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月光曲]听评课记录

《月光曲》听评课记录

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情感呢?这是我在听课的过程中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我校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月光曲》第九自然段时多媒体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

案例:《月光曲》教学片段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师:《月光曲》究竟给兄妹俩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九自然段。

点名读,教师的评价:读出了自己的感悟。

2、出示课文中的情境图片。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和这幅图所对应的词语或句子。 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读。

3、师:想听一听《月光曲》吗?认真听,想一想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1)教师播放《月光曲》

学生闭上了眼睛,陶醉于音乐声中。

三分钟后教师按下停止键,音乐戛然而止。 生:我好像看到了圆圆的月亮从海面升起。

生:我好像感受到了波涛汹涌。

(2)师:能由乐曲的旋律想像到贝多芬弹奏时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吗?谁来表演表演。 生表演,时而动作优雅舒展,时而动作迅速而有力,整个身体都在动。

(3)师:演得好,能由此领会到贝多芬赋予乐曲的情感吗?

生:老师,我体会到了,贝多芬表达的正是自己见到盲姑娘前后的感情。

4、探讨本文的写作手法——联想

(1)究竟是什么让皮鞋匠和盲姑娘产生了如此美的感受呢?

学生回答:“贝多芬的《月光曲》。”

教师板书“联想”。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第九自然段,用“——”划出联想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实实在在的景物。

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情景相融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如本案例中,利用音乐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入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学习、理解、体会。在学生对第九自然段有了初步了解后,播放《月光曲》音乐立刻吸引了学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时顺势

让学生结合音乐进行表演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此基础上去探讨“联想”这种写作方法就水到渠成了。在这一系列的教学中“音乐”的作用可谓发挥的淋漓尽致,合理而有效。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这个问题没有再去重复课文的故事情节,需要学生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这个问题提纲挈领,使得本节课教学的主体部分线索清晰,脉络分明;这个问题从贝多芬的角度提出,引导学生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

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里面听出言外之意。你认为他会从这句话里听出什么? 生:贝多芬从这句话听出了盲姑娘渴望听到自己的曲子。

生:贝多芬从“那该多好啊”这五个字当中感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执著和渴望,听自己弹一首曲子是她梦寐以求的愿望。 师:同学们,贝多芬就是从这段话里听出了盲姑娘不仅热爱音乐,

而且非常懂事,我相信他被感动了,所以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曲。

点评: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体验、感悟、表达等多种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在语言、思维、情感、认识等多方面得到发展。这节课选的教学“点”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兄妹俩之间的对话,另外一个是贝多芬与盲姑娘之间的对话。这两段对话文辞简洁,意蕴丰富。反复阅读、体会,可以悟出很多做人的道理。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着重启发学生交流“贝多芬会从这句话里听出什么?”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学生读出了自己的体会,再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逐步形成比较完整、丰富的认识。教师在“对话”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点拨,在学生的认识已经水到渠成时适当小结。老师因文而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展开对这两个“点”的教学。前一“点”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让学生细读文本,自读自悟。后一“点”让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抓住疑点进行研讨,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对学生的质疑,教师是有估计的,所以能迅速把学生的问题归纳起来,学生的感

悟中,“知音”是一个亮点。

师:贝多芬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这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贝多芬望了

望站在身旁的兄妹俩,有所触动,他想用音乐来

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时候他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请拿出作业

纸,联系上文展开联想,把贝多芬内心的想法写下来。

(学生写,师巡回指导。)

〔点评:近年来,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随文练笔”。这种练笔或是对文本的“空白”作补充,或是让学生写下阅读后的感受,如果组织得好,既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课文人文价值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蒋老师安排的这个写话练习,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再次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一位伟大音乐家博大的情怀,同时也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和提升。不过,这个环节还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在学生交流写话时,教师不仅要在内容方面及时回应,使交流充盈而丰富,还要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加以点拨和指导。这节课的讲评中教师对学生语言的发展关注得不多,如果能在交流精彩发言的同时,也关注有代表性的缺陷,具体地给予指导,学生表达能力可以更切实地得到提高。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作了取舍:一条主线两个“点”。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尊重学生的读书方式,让学生说说对课文的独特见解和感受,注视学生阅读体验和感悟的差异性、独特性。同时,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内容和思想,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学习探究,给予学生一个自主开阔的天空,可以依据自己的感悟去自由的体验课文,与作者近距离的接近。 学生能读出《月光曲》的意境,是源于老师在理解过程中那种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制造气氛,以境激情的做法,激起了学生们的强烈求知欲,培养了他们敏锐的感悟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

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使我听后也受到很大的震动。

《月光曲》听评课记录

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情感呢?这是我在听课的过程中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我校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月光曲》第九自然段时多媒体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

案例:《月光曲》教学片段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师:《月光曲》究竟给兄妹俩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九自然段。

点名读,教师的评价:读出了自己的感悟。

2、出示课文中的情境图片。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和这幅图所对应的词语或句子。 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读。

3、师:想听一听《月光曲》吗?认真听,想一想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1)教师播放《月光曲》

学生闭上了眼睛,陶醉于音乐声中。

三分钟后教师按下停止键,音乐戛然而止。 生:我好像看到了圆圆的月亮从海面升起。

生:我好像感受到了波涛汹涌。

(2)师:能由乐曲的旋律想像到贝多芬弹奏时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吗?谁来表演表演。 生表演,时而动作优雅舒展,时而动作迅速而有力,整个身体都在动。

(3)师:演得好,能由此领会到贝多芬赋予乐曲的情感吗?

生:老师,我体会到了,贝多芬表达的正是自己见到盲姑娘前后的感情。

4、探讨本文的写作手法——联想

(1)究竟是什么让皮鞋匠和盲姑娘产生了如此美的感受呢?

