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药学教学调研分析及展望

  [摘要] 该文以问卷的形式对我国28所机构的分子生药学教学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开课时间、专业、学时、课程性质、授课方式方法、理论和实践课内容、考核方式、教材选用、教学成果以及师资状况等,并用SPSS对调研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调研结果显示,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至少已有20所院校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分子生药学课程,分子生药学教育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为促进该学科的纵深发展,应增加对该学科的投入并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关键词] 分子生药学;教学;问卷调研   nalysis and outlook on teaching status of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BI Yu-xia1, XU Hai-yu2, TONG Yan1, CUI Shu-zhen1, LI Hai-yan3, LIU Chang-xiao4*   (1.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16, China;   2.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3.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4.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rug Delivery Technology and Pharmacokinetics,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Tianjin 300193,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status of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in 28 institutions in China was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and the survey data was analyzed by SPSS. Research contents included course beginning years, majors, class hour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teaching way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contents, evaluation modes,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achievements, teachers and so on for undergraduates and graduates.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20 years' development,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had been offered for both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in at least 20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education in China showed good development momentum. At the same tim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further, investment for it should be increased and practical teaching condition should be improved.   [Key words]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teaching status; questionnaire survey   doi:10.4268/cjcmm20151706   分子生药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药的分类与鉴定、栽培与保护及有效成分生产的一门科学,是生药学的一个分支。随着1995年,黄璐琦提出“分子生药学”这一概念以及2000年《分子生药学》第一本专著出版以来,国内的一些中医药学院校开始尝试了在本科生或研究生中开设分子生药学课程。本文采用问卷调研的方法,对我国分子生药学的教学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与分析,以促进我国分子生药学教育的更好发展。   1 研究设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问卷回收情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及电话沟通的方式,以我国可能开展分子生药学教学的28家高等院校及研究所为调研对象。以电子邮件方式向调研单位发放问卷28份,其中有23家单位对调查问卷进行回复,问卷回收率为82.14%,在23份问卷中,有3份问卷由于信息不完整未纳入统计,包括湖南中医药大学,已开课;甘肃中医学院,计划于2016年开课;海南医学院,尚未有开课计划。 另有1家(河北中医学院)计划于2017年开课,由于河北中医学院的整个教学安排已经确定且问卷信息完整,故列入该课题统计范围,因此共有20份完整的调研问卷,组成本研究的样本数据。   1.2 调查内容   本研究的调查内容共包括问题50项,其中单项选择题21项;多项选择题16项;开放性问题13项。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统计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根据该课题研究所需,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频数分析等。   2 调研结果   2.1 “分子生药学”课程的总体开课情况   由调研结果可知,在列入本研究统计范围的20所院校中,开展了分子生药学的教学工作,其中有7所院校只针对本科生开设该课程,9所院校只针对研究生开课,本科生和研究生均开课的有4家。   2.1.1 本科生开课情况   2.1.1.1 开课时间 国内本科生分子生药学教育始于2001年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紧跟其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分别于2002,2005年开设该课程,经过6年的积累与沉淀,进入分子生药学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期,河南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安徽中医药大学相继于2011,2012年开课。2014年为开课的高峰期,这一年有3所院校(山东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和内蒙古中医药大学)开始了分子生药学的本科生教育,陕西中医学院于2015年开设该课程,另外,甘肃中医学院计划于2016年、河北中医学院计划于2017年开设本科生的分子生药学课程。   2.1.1.2 开课专业 在反馈问卷的11所高校均针对中药类专业(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等)开设了分子生药学课程;山东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针对药学专业、广东药学院针对生物药学开设了该课程。   