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校校园安全防范谈大学生安全观的教育培养

  摘要:大学生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政治稳定安全。利用学生在高校就读的最后几年学习生涯适时开展安全教育观的培养工作,以弥补在中小学时期因追求升学率而遗留的安全教育缺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大学生走上社会健康地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安全防范;大学生;安全观;教育培养      一、引言   一直以来,人们总认为学校是相对安全稳定的世外桃源,即便有些小的安全问题,也有学校保卫部门负责解决。所以,在校大学生、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往往被忽视,以致于成为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多数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时,没有把安全教育作为重点,缺少必须的、基本的心理素质培养与知识技能训练。尤其是在中学时代,学校为追求升学率,把精力全部放在文化知识的教学上,致使许多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成了“学习上的高分者、生活中的低能儿”。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进入高校深造是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前的最后一次系统的学习。因此,如何把握好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的安全观培养问题,如何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者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二、大学生安全的分类   我们根据大学生在校期间经常遇到的一些安全问题来进行分类。大学生安全问题一般可以分为政治上的安全、心理上的安全、人身上的安全和财物上的安全等。   第一,大学生政治安全是指大学生要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言行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遵纪守法,品德高尚,以国家、民族、集体为重,不做损害党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的事。   第二,大学生心理安全也就是心理上的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具备了这些标准,那么其在心理上是安全的。   第三,大学生人身安全指的是生命、健康、身体不遭受侵害或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第四,大学生财物安全是指个人私有财物免遭抢夺、诈骗、侵占、盗窃或意外损害等。   三、高校校园安全现状   高校校园安全状况总体上要好于社会的整体水平,当前校园安全状况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高校师生的刑事犯罪活动有所增加,恶性案件时有发生;二是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三是侵害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案件不断出现;四是作案手段向高科技、高智能转化,网络犯罪的发生率上升较快;五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在校大学生轻生和出走人数增多;六是社会交往、就业中的安全问题突出。   四、大学生的安全观现状   高校学生由于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学校学习,基本没有或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对社会的阴暗面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从小学到大学期间很少受到家长和学校的全方位的安全教育;长期以来,中学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片面强调成绩而忽略了德育和安全教育,高校则偏重于专业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大学生良好行为的引导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大学生的安全观呈现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第一,对国家安全关心不够或理解不深,认为国家安全距离自己很远,跟自己没有关系,往往容易被境外敌对势力和间谍情报机关等非法组织利用。   第二,对自身的政治安全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自己只要把专业知识学好就行,其他的都不重要,导致在关键时刻立场不够坚定而犯下错误。   第三,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对大学生的较高期望和要求,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大。有些大学生在期望和压力下,自身的心理比较脆弱,经不起一点点的挫折和打击,对自身心理健康方面发生的问题又缺乏应对的方法,导致发生心理疾病而危及社会和自身的人身安全。   第四,对自己的人身安全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如对交通安全、防火安全、体育运动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求职打工安全、传播性疾病预防安全、旅游出行安全、社会交往安全、公共突发安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等人身安全方面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也缺乏最基本的安全防卫知识。   第五,对个人财产安全方面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保管意识。大学生集体生活的特殊性、校园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使得部分大学生的防范意识薄弱或社会经验不足,已成为不法分子进行盗窃、诈骗、抢劫、敲诈勒索、侵占等的重点对象。   五、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意义   (一)维护校园安全,保护国家的人才资源   保护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就是保护国家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其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保持高度敏感,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二)满足在校大学生的安全需要   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防灾应变的能力。大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安全知识,不仅可以减少自身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弥补过去安全教育的不足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能够弥补中小学生以及过去高等教育中安全知识和意识教育的不足,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对危机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使他们在未来能担当起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六、大学生安全观教育培养的途径   培养大学生的安全观念和安全意识,必须充分利用大学生在校的四年时间,从培养的时间上、形式上、内容上合理安排,以达到培养和教育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很有规律性,其中有几个时期较易发生安全问题,如新生入学时、每学期开学初放假前、实习期间、毕业前夕等,这个时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能大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培养大学生安全观的内容   (一)强化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   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技术研究、开发的重要基地,向来是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非法活动的重要目标,加上当前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意识淡薄,政治敏感性和辨别事物的能力较差,对国家安全关心不够、理解不深,所以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因此,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要让学生知道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不能因个人的利益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要勇敢地站出来同各种势力作斗争,要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安全。   (二)强化大学生作风纪律教育   违法乱纪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安全问题,而且安全事件大部分与违反纪律和破坏秩序相关。因此,纪律教育既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明白,遵守纪律和秩序是保障自己成长安全和他人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使其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降低个人成长风险和社会安全成本。   (三)扎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面临学习和就业的压力,交友、恋爱、亲情等问题的困扰,使得这个群体事故频发。学生工作者特别要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给予关注和关心,通过心理教育和咨询等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方式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误区,为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四)认真做好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首先,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极易受到污染;其次,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网络管理示范和教育引导不到位,他们极易迷恋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网聊网恋、网络色情,有的甚至实施网络犯罪,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学生工作者必须积极面对、科学引导,使网络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利器。   (五)加强大学生人身安全教育   人的生命是一切社会活动和事业的基本体,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一旦失去生命,不但个人的生命价值得不到体现,社会、学校、家庭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各种侵害人身安全事故(交通安全、防火安全、运动安全、食品安全、旅游安全等)的预防和自救。共同维护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报效祖国的先决条件。   (六)加强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在校期间拥有的贵重物品逐年增多,但由于很多大学生缺乏保管经验或者因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财物丢失或被盗等现象经常发生,这不但使学生及其家庭蒙受经济损失,还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灵上留下阴影。因此加强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减少财物失窃和因保管不善引起的丢失,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环节。   高校大学生安全观的教育培养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安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学校全局,一直受到高校党委和行政的密切关注。高校大学生安全观的教育培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大学生的高校主体地位,不断满足广大学生安全需要,保障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实现高校安保工作全面发展。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高校大学生安全观的教育培养工作必须长期坚持,常抓不懈,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探索维护高校安全和稳定的新举措。在发展中不断完善防范工作的内涵,从工作指导思想、工作措施、工作方法上加以创新,不断开创安全防范工作的新局面,营造一种和谐、安全、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作者单位:衢州学院)

