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真相之四十二:一本书,改变了人类的伦理观念

热5已有 1129 次阅读  11小时前 分享到: --

□记者 杨青平

1962年,《寂静的春天》把美国和世界的历史引向环保时代,全世界都行动起来了,这样的人类历史上的前所未有的行动,需要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论来解释和指导。人们发现,这个理论已经有了,只是未被关注,这个理论就蕴藏在1948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里,这本书叫《沙乡年鉴》,薄薄的,5万多字(中文),是一本短篇散文集,写的是野生动物和自然生态。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作者何许人也?

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耶鲁大学林学硕士,长期从事野外的森林勘察、动物保护工作。工作之余,他喜欢写一些野生动物和自然生态的散文,想结集出版,却被一个又一个出版社拒绝,终于有一天,牛津大学出版社给他打来电话,说同意出版他的书。他高兴的心情持续了一周,这时,和他的私人林场相邻的林场发生了火灾,他去帮助扑灭,可是在灭火的过程中,他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这一天是1948年4月24日。终年61岁的他没能看到他的书出版,他可能也没有想到他和他的书在十几年后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沙乡年鉴》里的散文,都很优美,其中有一篇被我国的中学语文课本选用,叫《大雁归来》。美文共欣赏,摘录几句如下:“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 从字里行间,我们也看到了作者为猎枪和孤雁而忧郁。

《沙乡年鉴》优美的散文,起到了文以载道的作用,这个“道”,就是这本书的最后25页提出的一个前所未有的伦理观念,这个前所未有的伦理观念叫“大地伦理”,“大地”就是土地,就是地球,就是自然,就是生态。“大地伦理”就是生态伦理。他认为,人是生态的一部分,人和生态构成“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里的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他的“大地伦理”的规范是:“一件事情,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完整,它就是正确的;反之,它就是错误的。”这些话是直译过来的,按中国文化将其含义提炼,就是:人虽为万物之灵,但是万物生来平等。

为什么说生态伦理是前所未有的伦理观念呢?因为之前的伦理只是人的伦理,而生态伦理则是人与一切生物的伦理。人的伦理是人与人相处的道德准则;生态伦理则是人与一切生物相处的道德准则。

伦理学,是哲学的分支。古往今来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伏尔泰、康德、黑格尔、叔本华、马克思、赫胥黎、尼采、杜威、萨特都研究伦理学。而生态伦理,则是伦理学的分支,《沙乡年鉴》的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是开创者,在环保主义者的眼中,《沙乡年鉴》就是他们的圣经,奥尔多·利奥波德就是他们的耶稣,他们认为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历史地位、理论建树一点也不亚于前面那些伟大的哲学家。《沙乡年鉴》在美国发行100万册,在全世界发行200万册。现在网上可以购买,可以阅读。

理论是个万花筒,是动态的、变化着的,50年来,生态伦理又衍生出众多分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宗旨统统可以概括为自然中心主义。要解释自然中心主义,先要解释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相对立,人类中心主义在自然中心主义之前早就存在,但是并没有冠以这个名词,因为有了自然中心主义,才冠以这个名词。解释这两个“主义”若用抽象的哲学语言、伦理学语言,得说几千字,其实它们的要义就是几句大白话。

人类中心主义: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中,应保证人的目的,人的目的就是人的生存和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要。“人的目的”源于康德、黑格尔的理论体系。

自然中心主义:动物以及一切生物都有自己的权利,都应得到人的关心;一切生物都是平等的,人是生物中的一员,人并非就有天生的优越性。

显而易见,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是两个极端,都不尽符合当今社会的实际。于是,又有了第三个主义。

和谐发展主义: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所带来的困难,一次又一次地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不顾自然规律,过度利用自然资源,从而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继而遭到自然的报复;在后工业化时代,人类应当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人类与自然是互相依存的和谐发展的关系。这其实就是我国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的部分含义。

时过境迁的人类中心主义不能与时俱进必然被放弃。而自然中心主义对保护动物、野生动物、濒危动物,保护植物、野生植物、濒危植物,保护生态和生态平衡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自然中心主义也催生了许许多多极端的环保主义者,他们只要主义,不要科学,反对建水库大坝,反对建核电站,反对转基因,总之,反对一切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对自然的改变。这在许多国家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分享 举报

路过

鸡蛋

5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匿名卡

冰之灵

轻尘曼舞

紫藤の枫

溱洧泱泱

潇梦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举报

1楼 紫藤の枫 3小时前

欣赏学习!