2.1.1.3 学时 调研结果显示,本科生总学时最少为28学时,最多为76学时,平均为44.54学时;调研的院校中均开设有分子生药学理论课程,学时最多的为54学时,最少的为27学时,均值为35.6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和河北中医学院5所院校开设有分子生药学实验课程,学时分配较少,均值为8.85。   2.1.1.4 课程性质 4所院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的5个专业开设为必修课,占38.5%;其余7所院校的8个专业(61.5%)开设为选修课。   2.1.1.5 授课方式 11所院校均未采用双语教学,只有1所院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开展了网络教学。案例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是最常应用的方法,有72.7%的院校采用;其次为研究性教学法(63.6%),其中有1所院校(内蒙古医科大学)采用了PBL教学法;1所计划开课的院校(河北中医学院)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2.1.1.6 理论及实验课内容 调研结果显示,11所院校的授课内容均包括中药分子鉴定、道地药材形成的分子机制;90.9%(10所)院校教学内容包括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珍稀濒危药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保护;天津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以及河北中医学院5所院校教学内容包括中药材分子育种;除上述内容外,部分院校在分子生药学教学中包括其他内容,如山东中医药大学讲授分子生药学理论基础――基因;陕西中医学院讲授分子生物技术及其在生药中的应用等理论内容;河北中医学院讲授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生产的内容。   在5家开展分子生药学实验教学的院校中,均将“中药分子鉴定”列为实验课内容;有2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的实验内容包括“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分别有1所院校将“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内蒙古医科大学)、“珍稀濒危药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保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解析及合成生物学”(河北中医学院)作为实验课的内容;对于“道地药材形成的分子机制”、“中药材分子育种”各院校均未有涉及。   2.1.1.7 课程考核方式 关于本科生分子生药学的课程考核方式亦为多项选择题,传统的期末理论试卷是被广为采用的考核方式(10家),其次是平时作业,有8所院校采用;有5家在课程考核中包含了实验的考核;只有2家(天津中医药大学、河北中医学院)采用了研究论文撰写的考核方式。   2.1.2 研究生开课情况   2.1.2.1 开课时间 国内研究生分子生药学教育始于2001年的沈阳药科大学,紧跟其后,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于2006年开课,之后从2009年至2014年,分子生药学研究生教育开始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每年均有1~2所院校开课,截止到目前,共计有13所院校针对研究生开设分子生药学课程。   2.1.2.2 开课专业 在反馈问卷的13所院校中有12所针对中药学或生药学专业开设了分子生药学课程;只有武汉轻工大学针对药学专业研究生开设了该课程。   2.1.2.3 学时 由调研数据可知,不同学校的学时差异较大,研究生总学时最少的为6学时,最多的为64学时,平均为34.69学时;调研的院校中均开设有分子生药学理论课程,学时最多的为60学时,最少的为3学时,平均为28.08学时;贵阳中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泰安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江苏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共7所院校开设有分子生药学实验课程,学时从4学时至32学时不等,武汉轻工大学的实验课时最多,为32学时,实验课时的均值为6.62。   2.1.2.4 课程性质 46.2%的院校将分子生药学设置为必修课程,这些院校分别是贵阳中医学院、泰安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包头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大学。其他院校均设置为选修课。   2.1.2.5 授课方式 13所院校中有3所院校(首都医科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江苏大学)采用双语教学,开展了网络教学的只有1所院校(包头医学院)。案例式教学法是最常应用的方法,有84.6%的院校采用;其次为研究性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有7所院校(53.8%)采用。采用PBL教学法的有1所院校(泰安医学院)。   2.1.2.6 理论及实验课内容 该项调研结果显示,13所院校的授课内容均包括中药分子鉴定;92.3%(12所)院校教学内容包括道地药材形成的分子机制;61.5%的院校教学内容包括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和珍稀濒危药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保护;53.8%的院校理论教学内容讲授有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解析及合成生物学;6所院校(46.2%)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到了中药材分子育种;除上述内容外,泰安医学院的教学内容中还包括了中药生物技术的内容、武汉轻工大学讲授中药材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基础等理论内容。   在7所开展研究生分子生药学实验教学的院校中,有6所将“中药分子鉴定”列为实验课内容;有2所(泰安医学院、武汉轻工大学)的实验内容包括“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解析及合成生物学”;只有1所院校(武汉轻工大学)将中药材分子育种作为实验课的内容。   2.1.2.7 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期末理论试卷是被广为采用的考核方式(8家),其次是研究论文,有38.5%院校采用;有3所院校在课程考核中包含了实验考核和平时作业的考核;另外有2所院校选择了其他考核方式。   2.2 师资状况   2.2.1 年龄   20所院校的47名教师参与了调研,由调研结果可知,从事分子生药学的教师中,以中青年为主,35~46岁的最多,占一半以上(51.1%),35岁(含)以下和45~55(含)岁以下的均为11人,各占23.4%,55岁以上的只有1人。   2.2.2 学历   从事分子生药学教育的教师是一支高学历的队伍,40人(85.1%)具有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后有13人,硕士研究生5人(10.6%),本科生2人(4.3%),大专及以下的没有。   毕玉侠等:分子生药学教学调研分析及展望   2.2.3 职称   从事分子生药学教学的教师具有较高的职称,47人中有38人具有高级职称,其中正高级的达到12人,占25.5%,副高级职称26人(55.3%),中级职称的9人,无职称和初级及以下职称者没有。   2.2.4 专业   47名教师的本科专业较集中,以中药学和生物学为主,各占48.9%,31.9%,有4名教师为药学专业,5名为其他专业,其他专业主要涉及生物技术、药用植物栽培和食品药学等专业。研究生专业以中药学、生药学及生物学为主,三者占到了73.4%,药学专业的有2人,占4.3%,其他专业10人。   2.2.5 特殊人才称号或荣誉   被调研的47名教师中,有19人次获得各种特殊人才称号或荣誉称号。