  摘要:大学生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政治稳定安全。利用学生在高校就读的最后几年学习生涯适时开展安全教育观的培养工作,以弥补在中小学时期因追求升学率而遗留的安全教育缺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大学生走上社会健康地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安全防范;大学生;安全观;教育培养      一、引言   一直以来,人们总认为学校是相对安全稳定的世外桃源,即便有些小的安全问题,也有学校保卫部门负责解决。所以,在校大学生、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往往被忽视,以致于成为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多数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时,没有把安全教育作为重点,缺少必须的、基本的心理素质培养与知识技能训练。尤其是在中学时代,学校为追求升学率,把精力全部放在文化知识的教学上,致使许多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成了“学习上的高分者、生活中的低能儿”。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进入高校深造是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前的最后一次系统的学习。因此,如何把握好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的安全观培养问题,如何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者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二、大学生安全的分类   我们根据大学生在校期间经常遇到的一些安全问题来进行分类。大学生安全问题一般可以分为政治上的安全、心理上的安全、人身上的安全和财物上的安全等。   第一,大学生政治安全是指大学生要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言行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遵纪守法,品德高尚,以国家、民族、集体为重,不做损害党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的事。   第二,大学生心理安全也就是心理上的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具备了这些标准,那么其在心理上是安全的。   第三,大学生人身安全指的是生命、健康、身体不遭受侵害或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第四,大学生财物安全是指个人私有财物免遭抢夺、诈骗、侵占、盗窃或意外损害等。   三、高校校园安全现状   高校校园安全状况总体上要好于社会的整体水平,当前校园安全状况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高校师生的刑事犯罪活动有所增加,恶性案件时有发生;二是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三是侵害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案件不断出现;四是作案手段向高科技、高智能转化,网络犯罪的发生率上升较快;五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在校大学生轻生和出走人数增多;六是社会交往、就业中的安全问题突出。   四、大学生的安全观现状   高校学生由于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学校学习,基本没有或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对社会的阴暗面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从小学到大学期间很少受到家长和学校的全方位的安全教育;长期以来,中学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片面强调成绩而忽略了德育和安全教育,高校则偏重于专业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大学生良好行为的引导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大学生的安全观呈现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第一,对国家安全关心不够或理解不深,认为国家安全距离自己很远,跟自己没有关系,往往容易被境外敌对势力和间谍情报机关等非法组织利用。   第二,对自身的政治安全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自己只要把专业知识学好就行,其他的都不重要,导致在关键时刻立场不够坚定而犯下错误。   第三,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对大学生的较高期望和要求,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大。有些大学生在期望和压力下,自身的心理比较脆弱,经不起一点点的挫折和打击,对自身心理健康方面发生的问题又缺乏应对的方法,导致发生心理疾病而危及社会和自身的人身安全。   第四,对自己的人身安全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如对交通安全、防火安全、体育运动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求职打工安全、传播性疾病预防安全、旅游出行安全、社会交往安全、公共突发安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等人身安全方面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也缺乏最基本的安全防卫知识。   第五,对个人财产安全方面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保管意识。大学生集体生活的特殊性、校园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使得部分大学生的防范意识薄弱或社会经验不足,已成为不法分子进行盗窃、诈骗、抢劫、敲诈勒索、侵占等的重点对象。   五、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意义   (一)维护校园安全,保护国家的人才资源   保护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就是保护国家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其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保持高度敏感,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二)满足在校大学生的安全需要   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防灾应变的能力。大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安全知识,不仅可以减少自身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弥补过去安全教育的不足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能够弥补中小学生以及过去高等教育中安全知识和意识教育的不足,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对危机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使他们在未来能担当起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六、大学生安全观教育培养的途径   培养大学生的安全观念和安全意识,必须充分利用大学生在校的四年时间,从培养的时间上、形式上、内容上合理安排,以达到培养和教育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很有规律性,其中有几个时期较易发生安全问题,如新生入学时、每学期开学初放假前、实习期间、毕业前夕等,这个时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能大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培养大学生安全观的内容   (一)强化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   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技术研究、开发的重要基地,向来是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非法活动的重要目标,加上当前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意识淡薄,政治敏感性和辨别事物的能力较差,对国家安全关心不够、理解不深,所以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因此,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要让学生知道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不能因个人的利益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要勇敢地站出来同各种势力作斗争,要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安全。   (二)强化大学生作风纪律教育   违法乱纪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安全问题,而且安全事件大部分与违反纪律和破坏秩序相关。因此,纪律教育既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明白,遵守纪律和秩序是保障自己成长安全和他人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使其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降低个人成长风险和社会安全成本。   (三)扎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面临学习和就业的压力,交友、恋爱、亲情等问题的困扰,使得这个群体事故频发。学生工作者特别要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给予关注和关心,通过心理教育和咨询等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方式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误区,为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四)认真做好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首先,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极易受到污染;其次,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网络管理示范和教育引导不到位,他们极易迷恋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网聊网恋、网络色情,有的甚至实施网络犯罪,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学生工作者必须积极面对、科学引导,使网络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利器。   (五)加强大学生人身安全教育   人的生命是一切社会活动和事业的基本体,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一旦失去生命,不但个人的生命价值得不到体现,社会、学校、家庭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各种侵害人身安全事故(交通安全、防火安全、运动安全、食品安全、旅游安全等)的预防和自救。共同维护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报效祖国的先决条件。   (六)加强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在校期间拥有的贵重物品逐年增多,但由于很多大学生缺乏保管经验或者因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财物丢失或被盗等现象经常发生,这不但使学生及其家庭蒙受经济损失,还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灵上留下阴影。因此加强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减少财物失窃和因保管不善引起的丢失,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环节。   高校大学生安全观的教育培养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安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学校全局,一直受到高校党委和行政的密切关注。高校大学生安全观的教育培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大学生的高校主体地位,不断满足广大学生安全需要,保障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实现高校安保工作全面发展。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高校大学生安全观的教育培养工作必须长期坚持,常抓不懈,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探索维护高校安全和稳定的新举措。在发展中不断完善防范工作的内涵,从工作指导思想、工作措施、工作方法上加以创新,不断开创安全防范工作的新局面,营造一种和谐、安全、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作者单位:衢州学院)


