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找"米"尝试作文教学

  《新课语文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想,在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中,就要渗透这种精神,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仔细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只有从生活中找“米”,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寻找写作的源头,积累写作的材料,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写出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富有感染力。我在生活化作文训练方面作了以下尝试,现在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家庭生活”中找米   家庭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习以为常的。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往往是熟视无睹,不能从日常家庭生活中找到细节。因此,我经常性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劳动任务,如扫地、洗衣服、整理房间、购物、烧饭……劳动难度由易到难,我还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记录下来。如刚上一年级一个多月的孩子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影子写道:晚上我在台灯下写作业的时候,影子就偷偷地溜出来,安静地看我写作业。但是,我动他也动,我停它也停,它不停地学着我的动作。写完作业,我来到小区的路灯下,我发现影子现在变成了一个小矮人,离路灯远一点,它又变成了大高个,非常神奇有趣。我招招手,它也招招手。我踢踢腿,它也踢踢腿,我跳绳,它和我跳得一样高……我做什么,它也做什么。我发现,我跟它说话,它就是不理我。   观察得多细致呀,一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就像小诗人!   二、“大千世界”中找米   四季更替,大自然也在不停地变化。花开花谢,阴晴雨雪,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自然世界,认真留意大自然,时刻与大自然为伴,用心去体会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交融,触发情感再生。   三、“社会生活熔炉”中找米   社会是个大熔炉。学生有了一定的作文能力后,就应该让他们走向社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使作文教学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如生活调查,参观访问,收集资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协调发展。如:在基地的五天中让我深受感触的是拓展活动。比赛有6关,只有最后一关让我感受到我们六连的团结。   胜利墙,只有我们男女生配合才能过。当前两名同学过完前五关时,冲到胜利墙下,邹锐和李环宇两人毫不犹豫地搭成人梯,把我们女生送上去。当我向上攀登时犹豫了,怕自己重踩疼他俩,怕他俩会坚持不住,到底该不该上,自己心里很矛盾。过了一会,看见他俩坚定的样子好像在说:“上吧,没关系。”我用最快的速度爬上墙。只剩最后一人了,我们的榜样――李环宇。他为了给我们搭梯子自己已经没力气了。我心急如焚:他现在上不来,我是女生,是应该帮他一把,还是坐视不管……不管了,还是捞他一把,我拽着他的裤腿把他拉上来。“耶……”当我们知道我们六连得了第一时,大喊“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胜利时我们不骄傲。我们的胜利离不开教官的指导,也离不开我们平时的努力及男女生的团结一致。   在这次比赛中,我看到男生团结、坚强的一面。比赛中我也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四、“校园活动”中找米   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地创造和利用多种条件,带领学生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想象、体会。如跳绳比赛,猜谜语,做游戏,讲故事,读书汇报会……让他们参与其中,说快乐,谈感受,悟体会。请看我班韩思诺同学的《失败的感受》――   我上了场,被子一掉,手忙脚乱的我心急如焚,我又看见以前是朋友现在是对手的张开,已经叠了一半了,我心想没希望了,我三下五除二地一折叠就下了场,不管不顾冲下场地,向学校的水管旁飞去,灰心失望抛在脑后。没有人看见我在掉泪,我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落了下来,我一下子感觉自己失败了,但我没有让任何人看到。   回到座位上,璀璨明珠、杨博雅……她们几个劝我说:“韩思诺,你应该好好叠呀!你还能拿个名次,可你心急地一叠,你想想你还会有成绩吗?”这时我感到了同学的爱,泪水又哗哗地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在这里我想对她们说一声:“谢谢,我非常感谢你们!”   从这一瞬间,我知道,我输了,真的输了,回过头来想想我以前在宿舍的时候,每天起床我是老大,可这次得了个倒数“老大”,我太恨自己了。我想对自己说:“韩思诺,坚强,你是男人,你永远是最棒的,把你以前争强好胜的性格找回来吧!”   顺便对支持我的同学说一声:“对不起,我让你失望了,请相信我吧。我是在失误中失败的,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   五、“课堂教学瞬间”中找米   课堂上,飞来的一只燕子或小鸟总会吸引学生的目光,此时再按常规教学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写日记;新来的教师或更换老师了,不同的风格也是日记素材,读后感或书评等都可以成为写作材料,不是生活中没有素材,而是孩子们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及时引导,不要时过境迁再去追忆,作文的时效性、情景场都要兼顾到。   六、“活用教材”中找米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又是最好的习作例文。向课本学作文,也会妙趣横生的。开发教材,以教材为依托,达到活学活用,会运用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今后我应该把学生带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折枝采叶,在广阔的社会中,去拾枝吮露,如果把这一枝一叶,一点一滴及时搜集,并把它记下来,那么一枝一叶就变成枝繁叶茂的园林,一点一滴就会变成浩瀚的海洋,这样从生活中寻找到习作的“米”,为学生提供习作的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提笔之作,将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文化街小学)