1人次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次获“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1人次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次获“高校青年教师奖”;3人为“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6人次为“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4人次获得“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称号。另外,有1人次获“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选项中未设计该项,故单独列出。   2.3 教学条件   该课程的教学投入情况显示,有17所(85.0%)院校年投入在5万元以下,经与部分校院沟通,有的院校投入几乎为0;有2所院校对分子生药学的投入较好(5万~20万元),分别是安徽中医药大学和河北中医学院;包头医学院对分子生药学的年投入最多,为20万~100万元。   有13所院校拥有分子生药学实验室,除河北中医学院拥有3个实验室外,其余均是1个;有7所院校尚无分子生药学实验室,20所院校平均拥有实验室0.75个;13个实验室可容纳人数8~80,平均为18.65。   2.4 教学管理   60.0%的院校拥有教学管理人员,其中有8所院校拥有1名教学管理人员,2所院校配备有2名教学管理人员,拥有教学管理人员最多的是3名,为武汉轻工大学和河北中医学院。而目前尚有40.0%的院校无教学管理人员。   分子生药学采用的教学大纲的调研显示,有12所(60.0%)院校采用自编的教学大纲;3所院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武汉轻工大学)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另有4所院校无教学大纲;另外,贵阳医学院采用《分子生药学》、《中药分子鉴定操作指南》作为教学大纲。   2.5 教材建设及使用情况   调研的20所院校共使用了分子生药学教材5部,均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主编。2000年,由黄璐琦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分子生药学》教材问世,这是我国第一部分子生药学教材;该教材的第2和第3版分别于2006年和2015年面世(2015年版尚未使用),除该套教材外,2008年11月,由黄璐琦、肖培根主编的,贵阳中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参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分子生药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正式出版;“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药分子鉴定操作指南》2014年4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黄璐琦任主编,袁媛任副主编,由贵阳中医学院、包头医学院等院校参编;此外,首都医科大学参编了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 《分子生药学》,该教材于2012年出版。   2013年,刘昌孝在RAMP出版的“药用植物研究进展”一书(recent progress in medicinal plants)第35章中系统地介绍了分子生药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尤其是,系统比较中国学者与外国学者对分子生药学研究的不同之处以及优势创新之点;河北中医学院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分子生药学》,该教材正在编写之中。   调研的10所院校的本科生教材主要有2种,一种是2008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黄璐琦和肖培根主编的《分子生药学》,另一种是由黄璐琦主编的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分子生药学》(第1版)作为本科生教材,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2011年)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200―2008年)使用《分子生药学》(第1版)外,其余均采用2008年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分子生药学》(从2009年的2所增至目前的10所),见图1。   调研的13所院校中,沈阳药科大学采用自编教材,另有4所院校无固定教材,有1所院校曾采用《分子生药学》第1版为研究生教材,目前有1所院校(包头医学院)采用《中药分子鉴定操作指南》;2所院校采用《分子生药学》第2版;其余6所院校采用2008年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分子生药学》。   另外,本科生与研究生教材选用的差异,目前所有院校的本科生均选用2008年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分子生药学》为教材。而研究生中目前有7.14%采用自编教材;28.57%无固定教材;7.14%采用《中药分子鉴定操作指南》;14.29%采用《分子生药学》第2版;采用2008年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分子生药学》只占42.86%,可见研究生的教材选用各院校情况有较大差异,见图2。   2.6 教学改革与成果   2.6.1 教改项目   调研的20所高校中,共承担分子生药学教学改革项目7项,其中省级1项、市级1项、校级5项。   2.6.2 教学成果奖   调研的20所高校中,共获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8项,均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所获。   2.7 教师对“分子生药学”教学的满意度   本研究围绕分子生药学教学的各个方面设计调研问题7题来调研教师对分子生药学教学的满意程度,应用李克特式多选项量表(liken-type rating scale)法,采用内部一致性较好的五点式量表编制而成。   44名教师对分子生药学课程的总体满意度总分为160,个案最低分为2(不满意),最高分为5(非常满意),均值为3.64,介于满意和比较满意之间。   对课程教学内容安排、课程考核方式、学时安排、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条件的满意度均值为3~4,介于满意和比较满意之间。   广大教师对教学投入是否能满足课程发展需要的满意度最低,教师的回答从非常能满足、比较能满足、能满足、不能满足以及非常不能满足均有,满意度均值为2.82,介于能满足和不能满足之间。   2.8 教学中碰到的困难   在对教学困难的调研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学生的知识面不够”,有28位教师(63.6%)如是认为;15位教师(34.1%)觉得“课时受限”和“学校不重视”是他们教学中的困难所在,22.7%的教师则认为“教材不适用”;只有8名教师(18.2%)认为“教师的知识不足”是制约他们的困难。   