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论文

文化人类学论文

甘肃岷县湫神崇拜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摘 要:流传在甘肃岷县的湫神崇拜是一多层面的民俗文化现象,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对其进行研究,从社会功能、进化和泉征性的角度阐释其中崇拜对象的神化过程、神灵意念、祭祀形式等民俗文化内涵。

关键词:湫神崇拜;民间信仰;社会功能;象征

一、甘肃岷县湫神崇拜概况

甘肃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流传于该地的湫神崇拜历史悠久,信奉形式丰富。所谓的“十八湫神”,有男性十身,女性八身,他们不仅有名号,而且也各有渊源。就其原型来看,男身均为历史人物,上起西汉,下至明代,是当地群众心目中的忠臣良将;女神有神话人物和地方传说人物。这十八位湫神的形象各有特点,其中,男神戴金冠或纱帽,着龙袍,登朝靴,脸谱为红、白二型(红脸六位着绿袍,白脸四位着红袍)。胡须皆五络,其须型结构为须一髭二髯三,颇为潇洒。女神八位戴凤冠,着红色锦袍,饰凤冠霞帔、云肩,脚穿凤头绣鞋,一律粉脸,娥眉杏眼,盈盈欲笑,表情慈善俊俏。湫神造像过程也具有非常严密的礼仪形式,其中的“装藏”过程颇具神秘性,湫神的“脑、胸、腹”分别用“燕子、喜鹊、青蛇”活体装入。十八位湫神的职司范围广泛。以驱雹、赐雨、镇水为主,凡吉凶、祸福、盈亏、半歉之事都

在祈祝范围,被视为“福神”。赐福与保平安是基本功能,属区域性守护神。

漱神崇拜的形式主要有发愿与祈求、祭祀与巡域等祈祭活动。发愿多为个体行为,先许愿而后还愿,也有群体发愿。岷县属高寒阴冷的山区,每年在春播和长苗最为关键的3-5月份多遇早情。如遇大早,各村群众便集体祭祀漱神,祈求降雨,进行专门的“攒神”活动。平时,十八位漱神分别被供奉在岷县的村庙中,一到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八位湫神便全驾出巡,全程巡域,自月初相继开始,中旬形成高潮,下旬先后结束。辖域较大的湫神巡行三十余村,较小者亦有十数村。一系列祭神赛会是5月巡域过程中的一大特点。湫神巡行路线所辖村庄,分会定点祭祀,祈祝丰收。在祭祀地点形成赛会,近域群众纷纷赶会,形同节庆。5月15日,出巡湫神分头向县城集中,在城南古刹聚会3日,17日午后,十八位湫神依次登上城南二郎山接受官祭。依俗各湫神均领受官羊一只,地方长吏或乡绅致祭。到夜晚部分湫神在城区走马路,部分返农村继续巡域活动,也有部分回本庙司雨看田。这便是有名的岷县“五月十七”的漱神-赛会,伴随着“五月十七湫神赛会”便是独具地方特色的“二郎山花儿会”。群众唱“花儿”许愿,歌祝神灵,以保年景丰盈。在赛会上,有湫神落轿听“花儿”的风俗,每至赏心处,便起轿狂跳,想必是以“花儿”祈愿的遗传。随着时间的推移,赛会上的唱“花儿”活动更具世俗性,曲曲皆为民众心声,有诉怨者、传言者,特别是爱情“花儿”占了主导地位。

二、湫神崇拜的民俗文化内涵

岷县的湫神崇拜具有完整的祭祀仪式和特定的活动场所,也有相关的禁忌,是具有一定宗教色彩的民间信仰习俗,湫神崇拜并非官方组织,而是由当地人自发形成。历经世世代代流传至今。作为民间自发的一种祭祀活动。他又不同于宗教,他没有严格的教义和组织,更不强调自我修行。因此,不能用单纯的宗教学思想或“封建迷信”思想看待湫神崇拜,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民间信仰的民俗性特点。

