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照亮另一半天空

用爱心照亮另一半天空

-----遵义县马蹄镇敬老院院长陈坤琴同志先进事迹

陈坤琴,女,汉族,1956年2月生,小学文化,中共党员,贵州省遵义县马蹄镇马蹄居委会人,现任遵义县马蹄镇敬老院院长。1976年她与本村的肖福强结婚。后来,肖福强当上了当时石壁庄村的村长,由于工作繁忙,就把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了她。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挑起了家里的重担,一面做家务,一面种庄稼,同时还要照顾病重的公公。

公公叫肖国州,身体不好,病重在床。由于老人病后脾气不好,其他儿女都因此不愿接近他。面对老人的怪脾气,甚至是无理的要求,或无端的责骂,她从不往心里去,并常对家人说,人老了,会心浮气躁,我们要多理解,多关心,老人本来就有病,我们不能让他再生气,他想说就让他说吧!只要他能高兴,我们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正是她的这一份爱心孝心和耐心,赢得了周围人的理解,换来了老人一个个开心的笑。

一天晚上,肖国州老人要吃酸菜稀饭,按理说这要求不过分,可就这个不过分的要求却难倒了她,因为家里没有现成的酸菜。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她没有简单对老人说“家里没有”,而是打起了另一个主意---借。左邻右舍又远,况且不知道哪家有,于是她拿起手电筒,一家一家去找,挨家挨户去问,就这样走了

七、八家人户,终于找到了一点,她连忙拿着跑回家里给老人熬

好稀饭,又端到老人面前,一勺一勺地喂„„

她对老人的孝心感动了邻里,对丈夫工作的支持感动了组织,而在她的操劳下,家庭渐渐好起来。1990年,当时的遵义县泮水区公所授予她家“五好家庭”的光荣称号。

2000年,马蹄镇敬老院新修竣工,按照县民政局的要求,要在全镇选一个有耐心、有爱心、有孝心的人来管理敬老院。通过多方调查和了解,最后才物色到陈坤琴。当工作人员对她说明来意后,她当即同意,就这样,她来到了敬老院,这一住就是13年。13年来,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她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从来没有回去宿过一夜。也就是在她的料理下,马蹄镇敬老院多次得到上级民政部门的表彰,2004年,被评为遵义县敬老院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12月被遵义市政府评为星级敬老院,2007年2月又被遵义县政府评为红旗敬老院。她本人也多次受到县民政局的表彰,2006年10月,她还被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评为“中华孝亲敬老之星”。

陈坤琴来到敬老院后,先后服侍过30多名老人。她发现院里的老人各有各的怪脾气,比起自家的老人来,还要难服侍,他们基本没有同情心,相互间很难融洽相处,有时甚至为了一碗菜的摆放位置也要大吵一场。为此,她花了不少心思,给这个做工作,给那个讲道理,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在她的说服教育下,院民们现在大都能和睦相处了,以院为家的思想也更加牢固了,院民之间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多了,不团结、相互扯皮的事少了,敬老院由此也增添了更多的欢声笑语。

为了改善院民的生活,2000年初陈坤琴刚来敬老院时,院里只有1亩多菜地,她就开始琢磨着怎么样用好这块地。院里没有菜种,于是她就从自己家里拿来菜种、红薯种、辣椒种、豆种等。她和院民们一起挖土、撒粪、播种、耕耘,从那以后,这块地就成了院民们勤耕劳作的地方。院里每年还要喂两三头大肥猪,养几十只鸡鸭,她还管理着一个对外开放的澡堂。就这些一年也能为敬老院挣上一万多元钱,用于改善院民的生活。直到2010年,新的敬老院修好了,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原来朝夕相处的老敬老院,关闭了澡堂。现在,敬老院的菜地有3、4亩,院民们日常的蔬菜等也不愁了。