3 结论   1995年,黄璐琦在“展望分子生物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分子生药学”这一概念,2000年,黄璐琦主编的《分子生药学》由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标志着分子生药学这一学科在国内诞生,到目前为止,分子生药学学科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通过本课题的调研可知,目前全国已有20余所高等院校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该课程,亦有几所院校即将开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约有一半的院校将该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既有理论讲授,又有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涵盖了分子生药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从分子生药学的师资状况的调研可以看出,分子生药学教师大多具有生药学、生物学或中药学学科背景,是一支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学及科研队伍,为分子生药学的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围绕分子生药学的各项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均稳步推进。从本次调研数据不难看出,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在分子生药学的教学中发挥了领头军的作用,带领众多医药类院校参与到分子生药学的教改课题研究及教材编写之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通过本次调研,也不难发现制约分子生药学发展的一些因素,如实践教学条件有限和投入过少等,因此,为促进分子生药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建议如下:一是增加分子生药学的实验学时和改善实验条件。分子生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开展分子生药学的实践教学是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分子生药学知识和技能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也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高校应在教学内容中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提升理论教学的效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该学科知识并且灵活运用;二是应增加对分子生药学的教学投入,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其发展并未引起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因此,各高校对分子生药学的投入十分有限,而足够的资金与软硬件设施是满足正常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分子生药学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应积极争取条件,增加对分子生药学课程的投入,促进分子生药学学科的纵深发展。   4 展望   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培养优秀的学科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根本途径。从《分子生药学》第1版就被多家高等院校作为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材,特别是2008年,《分子生药学》本科生教材出版以来,极大地促进了该学科的教学发展。分子生药学是一门年轻又富有生命力的学科,中药的分子鉴定是分子生药学的基础,道地药材的形成分子机制也已经成为分子生药学的特色,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代谢调控及其合成是分子生药学的前沿,为此,2015年出版《分子生药学》第3版。分子生药学的教学需要把握方向,紧跟前沿,注重应用等原则,服务于学科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吸引和鼓励具备分子生物学和生药学等相关的多学科教材优秀人才从事分子生药学教育工作;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实践活动,如分子生药学的暑期班、兴趣班等;组织师资力量,创造教学条件,让分子生药学的最新成果、前沿内容尽早走进研究生和本科生课堂,满足广大师生学习前沿知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黄璐琦,刘昌孝.分子生药学[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 黄璐琦,肖培根,郭兰萍,等.分子生药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9(12):1101.   [3] 刘春生,王学勇.《分子生药学》教学体系构建及开设课程的必要性探讨[C].咸阳: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2010.   [4] 黄璐琦,肖培根.分子生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5] 谢宗万.《分子生药学》评介[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3):216.   [6] Recent progress in medical plants[M]. //Liu C X, Chen S L, Gao W Y,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based systems biology to medicinal plants and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in China,Houston:Studium Press LLC,2013.   [责任编辑 马超一]

  [摘要] 该文以问卷的形式对我国28所机构的分子生药学教学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开课时间、专业、学时、课程性质、授课方式方法、理论和实践课内容、考核方式、教材选用、教学成果以及师资状况等,并用SPSS对调研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调研结果显示,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至少已有20所院校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分子生药学课程,分子生药学教育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为促进该学科的纵深发展,应增加对该学科的投入并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关键词] 分子生药学;教学;问卷调研   nalysis and outlook on teaching status of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BI Yu-xia1, XU Hai-yu2, TONG Yan1, CUI Shu-zhen1, LI Hai-yan3, LIU Chang-xiao4*   (1.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16, China;   2.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3.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4.