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物理第三章2013

热平衡

第三章 半导体中载流子的统计分布

Ec ED

EA

激发产生载流子

载流子复合(电子-空穴对消 失)

本章重点:

3.1 费米能级和载流子的统计分布 3.2 本征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3.3 杂质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EA

Ev

热平衡时,载流子的产生与复合速度相等,载流子浓度一定

允许的量子态按 能量的分布 随温度变化

电子在允许的量 子态的分布随温 度变化

3.1

状 态 密 度

状态密度:

表示能带中能量E附近单位能量间隔 内量子态数:

载流子浓度随温度变化

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强烈依赖温度

g (E) =

dZ dE

1. k 空间量子态的分布

„对边长为L的晶体,波矢取分立的值:

2. 状态密度

等能面是球面,极值在k=0的导带低附近:

2πnx (nx = 0, ± 1, ± 2, ⋅ ⋅ ⋅ ⋅) L 2πn y (n y = 0, ± 1, k y= ± 2, ⋅ ⋅ ⋅ ⋅) L 2πnz (nz = 0, ± 1, k z= ± 2, ⋅ ⋅ ⋅ ⋅) L k x=

kx

kz

E ( k ) = Ec +

ky

k * 2mn

2 2

(1)

dk

在E 到E+dE 球壳内的量子态数:

等能面

dZ =

体积为(8π3/L3)=8π3/V 的立方体内有1个量子态

k空间电子允许的量 子态密度为2V/8π3

2V × 4π k 2dk 8π 3

(2)

* 0.5 ⎧ ( 2mn ) ( E −Ec )0.5 k = k ⎪ E(k ) = Ec + * ⇒ ⎨ * 2mn dE ⎪ kdk = mn 2 ⎩

价带顶附近状态密度

g ( E) =

32 dZ V (2m* n) = 2 (E− Ec )1 2 3 dE 2π

2 2

(4)

同样根据价带顶附近

E ( k ) = Ev −

价带顶附近状态密度

g (E) =

* 32 dZ V (2 m p ) ( Ev − E )1 2 = 3 dE 2π 2

dZ =

2V × 4π k 2 dk 8π 3

k2 2m* p

2

求出k和dk,带入(2)式,得:

(5)

算法2、

球面等能面

球面半径 =

球体内的量子态数:

(2m

* n

/

2

)[E (k ) − E ]

c

3 2

* ⎤ 2V 4π ⎡ 2 m n × ⎢ 2 (E − Ec )⎥ 3 8π 3 ⎣ ⎦

球面半径 =

(2m

* n

/

2

)[E (k ) − E ]

c

从而获得:

g(E) =

* 32 ) dZ V (2mn (E − Ec )1 2 = 2 3 dE 2π

实际Si、Ge,导带底是旋转椭球面:

导带底共有s个状态

g(E) = s V (8mt2ml )1/2 1/2 ( E(k) − Ec ) 3 2π 2

* 32 ) dZ V (2mn = 2 (E − Ec )1 2 3 dE 2π

E ( k ) = Ec +

椭球半长轴:

a=b= c=

2 k12 + k 2 k2 + 3) 2 mt ml 2

(

( 2m

l

t

/

2

) [ E (k ) − E ]

c c

对比球形等能面:

g ( E) =

( 2m

/

2

) [ E (k ) − E ]

s个旋转椭球

g ( E) =

V (2mdn )3/2 1/2 ( E(k ) − Ec ) (5) 3 2π 2

3/ 2

椭球体内的体积:

1/2 4π 4π 3/2 8mt2 ml ) [ E(k ) − Ec ] abc = ( 3 3 3

* ( s 2 8mt2 ml )1/ 2 = ( 2mdn ) ⇒ mdn = s 2 3 (ml mt2 )1 3

mdn为导带底电子状态密度有效质量, 对Si s=6, 对Ge, s=4

价带顶附近:重空穴(mp)h和轻空穴(mp)l带状态密度均满足形式:

g (E) =

* 32 dZ V (2m p ) ( Ev − E )1 2 = 2 3 dE 2π

结论

导带底附近,电子E越高,mn 越大,g(E)越大; 价带顶附近,空穴E越高,m p 越大,g(E)越大。

*

(6)

*

价带顶状态密度为重空穴和轻空穴带状态密度之 和,此时(6)式中

m* p 为:

mdp 价带顶空穴有效状态质量

Si:

Ec Ev

gc gv

mdp = 0.59m0

Ge:mdn

= 0.37m0

3.2 费米能级和载流子的统计分布

z3.2.1

f n ( E ) 叫电子的费米分布函数。满足:

所有量子态中被电子占据 的量子态数等于电子总数

费米分布函数及费米能级

¾晶体中的单个电子,能量时大时小; ¾热平衡态,大量电子按能量存在统计分布规律;

¾电子是费米子,服从泡利不相容原理,遵循费米统计分布。

∑f

i

n

( Ei ) = N

未被电子占据的几率即空穴的费米分布函数:

1、费米分布函数

2、费米能级EF

a. 与温度、导电类型、杂质含量及能量零点选取有关。 b. 定义为:

3、讨论费米分布函数 f n ( E ) =

当T=0时

1 ⎛ E − EF ⎞ 1 + exp ⎜ ⎟ ⎝ k0T ⎠

f(E) A B C 1/2 C B 1

E 〉 EF

f (E) = 0 f (E) = 1

EF = μ = (∂F ∂N )T

(3)

E 〈 EF

在T>0时

EF

表示:当系统处于热平衡也不对外界做功的情况 下,系统增加一个电子所引起系统自由能的变化。 c. 处于热平衡的电子系统有统一的EF

E 〉 EF E = EF E 〈 EF E 〉〉 E F E 〈〈 E F

f ( E ) 〈1 2 f ( E ) =1 2 1〉 f ( E ) 〉 1 2 f (E) = 0 f (E) ≈ 1

E

A

EF

0

A、B和C分别表0、300、1000K

费米能级的意义:

a. T=0,EF是量子态是否被电子占据的界限。 b. 温度不太高时,高于EF的能级基本不被电子 占据,低于EF的能级基本被电子占据;

3.2.2 玻尔兹曼分布函数

数学上,E − EF 〉〉 k0T 时,

玻尔兹曼分布

c. T升高, 电子占据E>EF能级的几率升高,占据 EEF能级; d. 费米能级直观地反映电子占据量子态的情 况,它标志电子填充能级的水平。EF 越高, 说明有较多高能量量子态上有电子。

玻尔兹曼分布不受泡利不相容原理限制

物理上

E − E F 〉〉 k 0T 时, 电子占据量子态的几率极小,

泡利不相容失去作用,费米分布转化为玻尔兹曼分布。

空穴的玻尔兹曼分布函数:

费米分布

⑴ 服从费米分布的系统 是简并系统(高掺杂),受泡利 不相容原理的限制。 ⑵ 服从玻尔兹曼分布的系统 非简并系统(中低掺 杂),每个被占据的量子态最多只有一个电子。

f p ( E ) = 1 [1 + exp (

EF − E F − E 〉 〉k 0T )] ⎯E ⎯ ⎯⎯ ⎯→ k 0T

玻尔兹曼分布 f Bp ( E ) = exp( −

EF − E E ) = B exp( ) k 0T k 0T

(5)

Ec EF Ei Ev 非简并n型半导体 轻掺杂半导体

Ec Ei Ev

EF 或

Ec Ei Ev

EF

E远低于EF的量子态被空穴占据的几率 很小, 这些低能态几乎被电子占据。

简并n型半导体(重掺杂) Ge、Si N>1018cm-3

Ec Ei EF Ev 非简并p型半导体 轻掺杂半导体

Ec Ei Ev EF 或

Ec Ei Ev EF

z

两种分布函数

Fermi分布函数:

f (E) = 1 E − EF 1 + exp( ) kT

E

简并p型半导体(重掺杂) Ge、Si N>1018cm-3

z

在 (E-EF)/kT >> 0 时, f(E)≈0; 在 (E-EF)/kT

Boltzmann 分布

(3) 通常情况:EF位于禁带内距Ec或Ev远大于k0T,适 用玻尔兹曼分布。 (4) 随E增大,fBn(E)指数减小,电子集中在导带底附 近;fBp(E)指数增加,空穴多集中在价带顶附近

EF

Boltzmann分布函数:

在 (E-EF)/kT >> 1 时, 得到经典 Boltzmann分布

Fermi分布 T>0 T=0

f ( E ) ≈ exp[

− (E − EF ) ] kT

0

1/2

1

f (E)

Ec Ei EF Ev 非简并p型半导体

Ec Ei Ev

3.2.3 导带中电子浓度和价带中空穴浓度

EF E gc(E)

Ec EF Ec EF

E gc(E)

E n0

非简并n型半导体

fn(E)

Ev Ev

1-fn(E)

以上两种的半导体,电子和空穴占据导带底和价带顶的几率如何?

