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小学教师读书活动计划

大秦小学教师读书活动计划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每一位教师成为“读书人”是一种职业召唤,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因此营造书香校园,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读书的楷模。为了加强“书香校园”的建设,增强教师的读书意识,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我校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教师读书计划如下:

一、读书活动目标:

1、通过读书活动,在教师中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氛围。 2、通过读书活动,使教师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3、以读书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成为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 二、读书口号: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三、读书活动安排:

1、文化早餐:利用网上资源,由学校教导处每天推荐一篇文章,内容涉及新课改、一线教师的教育随笔等,发布在校园网,利用上午5-10分钟的时间阅读。

2、好书推荐:学校每月向教师推荐一本书籍,开展网上阅读,或由学校购买。

3、读书心得交流:把在读书过程中的感悟及时地上传到个人博客中,做到与他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学期末由学校组织,每人撰写一篇读书心得,要求字数不少于1000字。 四、读书要求及措施:

1、落实阅读书目。根据学校推荐的篇目,每人选择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由学校统一购买内容,涵盖名人传记、诸子百家、史学典籍、教育理论等。

2、落实阅读时间。读书不是心血来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口吃成胖子,要求平均每天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天天积累,丰富自己。如利用晨读时间和学生一起读书;空课时间作业批完后少聊天,多读书;每周切出一整块时间读书。

3、在任务驱动中读书。每月组织一次教师读书沙龙,教研活动时间集中共同读书。各位教师必须按时参加读书沙龙活动,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的,须提前请假。负责每次沙龙活动组织的老师须提前写好活动计划,准备好学习材料,并进行认真的组织,活动结束后,及时写下活动小结。

4、及时做好读书笔记。教师的读书将不断地为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教育的眼光”、“教育的心情”,所以,在读书过程中,随时产生的教育“眼光和心情”应用文字记录下来,保持阅读兴趣和阅读快乐。所以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每读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都要进行要点的摘录,写一写读后感。学校统一印发读书笔记,包括摘记和感悟两部分,每周不少于一次。每学期读书笔记不少于5000

字,学期末读书笔记展评,评出优秀的读书笔记供大家学习参考。 5、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教育随笔,及时发布在博客上,每月不少于两篇。坚持每周更新者,期末考核加分1-3分。

大秦小学 2011.3.1

大秦小学教师读书活动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大 秦 小 学 2011 . 3 . 1

大秦小学教师读书活动计划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每一位教师成为“读书人”是一种职业召唤,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因此营造书香校园,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读书的楷模。为了加强“书香校园”的建设,增强教师的读书意识,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我校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教师读书计划如下:

一、读书活动目标:

1、通过读书活动,在教师中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氛围。 2、通过读书活动,使教师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3、以读书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成为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 二、读书口号: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三、读书活动安排:

1、文化早餐:利用网上资源,由学校教导处每天推荐一篇文章,内容涉及新课改、一线教师的教育随笔等,发布在校园网,利用上午5-10分钟的时间阅读。

2、好书推荐:学校每月向教师推荐一本书籍,开展网上阅读,或由学校购买。

3、读书心得交流:把在读书过程中的感悟及时地上传到个人博客中,做到与他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学期末由学校组织,每人撰写一篇读书心得,要求字数不少于1000字。 四、读书要求及措施:

1、落实阅读书目。根据学校推荐的篇目,每人选择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由学校统一购买内容,涵盖名人传记、诸子百家、史学典籍、教育理论等。

2、落实阅读时间。读书不是心血来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口吃成胖子,要求平均每天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天天积累,丰富自己。如利用晨读时间和学生一起读书;空课时间作业批完后少聊天,多读书;每周切出一整块时间读书。

3、在任务驱动中读书。每月组织一次教师读书沙龙,教研活动时间集中共同读书。各位教师必须按时参加读书沙龙活动,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的,须提前请假。负责每次沙龙活动组织的老师须提前写好活动计划,准备好学习材料,并进行认真的组织,活动结束后,及时写下活动小结。

4、及时做好读书笔记。教师的读书将不断地为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教育的眼光”、“教育的心情”,所以,在读书过程中,随时产生的教育“眼光和心情”应用文字记录下来,保持阅读兴趣和阅读快乐。所以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每读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都要进行要点的摘录,写一写读后感。学校统一印发读书笔记,包括摘记和感悟两部分,每周不少于一次。每学期读书笔记不少于5000

字,学期末读书笔记展评,评出优秀的读书笔记供大家学习参考。 5、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教育随笔,及时发布在博客上,每月不少于两篇。坚持每周更新者,期末考核加分1-3分。

大秦小学 2011.3.1

大秦小学教师读书活动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大 秦 小 学 2011 . 3 . 1


相关内容

  • 2016年小学教师读书计划
  • 2016年小学教师读书计划 1.2016年小学教师读书计划 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巴丹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的终点."营造书香校园,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 ...

  • 学校师生读书活动工作计划
  • 学校师生读书活动工作计划 (2016-2017年度) 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为了推进我校"书香校园"的建设,增强教师的读书意识,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师读书活动的精神,特制定我校师生读书计划如下: 一.活动主题: &quo ...

  • 教师读书活动总结范文
  • 中小学教师读书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读书活动的通知>的精神,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为提高我校广大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有效地完成教师阅读书目,我校积极开展读书活动.以下是对我校读书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 一.领导重视,率先垂范. 首 ...

  • 2014教师读书计划
  • 2014教师读书计划 每一位教师成为"读书人"是一种职业召唤,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因此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读书的楷模.为了增强个人的读书意识,促进自身的快速成长,根据学校读书工作安排和个人实际,我制定自身读书计划如下: 一.读书活动目标: 1.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学 ...

  • 小学教师读书活动方案
  • 为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扎实专业知识、良好教学方法、较强科研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打造书香校园,特制定我校教师读书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重点,以营造浓郁书香校园文化氛围为目的,在学校形成读书热潮。引 ...

  • 小学校长读书计划
  • 计划一:小学校长读书计划 一.参加对象 全镇中小学校长. 二.总体目标 自20xx年起,利用5年时间,在全镇校长中实施"读书富脑"工程,发动引导校长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教育教学理论.经典名著.专著.通过开展校长"读书富脑"工程,实现以下目标: 1.创设校长爱读书. ...

  • 小学教师2011年度读书活动方案
  • 一、指导思想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结合我校实施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四项工程”建设,以“阅读伴我行”为主题,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和业务水平,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在校园内扎实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为使读书活动开展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制定此活动方案。 二、读书活动目标 让 ...

  • 2015学生个人读书计划(4500字)
  • 2015学生个人读书计划 第1篇:2015-2015第一学期教师个人读书计划 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 ...

  • 小学2014-2015学年度教师读书计划实施方案
  • 桥头镇中心小学xx-xx学年度教师读书计划实施方案 读书,是人们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是人们创造未来的学习方式,是实现高效率教学的必要前提.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养,打造书香校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扎实专业知识.良好教学方法.较强科研 ...

  • 得胜小学教师读书活动总结
  • 得胜小学教师读书活动总结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导向,以课题实验为契机,以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确保教师读书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营造书香校园.本学年学校开展了教师读书活动. 一.学校开展教师读书活动的基本情况 1.宣传发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