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之数字题解题技巧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命题趋势分析

趋势一:数字间的逻辑关系侧重考察多个数之间的关系

例题: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41.157 65 27 11 5 (?)

A.4 B.3 C.2 D.1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相邻的3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往来说,考察2个数之间的关系可能性更大,因为多个数(超过2个数)的规律一般比较难看出来,难度较大。但国考的目的越来越侧重于增加区分度,故考察多个数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增加难度值的必然趋势。

规律:其中后项需要乘上系数2,再加上第三个数作为常数项。从这个角度看,2008年的数字推理题在难度上较往年有所增大。

推理:157=65×2+27;65=27×2+11;27=11×2+5;11=5×2+(?)

推出(?)=1,正确选项为D。

趋势二:从常规的数字排列推理,逐步增加“图形式”数字推理。 例题: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42. 2 4 3

26 10 ?

7 8 3 6 9 2

A.12 B.14 C.16 D.20

【解析】本题是历年国考以来,第一次引入“图形式”数字推理,从图上来推测,很明显是考察外围三个数字与中心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

规律:三角形低端的两个数相加,再减去三角形顶端的数字。得出的一个数值,然后再乘上2,就等于中间的数字。

推理:26=(7+8-2)×2;10=(3+6-4)×2;(?)=(9+2-3)×2=16 正确选项为C。

趋势三:加强非整数型数列的考察

例题: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43.1 2/3 5/8 13/21 ( )

A. B. C. D.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相邻分子分母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来说,数字推理如果选用的数列是“分数型”的数列,其潜藏的规律极有可能就是在分子分母上做文章。

规律:前项的分子与分母之和,等于下一项的分子。前项的分子加上分母的2倍,等于下一项的分母。

故(?)的分子为13+21=34;分母为13+21×2=55,即正确答案为D。

【命题趋势延伸】既然分数型数列国家考察了,那么就意味着国考不再像07、06、05年那样,只考察“整数型的数列”。复合型数列有可能成为考察的重点。

趋势四:侧重考察“平方及立方型数列”与“其他类型的数列”的“叠加”起来形成“复合型数列”。

例题: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44.67 54 46 35 29 ( )

A.13 B.15 C.18 D.20

【解析】这道题目既考察了“前后项”的逻辑关系,也考察了“平方型数列”,故是难度较大的一种“复合型数列”。

规律:

67+54等于11的平方

54+46等于10的平方

46+35等于9的平方

35+29等于8的平方

29+(?)等于7的平方

故(?)=20

正确答案选D.

45.14 20 54 76 ()

A.104 B.116 C.126 D144

【解析】这是“平方型数列”与“交替型数列”的叠加。

规律:

14等于3的平方加上5; 20等于5平方减去5;

54等于7平方加上5; 76等于9平方减去5;

(?)等于11平方加上5; 故(?)等于126,正确答案为C。

数字特性法速解数量关系

数字特性法是指不直接求得最终结果,而只需要考虑最终计算结果的某种“数字特性”,从而达到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

掌握数字特性法的关键,是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字特性规律。(下列规律仅限自然数内讨论)

