点。 此外,在众多媒体的竞争中,报纸对于热点

- 70 -

媒的长项。美国的一位新闻教授做过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好比面对一块丰收的麦田,广播记者站在田头,对他的听众说,这块麦田成熟了,收割在即。电视记者可以下到麦田的一角,向他的观众展示麦穗的生长状况。报纸的记者可以将整块麦田的麦子收割回家,脱粒、扬场、称重,然后告诉读者这块麦田共打了多少斤麦子。而新闻杂志的记者可以一粒一粒地给读者数麦粒!因而,他的结论是,“报纸和杂志永远没有广播和电视那么快!但是,广播和电视也永远没有报纸和杂志那么深刻!”④

由此可见,经济危机中企业的走向、社会问题中的体制问题等社会难点很难在电视、网络中用三言两语表述清楚,而报纸恰恰可以剖析的透彻清晰,呈现给受众。

四、深度报道形式由一版一文向专题性版面等多种形式发展

报纸深度报道产生早期,长篇大论、鸿篇巨制是深度报道最突出的特点,一版一文,几乎成了媒体固定使用的深度报道版面。本世纪以来,深度报道开始讲究时效性,不仅要深,还要新,尤其在重大事件上的报道力求反应迅速。洋洋洒洒,动辄上万言的“大手笔”显然已不能满足受众对报纸深度报道的新要求。为适应读者的阅读,报纸深度报道慢慢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专题性版面,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在同一主题之下,集纳相关多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刻阐述同一主题。通过专题性版面,既可以将主题阐述深刻,又可以减轻读者的阅读负担,不会望文生畏。2008年农历新年前,大半个中国遭遇了五十年难遇的冰冻雨雪天气,对此《人民日报》以“视点新闻”为主阵地,先后刊发《贵州抗冰保电进行时》、《气象专家详解大范围雪灾》、《让我们彼此温暖着……》、《不能让旅客挨饿受冻》、《海南瓜菜 风雪兼程》等几十篇稿件,相较以往,报道题材更加广泛,报道方式更加灵活,全方位的还原事实真相并提供相关权威解释,彰显深度报道的魅力。

五、报纸深度报道面临着来自广播电视,尤其是互联网的威胁

继上个世纪90年代,电视开始做深度报道

以来,互联网也不满足于简单信息的告知,开始进入深度报道领域。一个显著的表现便是在许多综合性门户网站,如搜狐、新浪等都开辟了新闻专题。这些新闻专题对深度报道的文体形态、传播内容与方式产生了变革性的冲击。从理论上讲,网络新闻专题多姿多彩的“超文本结构”颠覆了报纸深度报道的“深刻性”,网络新闻专题容量巨大的数据库功能威胁着报纸深度报道的“全面”,网络新闻专题广泛的选题涵盖了报纸深度报道的所有选题,网络新闻专题让受众真正享受多元化阅读,在阅读方式上更好的满足了深度报道的原有读者群,网络媒体的即时互动功能还能让受众参与到网络新闻专题中去,变新闻事件的“旁观者”为“参与者”,与新闻事件一起律动。网络新闻专题对报纸深度报道的现实冲击同理论高度符合。

由此可见,虽然深度报道帮助报纸在与广播、电视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互联网的多媒体传播对报纸提出的挑战更加严峻,许多人已经在思索报纸的消亡时间,现有深度报道难以继续捍卫报纸的传统地位,但报纸深度报道并非已是穷途末路,目前报纸深度报道仍有继续发展的空间,如受经济技术条件制约,现有报纸深度报道过于集中于全国性媒体、选题范围较为狭窄、且报道质量不尽如人意,往往用自以为事的议论掩盖了对深层事实的挖掘。现有不足都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从深度报道引入我国至今,一篇篇优秀的深度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一次次的轰动,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报纸深度报道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放大镜,已经让世人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虽然在实践中受着新兴媒体、新兴报道方式的冲击,但只要报纸树立危机意识,思索深度报道的突破之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深度报道,仍有极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注释:

① 甘惜芬.新闻学大辞典[M]. 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 153. ② 南方周末.

http://baike.baidu.com/view/28478.htm. ③ 刘鸿君.试论深度报道的发展与“回归”[J].中国广

播电视学刊,1999(3):11-13,18.

