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朗阅读翻译(19)

参考译文: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地人。九岁时,有人直接叫他父亲的名字,司马朗说:‚轻慢别人父母的人,也就是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这个客人就向他道歉。他十二岁时,通过通经考试成为童子郎,监考的人因为司马朗身体健壮高大,怀疑他隐瞒了年龄,就讯问他。我的父族和母族,历代人都长得个头高大,我虽然年幼,却没有希望高攀的习性,少报年龄来求得早有成就,这不是我立志要做的事。监考的人对他的话感到惊讶。

后来关东的军队起事,原冀州刺史李邵家住在野王,靠近山势险要的地方,他打算迁居到温地。司马朗对李邵说:‚唇齿相依的比喻难道只是指虞国和虢国吗?温和野王两地也正是这样;现在您离开那里而居住到这里,只是躲避早上灭亡的时刻罢了。况且您是郡国百姓中享有名望的人,现在敌寇还没有到来您就先迁走,依傍山地的各县百姓必定发生骚乱,这样就会动摇民心而成为违法乱纪的根源,我私下为郡内百姓的安危感到担忧。‛李邵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沿山一带的百姓果然发生骚乱,他们向内迁徙,有的还进行抢劫。

这时董卓迁移天子改都长安,董卓仍留在洛阳。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当向西迁移,因为天下各地纷乱如云,就派司马朗带着家属返回本县。有人告发司马朗打算逃跑,把他抓起来送到董卓那里,董卓对司马朗说:‚你和我死去的儿子同岁,怎么这样辜负我!‛司马朗于是就说:‚您凭借高出世俗的美德,恰逢天下遭遇灾难的机会,清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这确实是您的虚心纳下,殚精竭虑的结果。(这样下去)将会出现兴旺以致大治的局面。您的威势和德行因此盛大,您的功勋和业绩因此显著,然而战争灾难一天天兴起,各州郡纷乱不安,郊野四境之内,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他们抛弃了住房财产,到处流浪逃窜,虽然四面的关口设卡制止,对逃亡的人加重刑罚惩治,但仍然不能禁绝止息,这就是我忧愁不安的原因。

司马朗知道董卓必定败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财物给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请求返回故乡。他回到故乡后对父老们说:‚董卓犯上作乱,被天下人仇恨,这正是忠臣义士发奋有为的时候。我们郡和京城境界相连,洛阳城东面有成皋,北面毗连黄河,天下兴起义兵的人们如果不能前进,那情势必然使他们停留在这里。这里是军队四分五裂交战争夺的地方,很难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现在道路还可以通行,带领整个宗室向东迁往黎阳。黎阳有军营,赵威孙过去同我们乡里有姻亲,担任监营谒者,统领军队,足可以做我们的首领。如果以后有变化,再慢慢观望也不晚。‛父老们留恋故土,没有跟着司马朗迁走的,只有同县的赵咨,带着家眷一起和司马朗迁往黎阳。几个月后,关东各州郡起兵,聚众几十万人,都集结在荥阳、河内一带。将领们不能统一行动,放纵士兵抢掠,百姓被杀死的近一半。过了很久,关东的兵散去,太祖和吕布在濮阳一带相互对峙,司马朗才带着家人回到温地。这一年发生大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司马朗收留抚恤宗族里的人,教育自己的弟弟们,不因为是衰乱时期就放松学业。

建安二十二年,因患病去世,当时四十七岁。

魏明帝即位之后,封司马朗之子司马遗为昌武亭侯,有食邑百户。司马朗之弟司马孚又将其子司马望过继给司马朗,司马遗去世之后,由司马望之子司马洪继承其嗣。

参考译文: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地人。九岁时,有人直接叫他父亲的名字,司马朗说:‚轻慢别人父母的人,也就是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这个客人就向他道歉。他十二岁时,通过通经考试成为童子郎,监考的人因为司马朗身体健壮高大,怀疑他隐瞒了年龄,就讯问他。我的父族和母族,历代人都长得个头高大,我虽然年幼,却没有希望高攀的习性,少报年龄来求得早有成就,这不是我立志要做的事。监考的人对他的话感到惊讶。

后来关东的军队起事,原冀州刺史李邵家住在野王,靠近山势险要的地方,他打算迁居到温地。司马朗对李邵说:‚唇齿相依的比喻难道只是指虞国和虢国吗?温和野王两地也正是这样;现在您离开那里而居住到这里,只是躲避早上灭亡的时刻罢了。况且您是郡国百姓中享有名望的人,现在敌寇还没有到来您就先迁走,依傍山地的各县百姓必定发生骚乱,这样就会动摇民心而成为违法乱纪的根源,我私下为郡内百姓的安危感到担忧。‛李邵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沿山一带的百姓果然发生骚乱,他们向内迁徙,有的还进行抢劫。