E − EF E ) = A exp( − ) f Bn ( E ) = exp( − k 0T k 0T

E −E E f Bp ( E ) = exp( − F ) = B exp( ) k 0T k 0T

gv(E)

0 1 0

gv(E)

1

p0

dn0/dE, dp0/dE 载流子浓度

分布函数和状态密度

非简并 半导体

导带底电子浓度 价带顶空穴浓度

n0 =

1 Ec' f Bn ( E ) g c ( E )dE (1) V ∫Ec 1 Ev p0 = ∫ ' f Bp ( E ) g v ( E )dE (2) V Ev

⎛ m*k T ⎞ E − EF n0 = 2 ⎜ n 0 2 ⎟ exp(− c ) (3) π k0T 2 ⎝ ⎠

3/2

令导带底有效状态密度

n0 = ∫

' Ec

Ec

* 32 ) E − EF V (2mn exp(− )(E − Ec )1/2 dE 2 3 2π k0T

令 x = (E − Ec ) / k0T 得到 n0 =

∞ * ‘ k0T )3 2 E −E x 1 (2mn exp(− c F )∫ x1/2e-x dx 2 3 0 2π k0T

* (2πmn k 0T ) 3 / 2 ∝ T 3/ 2 h3 E − EF 得 n0 = N c exp( − c ) k 0T

Nc = 2

(4)

利用 ∫ x1/2e-x dx=

0

π

2

E − EF ) 类比 n0 = N c exp( − c k 0T

E − EF ) f Bn ( E ) = exp( − k 0T

利用

p0 =

g (E ) =

1 Ev f Bp ( E ) g v ( E )dE ' V ∫Ev

3 (2 m * p ) 2 3 2

dZ V = 2π dE

( E v − E )1

2

导带电子浓度可看成导带底Ec处的Nc个量子态上具有的电子数。

f Bp ( E ) = exp( −

p0 =

EF − E E ) = B exp( ) k 0T k 0T

导带 Ec Eg Ev 价带

令 x = (Ev − E) / k0T , d (Ev − E) = ( k0T ) dx

32

* 32 E − EF 1 (2mp ) Ev 1/2 2 3 ∫Ev' exp( k0T )(Ev − E) dE 2π

⎛ m* ⎞ x E −E ‘ p k0T 得到 p0 = 4 ⎜ exp( v F )∫ x1/2e-x dx 0 ⎜ 2π 2 ⎟ ⎟ k0T ⎝ ⎠ 利用 ∫ x1/2e-x dx=

0 ∞

π

2

令价带顶有效状态密度 Nv = 2 得

32 (2πm* p k 0T )

结论

h3

∝T3 2 (5)

Nc , Nv ∝ T 3 2

p0 = N v exp( −

E F − Ev ) k 0T

(1) n0和p0随

T EF

∝ exp(−1 T )

而变化

价带空穴浓度可看成价带顶Ev处的Nv 个量子态上具有的空穴数。

(2) EF与温度和半导体掺杂情况密切相关 (3) n0, p0随温度、掺杂类型和掺杂浓度而变化

3.2.4 载流子浓度乘积n0p0

n0 p0 = N c N v exp( − n0 p0 ∝ T exp( −

3

3.3 本征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Eg Ec − Ev ) = N c N v exp( − ) k0T k0T )

Eg k0T

本征半导体: 没有杂质和缺陷的半导体。 T=0时,不导电; T>0时, 本征激发产生载流子导电,此时 n0=p0

不同半导体,由Eg 、T决定。 乘积n0p0与EF无关 一定半导体,取决于T, 与杂质无关。 应用? 温度一定的某半导体, n0,p0成反比

适用于热平衡下的本征半导体和非简并杂质半导体。

电中性条件:

本征半导体

N c exp( −

Ec − Ei E −E ) = N v exp( − i v ) (1) k 0T k 0T

Ec + Ev k 0T N ln v + Nc 2 2

3/ 2 ( 2πm* n k 0T )

Ei =

h ⎯⎯ ⎯ ⎯ ⎯ ⎯ ⎯ ⎯ ⎯ ⎯ ⎯⎯ ⎯→ h3

3

Nc =2

Nv =2

3/ 2 ( 2πm* p k 0T )

=

m Ec + Ev 3k 0T + ln m 2 4

∗ p ∗ n

(2)

用Ei 表示本征半导体的费米能级

对Si、Ge和GaAs一般情况,Ei基本在禁带中线处

ni = n0 = p0 = ( N c N v ) exp( − E g 2k 0T )

12

n0 p0 = ni2 = Nc Nv exp(− Eg k0T ) (4)

ni ∝ T 3 / 2 exp( − E g 2k 0T )

适于热平衡下的本征半导体和非简并杂质半导体。

假定Eg按线性变化

E g = E g ( 0) + β T

T一定,Eg越大,ni指数下降; Eg一定, ni随T升高而增大

⎡ E g (0) ⎤ ⎛ β ⎞ ⎟ ni ∝ T 3 / 2 exp ⎢− ⎥ exp ⎜ ⎟ ⎜− ⎣ 2k0T ⎦ ⎝ 2k 0 ⎠

所以 ln ni T -3 / 2 — 1 / T关系为直线 由斜率求得 E g (0)

(

)

1000 0C

500 0C

200 0C

100 0C

27 0C

本征载流子浓度 ni (cm-3)

1020 1018 1016 1014 1012 1010 108 106

¾半导体器件和芯片,载流子主要来源于杂质电离; ¾欲使载流子主要源于杂质电离,掺杂浓度应高于该 温度下的本征载流子浓度或半导体不能超过一定温度;

Ge Si GaAs GaP

¾本征载流子浓度随温度升高急剧上升;

纯硅的温度升高8K,本征载流子浓度增加1倍; 纯锗的温度升高12K,本征载流子浓度增加1倍。

¾当温度升高到本征载流子浓度可与杂质电离的载流子浓 度比拟,器件失效。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1000 / T (K-1)

总结

(1) T一定,Eg越大,ni指数下降; Eg一定, ni随T升高而迅速增大 (2) 常用杂质半导体制作器件或IC,常温下杂质 全电离,载流子浓度一定,性能稳定;用本征 材料制作的器件ni随T指数增加,性能极不稳定。 (3) 每一种半导体材料器件有一定的极限工作温 度( ni比杂质电离提供载流子浓度低1个数量级), 其随Eg增大而增加, 随掺杂浓度增大而缓慢增加 。

3.4 杂质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3.4.1 杂质能级上的电子和空穴 杂质能级与能带中能级的区别:

能带中的1个能级可容纳2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1个杂质能级最多只能容纳1个电子

(如前所述的深能级,接收多个电子对应不同能级)

导带电子和价带空穴的费米分布函数

⎡ ⎛ E − EF f n ( E ) = 1 ⎢1 + exp ⎜ ⎝ k 0T ⎣ ⎞⎤ ⎟⎥ ⎠⎦

gD: 施主能级的基态简并度,gA: 受主能级的基态简并度. 对Si, Ge, GaAs, gD=2, gA=4。

施主能级上 的电子浓度 电离施主 浓度

nD = ND fD (E) =

ND 1+[exp(ED − EF )/ k0T] gD

ND 1 + gD exp[( EF − ED ) / k0T ]

⎡ ⎛ E − E ⎞⎤ f p ( E ) = 1 ⎢1 + exp ⎜ F ⎟⎥ ⎝ k 0T ⎠ ⎦ ⎣

+ nD = ND − nD =

杂质能级中费米分布函数

ED上电子费米分布 EA上空穴费米分布

fD (E) = f A (E) =

1 (1) 1+ [exp(ED − EF ) / k0T ] gD 1 (2) 1+ [exp(EF − EA ) / k0T ] gA

受主能级上 的空穴浓度

pA = NA f A (E) =

− pA = NA − pA =

NA 1+ [exp(EF − EA ) / k0T ] gA

电离受主 浓度

NA 1+ g A exp[(EA − EF ) / k0T ]

讨论:

3.4.2 n型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E D − E F 〉〉 k 0T

+ nD ≈ 0 nD = ND

1、n型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E

导带 Ec EF Eg

+ E F − E D 〉〉 k 0T nD ≈ N D nD ≈0

+ E F = E D nD ≈ 2 N D / 3 nD ≈ ND 3

E

gc(E)

n0

EF − E A 〉〉 k0T

E A − E F 〉〉 k 0T

pA ≈ 0

pA ≈ N A

p = NA

− A

f (E)

Ev

p =0

− A

− A

价带

0

gv(E)

1

p0

dn0/dE, dp0/dE 载流子浓度

EF = E A pA ≈ 4ND / 5 p ≈ ND 5

n型半导体

分布函数和 能态密度

热平衡时,电中性条件:

+ n0 = p0 + nD

本征激发区 n0 = p0

N型

温 度

+ 过渡区 n 0 = p 0 + n D

+ 强电离区 n0 = nD = ND

Nc exp(−

Ec − EF E − Ev ND ) = Nv exp(− F )+ (1) 1 + 2exp[( EF − ED ) / k0T ] k0T k0T

+ n0 = p0 + n D

杂质离化区

+ n0 = nD

中间电离区 低温电离区

g D=2

(1) 杂质离化区

T 低,本征激发忽略,杂质离化为主。 中性条件:

A. 低温弱电离区

+ nD 〈〈 N D , exp[( E F − E D ) / k0T ]〉〉1,

电中性条件为:

n0 = n

N c exp(−

+ D

Ec − EF ND )= (2) k 0T 1 + 2exp[ ( EF − ED ) / k0T ]

N c exp( −

Ec − E F ND )= 2 exp[( E F − E D ) / k 0T ] k 0T

(3)

EF与T、ND及

E D有关

Ec + ED k0T N ln D + 2 2 2Nc

位于导带底和 施主能级间中线处

低温弱电离区EF随温度变化关系

3 dE F k0 N k T d ( − ln 2 N c ) k 0 N = ln( D ) + 0 = [ln( D ) − ] 2 2Nc 2 2 2Nc 2 dT dT (5)

