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第一课时)

1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第一课时)

课前自主预习

【基础梳理】

1、初中知识回顾:1803年,__________系统的提出了原子论。1811年,_______________提出了分子学说。构成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_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自我测评】

1.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请填写下表:

发展阶段

主要化学家

主要贡献

(1)

德谟克利特(古希腊)

(2)

近代原子论

(3)

汤姆孙(英国)

(4)

行星模型

(5)

2.归纳:总结出道尔顿原子论的要点。

课堂互动探究

【核心突破】

1.思考:请大家从19世纪回到21世纪,用大家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去分析道尔顿原子论是否完全合理?

2.问题:科学总是在批判中不断发展,是什么发现发展了原子论的?

3.描述:汤姆孙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结构

4.问题:汤姆孙提出的原子模型还未被大多数科学家了解,科学探索就进入新的阶段。是什么突破推进了研究?

课后巩固归纳

【自主练习】

基础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对于物质可以被无限分割的哲学分析,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论述,然后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和科学分析,提出了原子结构的多种模型。其中一种原子模型与现代原子结构比较接近。提出这一模型的科学家是                                                                                 (           )

A.惠施                          B.汤姆生                   C. 卢瑟福                 D. 贝克勒尔

2.下列哪些发现表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①电子的发现;②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④空气组成的发现。                                                               (           )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3.最早发现原子不是不可再分的微粒,是因为原子中含有电子,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贝克勒尔         C.伦琴                   D.汤姆孙

4.近代化学史上,最早提出分子概念的化学家是                                            (           )

A. 阿伏加德罗              B.道尔顿                   C.牛顿                    D.爱因斯坦

5.道尔顿近代原子论的以下观点中,合理的是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一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           )

A.①②                           B.③                        C.①②③                   D.均不合理

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的微粒叫原子

B.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微粒叫原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图1.1

-        +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7. 图1.1是铀元素放射性蜕变产生的α、β和γ射线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α射线,乙是γ射线,丙是β射线

B.甲是β射线,乙是γ射线,丙是α射线

C.甲是γ射线,乙是α射线,丙是β射线

D.甲是α射线,乙是β射线,丙是γ射线

二.填空题

8.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很多哲学家和科学家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请将恰当的人物或模型的编号填入空格内:

提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是     ,提出物质分割需要条件的是      ,古典原子论的提出者是     ,近代原子论的提出者是     ,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他提出的原子结构理论是      ,做α粒子散射实验的科学家是      ,他提出的原子结构理论是      ,提出分子概念和相关学说的是      。

① 道尔顿  ② 卢瑟福    ③ 墨子    ④ 惠施    ⑤ 阿佛加德罗

⑥ 汤姆生  ⑦ 葡萄干面包模型   ⑧ 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⑨ 德谟克利特

【错题整理】

【归纳小结】

提高题

阅读材料:

图1.2

伦琴抓住了绿光

1895年11月8日傍晚,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45~1923)正在沃兹堡大学的一个实验室,做一项关于阴极射线的实验。(阴极射线实验是在抽空的电子管中,由阴极发出的电子在电场加速下所形成的电子流。)伦琴用黑纸将阴极射线管完全掩遮好,使之与外界相隔绝,然后把窗帘放下,打开高压电源,以便检查有没有光线从管中漏出。突然,他发现有一道绿光从附近的一个板凳射出,掠过他的眼前。他把高压电源关掉,光线也随着消失。奇怪!板凳怎么会发射出光来呢?伦琴马上点了灯,照了照板凳,发现那里摆着的原来是自己做其他试验时用的一块硬纸板,硬纸板上涂了一层荧光材料(氰亚铂酸钡的晶体)。

伦琴感到十分惊讶。从阴极射线管中散出的阴极射线有效射程仅有一英寸(1英寸=2.54厘米),显然是不会跑出这么远的。那么是什么使荧光材料闪出光亮的呢?伦琴很快意识到有某种崭新的未知光线发生了。这种未知光线从阴极射线管发出,穿过了黑纸包层,射到了硬纸板上,激发了涂料的晶体发出荧光。伦琴为此惊喜万分,再次打开开关,随手拿一本书挡在阴极射线管与硬纸板之间,发现硬纸板依然有光。

图1.3

伦琴激动得难以控制自己,一连几天几夜关在实验室里继续实验。他先后在阴极射线管与硬纸板之间放了木头、乌木、硬橡胶、氟石以及许多种金属,结果发现这种未知的光线仍然能够照直穿透这些物体。只有铝和铂挡住了这种光线。伦琴的妻子对于伦琴总是迟迟不回家很生气。于是伦琴把她带到实验室里,把用一张黑纸包好的照相底片放在她的手掌下,然后用阴极射线管一照,拍下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张照片。冲洗出来的底片清楚地呈现出伦琴夫人的手骨结构,手上那枚金戒指的轮廓也清晰地印在上面。伦琴当时无法说明这种未知的射线,就用代数上常用来求未知数的“X”来表示,把它定名为X射线。伦琴经过了一连七个星期废寝忘食的紧张工作,终于在12月28日完成了举世轰动的科学报告。

