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高架桥

悫悫小书斋 于 2011/9/3 19:21:51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原创小说

宦海高架桥

——拜读岩波先生《副省长女秘书》笔记

《副省长女秘书》是论坛文友岩波先生继《饮食男女》、《眼力》、《市长秘书的一天》、《想回唐山看一看》、《换心》、等已经出版的多部长篇以后的又一部力作。捧着她开卷有益,爱不释手。

《副省长女秘书》,作者选取了社会中的一个很普通的事件,即K省蓝海城市政府官员对高架桥的建设和拆除的过程中相关的人和事。当年蓝海市设计建设的高架桥,为该市的城市建设、交通改善乃至整体的经济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了该市市长梁大民升迁副省长的重要政绩。殊不知,高架桥在设计的过程中被篡改了图纸,偷工减料,使原本五十年寿命的高架桥只能维持十年。十年后,作为现任蓝海市市长吕深高,仕途之路上被梁大民超越,晕轮效应使然,对高架桥看不顺眼,当时建设高架桥的具体负责人、现任建设局长的郭增省对高架桥的内幕了如指掌等原因,以为了蓝海市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给省里打报告,申请拆除高架桥。说不出来的理由就是尽快拆除高架桥背后官场腐败留下的“隐患”。副省长梁大民对高架桥“情有独钟”,委派刚走马上任的秘书处副处长丁海霞去调查研究。

主人公丁海霞,原本只是蓝海市教委的处级干部,忽然接到调令走马上任省政府二处秘书,如此乘直升飞机升迁,是因了有个副省长的姐夫梁大民。如果姐夫“内举不避亲”倒也无可厚非,可能还有只可心会不好言传的考虑。

丁海霞不辱使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调查高架桥当年建设的时候的一些隐情,如关于其中1500万建设款的去向、修改建设图纸、偷工减料、神秘女人等疑点渐渐浮出水面。

就在这时,当年负责具体领导修建高架桥的相关部门的相关明情的领导们,以蓝海市的名义,在尚未接到省批复文件的时候,擅自提前动工,雇用没有资质的工程队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施工,致使桥梁倒塌,造成压砸车辆27台,8人死亡,15人受伤的悲惨后果。

上级派来调查组调查,当时的当事者、做手脚者、受益者当然都会以各种理由塘塞,把责任一退六二五,将自己喜得清清白白。可是也会把责任推到当时的市长现任副省长的梁大民身上,更何况“神秘女人”中还有他的法律上的妻子。

主人公丁海霞“秘密”返回蓝海,冒着一定的危险,走访知情者,既有官方当事者,也有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克服困难历尽辛苦,找寻工商银行的职员,访问时任派出所的民警(银行职员的男朋友,曾秘密调查过存巨额款项的“神秘女人”。结果银行职员失去工作,民警调离单位)。还有被指使修改图纸的人,更有千里追踪并保护了如指掌者等。主人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利用当事人的不同个性、不同利益,不同境遇,运用明的、暗的、“灰色”的手法,一步步接近真相。特别是拿到了图纸修改的证据,使一切推理变成现实。

丁海霞调查研究的结果一举两得,一个是了解了高架桥从修建到拆除再到事故的始末,搞清楚了在这个过程中各种人物背后的勾当,如建设高架桥的具体领导人郭增省,当然是对其中“交易”的认可者和参与者,知情最多的是办公室主任刘奔,所以他遭到“追杀”,还有公安局的个别领导,充当了他们的保护伞和帮助者(户籍管理者为神秘女人改名字达到其隐身目的)等等,还高架桥事故一个“真面目”。另一个是搞清楚了“神秘女人”其一的是自己的姐姐、副省长梁大民的妻子(尽管她被揭露拿走了挪走款项的二分之一自己并不承认但找不到证据),更搞清楚了梁大民对自己法律妻子的行为并不知情,无形之中为副省长开脱。否则,他作为修建高架桥时的市长,法律面前脱不了关系。

小说《副省长女秘书》故事时间跨度不长,前后一个多星期,故事也不复杂,只是通过调查中描述的相关的人和事。但故事情节很曲折、离奇、跌宕,使读者读来引人入胜,爱不释手。笔者没有能力评说,只是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谈谈自己的读后浅见。

第一, 作家的表现手法新颖独特。

无疑,这是一部写官场活动的小说。笔者自幼读过的反应官场活动的小说多是或歌功颂德,或揭露抨击性,或诋毁谩骂,还有类似于聊斋故事那样的借助鬼神寄托寓意。《副省长女秘书》不然,岩波先生采用的手法是“描述性”的,即社会学上的“描述功能”。作家选取的事件是与民生紧密相关的高架桥,和围绕高架桥的修建、拆迁事件发生的故事,构成故事情节和发展脉络的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诸如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等及其相关的人和事,用描述的手法把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真善美的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过程,展现给读者,给人启发、思索、教益。