回复 举报

2楼 冰之灵 50分钟前

学习了。

涂鸦板

全部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转基因真相之四十四:极端与中正 转基因真相之四十三:环境保护的中庸之道 转基因真相之四十一:一本书,改变了美国的历史 转基因真相之四十:DDT:从极端好,到极端坏 转基因真相之三十九:北大校长“化学之歌” 的延伸解读

热门日志导读

北国秋雨: 简说修辞 ruyi: 梦峨眉 文学 原创 夕雨: 【人生记录】礼貌 北国秋雨: 浪花淘尽英雄 刘元明: 留守儿童一百首(41~60)

热5已有 1129 次阅读  11小时前 分享到: --

□记者 杨青平

1962年,《寂静的春天》把美国和世界的历史引向环保时代,全世界都行动起来了,这样的人类历史上的前所未有的行动,需要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论来解释和指导。人们发现,这个理论已经有了,只是未被关注,这个理论就蕴藏在1948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里,这本书叫《沙乡年鉴》,薄薄的,5万多字(中文),是一本短篇散文集,写的是野生动物和自然生态。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作者何许人也?

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耶鲁大学林学硕士,长期从事野外的森林勘察、动物保护工作。工作之余,他喜欢写一些野生动物和自然生态的散文,想结集出版,却被一个又一个出版社拒绝,终于有一天,牛津大学出版社给他打来电话,说同意出版他的书。他高兴的心情持续了一周,这时,和他的私人林场相邻的林场发生了火灾,他去帮助扑灭,可是在灭火的过程中,他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这一天是1948年4月24日。终年61岁的他没能看到他的书出版,他可能也没有想到他和他的书在十几年后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沙乡年鉴》里的散文,都很优美,其中有一篇被我国的中学语文课本选用,叫《大雁归来》。美文共欣赏,摘录几句如下:“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 从字里行间,我们也看到了作者为猎枪和孤雁而忧郁。

《沙乡年鉴》优美的散文,起到了文以载道的作用,这个“道”,就是这本书的最后25页提出的一个前所未有的伦理观念,这个前所未有的伦理观念叫“大地伦理”,“大地”就是土地,就是地球,就是自然,就是生态。“大地伦理”就是生态伦理。他认为,人是生态的一部分,人和生态构成“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里的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他的“大地伦理”的规范是:“一件事情,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完整,它就是正确的;反之,它就是错误的。”这些话是直译过来的,按中国文化将其含义提炼,就是:人虽为万物之灵,但是万物生来平等。

为什么说生态伦理是前所未有的伦理观念呢?因为之前的伦理只是人的伦理,而生态伦理则是人与一切生物的伦理。人的伦理是人与人相处的道德准则;生态伦理则是人与一切生物相处的道德准则。

伦理学,是哲学的分支。古往今来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伏尔泰、康德、黑格尔、叔本华、马克思、赫胥黎、尼采、杜威、萨特都研究伦理学。而生态伦理,则是伦理学的分支,《沙乡年鉴》的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是开创者,在环保主义者的眼中,《沙乡年鉴》就是他们的圣经,奥尔多·利奥波德就是他们的耶稣,他们认为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历史地位、理论建树一点也不亚于前面那些伟大的哲学家。《沙乡年鉴》在美国发行100万册,在全世界发行200万册。现在网上可以购买,可以阅读。

理论是个万花筒,是动态的、变化着的,50年来,生态伦理又衍生出众多分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宗旨统统可以概括为自然中心主义。要解释自然中心主义,先要解释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相对立,人类中心主义在自然中心主义之前早就存在,但是并没有冠以这个名词,因为有了自然中心主义,才冠以这个名词。解释这两个“主义”若用抽象的哲学语言、伦理学语言,得说几千字,其实它们的要义就是几句大白话。

人类中心主义: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中,应保证人的目的,人的目的就是人的生存和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要。“人的目的”源于康德、黑格尔的理论体系。

自然中心主义:动物以及一切生物都有自己的权利,都应得到人的关心;一切生物都是平等的,人是生物中的一员,人并非就有天生的优越性。

显而易见,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是两个极端,都不尽符合当今社会的实际。于是,又有了第三个主义。

和谐发展主义: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所带来的困难,一次又一次地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不顾自然规律,过度利用自然资源,从而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继而遭到自然的报复;在后工业化时代,人类应当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人类与自然是互相依存的和谐发展的关系。这其实就是我国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的部分含义。

