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国演义对战争描写的艺术成就

浅谈《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成就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是一个各方势力军阀割据、战争频发的换乱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宏大的战争史。而《三国演义》就是以这个历史时期为题材的,描写整个三国的形成和三国最终统一归晋的伟大历史小说。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战争的历史性再现,因而战争描写成了小说的主基调,体现出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小说吸收和发展了《左传》描写战争的方法,对战争的描写并不是停留在两军对垒、两阵对决、两将交锋等程式化、简单化的描写上,而是从多方面的矛盾斗争来展现战争的发展进程,将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乃至外交斗争结合起来描写,注重从宏观和侧面描写来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预示战争的结局;同时对战争中精彩的场面,也不乏细致、生动的描写.最为突出的特点如下:

第一点是战争的多样化。小说写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争,展开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场面,可以分为陆战、水战,或水陆混合战,例如水淹七军;又可分为攻战、守战,例如空城计;或分伏击战、偷袭战,例如诸葛亮六出祁山;或分阵地战,游击战,例如周瑜火烧曹操大军,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或主将比试,或两军混战,诸种形式的战争在作者笔下千变万化,互不重复,各具特点,表现出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二点是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同中求异,构思精巧。如同是南征,刘备联吴抗曹是为了有立足之地,然后振兴刘氏的汉室基业;诸葛亮南征是为了解决与南方少数民族的纠纷,稳定后方,以便全力对付势力强大的曹魏;而曹操的南侵则是为了完成统一大业。虽然战争总是在紧张、惊险、激烈的气氛中进行,但有时赋予英雄史诗般的激昂格调,如赤壁之战、七擒孟获;有时则显出从容不迫的安详,比如空城计中诸葛亮专心弹琴、赤壁之战中庞士元挑灯夜读,动中有静,余味无穷。

第三点,战争的胜负系于智谋。胜负关键在于运筹者的智能,能不能采纳部下的善计良策,能不能正确判断敌情,能不能客观分辨忠奸,能不能冷静处事。大小战争的胜负无不与斗智用计拉上了关系。三国军事家们个个皆稍通兵学,因此在他们指挥的冬季战役中,兵学理论与军事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在三国时期大小一百多次战役中, “心战、奔袭、设疑,离间、火攻、空城计、美人计、苫肉计等各种军事奇计纷纷运用,特别是三国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彝陵之战,军事谋略和战术用法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诸葛亮等人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将己方的优势予以充分发挥,同时又巧妙而正确地确定和运用火力攻等战术,最终以弱胜强击败了强大之敌。反观曹操一方,自恃兵力雄厚,目空一切,骄傲自大,盲目轻敌,决策指挥一错再错,使自己的优势逐步丧失,最终遭致惨败。

第四点,着重写人,不着重写战争过程。吸收《左传》描写战争的经验而详写谋略,略写战斗过程;详写占得上风者,略写位处下风者;详写将胜者,略写将败者。通过战争的交锋,逐步将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来。其遵循的创作原则,

就是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突出某一个方面,加以夸大,用对比方法,使得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刻画曹操的奸雄形象,就是把民间有关曹操奸诈的各种传说集中起来,使其一举一动都露出一副奸诈相;而描绘诸葛亮的智慧,则是把他置身于军事斗争的前哨,凭借其惊人的预见性与周密的运筹,挫败敌人,显示出他非凡的智谋;作家主题歌颂正统,刘备就成为仁义的化身,而曹操则成为历史上奸雄的代表。正因为如此,鲁迅批评《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这几成定论。其实罗贯中在人物塑造方面并非黑白分明一面倒,殊不见孔明料事如神,却误用马谡,坐失街亭;曹操虽奸诈险恶,但也慧眼识英雄;关羽忠义勇俱全,然而刚愎自用,而招致失败。可见,《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或有忠奸分明的主观意图,但艺术形象仍具有鲜明的个性美。罗贯中塑造人物形象,不是贴标签,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示出来的。小说写了大约四百多个人物,主要人物如诸葛亮的多谋善断、曹操雄才大略、刘备的仁德宽厚、关羽的大义大勇、张飞的莽撞勇敢、赵云侠肝义胆、孙权的任人唯贤、周瑜英俊潇洒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形象。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对于战争的描写,富于变化。全书大小四十余次战争,写得千变万化,各俱特色,作者善于抓住每次战争的特点,写得有声有色,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又一幅惊心动魄的、绚丽多姿的古代战争画卷,而且大大丰富了我国小说艺术的宝库,对我国战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学习与品读。