第二, 作家的立意阳光。

在作家笔下,有很大篇幅描写了权钱交易、名利角逐、勾心斗角、边缘性色情等官场并不少见的现象,但那些都是发生在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而不是在光天化日下。即便有“血腥风雨”,如对知情者的恐吓、追杀,也都受到有良心人的相助。各种人物命运的结局,也都体现了善恶的因果关系和法与情归宿。这是作家的职业责任所在,岩波先生近几年的著作多产且上乘,于此不无关系。

第三,人物个性不脸谱化,个个栩栩如生。

书中的主人公丁海霞,活动的舞台角色是省政府二处副秘书长,她被副省长姐夫派往蓝海市调查高架桥的事件,她思维方式比较科学,有在其位谋其政的使命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符合社会规范的善恶标准,有正义感。她聪明机智,运用或者在打通相关的人脉关系,拜访走访于相关各领导人物、知情者之间,游刃有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克服重重困难,把修建、拆除高架桥的相关人证、物证都搜集全,把时任蓝海市市长的梁大民所指示的“科学计算,省工省料”与具体实施者的“偷工减料”区别开来,为现任副省长的姐夫梁大民开脱出来,终于拨开重重迷雾,特别是“鸿门宴”上拿出被修改过的图纸,终于真相大白,还高架桥一个真面目。

当读者认为丁海霞应该是大功告成,于情于理都应该升迁的时候,她却提出要求,到蓝海社科院工作,离开宦海,做一名学者。她是看破红尘遁世?还是觉得官场太累隐居?作家没有交代,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读者们也会是见仁见智吧?笔者欣赏主人公的选择。(笔者站在女性的角度,觉得丁海霞应该离开官场,她不会喝酒,有些场合不喝不行,喝高了还受到性骚扰、性侵犯,有点可怜兮兮。)

作家对副省长梁大民个性的把握,得体可信。他是做实事之官,在为公为私上分得清孰轻孰重,为官也算得上忠于职守。具有一般仕途之人的心态——希望升迁。为个人的私事处理上也算得上自律、谨慎、有度。再目前也算得上一个好官。只是没有管住自己的老婆。她在高架桥的建设款中拿走750万确定无疑,因为知情者死去,没有直接证据不了了之,最后副省长以离婚作交代,这在现实的官场中也是不少见的。

第四,前面提到,书中有些“血腥风雨”,如追杀、暴力、恐吓知情人等,在描述状态和过程上火药味很浓,在结果交代上有点儿轻描,这与作家的实际功力有些不符。忽然想到,岩波先生曾经说过该书的出版还有一些遗憾,不知是否遗憾在此。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儿管见,由于笔者生活环境、认识能力等的局限,不一定能真正读懂作家的立意,有与本意相悖的地方,理解错误的地方,请岩波先生包涵、指正。

岩波先生是小书斋尊重的作家之一,忘年交。写作的速度比读者读书的速度都快,佳作频频面世,使我这爱读书之人也赶不上进度了。

先生的《暗战》,正在拜读中

祝愿先生创作更丰收,给社会、读者贡献更多的精神食粮。

悫悫小书斋 于 2011/9/3 19:21:51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原创小说

宦海高架桥

——拜读岩波先生《副省长女秘书》笔记

《副省长女秘书》是论坛文友岩波先生继《饮食男女》、《眼力》、《市长秘书的一天》、《想回唐山看一看》、《换心》、等已经出版的多部长篇以后的又一部力作。捧着她开卷有益,爱不释手。

《副省长女秘书》,作者选取了社会中的一个很普通的事件,即K省蓝海城市政府官员对高架桥的建设和拆除的过程中相关的人和事。当年蓝海市设计建设的高架桥,为该市的城市建设、交通改善乃至整体的经济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了该市市长梁大民升迁副省长的重要政绩。殊不知,高架桥在设计的过程中被篡改了图纸,偷工减料,使原本五十年寿命的高架桥只能维持十年。十年后,作为现任蓝海市市长吕深高,仕途之路上被梁大民超越,晕轮效应使然,对高架桥看不顺眼,当时建设高架桥的具体负责人、现任建设局长的郭增省对高架桥的内幕了如指掌等原因,以为了蓝海市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给省里打报告,申请拆除高架桥。说不出来的理由就是尽快拆除高架桥背后官场腐败留下的“隐患”。副省长梁大民对高架桥“情有独钟”,委派刚走马上任的秘书处副处长丁海霞去调查研究。

