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写作手法归纳

诗词写作手法归纳

一、总目

1、修辞:

比喻、比你、借代、夸张、对比、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2、表现技巧: ⑴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b. 托物言志

c. 用典;借古讽今

⎧衬托(正、反衬)

⎪⎪乐景哀情d. ⎨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

e. 白描;铺陈;比兴;想象

3、谋篇技巧:

a. 卒章显志

b. 前后照应

c. 以小见大

d. 对面落笔;侧面描写

e. 以景结情

二、常见作用分述

1、比喻;比拟;夸张;

(三者概念迥异,只因“术语”相近,放在一起)

(1)比喻:

作用: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某一特点

示例:《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水喻愁,化虚为实,表现了愁的连绵不断。 《武陵春》:“载不动许多愁”,以船上货物喻愁,表现出愁的沉重。

⎧拟人:将物拟作人,赋(2)比拟⎨⎩拟物:将人(或物)拟予人的某些特征作另一物

作用: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某一特点

回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09年高三期中) “送”字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天边流水远送无穷树色的别离场景。

(3)夸张:过分夸大或过分缩小

作用:形象地突出事物的某点特征,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典例: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药》:“„„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将整个人生纳入一“朝”一“暮”之间,以突出流光之速。

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属于缩小夸张。

2、对比:将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或揭示事物本质,强化感情的抒发。

回顾: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 综合模拟测试卷二)

(此处有多处对比,暂举一例)本诗中,将去年的欢乐之景与今朝的冷清之景形成鲜明对比,昔之欢乐与今之愁苦,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3、借情抒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将要表达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

说明:此手法复杂之处在于,需要理清所表达的情感和所记叙的景物之间的联系,并予以阐述。

作用:写„„的景,渲染„„的气氛,同时突出表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典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雨霖铃》柳永)

蝉鸣使人顿生凄凉烦躁之感,骤雨之景则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哀惨淡,此三句诗在写景之中,流露出作者暗淡的离愁别绪。

回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09年高三期中) 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

2、○“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王勃 八校联考)

此两句诗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烘托出作者飘零旅况、久客思归的悲寂心情。

③《点绛唇》(09届春考):“与谁共赏,万里横烟浪。”写烟波浩渺之景,抒诗人惆怅之情。 ④《长安秋望》:“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写菊的宁静之态、莲花凋谢之美景,抒发作者的隐归之意,对好景不长、时光流逝的伤感。

⎧以静写动4、动静结合:在诗中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可分为两类:⎨

⎩以动写静

作用:若以静写动,则是为突出物体的动态面;反之,则突出物体的静态特征。 回顾:

1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

载灯火归村落。”(《满江红》柳永 07年3+1卷)

词中写傍晚泊船情景,以动写静。雨停曰“收”,“征帆”则“夜落”,“蓼烟”与“苇风”,一则“疏淡”,一则“萧索”,景物显得无比凄清寂静,烘托出作者无限凄凉的心境。 2“岩溜喷空晴似雨, 林萝碍日夏多寒。○”(《提报恩寺上方》方干 09年高三月考)

两句诗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先写岩上瀑布喷动,再写林萝静景庇荫,突出表现了瀑布的水是浩大和林荫的密密丛丛。

5、用典:五字以蔽之:援古以证今。

作用:使诗歌语言精炼,增加表达的生动性或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即,表意委婉,内涵丰富)

或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回顾: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满江红》柳永 07年3+1卷)

“绕严陵滩畔”一句,化用典故,使句意委婉,写出作者在古隐者垂钓指出徘徊良久而不去的情景,写出了他内心深处疲于宦场劳苦的心情,表达其欲仿效先人,归隐自然的意趣。

6、衬托:用相似、相关或相反的事物作背景陪衬主要事物

作用: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或他们的特点)

回顾: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王维 10届高三综合语文试卷)

此两句诗以人语反衬空山,即以声衬静,突出了山中寂静幽深的特点。

说明:下面几种表现手法作用同衬托相类似,可作类比:以声衬静;乐景哀情;虚实相生(以实写虚,以虚写实);包括上述动静结合的手法也可一同理解。

典例: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李煜)

此三句有两种写作手法:乐景哀情和以虚写实。写的是梦中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不对当前处境做正面描写,而是用梦境来反衬,以乐写哀;同时,梦为虚,彼为实,梦境越繁华热闹,也就愈发突出了梦后的悲哀和凄凉处境。

王维《鸟鸣涧》:“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移步换景(远近结合):

作用:使画面有层次感、立体感,让读者身临其境,使文章极富表现力。

回顾: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读写结合小作文练习卷)

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霜天晓角》(09届十校联考)

诗词写作手法归纳

一、总目

1、修辞:

比喻、比你、借代、夸张、对比、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2、表现技巧: ⑴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b. 托物言志

c. 用典;借古讽今

⎧衬托(正、反衬)

⎪⎪乐景哀情d. ⎨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

e. 白描;铺陈;比兴;想象

3、谋篇技巧:

a. 卒章显志

b. 前后照应

c. 以小见大

d. 对面落笔;侧面描写

e. 以景结情

二、常见作用分述

1、比喻;比拟;夸张;

(三者概念迥异,只因“术语”相近,放在一起)

(1)比喻:

作用: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某一特点

示例:《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水喻愁,化虚为实,表现了愁的连绵不断。 《武陵春》:“载不动许多愁”,以船上货物喻愁,表现出愁的沉重。

⎧拟人:将物拟作人,赋(2)比拟⎨⎩拟物:将人(或物)拟予人的某些特征作另一物

作用: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某一特点

回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09年高三期中) “送”字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天边流水远送无穷树色的别离场景。