EF =

E + ED 利用 lim (T ln T ) = 0 ⇒ lim EF = c T →0 T →0 2

⎛N N ⎞ n0 = ⎜ c D ⎟ ⎝ 2 ⎠

1/ 2

⎛ ΔED exp ⎜ ⎜− ⎝ 2k 0T

⎞ ⎟ ⎟ ⎠

E

(4)

Ec EF ED

n0 ∝ T 3 / 4 exp( − ΔE D / 2k 0T )随温度升高, n0 迅速上升。由 ln n0T

−3 / 4

T

0.11ND

-1 / T图,确定 E D

B. 中间电离区

¾ T → 0 时,dEF dT >> 0 ; 随T增加, dEF dT 减小; ¾ 当 N c = 0.5 N D e −1.5 = 0.11N D 时,

dEF dT = 0 ,EF最大;

根据: EF =

Ec + ED k0T N D + ln 2 2 2 Nc

¾ ND越大, EF 达到极值的T 越大。 ¾ T继续增加,dEF

T增加, 当 2Nc >ND时, EF 降至(Ec+ED ) / 2之下; 当EF = ED , 1/3杂质电离 中间电离区:

dT

E D − 3k 0T

Ec + E D 2

C. 强电离区

+ n0 = nD ≈ N D ,因而E D − E F 〉〉 k 0T,中性条件

导带

0.6 0.4 0

EF – Ei(eV)

E − EF ND N c exp(− c )= (2) k 0T 1 + 2 exp[ ( EF − ED ) / k0T ]

简化

n型 Ei N=1013cm-3

N=1018cm-3 N=1015cm-3

N c exp[( EF − Ec ) / k0T ] = N D

(6)

-0.4 -0.6

p型

价带

E F = Ec + k 0T ln( N D / N c ) n0 = N D

T(K)

( 7) ( 8)

当T一定, ND(或NA)越大, EF越 靠近Ec (或Ev); 而ND (或NA)一定,T 越高, EF越靠近Ei。

思考: 根据 如果 结果

E F = Ec + k 0T ln( N D / N c )

施主杂质达到全电离的浓度上限

杂质全电离,E D − E F 〉〉 k 0T,

未电离: nD

=

N D ≥ NC

ND 1 + [exp( ED − E F ) / k 0T ] 2

简 化

????

nD = 2 N D exp [ −( ED − EF ) / k0T ]

EF = Ec + k0T ln( N D / N c )

⎛ 2ND nD = N D ⎜ ⎜ N ⎝ C

⎞ ⎛ ΔED ⎞ ⎟ ⎜ kT ⎟ ⎟ ⎟ exp ⎜ ⎠ ⎝ 0 ⎠

⎛ 2N D ⎞ ⎛ ΔE D ⎞ nD = N D ⎜ (9) ⎜ N ⎟ ⎟ exp ⎜ ⎜ kT ⎟ ⎟ ⎝ C ⎠ ⎝ 0 ⎠ 令:未电离施主占施主杂质数的百分比为:

强电离与弱电离

D− = (2 N D / N c ) exp ( ΔED / k0T ) (10)

nD ≈ D− N D (11 )

弱电离 强电离

D− > 10 %

D−

T一定,某杂质要全电离,掺杂存在浓度上限!!!

如 D− = (2 N D / N c ) exp ( ΔE D / k 0T ) ≤ 10%

!!!注意:式(9)-(11)仅适用于全电离区, 即D-

z 杂质全部电离的温度T决定于电离能和杂质浓度。

则 10 ni ≤ N D ≤ (0.1× N c / 2) exp ( − ΔE D / k 0T )

全电离时,当杂质浓度≧10ni时,

ΔED 和ND 越高,T越高。

z 全部电离的杂质浓度上限NDmax ,决定于电离能△E和T 。 △E越 大, T越低,NDmax 越小。

n0≌ND

(2) 过渡区

杂质全电离

n0 = N c exp( −

Ec − E F ) k 0T E c − Ei ) k 0T

半导体处于饱和区 和完全本征激发之间

本征激发不能忽略, 但非完全本征激发

ni = N c exp( − N c = ni exp(

E c − Ei ) k 0T

n0 = n i exp[ E F − Ei ) / k0T ] p0 = n i exp[ Ei − E F ) / k0T ]

n0 = N D + p 0

利用

N型半导体过渡区的载流子浓度

少数载流子—少子 多数载流子—多子

n0 =n i exp[ EF − Ei ) / k0T ] p0 =n i exp[ Ei − EF ) / k0T ]

p0 = n0 − N D n0 p0 = ni2

n0 = p0 = 4ni2 1 2 ND [1 + (1 + 2 ) ] 2 ND 2ni2 4ni2 1 2 −1 [1 + (1 + 2 ) ] ND ND

n0 = N D + ni2 N D p0 = n0 − N D = n N D

2 i

N D = 2ni sh ⎡ ⎣( EF − Ei ) k0T ⎤ ⎦

更接近于 饱和区

n0 〉〉 p0

N D 〉〉 ni

EF = Ei + k0Tarsh ( N D / 2ni )

N D

接近本征激发

N D 〉〉 2ni

N D 〈〈ni

n0 = N D / 2 + ni p0 = − N D / 2 + ni

一般情况

向饱和区接近

0 0 更接近于 本征激发

n ≈p

(3) 高温本征激发

平衡载流子浓度 (cm-

n0 = p0 ≈ ni 〉〉 N D

EF接近禁带中线处,载流子浓度随温度升高而迅 速增加。 杂质浓度越高,本征激发起作用的温度越高。

3)

本征激发产生的载流子数远多于杂质电离产生的载流子 数,即:

本征区 2×1016 过渡区

多子n0

1×1016 饱和区 弱电离

ni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T

(K)

n-型Si中的载流子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例题

设n型Si中ND=1.5×1014及ND=1012cm-3,计算500K 时电子和空穴浓度。 查表得500K时ni=3.5×1014cm-3,对ND=1.5×1014cm-3 该区属于过渡区:

4ni2 1 2 N ) ] = 4.3 × 1014 cm−3 n0 = D [1 + (1 + 2 2 ND p0 = ni2 = 2.8 × 1013 cm−3 n0

对ND=1012该区属于本征区: n0= p0 ≈ni=3.5×1014cm-3

答: 500K时, ND=1.5×1014时,

n0=4.3×1014cm-3, p0 =2.8×1013cm-3; ND=1012cm-3时,n0= p0 ≈ni=3.5×1014cm-3

2、 p型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P型半导体

A. 低温电离区

EF = (Ev + E A ) / 2 − (k0T / 2) ln( N A / 2 N v )

p0 = ( N v N A / 2)1 2 exp( − ΔE A 2k 0T )

B. 强电离区

EF = Ev − k0T ln( N A / N v ) p0 = N A p A = D+ N A 其中D+ = (2 N A N v ) exp( ΔE A k 0T )

C. 过渡区

不同掺杂下的费米能级

Ec ED EF Ei EF EA EF

E F = Ei − k0Tarsh ( N A / 2ni )

N 4ni2 1 2 p0 = A [1 + (1 + 2 ) ] 2 NA

n0 = 2ni2 4ni2 1 2 -1 [1 + (1 + 2 ) ] NA NA

EF Ev

强p型

弱p型

本征情况

弱 n型

强 n型

p 型半导体费米能级随温度的变化 ¾ 载流子浓度由掺杂浓度和温度决定。

Ec

¾ 费米能级反映半导体的导电类型和掺杂水平

EF

EA EF

Ei EA EF Ev

p型半导体导带和价带电子少,电子填充水平低,EF低, 且NA越大, EF越低; n型半导体导带和价带电子多,EF高,且ND越大, EF越高;

温度升高 随着T升高, p 型和n 型半导体的EF 最终均向 Ei 靠近

¾ 费米能级还与温度有关

随温度升高, p 型和n 型半导体的EF 最终均向Ei 靠近。

3. 少数载流子浓度

半导体类型 载 流 子 浓 度

pp0

p型 1010

多子浓度

少子浓度

nn0

n型

n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

nn 0 = N D

p p0 = N A

pn0 = n p0 =

pn 0 = ni2 N D

np0

1016 1010

pn0

n p 0 = ni2 N A

ni2 ND − N A ni2 N A − ND

补偿半导体

0 1010 1016

Si中杂质浓度

n0 p0 = ni2 (4)

结论: (1)少子浓度与本征载流子浓度的平方成正比,与多 子浓度成反比。 (2)饱和区,少子浓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加。

思考 题:

(1)下图(浅能级杂质):哪个半导体中掺有施主、哪个掺有受主? 哪个半导体中的掺杂浓度高、哪个中的掺杂浓度低? 哪个半导体中的少子浓度高、哪个中的少子浓度低?