时过境迁的人类中心主义不能与时俱进必然被放弃。而自然中心主义对保护动物、野生动物、濒危动物,保护植物、野生植物、濒危植物,保护生态和生态平衡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自然中心主义也催生了许许多多极端的环保主义者,他们只要主义,不要科学,反对建水库大坝,反对建核电站,反对转基因,总之,反对一切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对自然的改变。这在许多国家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分享 举报

路过

鸡蛋

5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匿名卡

冰之灵

轻尘曼舞

紫藤の枫

溱洧泱泱

潇梦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举报

1楼 紫藤の枫 3小时前

欣赏学习!

回复 举报

2楼 冰之灵 50分钟前

学习了。

涂鸦板

全部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转基因真相之四十四:极端与中正 转基因真相之四十三:环境保护的中庸之道 转基因真相之四十一:一本书,改变了美国的历史 转基因真相之四十:DDT:从极端好,到极端坏 转基因真相之三十九:北大校长“化学之歌” 的延伸解读

热门日志导读

北国秋雨: 简说修辞 ruyi: 梦峨眉 文学 原创 夕雨: 【人生记录】礼貌 北国秋雨: 浪花淘尽英雄 刘元明: 留守儿童一百首(41~60)


相关内容

  • 术会带来必然的医源性损伤没有疑义
  • 术会带来必然的医源性损伤没有疑义;但是手术的决定是否正确,手术的措施是否得当,手术后的护理是否适当,才是导致医源性损伤充满非必然性的原因. 从民事法律的理论上来看,对医源性损伤的非必然性研究就是对具体事例中导致医源性损伤的行为人的过错分析.主观过错分为两种基本形态,即故意和过失.故意致人的损伤,是指 ...

  • 医学伦理学选择题
  • 6."生态伦理学"属于 . A社会道德 B宗教道德 C自然道德 D个人道德 A 套 1.1903年摩尔发表了<伦理学原理>,标志着 的诞生 7.自古以来医以活人为术,医学的 ,是医学所固有的,是医学的A规范伦理学 B元伦理学 C美德伦理学 D描述伦理学 本性,不是外界 ...

  • 生物伦理学--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
  • <姐姐的守护者>观后感 --论"试管婴儿"涉及的生物伦理学 摘 要:现代生物技术飞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特别是它作用于医学方面,引发了人类社会对伦理规范的紧迫思考.例如,试管婴儿技术已经传遍世界,将近400万名新生命由此而诞生.但是围绕着试管婴儿技术,也产生了许 ...

  • 面对基因社会学
  • 基因社会.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又是一个新命题,但一直是一个是非难辩的命题.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人的性格与行为特征的形成,是遗传基因起主导作用,还是环境因素(或后天教养)起主导作用,久来存在着争论.历史上,关于遗传基因起主导作用的主张一度占了上见,并逐渐推向极端,出现了优生学的理论及其实践:关于环境 ...

  •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学案
  • 第二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学案1 编 写 审 核 :高一生物组 第 周 学习目标:描述什么是种群.物种.基因库和基因频率. 学习重点:种群和物种的联系和区别: 学习难点:种群和物种的联系和区别: 学习过程 一.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讨论展示]"如果 ...

  • 浅谈现代生物科学对伦理观的冲击
  • 浅谈现代生物科学对伦理观的冲击 摘要:现代生物科学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相对于物理学和化学已经对人类产生的冲击,其隐匿的巨大影响还未被广泛认知.本文从"试管婴儿"."精子捐赠"."替代母亲"等问题开始,讨论了现代生物科学发展 ...

  • 德意志哲学简述
  • 德意志哲学发展年表 --上海市向明中学2009年小小世博会高一(6)班任务哲学部分 德国,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新崛起的国家,正逐渐向世界强国的行列进发.德意志不仅是政.经.军事等方面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哲学艺术和文化领域同样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相当光辉的几页,随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日渐成熟,德意 ...

  • 论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
  • 论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 零下一度 论文摘要:生物技术是一门由多学科综合的新兴科学,就生物科学而言,它包括了微生物.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育种学等几乎所有与生命科学有挂的学科,特别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理论和成果更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对生物体进行不同层次 ...

  • 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着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4卷第1期2002年3月 Journalof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 (SocialScienceEdition)Vol.4 No.1March 2002 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着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彭纪南 (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