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导入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

  摘 要: 数学是一门公式、定义、定理相结合的抽象理论性学科,长期以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数学难教,学生也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难学,关键是由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导入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导入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师不仅要从数学学科本身性质考虑,同时还要从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考虑,让数学学习过程具有现实性、针对性、新颖性、简洁性、有意义性、启发性和富有挑战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进行实验、观察、推理、猜测、验证和交流等一切数学活动。新课导入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为关键一步,是课堂教学的“导言”或者“开场白”。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曾说:“开头第一句是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所以明确学生在本节课所要学的主要问题,集中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是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点。   一、导入教学法:“开门见山,突出重点”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讲授为主,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很多教师觉得教学势必让教师退避三舍,让出讲坛,让学生自己在观摩课、研讨课和展示课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新的知识,探究新知识。教师是能少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把学习的舞台完全让给学生。这就让很多初中教师产生了疑问:新课标下,教师到底要不要讲课,或者怎样教才好?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讲过这样一段语重心长的话,现在看来更具实际意义。他说:“‘讲’是必然要讲的……问题是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的问题……”而他在最后是这样总结的: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他能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使得学生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而在学生的能动性上起到了调动作用,并更深入地引导他们尽可能努力地去探索。所以采取开门见山抓重点进行讲解,这类方法往往用于讲授新的较为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且无法与旧知识关联。教师在数学课程讲解一开始时,就需要就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如“单项式”的新课导入。(1)若平行四边形一边长为a,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ah;(2)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5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是5a ;(3)小丽从每月的零花钱中存储x元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共捐款12x元;(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m;通过这些简单代数式,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代数式ah、5a 、12x、-m的特征,以此得出单项式的概念。开门见山地指明新课题,突出学习的重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问题的技巧重点在于激活学生思维,以此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成为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新课标也明确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倡导通过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有目的、有意识地添加能给认识带来一定情绪色彩的情境,再按一定的表现形式编制而成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积极探究,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以“等差数列”为例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一个海边的渔民花10万元买了一艘渔船,用来出海打鱼,随着它的折旧,每年维修费用逐年上升,第一年为4千元,以后每年增加4千元,他每年利润为3万元,从哪一年开始已不再挣钱?   很多学生可能会列出前两个数列:   ①1,2,3,4,5,6,7,8…   ②4,8,12,16,20,24,28,32…   那么教师可以列出其余几个同等特点的数列:   ③5,10,15,20,25,30,35,40…   ④15,35,55,75…   ⑤-5,-3,-1,1,3,5…   ⑥1,1,1,1…   让学生观察下列各数列,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具有什么性质。特别注意项与项之间的关系,数列与数列之间的关系,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时学生就会发现:(1)相邻二项的差为常数;(2)任意一项的两倍是它前、后两项的和;(3)如果项数的和相等,那么对应的项相加的和也相等;(4)两个这类数列对应项的和组成的新数列,也是这类数列(如数列①、②对应项相加得到新数列③);(5)这类数列各乘以同一个常数,也是这类数列(如数列①各项乘以4得到新数列②);(6)这类数列的两项两项的和组成的新数列,也是这类数列。这个过程还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发现进行再创造,是培养再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然后让学生通过准确化、数学语言化,并加以证明,一般地,设{a }是等差数列,你能否用数学语言将上述结果准确地表达出来?   (1)a -a =常数(教师顺势解释,这就是定义的实质涵义,其中用d表示这个常数);   (2)2a =a +a (顺势引出等差中项的概念及三个数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3)若m+n=p+q,m,n,p,q∈N ,则a +a =a +a ;   (4)若{a },{b }是等差数列,则{a +b }也是等差数列;   (5)若{a }是等差数列,则{ca }也是等差数列;   (6)若{a }是等差数列,则a +a ,a +a ,a +a ,…,a +a ,…也是等差数列。   通过上面的尝试,学生能很快从(1)出发对(2)、(4)、(5)、(6)给出证明,但是在证(3)时,就会碰到障碍,障碍的根源在于不知道数列的通项公式。这时,我马上向学生展示这样的问题:在等差数列中,已知a 和d,如何求a ?请你考察一下,a =?,a =?,a =?,看看情况如何?猜猜a =?。这时学生通过探求,就会得出a =a +(n-1)d,从而把问题(3)也顺利解决了。   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数学问题抛给学生,引诱学生质疑,让学生回答,而善于质疑,往往要比教师自己提出问题更有效果。