(一)奇偶运算基本法则

【基础】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推论】

1.任意两个数的和如果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如果和是偶数,那么差也

是偶数。

2.任意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奇数,则两数奇偶相反;和或差是偶数,则两数奇

偶相同。

(二)整除判定基本法则

1.能被2、4、8、5、25、125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2(或5)整除的数,末一位数字能被2(或5)整除; 能被4(或 25)整除的数,末两位数字能被4(或 25)整除; 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末三位数字能被8(或125)整除; 一个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一位数字被2(或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4(或 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两位数字被4(或 2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三位数字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 2.能被3、9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3(或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和能被3(或9)整除。 一个数被3(或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相加后被3(或9)除得的余数。 3.能被11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11整除的数,奇数位的和与偶数位的和之差,能被11整除。 (三)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 如果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如果x= y(m,n互质),则x是m的倍数;y是n的倍数。 如果a∶b=m∶n(m,n互质),则a±b应该是m±n的倍数。 【例22】(江苏2006B-76)在招考公务员中,A、B两岗位共有32个男生、18个女生报考。已知报考A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3,报考B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2:1,报考A岗位的女生数是( )。 A.15 B.16 C.12 D.10 [答案]C [解析]报考A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3,所以报考A岗位的女生人数是3的倍数,排除选项B和选项D;代入A,可以发现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C。 【例23】(上海2004-12)下列四个数都是六位数,X是比10小的自然数,Y是零,一定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是多少?( ) A.XXXYXX B.XYXYXY C.XYYXYY D.XYYXYX [答案]B [解析]因为这个六位数能被 2、5整除,所以末位为0,排除A、D;因为这个六位数能被3整除,这个六位数各位数字和是3的倍数,排除C,选择B。 【例24】(山东2004-12)某次测验有50道判断题,每做对一题得3分,不做或做错一题倒扣1分,某学生共得82分,问答对题数和答错题数(包括不做)相差多少?( ) A.33 B.39 C.17 D.16 [答案]D [解析]答对的题目+答错的题目=50,是偶数,所以答对的题目与答错的题目的差也应是偶数,但选项A、B、C都是奇数,所以选择D。 【例25】(国2005一类-44、国2005二类-44)小红把平时节省下来的全部五分硬币先围成一个正三角形,正好用完,后来又改围成一个正方形,也正好用完。如果正方形的每条边比三角形的每条边少用5枚硬币,则小红所有五分硬币的总价值是多少元?( ) A.1元 B.2元 C.3元 D.4元

[答案]C

[解析]因为所有的硬币可以组成三角形,所以硬币的总数是3的倍数,所

以硬币的总价值也应该是3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C。

[注一] 很多考生还会这样思考:“因为所有的硬币可以组成正方形,所以

硬币的总数是4的倍数,所以硬币的总价值也应该是4的倍数”,从而觉得答案应该选D。事实上,硬币的总数是4的倍数,一个硬币是五分,所以只能推出硬币的总价值是4个五分即两角的倍数。

[注二] 本题中所指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是空心的。

【例26】(国2002A-6)1998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4倍。2002年,甲

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问甲、乙二人2000年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 )

A.34岁,12岁 B.32岁,8岁 C.36岁,12岁 D.34岁,10岁 [答案]D

[解析]由随着年龄的增长,年龄倍数递减,因此甲、乙二人的年龄比在

3-4之间,选择D。

【例27】(国2002B-8)若干学生住若干房间,如果每间住4人则有20人没

地方住,如果每间住8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问共有多少名学生?( )。

A.30人 B.34人 C.40人 D.44人

[答案]D

[解析]由每间住4人,有20人没地方住,所以总人数是4的倍数,排除

A、B;由每间住8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所以总人数不是8的倍数,排除C,选择D。

【例28】(国2000-29)一块金与银的合金重250克,放在水中减轻16克。现

知金在水中重量减轻1/19,银在水中重量减轻1/10,则这块合金中金、银各占的克数为多少克?( )

A.100克,150克 B.150克,100克

C.170克,80克 D.190克,60克

[答案]D

[解析]现知金在水中重量减轻1/19,所以金的质量应该是19的倍数。结

合选项,选择D。

【例29】(国1999-35)师徒二人负责生产一批零件,师傅完成全部工作数量的一

半还多30个,徒弟完成了师傅生产数量的一半,此时还有100个没有完成,师徒二人已经生产多少个?( )

A.320 B.160 C.480 D.580

[答案]C

[解析]徒弟完成了师傅生产数量的一半,因此师徒二人生产的零件总数是

3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C。

【例30】(浙江2005-24)一只木箱内有白色乒乓球和黄色乒乓球若干个。小

明一次取出5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N次后,白球拿完了,黄球还剩8个;如果换一种取法:每次取出7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M次后,黄球拿完了,白球还剩24个。问原木箱内共有乒乓球多少个?( )

A.246个 B.258个 C.264个 D.272个

[答案]C

[解析]每次取出7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M次后,黄球拿完了,

白球还剩24个。因此乒乓球的总数=10M+24,个位数为4,选择C。

【例31】(浙江2003-17)某城市共有四个区,甲区人口数是全城的 ,乙区的

人口数是甲区的 ,丙区人口数是前两区人口数的 ,丁区比丙区多4000人,全城共有人口多少万?( )

A.18.6万 B.15.6万 C.21.8万 D.22.3万

[答案]B

[解析]甲区人口数是全城的(4/13),因此全城人口是13的倍数。结合选项,

选择B。

【例32】(广东2004下-15)小平在骑旋转木马时说:“在我前面骑木马的人

数的 ,加上在我后面骑木马的人数的 ,正好是所有骑木马的小朋友的总人数。”请问,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在骑旋转木马?( )

