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与翻译

2009年第2期黑龙江社会科学No.2,2009

语言、文化与翻译

陈桂琴

(黑龙江科技学院外语系,哈尔滨150027)

搞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跨文化

的话言交际往往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干扰。文化差异的存在常常成为翻译的障碍,译者必须处理好语言文化间

的差异问题,使翻译真正成为传播文化的媒介。

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意识;翻译

中图分类号:H5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937{2009)02-0125—03

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并要不断地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对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有正确的理解,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歧义,落人翻译陷阱。

一、语言、文化与翻译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习俗,每种语言都反映着产生它的一种文化,因而任何形式的语言都具有某种文化的内涵。跨文化的语言交际往往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干扰。因为语言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十分敏感,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有所反映。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不清楚,便不能透彻理解反映它的语言。从语言学角度看,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往往同一个特定的文化系统紧密地联系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地植根于语言。语言既是文化的反映,又是掌握一种文化的直接有效的工具。如果对一特定的文化系统没有相应的认识和了解,将会影响对其语言的深入理解和恰当运用。

人类自有文化就有文化交流。交流又促进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要不是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长期处于孤立、闭塞的状态之中,或多或少都可以从交流中得到好处。现代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更是以空前的规模、内容、形式和手段,在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着。因此,可以说,在现代国家中,绝对不受外来影响的固有文化是不存在的。

跨文化的交流又必须通过翻译。没有翻译,就没有跨文化交流。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既促进了各国、各民族自身文化的繁荣,也丰富了世界文化,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可见,语言、文化、翻译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二、文化差异——翻译的障碍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它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的移植过程。译者,作为这个过程的主体,不仅应该精通原语和译入语这两种语言,而且应该通晓这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任何

收稿日期:2009—01一08

基金项目:2008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英语专业学生素质教育问题探讨与研究”;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英语专业课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与实践”两项课题研究专用论文(11532171)

作者简介:陈桂琴(1966一),女,黑龙江鸡西人,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英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研究。・125・

两个社会都有文化重叠现象。但是除了相似点以外,各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构成了交际的障碍。在跨文化翻译中,译者面对不同于他们母语的一种异族语言和文化,常常碰到一些用自己的语言、文化和社会价值标准无法理解或者无法解释的事、物或者观念,这种跨文化的困惑在翻译实践中是屡见不鲜的。如:英文电视台新剧集《高校风云》(Bos.tonPublic)中有句对白“No,youdidn’tdisturbUS.Wewerejustchewingthefat.”Chewthefat不指嚼肥肉,真正的意思是“闲聊”。所以,此句应译为“不,你没有打扰我们。我们只是在闲扯。”又如:刚刚才发薪水,有人提议周末大家一起上馆子打牙祭。一位中国女士想要减肥,好穿新近买的一条短裙,推辞说:“No,Idon’tthinkIca!lmakeit.1wanttotightenmybelt.”后来,朋友悄悄地问她:“如果你最近手头不

my方便的话,我能帮你什么忙么?”该女士被问得一头雾水,解释半天才弄明白。原来,“tighten

经济拮据,必须节衣缩食度日。例如:“r11le

年收成很差,我们必须节衣缩食度日。)

看来文化差异引起的麻烦还真不少,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研究。harvestwasbadlastyear,weallhadtotightenourbelt”是belts.”(去

1.文化差异影响听话人获得信息的原因,往往是说话人越过了话语字面意义,传递一种带有文化因素的暗含意图。例如:Thatguy’SgotaMidastouch.作为听话人,我们首先要懂得Midastouch是什么。

Golden尽管我们知道它来源于希腊故事,Midastouch指的是希腊国王Midas的点金术(theTouch),但

仍不足以完全领会这句话的文化内涵,无法获得说话人要传达的信息。我们还需要结合社交语境(如商务活动),最终推断出这句话的意图是说那人很会做生意,他无需花费太多气力,就会像点石成金那样轻松赚钱。

2.汉英两个民族在各自文化熏陶下衍生出不同的思辨方式和推理模式,这种差异会导致他们在语言中产生不同的联想。交际双方如不注意这种文化差异,就会使交际发生障碍,造成相互间的信息传递不畅。例如:英语中的adultbooks一词语,从字面上看,这个是“成年人”,一个是“书”,放在一起自然就意为“成年人用书”了。然而这样推理出来的答案只是它的字面意义。从文化内涵上讲,它实际上是“色情书籍(刊)”的代名词。原来在西方社会,淫秽书刊充斥市场,为了遮人耳目,这个委婉词便应运而生。再比如seniorcitizens一词,许多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它所指的是“有社会地位的公民”。而实际上,这里的senior与社会地位并无任何直接联系。中国人有尊老的传统,人们也常常倚老卖老。而西方人谁也不愿意别人说自己老,更不想变老,老年意味着孤独,所以,就在“公民”前面冠以senior这一听起来堂而皇之的字眼。

对诸如此类的词汇,我们如果只注意字面意义,忽视其内涵或社会文化意义,就很难真正理解、正确运用。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不了解语言所负载的这种“文化信息”,有效交际势必受阻。如有人将字面意义对等和文化对等之间随意划等号,把“milkyway”理解为“牛奶路”,那更是不懂天文学而贻笑大方。

3.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了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对应,形成了语言之间的文化空缺现象,出现了大量的“文化空缺词”。

例句:随着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化,这座昔日被誉为远东金融、经济和贸易中心的城市正在促进长江流域的经济中发展起着龙头作用。

译文:Withitsdeepeningeconomicreform,hiscity,formallycrownedasthefinancial,economicandrade

ahuboftheFarEast,isplaying

ley.dragonheadroleinboostingeconomicdevelopmentintheYangtzeRiverval-

该句中把“龙头作用”译为“dragon

mythicalheadrole”是不恰当的。因为在英文中,dragon一词的意思是:alizard”柯林斯最新英语),中国人把“龙”视为吉monster(thatresemblesalargefire—breezing

祥的神物,有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因而成为至尊无上的帝王的象征,甚至把它看做是光明的未来,而吁望子成龙”。可是英美却把“龙”视为喷烟吐火的凶残怪物。而这里所谓的“龙头作用”意指“引导、领头、先锋作用”。不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就会造成误译。

应改译为:With

・126・itsdeepeningeconomicreform,thiscity,formerlycrownedasthefinancial,economic

andtradehuboftheFarEast,isplaying

eraleadingroleinboostingeconomicdevelopmentintheYangtzeRiv—Valley.