  摘 要: 数学是一门公式、定义、定理相结合的抽象理论性学科,长期以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数学难教,学生也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难学,关键是由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导入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导入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师不仅要从数学学科本身性质考虑,同时还要从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考虑,让数学学习过程具有现实性、针对性、新颖性、简洁性、有意义性、启发性和富有挑战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进行实验、观察、推理、猜测、验证和交流等一切数学活动。新课导入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为关键一步,是课堂教学的“导言”或者“开场白”。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曾说:“开头第一句是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所以明确学生在本节课所要学的主要问题,集中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是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点。   一、导入教学法:“开门见山,突出重点”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讲授为主,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很多教师觉得教学势必让教师退避三舍,让出讲坛,让学生自己在观摩课、研讨课和展示课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新的知识,探究新知识。教师是能少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把学习的舞台完全让给学生。这就让很多初中教师产生了疑问:新课标下,教师到底要不要讲课,或者怎样教才好?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讲过这样一段语重心长的话,现在看来更具实际意义。他说:“‘讲’是必然要讲的……问题是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的问题……”而他在最后是这样总结的: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他能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使得学生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而在学生的能动性上起到了调动作用,并更深入地引导他们尽可能努力地去探索。所以采取开门见山抓重点进行讲解,这类方法往往用于讲授新的较为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且无法与旧知识关联。教师在数学课程讲解一开始时,就需要就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如“单项式”的新课导入。(1)若平行四边形一边长为a,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ah;(2)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5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是5a ;(3)小丽从每月的零花钱中存储x元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共捐款12x元;(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m;通过这些简单代数式,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代数式ah、5a 、12x、-m的特征,以此得出单项式的概念。开门见山地指明新课题,突出学习的重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问题的技巧重点在于激活学生思维,以此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成为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新课标也明确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倡导通过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有目的、有意识地添加能给认识带来一定情绪色彩的情境,再按一定的表现形式编制而成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积极探究,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以“等差数列”为例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一个海边的渔民花10万元买了一艘渔船,用来出海打鱼,随着它的折旧,每年维修费用逐年上升,第一年为4千元,以后每年增加4千元,他每年利润为3万元,从哪一年开始已不再挣钱?   很多学生可能会列出前两个数列:   ①1,2,3,4,5,6,7,8…   ②4,8,12,16,20,24,28,32…   那么教师可以列出其余几个同等特点的数列:   ③5,10,15,20,25,30,35,40…   ④15,35,55,75…   ⑤-5,-3,-1,1,3,5…   ⑥1,1,1,1…   让学生观察下列各数列,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具有什么性质。特别注意项与项之间的关系,数列与数列之间的关系,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时学生就会发现:(1)相邻二项的差为常数;(2)任意一项的两倍是它前、后两项的和;(3)如果项数的和相等,那么对应的项相加的和也相等;(4)两个这类数列对应项的和组成的新数列,也是这类数列(如数列①、②对应项相加得到新数列③);(5)这类数列各乘以同一个常数,也是这类数列(如数列①各项乘以4得到新数列②);(6)这类数列的两项两项的和组成的新数列,也是这类数列。这个过程还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发现进行再创造,是培养再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然后让学生通过准确化、数学语言化,并加以证明,一般地,设{a }是等差数列,你能否用数学语言将上述结果准确地表达出来?   (1)a -a =常数(教师顺势解释,这就是定义的实质涵义,其中用d表示这个常数);   (2)2a =a +a (顺势引出等差中项的概念及三个数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3)若m+n=p+q,m,n,p,q∈N ,则a +a =a +a ;   (4)若{a },{b }是等差数列,则{a +b }也是等差数列;   (5)若{a }是等差数列,则{ca }也是等差数列;   (6)若{a }是等差数列,则a +a ,a +a ,a +a ,…,a +a ,…也是等差数列。   通过上面的尝试,学生能很快从(1)出发对(2)、(4)、(5)、(6)给出证明,但是在证(3)时,就会碰到障碍,障碍的根源在于不知道数列的通项公式。这时,我马上向学生展示这样的问题:在等差数列中,已知a 和d,如何求a ?请你考察一下,a =?,a =?,a =?,看看情况如何?猜猜a =?。这时学生通过探求,就会得出a =a +(n-1)d,从而把问题(3)也顺利解决了。   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数学问题抛给学生,引诱学生质疑,让学生回答,而善于质疑,往往要比教师自己提出问题更有效果。


相关内容

  • 初中数学课堂的引入
  • 初中数学课堂的引入 曹娟 [文章摘要]: 新课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是激发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新课导入环节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在新课导入过程中往往方法单调,枯燥无味:或洋洋万言,喧宾夺主:或离题 ...

  • 谈谈课堂导入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 谈谈课堂导入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将化为灰烬."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 ...

  • 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作用
  • 摘要:情境创设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饶有兴趣地克服困难,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信心.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 情境创设 怎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呢?在教学中不妨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为 ...

  • 初中数学说课稿万能模板
  • 初中数学说课稿万能模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或加教学评价)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技巧
  •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摘要:俗话说的"导言.开场白"就是教学中所讲的教学导入, 好的课堂导入将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 引导学生在数学的课堂中吸收教师所讲的知识, 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讲授的导入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学习新 ...

  • 初中数学双语教学反思
  • 初中数学双语教学反思 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是发展新疆,建设新疆,稳定新疆,提高新疆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举措,也是缩小个民族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实现"民汉兼通"的重要途径. 2008年10月,由于工作需要,我从一所 ...

  • 教师资格证面试实例
  •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所选用的教材为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或加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年级第章 ...

  • 数学课的有效导入方法
  • 数学课的有效导入方法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巧妙高效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能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导入:有效导入 作者简介:陈旭光,任教于江苏省泗阳县新袁中学. 数学新课的有效导入是使学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 是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 ...

  • 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 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常州外国语学校 吴玲芳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跳高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电影的"序幕",演讲的"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