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rug Delivery Technology and Pharmacokinetics,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Tianjin 300193,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status of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in 28 institutions in China was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and the survey data was analyzed by SPSS. Research contents included course beginning years, majors, class hour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teaching way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contents, evaluation modes,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achievements, teachers and so on for undergraduates and graduates.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20 years' development,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had been offered for both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in at least 20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education in China showed good development momentum. At the same tim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further, investment for it should be increased and practical teaching condition should be improved.   [Key words]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teaching status; questionnaire survey   doi:10.4268/cjcmm20151706   分子生药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药的分类与鉴定、栽培与保护及有效成分生产的一门科学,是生药学的一个分支。随着1995年,黄璐琦提出“分子生药学”这一概念以及2000年《分子生药学》第一本专著出版以来,国内的一些中医药学院校开始尝试了在本科生或研究生中开设分子生药学课程。本文采用问卷调研的方法,对我国分子生药学的教学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与分析,以促进我国分子生药学教育的更好发展。   1 研究设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问卷回收情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及电话沟通的方式,以我国可能开展分子生药学教学的28家高等院校及研究所为调研对象。以电子邮件方式向调研单位发放问卷28份,其中有23家单位对调查问卷进行回复,问卷回收率为82.14%,在23份问卷中,有3份问卷由于信息不完整未纳入统计,包括湖南中医药大学,已开课;甘肃中医学院,计划于2016年开课;海南医学院,尚未有开课计划。 另有1家(河北中医学院)计划于2017年开课,由于河北中医学院的整个教学安排已经确定且问卷信息完整,故列入该课题统计范围,因此共有20份完整的调研问卷,组成本研究的样本数据。   1.2 调查内容   本研究的调查内容共包括问题50项,其中单项选择题21项;多项选择题16项;开放性问题13项。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统计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根据该课题研究所需,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频数分析等。   2 调研结果   2.1 “分子生药学”课程的总体开课情况   由调研结果可知,在列入本研究统计范围的20所院校中,开展了分子生药学的教学工作,其中有7所院校只针对本科生开设该课程,9所院校只针对研究生开课,本科生和研究生均开课的有4家。   2.1.1 本科生开课情况   2.1.1.1 开课时间 国内本科生分子生药学教育始于2001年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紧跟其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分别于2002,2005年开设该课程,经过6年的积累与沉淀,进入分子生药学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期,河南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安徽中医药大学相继于2011,2012年开课。2014年为开课的高峰期,这一年有3所院校(山东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和内蒙古中医药大学)开始了分子生药学的本科生教育,陕西中医学院于2015年开设该课程,另外,甘肃中医学院计划于2016年、河北中医学院计划于2017年开设本科生的分子生药学课程。   2.1.1.2 开课专业 在反馈问卷的11所高校均针对中药类专业(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等)开设了分子生药学课程;山东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针对药学专业、广东药学院针对生物药学开设了该课程。   2.1.1.3 学时 调研结果显示,本科生总学时最少为28学时,最多为76学时,平均为44.54学时;调研的院校中均开设有分子生药学理论课程,学时最多的为54学时,最少的为27学时,均值为35.6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和河北中医学院5所院校开设有分子生药学实验课程,学时分配较少,均值为8.85。   2.1.1.4 课程性质 4所院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的5个专业开设为必修课,占38.5%;其余7所院校的8个专业(61.5%)开设为选修课。   2.1.1.5 授课方式 11所院校均未采用双语教学,只有1所院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开展了网络教学。案例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是最常应用的方法,有72.7%的院校采用;其次为研究性教学法(63.6%),其中有1所院校(内蒙古医科大学)采用了PBL教学法;1所计划开课的院校(河北中医学院)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2.1.1.6 理论及实验课内容 调研结果显示,11所院校的授课内容均包括中药分子鉴定、道地药材形成的分子机制;90.9%(10所)院校教学内容包括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珍稀濒危药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保护;天津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以及河北中医学院5所院校教学内容包括中药材分子育种;除上述内容外,部分院校在分子生药学教学中包括其他内容,如山东中医药大学讲授分子生药学理论基础――基因;陕西中医学院讲授分子生物技术及其在生药中的应用等理论内容;河北中医学院讲授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生产的内容。   在5家开展分子生药学实验教学的院校中,均将“中药分子鉴定”列为实验课内容;有2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的实验内容包括“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分别有1所院校将“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内蒙古医科大学)、“珍稀濒危药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保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解析及合成生物学”(河北中医学院)作为实验课的内容;对于“道地药材形成的分子机制”、“中药材分子育种”各院校均未有涉及。   