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第18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课标要求】课标无要求

【学习方法】归纳法、联系实际法

【预习提纲】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1.“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1976年10月粉碎_____________后,文革结束,中国在政治局面上出现了两年的_______________局面,_______________成为当时的工作方针。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5月,《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引发了一场全党全国真理标准大讨论,它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党的思想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织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重大:①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有人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你如何认识?

二、经济领域的改革

1.改革为什么从经济领域进而从农村开始?

2.当时农业中生产关系的核心是什么问题?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3.农业改革进程:首先是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1984年,改革进入__________________;2000年开始在农村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改革比农村晚,先扩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实行产权分离;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从法律上加以规范,主张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992年党的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改革进入新阶段。21世纪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步建立起来。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也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沿海开放的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内地”的格局。

探究:中国近代(1840—1949)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有哪几种?

三、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的改革

1.__________________是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2000年,_________________重要思想的提出进一步为加强党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2.______年,政治体制改革作为独立而紧迫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近20年的探索,我国政治体制开始由传统的__________模式向____________模式过渡。

3.农村______________的产生,标志着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四、团结一心奔小康

党的十二大提出人民物质水平在20世纪末达到______水平,十三大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___战略,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_____________”的目标。

探究: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分别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有什么区别?

【知识整合】

1.有人说,乡镇企业是“以小挤大,以土挤洋,以落后挤先进”。你怎样理解?

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分别指什么?

【重难点】

1.真理标准大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能力训练】

一、选择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 )

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 ②对工业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③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④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内容与中共十四大无关的是(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目标的确立

B.确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

C.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深化了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

3.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是因为它( )

A.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安徽凤阳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说明( )

A.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B.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惟一途径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5.改革开放后,使中国许多农民“离土不离乡,致富进城镇“的措施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组织劳务输出 D.发展乡镇企业

6.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事件是(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B.进一步深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C.农村新的组织管理形式——村民自治的产生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7.我国发展战略结构的新变化是指从“小康水平”到( )

A.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全面建设小康

C.更全面水平的小康社会 D.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

8.1953年我国实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1978年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对以上变化的评述最准确

的是( )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C.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D.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民主化和社会法制化建设有了长足的

进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导致上述情况的因素不包括( )

A.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改革开放的政策

C.各方面政策的落实和调整,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D.国际环境一直安定

10.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

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不早于( )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二、阅读下列材料

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继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请回答:

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的生产关系进行了成功的调整和改革,简析其主要内容和意义。

⑵党的“十四大”在这一探索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12.材料一 “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如是说。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已向社会公布。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

法规,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从此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

请回答:

⑴全部免征农业税有何意义?

⑵《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公布说明了什么问题?

⑶由以上两则材料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第18课参考答案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3.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民主现代化建设上来,民主集中制,党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民主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探究:⑴政治上,遵义会议撤销了王明代理人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从“左”倾中解放出来,形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结束了“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形成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⑵思想上和组织上都重新坚持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其他(略)

二、经济领域的改革

1.经济是基础。农民占中国人口多数,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农业所有制结构简单,容易开展。

探究: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土地;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主张;中共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主张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所有。

【知识整合】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农村开始出现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服务业“六业齐上”的兴旺局面,安置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乡镇企业和国营企业分别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第一次在1927年“八七”会议后,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第二次是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国时期。第三次在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逐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

【重难点】

1.1976年,十年动乱虽已结束,但“左”倾路线仍在继续。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基础和关键,是打开新局面的突破口。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大讨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的关键。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是真理大讨论的目的。

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农村,这是由中国国情和农业特点决定的。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84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属于第一阶段。为了使农民放心致富顺心发展,从2000年又开始了农村税费改革,目的在于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

【能力训练】

一、1D 2B 3B 4A 5D 6 C 7B 8C 9D 10D

二、1.⑴内容: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意义: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提高。⑵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⑶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⑴全部免征农业税,理顺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有利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⑵此举是民主法制建设发展和完善的表现,它以党内民主为主线,重在制度建设,并且重视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监督职责划分更明确,重大监督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党内外监督相结合等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党的领导。其公布说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正由传统的集权模式向民主模式过渡。⑶党在制定政策方针时,一切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两手都要抓,同时并举。

第18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课标要求】课标无要求

【学习方法】归纳法、联系实际法

【预习提纲】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1.“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1976年10月粉碎_____________后,文革结束,中国在政治局面上出现了两年的_______________局面,_______________成为当时的工作方针。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5月,《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引发了一场全党全国真理标准大讨论,它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党的思想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织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重大:①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有人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你如何认识?

二、经济领域的改革

1.改革为什么从经济领域进而从农村开始?

2.当时农业中生产关系的核心是什么问题?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3.农业改革进程:首先是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1984年,改革进入__________________;2000年开始在农村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改革比农村晚,先扩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实行产权分离;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从法律上加以规范,主张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992年党的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改革进入新阶段。21世纪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步建立起来。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也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沿海开放的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内地”的格局。

探究:中国近代(1840—1949)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有哪几种?

三、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的改革

1.__________________是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2000年,_________________重要思想的提出进一步为加强党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2.______年,政治体制改革作为独立而紧迫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近20年的探索,我国政治体制开始由传统的__________模式向____________模式过渡。

3.农村______________的产生,标志着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四、团结一心奔小康

党的十二大提出人民物质水平在20世纪末达到______水平,十三大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___战略,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_____________”的目标。

探究: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分别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有什么区别?