1.满足人类社会功能下的民间信仰

湫神崇拜是一种集体的意识表现。用杜尔克姆的社会学思想分析漱神崇拜可将其认为是“社会事实”,他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有外在的表现形式,是社会集体的行为活动;他对岷县百姓具有施加性的固定的行为影响;漱神崇拜普遍存在于岷县地区。形成这一社会事实的基本原因则是满足人类的社会功能。

功利性是湫神崇拜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百姓信仰湫神不是出于精神或灵魂的解脱,也不是为了解决人生的终极关怀,百姓崇拜漱神是出于实用功利性的现实利益诉求,希望通过祈求神灵的保佑,来达到祈福攘灾的目的,“有灵必求”和“有应必酬”是民间信仰的普遍心态。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理论认为:“文化最终应满足个体的需要。”风调雨顺、庄稼丰收、祈福祛灾,是人们对漱神的最基本要求.,最终目

的乃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派生出其他的需要,岷县自战国时秦国建置以来,长期地处边睡,是民族斗争与融合的前沿,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为了加强文化认同感,增进民族凝聚力,维持特定的社会道德,岷县百姓便自发形成了湫神崇拜的信仰习俗。此外,为满足人们日渐扩大的派生需要,湫神崇拜也逐渐由“求神”向“娱神”转变,使原本的民间信仰愈发具有世俗性的特点。例如祭祀仪式中宰牲、许愿是人们将贿官的形式用来贿神,鸣锣开道,打出“肃静”、“回避”的牌面,完全是封建官吏出衙的仪式,漱神的“翻身”礼仪,也是民间丧事的照搬。在湫神之间,人们还生拉了一些准婚姻关系:女神娘娘们大都与男神爷们结缘。众女神本是神话及传说人物,但在民间却有具体的娘家,每年还要给女神专门寻找一位男性作为夫婿。百姓按照自己的意识和农家的生活方式赋予湫神人性化的特点,使漱神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伴随祭祀期间的一系列民俗活动,如花儿会便成了人们发泄感情、交流思想的空间,是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表现。

2.进化中的民间信仰

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历史的影响,岷县湫神崇拜流传至今已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特点。之所以称为“湫神”就是诸湫神都有本庙及职司地域,并各有神池,即漱池。神池多选定于偏远山溪谷地的水源净泉,互不交叉本池沿袭不变。湫神男身称龙王,女身称娘娘。由于

当地的自然环境导致农忙时节容易干旱,于是百姓便祈求神灵“赐雨”,“湫”便是“水”的意思,可见求雨是崇拜漱神的主要原因。另外,漱神的原型人物都与岷县历史发展密切相关,十八位湫神分别都有各自的历史由来,或是历史、或是神话、或是传说。随着历史的演变,湫神崇拜的仪式内容愈加复杂和多样。民间信仰逐渐和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交融在一起。十八位漱神当中的“分巡圣母”原型乃是一藏族女子,充分体现出汉藏文化的交融。现在的湫神崇拜更是和“花儿会”、“元宵节”、“泼水节”等民俗活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地域性民间信仰活动。

追溯湫神崇拜的历史脉络可更好地把握其发生、演变的过程。岷县湫神可通过史实、神话等追溯到具体人物原型,体现了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湫神造像过程中以“燕子、喜鹊、青蛇”活物对湫神进行“装藏”,可视为一种原始的图腾崇拜,正如古典进化论学派泰勒的“万物有灵论”观点,燕子等动物被视为能够体现湫神神性的灵物,这是民间信仰的最基本形式和最原初的形态。

在漱神祭祀中,百姓祈福祛灾,向神灵发愿,需“攒神”,将贡品供奉给湫神,贡品为黑羊一只,由专门的神职

人员执行“攒神”的礼仪形式,民间巫术的遗留可见一斑。还有湫神崇拜的“求雨”仪式,百姓抬着漱神巡游,沿街百姓用“泼水”的奇特方式祈求雨水,在原始的巫术思想认为,“泼水”和“降雨”有必然的联系,