可见,文化差异会给理解和翻译带来诸多障碍和困难。有些东西在一种文化里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另一种文化里却是很难理解的;同一个词或成语在不同国家人民中含义往往不同。如不了解其文化内涵,很难正确理解、正确翻译。因此,翻译决不能只着眼于语言转换,而应透过语言表层了解其深层内涵和文化含义。译者必须深谙所要交流的民族语言与文化。至于文化差异的可译性多高,则取决于译者的文化素养和语言的功底,取决于译者的智慧和主观能动性。

三、提高文化意识,跨越文化鸿沟

文化意识即译者认识到翻译是跨越语言文字、跨越文化的信息交流,而文化的差异跟语言文字的差异一样,可能成为交流的障碍,译者在进行语言文字转换的同时,还要注意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以保证信息交流的顺利实现。为此,译者不仅要精通译出和译人语言,还要了解研究诸多语言背后的文化,不断地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而且要在正确翻译观的指导下知道在每一具体情况下如何处理文化差异、文化障碍。缺乏文化意识的译者,可能只顾到字面上的转换而忽略背后的文化问题,或者用母语传授的文化经验去曲解信息。这就会导致误译。所以,我们说,翻译不仅仅是个语言活动,它更是一种文化活动。英国译学理论家苏珊・巴思内特曾把语言比喻为文化有机体中的心脏。因此,语言的翻译不仅是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翻译既涉及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

翻译者在处理文化冈素时必须牢牢记住两点:一是如何正确地理解原作的意思;二是如何让译文的读者在其自身的文化框架中去正确地理解译文的意思,并尽可能多地吸收原语的文化养分。译者作为文化传播者,应尽力加强和增进不同文化在读者心目中的可理解性,尽量缩短两种语言文化间的距离,清除由于缺乏理解甚至误解而造成的障碍。有了这种态度,译者才能让翻译真正成为传播文化的媒介。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言文化的差异性,还要善于发现语言的共通性。如:Speak

devil,andheoftheappears.(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不难发现,中英文在这一成语上有着惊人的异曲同工之

thathasbeenbittenbyserpentisafraidof处。汉文化中,曹操素有“奸雄”的称号,而英语中就使用了“devil”这个词。中英文用法上有惊人相似之处的还有:He

aaarop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towarmsnakeinone’8bosom讲述的正是我们汉文化中的“农夫和蛇的故事”。

翻译,无论是作为文化现象、思想运动,还是作为一种职业、一种知识技能,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翻译的观念、方法、样式、标准、风格等特征无不与时俱进。观察一下世界范围和中国国内的翻译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不难得出结论:翻译确实是人类精神文明中最富活力、最敏锐的领域之一。

由于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是不同民族在特殊历史地理环境里的独特创造。因此,不同民族的文化间存在着众多差异,文化差异的存在决定了不同文化的读者对同一作品的反应不可能相同。不同文化中的读者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与文化有着独特的敏感性。读者的这一独特的文化敏感性正是作者在创作语言作品时的语用前提。因此,用某一种语言创作的作品只有生活在这种语言文化环境中的人才能做出作者所期待的反应,而且这种反应也只能是大致相同。俗话说得好,读《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可见,翻译者对文化因素的处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翻译既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原作和译作都是文化的产物。因此,文化交流中翻译不仅要克服语言的障碍,更要克服文化的障碍。只有充分地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弄清词语的真实含义,把握好翻译的原因和尺度,既要考虑词语中的文化因素怎样在译文中得以体现,同时还要注意避免由于文化因素而产生误译,才能使得译文最切近而又最自然。

总之,译者只有提高文化意识,才能跨越文化的鸿沟。

[责任编辑:王晓春]・127・

语言、文化与翻译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陈桂琴黑龙江科技学院,外语系,哈尔滨,150027黑龙江社会科学HEILONGJIANG SOCIAL SCIENCES2009,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董广才.马娜.DONG Guang-cai.MA Na 语言的文化本质,文化的语言内容--关于凯斯·哈维的《同性恋者的身份与文化转换》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7(1)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行为,更多的是一种运载文化的语言交际过程.本文就阐述凯斯·哈维对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立场,不同的语言体现着不同的文化本质,不同的文化赋予不同的语言内容.凯斯·哈维以近期的法国及英美小说中同性恋者的语言为研究客体,通过对法语及英语语言的性别身份特征以及翻译交际策略的研究来进一步说明文体翻译所体现的文化的不同.

2.学位论文 杨丽 从语言文化学角度分析俄语中带“心灵”这一成素的成语 2009

随着语言学与其它人文学科的整合发展,各学科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紧密性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们的重视,语言已不仅仅被认为是交际和认知工具,它更被看作是一个民族自身文化的代码;“语言不仅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还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褚敏2001)。这是由语言与文化自身特点决定的,因为语言与文化历来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语言作为文化的介质,实际上是“文化中的文化”,即“符号文化”,而文化又是语言的“母体”,其实质是“人化”(赵爱国2002)。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而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它的特殊性在于,一方面“语言既然是人类文明开化的表征,那么也就可以说,语言的产生使人有了文化,语言就是文化,而且是先于其它文化的文化”(夏雨1994);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文化代码,不仅反映语言自身,而且记录并保存文化,同时,文化也作用于语言,在各个层面上影响语言并给语言带来生命力”(褚敏2001)。

学术界对语言、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关注。在俄语语文学界亦是如此。在俄罗斯20世纪70年代,举世公认的两部著作《语言与文化》(维列夏金,科斯托马罗夫1973,1976,1983,1990)和《词的语言国情学理论》(维列夏金,科斯托马罗夫1980)的问世标志着把语言与文化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或学科命名并予以系统研究得以实现,“语言国情学”这一术语在20世纪70-80年代为众多俄罗斯语文学家所熟悉。然而这一理论产生和研究的范围仅限于对外俄语教学中,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俄罗斯语文学界提到更多的是“语言文化学”这个术语,从“语言国情学”到“语言文化学”的转变反映了语言和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俄罗斯学术界,在语言文化学这个领域有突出建树的代表人物是捷利娅,斯捷潘诺夫,阿鲁久诺娃,沃罗比约夫等。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讲,深入了解和掌握并使用所学语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无论对学习还是对交际都是很有帮助和必要的。也就是说,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学习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过程。反过来,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基本情况及情感特征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该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上。因此,通过语言来研究某一民族的文化显得尤其特别重要,因为语言不仅表达文化、表现文化、形成文化、产生于文化当中,而且在文化中得到发展。