面对她的辛勤劳动,周围有些人开始不理解了,说只要一天把饭煮给那些老人吃了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去干那么多的活,究竟图个啥哟?面对这些闲言杂语,她笑着说道:我做点算得了什么啊,那块地反正是空着的,做点菜,喂头猪,养只鸡,一方面可以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打发多余的时间,也能让身体得到锻炼,有益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让老人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果实,有一种心理上的成就感;第三,还能为院里增加部分收入,减轻点国家的负担。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照顾老人的生活是陈坤琴的主要工作,为了让老人们能吃好每一顿饭,她总是想方设法做好每一道菜,花样尽量多一点,以满足每个院民的口味,有时还要根据他们的不同口味来做菜,譬如有的人不吃辣椒,有的人吃盐要淡点等,都尽最大努力满足每一个院民的需要。对我们来说,就是对亲身父母也不过如此。

院民都是上了年纪的,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为了让他们不吃错药,她也想了不少办法。有一个叫赵应权的老人,大病没有,小病不断。由于身体不好,经常吃药。陈坤琴怕他吃错药,就把药放在自己那里替他保管,并按医生的嘱咐定时拿给他吃,每次她总是先倒上开水,让水温适宜了才端到老人面前,看着老人把药吃下去才放心。老人吃完药后,她并不马上离开,而是要和老人聊聊,拉拉家常。她说这样做,一来可以看看老人吃药后有什么反应,二来也可以了解老人内心想法,看看还有什么还需要帮助的。

2006年3月,赵应权老人病重,他嚷着要回去,院里只好把他送回老家,托付给他侄子照顾。老人回去后,陈坤琴心里放心不下,怕他们照顾不好老人,第二天,她又买好东西,打上雨伞,翻山越岭,走了1个多小时的泥路,来到老人家里,看望老人,并了解其护理情况。她安慰了老人,对其亲属说,要照顾好老人的生活,如果有困难的话,及时给向院里反映,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的帮助解决。

赵应权老人生前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死后能把坟给他砌像样点。老人在回去后的第四天就去世了。老人的去世,让陈坤琴非常悲痛,她一直对帮忙的群众说,把坟给砌好点,砌大点,并说这是老人生前唯一的愿望,她不想让老人留下遗憾。

院里有一个院民是盲人,名叫万大鹏,为了能让他吃好每顿饭,吃饭时,陈坤琴就拿一个大碗盛上饭,把他喜欢的菜给满上,拿凳子让他坐好后,再把饭送到他的手里。中途还要问他吃得好

不好,够不够,还想吃什么等等,这样的平凡小事,做一次很容易,但是自从万大鹏来到院里的2000多天,她光给他盛饭夹菜就做了4000多次,每次都要做好,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然而,她却做到了。

还有一名80多岁的老人叫赵恩喜,由于年岁已高,得了老年痴呆,经常半夜起来跑出去。她担心他到街上被来往的汽车挂到,每天都要服侍老人躺下,看着他睡着了才轻脚轻手的离开,半夜也要起来看几回,经常睡眠不足,导致身体状况也不像刚进敬老院时那么利索了,2011年3月,积劳成疾的她病到了,住到了鸭溪华溪医院,需要手术治疗,在她住院的10多天里,她总是打电话给民政办的同志,请他们代为照看老人,手术后不到一周她就嚷着要出院,家人也只好依了她,回到院里,她终于松了口气,她终于回到了她自己的岗位上,大病初愈,她顾不上休养,就开始她的日常工作……

在我们一般人眼里,服侍自己的老人,那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可要谈到服侍其他的人,就难以接受了。可陈坤琴同志13年如一日,照料着与自己非亲非故的老人,她对老人们的爱,胜似亲人,凭着她的辛勤努力,几年时间,硬是把一个敬老院打理得井井有条,像一个小花园,里面有花有水有果树,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让他们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但凡来人,总是对敬老院舒适干净清新的环境赞不绝口,也正因为她的工作,马蹄镇敬老院多次得到上级民政部门的表彰,而她2005年也被县民政局评为全县敬老院管理先进工作者,2006年10

月,获得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颁发的“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奖。

陈坤琴在敬老院里服侍老人,一开始,只有150元的报酬,可她从没有说过工资多少,更没有埋怨过,直到2007年才涨到300元。2011年涨到830元,也就是遵义县的最低工资标准。她用她的热心、用她的爱去感化那一颗颗几十年来早已冰冷的心,让他们知道人间也有真爱,人间也有真情,而且这真爱真情就在他们的身边,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他们自己的身上。