不久,世界上各大报纸都报道了这一重要新闻。这时,有一些物理学家们才开始懊悔自己没有追究实验室内照相底片“走光”的问题。也有的物理学家责备自己把照相底片感光,错误地归于阴极射线的作用结果。还有一位物理学家声称,他发现X光是在伦琴之前,只是由于不愿中断正常的研究工作,而未发表。的确,这个发现完全有条件在20年前的任何实验室完成。可是,如果伦琴对这一“科学的闪光”漫不经心,轻意放过这一重要线索,或是不深入思索,轻率地把它归于任何一种别的原因,那么X光还是发现不了。

请你用50~80字说说自己看过这段材料后的感想。

1.1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第一课时)

A组 基础练习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B

D

A

D

C

B

二.填空题

8. ④、③、⑨、①、⑥、⑦、②、⑧、⑤

B组 拓展与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第一课时)

课前自主预习

【基础梳理】

1、初中知识回顾:1803年,__________系统的提出了原子论。1811年,_______________提出了分子学说。构成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_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自我测评】

1.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请填写下表:

发展阶段

主要化学家

主要贡献

(1)

德谟克利特(古希腊)

(2)

近代原子论

(3)

汤姆孙(英国)

(4)

行星模型

(5)

2.归纳:总结出道尔顿原子论的要点。

课堂互动探究

【核心突破】

1.思考:请大家从19世纪回到21世纪,用大家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去分析道尔顿原子论是否完全合理?

2.问题:科学总是在批判中不断发展,是什么发现发展了原子论的?

3.描述:汤姆孙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结构

4.问题:汤姆孙提出的原子模型还未被大多数科学家了解,科学探索就进入新的阶段。是什么突破推进了研究?

课后巩固归纳

【自主练习】

基础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对于物质可以被无限分割的哲学分析,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论述,然后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和科学分析,提出了原子结构的多种模型。其中一种原子模型与现代原子结构比较接近。提出这一模型的科学家是                                                                                 (           )

A.惠施                          B.汤姆生                   C. 卢瑟福                 D. 贝克勒尔

2.下列哪些发现表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①电子的发现;②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④空气组成的发现。                                                               (           )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3.最早发现原子不是不可再分的微粒,是因为原子中含有电子,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贝克勒尔         C.伦琴                   D.汤姆孙

4.近代化学史上,最早提出分子概念的化学家是                                            (           )

A. 阿伏加德罗              B.道尔顿                   C.牛顿                    D.爱因斯坦

5.道尔顿近代原子论的以下观点中,合理的是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一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           )

A.①②                           B.③                        C.①②③                   D.均不合理

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的微粒叫原子

B.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微粒叫原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图1.1

-        +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7. 图1.1是铀元素放射性蜕变产生的α、β和γ射线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α射线,乙是γ射线,丙是β射线

B.甲是β射线,乙是γ射线,丙是α射线

C.甲是γ射线,乙是α射线,丙是β射线

D.甲是α射线,乙是β射线,丙是γ射线

二.填空题

8.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很多哲学家和科学家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请将恰当的人物或模型的编号填入空格内:

提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是     ,提出物质分割需要条件的是      ,古典原子论的提出者是     ,近代原子论的提出者是     ,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他提出的原子结构理论是      ,做α粒子散射实验的科学家是      ,他提出的原子结构理论是      ,提出分子概念和相关学说的是      。

① 道尔顿  ② 卢瑟福    ③ 墨子    ④ 惠施    ⑤ 阿佛加德罗

⑥ 汤姆生  ⑦ 葡萄干面包模型   ⑧ 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⑨ 德谟克利特

【错题整理】

【归纳小结】

提高题

阅读材料:

图1.2

伦琴抓住了绿光

1895年11月8日傍晚,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45~1923)正在沃兹堡大学的一个实验室,做一项关于阴极射线的实验。(阴极射线实验是在抽空的电子管中,由阴极发出的电子在电场加速下所形成的电子流。)伦琴用黑纸将阴极射线管完全掩遮好,使之与外界相隔绝,然后把窗帘放下,打开高压电源,以便检查有没有光线从管中漏出。突然,他发现有一道绿光从附近的一个板凳射出,掠过他的眼前。他把高压电源关掉,光线也随着消失。奇怪!板凳怎么会发射出光来呢?伦琴马上点了灯,照了照板凳,发现那里摆着的原来是自己做其他试验时用的一块硬纸板,硬纸板上涂了一层荧光材料(氰亚铂酸钡的晶体)。