浅谈《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成就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是一个各方势力军阀割据、战争频发的换乱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宏大的战争史。而《三国演义》就是以这个历史时期为题材的,描写整个三国的形成和三国最终统一归晋的伟大历史小说。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战争的历史性再现,因而战争描写成了小说的主基调,体现出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小说吸收和发展了《左传》描写战争的方法,对战争的描写并不是停留在两军对垒、两阵对决、两将交锋等程式化、简单化的描写上,而是从多方面的矛盾斗争来展现战争的发展进程,将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乃至外交斗争结合起来描写,注重从宏观和侧面描写来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预示战争的结局;同时对战争中精彩的场面,也不乏细致、生动的描写.最为突出的特点如下:

第一点是战争的多样化。小说写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争,展开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场面,可以分为陆战、水战,或水陆混合战,例如水淹七军;又可分为攻战、守战,例如空城计;或分伏击战、偷袭战,例如诸葛亮六出祁山;或分阵地战,游击战,例如周瑜火烧曹操大军,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或主将比试,或两军混战,诸种形式的战争在作者笔下千变万化,互不重复,各具特点,表现出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二点是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同中求异,构思精巧。如同是南征,刘备联吴抗曹是为了有立足之地,然后振兴刘氏的汉室基业;诸葛亮南征是为了解决与南方少数民族的纠纷,稳定后方,以便全力对付势力强大的曹魏;而曹操的南侵则是为了完成统一大业。虽然战争总是在紧张、惊险、激烈的气氛中进行,但有时赋予英雄史诗般的激昂格调,如赤壁之战、七擒孟获;有时则显出从容不迫的安详,比如空城计中诸葛亮专心弹琴、赤壁之战中庞士元挑灯夜读,动中有静,余味无穷。

第三点,战争的胜负系于智谋。胜负关键在于运筹者的智能,能不能采纳部下的善计良策,能不能正确判断敌情,能不能客观分辨忠奸,能不能冷静处事。大小战争的胜负无不与斗智用计拉上了关系。三国军事家们个个皆稍通兵学,因此在他们指挥的冬季战役中,兵学理论与军事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在三国时期大小一百多次战役中, “心战、奔袭、设疑,离间、火攻、空城计、美人计、苫肉计等各种军事奇计纷纷运用,特别是三国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彝陵之战,军事谋略和战术用法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诸葛亮等人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将己方的优势予以充分发挥,同时又巧妙而正确地确定和运用火力攻等战术,最终以弱胜强击败了强大之敌。反观曹操一方,自恃兵力雄厚,目空一切,骄傲自大,盲目轻敌,决策指挥一错再错,使自己的优势逐步丧失,最终遭致惨败。

第四点,着重写人,不着重写战争过程。吸收《左传》描写战争的经验而详写谋略,略写战斗过程;详写占得上风者,略写位处下风者;详写将胜者,略写将败者。通过战争的交锋,逐步将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来。其遵循的创作原则,