通过“泼水”可以引导出雨水的降临。这种巫术形态相对“万物有灵”的原始思想可以说是一种进化和演变,是由思想意识上升至具体的行为活动。

3.象征意义下的民间信仰

在某种意义上,民间信仰中出现的仪式活动是在一定 的现实秩序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一个象征体系,在这个体 系中蕴涵的是人们对生产活动的密切关注和对日常生活 的长期思考。对于一个农耕民族来说,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活动是他们一切活动的中心,围绕农业生产活动的思考和想象也就成为他们的主要精神活动。民间信仰中掺合着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人们关注的问题,表现出人们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及他们对畜力、农具等的相关想象,是关于农业生产活动的诠释和农业社会的缩影。民间信仰总是和民间社会的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是民间生活的—个组成部分。反过来说,民间信仰也是民间生活的一种象征性的表述。

以“燕子、喜鹊、青蛇”活物对湫神进行“装藏”,是因为三种动物分别象征不同的意义:燕子象征着头脑聪颖,故以燕子作为漱神的“脑”;喜鹊是福气的象征,故做“胸”;青蛇象征灵活,做“腹”。这三种灵物的象征意义是汉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审美心理的内在反映。湫神崇拜的一系列仪式也各有本身的象征意义:“装藏”、“洗脸”象征赋予湫神以生命;“翻身”过程一如民间丧事,表示百姓对忠臣良

将的恭敬和怀念,也有轮回再生的俗信意味;当“求雨”不成,百姓情急,虽仍以供品、香蜡赔侍漱神,但同时以怨词责神,将坐轿抬出殿外,揭去轿顶,让神像受烈日曝晒。一旦降雨,便为神像洗脸、换装、加祭“赔不是”以表敬意。人们尊湫神为“神”,以香火供奉,期望他们能“恪尽职守”,满足人们的需要,这虽然是人们对神的要求,实际是人们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体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恰是人们对法律、制度的心理反映。这样的“罚神”习俗实际是把人的思想观念用合理的方式间接表达而已。

格尔茨解释人类学认为:文化是从历史上沿袭下来,体现在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由象征符号体系表达的传承概念体系,人们可以通过文化达到沟通、延存和发展他们对生活的知识和态度。对漱神的信仰过程就是人们对生活的感知和情感的象征体系,整个严密有序的祭祀过程是人们对社会秩序的观念表达,通过漱神崇拜这一外在的仪式主体使人们的情绪、动机合理化、真实化。

湫神崇拜是多元文化交融的民间信仰习俗,流传至今已形成独具地域性和世俗性的特点。民间信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俗性和稳定性。他和宗教有本质区别,却是宗教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不同宗教信仰的相互依存构成特有的生态文化系统,影响着不同的信众。在这种宗教信仰文化生态系统中,民间信仰以其简易、通俗的特色,吸引着众多的信众,

对民间社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发挥其他宗教信仰无法取代的社会历史作用。

文化人类学论文

甘肃岷县湫神崇拜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摘 要:流传在甘肃岷县的湫神崇拜是一多层面的民俗文化现象,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对其进行研究,从社会功能、进化和泉征性的角度阐释其中崇拜对象的神化过程、神灵意念、祭祀形式等民俗文化内涵。

关键词:湫神崇拜;民间信仰;社会功能;象征

一、甘肃岷县湫神崇拜概况

甘肃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流传于该地的湫神崇拜历史悠久,信奉形式丰富。所谓的“十八湫神”,有男性十身,女性八身,他们不仅有名号,而且也各有渊源。就其原型来看,男身均为历史人物,上起西汉,下至明代,是当地群众心目中的忠臣良将;女神有神话人物和地方传说人物。这十八位湫神的形象各有特点,其中,男神戴金冠或纱帽,着龙袍,登朝靴,脸谱为红、白二型(红脸六位着绿袍,白脸四位着红袍)。胡须皆五络,其须型结构为须一髭二髯三,颇为潇洒。女神八位戴凤冠,着红色锦袍,饰凤冠霞帔、云肩,脚穿凤头绣鞋,一律粉脸,娥眉杏眼,盈盈欲笑,表情慈善俊俏。湫神造像过程也具有非常严密的礼仪形式,其中的“装藏”过程颇具神秘性,湫神的“脑、胸、腹”分别用“燕子、喜鹊、青蛇”活体装入。十八位湫神的职司范围广泛。以驱雹、赐雨、镇水为主,凡吉凶、祸福、盈亏、半歉之事都