伦琴感到十分惊讶。从阴极射线管中散出的阴极射线有效射程仅有一英寸(1英寸=2.54厘米),显然是不会跑出这么远的。那么是什么使荧光材料闪出光亮的呢?伦琴很快意识到有某种崭新的未知光线发生了。这种未知光线从阴极射线管发出,穿过了黑纸包层,射到了硬纸板上,激发了涂料的晶体发出荧光。伦琴为此惊喜万分,再次打开开关,随手拿一本书挡在阴极射线管与硬纸板之间,发现硬纸板依然有光。

图1.3

伦琴激动得难以控制自己,一连几天几夜关在实验室里继续实验。他先后在阴极射线管与硬纸板之间放了木头、乌木、硬橡胶、氟石以及许多种金属,结果发现这种未知的光线仍然能够照直穿透这些物体。只有铝和铂挡住了这种光线。伦琴的妻子对于伦琴总是迟迟不回家很生气。于是伦琴把她带到实验室里,把用一张黑纸包好的照相底片放在她的手掌下,然后用阴极射线管一照,拍下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张照片。冲洗出来的底片清楚地呈现出伦琴夫人的手骨结构,手上那枚金戒指的轮廓也清晰地印在上面。伦琴当时无法说明这种未知的射线,就用代数上常用来求未知数的“X”来表示,把它定名为X射线。伦琴经过了一连七个星期废寝忘食的紧张工作,终于在12月28日完成了举世轰动的科学报告。

不久,世界上各大报纸都报道了这一重要新闻。这时,有一些物理学家们才开始懊悔自己没有追究实验室内照相底片“走光”的问题。也有的物理学家责备自己把照相底片感光,错误地归于阴极射线的作用结果。还有一位物理学家声称,他发现X光是在伦琴之前,只是由于不愿中断正常的研究工作,而未发表。的确,这个发现完全有条件在20年前的任何实验室完成。可是,如果伦琴对这一“科学的闪光”漫不经心,轻意放过这一重要线索,或是不深入思索,轻率地把它归于任何一种别的原因,那么X光还是发现不了。

请你用50~80字说说自己看过这段材料后的感想。

1.1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第一课时)

A组 基础练习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B

D

A

D

C

B

二.填空题

8. ④、③、⑨、①、⑥、⑦、②、⑧、⑤

B组 拓展与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内容

  • 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共2课时)
  • 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共2课时) 第2课时 用α粒子轰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的原理和结论: (2)知道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的提出依据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 认识探索原子结构的模型方法和实验方法,不断增强科学方法意识. 3.情感态 ...

  • 1.1-2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学案
  • § 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2)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 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的原理和结论,知道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的提出依据和内容. ● 知道人类打开原子世界大门经历的几个阶段. ● 通过探究原子结构,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模型方法和实验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一 ...

  • 1 第一章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学生版)
  • 第一章第一节 知识梳理 (一)知识回顾 1.古代对原子的认识 惠施认为 . 墨子认为 .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典原子论,认为 . 3.近代_________的原子论 化学元素均由_____________构成,这种微粒成为原子: 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均保持__________________ ...

  • 高中化学终极笔记
  • 1.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一.古典原子论→原子论→葡萄干面包模型 古代人们对原子的认识过程: 惠施(战国)→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墨子(战国)→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 德谟克利特(古希腊)→物质是由极小的,被称为原子构成古典原子论 道尔顿(英国物理,化学家)观点 ...

  • 01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
  •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 2.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的描述方法,电子云的概念 3.认识人类对事物对认识是由浅入深和无止境的,培养自身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高尚情操. [学习重.难点]原子的结构 电子云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1.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1)19 ...

  • 原子理论的发展―纪念道尔顿原子理论发表200周年
  • 摘要:回顾了原子理论的发展历史,并评述了原子理论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原子:原子论:原子模型:原子理论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1-0055-04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人作为智慧生命,与其他生命体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思想,会思考.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同济 ...

  • 最新的上海高中化学目录
  • 高一 第一章 打开世界的大门 1.1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 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 第二章 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 2.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 2.2海水中的氯 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第三章 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 3.1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

  •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 <科学技术概论>试卷(A) 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关于科学虽然有多种定义,但总括起来不外是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知识倾向,一个维度是活动倾向. 2.技术就是规范化的技巧和技能,也就是方法.3.从最一般的角度可以将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4.古代科学技术是指和开发研究三种类 ...

  • 科学原子模型的建立
  • 科学原子模型的建立:从道尔顿到玻尔 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学者曾指出:万物是由极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原子"构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到了与"原子"相似的说法.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John Dalton,1766-1844)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