2.1.1.7 课程考核方式 关于本科生分子生药学的课程考核方式亦为多项选择题,传统的期末理论试卷是被广为采用的考核方式(10家),其次是平时作业,有8所院校采用;有5家在课程考核中包含了实验的考核;只有2家(天津中医药大学、河北中医学院)采用了研究论文撰写的考核方式。   2.1.2 研究生开课情况   2.1.2.1 开课时间 国内研究生分子生药学教育始于2001年的沈阳药科大学,紧跟其后,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于2006年开课,之后从2009年至2014年,分子生药学研究生教育开始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每年均有1~2所院校开课,截止到目前,共计有13所院校针对研究生开设分子生药学课程。   2.1.2.2 开课专业 在反馈问卷的13所院校中有12所针对中药学或生药学专业开设了分子生药学课程;只有武汉轻工大学针对药学专业研究生开设了该课程。   2.1.2.3 学时 由调研数据可知,不同学校的学时差异较大,研究生总学时最少的为6学时,最多的为64学时,平均为34.69学时;调研的院校中均开设有分子生药学理论课程,学时最多的为60学时,最少的为3学时,平均为28.08学时;贵阳中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泰安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江苏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共7所院校开设有分子生药学实验课程,学时从4学时至32学时不等,武汉轻工大学的实验课时最多,为32学时,实验课时的均值为6.62。   2.1.2.4 课程性质 46.2%的院校将分子生药学设置为必修课程,这些院校分别是贵阳中医学院、泰安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包头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大学。其他院校均设置为选修课。   2.1.2.5 授课方式 13所院校中有3所院校(首都医科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江苏大学)采用双语教学,开展了网络教学的只有1所院校(包头医学院)。案例式教学法是最常应用的方法,有84.6%的院校采用;其次为研究性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有7所院校(53.8%)采用。采用PBL教学法的有1所院校(泰安医学院)。   2.1.2.6 理论及实验课内容 该项调研结果显示,13所院校的授课内容均包括中药分子鉴定;92.3%(12所)院校教学内容包括道地药材形成的分子机制;61.5%的院校教学内容包括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和珍稀濒危药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保护;53.8%的院校理论教学内容讲授有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解析及合成生物学;6所院校(46.2%)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到了中药材分子育种;除上述内容外,泰安医学院的教学内容中还包括了中药生物技术的内容、武汉轻工大学讲授中药材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基础等理论内容。   在7所开展研究生分子生药学实验教学的院校中,有6所将“中药分子鉴定”列为实验课内容;有2所(泰安医学院、武汉轻工大学)的实验内容包括“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解析及合成生物学”;只有1所院校(武汉轻工大学)将中药材分子育种作为实验课的内容。   2.1.2.7 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期末理论试卷是被广为采用的考核方式(8家),其次是研究论文,有38.5%院校采用;有3所院校在课程考核中包含了实验考核和平时作业的考核;另外有2所院校选择了其他考核方式。   2.2 师资状况   2.2.1 年龄   20所院校的47名教师参与了调研,由调研结果可知,从事分子生药学的教师中,以中青年为主,35~46岁的最多,占一半以上(51.1%),35岁(含)以下和45~55(含)岁以下的均为11人,各占23.4%,55岁以上的只有1人。   2.2.2 学历   从事分子生药学教育的教师是一支高学历的队伍,40人(85.1%)具有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后有13人,硕士研究生5人(10.6%),本科生2人(4.3%),大专及以下的没有。   毕玉侠等:分子生药学教学调研分析及展望   2.2.3 职称   从事分子生药学教学的教师具有较高的职称,47人中有38人具有高级职称,其中正高级的达到12人,占25.5%,副高级职称26人(55.3%),中级职称的9人,无职称和初级及以下职称者没有。   2.2.4 专业   47名教师的本科专业较集中,以中药学和生物学为主,各占48.9%,31.9%,有4名教师为药学专业,5名为其他专业,其他专业主要涉及生物技术、药用植物栽培和食品药学等专业。研究生专业以中药学、生药学及生物学为主,三者占到了73.4%,药学专业的有2人,占4.3%,其他专业10人。   2.2.5 特殊人才称号或荣誉   被调研的47名教师中,有19人次获得各种特殊人才称号或荣誉称号。1人次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次获“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1人次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次获“高校青年教师奖”;3人为“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6人次为“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4人次获得“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称号。另外,有1人次获“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选项中未设计该项,故单独列出。   2.3 教学条件   该课程的教学投入情况显示,有17所(85.0%)院校年投入在5万元以下,经与部分校院沟通,有的院校投入几乎为0;有2所院校对分子生药学的投入较好(5万~20万元),分别是安徽中医药大学和河北中医学院;包头医学院对分子生药学的年投入最多,为20万~100万元。   有13所院校拥有分子生药学实验室,除河北中医学院拥有3个实验室外,其余均是1个;有7所院校尚无分子生药学实验室,20所院校平均拥有实验室0.75个;13个实验室可容纳人数8~80,平均为18.65。   2.4 教学管理   60.0%的院校拥有教学管理人员,其中有8所院校拥有1名教学管理人员,2所院校配备有2名教学管理人员,拥有教学管理人员最多的是3名,为武汉轻工大学和河北中医学院。而目前尚有40.0%的院校无教学管理人员。   分子生药学采用的教学大纲的调研显示,有12所(60.0%)院校采用自编的教学大纲;3所院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武汉轻工大学)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另有4所院校无教学大纲;另外,贵阳医学院采用《分子生药学》、《中药分子鉴定操作指南》作为教学大纲。   2.5 教材建设及使用情况   调研的20所院校共使用了分子生药学教材5部,均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主编。