学生回答:“贝多芬的《月光曲》。”

教师板书“联想”。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第九自然段,用“——”划出联想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实实在在的景物。

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情景相融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如本案例中,利用音乐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入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学习、理解、体会。在学生对第九自然段有了初步了解后,播放《月光曲》音乐立刻吸引了学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时顺势

让学生结合音乐进行表演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此基础上去探讨“联想”这种写作方法就水到渠成了。在这一系列的教学中“音乐”的作用可谓发挥的淋漓尽致,合理而有效。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这个问题没有再去重复课文的故事情节,需要学生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这个问题提纲挈领,使得本节课教学的主体部分线索清晰,脉络分明;这个问题从贝多芬的角度提出,引导学生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

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里面听出言外之意。你认为他会从这句话里听出什么? 生:贝多芬从这句话听出了盲姑娘渴望听到自己的曲子。

生:贝多芬从“那该多好啊”这五个字当中感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执著和渴望,听自己弹一首曲子是她梦寐以求的愿望。 师:同学们,贝多芬就是从这段话里听出了盲姑娘不仅热爱音乐,

而且非常懂事,我相信他被感动了,所以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曲。

点评: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体验、感悟、表达等多种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在语言、思维、情感、认识等多方面得到发展。这节课选的教学“点”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兄妹俩之间的对话,另外一个是贝多芬与盲姑娘之间的对话。这两段对话文辞简洁,意蕴丰富。反复阅读、体会,可以悟出很多做人的道理。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着重启发学生交流“贝多芬会从这句话里听出什么?”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学生读出了自己的体会,再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逐步形成比较完整、丰富的认识。教师在“对话”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点拨,在学生的认识已经水到渠成时适当小结。老师因文而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展开对这两个“点”的教学。前一“点”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让学生细读文本,自读自悟。后一“点”让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抓住疑点进行研讨,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对学生的质疑,教师是有估计的,所以能迅速把学生的问题归纳起来,学生的感

悟中,“知音”是一个亮点。

师:贝多芬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这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贝多芬望了

望站在身旁的兄妹俩,有所触动,他想用音乐来

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时候他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请拿出作业

纸,联系上文展开联想,把贝多芬内心的想法写下来。

(学生写,师巡回指导。)

〔点评:近年来,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随文练笔”。这种练笔或是对文本的“空白”作补充,或是让学生写下阅读后的感受,如果组织得好,既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课文人文价值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蒋老师安排的这个写话练习,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再次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一位伟大音乐家博大的情怀,同时也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和提升。不过,这个环节还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在学生交流写话时,教师不仅要在内容方面及时回应,使交流充盈而丰富,还要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加以点拨和指导。这节课的讲评中教师对学生语言的发展关注得不多,如果能在交流精彩发言的同时,也关注有代表性的缺陷,具体地给予指导,学生表达能力可以更切实地得到提高。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作了取舍:一条主线两个“点”。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尊重学生的读书方式,让学生说说对课文的独特见解和感受,注视学生阅读体验和感悟的差异性、独特性。同时,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内容和思想,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学习探究,给予学生一个自主开阔的天空,可以依据自己的感悟去自由的体验课文,与作者近距离的接近。 学生能读出《月光曲》的意境,是源于老师在理解过程中那种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制造气氛,以境激情的做法,激起了学生们的强烈求知欲,培养了他们敏锐的感悟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

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使我听后也受到很大的震动。


相关内容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课堂实录优化
  • 导读启思 联想创造 --<月光曲>课堂实录及反思 教学设计理念:现代教育思想理念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读书思考的积极性,质疑为难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地发展.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可以使学生深刻地领会课文中人物 ...

  • 小学语文:26[月光曲]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
  • <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的教育: 2.巩固刚学过的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等词语,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

  • 小学语文:26[月光曲]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爱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陶醉"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设计理 ...

  •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答辩题
  •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答辩题 写在前面的话: 近日,在刘正生名师工作室偶见征集哈尔滨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答辩题,兴之所至,驻足痴 望.虽无缘现场答题,却可在此小试牛刀,不失为一次历练,甚喜,遂答之! 1.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 小学科学课里也有关于声音的知识, 在本课的教学中你怎样才能突 ...

  • 2017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6月光曲]同步练习题,课时测评
  • 月 光 曲 一.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入场券(ju àn quàn ) 陌生(m î mâ) .. 幽静(y ōu yuō) 一缕(l ǔ lǚ) .. 二.读拼音,写词语. là zhú mî shēn ɡ qín jiàn jì lù ( ) ( ) ( ) ( ) l ái yīn hã shà ...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望洞庭]课堂实录
  • <望洞庭>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 ...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修改病句练习题
  • 六年级下册修改病句练习题 六( ) 姓名: 一.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 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2.动物园里有熊猫.大象.猴子等动物,其中我特别喜欢它. 3.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 4.经过普法教育,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5.解放军叔叔击落了五架敌机和三艘军舰. 6.看了 ...

  • 语文超市五年级下册配人教版[小学阅读]第三单元答案
  • 篇一:语文超市五年级下册配人教版<小学阅读>第三单元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试题姓名 成绩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 tián jìng mî shēng là zhú qín jià xià hu ( ) ( ) ( ) ( ) ( ) 三. 我能将以下的四字词语补充 ...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预习作业学案
  • 第八单元目录 29.掌声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31.给予树 32.好汉查理 29.掌声 同学们,你们听到过掌声吗?得到过掌声吗? 预习提示: 1. 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音节或工具书读准字音. 2. 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难读的句子.段落,多读几次. 3. 读课文,想一想:两次掌声给英子带来了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