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考试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

初中考试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

“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一、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 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 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 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

就是扩展。

1、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言简义丰的句子,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六、缩

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 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

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八、意

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

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比喻

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借代

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禄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

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九、替

就是替换。

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2、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

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3、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例:“然则……”:换成“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十、选

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 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为便于同学们记忆,特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编成一段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初中考试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

“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一、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 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 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 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

就是扩展。

1、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言简义丰的句子,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六、缩

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 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

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八、意

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

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比喻

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借代

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禄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

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九、替

就是替换。

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2、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

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3、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例:“然则……”:换成“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十、选

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 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为便于同学们记忆,特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编成一段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相关内容

  • 关于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的思考
  • 一.问题:高一学生文言文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 近年来,随着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中等成绩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由于高中课程的难度加大,不少学生很不适应,学习很吃力.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学习就是其中的困难之一. 从课文本身看,初中文言文大多篇幅短小,以故事性.哲理性的散文居多,内容浅易:高中不少文言文 ...

  • [精骑集]阅读附答案
  • 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精骑集>序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 ...

  • 有心栽"花""花"必开
  • [摘要]课外文言文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但只要掌握一些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的方法(如审视标题.熟读文章.课内寻根.灵活运用等),你就会发现其实并不难,胜利之"花"必会为你开放. [关键词]课外文言文 阅读方法 熟读文章 课内寻根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理解重 ...

  • 初中语文考试应注意的方法cao
  • 初中语文考试应注意的方法 一. 树立考试信心 信心是考场致胜的法,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轻松应对考试. 二.树立强烈的得分意识 很多学生做题的时候抱着敷衍应付的态度,尤其是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时不能静下心来联系自己以前的知识来攻克,而是抱着一种碰运气的心理,导致了题题都失分的不良现象. 三.树立书写 ...

  • 2012年上海市语文中考考纲(考试手册)..
  • 2012年上海语文中考考纲 一. 考试性质和命题指导思想 上海市初中毕业语文科统一学业考试时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他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初中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 ...

  •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2009-05-06 15:37) 标签: - 分类: 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首先,由于文言离学生生活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其次,文言文中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 ...

  •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 上好三节课,改良文言文教学 现在的初中生,大都对文言文不感兴.这种状况的形成,与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关系.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一般都是逐字逐句的串讲,让学生记笔记.背考点.这样的课堂,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的老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改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优化教 ...

  • 初三怎么复习.
  • 初三怎么复习. 1.数学: 主要记忆课本中的公式,定义,要熟练,做到张口就来. 要多做习题,目的是要从习题中掌握学习的技术和巧门,不同的题有不同的方法,用不同的技巧,由其是函数中的动点题是现在出题的热点要多做,但不要做太难的题,以会为主.初中数学的学习重点是函数(包括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

  • 初中三年级备考会议发言稿
  •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又到了一年一度初三备战中考的时候了,很荣幸和大家一起面对2011年的中考。近几年我们学校在中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此,我谈谈我们迎考复习策略的制定与落实中的一些做法,抛砖引玉,与大家交流互补,迎战中考。   复习是每一届初三的必修课。扎实有效的复习是取得中考胜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