④ 蔡晓滨.唯其“深刻”,才有份量——报纸深度报道

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记者,2003(7):9-11.

恰当的概率模型,然后应用概率论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性质去解决问题。建立概率模型,难的是在实际问题中简化条件提炼出恰当的随机模型,把具体问题和概率论的思想和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我们称之为概率思维。学习概率论的一个目的就是要锻炼概率思维。

参考文献:

[1]张志民,陈书勤.概率方法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1994,(1):44-48. [2]徐向红.求无穷级数和以及多重积分极限的概率方

法[J].工科数学,2002,1.

[3]张爱武.数学分析中一些问题的概率方法[J].辽宁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4. [4]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7.

- 71 -


相关内容

  • 世界著名报纸在线观看
  • 分享 <世界著名报纸在线观看>英文版2008-08-2422:12|(分类:默认分类)<世界著名报纸在线观看>英文版纽约时报美... 世界著名报纸在线观看>英文版 2008-10-22 09:18 | (分类:默认分类) <世界著名报纸在线观看>英文版 20 ...

  • 武大毕业论文选题
  •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 在本科生四年培养过程中,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是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能.论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为了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水平,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 一.毕业论文的性 ...

  • 媒介论文定稿
  • 保密类别 编 号 媒介传播史论论文 浅析中国新闻报道的对外传播战略 院(系) 别专 业 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2012年12月 1 日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发挥大国的作用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许多西方 ...

  • 对[体坛周报]深度报道选题的研究
  • 摘要:<体坛周报>深度报道的选题,值得借鉴的主要特色有:紧扣热门赛事,寻求"第二落点";策划张弛有度,搭配科学合理;加强跟踪调查,注重连续报道.但其选题在关注大众体育和普通人物,以及正确把握客观性和倾向性方面,也还存在着改进和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体坛周报&g ...

  • 报社编辑终总结
  • 报社编辑年终总结第一篇:报社编辑工作 上半年很快的过去了.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的时候,从心底里感到日子的匆匆.今年单位的调整,使自己的工作内容有了新的变化,不仅仅自己要做好自己的编辑工作.更多是要去协调,沟通编辑部内部的工作.事情多了许多,自己在其中努力了很多,也学习了不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东 ...

  • 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体文化传播
  • 公共空间 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体文化传播 大 众传口岳巍 播 时 代 的 媒[内容摘要]我们生活在被大众传播媒介包围的时代,大众传播活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体 文作为大众传播活动主体的媒介,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对于实现其文化传播功能起着怎样的作化 传用.而这一功能优势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的,本文试进行分析. ...

  • 博客在中国的现状及发展毕业论文
  •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 一.博客在中国的兴起及其背景 1 二.博客在中国的现状 2 (一)发展速度惊人 3 (二)从精英向大众人群迅猛扩展 3 (三)博客人群主体更加多元化 3 (四)博客服务商激增 3 (五)博客资源争夺激烈 4 三.博客在中国的发展 4 (一)与专业传媒组织互补并存 5 (二 ...

  • 从_南方周末_看报纸的深度报道
  • NEWS WORLD 报刊经纬 从<南方周末>看报纸的深度报道 ■熊静曾勰 [摘要]<南方周末>作为中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和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报,其在深度报道中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本文从研究是什么成就了<南方周末>公信力的角度,分析和探寻我国当代报刊发展的 ...

  • 网络新闻论文选题题库
  • 新闻学(网络方向)论文选题 1 论执政能力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2 正面报道的网络传播效果研究 3 我国新闻网络传播研究 5 手机信息传播效果研究 6 论西方"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 7 论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协调发展 8 论我国新闻传播报道"三贴近"原则 10 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