我们知道,成语是语言的精华,是民族语言中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是语言中相对稳定的一个分支体系,是最具有形象性、且最“保守”的语言体系。俄语成语作为俄罗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镜子,它充分体现了该民族的文化习俗、民情及历史等各方面的情况,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俄语成语是俄罗斯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许多世纪而提炼出来的,就其数量来说,可谓是汗牛充栋,车载斗量,并且对成语的界定及研究范围也尚未达成共识。我国俄语学界对俄语成语进行了大量研究,有的从词源学的角度介绍俄语成语的来源,例如来自日常生活(服装、饮食等),或是历史事件,亦或是来自于宗教生活,还有来自于外来文化;有的是通过列举一些典型的俄语成语,介绍其反映的俄罗斯国情,诸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者风俗传统、节庆、宗教礼仪等。由于知识和理论水平的局限,本论文在写作时,主要从“语言文化学”这一理论出发,选取俄语成语中带“心灵”这一成分的成语作为语料,分析体现在这些成语文化层面上的“俄罗斯民族的心理情感状态”,揭示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几个典型特点,例如慷慨、情绪化等,阐明俄罗斯文化与俄语成语之间的内在联系。

论文由前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七部分构成。

前言部分主要说明选题的现实意义、目的、任务、理论基础、研究对象、新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方法以及使用的材料。

第一章《语言文化学的理论基础》

本章第一节《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问题》综述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揭示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统一不可分的辩证统一关系。

本章第二节《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语言文化学》介绍了语言文化学产生的理论背景、它的研究方向、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任务及研究流派。 本章第三节《语言文化学的概念体系》阐释语言文化学学科范围内的“民族心智”、“语言世界图景”及语言文化学研究的一个概念“心灵”。

第二章《俄语成语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本章第一节《俄语成语发展的历史和基本阶段》介绍俄语成语的研究历史及成果。

本章第二节《俄语成语的研究现状》

本章第三节《俄语成语概念和范围的界定》

第三章《带“心灵”这一成分的俄语成语的语言文化学分析》

语言文化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与文化及二者的互动关系,其研究的对象物包括:神话化的语言单位(神话单位、原始意象或原型、典礼、仪式、咒语);警句、箴言、谚语、俗语;成语;象征、范语和定型;形象和隐喻;语言的修辞方式;言语行为;言语礼节。而其中成语是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最有价值的信息源泉。成语中凝结着民族有关神话、风俗、传统、仪式、道德、习惯、和行为的定型观念。就像拉林(Б.А.Ларин)指出的那样,成语永远间接地体现了一民族的世界观、社会制度和该时代的意识形态,这种表现正如早晨的光辉体现在一滴水中。

在论文中我们选取了带有“心灵”这一成分的俄语成语,以语言文化学理论为支撑对其进行分析。

本章第一节《俄语成语的语言文化学研究》分析俄语成语在语言文化学视野下研究的可行性及研究现状。

本章第二节《带“心灵”这一成分的俄语成语的分类》

本章第三节《对表示俄罗斯民族内在情感状态的带“心灵”这一成分的俄语成语的语言文化学分析》

结论中对整个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附录部分按俄语字母顺序排列,列举出本论文中出现的成语。

3.期刊论文 王丹.任自峰 语言的文化本质文化的语言内容——试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山东文学(下半月)2008,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文化因素会不断浸入语言之中,丰富和发展语言;2.语言也会对文化产生影响.理解语言必须先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4.期刊论文 焦宏丽 民间的巨人——浅谈《巨人传》中民间诙谐文化的语言表征世间 -时代文学(双月版)

2007,

本文着力从语言角度解读巴赫金在其《拉伯雷研究》中提出的

5.学位论文 于军 俄罗斯民俗与语言表达 2009

我的论文题目是《俄罗斯民俗与语言表达》。论文由引言、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信等五部分组成。

在引言中分别介绍了论文题目和选题的迫切性,阐明了论文研究课题的创新之处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第一部分《语言与文化的基本概念》中系统详细地阐述了下面的一些问题,如:语言与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俄罗斯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民俗是文化的一种,俄罗斯民俗的产生与发展,俄罗斯民俗对俄罗斯人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及对俄罗斯行为方式的影响等。

在第二部分《俄罗斯民俗与语言表达》中由以下几个部分内容组成:俄罗斯民俗中礼貌言语的使用,俄罗斯民俗中官方正式言语的使用,俄罗斯民俗中个人亲密言语的使用,俄罗斯民俗中科技言语的使用,俄罗斯民俗中文化言语的使用,俄罗斯民俗中广告言语的使用,俄罗斯民俗中讽刺言语的使用,俄罗斯民俗中作家言语使用等。

在第三部分《俄汉民俗语言表达方式对比》中系统深入分析了俄汉语中称谓的区别,俄汉语中数字文化意义的区别,俄汉语中最常见的亲属间的称谓,俄汉语中姓氏表达的区别,及俄汉语中的民俗表达特点等。

在第四部分《俄罗斯民俗不同地方的称呼》中由以下几个部分内容组成:在城市交通,百货商店,诊所,理发店,服务部,照相馆,干洗店等地的称呼。

论文选题的迫切性。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和认知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一切文化活动,文化创造和文化发展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文化产生、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形式。世界上有很多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习惯,民族习惯可简称为民俗,也可以说,民俗是社会发展中长期沿袭下来的习惯礼节风俗的总和,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人的生活有许多传统、风俗、礼仪、仪式。例如:无论是出远门,还是到附近出差,在临出发之前,上路的人和送行的人都要在沙发或者椅子上静静地坐一会儿。这种民俗称之为“сестьнадорогу”(上路前坐下来),据说是为了动身前集中一下思想,求得平静,这样可以保佑一路平安。这个民俗有相当长的历史,一直延续至今。我要写的论文《俄罗斯民俗与语言表达》符合当前国际交流的大环境。众所周知,政治、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语言与文化的交流。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再比如说,正确的运用打招呼的方式和称谓用语,直接关系着交往的好坏。在俄语中,如果听到《Приветствуювас》的打招呼用语,不难判断说话者或者是中老年人,或是处在正式的交际场合。看到一个外国人能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我们一定会很敬佩。总之,在各国人民渴望相互了解的今天,作为从事俄语的人,有必要对俄罗斯人的民俗和语言表达作一个深入的研究。这对顺利进行外事工作,外经外贸及跨文化交际是极为有益的。如果正是这样,那么就足以说明我论文所选题目十分迫切。

论文的创新之处。目前研究俄语语言文化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国内的有吴国华,是洛阳外语学院的教授,著有《文化词汇学》,《文化语义学》,王福祥,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著有《跨语言学》,《文化与语言》。俄罗斯普希金语言学院院长(),是俄罗斯语言国情学的创始人,著有《跨语言学》,()等。70年代以后,苏联开始大力开展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并把这门学科定名为语言国情学,于是研究语言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系统。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的汉语界,文化语言学也在悄然兴起,申小龙先生出版了《中国文化语言学》,他把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这门学科定名为文化语言学,尝试建立自己的文化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的诞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必然。而文化语言学的重点研究汉语与文化传统、民族心理、民族习俗的关系等。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将俄罗斯民族习俗如何用语言表达归纳总结汇集成锦,并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新义。例如чёрнаясуббота译成“时尚劳动日”而在十月革命时期:суббота意思是“星期六义务劳动”,所以当今如果说