在祈祝范围,被视为“福神”。赐福与保平安是基本功能,属区域性守护神。

漱神崇拜的形式主要有发愿与祈求、祭祀与巡域等祈祭活动。发愿多为个体行为,先许愿而后还愿,也有群体发愿。岷县属高寒阴冷的山区,每年在春播和长苗最为关键的3-5月份多遇早情。如遇大早,各村群众便集体祭祀漱神,祈求降雨,进行专门的“攒神”活动。平时,十八位漱神分别被供奉在岷县的村庙中,一到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八位湫神便全驾出巡,全程巡域,自月初相继开始,中旬形成高潮,下旬先后结束。辖域较大的湫神巡行三十余村,较小者亦有十数村。一系列祭神赛会是5月巡域过程中的一大特点。湫神巡行路线所辖村庄,分会定点祭祀,祈祝丰收。在祭祀地点形成赛会,近域群众纷纷赶会,形同节庆。5月15日,出巡湫神分头向县城集中,在城南古刹聚会3日,17日午后,十八位湫神依次登上城南二郎山接受官祭。依俗各湫神均领受官羊一只,地方长吏或乡绅致祭。到夜晚部分湫神在城区走马路,部分返农村继续巡域活动,也有部分回本庙司雨看田。这便是有名的岷县“五月十七”的漱神-赛会,伴随着“五月十七湫神赛会”便是独具地方特色的“二郎山花儿会”。群众唱“花儿”许愿,歌祝神灵,以保年景丰盈。在赛会上,有湫神落轿听“花儿”的风俗,每至赏心处,便起轿狂跳,想必是以“花儿”祈愿的遗传。随着时间的推移,赛会上的唱“花儿”活动更具世俗性,曲曲皆为民众心声,有诉怨者、传言者,特别是爱情“花儿”占了主导地位。

二、湫神崇拜的民俗文化内涵

岷县的湫神崇拜具有完整的祭祀仪式和特定的活动场所,也有相关的禁忌,是具有一定宗教色彩的民间信仰习俗,湫神崇拜并非官方组织,而是由当地人自发形成。历经世世代代流传至今。作为民间自发的一种祭祀活动。他又不同于宗教,他没有严格的教义和组织,更不强调自我修行。因此,不能用单纯的宗教学思想或“封建迷信”思想看待湫神崇拜,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民间信仰的民俗性特点。

1.满足人类社会功能下的民间信仰

湫神崇拜是一种集体的意识表现。用杜尔克姆的社会学思想分析漱神崇拜可将其认为是“社会事实”,他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有外在的表现形式,是社会集体的行为活动;他对岷县百姓具有施加性的固定的行为影响;漱神崇拜普遍存在于岷县地区。形成这一社会事实的基本原因则是满足人类的社会功能。

功利性是湫神崇拜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百姓信仰湫神不是出于精神或灵魂的解脱,也不是为了解决人生的终极关怀,百姓崇拜漱神是出于实用功利性的现实利益诉求,希望通过祈求神灵的保佑,来达到祈福攘灾的目的,“有灵必求”和“有应必酬”是民间信仰的普遍心态。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理论认为:“文化最终应满足个体的需要。”风调雨顺、庄稼丰收、祈福祛灾,是人们对漱神的最基本要求.,最终目

的乃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派生出其他的需要,岷县自战国时秦国建置以来,长期地处边睡,是民族斗争与融合的前沿,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为了加强文化认同感,增进民族凝聚力,维持特定的社会道德,岷县百姓便自发形成了湫神崇拜的信仰习俗。此外,为满足人们日渐扩大的派生需要,湫神崇拜也逐渐由“求神”向“娱神”转变,使原本的民间信仰愈发具有世俗性的特点。例如祭祀仪式中宰牲、许愿是人们将贿官的形式用来贿神,鸣锣开道,打出“肃静”、“回避”的牌面,完全是封建官吏出衙的仪式,漱神的“翻身”礼仪,也是民间丧事的照搬。在湫神之间,人们还生拉了一些准婚姻关系:女神娘娘们大都与男神爷们结缘。众女神本是神话及传说人物,但在民间却有具体的娘家,每年还要给女神专门寻找一位男性作为夫婿。百姓按照自己的意识和农家的生活方式赋予湫神人性化的特点,使漱神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伴随祭祀期间的一系列民俗活动,如花儿会便成了人们发泄感情、交流思想的空间,是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表现。

