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诵读篇目

四年级诵读篇目

题西林壁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示 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花 影(陆游)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池 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自在地浮泊。)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后两句引入羌笛之声。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村居(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寒 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 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 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清 明(杜 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诗写夏日风光,纯乎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送友人 (李白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古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过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四年级诵读篇目

题西林壁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示 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花 影(陆游)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池 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自在地浮泊。)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后两句引入羌笛之声。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村居(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寒 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 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 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清 明(杜 牧)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诗写夏日风光,纯乎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送友人 (李白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古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过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相关内容

  • 李白诗三首教案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三年级上册 <李白诗三首>教学设计 月亮湖小学 王冬梅 电话号码[1**********] [教材分析] <李白诗三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三年级上册里的一篇经典阅读篇目.这一课包含3篇古诗,(一篇五言诗<秋浦歌&g ...

  • 二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 二 年 级 诵 读 篇 目 二年级 (上学期) 经典诵读: <弟子规> 必读书目:<安徒生童话> 略读书目:<爷爷一定有办法>.<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格林童话>.<非常小男生小女生> 古诗文背诵篇目 1.悯农(锄禾日当午)李 ...

  • 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它对说明文的要求更为简洁.准确,使得说明文教学理所应当成为本册 ...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授课时间:90---100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三年级一班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单元为基本结构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达到目标.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进行自我矫正和 ...

  • 中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 双岘中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承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 ...

  •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八二部 王玉霞 1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的要求 ① 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能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②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准确背诵课文.能够默写重点的句子. ③ 能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感情.积累文言词语. 2教材分析 ...

  • 小学生经典诵读篇目
  • 小学生经典诵读篇目 一年级上学期应会篇目(10): <咏鹅>.<春晓>.<登鹳雀楼>.<相思>.<静夜思>.<秋浦歌>.<绝句(迟日江山丽)>.<悯农1>.<七步诗>.<赋得古草原送别& ...

  • 八年级介绍
  • 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自由作文. 写作训练的安排与所在单元的阅读训练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每篇写作知识短文都能翠所在单示课卑举例说明.如第五单元写作短文<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说明记叙文中的两种抒情方式 ...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确定 靖边二中 崔海军 我们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 1.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这方面原因一是教师没有吃透教材,二是教师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够,高估或低估了学生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目标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目标内容茫然不知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