чёрнаясуббота是对劳动日的一种讽刺。再比如当俄罗斯人请您去做客时,您也许会问:“要不要带些什么

?”(Чтопринестиссобой?)他肯定会说:“什么也不用带,您自己来就行了”(),但是,这句客套话千万不能当真。根据俄罗斯人的传统,空手上门做客是不礼貌的。诸如此类的民俗语言现象和表达将会在我的论文中体现很多很多,它是前人和以前这类研究中所少见的。因此,可以说,我的研究将会对类似研究起到引导和借鉴作用。

论文的理论意义。大家知道,学术论文有等级之分,作为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如果真的要达到理论创新实际上是很难的一件事,但是能够对前人这方面的理论学习研究和加以总结和概括会相对容易一些。基于这一点,我对很多文化和语言文化理论进行了潜心地学习和深入的研究。如

:КостомаровВ.Г的,吴国华的,王福祥的,胡文仲的,赵敏善的,谭林的,黄苏华的著作,通过这些理论的总结和研究使我对文化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也有了新的进一步的认识和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是我学习的体会上升为理论的简要概括。

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第一,语言自身就是一种文化,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个民族间语言差异是民族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有积累功能,或者称文化载体功能。前人的全部生活经验,都存储于语言中。后人习得民族文化,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习民族语言。学习语言所记录的前人的经验,同样,了解另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的途径。第三,语言是文化的传播工具。第四,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语言丰富、完善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制约。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文化决定词语的运用,文化观念对语言交际内容有较大的影响,对语言交际方式也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论文的实践意义。论文的实践意义具有如下几个方面:1)我收集了许多有关民俗与语言表达相关的语料,作为论文的素材。如:俄罗斯人见面怎样打招呼,俄罗斯人的新娘和新郎怎样在婚礼上互致良言,俄罗斯人在商场里购物怎么样与售货员交流,俄罗斯人在接待客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好客等等。2)将我所收集的这些语言素材,俄语民俗语言表达与中国人的民俗语言表达进行对比研究,是对对比语言学研究和对比文化学、对比民俗学研究的一大贡献。3)用这些所收集的语言素材和所研究的实践成果可以编写语言与文化对比教材,俄语口语,习惯用语教材。4)通过进行汉俄语言与文化对比,将会找到在俄语和汉语语言民俗表达之间存在差异,如:涉及的吉祥数字的,吉祥用语的,吉祥身势语等等。

6.期刊论文 吴兰 文化:操控语言的那只手——浅谈文化对英汉语言的影响 -科教导刊2009,

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对英汉语言的影响,指出文化是语言的基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其背后都潜藏着文化.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习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将有助于理解和运用语言.

7.期刊论文 高凤霞.GAO Feng-xia 浅谈文化与语言习得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2)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生活在一定言语使用区域中的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下通过口语或书面形式相互交际而使用的,一种特定的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以及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的.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文化与语言习得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观点.

8.学位论文 马飞 从文化角度分析英、汉语用上的差异 2001

英语

化交际中的顺畅沟通. 全文由导论,正文三章及结束语组成. 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说明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及目的. 第二部分重点阐述文化和语言的定义以及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有史以来,学者们给文化下过数不清的定义.总体说来,文化是一个民族全部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念,等级以及时空观念的总和. 从语言学上讲,语言是人们沟通时所使用的符号系统,是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总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而语言背后的文化更是千差万别.一方面,语言与文化是互为依托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可以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一面镜子.有的语言学家甚至将语言看作是文化的基石;而另一方面,文化又深深地影响着语言.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交际及跨文化交际的含义,交际的类型以及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交际一词由来已久,指的是人们有意识的互相传递信息的过程.交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正式交际与非正式交际;口头交际与书面交际;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跨文化交际是随着当今世界的经济、文化、教育向着全球一体化方向发展,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和通信手段使全人类有可能频繁接触时产生的.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在许多场合起着

9.期刊论文 王梦.WANG Meng 语言和文化关系的认知解释与翻译的可译性 -德州学院学报2007,23(3)

在语言和文化关系的传统认识上,有两种相反的观点.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其不足之处在于它们都把语言和文化看作两个孤立的个体.从人类的认知角度来看,语言和文化都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外在表现.人类认知的本质决定了语言和文化的性质和它们的关系.语言和文化不是彼此决定的关系,某一语言和文化的结合是历史的、偶然的产物.人类认知能力是无限的,无限的认知能力赋予人类语言以无穷创造性,人类语言可以跨越文化的界限,实现对它文化的理解和接纳.这种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构成了翻译可能性的坚实理论基础.

10.期刊论文 庞婧 语言扩展与文化流向 -云南社会科学2000,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和载体,人类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文化会在语言中留下自己的印迹.本文试图从语言的地域变异、社会变异以及新词语的产生等方面来探讨语言的扩展(主要是词汇)所反映出的中国文化发展流向,并简单涉及了语言扩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ljshkx200902034.aspx

授权使用:包老师(wfxjsd),授权号:371b5871-66d4-4f11-b4aa-9e5000166a3b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8日

2009年第2期黑龙江社会科学No.2,2009

语言、文化与翻译

陈桂琴

(黑龙江科技学院外语系,哈尔滨150027)

搞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跨文化

的话言交际往往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干扰。文化差异的存在常常成为翻译的障碍,译者必须处理好语言文化间

的差异问题,使翻译真正成为传播文化的媒介。

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意识;翻译

中图分类号:H5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937{2009)02-0125—03

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并要不断地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对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有正确的理解,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歧义,落人翻译陷阱。

一、语言、文化与翻译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习俗,每种语言都反映着产生它的一种文化,因而任何形式的语言都具有某种文化的内涵。跨文化的语言交际往往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干扰。因为语言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十分敏感,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有所反映。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不清楚,便不能透彻理解反映它的语言。从语言学角度看,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往往同一个特定的文化系统紧密地联系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地植根于语言。语言既是文化的反映,又是掌握一种文化的直接有效的工具。如果对一特定的文化系统没有相应的认识和了解,将会影响对其语言的深入理解和恰当运用。

人类自有文化就有文化交流。交流又促进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要不是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长期处于孤立、闭塞的状态之中,或多或少都可以从交流中得到好处。现代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更是以空前的规模、内容、形式和手段,在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着。因此,可以说,在现代国家中,绝对不受外来影响的固有文化是不存在的。

跨文化的交流又必须通过翻译。没有翻译,就没有跨文化交流。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既促进了各国、各民族自身文化的繁荣,也丰富了世界文化,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可见,语言、文化、翻译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二、文化差异——翻译的障碍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它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的移植过程。译者,作为这个过程的主体,不仅应该精通原语和译入语这两种语言,而且应该通晓这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任何