2000年,由黄璐琦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分子生药学》教材问世,这是我国第一部分子生药学教材;该教材的第2和第3版分别于2006年和2015年面世(2015年版尚未使用),除该套教材外,2008年11月,由黄璐琦、肖培根主编的,贵阳中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参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分子生药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正式出版;“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药分子鉴定操作指南》2014年4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黄璐琦任主编,袁媛任副主编,由贵阳中医学院、包头医学院等院校参编;此外,首都医科大学参编了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 《分子生药学》,该教材于2012年出版。   2013年,刘昌孝在RAMP出版的“药用植物研究进展”一书(recent progress in medicinal plants)第35章中系统地介绍了分子生药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尤其是,系统比较中国学者与外国学者对分子生药学研究的不同之处以及优势创新之点;河北中医学院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分子生药学》,该教材正在编写之中。   调研的10所院校的本科生教材主要有2种,一种是2008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黄璐琦和肖培根主编的《分子生药学》,另一种是由黄璐琦主编的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分子生药学》(第1版)作为本科生教材,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2011年)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200―2008年)使用《分子生药学》(第1版)外,其余均采用2008年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分子生药学》(从2009年的2所增至目前的10所),见图1。   调研的13所院校中,沈阳药科大学采用自编教材,另有4所院校无固定教材,有1所院校曾采用《分子生药学》第1版为研究生教材,目前有1所院校(包头医学院)采用《中药分子鉴定操作指南》;2所院校采用《分子生药学》第2版;其余6所院校采用2008年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分子生药学》。   另外,本科生与研究生教材选用的差异,目前所有院校的本科生均选用2008年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分子生药学》为教材。而研究生中目前有7.14%采用自编教材;28.57%无固定教材;7.14%采用《中药分子鉴定操作指南》;14.29%采用《分子生药学》第2版;采用2008年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分子生药学》只占42.86%,可见研究生的教材选用各院校情况有较大差异,见图2。   2.6 教学改革与成果   2.6.1 教改项目   调研的20所高校中,共承担分子生药学教学改革项目7项,其中省级1项、市级1项、校级5项。   2.6.2 教学成果奖   调研的20所高校中,共获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8项,均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所获。   2.7 教师对“分子生药学”教学的满意度   本研究围绕分子生药学教学的各个方面设计调研问题7题来调研教师对分子生药学教学的满意程度,应用李克特式多选项量表(liken-type rating scale)法,采用内部一致性较好的五点式量表编制而成。   44名教师对分子生药学课程的总体满意度总分为160,个案最低分为2(不满意),最高分为5(非常满意),均值为3.64,介于满意和比较满意之间。   对课程教学内容安排、课程考核方式、学时安排、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条件的满意度均值为3~4,介于满意和比较满意之间。   广大教师对教学投入是否能满足课程发展需要的满意度最低,教师的回答从非常能满足、比较能满足、能满足、不能满足以及非常不能满足均有,满意度均值为2.82,介于能满足和不能满足之间。   2.8 教学中碰到的困难   在对教学困难的调研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学生的知识面不够”,有28位教师(63.6%)如是认为;15位教师(34.1%)觉得“课时受限”和“学校不重视”是他们教学中的困难所在,22.7%的教师则认为“教材不适用”;只有8名教师(18.2%)认为“教师的知识不足”是制约他们的困难。   3 结论   1995年,黄璐琦在“展望分子生物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分子生药学”这一概念,2000年,黄璐琦主编的《分子生药学》由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标志着分子生药学这一学科在国内诞生,到目前为止,分子生药学学科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通过本课题的调研可知,目前全国已有20余所高等院校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该课程,亦有几所院校即将开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约有一半的院校将该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既有理论讲授,又有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涵盖了分子生药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从分子生药学的师资状况的调研可以看出,分子生药学教师大多具有生药学、生物学或中药学学科背景,是一支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学及科研队伍,为分子生药学的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围绕分子生药学的各项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均稳步推进。从本次调研数据不难看出,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在分子生药学的教学中发挥了领头军的作用,带领众多医药类院校参与到分子生药学的教改课题研究及教材编写之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通过本次调研,也不难发现制约分子生药学发展的一些因素,如实践教学条件有限和投入过少等,因此,为促进分子生药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建议如下:一是增加分子生药学的实验学时和改善实验条件。分子生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开展分子生药学的实践教学是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分子生药学知识和技能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也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高校应在教学内容中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提升理论教学的效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该学科知识并且灵活运用;二是应增加对分子生药学的教学投入,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其发展并未引起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因此,各高校对分子生药学的投入十分有限,而足够的资金与软硬件设施是满足正常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分子生药学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应积极争取条件,增加对分子生药学课程的投入,促进分子生药学学科的纵深发展。   