就是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突出某一个方面,加以夸大,用对比方法,使得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刻画曹操的奸雄形象,就是把民间有关曹操奸诈的各种传说集中起来,使其一举一动都露出一副奸诈相;而描绘诸葛亮的智慧,则是把他置身于军事斗争的前哨,凭借其惊人的预见性与周密的运筹,挫败敌人,显示出他非凡的智谋;作家主题歌颂正统,刘备就成为仁义的化身,而曹操则成为历史上奸雄的代表。正因为如此,鲁迅批评《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这几成定论。其实罗贯中在人物塑造方面并非黑白分明一面倒,殊不见孔明料事如神,却误用马谡,坐失街亭;曹操虽奸诈险恶,但也慧眼识英雄;关羽忠义勇俱全,然而刚愎自用,而招致失败。可见,《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或有忠奸分明的主观意图,但艺术形象仍具有鲜明的个性美。罗贯中塑造人物形象,不是贴标签,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示出来的。小说写了大约四百多个人物,主要人物如诸葛亮的多谋善断、曹操雄才大略、刘备的仁德宽厚、关羽的大义大勇、张飞的莽撞勇敢、赵云侠肝义胆、孙权的任人唯贤、周瑜英俊潇洒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形象。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对于战争的描写,富于变化。全书大小四十余次战争,写得千变万化,各俱特色,作者善于抓住每次战争的特点,写得有声有色,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又一幅惊心动魄的、绚丽多姿的古代战争画卷,而且大大丰富了我国小说艺术的宝库,对我国战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学习与品读。


相关内容

  •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
  • \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 2013-12-23 10:27阅读:2,992 一.开篇诗词 <临江仙> --杨慎(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 ...

  • 论[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 <三国演义>是一部以历史为题材的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属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以白浅易懂的的文言文叙述了东汉末年蜀国.魏国.吴国的建立和灭亡.<三国演义>中很多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世代为百姓口耳相传,形成多个版本, ...

  •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
  •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是一个各方势力军阀割据.战争频发的换乱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宏大而残酷的战争史.而<三国演义>就是以这个历史时期为题材的,描写整个三国的形成和三国最终统一归晋的伟大历史小说.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战争的历史性再现,因而战争描写成了小说 ...

  • 从[三国演义]谈电视剧如何表现古代战争
  • 作者:孟繁树 中国电视 1995年02期 有人说<三国演义>是战争小说,这种说法未必准确,但不无道理.因为战争描写在这部小说中不但占有十分显著的篇幅,而且在刻画人物和揭示主题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这部古代名著被搬上电视屏幕的时候,如何运用电视语言和手法表现原小说中的战争内容,就是一个无 ...

  • "历史与英雄"教案
  • 语文一组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教师:贾克文 边 强 教学课题:<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 --<三国演义><水浒传>欣赏 教学篇目:<曹操献刀><李逵负荆> [教学目标 ] 1.了解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两类小说的发 ...

  • 从赤壁之战的描写看_三国演义_的历史观_王齐洲
  • DOI:10.13793/j.cnki.42-1020/c.1999.03.0091999年5月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6卷 第3期JournalofHubeiUniversity(SocialScience) May.,1999 Vol.26 No.3 从赤壁之战的描写看<三国演义 ...

  • 读论语的读书报告
  • <三国演义>的学习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该书讲述了东汉末年,在乱世之中曹操.刘备.孙坚父子运用人才争夺天下的故事.该书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为了深化阅读,特对<三国演义>进行学习性研究. 二.研究目的 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

  • 中国小说发展历程及各时期代表作 [1000字]
  • 中国小说发展历程及各时期代表作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三要素"的基本特征: 2.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历程: 3.掌握各时期出现的小说样式: 4.把握各时期有代表性.典型性作家.作品: 5.学会鉴赏小说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历程: 2.把握各时期有代表性.典 ...

  • 元代文学史 明代文学史 复习资料
  • 散曲 12世纪末13世纪初 金末元初 北方文人在创作中吸收民间俗谣俚曲融合一部分词调 由此发展而成的带有浓厚地方色彩和民间风格的新诗体 最早由明初朱有燉在<诚斋乐府>提出. 小令=叶儿 独立的曲子 3853首 宫调 音阶的高低 曲牌 曲调的名字 题目 可有可无 重头小令 联章体 指以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