2.进化中的民间信仰

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历史的影响,岷县湫神崇拜流传至今已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特点。之所以称为“湫神”就是诸湫神都有本庙及职司地域,并各有神池,即漱池。神池多选定于偏远山溪谷地的水源净泉,互不交叉本池沿袭不变。湫神男身称龙王,女身称娘娘。由于

当地的自然环境导致农忙时节容易干旱,于是百姓便祈求神灵“赐雨”,“湫”便是“水”的意思,可见求雨是崇拜漱神的主要原因。另外,漱神的原型人物都与岷县历史发展密切相关,十八位湫神分别都有各自的历史由来,或是历史、或是神话、或是传说。随着历史的演变,湫神崇拜的仪式内容愈加复杂和多样。民间信仰逐渐和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交融在一起。十八位漱神当中的“分巡圣母”原型乃是一藏族女子,充分体现出汉藏文化的交融。现在的湫神崇拜更是和“花儿会”、“元宵节”、“泼水节”等民俗活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地域性民间信仰活动。

追溯湫神崇拜的历史脉络可更好地把握其发生、演变的过程。岷县湫神可通过史实、神话等追溯到具体人物原型,体现了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湫神造像过程中以“燕子、喜鹊、青蛇”活物对湫神进行“装藏”,可视为一种原始的图腾崇拜,正如古典进化论学派泰勒的“万物有灵论”观点,燕子等动物被视为能够体现湫神神性的灵物,这是民间信仰的最基本形式和最原初的形态。

在漱神祭祀中,百姓祈福祛灾,向神灵发愿,需“攒神”,将贡品供奉给湫神,贡品为黑羊一只,由专门的神职

人员执行“攒神”的礼仪形式,民间巫术的遗留可见一斑。还有湫神崇拜的“求雨”仪式,百姓抬着漱神巡游,沿街百姓用“泼水”的奇特方式祈求雨水,在原始的巫术思想认为,“泼水”和“降雨”有必然的联系,

通过“泼水”可以引导出雨水的降临。这种巫术形态相对“万物有灵”的原始思想可以说是一种进化和演变,是由思想意识上升至具体的行为活动。

3.象征意义下的民间信仰

在某种意义上,民间信仰中出现的仪式活动是在一定 的现实秩序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一个象征体系,在这个体 系中蕴涵的是人们对生产活动的密切关注和对日常生活 的长期思考。对于一个农耕民族来说,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活动是他们一切活动的中心,围绕农业生产活动的思考和想象也就成为他们的主要精神活动。民间信仰中掺合着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人们关注的问题,表现出人们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及他们对畜力、农具等的相关想象,是关于农业生产活动的诠释和农业社会的缩影。民间信仰总是和民间社会的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是民间生活的—个组成部分。反过来说,民间信仰也是民间生活的一种象征性的表述。

以“燕子、喜鹊、青蛇”活物对湫神进行“装藏”,是因为三种动物分别象征不同的意义:燕子象征着头脑聪颖,故以燕子作为漱神的“脑”;喜鹊是福气的象征,故做“胸”;青蛇象征灵活,做“腹”。这三种灵物的象征意义是汉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审美心理的内在反映。湫神崇拜的一系列仪式也各有本身的象征意义:“装藏”、“洗脸”象征赋予湫神以生命;“翻身”过程一如民间丧事,表示百姓对忠臣良