陈坤琴同志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十多年如一日,每天用心重复着那简单的工作,毫无怨言,正是她用这种无私的爱,无私的情,照亮着另一半天空,让我们的社会多了那一份天伦之乐。

用爱心照亮另一半天空

-----遵义县马蹄镇敬老院院长陈坤琴同志先进事迹

陈坤琴,女,汉族,1956年2月生,小学文化,中共党员,贵州省遵义县马蹄镇马蹄居委会人,现任遵义县马蹄镇敬老院院长。1976年她与本村的肖福强结婚。后来,肖福强当上了当时石壁庄村的村长,由于工作繁忙,就把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了她。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挑起了家里的重担,一面做家务,一面种庄稼,同时还要照顾病重的公公。

公公叫肖国州,身体不好,病重在床。由于老人病后脾气不好,其他儿女都因此不愿接近他。面对老人的怪脾气,甚至是无理的要求,或无端的责骂,她从不往心里去,并常对家人说,人老了,会心浮气躁,我们要多理解,多关心,老人本来就有病,我们不能让他再生气,他想说就让他说吧!只要他能高兴,我们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正是她的这一份爱心孝心和耐心,赢得了周围人的理解,换来了老人一个个开心的笑。

一天晚上,肖国州老人要吃酸菜稀饭,按理说这要求不过分,可就这个不过分的要求却难倒了她,因为家里没有现成的酸菜。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她没有简单对老人说“家里没有”,而是打起了另一个主意---借。左邻右舍又远,况且不知道哪家有,于是她拿起手电筒,一家一家去找,挨家挨户去问,就这样走了

七、八家人户,终于找到了一点,她连忙拿着跑回家里给老人熬

好稀饭,又端到老人面前,一勺一勺地喂„„

她对老人的孝心感动了邻里,对丈夫工作的支持感动了组织,而在她的操劳下,家庭渐渐好起来。1990年,当时的遵义县泮水区公所授予她家“五好家庭”的光荣称号。

2000年,马蹄镇敬老院新修竣工,按照县民政局的要求,要在全镇选一个有耐心、有爱心、有孝心的人来管理敬老院。通过多方调查和了解,最后才物色到陈坤琴。当工作人员对她说明来意后,她当即同意,就这样,她来到了敬老院,这一住就是13年。13年来,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她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从来没有回去宿过一夜。也就是在她的料理下,马蹄镇敬老院多次得到上级民政部门的表彰,2004年,被评为遵义县敬老院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12月被遵义市政府评为星级敬老院,2007年2月又被遵义县政府评为红旗敬老院。她本人也多次受到县民政局的表彰,2006年10月,她还被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评为“中华孝亲敬老之星”。

陈坤琴来到敬老院后,先后服侍过30多名老人。她发现院里的老人各有各的怪脾气,比起自家的老人来,还要难服侍,他们基本没有同情心,相互间很难融洽相处,有时甚至为了一碗菜的摆放位置也要大吵一场。为此,她花了不少心思,给这个做工作,给那个讲道理,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在她的说服教育下,院民们现在大都能和睦相处了,以院为家的思想也更加牢固了,院民之间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多了,不团结、相互扯皮的事少了,敬老院由此也增添了更多的欢声笑语。

为了改善院民的生活,2000年初陈坤琴刚来敬老院时,院里只有1亩多菜地,她就开始琢磨着怎么样用好这块地。院里没有菜种,于是她就从自己家里拿来菜种、红薯种、辣椒种、豆种等。她和院民们一起挖土、撒粪、播种、耕耘,从那以后,这块地就成了院民们勤耕劳作的地方。院里每年还要喂两三头大肥猪,养几十只鸡鸭,她还管理着一个对外开放的澡堂。就这些一年也能为敬老院挣上一万多元钱,用于改善院民的生活。直到2010年,新的敬老院修好了,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原来朝夕相处的老敬老院,关闭了澡堂。现在,敬老院的菜地有3、4亩,院民们日常的蔬菜等也不愁了。