收稿日期:2009—01一08

基金项目:2008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英语专业学生素质教育问题探讨与研究”;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英语专业课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与实践”两项课题研究专用论文(11532171)

作者简介:陈桂琴(1966一),女,黑龙江鸡西人,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英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研究。・125・

两个社会都有文化重叠现象。但是除了相似点以外,各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构成了交际的障碍。在跨文化翻译中,译者面对不同于他们母语的一种异族语言和文化,常常碰到一些用自己的语言、文化和社会价值标准无法理解或者无法解释的事、物或者观念,这种跨文化的困惑在翻译实践中是屡见不鲜的。如:英文电视台新剧集《高校风云》(Bos.tonPublic)中有句对白“No,youdidn’tdisturbUS.Wewerejustchewingthefat.”Chewthefat不指嚼肥肉,真正的意思是“闲聊”。所以,此句应译为“不,你没有打扰我们。我们只是在闲扯。”又如:刚刚才发薪水,有人提议周末大家一起上馆子打牙祭。一位中国女士想要减肥,好穿新近买的一条短裙,推辞说:“No,Idon’tthinkIca!lmakeit.1wanttotightenmybelt.”后来,朋友悄悄地问她:“如果你最近手头不

my方便的话,我能帮你什么忙么?”该女士被问得一头雾水,解释半天才弄明白。原来,“tighten

经济拮据,必须节衣缩食度日。例如:“r11le

年收成很差,我们必须节衣缩食度日。)

看来文化差异引起的麻烦还真不少,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研究。harvestwasbadlastyear,weallhadtotightenourbelt”是belts.”(去

1.文化差异影响听话人获得信息的原因,往往是说话人越过了话语字面意义,传递一种带有文化因素的暗含意图。例如:Thatguy’SgotaMidastouch.作为听话人,我们首先要懂得Midastouch是什么。

Golden尽管我们知道它来源于希腊故事,Midastouch指的是希腊国王Midas的点金术(theTouch),但

仍不足以完全领会这句话的文化内涵,无法获得说话人要传达的信息。我们还需要结合社交语境(如商务活动),最终推断出这句话的意图是说那人很会做生意,他无需花费太多气力,就会像点石成金那样轻松赚钱。

2.汉英两个民族在各自文化熏陶下衍生出不同的思辨方式和推理模式,这种差异会导致他们在语言中产生不同的联想。交际双方如不注意这种文化差异,就会使交际发生障碍,造成相互间的信息传递不畅。例如:英语中的adultbooks一词语,从字面上看,这个是“成年人”,一个是“书”,放在一起自然就意为“成年人用书”了。然而这样推理出来的答案只是它的字面意义。从文化内涵上讲,它实际上是“色情书籍(刊)”的代名词。原来在西方社会,淫秽书刊充斥市场,为了遮人耳目,这个委婉词便应运而生。再比如seniorcitizens一词,许多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它所指的是“有社会地位的公民”。而实际上,这里的senior与社会地位并无任何直接联系。中国人有尊老的传统,人们也常常倚老卖老。而西方人谁也不愿意别人说自己老,更不想变老,老年意味着孤独,所以,就在“公民”前面冠以senior这一听起来堂而皇之的字眼。

对诸如此类的词汇,我们如果只注意字面意义,忽视其内涵或社会文化意义,就很难真正理解、正确运用。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不了解语言所负载的这种“文化信息”,有效交际势必受阻。如有人将字面意义对等和文化对等之间随意划等号,把“milkyway”理解为“牛奶路”,那更是不懂天文学而贻笑大方。

3.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了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对应,形成了语言之间的文化空缺现象,出现了大量的“文化空缺词”。

例句:随着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化,这座昔日被誉为远东金融、经济和贸易中心的城市正在促进长江流域的经济中发展起着龙头作用。

译文:Withitsdeepeningeconomicreform,hiscity,formallycrownedasthefinancial,economicandrade

ahuboftheFarEast,isplaying

ley.dragonheadroleinboostingeconomicdevelopmentintheYangtzeRiverval-

该句中把“龙头作用”译为“dragon

mythicalheadrole”是不恰当的。因为在英文中,dragon一词的意思是:alizard”柯林斯最新英语),中国人把“龙”视为吉monster(thatresemblesalargefire—breezing

祥的神物,有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因而成为至尊无上的帝王的象征,甚至把它看做是光明的未来,而吁望子成龙”。可是英美却把“龙”视为喷烟吐火的凶残怪物。而这里所谓的“龙头作用”意指“引导、领头、先锋作用”。不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就会造成误译。

应改译为:With

・126・itsdeepeningeconomicreform,thiscity,formerlycrownedasthefinancial,economic

andtradehuboftheFarEast,isplaying

eraleadingroleinboostingeconomicdevelopmentintheYangtzeRiv—Valley.

可见,文化差异会给理解和翻译带来诸多障碍和困难。有些东西在一种文化里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另一种文化里却是很难理解的;同一个词或成语在不同国家人民中含义往往不同。如不了解其文化内涵,很难正确理解、正确翻译。因此,翻译决不能只着眼于语言转换,而应透过语言表层了解其深层内涵和文化含义。译者必须深谙所要交流的民族语言与文化。至于文化差异的可译性多高,则取决于译者的文化素养和语言的功底,取决于译者的智慧和主观能动性。

三、提高文化意识,跨越文化鸿沟

文化意识即译者认识到翻译是跨越语言文字、跨越文化的信息交流,而文化的差异跟语言文字的差异一样,可能成为交流的障碍,译者在进行语言文字转换的同时,还要注意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以保证信息交流的顺利实现。为此,译者不仅要精通译出和译人语言,还要了解研究诸多语言背后的文化,不断地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而且要在正确翻译观的指导下知道在每一具体情况下如何处理文化差异、文化障碍。缺乏文化意识的译者,可能只顾到字面上的转换而忽略背后的文化问题,或者用母语传授的文化经验去曲解信息。这就会导致误译。所以,我们说,翻译不仅仅是个语言活动,它更是一种文化活动。英国译学理论家苏珊・巴思内特曾把语言比喻为文化有机体中的心脏。因此,语言的翻译不仅是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翻译既涉及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