将的恭敬和怀念,也有轮回再生的俗信意味;当“求雨”不成,百姓情急,虽仍以供品、香蜡赔侍漱神,但同时以怨词责神,将坐轿抬出殿外,揭去轿顶,让神像受烈日曝晒。一旦降雨,便为神像洗脸、换装、加祭“赔不是”以表敬意。人们尊湫神为“神”,以香火供奉,期望他们能“恪尽职守”,满足人们的需要,这虽然是人们对神的要求,实际是人们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体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恰是人们对法律、制度的心理反映。这样的“罚神”习俗实际是把人的思想观念用合理的方式间接表达而已。

格尔茨解释人类学认为:文化是从历史上沿袭下来,体现在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由象征符号体系表达的传承概念体系,人们可以通过文化达到沟通、延存和发展他们对生活的知识和态度。对漱神的信仰过程就是人们对生活的感知和情感的象征体系,整个严密有序的祭祀过程是人们对社会秩序的观念表达,通过漱神崇拜这一外在的仪式主体使人们的情绪、动机合理化、真实化。

湫神崇拜是多元文化交融的民间信仰习俗,流传至今已形成独具地域性和世俗性的特点。民间信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俗性和稳定性。他和宗教有本质区别,却是宗教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不同宗教信仰的相互依存构成特有的生态文化系统,影响着不同的信众。在这种宗教信仰文化生态系统中,民间信仰以其简易、通俗的特色,吸引着众多的信众,

对民间社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发挥其他宗教信仰无法取代的社会历史作用。


相关内容

  •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探析
  • 2毗年12月 第6卷第4期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J伽nd计Y柚曲椰umve商睁(Hl毋研Eduam呻s[Il母Edi6m) D眈.20()2 Ⅷ.6 No.4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探析 孙云寿,沈广元 (扬州大学广睦学院,江苏扬州笼,∞9) 摘要: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目前各十 ...

  • 谢家集区职称论文发表网-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谢家集区职称论文发表网-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论文选题题目 谢家集区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 ...

  • 毕业论文任务书1
  •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完成时间湘西乡梦--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中的人性内涵滕丹丹10040133汉语言文学1001班杨绍华2014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题目 湘西乡梦--<边城>与沈 ...

  • (全英文论文)马太福音对话中语气的人际意义研究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 ...

  • (法语毕业论文)通过悲惨世界分析雨果的思想感情
  • 最新法 德 韩语专业外语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法语毕业论文) 浅析中法两国语言中的颜色词 (法语毕业论文) 从<悲惨世界>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法语毕业论文) 杜洛瓦成功背后的思考 (法语毕业论文) 浅谈法国黄酒和中国黄酒的异同 (韩语毕业论文) 韩国恐怖片中的女性 (法语毕业 ...

  • (全英文论文)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论人性与兽性
  • 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全英文论文)A 校英语专业就业情况分析及其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启示 (全英文论文) 美国历史上黑人所扮演的角色 (全英文论文) 中西广告语中体现的文化差异探讨 (全英文论文) 餐桌布局在美国正式宴会和自助宴会上的差别 (全英文论文)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爱伦. ...

  • (法语毕业论文)法国圣诞节与中国春节比较
  • 最新法 德 韩语专业外语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韩语毕业论文)中国儒家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朝鲜时期女性和儒家文化为重点 2 (法语毕业论文)La Situation mondiale de France après la deuxième Guerre 3 (韩语毕业论文)韩国流行歌曲的 ...

  • 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论文选题
  • 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论文选题 乔健 1. 戴震研究: 2.章学诚与<文史通义>研究: 3.冯友兰研究: 4.钱穆研究: 5.唐君毅研究: 6.徐复观研究: 7.余英时研究: 8.牟宗三研究: 9.杜维明研究: 10.林毓生研究: 11.许倬云研究: 12.刘述先研究: 13.现代新儒家研究 ...

  • 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 设计(论文) 题目: 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 ...

  • 中国历史文献作业
  • 少数民族历史文献学研究浅析 摘要:文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文献研究论文从研究主题.作者及登载报刊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这一阶段民族文献研究的概况和特点,并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及变化趋势进行了探讨.文章根据当代目录学的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历史发展和研究现状, 提出未来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