相关内容

  • 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
  • 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大力提高我省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竞争力,加快建成高等教育强省,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 ...

  • 学分制下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探究
  • [摘 要]本文分析了学分制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分析了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立适应学分制下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学分制:安全教育:模式: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快速扩大,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地方经济的发展与高校开放 ...

  •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活动中应具备的意识探讨
  •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特别是作为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必须具备政治意识.品牌意识.创新意识.安全意识和专业意识.只有具备以上意识,才能组织好学生活动,才能让学生活动发挥其应有之功用. [关键词]学生活动:辅导员:意识 高校学生活动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 ...

  • 对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
  • 科技信息 职教与成教 对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 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与设计系汪跃进 [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稳定的基础,学校的稳定安全是发展的基础,而辅导员的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辅导员怎样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工作谈一点看法 ...

  • 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
  • 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 山 东 省 教 育 厅 鲁高工委[2004]9号 文件 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山东省教育厅 关于在全省高校开展建设"平安校园"活动的意见 (2004年3月29日) 为了进一步维护全省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用三年的时间 ...

  •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
  • 各普通高等学校: 按照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评估检查的通知》要求,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组成六个评估组,于20xx年11月30日至12月15日对全省72所(含民办二级学院)普通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进行了评估检查 ...

  • 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探讨熊雁兵
  • <经济师>2013年第2期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是安全文化建设,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领导.全体教职员工与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文章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教育长期任务 中图分类号:G647●高校园地 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探讨 文献 ...

  • 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初探
  • [摘要]安全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形势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是大学生安全和自我保护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安全问题.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了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有待加强的几个方面及其相关措施和方法,使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真正得 ...

  • 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述评
  • 摘 要 通过自编的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问卷,从大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公共安全观念.社会安全责任感等三个维度,对57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但大多数大学生欠缺危险应对意识:多数大学生具备积极的公共安全观念,其中女生的认知水平要低于男生:多数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安全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