EC EF

EC EF

EC

EF EV EV EV

3.6 简并半导体 1、简并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服从费米分布函数

对n型

对p型

E F = Ec + k 0T ln( N D / N c ) ⎛ ND − NA ⎞ ⎟ E F = Ec + k 0T ln ⎜ ⎜ N ⎟ C ⎝ ⎠

(N A = 0) (N A ≠ 0 )

E F = Ev − k 0T ln( N A / N v ) ⎛ NA − ND E F = Ev − k 0T ln ⎜ ⎜ N v ⎝

(N D = 0)

⎞ ⎟ ⎟ ⎠

(N D ≠ 0 )

当N D ≥ N C 或N D − N A ≥ N C时,

EF将与EC重合或在EC之上, EC附近的量子态基本被电子占据。

此类半导体称为简并半导体,其载流子分布受泡利不相容原理限 制,载流子分布服从费米分布函数

当N A ≥ N v或N A − N D ≥ N v时,

EF将与Ev重合或在Ev之上, 载流子分布服从费米分布函数

1表示玻耳兹曼分布 2表示强简并近似 3表示精确值

2.简并化条件(N型)

Ec − EF > 2k 0T 0

开始发生强简并时杂质浓度:

N D 接近或大于 N C, 且与 T和ΔE D 有关

3.杂质带导电

重掺杂时,杂质原子的电子波函数交叠,孤立能级扩展为杂质能带。 杂质能带中的电子在杂质间做共有化运动而参与导电,杂质带导电 杂质能带与允带连接,形成带尾,禁带变窄。

n0 p0 = ni2

ni2 = N c N v exp( − E g k 0T )

重掺杂时

施主能带

导带

本征导带 Eg

施主能级

简并导带 能带边缘尾部 g(E) 价带

⎛ ΔE g pn = ni2 = ni20 exp ⎜ ⎜kT ⎝ 0 ΔE g 为禁带变窄量

⎞ ⎟ ⎟ ⎠

g(E)

价带

Eg

如认为杂质全电离,则因禁带变窄少子浓度将增加

简并半导体的主要特点:

(1) 掺杂浓度高,以致Ec − E F ≤ 0或EF − Ev ≤ 0

(2) 杂质不能全电离,多子浓度小于掺杂浓度; (3) ΔED越小,发生简并的掺杂浓度越小; (4) 杂质能级形成杂质能带而使禁带变窄; (5) 本征载流子浓度和少子浓度因禁带变窄而增加

小 结

电子和空穴的费米分布函数适于简并半导体。

f n ( E ) = 1 [1 + exp ( E − EF )] k 0T E −E )] f p ( E ) = 1 [1 + exp ( F k 0T (1)

( 2)

电子、空穴的玻尔兹曼分布函数适于非简并半导体。

E − EF ) k0T E −E f Bp ( E ) = exp( − F ) k 0T f Bn ( E ) = exp( − (3) ( 4)

热平衡非简并半导体电子和空穴浓度

n0 = N c exp( −

p0 = N v exp( −

本征半导体的Ei和载流子浓度

Ei = Ec + Ev k0T N v + ln (8) 2 2 Nc

Ec − E F ) k 0T

E F − Ev ) k 0T

(5)

(6)

ni = n0 = p0 = ( N c N v )1 2 exp( − Eg 2k0T ) (10)

n0 p0 = N c N v exp( −

Eg k0T

) = ni2

(7)

⎛ Ei − EC ⎞ ni = N C exp ⎜ ⎟ ⎜ kT ⎟ ⎝ 0 ⎠

N型半导体的导电情况

本征激发 n0=p0

过渡区

T

EF=Ei

N D / 2ni 很小 接近本征激发 N D / 2ni 很大

向饱和区接近

N型半导体过渡区的载流子浓度

p0 = n0 − N D n0 p0 = ni2

n0 = p0 = 4n ND [1 + (1 + ) ] 2 N 2ni2 4ni2 1 2 −1 [1 + (1 + 2 ) ] ND ND

2 i 12 2 D

N D = 2ni sh ⎡ ⎣( EF − Ei ) k0T ⎤ ⎦ EF = Ei + k 0Tarsh ( N D / 2ni )

强电离区 n

+ D

n0 ≈ N D p0 = n0 − N D = ni2 ND

n0 〉〉 p0

更接近于 饱和区

= N D E F = Ec + k 0T ln( N D / N c )

EF在(Ec+ED)/2至ED以下若干k0T范围

N D 〉〉 ni N D 〈〈ni

n0 = N D / 2 + ni p0 = − N D / 2 + ni

杂质电离

中间电离区

n0 = ( N c N D / 2)1 2 exp( − ΔE D 2k0T )

低温电离区

n0 ≈ p0

更接近于 本征激发

一般情况

EF =

Ec + E D k 0T N + ln D 2 2 2Nc

问 题:

少数载流子浓度

半导体类型 掺一类杂质

n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

多子浓度

少子浓度

nn 0 = N D

pn 0 = ni2 N D

p p0 = N A

ND − N A

n p 0 = ni2 N A

pn 0 = n p0 = ni2 ND − N A ni2 N A − ND

(1)当增加掺杂浓度时, 半导体中的少数种载流子浓度会减小还 是增加? (2)掺杂为ND的半导体, 在室温下, 其中的载流子浓度是否就是 n0=ND+ni? p0=ni ? (3)为什么禁带宽度越大的半导体以及掺杂浓度越高的半导体, 其相应器件的工作温度就越高? (4)一般情况下,杂质半导体的电中性条件怎样?

一般半导体

N A − ND

习题课

解:(1) 室温时, ni=1.5×1010cm-3, 平衡时, 1. 现有三块Si半导体,已知室温下(300K)的空穴浓度 分别为: p01=2.25×1016cm-3, p02=1.5×1010cm-3, p03=2.25×104cm-3。 (1)分别计算这三块材料的电子浓度n01、 n02 、 n03; (2)判别它们的导电类型; (3)分别计算它们的EF。

n01 = 1 × 10 4 cm−3

n0 = ni2 p0 ⇒

答: n01 = 1 × 10 4 cm−3

n03 = 1 × 1016 cm−3

n02 = 1.5 × 1010 cm−3

n03 = 1 × 1016 cm−3

n02 = 1.5 × 1010 cm−3

E − Ei p0 = ni exp( − F ) k 0T

(2)

(3)

∵ p0 = ni exp( −

E F − Ei ) k 0T p0 ni

∵ p01 > n01 , 故为p型半导体 ∵ p02=n02 , 故为本征半导体 ∵ p03

∴ Ei − E F = k 0T ln

由此得到三块材料的费米能级分别为:

Ei − E F = k 0T ln Ei − E F = k 0T ln Ei − E F = k 0T ln

答:

p01 = 0.37 eV,E F 在Ei 之下0.37 eV ni p01 = 0eV,E F 与Ei重合, ni p03 = −0.35eV,E F 在Ei 之上0.35eV ni

2.在一掺硼的非简并P型Si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铟,室温下测出空穴 浓度p0=1.1×1016cm-3。已知 硼浓度NA1= 1016cm-3 ,其电离能

ΔE A1 = E A1 − Ev = 0.046 eV

,铟的电离能 ΔE A2 = E A 2 − Ev = 0.16eV

已知室温下,Ge的Nc=1.04×1019cm-3,Nv=6.0×1018cm-3, 分别求在300K和500K时,含施主ND=5.0×1015cm-3、受主 NA=2.0×109cm-3的电子和空穴浓度。

试求其含铟的浓度。室温下Si的Nv=1.04×1019cm-3。

解:有效杂质浓度

N eff = ND- NA≈ ND, n= 5.0×1015cm-3

E F − Ev ) 解: ∵ p0 = N v exp(− k 0T

∴ ∴ ∴ E F = Ev + k 0T ln Nv = Ev + 0.178 eV p0

室温下,杂质全电离, ni=2.4×1013cm-3 所以电子浓度 空穴浓度

E F − E A1 = 0.178 − 0.046 = 0.133eV E F − E A 2 = 0.178 − 0.16 = 0.018 eV

N A1 N A2 p0 = + 1 + 2 exp[( E A1 − E F ) / k 0T ] 1 + 2 exp[( E A 2 − E F ) / k 0T ]

p = ni2 n = 1.15 × 1011 cm−3

500K时, ni=2×1016cm-3,此时本征激发产 生的载流子不可忽略,且ND

n0 = N D / 2 + ni = 2.25 × 1016 cm−3 p 0 = − N D / 2 + ni = 1.75 × 1016 cm−3

答:

热平衡

第三章 半导体中载流子的统计分布

Ec ED

EA

激发产生载流子

载流子复合(电子-空穴对消 失)

本章重点:

3.1 费米能级和载流子的统计分布 3.2 本征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3.3 杂质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EA

Ev

热平衡时,载流子的产生与复合速度相等,载流子浓度一定

允许的量子态按 能量的分布 随温度变化

电子在允许的量 子态的分布随温 度变化

3.1

状 态 密 度

状态密度:

表示能带中能量E附近单位能量间隔 内量子态数:

载流子浓度随温度变化

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强烈依赖温度

g (E) =

dZ dE

1. k 空间量子态的分布

„对边长为L的晶体,波矢取分立的值:

2. 状态密度

等能面是球面,极值在k=0的导带低附近:

2πnx (nx = 0, ± 1, ± 2, ⋅ ⋅ ⋅ ⋅) L 2πn y (n y = 0, ± 1, k y= ± 2, ⋅ ⋅ ⋅ ⋅) L 2πnz (nz = 0, ± 1, k z= ± 2, ⋅ ⋅ ⋅ ⋅) L k x=

kx

kz

E ( k ) = Ec +

ky

k * 2mn

2 2

(1)

dk

在E 到E+dE 球壳内的量子态数:

等能面

dZ =

体积为(8π3/L3)=8π3/V 的立方体内有1个量子态

k空间电子允许的量 子态密度为2V/8π3

2V × 4π k 2dk 8π 3

(2)

* 0.5 ⎧ ( 2mn ) ( E −Ec )0.5 k = k ⎪ E(k ) = Ec + * ⇒ ⎨ * 2mn dE ⎪ kdk = mn 2 ⎩

价带顶附近状态密度

g ( E) =

32 dZ V (2m* n) = 2 (E− Ec )1 2 3 dE 2π

2 2

(4)

同样根据价带顶附近

E ( k ) = Ev −

价带顶附近状态密度

g (E) =

* 32 dZ V (2 m p ) ( Ev − E )1 2 = 3 dE 2π 2

dZ =

2V × 4π k 2 dk 8π 3

k2 2m* p

2

求出k和dk,带入(2)式,得:

(5)

算法2、

球面等能面

球面半径 =

球体内的量子态数:

(2m

* n

/

2

)[E (k ) − E ]

c

3 2

* ⎤ 2V 4π ⎡ 2 m n × ⎢ 2 (E − Ec )⎥ 3 8π 3 ⎣ ⎦

球面半径 =

(2m

* n

/

2

)[E (k ) − E ]

c

从而获得:

g(E) =

* 32 ) dZ V (2mn (E − Ec )1 2 = 2 3 dE 2π

实际Si、Ge,导带底是旋转椭球面:

导带底共有s个状态

g(E) = s V (8mt2ml )1/2 1/2 ( E(k) − Ec ) 3 2π 2

* 32 ) dZ V (2mn = 2 (E − Ec )1 2 3 dE 2π

E ( k ) = Ec +

椭球半长轴:

a=b= c=

2 k12 + k 2 k2 + 3) 2 mt ml 2

(

( 2m

l

t

/

2

) [ E (k ) − E ]

c c

对比球形等能面:

g ( E) =

( 2m

/

2

) [ E (k ) − E ]

s个旋转椭球

g ( E) =

V (2mdn )3/2 1/2 ( E(k ) − Ec ) (5) 3 2π 2

3/ 2

椭球体内的体积:

1/2 4π 4π 3/2 8mt2 ml ) [ E(k ) − Ec ] abc = ( 3 3 3

* ( s 2 8mt2 ml )1/ 2 = ( 2mdn ) ⇒ mdn = s 2 3 (ml mt2 )1 3

mdn为导带底电子状态密度有效质量, 对Si s=6, 对Ge, s=4

价带顶附近:重空穴(mp)h和轻空穴(mp)l带状态密度均满足形式:

g (E) =

* 32 dZ V (2m p ) ( Ev − E )1 2 = 2 3 dE 2π

结论

导带底附近,电子E越高,mn 越大,g(E)越大; 价带顶附近,空穴E越高,m p 越大,g(E)越大。

*

(6)

*

价带顶状态密度为重空穴和轻空穴带状态密度之 和,此时(6)式中

m* p 为:

mdp 价带顶空穴有效状态质量

Si:

Ec Ev

gc gv

mdp = 0.59m0

Ge:mdn

= 0.37m0

3.2 费米能级和载流子的统计分布

z3.2.1

f n ( E ) 叫电子的费米分布函数。满足:

所有量子态中被电子占据 的量子态数等于电子总数

费米分布函数及费米能级

¾晶体中的单个电子,能量时大时小; ¾热平衡态,大量电子按能量存在统计分布规律;

¾电子是费米子,服从泡利不相容原理,遵循费米统计分布。

∑f

i

n

( Ei ) = N

未被电子占据的几率即空穴的费米分布函数:

1、费米分布函数

2、费米能级EF

a. 与温度、导电类型、杂质含量及能量零点选取有关。 b. 定义为:

3、讨论费米分布函数 f n ( E ) =

当T=0时

1 ⎛ E − EF ⎞ 1 + exp ⎜ ⎟ ⎝ k0T ⎠

f(E) A B C 1/2 C B 1

E 〉 EF

f (E) = 0 f (E) = 1

EF = μ = (∂F ∂N )T

(3)

E 〈 EF

在T>0时

EF

表示:当系统处于热平衡也不对外界做功的情况 下,系统增加一个电子所引起系统自由能的变化。 c. 处于热平衡的电子系统有统一的EF

E 〉 EF E = EF E 〈 EF E 〉〉 E F E 〈〈 E F

f ( E ) 〈1 2 f ( E ) =1 2 1〉 f ( E ) 〉 1 2 f (E) = 0 f (E) ≈ 1

E

A

EF

0

A、B和C分别表0、300、1000K

费米能级的意义:

a. T=0,EF是量子态是否被电子占据的界限。 b. 温度不太高时,高于EF的能级基本不被电子 占据,低于EF的能级基本被电子占据;

3.2.2 玻尔兹曼分布函数

数学上,E − EF 〉〉 k0T 时,

玻尔兹曼分布

c. T升高, 电子占据E>EF能级的几率升高,占据 EEF能级; d. 费米能级直观地反映电子占据量子态的情 况,它标志电子填充能级的水平。EF 越高, 说明有较多高能量量子态上有电子。

玻尔兹曼分布不受泡利不相容原理限制

物理上

E − E F 〉〉 k 0T 时, 电子占据量子态的几率极小,

泡利不相容失去作用,费米分布转化为玻尔兹曼分布。

空穴的玻尔兹曼分布函数:

费米分布

⑴ 服从费米分布的系统 是简并系统(高掺杂),受泡利 不相容原理的限制。 ⑵ 服从玻尔兹曼分布的系统 非简并系统(中低掺 杂),每个被占据的量子态最多只有一个电子。

f p ( E ) = 1 [1 + exp (

EF − E F − E 〉 〉k 0T )] ⎯E ⎯ ⎯⎯ ⎯→ k 0T

玻尔兹曼分布 f Bp ( E ) = exp( −

EF − E E ) = B exp( ) k 0T k 0T

(5)

Ec EF Ei Ev 非简并n型半导体 轻掺杂半导体

Ec Ei Ev

EF 或

Ec Ei Ev

EF

E远低于EF的量子态被空穴占据的几率 很小, 这些低能态几乎被电子占据。

简并n型半导体(重掺杂) Ge、Si N>1018cm-3

Ec Ei EF Ev 非简并p型半导体 轻掺杂半导体

Ec Ei Ev EF 或

Ec Ei Ev EF

z

两种分布函数

Fermi分布函数:

f (E) = 1 E − EF 1 + exp( ) kT

E

简并p型半导体(重掺杂) Ge、Si N>1018cm-3

z

在 (E-EF)/kT >> 0 时, f(E)≈0; 在 (E-EF)/kT

Boltzmann 分布

(3) 通常情况:EF位于禁带内距Ec或Ev远大于k0T,适 用玻尔兹曼分布。 (4) 随E增大,fBn(E)指数减小,电子集中在导带底附 近;fBp(E)指数增加,空穴多集中在价带顶附近

EF

Boltzmann分布函数:

在 (E-EF)/kT >> 1 时, 得到经典 Boltzmann分布

Fermi分布 T>0 T=0

f ( E ) ≈ exp[

− (E − EF ) ] kT

0

1/2

1

f (E)

Ec Ei EF Ev 非简并p型半导体

Ec Ei Ev

3.2.3 导带中电子浓度和价带中空穴浓度

EF E gc(E)

Ec EF Ec EF

E gc(E)

E n0

非简并n型半导体

fn(E)

Ev Ev

1-fn(E)

以上两种的半导体,电子和空穴占据导带底和价带顶的几率如何?

E − EF E ) = A exp( − ) f Bn ( E ) = exp( − k 0T k 0T

E −E E f Bp ( E ) = exp( − F ) = B exp( ) k 0T k 0T

gv(E)

0 1 0

gv(E)

1

p0

dn0/dE, dp0/dE 载流子浓度

分布函数和状态密度

非简并 半导体

导带底电子浓度 价带顶空穴浓度

n0 =

1 Ec' f Bn ( E ) g c ( E )dE (1) V ∫Ec 1 Ev p0 = ∫ ' f Bp ( E ) g v ( E )dE (2) V Ev

⎛ m*k T ⎞ E − EF n0 = 2 ⎜ n 0 2 ⎟ exp(− c ) (3) π k0T 2 ⎝ ⎠

3/2

令导带底有效状态密度

n0 = ∫

' Ec

Ec

* 32 ) E − EF V (2mn exp(− )(E − Ec )1/2 dE 2 3 2π k0T

令 x = (E − Ec ) / k0T 得到 n0 =

∞ * ‘ k0T )3 2 E −E x 1 (2mn exp(− c F )∫ x1/2e-x dx 2 3 0 2π k0T

* (2πmn k 0T ) 3 / 2 ∝ T 3/ 2 h3 E − EF 得 n0 = N c exp( − c ) k 0T

Nc = 2

(4)