A.11 B.12 C.13 D.14

[答案]C

[解析]因为坐的是旋转木马,所以小平前面的人、后面的人都是除小平外

的所有小朋友。而除小明外人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C。

【例33】(广东2005上-11)甲、乙、丙、丁四人为地震灾区捐款,甲捐款数

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一半,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 ,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 ,丁捐款169元。问四人一共捐了多少钱?( )

A.780元 B.890元 C.1183元 D.2083元

[答案]A

[解析]甲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一半,知捐款总额是3的倍数; 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 ,知捐款总额是4的倍数;

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 ,知捐款总额是5的倍数。

捐款总额应该是60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A。

[注释] 事实上,通过“捐款总额是3的倍数”即可得出答案。

【例34】(北京社招2005-11)两个数的差是2345,两数相除的商是8,求这

两个数之和?( )

A.2353 B.2896 C.3015 D.3456

[答案]C

[解析]两个数的差是2345,所以这两个数的和应该是奇数,排除B、D。

两数相除得8,说明这两个数之和应该是9的倍数,所以答案选择C。

【例35】(北京社招2005-13)某剧院有25排座位,后一排比前一排多2个座

位,最后一排有70个座位。这个剧院共有多少个座位?( )

A.1104 B.1150 C.1170 D.1280

[答案]B

[解析]剧院的总人数,应该是25个相邻偶数的和,必然为25的倍数,结

合选项选择B。

【例36】(北京社招2005-17)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以用6小时,飞机

去时顺风,速度为1500千米/时,回来时逆风,速度为1200千米/时,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多少千米,就需往回飞?( )

A.2000 B.3000 C.4000 D.4500

[答案]C

[解析]逆风飞行的时间比顺风飞行的时间长,逆风飞行超过3小时,顺风

不足3小时。飞机最远飞行距离少于1500×3=4500千米;飞机最远飞行距离大于1200×3=3600千米。结合选项,选择C。

【例37】(北京社招2005-20)红星小学组织学生排成队步行去郊游,每分钟

步行60米,队尾的王老师以每分钟步行150米的速度赶到排头,然后立即返回队尾,共用10分钟。求队伍的长度?( )

A.630米 B.750米 C.900米 D.1500米

[答案]A

[解析]王老师从队尾赶到队头的相对速度为150+60=210米/分; 王老师从队头赶到队尾的相对速度为150-60=90米/分。

因此一般情况下,队伍的长度是210和90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A。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命题趋势分析

趋势一:数字间的逻辑关系侧重考察多个数之间的关系

例题: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41.157 65 27 11 5 (?)

A.4 B.3 C.2 D.1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相邻的3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往来说,考察2个数之间的关系可能性更大,因为多个数(超过2个数)的规律一般比较难看出来,难度较大。但国考的目的越来越侧重于增加区分度,故考察多个数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增加难度值的必然趋势。

规律:其中后项需要乘上系数2,再加上第三个数作为常数项。从这个角度看,2008年的数字推理题在难度上较往年有所增大。

推理:157=65×2+27;65=27×2+11;27=11×2+5;11=5×2+(?)

推出(?)=1,正确选项为D。

趋势二:从常规的数字排列推理,逐步增加“图形式”数字推理。 例题: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42. 2 4 3

26 10 ?

7 8 3 6 9 2

A.12 B.14 C.16 D.20

【解析】本题是历年国考以来,第一次引入“图形式”数字推理,从图上来推测,很明显是考察外围三个数字与中心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

规律:三角形低端的两个数相加,再减去三角形顶端的数字。得出的一个数值,然后再乘上2,就等于中间的数字。

推理:26=(7+8-2)×2;10=(3+6-4)×2;(?)=(9+2-3)×2=16 正确选项为C。

趋势三:加强非整数型数列的考察

例题: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43.1 2/3 5/8 13/21 ( )

A. B. C. D.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相邻分子分母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来说,数字推理如果选用的数列是“分数型”的数列,其潜藏的规律极有可能就是在分子分母上做文章。