翻译者在处理文化冈素时必须牢牢记住两点:一是如何正确地理解原作的意思;二是如何让译文的读者在其自身的文化框架中去正确地理解译文的意思,并尽可能多地吸收原语的文化养分。译者作为文化传播者,应尽力加强和增进不同文化在读者心目中的可理解性,尽量缩短两种语言文化间的距离,清除由于缺乏理解甚至误解而造成的障碍。有了这种态度,译者才能让翻译真正成为传播文化的媒介。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言文化的差异性,还要善于发现语言的共通性。如:Speak

devil,andheoftheappears.(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不难发现,中英文在这一成语上有着惊人的异曲同工之

thathasbeenbittenbyserpentisafraidof处。汉文化中,曹操素有“奸雄”的称号,而英语中就使用了“devil”这个词。中英文用法上有惊人相似之处的还有:He

aaarop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towarmsnakeinone’8bosom讲述的正是我们汉文化中的“农夫和蛇的故事”。

翻译,无论是作为文化现象、思想运动,还是作为一种职业、一种知识技能,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翻译的观念、方法、样式、标准、风格等特征无不与时俱进。观察一下世界范围和中国国内的翻译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不难得出结论:翻译确实是人类精神文明中最富活力、最敏锐的领域之一。

由于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是不同民族在特殊历史地理环境里的独特创造。因此,不同民族的文化间存在着众多差异,文化差异的存在决定了不同文化的读者对同一作品的反应不可能相同。不同文化中的读者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与文化有着独特的敏感性。读者的这一独特的文化敏感性正是作者在创作语言作品时的语用前提。因此,用某一种语言创作的作品只有生活在这种语言文化环境中的人才能做出作者所期待的反应,而且这种反应也只能是大致相同。俗话说得好,读《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可见,翻译者对文化因素的处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翻译既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原作和译作都是文化的产物。因此,文化交流中翻译不仅要克服语言的障碍,更要克服文化的障碍。只有充分地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弄清词语的真实含义,把握好翻译的原因和尺度,既要考虑词语中的文化因素怎样在译文中得以体现,同时还要注意避免由于文化因素而产生误译,才能使得译文最切近而又最自然。

总之,译者只有提高文化意识,才能跨越文化的鸿沟。

[责任编辑:王晓春]・127・

语言、文化与翻译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陈桂琴黑龙江科技学院,外语系,哈尔滨,150027黑龙江社会科学HEILONGJIANG SOCIAL SCIENCES2009,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董广才.马娜.DONG Guang-cai.MA Na 语言的文化本质,文化的语言内容--关于凯斯·哈维的《同性恋者的身份与文化转换》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7(1)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行为,更多的是一种运载文化的语言交际过程.本文就阐述凯斯·哈维对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立场,不同的语言体现着不同的文化本质,不同的文化赋予不同的语言内容.凯斯·哈维以近期的法国及英美小说中同性恋者的语言为研究客体,通过对法语及英语语言的性别身份特征以及翻译交际策略的研究来进一步说明文体翻译所体现的文化的不同.

2.学位论文 杨丽 从语言文化学角度分析俄语中带“心灵”这一成素的成语 2009

随着语言学与其它人文学科的整合发展,各学科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紧密性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们的重视,语言已不仅仅被认为是交际和认知工具,它更被看作是一个民族自身文化的代码;“语言不仅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还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褚敏2001)。这是由语言与文化自身特点决定的,因为语言与文化历来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语言作为文化的介质,实际上是“文化中的文化”,即“符号文化”,而文化又是语言的“母体”,其实质是“人化”(赵爱国2002)。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而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它的特殊性在于,一方面“语言既然是人类文明开化的表征,那么也就可以说,语言的产生使人有了文化,语言就是文化,而且是先于其它文化的文化”(夏雨1994);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文化代码,不仅反映语言自身,而且记录并保存文化,同时,文化也作用于语言,在各个层面上影响语言并给语言带来生命力”(褚敏2001)。

学术界对语言、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关注。在俄语语文学界亦是如此。在俄罗斯20世纪70年代,举世公认的两部著作《语言与文化》(维列夏金,科斯托马罗夫1973,1976,1983,1990)和《词的语言国情学理论》(维列夏金,科斯托马罗夫1980)的问世标志着把语言与文化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或学科命名并予以系统研究得以实现,“语言国情学”这一术语在20世纪70-80年代为众多俄罗斯语文学家所熟悉。然而这一理论产生和研究的范围仅限于对外俄语教学中,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俄罗斯语文学界提到更多的是“语言文化学”这个术语,从“语言国情学”到“语言文化学”的转变反映了语言和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俄罗斯学术界,在语言文化学这个领域有突出建树的代表人物是捷利娅,斯捷潘诺夫,阿鲁久诺娃,沃罗比约夫等。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讲,深入了解和掌握并使用所学语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无论对学习还是对交际都是很有帮助和必要的。也就是说,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学习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过程。反过来,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基本情况及情感特征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该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上。因此,通过语言来研究某一民族的文化显得尤其特别重要,因为语言不仅表达文化、表现文化、形成文化、产生于文化当中,而且在文化中得到发展。

我们知道,成语是语言的精华,是民族语言中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是语言中相对稳定的一个分支体系,是最具有形象性、且最“保守”的语言体系。俄语成语作为俄罗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镜子,它充分体现了该民族的文化习俗、民情及历史等各方面的情况,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俄语成语是俄罗斯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许多世纪而提炼出来的,就其数量来说,可谓是汗牛充栋,车载斗量,并且对成语的界定及研究范围也尚未达成共识。我国俄语学界对俄语成语进行了大量研究,有的从词源学的角度介绍俄语成语的来源,例如来自日常生活(服装、饮食等),或是历史事件,亦或是来自于宗教生活,还有来自于外来文化;有的是通过列举一些典型的俄语成语,介绍其反映的俄罗斯国情,诸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者风俗传统、节庆、宗教礼仪等。由于知识和理论水平的局限,本论文在写作时,主要从“语言文化学”这一理论出发,选取俄语成语中带“心灵”这一成分的成语作为语料,分析体现在这些成语文化层面上的“俄罗斯民族的心理情感状态”,揭示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几个典型特点,例如慷慨、情绪化等,阐明俄罗斯文化与俄语成语之间的内在联系。

论文由前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七部分构成。

前言部分主要说明选题的现实意义、目的、任务、理论基础、研究对象、新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方法以及使用的材料。

第一章《语言文化学的理论基础》

本章第一节《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问题》综述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揭示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统一不可分的辩证统一关系。

本章第二节《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语言文化学》介绍了语言文化学产生的理论背景、它的研究方向、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任务及研究流派。 本章第三节《语言文化学的概念体系》阐释语言文化学学科范围内的“民族心智”、“语言世界图景”及语言文化学研究的一个概念“心灵”。

第二章《俄语成语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本章第一节《俄语成语发展的历史和基本阶段》介绍俄语成语的研究历史及成果。