利用 ∫ x1/2e-x dx=

0

π

2

E − EF ) 类比 n0 = N c exp( − c k 0T

E − EF ) f Bn ( E ) = exp( − k 0T

利用

p0 =

g (E ) =

1 Ev f Bp ( E ) g v ( E )dE ' V ∫Ev

3 (2 m * p ) 2 3 2

dZ V = 2π dE

( E v − E )1

2

导带电子浓度可看成导带底Ec处的Nc个量子态上具有的电子数。

f Bp ( E ) = exp( −

p0 =

EF − E E ) = B exp( ) k 0T k 0T

导带 Ec Eg Ev 价带

令 x = (Ev − E) / k0T , d (Ev − E) = ( k0T ) dx

32

* 32 E − EF 1 (2mp ) Ev 1/2 2 3 ∫Ev' exp( k0T )(Ev − E) dE 2π

⎛ m* ⎞ x E −E ‘ p k0T 得到 p0 = 4 ⎜ exp( v F )∫ x1/2e-x dx 0 ⎜ 2π 2 ⎟ ⎟ k0T ⎝ ⎠ 利用 ∫ x1/2e-x dx=

0 ∞

π

2

令价带顶有效状态密度 Nv = 2 得

32 (2πm* p k 0T )

结论

h3

∝T3 2 (5)

Nc , Nv ∝ T 3 2

p0 = N v exp( −

E F − Ev ) k 0T

(1) n0和p0随

T EF

∝ exp(−1 T )

而变化

价带空穴浓度可看成价带顶Ev处的Nv 个量子态上具有的空穴数。

(2) EF与温度和半导体掺杂情况密切相关 (3) n0, p0随温度、掺杂类型和掺杂浓度而变化

3.2.4 载流子浓度乘积n0p0

n0 p0 = N c N v exp( − n0 p0 ∝ T exp( −

3

3.3 本征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Eg Ec − Ev ) = N c N v exp( − ) k0T k0T )

Eg k0T

本征半导体: 没有杂质和缺陷的半导体。 T=0时,不导电; T>0时, 本征激发产生载流子导电,此时 n0=p0

不同半导体,由Eg 、T决定。 乘积n0p0与EF无关 一定半导体,取决于T, 与杂质无关。 应用? 温度一定的某半导体, n0,p0成反比

适用于热平衡下的本征半导体和非简并杂质半导体。

电中性条件:

本征半导体

N c exp( −

Ec − Ei E −E ) = N v exp( − i v ) (1) k 0T k 0T

Ec + Ev k 0T N ln v + Nc 2 2

3/ 2 ( 2πm* n k 0T )

Ei =

h ⎯⎯ ⎯ ⎯ ⎯ ⎯ ⎯ ⎯ ⎯ ⎯ ⎯⎯ ⎯→ h3

3

Nc =2

Nv =2

3/ 2 ( 2πm* p k 0T )

=

m Ec + Ev 3k 0T + ln m 2 4

∗ p ∗ n

(2)

用Ei 表示本征半导体的费米能级

对Si、Ge和GaAs一般情况,Ei基本在禁带中线处

ni = n0 = p0 = ( N c N v ) exp( − E g 2k 0T )

12

n0 p0 = ni2 = Nc Nv exp(− Eg k0T ) (4)

ni ∝ T 3 / 2 exp( − E g 2k 0T )

适于热平衡下的本征半导体和非简并杂质半导体。

假定Eg按线性变化

E g = E g ( 0) + β T

T一定,Eg越大,ni指数下降; Eg一定, ni随T升高而增大

⎡ E g (0) ⎤ ⎛ β ⎞ ⎟ ni ∝ T 3 / 2 exp ⎢− ⎥ exp ⎜ ⎟ ⎜− ⎣ 2k0T ⎦ ⎝ 2k 0 ⎠

所以 ln ni T -3 / 2 — 1 / T关系为直线 由斜率求得 E g (0)

(

)

1000 0C

500 0C

200 0C

100 0C

27 0C

本征载流子浓度 ni (cm-3)

1020 1018 1016 1014 1012 1010 108 106

¾半导体器件和芯片,载流子主要来源于杂质电离; ¾欲使载流子主要源于杂质电离,掺杂浓度应高于该 温度下的本征载流子浓度或半导体不能超过一定温度;

Ge Si GaAs GaP

¾本征载流子浓度随温度升高急剧上升;

纯硅的温度升高8K,本征载流子浓度增加1倍; 纯锗的温度升高12K,本征载流子浓度增加1倍。

¾当温度升高到本征载流子浓度可与杂质电离的载流子浓 度比拟,器件失效。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1000 / T (K-1)

总结

(1) T一定,Eg越大,ni指数下降; Eg一定, ni随T升高而迅速增大 (2) 常用杂质半导体制作器件或IC,常温下杂质 全电离,载流子浓度一定,性能稳定;用本征 材料制作的器件ni随T指数增加,性能极不稳定。 (3) 每一种半导体材料器件有一定的极限工作温 度( ni比杂质电离提供载流子浓度低1个数量级), 其随Eg增大而增加, 随掺杂浓度增大而缓慢增加 。

3.4 杂质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3.4.1 杂质能级上的电子和空穴 杂质能级与能带中能级的区别:

能带中的1个能级可容纳2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1个杂质能级最多只能容纳1个电子

(如前所述的深能级,接收多个电子对应不同能级)

导带电子和价带空穴的费米分布函数

⎡ ⎛ E − EF f n ( E ) = 1 ⎢1 + exp ⎜ ⎝ k 0T ⎣ ⎞⎤ ⎟⎥ ⎠⎦

gD: 施主能级的基态简并度,gA: 受主能级的基态简并度. 对Si, Ge, GaAs, gD=2, gA=4。

施主能级上 的电子浓度 电离施主 浓度

nD = ND fD (E) =

ND 1+[exp(ED − EF )/ k0T] gD

ND 1 + gD exp[( EF − ED ) / k0T ]

⎡ ⎛ E − E ⎞⎤ f p ( E ) = 1 ⎢1 + exp ⎜ F ⎟⎥ ⎝ k 0T ⎠ ⎦ ⎣

+ nD = ND − nD =

杂质能级中费米分布函数

ED上电子费米分布 EA上空穴费米分布

fD (E) = f A (E) =

1 (1) 1+ [exp(ED − EF ) / k0T ] gD 1 (2) 1+ [exp(EF − EA ) / k0T ] gA

受主能级上 的空穴浓度

pA = NA f A (E) =

− pA = NA − pA =

NA 1+ [exp(EF − EA ) / k0T ] gA

电离受主 浓度

NA 1+ g A exp[(EA − EF ) / k0T ]

讨论:

3.4.2 n型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E D − E F 〉〉 k 0T

+ nD ≈ 0 nD = ND

1、n型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E

导带 Ec EF Eg

+ E F − E D 〉〉 k 0T nD ≈ N D nD ≈0

+ E F = E D nD ≈ 2 N D / 3 nD ≈ ND 3

E

gc(E)

n0

EF − E A 〉〉 k0T

E A − E F 〉〉 k 0T

pA ≈ 0

pA ≈ N A

p = NA

− A

f (E)

Ev

p =0

− A

− A

价带

0

gv(E)

1

p0

dn0/dE, dp0/dE 载流子浓度

EF = E A pA ≈ 4ND / 5 p ≈ ND 5

n型半导体

分布函数和 能态密度

热平衡时,电中性条件:

+ n0 = p0 + nD

本征激发区 n0 = p0

N型

温 度

+ 过渡区 n 0 = p 0 + n D

+ 强电离区 n0 = nD = ND

Nc exp(−

Ec − EF E − Ev ND ) = Nv exp(− F )+ (1) 1 + 2exp[( EF − ED ) / k0T ] k0T k0T

+ n0 = p0 + n D

杂质离化区

+ n0 = nD

中间电离区 低温电离区

g D=2

(1) 杂质离化区

T 低,本征激发忽略,杂质离化为主。 中性条件:

A. 低温弱电离区

+ nD 〈〈 N D , exp[( E F − E D ) / k0T ]〉〉1,

电中性条件为:

n0 = n

N c exp(−

+ D

Ec − EF ND )= (2) k 0T 1 + 2exp[ ( EF − ED ) / k0T ]

N c exp( −

Ec − E F ND )= 2 exp[( E F − E D ) / k 0T ] k 0T

(3)

EF与T、ND及

E D有关

Ec + ED k0T N ln D + 2 2 2Nc

位于导带底和 施主能级间中线处

低温弱电离区EF随温度变化关系

3 dE F k0 N k T d ( − ln 2 N c ) k 0 N = ln( D ) + 0 = [ln( D ) − ] 2 2Nc 2 2 2Nc 2 dT dT (5)

EF =

E + ED 利用 lim (T ln T ) = 0 ⇒ lim EF = c T →0 T →0 2

⎛N N ⎞ n0 = ⎜ c D ⎟ ⎝ 2 ⎠

1/ 2

⎛ ΔED exp ⎜ ⎜− ⎝ 2k 0T

⎞ ⎟ ⎟ ⎠

E

(4)

Ec EF ED

n0 ∝ T 3 / 4 exp( − ΔE D / 2k 0T )随温度升高, n0 迅速上升。由 ln n0T

−3 / 4

T

0.11ND

-1 / T图,确定 E D

B. 中间电离区

¾ T → 0 时,dEF dT >> 0 ; 随T增加, dEF dT 减小; ¾ 当 N c = 0.5 N D e −1.5 = 0.11N D 时,

dEF dT = 0 ,EF最大;

根据: EF =

Ec + ED k0T N D + ln 2 2 2 Nc

¾ ND越大, EF 达到极值的T 越大。 ¾ T继续增加,dEF

T增加, 当 2Nc >ND时, EF 降至(Ec+ED ) / 2之下; 当EF = ED , 1/3杂质电离 中间电离区:

dT

E D − 3k 0T

Ec + E D 2

C. 强电离区

+ n0 = nD ≈ N D ,因而E D − E F 〉〉 k 0T,中性条件

导带

0.6 0.4 0

EF – Ei(eV)