  《新课语文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想,在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中,就要渗透这种精神,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仔细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只有从生活中找“米”,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寻找写作的源头,积累写作的材料,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写出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富有感染力。我在生活化作文训练方面作了以下尝试,现在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家庭生活”中找米   家庭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习以为常的。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往往是熟视无睹,不能从日常家庭生活中找到细节。因此,我经常性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劳动任务,如扫地、洗衣服、整理房间、购物、烧饭……劳动难度由易到难,我还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记录下来。如刚上一年级一个多月的孩子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影子写道:晚上我在台灯下写作业的时候,影子就偷偷地溜出来,安静地看我写作业。但是,我动他也动,我停它也停,它不停地学着我的动作。写完作业,我来到小区的路灯下,我发现影子现在变成了一个小矮人,离路灯远一点,它又变成了大高个,非常神奇有趣。我招招手,它也招招手。我踢踢腿,它也踢踢腿,我跳绳,它和我跳得一样高……我做什么,它也做什么。我发现,我跟它说话,它就是不理我。   观察得多细致呀,一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就像小诗人!   二、“大千世界”中找米   四季更替,大自然也在不停地变化。花开花谢,阴晴雨雪,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自然世界,认真留意大自然,时刻与大自然为伴,用心去体会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交融,触发情感再生。   三、“社会生活熔炉”中找米   社会是个大熔炉。学生有了一定的作文能力后,就应该让他们走向社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使作文教学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如生活调查,参观访问,收集资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协调发展。如:在基地的五天中让我深受感触的是拓展活动。比赛有6关,只有最后一关让我感受到我们六连的团结。   胜利墙,只有我们男女生配合才能过。当前两名同学过完前五关时,冲到胜利墙下,邹锐和李环宇两人毫不犹豫地搭成人梯,把我们女生送上去。当我向上攀登时犹豫了,怕自己重踩疼他俩,怕他俩会坚持不住,到底该不该上,自己心里很矛盾。过了一会,看见他俩坚定的样子好像在说:“上吧,没关系。”我用最快的速度爬上墙。只剩最后一人了,我们的榜样――李环宇。他为了给我们搭梯子自己已经没力气了。我心急如焚:他现在上不来,我是女生,是应该帮他一把,还是坐视不管……不管了,还是捞他一把,我拽着他的裤腿把他拉上来。“耶……”当我们知道我们六连得了第一时,大喊“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胜利时我们不骄傲。我们的胜利离不开教官的指导,也离不开我们平时的努力及男女生的团结一致。   在这次比赛中,我看到男生团结、坚强的一面。比赛中我也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四、“校园活动”中找米   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地创造和利用多种条件,带领学生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想象、体会。如跳绳比赛,猜谜语,做游戏,讲故事,读书汇报会……让他们参与其中,说快乐,谈感受,悟体会。请看我班韩思诺同学的《失败的感受》――   我上了场,被子一掉,手忙脚乱的我心急如焚,我又看见以前是朋友现在是对手的张开,已经叠了一半了,我心想没希望了,我三下五除二地一折叠就下了场,不管不顾冲下场地,向学校的水管旁飞去,灰心失望抛在脑后。没有人看见我在掉泪,我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落了下来,我一下子感觉自己失败了,但我没有让任何人看到。   回到座位上,璀璨明珠、杨博雅……她们几个劝我说:“韩思诺,你应该好好叠呀!你还能拿个名次,可你心急地一叠,你想想你还会有成绩吗?”这时我感到了同学的爱,泪水又哗哗地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在这里我想对她们说一声:“谢谢,我非常感谢你们!”   从这一瞬间,我知道,我输了,真的输了,回过头来想想我以前在宿舍的时候,每天起床我是老大,可这次得了个倒数“老大”,我太恨自己了。我想对自己说:“韩思诺,坚强,你是男人,你永远是最棒的,把你以前争强好胜的性格找回来吧!”   顺便对支持我的同学说一声:“对不起,我让你失望了,请相信我吧。我是在失误中失败的,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   五、“课堂教学瞬间”中找米   课堂上,飞来的一只燕子或小鸟总会吸引学生的目光,此时再按常规教学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写日记;新来的教师或更换老师了,不同的风格也是日记素材,读后感或书评等都可以成为写作材料,不是生活中没有素材,而是孩子们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及时引导,不要时过境迁再去追忆,作文的时效性、情景场都要兼顾到。   六、“活用教材”中找米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又是最好的习作例文。向课本学作文,也会妙趣横生的。开发教材,以教材为依托,达到活学活用,会运用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今后我应该把学生带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折枝采叶,在广阔的社会中,去拾枝吮露,如果把这一枝一叶,一点一滴及时搜集,并把它记下来,那么一枝一叶就变成枝繁叶茂的园林,一点一滴就会变成浩瀚的海洋,这样从生活中寻找到习作的“米”,为学生提供习作的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提笔之作,将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文化街小学)