主人公丁海霞,原本只是蓝海市教委的处级干部,忽然接到调令走马上任省政府二处秘书,如此乘直升飞机升迁,是因了有个副省长的姐夫梁大民。如果姐夫“内举不避亲”倒也无可厚非,可能还有只可心会不好言传的考虑。

丁海霞不辱使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调查高架桥当年建设的时候的一些隐情,如关于其中1500万建设款的去向、修改建设图纸、偷工减料、神秘女人等疑点渐渐浮出水面。

就在这时,当年负责具体领导修建高架桥的相关部门的相关明情的领导们,以蓝海市的名义,在尚未接到省批复文件的时候,擅自提前动工,雇用没有资质的工程队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施工,致使桥梁倒塌,造成压砸车辆27台,8人死亡,15人受伤的悲惨后果。

上级派来调查组调查,当时的当事者、做手脚者、受益者当然都会以各种理由塘塞,把责任一退六二五,将自己喜得清清白白。可是也会把责任推到当时的市长现任副省长的梁大民身上,更何况“神秘女人”中还有他的法律上的妻子。

主人公丁海霞“秘密”返回蓝海,冒着一定的危险,走访知情者,既有官方当事者,也有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克服困难历尽辛苦,找寻工商银行的职员,访问时任派出所的民警(银行职员的男朋友,曾秘密调查过存巨额款项的“神秘女人”。结果银行职员失去工作,民警调离单位)。还有被指使修改图纸的人,更有千里追踪并保护了如指掌者等。主人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利用当事人的不同个性、不同利益,不同境遇,运用明的、暗的、“灰色”的手法,一步步接近真相。特别是拿到了图纸修改的证据,使一切推理变成现实。

丁海霞调查研究的结果一举两得,一个是了解了高架桥从修建到拆除再到事故的始末,搞清楚了在这个过程中各种人物背后的勾当,如建设高架桥的具体领导人郭增省,当然是对其中“交易”的认可者和参与者,知情最多的是办公室主任刘奔,所以他遭到“追杀”,还有公安局的个别领导,充当了他们的保护伞和帮助者(户籍管理者为神秘女人改名字达到其隐身目的)等等,还高架桥事故一个“真面目”。另一个是搞清楚了“神秘女人”其一的是自己的姐姐、副省长梁大民的妻子(尽管她被揭露拿走了挪走款项的二分之一自己并不承认但找不到证据),更搞清楚了梁大民对自己法律妻子的行为并不知情,无形之中为副省长开脱。否则,他作为修建高架桥时的市长,法律面前脱不了关系。

小说《副省长女秘书》故事时间跨度不长,前后一个多星期,故事也不复杂,只是通过调查中描述的相关的人和事。但故事情节很曲折、离奇、跌宕,使读者读来引人入胜,爱不释手。笔者没有能力评说,只是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谈谈自己的读后浅见。

第一, 作家的表现手法新颖独特。

无疑,这是一部写官场活动的小说。笔者自幼读过的反应官场活动的小说多是或歌功颂德,或揭露抨击性,或诋毁谩骂,还有类似于聊斋故事那样的借助鬼神寄托寓意。《副省长女秘书》不然,岩波先生采用的手法是“描述性”的,即社会学上的“描述功能”。作家选取的事件是与民生紧密相关的高架桥,和围绕高架桥的修建、拆迁事件发生的故事,构成故事情节和发展脉络的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诸如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等及其相关的人和事,用描述的手法把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真善美的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过程,展现给读者,给人启发、思索、教益。

第二, 作家的立意阳光。

在作家笔下,有很大篇幅描写了权钱交易、名利角逐、勾心斗角、边缘性色情等官场并不少见的现象,但那些都是发生在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而不是在光天化日下。即便有“血腥风雨”,如对知情者的恐吓、追杀,也都受到有良心人的相助。各种人物命运的结局,也都体现了善恶的因果关系和法与情归宿。这是作家的职业责任所在,岩波先生近几年的著作多产且上乘,于此不无关系。

第三,人物个性不脸谱化,个个栩栩如生。

书中的主人公丁海霞,活动的舞台角色是省政府二处副秘书长,她被副省长姐夫派往蓝海市调查高架桥的事件,她思维方式比较科学,有在其位谋其政的使命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符合社会规范的善恶标准,有正义感。她聪明机智,运用或者在打通相关的人脉关系,拜访走访于相关各领导人物、知情者之间,游刃有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克服重重困难,把修建、拆除高架桥的相关人证、物证都搜集全,把时任蓝海市市长的梁大民所指示的“科学计算,省工省料”与具体实施者的“偷工减料”区别开来,为现任副省长的姐夫梁大民开脱出来,终于拨开重重迷雾,特别是“鸿门宴”上拿出被修改过的图纸,终于真相大白,还高架桥一个真面目。