面对她的辛勤劳动,周围有些人开始不理解了,说只要一天把饭煮给那些老人吃了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去干那么多的活,究竟图个啥哟?面对这些闲言杂语,她笑着说道:我做点算得了什么啊,那块地反正是空着的,做点菜,喂头猪,养只鸡,一方面可以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打发多余的时间,也能让身体得到锻炼,有益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让老人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果实,有一种心理上的成就感;第三,还能为院里增加部分收入,减轻点国家的负担。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照顾老人的生活是陈坤琴的主要工作,为了让老人们能吃好每一顿饭,她总是想方设法做好每一道菜,花样尽量多一点,以满足每个院民的口味,有时还要根据他们的不同口味来做菜,譬如有的人不吃辣椒,有的人吃盐要淡点等,都尽最大努力满足每一个院民的需要。对我们来说,就是对亲身父母也不过如此。

院民都是上了年纪的,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为了让他们不吃错药,她也想了不少办法。有一个叫赵应权的老人,大病没有,小病不断。由于身体不好,经常吃药。陈坤琴怕他吃错药,就把药放在自己那里替他保管,并按医生的嘱咐定时拿给他吃,每次她总是先倒上开水,让水温适宜了才端到老人面前,看着老人把药吃下去才放心。老人吃完药后,她并不马上离开,而是要和老人聊聊,拉拉家常。她说这样做,一来可以看看老人吃药后有什么反应,二来也可以了解老人内心想法,看看还有什么还需要帮助的。

2006年3月,赵应权老人病重,他嚷着要回去,院里只好把他送回老家,托付给他侄子照顾。老人回去后,陈坤琴心里放心不下,怕他们照顾不好老人,第二天,她又买好东西,打上雨伞,翻山越岭,走了1个多小时的泥路,来到老人家里,看望老人,并了解其护理情况。她安慰了老人,对其亲属说,要照顾好老人的生活,如果有困难的话,及时给向院里反映,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的帮助解决。

赵应权老人生前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死后能把坟给他砌像样点。老人在回去后的第四天就去世了。老人的去世,让陈坤琴非常悲痛,她一直对帮忙的群众说,把坟给砌好点,砌大点,并说这是老人生前唯一的愿望,她不想让老人留下遗憾。

院里有一个院民是盲人,名叫万大鹏,为了能让他吃好每顿饭,吃饭时,陈坤琴就拿一个大碗盛上饭,把他喜欢的菜给满上,拿凳子让他坐好后,再把饭送到他的手里。中途还要问他吃得好

不好,够不够,还想吃什么等等,这样的平凡小事,做一次很容易,但是自从万大鹏来到院里的2000多天,她光给他盛饭夹菜就做了4000多次,每次都要做好,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然而,她却做到了。

还有一名80多岁的老人叫赵恩喜,由于年岁已高,得了老年痴呆,经常半夜起来跑出去。她担心他到街上被来往的汽车挂到,每天都要服侍老人躺下,看着他睡着了才轻脚轻手的离开,半夜也要起来看几回,经常睡眠不足,导致身体状况也不像刚进敬老院时那么利索了,2011年3月,积劳成疾的她病到了,住到了鸭溪华溪医院,需要手术治疗,在她住院的10多天里,她总是打电话给民政办的同志,请他们代为照看老人,手术后不到一周她就嚷着要出院,家人也只好依了她,回到院里,她终于松了口气,她终于回到了她自己的岗位上,大病初愈,她顾不上休养,就开始她的日常工作……

在我们一般人眼里,服侍自己的老人,那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可要谈到服侍其他的人,就难以接受了。可陈坤琴同志13年如一日,照料着与自己非亲非故的老人,她对老人们的爱,胜似亲人,凭着她的辛勤努力,几年时间,硬是把一个敬老院打理得井井有条,像一个小花园,里面有花有水有果树,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让他们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但凡来人,总是对敬老院舒适干净清新的环境赞不绝口,也正因为她的工作,马蹄镇敬老院多次得到上级民政部门的表彰,而她2005年也被县民政局评为全县敬老院管理先进工作者,2006年10