相关内容

  • 作文的引导与尝试
  • 作文的引导与尝试 <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写作部分第二条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我们不妨将<课标>的这一表述,理解为<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了具有个性化的文章的要求.过去,过分注重习作知识.技巧的传授,忽视了 ...

  • 特级教师谈小学作文教学尝试
  •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因此,我在教学实践 ...

  • 小学生写作文时存在的问题
  • 一.问题 一是习作选材单一.前年我市毕业水平调研的习作题,是要求写一次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尝试.按说此题可选择的范围很广,材料也很多.但学生习作中却出现了许多雷同的尝试:尝试洗碗.洗红领巾.洗衣服--洗碗.洗衣.洗红领巾,固然是一种尝试.如果六年级学生才刚刚从这些尝试中体验到喜悦,他们的生活岂非太单调, ...

  • 数学作文的教学尝试与反思
  • 数学作文的教学尝试与反思 一.回顾旧知的反思型作文,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某节课或某次活动后,指导学生及时回顾小结本人数学学习和活动的情况,复述本节课.本次活动相关知识,总结哪部分知识学得较理想,或哪些知识学得不够扎实,还存在什么疑虑等.如,周凡雅同学在"走进圆的世界" ...

  • 作文一次成功的尝试
  • 星期二上午,我们班进行第八单元考试,我信心十足. 卷子一分下来,我就握着笔,奋笔疾书. 一路上,我过五关斩六将,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作文"将军"的领地. "啊! 自由作文."我一看题目,心中一阵窃喜,太好了."这次作文不限题目,不......太棒啦!这不 ...

  • 挫折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尝试[论文]
  • 挫折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尝试 摘要:我们施教的对象的对象--农村学生,他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周围有田园小景,绿枝青山,清泉飞瀑,河塘渠 ,庭院村寨,林翠竹,瓜蔓花草等自然景观.安理说,这些得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农村学生写景状物,借景抒情的文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然而,他们往往是久居"庐山& ...

  • 让学生快乐作文的几点尝试
  •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119-01 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很有兴趣的自发自觉的行为.但"写作文真难"这是当 ...

  • 作文评改方式创新探究
  • 作文评改方式创新探究 西光中学 刘红梅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环节,但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显露出来,为此,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际,特探究出几种高效的.具有可行性的作文评改方式:(1)教师精批 ...

  • 快速作文杨初春
  • 快速作文教学的原理 杨初春 快速作文教学法实际上是一项开发学生思维和写作潜能的系统工程基本原理是写作技巧和思维训练的完美结合,其核心是思维强化训练写作技巧之舟,一旦行驶在思维训练的航道上,就能获得一种神奇快速的写作效能当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未被开发的无法估量的潜能,著名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