当读者认为丁海霞应该是大功告成,于情于理都应该升迁的时候,她却提出要求,到蓝海社科院工作,离开宦海,做一名学者。她是看破红尘遁世?还是觉得官场太累隐居?作家没有交代,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读者们也会是见仁见智吧?笔者欣赏主人公的选择。(笔者站在女性的角度,觉得丁海霞应该离开官场,她不会喝酒,有些场合不喝不行,喝高了还受到性骚扰、性侵犯,有点可怜兮兮。)

作家对副省长梁大民个性的把握,得体可信。他是做实事之官,在为公为私上分得清孰轻孰重,为官也算得上忠于职守。具有一般仕途之人的心态——希望升迁。为个人的私事处理上也算得上自律、谨慎、有度。再目前也算得上一个好官。只是没有管住自己的老婆。她在高架桥的建设款中拿走750万确定无疑,因为知情者死去,没有直接证据不了了之,最后副省长以离婚作交代,这在现实的官场中也是不少见的。

第四,前面提到,书中有些“血腥风雨”,如追杀、暴力、恐吓知情人等,在描述状态和过程上火药味很浓,在结果交代上有点儿轻描,这与作家的实际功力有些不符。忽然想到,岩波先生曾经说过该书的出版还有一些遗憾,不知是否遗憾在此。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儿管见,由于笔者生活环境、认识能力等的局限,不一定能真正读懂作家的立意,有与本意相悖的地方,理解错误的地方,请岩波先生包涵、指正。

岩波先生是小书斋尊重的作家之一,忘年交。写作的速度比读者读书的速度都快,佳作频频面世,使我这爱读书之人也赶不上进度了。

先生的《暗战》,正在拜读中

祝愿先生创作更丰收,给社会、读者贡献更多的精神食粮。


相关内容

  • 揭秘蔡京宦海浮沉:被惩处后饿死在赴贬所路上|蔡京|海南
  • 揭秘蔡京宦海浮沉:被惩处后饿死在赴贬所路上 2014年08月11日 17:46 来源:中新网 作者:佚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蔡京在赴儋州贬所时,携带大量金钱,但是他的作恶多端招致老百姓的反感,在路上用钱也买不到东西,因此不由得感慨:"京失人心,何至于此.&qu ...

  • 陆浑山庄鉴赏
  •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 宋之问这首<陆浑山庄>诗,是他前期的作品. 他在<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中写道:"揆己道德余,幼闻虚白旨.贵身贱外物,抗迹远尘轨.朝游伊水湄,夕卧箕山趾.妙年拙自晦 ...

  • 课文内容拟对联
  • <荷塘月色> 荷塘树美花香添喜乐 月色水清雾淡解忧愁 荷塘上树美花香添喜乐 月色下水清雾淡解忧愁 荷塘四周隐隐树美花香添喜乐 月色满眼溶溶水清雾淡解忧愁 <纪念刘和珍君> 段祺瑞执政国势衰微而有人民请愿救危难 刘和珍仗义人生惨淡竟遭政府弹压遇险凶 <小狗包弟> 破 ...

  • 恍然大悟的意思
  •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 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示例:袁太守和庄太守听了,方才~,彼此相视而笑。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七回 近义词:豁然开朗、如梦初醒、茅塞顿开 反义词:如坐云雾 ...

  • 元朝"曲状元"马致远简介十
  • 元朝"曲状元"马致远简介 十 马致远(约1250-约1325),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元初杂剧家.散曲家. 他年青时曾是一个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写诗曾献上龙 楼".后来谋得一个小官,飘泊宦海几20年,约在至元二十二年 (1285)担任江浙省务提举.然而 ...

  • 祭十二郎文教案
  • [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浓郁文化气质的丰富资源.<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明代茅坤评<祭十二郎文>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与对待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 ...

  • 作文素材之苏轼
  • 作文素材之苏轼 人物事略 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了他的出现,中国,也许等待了一千年,又一千年. 他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才华,是凡人而又超凡:他的思想,出于瞬间而又影响深远:他的性格,既洒脱而又有常人的一面. 苏轼--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不仅仅是文学- ...

  • [定风波]教学设计
  • <定风波>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定风波>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的第2课<苏轼词两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学习宋词,选择的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苏轼词两首>都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 ...

  • 人生到处知何似(苏轼生平)
  •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漫谈苏轼生平及思想 翻开中国文学史,北宋大文豪苏轼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占有重要地位的特殊人物.无论是宦海沉浮几起几落传奇般的人生经历,还是入世出世.亦儒亦道亦释的复杂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开一代风气之先.在诗词文赋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旁通书法绘画.知音律.喜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