【知识整合】

1.有人说,乡镇企业是“以小挤大,以土挤洋,以落后挤先进”。你怎样理解?

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分别指什么?

【重难点】

1.真理标准大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能力训练】

一、选择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 )

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 ②对工业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③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④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内容与中共十四大无关的是(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目标的确立

B.确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

C.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深化了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

3.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是因为它( )

A.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安徽凤阳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说明( )

A.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B.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惟一途径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5.改革开放后,使中国许多农民“离土不离乡,致富进城镇“的措施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组织劳务输出 D.发展乡镇企业

6.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事件是(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B.进一步深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C.农村新的组织管理形式——村民自治的产生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7.我国发展战略结构的新变化是指从“小康水平”到( )

A.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全面建设小康

C.更全面水平的小康社会 D.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

8.1953年我国实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1978年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对以上变化的评述最准确

的是( )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C.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D.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民主化和社会法制化建设有了长足的

进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导致上述情况的因素不包括( )

A.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改革开放的政策

C.各方面政策的落实和调整,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D.国际环境一直安定

10.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

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不早于( )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二、阅读下列材料

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继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请回答:

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的生产关系进行了成功的调整和改革,简析其主要内容和意义。

⑵党的“十四大”在这一探索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12.材料一 “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如是说。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已向社会公布。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

法规,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从此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

请回答:

⑴全部免征农业税有何意义?

⑵《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公布说明了什么问题?

⑶由以上两则材料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第18课参考答案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3.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民主现代化建设上来,民主集中制,党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民主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探究:⑴政治上,遵义会议撤销了王明代理人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从“左”倾中解放出来,形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结束了“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形成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⑵思想上和组织上都重新坚持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其他(略)

二、经济领域的改革

1.经济是基础。农民占中国人口多数,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农业所有制结构简单,容易开展。

探究: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土地;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主张;中共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主张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所有。

【知识整合】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农村开始出现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服务业“六业齐上”的兴旺局面,安置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乡镇企业和国营企业分别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第一次在1927年“八七”会议后,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第二次是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国时期。第三次在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逐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

【重难点】

1.1976年,十年动乱虽已结束,但“左”倾路线仍在继续。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基础和关键,是打开新局面的突破口。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大讨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的关键。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是真理大讨论的目的。

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农村,这是由中国国情和农业特点决定的。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84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属于第一阶段。为了使农民放心致富顺心发展,从2000年又开始了农村税费改革,目的在于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

【能力训练】

一、1D 2B 3B 4A 5D 6 C 7B 8C 9D 10D

二、1.⑴内容: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意义: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提高。⑵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⑶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⑴全部免征农业税,理顺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有利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⑵此举是民主法制建设发展和完善的表现,它以党内民主为主线,重在制度建设,并且重视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监督职责划分更明确,重大监督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党内外监督相结合等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党的领导。其公布说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正由传统的集权模式向民主模式过渡。⑶党在制定政策方针时,一切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两手都要抓,同时并举。


相关内容

  • 浅论改革开放的时代价值
  • 浅论改革开放的时代价值 摘要: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迅速从贫穷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的发展中大国,并一步步向强国迈进.由此可见改革开放的是时代价值是非常高的,同时在改革开放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取得极大成果的今天,我们也要继续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 ...

  • 举世瞩目的成就
  • 24.1 举世瞩目的成就 连云港市门河中学 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2.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感悟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梳理主动关注社会 ...

  • 论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意义
  • 论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意义 摘要:回望改革开放32年, 认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正是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 认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创造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为中国人民更自觉地走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的道路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瞻望改革开放的明天, 只有全面深化政治体制 ...

  • 略论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 略论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作者:郭 俐 来源:<职业·下旬>2009年第08期 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一致性.爱国主义与改革开放的统一性. 一.浅析爱国主义在我国的历史变迁 国家和民族是个历史范畴,有着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与之紧密相联的.作为反映祖国与民族的最 ...

  • 十7大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 新时代的旗帜
  • hjt在党的十7大开幕式上所作的两个半小时的报告,堪称高屋建瓴.气势磅礴.主线清晰,听后令人振奋.期待愈生."中国特色****旗帜"."dx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开 ...

  •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 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7-11-02 18:27:15) 来源新华网 一.适应时代要求的伟大旗帜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们国家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

  • 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改革开放决不动摇
  •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代表全党以鲜明的语言高度评价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以毫不含糊的立场向全国和全世界宣示,中国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 ...

  • XX年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 党的十七大报告通篇蕴涵着一个重要的内在逻辑,这就是:要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同时,报告在回顾总结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历程.经验以及阐述如何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问题时,有两句斩钉截铁的话,给 ...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代意义
  • 作者:宋易风 理论导刊 1995年02期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不仅结束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和两年徘徊前进的局面,而且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社会主义的新模式奠定了基础.从此,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 十七大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 新时代的旗帜
  • hjt在党的十7大开幕式上所作的两个半小时的报告,堪称高屋建瓴.气势磅礴.主线清晰,听后令人振奋.期待愈生."中国特色****旗帜"."dx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