本章第二节《俄语成语的研究现状》

本章第三节《俄语成语概念和范围的界定》

第三章《带“心灵”这一成分的俄语成语的语言文化学分析》

语言文化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与文化及二者的互动关系,其研究的对象物包括:神话化的语言单位(神话单位、原始意象或原型、典礼、仪式、咒语);警句、箴言、谚语、俗语;成语;象征、范语和定型;形象和隐喻;语言的修辞方式;言语行为;言语礼节。而其中成语是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最有价值的信息源泉。成语中凝结着民族有关神话、风俗、传统、仪式、道德、习惯、和行为的定型观念。就像拉林(Б.А.Ларин)指出的那样,成语永远间接地体现了一民族的世界观、社会制度和该时代的意识形态,这种表现正如早晨的光辉体现在一滴水中。

在论文中我们选取了带有“心灵”这一成分的俄语成语,以语言文化学理论为支撑对其进行分析。

本章第一节《俄语成语的语言文化学研究》分析俄语成语在语言文化学视野下研究的可行性及研究现状。

本章第二节《带“心灵”这一成分的俄语成语的分类》

本章第三节《对表示俄罗斯民族内在情感状态的带“心灵”这一成分的俄语成语的语言文化学分析》

结论中对整个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附录部分按俄语字母顺序排列,列举出本论文中出现的成语。

3.期刊论文 王丹.任自峰 语言的文化本质文化的语言内容——试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山东文学(下半月)2008,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文化因素会不断浸入语言之中,丰富和发展语言;2.语言也会对文化产生影响.理解语言必须先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4.期刊论文 焦宏丽 民间的巨人——浅谈《巨人传》中民间诙谐文化的语言表征世间 -时代文学(双月版)

2007,

本文着力从语言角度解读巴赫金在其《拉伯雷研究》中提出的

5.学位论文 于军 俄罗斯民俗与语言表达 2009

我的论文题目是《俄罗斯民俗与语言表达》。论文由引言、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信等五部分组成。

在引言中分别介绍了论文题目和选题的迫切性,阐明了论文研究课题的创新之处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第一部分《语言与文化的基本概念》中系统详细地阐述了下面的一些问题,如:语言与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俄罗斯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民俗是文化的一种,俄罗斯民俗的产生与发展,俄罗斯民俗对俄罗斯人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及对俄罗斯行为方式的影响等。

在第二部分《俄罗斯民俗与语言表达》中由以下几个部分内容组成:俄罗斯民俗中礼貌言语的使用,俄罗斯民俗中官方正式言语的使用,俄罗斯民俗中个人亲密言语的使用,俄罗斯民俗中科技言语的使用,俄罗斯民俗中文化言语的使用,俄罗斯民俗中广告言语的使用,俄罗斯民俗中讽刺言语的使用,俄罗斯民俗中作家言语使用等。

在第三部分《俄汉民俗语言表达方式对比》中系统深入分析了俄汉语中称谓的区别,俄汉语中数字文化意义的区别,俄汉语中最常见的亲属间的称谓,俄汉语中姓氏表达的区别,及俄汉语中的民俗表达特点等。

在第四部分《俄罗斯民俗不同地方的称呼》中由以下几个部分内容组成:在城市交通,百货商店,诊所,理发店,服务部,照相馆,干洗店等地的称呼。

论文选题的迫切性。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和认知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一切文化活动,文化创造和文化发展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文化产生、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形式。世界上有很多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习惯,民族习惯可简称为民俗,也可以说,民俗是社会发展中长期沿袭下来的习惯礼节风俗的总和,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人的生活有许多传统、风俗、礼仪、仪式。例如:无论是出远门,还是到附近出差,在临出发之前,上路的人和送行的人都要在沙发或者椅子上静静地坐一会儿。这种民俗称之为“сестьнадорогу”(上路前坐下来),据说是为了动身前集中一下思想,求得平静,这样可以保佑一路平安。这个民俗有相当长的历史,一直延续至今。我要写的论文《俄罗斯民俗与语言表达》符合当前国际交流的大环境。众所周知,政治、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语言与文化的交流。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再比如说,正确的运用打招呼的方式和称谓用语,直接关系着交往的好坏。在俄语中,如果听到《Приветствуювас》的打招呼用语,不难判断说话者或者是中老年人,或是处在正式的交际场合。看到一个外国人能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我们一定会很敬佩。总之,在各国人民渴望相互了解的今天,作为从事俄语的人,有必要对俄罗斯人的民俗和语言表达作一个深入的研究。这对顺利进行外事工作,外经外贸及跨文化交际是极为有益的。如果正是这样,那么就足以说明我论文所选题目十分迫切。

论文的创新之处。目前研究俄语语言文化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国内的有吴国华,是洛阳外语学院的教授,著有《文化词汇学》,《文化语义学》,王福祥,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著有《跨语言学》,《文化与语言》。俄罗斯普希金语言学院院长(),是俄罗斯语言国情学的创始人,著有《跨语言学》,()等。70年代以后,苏联开始大力开展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并把这门学科定名为语言国情学,于是研究语言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系统。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的汉语界,文化语言学也在悄然兴起,申小龙先生出版了《中国文化语言学》,他把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这门学科定名为文化语言学,尝试建立自己的文化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的诞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必然。而文化语言学的重点研究汉语与文化传统、民族心理、民族习俗的关系等。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将俄罗斯民族习俗如何用语言表达归纳总结汇集成锦,并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新义。例如чёрнаясуббота译成“时尚劳动日”而在十月革命时期:суббота意思是“星期六义务劳动”,所以当今如果说

чёрнаясуббота是对劳动日的一种讽刺。再比如当俄罗斯人请您去做客时,您也许会问:“要不要带些什么

?”(Чтопринестиссобой?)他肯定会说:“什么也不用带,您自己来就行了”(),但是,这句客套话千万不能当真。根据俄罗斯人的传统,空手上门做客是不礼貌的。诸如此类的民俗语言现象和表达将会在我的论文中体现很多很多,它是前人和以前这类研究中所少见的。因此,可以说,我的研究将会对类似研究起到引导和借鉴作用。

论文的理论意义。大家知道,学术论文有等级之分,作为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如果真的要达到理论创新实际上是很难的一件事,但是能够对前人这方面的理论学习研究和加以总结和概括会相对容易一些。基于这一点,我对很多文化和语言文化理论进行了潜心地学习和深入的研究。如

:КостомаровВ.Г的,吴国华的,王福祥的,胡文仲的,赵敏善的,谭林的,黄苏华的著作,通过这些理论的总结和研究使我对文化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也有了新的进一步的认识和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是我学习的体会上升为理论的简要概括。