4 展望   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培养优秀的学科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根本途径。从《分子生药学》第1版就被多家高等院校作为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材,特别是2008年,《分子生药学》本科生教材出版以来,极大地促进了该学科的教学发展。分子生药学是一门年轻又富有生命力的学科,中药的分子鉴定是分子生药学的基础,道地药材的形成分子机制也已经成为分子生药学的特色,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代谢调控及其合成是分子生药学的前沿,为此,2015年出版《分子生药学》第3版。分子生药学的教学需要把握方向,紧跟前沿,注重应用等原则,服务于学科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吸引和鼓励具备分子生物学和生药学等相关的多学科教材优秀人才从事分子生药学教育工作;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实践活动,如分子生药学的暑期班、兴趣班等;组织师资力量,创造教学条件,让分子生药学的最新成果、前沿内容尽早走进研究生和本科生课堂,满足广大师生学习前沿知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黄璐琦,刘昌孝.分子生药学[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 黄璐琦,肖培根,郭兰萍,等.分子生药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9(12):1101.   [3] 刘春生,王学勇.《分子生药学》教学体系构建及开设课程的必要性探讨[C].咸阳: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2010.   [4] 黄璐琦,肖培根.分子生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5] 谢宗万.《分子生药学》评介[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3):216.   [6] Recent progress in medical plants[M]. //Liu C X, Chen S L, Gao W Y,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based systems biology to medicinal plants and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in China,Houston:Studium Press LLC,2013.   [责任编辑 马超一]


相关内容

  • 生物技术应用于新药物研发的现状及展望
  • 生物技术应用于新药物研发的现状及展望 摘 要:生物技术作为融合现代生命科学与多学科理论研究手段的高新技术, 在世界范围内为新型药物的研究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各种生物技术在药物研究领域的交互应用倍受瞩目, 如模型筛选和药靶发现, 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生物信息和药物设计, 新型给药系统与纳米技术等 ...

  • 药物制剂毕业论文题目(708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药物制剂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

  • 中国药科大学2014年本专科专业介绍
  • 中国药科大学2014年本专科专业介绍 ∙ ∙ ∙ ∙ ∙ 作者:招生办 来源:招办发布 阅读:6912 时间:2014/6/8 15:52:42 栏目:专业介绍 2014年本专科专业介绍 药 学 院 药学(基础药学理科基地)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业务培养要求和目标: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药 ...

  • 药物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合理药物设计方法浅析
  • 摘 要:合理药物设计是现代药物化学重要组成部分,对指导创新药物研究具有指导作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研究效率.节省药物开发的研究成本,而且能够促进药学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该文基于现代药物设计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着重介绍基于性质.配体.受体.机理的药物设计方法及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相应案例,阐述药物化学 ...

  • 2014-2019年中国药学教育行业市场调研及战略规划投资预测报告
  • ------------------------------------------------------------------------------------------------------------------------------------ 2014-2019年中国药学教育行 ...

  • 生物医学工程发展展望
  • 实现基本医疗的公平性.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公立医院和公立中医院改革的共同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医院需要合理的补偿机制.补偿机制的来源主要是政府,但无论中央或地方政府目前都不具备承担全部公立医院补偿费用的能力.目前公立医院90%以上的收入要从市场上获得.如果政府不能加大财政投入,其公益性的体现必将 ...

  • 生物芯片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 2015年中国生物芯片行业发展调研与市场 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51022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 ...

  • 一.二类核心期刊目录
  • 济宁医学院一类核心期刊目录 人文.社科类: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 毛泽东思想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 编辑学报 大学图书馆学报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档案学通讯 法学 法学评论 法学研究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改革 管理世界 国际金融研究 国际新闻界 会计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 ...

  • [医院药学]在线阅读
  •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医院药学的概念与任务 第二章 药学发展简史 第二篇 医院药事管理 第三章 科学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第四章 医院药学机构的设置与职责 第五章 医院药学机构的建筑要求与内部设施 第六章 医院药学人员的管理 第七章 医院药学技术人员的职责 第八章 医院药学管理制度 第九章 医院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