这时董卓迁移天子改都长安,董卓仍留在洛阳。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当向西迁移,因为天下各地纷乱如云,就派司马朗带着家属返回本县。有人告发司马朗打算逃跑,把他抓起来送到董卓那里,董卓对司马朗说:‚你和我死去的儿子同岁,怎么这样辜负我!‛司马朗于是就说:‚您凭借高出世俗的美德,恰逢天下遭遇灾难的机会,清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这确实是您的虚心纳下,殚精竭虑的结果。(这样下去)将会出现兴旺以致大治的局面。您的威势和德行因此盛大,您的功勋和业绩因此显著,然而战争灾难一天天兴起,各州郡纷乱不安,郊野四境之内,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他们抛弃了住房财产,到处流浪逃窜,虽然四面的关口设卡制止,对逃亡的人加重刑罚惩治,但仍然不能禁绝止息,这就是我忧愁不安的原因。

司马朗知道董卓必定败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财物给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请求返回故乡。他回到故乡后对父老们说:‚董卓犯上作乱,被天下人仇恨,这正是忠臣义士发奋有为的时候。我们郡和京城境界相连,洛阳城东面有成皋,北面毗连黄河,天下兴起义兵的人们如果不能前进,那情势必然使他们停留在这里。这里是军队四分五裂交战争夺的地方,很难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现在道路还可以通行,带领整个宗室向东迁往黎阳。黎阳有军营,赵威孙过去同我们乡里有姻亲,担任监营谒者,统领军队,足可以做我们的首领。如果以后有变化,再慢慢观望也不晚。‛父老们留恋故土,没有跟着司马朗迁走的,只有同县的赵咨,带着家眷一起和司马朗迁往黎阳。几个月后,关东各州郡起兵,聚众几十万人,都集结在荥阳、河内一带。将领们不能统一行动,放纵士兵抢掠,百姓被杀死的近一半。过了很久,关东的兵散去,太祖和吕布在濮阳一带相互对峙,司马朗才带着家人回到温地。这一年发生大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司马朗收留抚恤宗族里的人,教育自己的弟弟们,不因为是衰乱时期就放松学业。

建安二十二年,因患病去世,当时四十七岁。

魏明帝即位之后,封司马朗之子司马遗为昌武亭侯,有食邑百户。司马朗之弟司马孚又将其子司马望过继给司马朗,司马遗去世之后,由司马望之子司马洪继承其嗣。


相关内容

  •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强化训练(三)
  •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强化训练(三)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仕州为主簿.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濬谋伐吴,遣攀奉. 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 ...

  • [陆周明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
  • 陆周明墓志铭 黄宗羲 周明姓陆氏,鄞县人也.少与钱司马读书,慷慨有大志. 癸卯岁,周明为降卒所诬,捕入省狱.狱具,周明无所累,脱械出门.未至寓而卒.周明以好事尽其家产,室中所有,唯草荐败絮及故书数百卷.讣闻,家中整顿其室,得布囊于乱书之下,发之,则人头也.其弟春明识其面目,捧之而泣曰:"此 ...

  •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试题集锦及答案
  •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 [报任安书]教案设计2-教学教案
  • 一. 教学目的: 1.通过本单元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四篇传记文学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2.<报任安书>重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所涉及的有关文学常识,写法上融记叙.抒 ...

  • 三国志·司马芝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①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迁大理正.有盗官练置都厕上者,吏疑女工,收以付狱.芝曰:&q ...

  • [宋史-司马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学文言文
  • <宋史·司马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司马池,字和中,自言晋安平献王孚后,征东大将军阳葬安邑澜洄曲,后魏析安邑置夏县,遂为县人.池少丧父,家赀数十万,悉推诸父,而自力读书.时议者以蒲坂.窦津.大阳路官运盐回远闻,乃开口道,自闻喜逾山而抵垣曲,咸以为 ...

  • 2011成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11成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惟陈言之务去"出自( ) A. <谏逐客书> B. <种树郭橐鸵传> ...

  • 2012-2015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汇编2(文言文阅读)
  • 2012-2015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汇编2(文言文阅读) (2015)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 ...

  • "六十而耳顺"新探
  • [摘要]目前,有关<论语>的注本里,对于"六十而耳顺"的理解,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尤其是对于句中"耳顺"的解释,都比较模糊.然而,同样记载孔子言行的<孔子家语>一书中,那句人人所熟知的"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句意却是毫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