规律:前项的分子与分母之和,等于下一项的分子。前项的分子加上分母的2倍,等于下一项的分母。

故(?)的分子为13+21=34;分母为13+21×2=55,即正确答案为D。

【命题趋势延伸】既然分数型数列国家考察了,那么就意味着国考不再像07、06、05年那样,只考察“整数型的数列”。复合型数列有可能成为考察的重点。

趋势四:侧重考察“平方及立方型数列”与“其他类型的数列”的“叠加”起来形成“复合型数列”。

例题: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44.67 54 46 35 29 ( )

A.13 B.15 C.18 D.20

【解析】这道题目既考察了“前后项”的逻辑关系,也考察了“平方型数列”,故是难度较大的一种“复合型数列”。

规律:

67+54等于11的平方

54+46等于10的平方

46+35等于9的平方

35+29等于8的平方

29+(?)等于7的平方

故(?)=20

正确答案选D.

45.14 20 54 76 ()

A.104 B.116 C.126 D144

【解析】这是“平方型数列”与“交替型数列”的叠加。

规律:

14等于3的平方加上5; 20等于5平方减去5;

54等于7平方加上5; 76等于9平方减去5;

(?)等于11平方加上5; 故(?)等于126,正确答案为C。

数字特性法速解数量关系

数字特性法是指不直接求得最终结果,而只需要考虑最终计算结果的某种“数字特性”,从而达到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

掌握数字特性法的关键,是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字特性规律。(下列规律仅限自然数内讨论)

(一)奇偶运算基本法则

【基础】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推论】

1.任意两个数的和如果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如果和是偶数,那么差也

是偶数。

2.任意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奇数,则两数奇偶相反;和或差是偶数,则两数奇

偶相同。

(二)整除判定基本法则

1.能被2、4、8、5、25、125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2(或5)整除的数,末一位数字能被2(或5)整除; 能被4(或 25)整除的数,末两位数字能被4(或 25)整除; 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末三位数字能被8(或125)整除; 一个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一位数字被2(或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4(或 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两位数字被4(或 2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三位数字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 2.能被3、9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3(或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和能被3(或9)整除。 一个数被3(或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相加后被3(或9)除得的余数。 3.能被11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11整除的数,奇数位的和与偶数位的和之差,能被11整除。 (三)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 如果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如果x= y(m,n互质),则x是m的倍数;y是n的倍数。 如果a∶b=m∶n(m,n互质),则a±b应该是m±n的倍数。 【例22】(江苏2006B-76)在招考公务员中,A、B两岗位共有32个男生、18个女生报考。已知报考A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3,报考B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2:1,报考A岗位的女生数是( )。 A.15 B.16 C.12 D.10 [答案]C [解析]报考A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3,所以报考A岗位的女生人数是3的倍数,排除选项B和选项D;代入A,可以发现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C。 【例23】(上海2004-12)下列四个数都是六位数,X是比10小的自然数,Y是零,一定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是多少?( ) A.XXXYXX B.XYXYXY C.XYYXYY D.XYYXYX [答案]B [解析]因为这个六位数能被 2、5整除,所以末位为0,排除A、D;因为这个六位数能被3整除,这个六位数各位数字和是3的倍数,排除C,选择B。 【例24】(山东2004-12)某次测验有50道判断题,每做对一题得3分,不做或做错一题倒扣1分,某学生共得82分,问答对题数和答错题数(包括不做)相差多少?( ) A.33 B.39 C.17 D.16 [答案]D [解析]答对的题目+答错的题目=50,是偶数,所以答对的题目与答错的题目的差也应是偶数,但选项A、B、C都是奇数,所以选择D。 【例25】(国2005一类-44、国2005二类-44)小红把平时节省下来的全部五分硬币先围成一个正三角形,正好用完,后来又改围成一个正方形,也正好用完。如果正方形的每条边比三角形的每条边少用5枚硬币,则小红所有五分硬币的总价值是多少元?( ) A.1元 B.2元 C.3元 D.4元

[答案]C

[解析]因为所有的硬币可以组成三角形,所以硬币的总数是3的倍数,所

以硬币的总价值也应该是3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C。

[注一] 很多考生还会这样思考:“因为所有的硬币可以组成正方形,所以

硬币的总数是4的倍数,所以硬币的总价值也应该是4的倍数”,从而觉得答案应该选D。事实上,硬币的总数是4的倍数,一个硬币是五分,所以只能推出硬币的总价值是4个五分即两角的倍数。

