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罗斯福新政研究现状简述

摘 要: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美国史上的的重大事件,它对美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多年来,我国国内(大陆)学者对其多有著述,分别从不同侧面、多个视角给予了详尽的论述和评价,使罗斯福新政一度成为美国史乃至世界史的热点。形成了诸如罗斯福新政的时间分期、指导思想、性质、作用和黑人问题等研究热点。本人在前人基础上对国内(大陆)罗斯福新政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概述。

关键词:罗斯福新政;研究现状;研究热点

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097-01

一、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罗斯福新政”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丰富的,不仅涉及面广、点比较多,而且研究比较深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这一阶段研究数量较少,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这一政策的作用评价上,且主要观点是对这一政策肯定的少,批判的多。如顾学顺认为“罗斯福新政是一个彻头彻尾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东西„„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丝毫也没有触动”,“罗斯福新政与其他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克服危机的办法一样,结果是以彻底的失败而告终。”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至8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的研究数量增加,研究的观点主张对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历史地位进行重新评价和定位。主要研究成果有:邓蜀生的《罗斯福“新政”述评》,《美国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0年版;黄安年的《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刘绪贻的《应当重视罗斯福新政对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力的作用》,《美国史论文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刘绪贻的《世界现代史体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世界历史》1984年第5期;《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寿命问题》,《世界历史》1984年第5期等。

第三阶段: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这一阶段对罗斯福新政的研究进入了繁荣阶段,对这一问题研究也呈现出如下特征:(1)著作多,这一阶段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撰写了大量的关于这一问题的专著和文章。(2)角度多,分析深入,这一时期学者们从背景、内容、实施、效果、性质、地位、作用和影响等角度全方位的对这一政策做了深入的阐述。(3)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出现了学术论战,这一时期形成了和刘绪贻和黄绍湘为代表的学术论战。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刘绪贻的《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几个问题──与黄绍湘同志商榷》,《世界历史》1985年第1期;胡国成《关于新政的分期问题》,《世界历史》1985年第7期;曾醒时的《略论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影响》,《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8期等。

第四阶段:9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研究方向转向了对罗斯福新政的总体评价和专项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刘绪贻的《罗斯福“新政”与黑人问题》,《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刘绪贻的《罗斯福新政劳工运动与劳方、资方、国家间的关系》,《美国研究》1992年第2期;刘绪贻的《罗斯福是否有自己的经济理论》,《史学月刊》1993年第1期;《罗斯福新政在世界史上的地位》,《美国研究》1994年第1期;《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史学月刊》2001年第3期;《论罗斯福“新政”的货币政策》,《史学研究》2002年第10期;《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看划分两次新政的意义》,《世界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9期;李存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罗斯福“新政”》,《美国研究》1994年第1期;资中筠《也谈罗斯福“新政”》,《国际经济评论》1998年第7-8期;胡新勇的《论罗斯福“新政”的思想渊源》,《淮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谢国荣的《试论罗斯福“新政”与黑人民权问题》,《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 期等。

二、研究热点

总体来看,目前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热点:

(一)罗斯福新政的分期问题

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分期这一热点问题,目前国内主要的研究成果有:关在汉的《罗斯福选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王斯德的《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黄安年的《二十世纪美国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胡国成的《关于新政的分期问题》,《世界历史》1985年第7期;刘绪贻的《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寿命问题》,《世界是研究动态》1984年第5期;《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几个问题》1984年第5期;《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看划分两次新政的意义》,《世界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9期和吴兴勇的《罗斯福新政和美国垄断资本》,《学术界》1988年第3期等。

(二)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问题

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这一热点问题,目前国内主要的研究成果有:邓蜀生的《罗斯福》,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厉以宁的《三十年代美国“新政”经济学评介》,《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第2期;徐天新、梁志明:《世界现代史1919—1945》,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胡新勇的《论罗斯福新政的思想渊源》,《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年4月第2期和刘绪贻的《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美国研究》1991年第1期等。

(三)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性质问题

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性质这一热点问题,目前国内主要的研究成果有:顾学顺:《罗斯福新政的反动本质》,《历史教学》1960年第6期;邓蜀生的《罗斯福新政述评》,《美国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0年版;黄绍湘的《美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版;黄安年的《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和刘绪贻的《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美国史论文集1981-1983》三联书店1983年版;《应当重视罗斯福新政对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力的作用》,《美国史论问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等。

(四)罗斯福“新政”与黑人的相关问题

关于罗斯福新政与黑人的相关问题这一研究热点,目前国内主要的研究成果有:刘达永的《评罗斯福对美国黑人的政治态度》,《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谢国荣的《论罗斯福“新政”与黑人民权问题》,《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9卷第1期;刘绪贻:《罗斯福“新政”与黑人问题》,《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等。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王晓亮(1987- ),男,河南省安阳市,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史。

摘 要: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美国史上的的重大事件,它对美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多年来,我国国内(大陆)学者对其多有著述,分别从不同侧面、多个视角给予了详尽的论述和评价,使罗斯福新政一度成为美国史乃至世界史的热点。形成了诸如罗斯福新政的时间分期、指导思想、性质、作用和黑人问题等研究热点。本人在前人基础上对国内(大陆)罗斯福新政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概述。