月,获得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颁发的“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奖。

陈坤琴在敬老院里服侍老人,一开始,只有150元的报酬,可她从没有说过工资多少,更没有埋怨过,直到2007年才涨到300元。2011年涨到830元,也就是遵义县的最低工资标准。她用她的热心、用她的爱去感化那一颗颗几十年来早已冰冷的心,让他们知道人间也有真爱,人间也有真情,而且这真爱真情就在他们的身边,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他们自己的身上。

陈坤琴同志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十多年如一日,每天用心重复着那简单的工作,毫无怨言,正是她用这种无私的爱,无私的情,照亮着另一半天空,让我们的社会多了那一份天伦之乐。


相关内容

  • 给患病学生捐款主持词
  • 女:我有个梦想,让世界充满无限的希望, 男:我有个渴望,让阳光照亮每一寸天空。 女:愿我的爱能插上翅膀,带你在快乐的世界飞翔, 男:愿我的歌能让你忘却忧伤,展开笑意融融, 男女:请相信,我的心时刻都在你那里!….. 女:今天是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吉林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工作站在大东门广场举行“点燃 ...

  • 经典残疾人日短信祝福语
  • 经典残疾人日短信祝福语 经典残疾人日短信祝福语 1. 他们,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有善良的心灵,没有伟岸的身躯却有坚强的意志,没有壮丽的业绩而有平凡的感动.世界残疾人日:祝残疾人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谱写更加辉煌的乐章. 2. 世界不会因为别人的视角而发生任何改变,坚强和努力能让你改变自己的世界!身体残缺不是 ...

  • 爱是一盏明灯
  • 爱 是 一 盏 明 灯 人类因爱来到人世,有一天离开,带不走的是物质,能带走的还是满腔的爱!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大海边住着一对相爱的青年,那年海盗猖獗,小夫妻俩家中仅有的几件值钱的东西和粮食都被抢光了.于是,丈夫就冒着危险,一个人撑着一叶小舟出海捕鱼.可是一天,年轻的丈夫被一群海盗抓 ...

  • 关于爱的好段
  • 关于爱的好段 1.爱是春天的雨,滋润着破土而出的小草:爱是夏天的雷,迎来了美丽动人的彩虹. 2.爱情是一种最坚牢的感情.同时,也是一种最脆弱的感情.可以拿爱情当行路的拐杖,却决不可以拿爱情来当生命的支柱. 3.也许世上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个美好的爱情,但偏偏事与愿违,如果你有天生的外在美,那当然,你 ...

  • 56个作文结尾
  • 56个作文好结尾 1. 相信总有一天误会能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因为它由理解来浇灌! 2.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 3. 你的胸怀,让细雨洗刷你心灵的.学会感恩,这会使世界更加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4. "一棵小树,难经风吹雨打:百里森林 ...

  • 仿写句子集锦
  • 仿写句子集锦 幸福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幸福是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幸福是拼搏后相互勉励的微笑,幸福是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摩,幸福是朋友一个温馨的字条,幸福是克服困难后的丝丝甜蜜.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 ...

  • 作文优美语句
  • (一)人生哲理 ①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②才能赏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 ...

  • 月相变化的观测
  • 咸阳市实验中学 "研究性学习"课程论文 2009--2010学年 课题名称:月相变化的观测 班 级:高一(十) 课题组长:文武铭 课题成员:郭兴.弥耀文.彭泰.王嘉晨.许飞扬指导老师:胡新 月相变化的观测 高一(十) 文武铭.郭兴.弥耀文.彭泰.王嘉晨.许飞扬 指导老师:胡新 摘 ...

  • 优美句子摘抄还要有点评
  • 优美句子摘抄还要有点评 品味生活,完善人性.存在就是机会,思考才能提高.人需要不断打碎自己,更应该重新组装自己. ◆机会靠自己争取,命运需自己把握,生活是自己的五线谱,威慑呢们不亲自演奏好它? ◆努力奋斗,天空依旧美丽,梦想仍然纯真,放飞自我,勇敢地飞翔于梦想的天空,相信自己一定做得更好. ◆苦忆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