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第一,语言自身就是一种文化,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个民族间语言差异是民族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有积累功能,或者称文化载体功能。前人的全部生活经验,都存储于语言中。后人习得民族文化,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习民族语言。学习语言所记录的前人的经验,同样,了解另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的途径。第三,语言是文化的传播工具。第四,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语言丰富、完善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制约。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文化决定词语的运用,文化观念对语言交际内容有较大的影响,对语言交际方式也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论文的实践意义。论文的实践意义具有如下几个方面:1)我收集了许多有关民俗与语言表达相关的语料,作为论文的素材。如:俄罗斯人见面怎样打招呼,俄罗斯人的新娘和新郎怎样在婚礼上互致良言,俄罗斯人在商场里购物怎么样与售货员交流,俄罗斯人在接待客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好客等等。2)将我所收集的这些语言素材,俄语民俗语言表达与中国人的民俗语言表达进行对比研究,是对对比语言学研究和对比文化学、对比民俗学研究的一大贡献。3)用这些所收集的语言素材和所研究的实践成果可以编写语言与文化对比教材,俄语口语,习惯用语教材。4)通过进行汉俄语言与文化对比,将会找到在俄语和汉语语言民俗表达之间存在差异,如:涉及的吉祥数字的,吉祥用语的,吉祥身势语等等。

6.期刊论文 吴兰 文化:操控语言的那只手——浅谈文化对英汉语言的影响 -科教导刊2009,

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对英汉语言的影响,指出文化是语言的基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其背后都潜藏着文化.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习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将有助于理解和运用语言.

7.期刊论文 高凤霞.GAO Feng-xia 浅谈文化与语言习得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2)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生活在一定言语使用区域中的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下通过口语或书面形式相互交际而使用的,一种特定的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以及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的.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文化与语言习得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观点.

8.学位论文 马飞 从文化角度分析英、汉语用上的差异 2001

英语

化交际中的顺畅沟通. 全文由导论,正文三章及结束语组成. 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说明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及目的. 第二部分重点阐述文化和语言的定义以及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有史以来,学者们给文化下过数不清的定义.总体说来,文化是一个民族全部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念,等级以及时空观念的总和. 从语言学上讲,语言是人们沟通时所使用的符号系统,是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总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而语言背后的文化更是千差万别.一方面,语言与文化是互为依托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可以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一面镜子.有的语言学家甚至将语言看作是文化的基石;而另一方面,文化又深深地影响着语言.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交际及跨文化交际的含义,交际的类型以及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交际一词由来已久,指的是人们有意识的互相传递信息的过程.交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正式交际与非正式交际;口头交际与书面交际;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跨文化交际是随着当今世界的经济、文化、教育向着全球一体化方向发展,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和通信手段使全人类有可能频繁接触时产生的.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在许多场合起着

9.期刊论文 王梦.WANG Meng 语言和文化关系的认知解释与翻译的可译性 -德州学院学报2007,23(3)

在语言和文化关系的传统认识上,有两种相反的观点.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其不足之处在于它们都把语言和文化看作两个孤立的个体.从人类的认知角度来看,语言和文化都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外在表现.人类认知的本质决定了语言和文化的性质和它们的关系.语言和文化不是彼此决定的关系,某一语言和文化的结合是历史的、偶然的产物.人类认知能力是无限的,无限的认知能力赋予人类语言以无穷创造性,人类语言可以跨越文化的界限,实现对它文化的理解和接纳.这种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构成了翻译可能性的坚实理论基础.

10.期刊论文 庞婧 语言扩展与文化流向 -云南社会科学2000,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和载体,人类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文化会在语言中留下自己的印迹.本文试图从语言的地域变异、社会变异以及新词语的产生等方面来探讨语言的扩展(主要是词汇)所反映出的中国文化发展流向,并简单涉及了语言扩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ljshkx200902034.aspx

授权使用:包老师(wfxjsd),授权号:371b5871-66d4-4f11-b4aa-9e5000166a3b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8日


相关内容

  • 文化翻译学界说_杨仕章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FLLTP )2016年第1期 ·79· 文化翻译学界说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提 * 杨仕章 要:"文化翻译学"作为一个术语,是文化翻译学元理论中的基础性概念.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在翻译研究中的 "文化翻译""文化翻译"凸显过 ...

  • 论翻译的可译度
  • 第29卷第4期Vol.29No.4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ZhoukouNormalUniversit y2012年7月 Jul.2012 论翻译的可译度 雷 超 ()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周口466001 摘 要:翻译既是跨语言又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受着语言及文化差异的影响.因此 ...

  •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
  • [摘要]传统的翻译方法相关论文只围绕直译与意译之争,而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功能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 是从新的视角提出的新的翻译方法,它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也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对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是一大贡献. [关键词 ...

  • 语言文化与翻译
  • 第4%卷第3期临沂师范学院学报4..1年5月 6789)4:);793)))))))))))))))))))))))))))))))))))))))))))))?;*@)=A)@B;CB)DE*F&E?GH)>;B6E?GBDC))))))))))))))))))))))))))))) ...

  • 语境顺应与文化翻译
  • 语境顺应与文化翻译 杨 蒙 (广东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摘 要:意义在动态的交际语境中生成, 语用文化隐含在动态的语言交际活动中.我们讨论语境的本质与文化的内涵, 利用人文网络语用学综观的顺应理论, 建立以译者为中心的多维顺应翻译论, 发挥译者在三元关系中的中心作用.在顺应语境翻译 ...

  • 基于语言文化差异视角的日语翻译分析
  • 基于语言文化差异视角的日语翻译分析 [摘 要]在人们进行情感交流.信息交换.思想表达.人际沟通的过程中,语言均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对于文化背景相同的人群而言,在语言交流方面则比较容易,但是如果交流双方存在着语言文化的差异,则需要交流和沟通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便非常之多.本文从语言文化差异视角进行日语翻 ...

  •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_赵莉
  • 2009.06文学教育 如今在学术领域,特别是在文学理论和批评领域,探讨文化 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随着经济,政治活动的全球化,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已经得以体现.在范围广博的翻译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翻译学者试图以文化翻译来取代传统的翻译理论.传统的翻译理论把重心置于语言文字方面,认为翻译就 ...

  • 下卷第一章-中国翻译行业发展现状
  • 下卷 翻译行业概览 第一章 中国翻译行业发展现状 翻译,无论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思想活动,还是作为一项事业.一种专业技能,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国际交往活动的日趋频繁,我国的翻译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数不断增加,翻译业务已经渗透到 ...

  • 顺应论下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 摘 要: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内容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但外宣中存在一些问题.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旨在探讨以钧瓷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译者应在该策略指导下,主动或被动地选择直译.意译.归化.异化.音译等方法形成良好的外宣翻译,提高外 ...

  • 直译_意译与归化_异化之比较_赵静
  • 学术研究 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之比较 郑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赵静 要:本文从直译.意译和归化.异化这两对术语的含义入手,论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使用.同时,通过比较两组概念的异同让 . 关键词:翻译:直译:意译:归化:异化 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LawrenceVenuti)提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