关键词:罗斯福新政;研究现状;研究热点

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097-01

一、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罗斯福新政”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丰富的,不仅涉及面广、点比较多,而且研究比较深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这一阶段研究数量较少,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这一政策的作用评价上,且主要观点是对这一政策肯定的少,批判的多。如顾学顺认为“罗斯福新政是一个彻头彻尾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东西„„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丝毫也没有触动”,“罗斯福新政与其他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克服危机的办法一样,结果是以彻底的失败而告终。”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至8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的研究数量增加,研究的观点主张对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历史地位进行重新评价和定位。主要研究成果有:邓蜀生的《罗斯福“新政”述评》,《美国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0年版;黄安年的《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刘绪贻的《应当重视罗斯福新政对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力的作用》,《美国史论文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刘绪贻的《世界现代史体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世界历史》1984年第5期;《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寿命问题》,《世界历史》1984年第5期等。

第三阶段: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这一阶段对罗斯福新政的研究进入了繁荣阶段,对这一问题研究也呈现出如下特征:(1)著作多,这一阶段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撰写了大量的关于这一问题的专著和文章。(2)角度多,分析深入,这一时期学者们从背景、内容、实施、效果、性质、地位、作用和影响等角度全方位的对这一政策做了深入的阐述。(3)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出现了学术论战,这一时期形成了和刘绪贻和黄绍湘为代表的学术论战。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刘绪贻的《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几个问题──与黄绍湘同志商榷》,《世界历史》1985年第1期;胡国成《关于新政的分期问题》,《世界历史》1985年第7期;曾醒时的《略论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影响》,《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8期等。

第四阶段:9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研究方向转向了对罗斯福新政的总体评价和专项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刘绪贻的《罗斯福“新政”与黑人问题》,《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刘绪贻的《罗斯福新政劳工运动与劳方、资方、国家间的关系》,《美国研究》1992年第2期;刘绪贻的《罗斯福是否有自己的经济理论》,《史学月刊》1993年第1期;《罗斯福新政在世界史上的地位》,《美国研究》1994年第1期;《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史学月刊》2001年第3期;《论罗斯福“新政”的货币政策》,《史学研究》2002年第10期;《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看划分两次新政的意义》,《世界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9期;李存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罗斯福“新政”》,《美国研究》1994年第1期;资中筠《也谈罗斯福“新政”》,《国际经济评论》1998年第7-8期;胡新勇的《论罗斯福“新政”的思想渊源》,《淮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谢国荣的《试论罗斯福“新政”与黑人民权问题》,《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 期等。

二、研究热点

总体来看,目前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热点:

(一)罗斯福新政的分期问题

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分期这一热点问题,目前国内主要的研究成果有:关在汉的《罗斯福选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王斯德的《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黄安年的《二十世纪美国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胡国成的《关于新政的分期问题》,《世界历史》1985年第7期;刘绪贻的《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寿命问题》,《世界是研究动态》1984年第5期;《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几个问题》1984年第5期;《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看划分两次新政的意义》,《世界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9期和吴兴勇的《罗斯福新政和美国垄断资本》,《学术界》1988年第3期等。

(二)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问题

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这一热点问题,目前国内主要的研究成果有:邓蜀生的《罗斯福》,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厉以宁的《三十年代美国“新政”经济学评介》,《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第2期;徐天新、梁志明:《世界现代史1919—1945》,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胡新勇的《论罗斯福新政的思想渊源》,《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年4月第2期和刘绪贻的《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美国研究》1991年第1期等。

(三)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性质问题

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性质这一热点问题,目前国内主要的研究成果有:顾学顺:《罗斯福新政的反动本质》,《历史教学》1960年第6期;邓蜀生的《罗斯福新政述评》,《美国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0年版;黄绍湘的《美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版;黄安年的《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和刘绪贻的《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美国史论文集1981-1983》三联书店1983年版;《应当重视罗斯福新政对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力的作用》,《美国史论问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等。

(四)罗斯福“新政”与黑人的相关问题

关于罗斯福新政与黑人的相关问题这一研究热点,目前国内主要的研究成果有:刘达永的《评罗斯福对美国黑人的政治态度》,《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谢国荣的《论罗斯福“新政”与黑人民权问题》,《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9卷第1期;刘绪贻:《罗斯福“新政”与黑人问题》,《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等。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王晓亮(1987- ),男,河南省安阳市,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史。


相关内容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 九年级下册历史考点复习 中考目标要求: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文内容提要: 一.彼得格勒起义(十月革命的发生): ⑴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大战后期,1917年3月,俄国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同时 ...

  • 简述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_李君
  • <前沿> 2006年第3期 简述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 李 君 * (菏泽学院社会科学系 山东菏泽 274015) [提 要]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的一次尝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阶级矛盾,恢复了社会生产力.罗斯福新政对我们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启迪作用. [关键词]罗斯 ...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本课测评答案
  •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本课测评]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答:1.从时间上讲,中国农业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并且农业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2.从农业技术上讲,中国农业强调精耕细作.对于生产工具.耕作方法不断改进,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从耕作方式上讲, ...

  • 九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课标要求]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把握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 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 2.能力:①总结1918 ...

  • 选修2 经济学常识知识要点
  • 选修2 <经济学常识> 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重商主义者的观点 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重商主义者认为,①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在一国没有金矿的情况下,财富只能来自贸易顺差:②主张国富民穷:③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 斯密与 ...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入学考试试题
  • 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 专业:历史学所有专业 研究方向:历史学所有专业 科目代号:329 考试科目:历史学综合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三省六部制 2.靖难之役 3.<荷马史诗> 4.英法百年战争 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二.简答 ...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 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 2.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3.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 ...

  •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实施意见>等文件的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实验,提 ...

  •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全册阅读材料题带答案
  • 一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19世纪下半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的道路.结 合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6分) (2)与此同时,中国发生的一场同样性质的改革被称为什么?(2分) (3)明治维新的一些重要措施对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有何启示?(2分) 二 .. 阅读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