[注二] 本题中所指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是空心的。

【例26】(国2002A-6)1998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4倍。2002年,甲

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问甲、乙二人2000年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 )

A.34岁,12岁 B.32岁,8岁 C.36岁,12岁 D.34岁,10岁 [答案]D

[解析]由随着年龄的增长,年龄倍数递减,因此甲、乙二人的年龄比在

3-4之间,选择D。

【例27】(国2002B-8)若干学生住若干房间,如果每间住4人则有20人没

地方住,如果每间住8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问共有多少名学生?( )。

A.30人 B.34人 C.40人 D.44人

[答案]D

[解析]由每间住4人,有20人没地方住,所以总人数是4的倍数,排除

A、B;由每间住8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所以总人数不是8的倍数,排除C,选择D。

【例28】(国2000-29)一块金与银的合金重250克,放在水中减轻16克。现

知金在水中重量减轻1/19,银在水中重量减轻1/10,则这块合金中金、银各占的克数为多少克?( )

A.100克,150克 B.150克,100克

C.170克,80克 D.190克,60克

[答案]D

[解析]现知金在水中重量减轻1/19,所以金的质量应该是19的倍数。结

合选项,选择D。

【例29】(国1999-35)师徒二人负责生产一批零件,师傅完成全部工作数量的一

半还多30个,徒弟完成了师傅生产数量的一半,此时还有100个没有完成,师徒二人已经生产多少个?( )

A.320 B.160 C.480 D.580

[答案]C

[解析]徒弟完成了师傅生产数量的一半,因此师徒二人生产的零件总数是

3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C。

【例30】(浙江2005-24)一只木箱内有白色乒乓球和黄色乒乓球若干个。小

明一次取出5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N次后,白球拿完了,黄球还剩8个;如果换一种取法:每次取出7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M次后,黄球拿完了,白球还剩24个。问原木箱内共有乒乓球多少个?( )

A.246个 B.258个 C.264个 D.272个

[答案]C

[解析]每次取出7个黄球、3个白球,这样操作M次后,黄球拿完了,

白球还剩24个。因此乒乓球的总数=10M+24,个位数为4,选择C。

【例31】(浙江2003-17)某城市共有四个区,甲区人口数是全城的 ,乙区的

人口数是甲区的 ,丙区人口数是前两区人口数的 ,丁区比丙区多4000人,全城共有人口多少万?( )

A.18.6万 B.15.6万 C.21.8万 D.22.3万

[答案]B

[解析]甲区人口数是全城的(4/13),因此全城人口是13的倍数。结合选项,

选择B。

【例32】(广东2004下-15)小平在骑旋转木马时说:“在我前面骑木马的人

数的 ,加上在我后面骑木马的人数的 ,正好是所有骑木马的小朋友的总人数。”请问,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在骑旋转木马?( )

A.11 B.12 C.13 D.14

[答案]C

[解析]因为坐的是旋转木马,所以小平前面的人、后面的人都是除小平外

的所有小朋友。而除小明外人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C。

【例33】(广东2005上-11)甲、乙、丙、丁四人为地震灾区捐款,甲捐款数

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一半,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 ,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 ,丁捐款169元。问四人一共捐了多少钱?( )

A.780元 B.890元 C.1183元 D.2083元

[答案]A

[解析]甲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一半,知捐款总额是3的倍数; 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 ,知捐款总额是4的倍数;

丙捐款数是另外三人捐款总数的 ,知捐款总额是5的倍数。

捐款总额应该是60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A。

[注释] 事实上,通过“捐款总额是3的倍数”即可得出答案。

【例34】(北京社招2005-11)两个数的差是2345,两数相除的商是8,求这

两个数之和?( )

A.2353 B.2896 C.3015 D.3456

[答案]C

[解析]两个数的差是2345,所以这两个数的和应该是奇数,排除B、D。

两数相除得8,说明这两个数之和应该是9的倍数,所以答案选择C。

【例35】(北京社招2005-13)某剧院有25排座位,后一排比前一排多2个座

位,最后一排有70个座位。这个剧院共有多少个座位?( )