E − EF ND N c exp(− c )= (2) k 0T 1 + 2 exp[ ( EF − ED ) / k0T ]

简化

n型 Ei N=1013cm-3

N=1018cm-3 N=1015cm-3

N c exp[( EF − Ec ) / k0T ] = N D

(6)

-0.4 -0.6

p型

价带

E F = Ec + k 0T ln( N D / N c ) n0 = N D

T(K)

( 7) ( 8)

当T一定, ND(或NA)越大, EF越 靠近Ec (或Ev); 而ND (或NA)一定,T 越高, EF越靠近Ei。

思考: 根据 如果 结果

E F = Ec + k 0T ln( N D / N c )

施主杂质达到全电离的浓度上限

杂质全电离,E D − E F 〉〉 k 0T,

未电离: nD

=

N D ≥ NC

ND 1 + [exp( ED − E F ) / k 0T ] 2

简 化

????

nD = 2 N D exp [ −( ED − EF ) / k0T ]

EF = Ec + k0T ln( N D / N c )

⎛ 2ND nD = N D ⎜ ⎜ N ⎝ C

⎞ ⎛ ΔED ⎞ ⎟ ⎜ kT ⎟ ⎟ ⎟ exp ⎜ ⎠ ⎝ 0 ⎠

⎛ 2N D ⎞ ⎛ ΔE D ⎞ nD = N D ⎜ (9) ⎜ N ⎟ ⎟ exp ⎜ ⎜ kT ⎟ ⎟ ⎝ C ⎠ ⎝ 0 ⎠ 令:未电离施主占施主杂质数的百分比为:

强电离与弱电离

D− = (2 N D / N c ) exp ( ΔED / k0T ) (10)

nD ≈ D− N D (11 )

弱电离 强电离

D− > 10 %

D−

T一定,某杂质要全电离,掺杂存在浓度上限!!!

如 D− = (2 N D / N c ) exp ( ΔE D / k 0T ) ≤ 10%

!!!注意:式(9)-(11)仅适用于全电离区, 即D-

z 杂质全部电离的温度T决定于电离能和杂质浓度。

则 10 ni ≤ N D ≤ (0.1× N c / 2) exp ( − ΔE D / k 0T )

全电离时,当杂质浓度≧10ni时,

ΔED 和ND 越高,T越高。

z 全部电离的杂质浓度上限NDmax ,决定于电离能△E和T 。 △E越 大, T越低,NDmax 越小。

n0≌ND

(2) 过渡区

杂质全电离

n0 = N c exp( −

Ec − E F ) k 0T E c − Ei ) k 0T

半导体处于饱和区 和完全本征激发之间

本征激发不能忽略, 但非完全本征激发

ni = N c exp( − N c = ni exp(

E c − Ei ) k 0T

n0 = n i exp[ E F − Ei ) / k0T ] p0 = n i exp[ Ei − E F ) / k0T ]

n0 = N D + p 0

利用

N型半导体过渡区的载流子浓度

少数载流子—少子 多数载流子—多子

n0 =n i exp[ EF − Ei ) / k0T ] p0 =n i exp[ Ei − EF ) / k0T ]

p0 = n0 − N D n0 p0 = ni2

n0 = p0 = 4ni2 1 2 ND [1 + (1 + 2 ) ] 2 ND 2ni2 4ni2 1 2 −1 [1 + (1 + 2 ) ] ND ND

n0 = N D + ni2 N D p0 = n0 − N D = n N D

2 i

N D = 2ni sh ⎡ ⎣( EF − Ei ) k0T ⎤ ⎦

更接近于 饱和区

n0 〉〉 p0

N D 〉〉 ni

EF = Ei + k0Tarsh ( N D / 2ni )

N D

接近本征激发

N D 〉〉 2ni

N D 〈〈ni

n0 = N D / 2 + ni p0 = − N D / 2 + ni

一般情况

向饱和区接近

0 0 更接近于 本征激发

n ≈p

(3) 高温本征激发

平衡载流子浓度 (cm-

n0 = p0 ≈ ni 〉〉 N D

EF接近禁带中线处,载流子浓度随温度升高而迅 速增加。 杂质浓度越高,本征激发起作用的温度越高。

3)

本征激发产生的载流子数远多于杂质电离产生的载流子 数,即:

本征区 2×1016 过渡区

多子n0

1×1016 饱和区 弱电离

ni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T

(K)

n-型Si中的载流子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例题

设n型Si中ND=1.5×1014及ND=1012cm-3,计算500K 时电子和空穴浓度。 查表得500K时ni=3.5×1014cm-3,对ND=1.5×1014cm-3 该区属于过渡区:

4ni2 1 2 N ) ] = 4.3 × 1014 cm−3 n0 = D [1 + (1 + 2 2 ND p0 = ni2 = 2.8 × 1013 cm−3 n0

对ND=1012该区属于本征区: n0= p0 ≈ni=3.5×1014cm-3

答: 500K时, ND=1.5×1014时,

n0=4.3×1014cm-3, p0 =2.8×1013cm-3; ND=1012cm-3时,n0= p0 ≈ni=3.5×1014cm-3

2、 p型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P型半导体

A. 低温电离区

EF = (Ev + E A ) / 2 − (k0T / 2) ln( N A / 2 N v )

p0 = ( N v N A / 2)1 2 exp( − ΔE A 2k 0T )

B. 强电离区

EF = Ev − k0T ln( N A / N v ) p0 = N A p A = D+ N A 其中D+ = (2 N A N v ) exp( ΔE A k 0T )

C. 过渡区

不同掺杂下的费米能级

Ec ED EF Ei EF EA EF

E F = Ei − k0Tarsh ( N A / 2ni )

N 4ni2 1 2 p0 = A [1 + (1 + 2 ) ] 2 NA

n0 = 2ni2 4ni2 1 2 -1 [1 + (1 + 2 ) ] NA NA

EF Ev

强p型

弱p型

本征情况

弱 n型

强 n型

p 型半导体费米能级随温度的变化 ¾ 载流子浓度由掺杂浓度和温度决定。

Ec

¾ 费米能级反映半导体的导电类型和掺杂水平

EF

EA EF

Ei EA EF Ev

p型半导体导带和价带电子少,电子填充水平低,EF低, 且NA越大, EF越低; n型半导体导带和价带电子多,EF高,且ND越大, EF越高;

温度升高 随着T升高, p 型和n 型半导体的EF 最终均向 Ei 靠近

¾ 费米能级还与温度有关

随温度升高, p 型和n 型半导体的EF 最终均向Ei 靠近。

3. 少数载流子浓度

半导体类型 载 流 子 浓 度

pp0

p型 1010

多子浓度

少子浓度

nn0

n型

n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

nn 0 = N D

p p0 = N A

pn0 = n p0 =

pn 0 = ni2 N D

np0

1016 1010

pn0

n p 0 = ni2 N A

ni2 ND − N A ni2 N A − ND

补偿半导体

0 1010 1016

Si中杂质浓度

n0 p0 = ni2 (4)

结论: (1)少子浓度与本征载流子浓度的平方成正比,与多 子浓度成反比。 (2)饱和区,少子浓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加。

思考 题:

(1)下图(浅能级杂质):哪个半导体中掺有施主、哪个掺有受主? 哪个半导体中的掺杂浓度高、哪个中的掺杂浓度低? 哪个半导体中的少子浓度高、哪个中的少子浓度低?

EC EF

EC EF

EC

EF EV EV EV

3.6 简并半导体 1、简并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服从费米分布函数

对n型

对p型

E F = Ec + k 0T ln( N D / N c ) ⎛ ND − NA ⎞ ⎟ E F = Ec + k 0T ln ⎜ ⎜ N ⎟ C ⎝ ⎠

(N A = 0) (N A ≠ 0 )

E F = Ev − k 0T ln( N A / N v ) ⎛ NA − ND E F = Ev − k 0T ln ⎜ ⎜ N v ⎝

(N D = 0)

⎞ ⎟ ⎟ ⎠

(N D ≠ 0 )

当N D ≥ N C 或N D − N A ≥ N C时,

EF将与EC重合或在EC之上, EC附近的量子态基本被电子占据。

此类半导体称为简并半导体,其载流子分布受泡利不相容原理限 制,载流子分布服从费米分布函数

当N A ≥ N v或N A − N D ≥ N v时,

EF将与Ev重合或在Ev之上, 载流子分布服从费米分布函数

1表示玻耳兹曼分布 2表示强简并近似 3表示精确值

2.简并化条件(N型)

Ec − EF > 2k 0T 0

开始发生强简并时杂质浓度:

N D 接近或大于 N C, 且与 T和ΔE D 有关

3.杂质带导电

重掺杂时,杂质原子的电子波函数交叠,孤立能级扩展为杂质能带。 杂质能带中的电子在杂质间做共有化运动而参与导电,杂质带导电 杂质能带与允带连接,形成带尾,禁带变窄。

n0 p0 = ni2

ni2 = N c N v exp( − E g k 0T )

重掺杂时

施主能带

导带

本征导带 Eg

施主能级

简并导带 能带边缘尾部 g(E) 价带

⎛ ΔE g pn = ni2 = ni20 exp ⎜ ⎜kT ⎝ 0 ΔE g 为禁带变窄量

⎞ ⎟ ⎟ ⎠

g(E)