A.1104 B.1150 C.1170 D.1280

[答案]B

[解析]剧院的总人数,应该是25个相邻偶数的和,必然为25的倍数,结

合选项选择B。

【例36】(北京社招2005-17)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以用6小时,飞机

去时顺风,速度为1500千米/时,回来时逆风,速度为1200千米/时,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多少千米,就需往回飞?( )

A.2000 B.3000 C.4000 D.4500

[答案]C

[解析]逆风飞行的时间比顺风飞行的时间长,逆风飞行超过3小时,顺风

不足3小时。飞机最远飞行距离少于1500×3=4500千米;飞机最远飞行距离大于1200×3=3600千米。结合选项,选择C。

【例37】(北京社招2005-20)红星小学组织学生排成队步行去郊游,每分钟

步行60米,队尾的王老师以每分钟步行150米的速度赶到排头,然后立即返回队尾,共用10分钟。求队伍的长度?( )

A.630米 B.750米 C.900米 D.1500米

[答案]A

[解析]王老师从队尾赶到队头的相对速度为150+60=210米/分; 王老师从队头赶到队尾的相对速度为150-60=90米/分。

因此一般情况下,队伍的长度是210和90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A。


相关内容

  • Rntvxq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
  •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罗兰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大体分为数量关系.阅读理解.判断推理.常识.资料分析五大部分,这五部分中包含大约15个 ...

  •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型备考指导
  •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型备考指导 (一)逻辑填空 逻辑填空题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中的题型之一.这类题型在形式上,是从媒体报刊上选取一段文字,从中选取合适的词语,将其挖掉,然后根据原文中正确的词语设置干扰项,让考生从选项中找出填入其中最恰当的一项.通过对逻辑填空题的命题探究,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总 ...

  • 201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30种解题技巧
  • 201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30种解题技巧 行测答题技巧:行测除了题目难度相对比较高外,考查知识点增多,知识点考查比较细化,题型变化更加灵活,每年事业单位考试都会出现新的题型.那么我们如何信心百倍地面对事业单位考试呢? 本文为大家总结了数字推理四大思维方式, 一.当一列数中出现几个整数,而只有一 ...

  • 图形推理解题技巧系列之一 九宫图类
  • 图形推理解题技巧系列之一 九宫图类 九宫图类试题寻找规律的顺序 解决图形推理试题,其根本在于找到规律,而根据各种图形的不同排列形式,我们讲图形推理试题分为"三三"型."四四"型."六四"型."一四"型."五五& ...

  •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总结)
  •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总结).txt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碗空空盆空空,生活所迫不轻松.总之,四大皆空!考霸总结资料分析解题技巧(答案的秘密所在) 统计表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我看了大吃一惊?原来猜答案也要讲究方法的? 统计表具有一 ...

  • 胡伟玲-数学运算中的方程法解题技巧
  • 数学运算中的方程法解题技巧 广东分校胡伟玲 在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众多考生中,数学运算总是被认为最难应付的部分,甚至在我们的培训中经常有学员询问培训老师是否应该放弃数学运算.我们的观点很明确,行测中的任何一部分都很重要,而数学运算因为权重比较大,更应该把握其中较容易把握的通用题型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分数. ...

  • 逻辑判断推理五大题型解题技巧
  • 逻辑判断推理五大题型解题技巧 一.真假型 真假型题目的特点为题干给出几句话或者几句描述,但未指出其真假情况,要求根据所给条件进行推理. [例题]张老师将文房四宝装在一个有四层抽屉的柜子里,让学生猜笔.墨.纸.砚分别在哪一层.按照笔.墨.纸.砚的顺序,小李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一.二.三.四层,小王猜测四 ...

  • 行测技巧公务员考试
  • 行测 资料分析 (一)基本概念--同比增长.环比 几乎在所有的资料分析考题中都有"同比增长"或者类似于同比增长的"环比"的计算.同比增长是指某一统计量今年某个时期的统计值与去年同期相比较的增长率.如果以A来代表该统计量今年某个时期内的统计值,B来代表该统计量去 ...

  • 2012年421公务员联考行测高分经验秘诀
  • 来源:考试大   [考试大:你最佳的考试选择]   2012年4月17日 在即将到来的4.21考试中,相信数学运算一直是大多数同学比较头痛的部分.但现在出现了另一种矫枉过正的状况,不少同学过分重视数学运算或其它自认为比较重要的模块,而忽视了全科的平衡,导致考场上虽然个别模块发挥较好,但整体来看是失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