价带

Eg

如认为杂质全电离,则因禁带变窄少子浓度将增加

简并半导体的主要特点:

(1) 掺杂浓度高,以致Ec − E F ≤ 0或EF − Ev ≤ 0

(2) 杂质不能全电离,多子浓度小于掺杂浓度; (3) ΔED越小,发生简并的掺杂浓度越小; (4) 杂质能级形成杂质能带而使禁带变窄; (5) 本征载流子浓度和少子浓度因禁带变窄而增加

小 结

电子和空穴的费米分布函数适于简并半导体。

f n ( E ) = 1 [1 + exp ( E − EF )] k 0T E −E )] f p ( E ) = 1 [1 + exp ( F k 0T (1)

( 2)

电子、空穴的玻尔兹曼分布函数适于非简并半导体。

E − EF ) k0T E −E f Bp ( E ) = exp( − F ) k 0T f Bn ( E ) = exp( − (3) ( 4)

热平衡非简并半导体电子和空穴浓度

n0 = N c exp( −

p0 = N v exp( −

本征半导体的Ei和载流子浓度

Ei = Ec + Ev k0T N v + ln (8) 2 2 Nc

Ec − E F ) k 0T

E F − Ev ) k 0T

(5)

(6)

ni = n0 = p0 = ( N c N v )1 2 exp( − Eg 2k0T ) (10)

n0 p0 = N c N v exp( −

Eg k0T

) = ni2

(7)

⎛ Ei − EC ⎞ ni = N C exp ⎜ ⎟ ⎜ kT ⎟ ⎝ 0 ⎠

N型半导体的导电情况

本征激发 n0=p0

过渡区

T

EF=Ei

N D / 2ni 很小 接近本征激发 N D / 2ni 很大

向饱和区接近

N型半导体过渡区的载流子浓度

p0 = n0 − N D n0 p0 = ni2

n0 = p0 = 4n ND [1 + (1 + ) ] 2 N 2ni2 4ni2 1 2 −1 [1 + (1 + 2 ) ] ND ND

2 i 12 2 D

N D = 2ni sh ⎡ ⎣( EF − Ei ) k0T ⎤ ⎦ EF = Ei + k 0Tarsh ( N D / 2ni )

强电离区 n

+ D

n0 ≈ N D p0 = n0 − N D = ni2 ND

n0 〉〉 p0

更接近于 饱和区

= N D E F = Ec + k 0T ln( N D / N c )

EF在(Ec+ED)/2至ED以下若干k0T范围

N D 〉〉 ni N D 〈〈ni

n0 = N D / 2 + ni p0 = − N D / 2 + ni

杂质电离

中间电离区

n0 = ( N c N D / 2)1 2 exp( − ΔE D 2k0T )

低温电离区

n0 ≈ p0

更接近于 本征激发

一般情况

EF =

Ec + E D k 0T N + ln D 2 2 2Nc

问 题:

少数载流子浓度

半导体类型 掺一类杂质

n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

多子浓度

少子浓度

nn 0 = N D

pn 0 = ni2 N D

p p0 = N A

ND − N A

n p 0 = ni2 N A

pn 0 = n p0 = ni2 ND − N A ni2 N A − ND

(1)当增加掺杂浓度时, 半导体中的少数种载流子浓度会减小还 是增加? (2)掺杂为ND的半导体, 在室温下, 其中的载流子浓度是否就是 n0=ND+ni? p0=ni ? (3)为什么禁带宽度越大的半导体以及掺杂浓度越高的半导体, 其相应器件的工作温度就越高? (4)一般情况下,杂质半导体的电中性条件怎样?

一般半导体

N A − ND

习题课

解:(1) 室温时, ni=1.5×1010cm-3, 平衡时, 1. 现有三块Si半导体,已知室温下(300K)的空穴浓度 分别为: p01=2.25×1016cm-3, p02=1.5×1010cm-3, p03=2.25×104cm-3。 (1)分别计算这三块材料的电子浓度n01、 n02 、 n03; (2)判别它们的导电类型; (3)分别计算它们的EF。

n01 = 1 × 10 4 cm−3

n0 = ni2 p0 ⇒

答: n01 = 1 × 10 4 cm−3

n03 = 1 × 1016 cm−3

n02 = 1.5 × 1010 cm−3

n03 = 1 × 1016 cm−3

n02 = 1.5 × 1010 cm−3

E − Ei p0 = ni exp( − F ) k 0T

(2)

(3)

∵ p0 = ni exp( −

E F − Ei ) k 0T p0 ni

∵ p01 > n01 , 故为p型半导体 ∵ p02=n02 , 故为本征半导体 ∵ p03

∴ Ei − E F = k 0T ln

由此得到三块材料的费米能级分别为:

Ei − E F = k 0T ln Ei − E F = k 0T ln Ei − E F = k 0T ln

答:

p01 = 0.37 eV,E F 在Ei 之下0.37 eV ni p01 = 0eV,E F 与Ei重合, ni p03 = −0.35eV,E F 在Ei 之上0.35eV ni

2.在一掺硼的非简并P型Si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铟,室温下测出空穴 浓度p0=1.1×1016cm-3。已知 硼浓度NA1= 1016cm-3 ,其电离能

ΔE A1 = E A1 − Ev = 0.046 eV

,铟的电离能 ΔE A2 = E A 2 − Ev = 0.16eV

已知室温下,Ge的Nc=1.04×1019cm-3,Nv=6.0×1018cm-3, 分别求在300K和500K时,含施主ND=5.0×1015cm-3、受主 NA=2.0×109cm-3的电子和空穴浓度。

试求其含铟的浓度。室温下Si的Nv=1.04×1019cm-3。

解:有效杂质浓度

N eff = ND- NA≈ ND, n= 5.0×1015cm-3

E F − Ev ) 解: ∵ p0 = N v exp(− k 0T

∴ ∴ ∴ E F = Ev + k 0T ln Nv = Ev + 0.178 eV p0

室温下,杂质全电离, ni=2.4×1013cm-3 所以电子浓度 空穴浓度

E F − E A1 = 0.178 − 0.046 = 0.133eV E F − E A 2 = 0.178 − 0.16 = 0.018 eV

N A1 N A2 p0 = + 1 + 2 exp[( E A1 − E F ) / k 0T ] 1 + 2 exp[( E A 2 − E F ) / k 0T ]

p = ni2 n = 1.15 × 1011 cm−3

500K时, ni=2×1016cm-3,此时本征激发产 生的载流子不可忽略,且ND

n0 = N D / 2 + ni = 2.25 × 1016 cm−3 p 0 = − N D / 2 + ni = 1.75 × 1016 cm−3

答:


相关内容

  • 铁基高温超导成果终结自然科学一等奖3年空缺
  • 图为铁基高温超导研究团队. 赵忠贤院士的两位研究生正在讨论实验数据. 科学网快讯 正在举行的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的研究"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以赵忠贤.陈仙辉.王楠林. ...

  • 中科院物理所重复申报项目套取财政资金606万
  • 中科院物理所重复申报项目套取财政资金606万 中科院201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审计署对中科院201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审计了院本级和所属物理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 ...

  • 北工大学激光院研究生学术活动心得报告
  • 北工大学激光院研究生 学术活动心得报告 第三届"学海启航"研究生新生沙龙 本次报告由郑坤(副教授).孙荣毅主持的. 刚刚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将是一个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学习历程.面对着学习和科研方面的困惑,校研究生会请来了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获得者.现任北京工业大 ...

  • 霍尔效应物理实验论文
  • 2013大学生物理实验研究论文 霍尔效应 陈浩(05A12820)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南京 211189) 摘 要: 掌握霍尔效应原理,测量判定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了解霍尔效应中各种副效应 的消除方法,理解组合线圈.长直螺线管轴线上磁场分布,利用霍尔效应测量磁场,对数据进行整合作图分析,研究 ...

  • 2013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复试形式及内容
  • 复试内容: 考生报到,交验相关证明材料,领取相关资料.(需提交身份证.准考证.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应届本科毕业生交验学生证).加盖成绩管理单位公章的大学阶段<学习成绩单>复印件(往届毕业生可从人事档案中复印并加盖档案单位公章)四六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专业知识.外语.综合素质考核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建设的探索_柏朝晖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建设的探索 柏朝晖米晓云 (长春理工大学 [摘 张希艳 长春 13002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 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为满足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这一新兴交叉学科专业 的人才需求,高校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理化基础宽厚.材料与器件结合 ...

  • 2013-2014学年度(上)半期考试初三年级物理试题
  • 2013-2014学年度(上)半期考试初三年级物理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80分 与化学共用120分钟完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有关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个电子的电荷量为1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负电荷定 ...

  • 盐城市2013年中考试卷(绝密)物理试题
  • 盐城市2013年中考试卷(绝密) 物 理 试 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两个小鸡蛋重约10N B.冬季我市最低气温约-20℃ C.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cm D.电磁波在真空中 ...

  • 物理教学论文
  • 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特点研究 及命题趋势分析 休宁县临溪中学 程群美 2015.4. 一.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特点 试卷总体结构稳定,在继承的基础上稳中求新.求进.整卷知识点考查覆盖面广,重难点突出. 命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的知识均与课程标准一致:试题紧扣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所有的考查内容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