(3)夸张:过分夸大或过分缩小

作用:形象地突出事物的某点特征,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典例: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药》:“„„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将整个人生纳入一“朝”一“暮”之间,以突出流光之速。

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属于缩小夸张。

2、对比:将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或揭示事物本质,强化感情的抒发。

回顾: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 综合模拟测试卷二)

(此处有多处对比,暂举一例)本诗中,将去年的欢乐之景与今朝的冷清之景形成鲜明对比,昔之欢乐与今之愁苦,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3、借情抒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将要表达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

说明:此手法复杂之处在于,需要理清所表达的情感和所记叙的景物之间的联系,并予以阐述。

作用:写„„的景,渲染„„的气氛,同时突出表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典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雨霖铃》柳永)

蝉鸣使人顿生凄凉烦躁之感,骤雨之景则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哀惨淡,此三句诗在写景之中,流露出作者暗淡的离愁别绪。

回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09年高三期中) 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

2、○“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王勃 八校联考)

此两句诗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烘托出作者飘零旅况、久客思归的悲寂心情。

③《点绛唇》(09届春考):“与谁共赏,万里横烟浪。”写烟波浩渺之景,抒诗人惆怅之情。 ④《长安秋望》:“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写菊的宁静之态、莲花凋谢之美景,抒发作者的隐归之意,对好景不长、时光流逝的伤感。

⎧以静写动4、动静结合:在诗中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可分为两类:⎨

⎩以动写静

作用:若以静写动,则是为突出物体的动态面;反之,则突出物体的静态特征。 回顾:

1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

载灯火归村落。”(《满江红》柳永 07年3+1卷)

词中写傍晚泊船情景,以动写静。雨停曰“收”,“征帆”则“夜落”,“蓼烟”与“苇风”,一则“疏淡”,一则“萧索”,景物显得无比凄清寂静,烘托出作者无限凄凉的心境。 2“岩溜喷空晴似雨, 林萝碍日夏多寒。○”(《提报恩寺上方》方干 09年高三月考)

两句诗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先写岩上瀑布喷动,再写林萝静景庇荫,突出表现了瀑布的水是浩大和林荫的密密丛丛。

5、用典:五字以蔽之:援古以证今。

作用:使诗歌语言精炼,增加表达的生动性或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即,表意委婉,内涵丰富)

或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回顾: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满江红》柳永 07年3+1卷)

“绕严陵滩畔”一句,化用典故,使句意委婉,写出作者在古隐者垂钓指出徘徊良久而不去的情景,写出了他内心深处疲于宦场劳苦的心情,表达其欲仿效先人,归隐自然的意趣。

6、衬托:用相似、相关或相反的事物作背景陪衬主要事物

作用: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或他们的特点)

回顾: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王维 10届高三综合语文试卷)

此两句诗以人语反衬空山,即以声衬静,突出了山中寂静幽深的特点。

说明:下面几种表现手法作用同衬托相类似,可作类比:以声衬静;乐景哀情;虚实相生(以实写虚,以虚写实);包括上述动静结合的手法也可一同理解。

典例: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李煜)

此三句有两种写作手法:乐景哀情和以虚写实。写的是梦中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不对当前处境做正面描写,而是用梦境来反衬,以乐写哀;同时,梦为虚,彼为实,梦境越繁华热闹,也就愈发突出了梦后的悲哀和凄凉处境。

王维《鸟鸣涧》:“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移步换景(远近结合):

作用:使画面有层次感、立体感,让读者身临其境,使文章极富表现力。

回顾: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读写结合小作文练习卷)

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霜天晓角》(09届十校联考)


相关内容

  • 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
  • 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 从2001年开始,全国统考课程<大学语文(专.本科)>的试题结构和内容作了部分调整.调整后的考题更强调对考生能力的测试,特别是应用能力的测试.<大学语文(专.本科)>作文试题由过去的40分改为30分.部分解析题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取自指定教材以外 ...

  • 高考古诗词复习归纳积累策略
  • 高考古诗词复习归纳积累策略 桃源九中语文组 王晓燕 近几年高考湖南卷命题出现了新的变化,设题方式多为任选一个角度鉴赏诗歌,以多角度鉴赏诗歌为主.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在古诗词鉴赏复习中,要吃透新课标精神,了解命题依据,紧扣高考考点制定一些复习策略.本考点主要考查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考作品的思想感情.所 ...

  • 2013年高考新课标1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 2013年新课标1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卷解析 第一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 选文为社会科学类的文章,选文谈的是老子其人其书,答题需要理解和分析综合:理解全文: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且需要大 ...

  • 高考语文答题公式及常见修辞方法
  • 高考语文答题公式及常见修辞方法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 ...

  • 探讨诗词含蓄之美
  • 探讨诗词含蓄之美 一.从含蓄立意上,归纳为 古人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诗词三种类型. 1.醉翁之意,意在言外常常借助客观的物象寄兴言志,将诗人的思想情感表现得含蓄而深沉.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将思绪定格于一个寂静.空灵的画 ...

  • 如何指导初中生赏析古诗词5
  • 如何指导初中生赏析古诗词 姜建平 前言:目前,很多的初中学生学习古诗词,课堂上主要是听老师讲解,课后下功夫背诵,大都是以记忆为主,学一首(篇)掌握一首(篇),没能举一反三去赏析古诗词.在考试时,很多学生赏析古诗词,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更不用说深刻领会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语文课程标 ...

  • [沁园春·雪]
  • 沁园春"雪 --江苏省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吴雯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江苏省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吴雯君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沁园春"雪>,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 ...

  • 2012年至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 语文科 一.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

  •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
  •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历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生失分严重,得分率低,而各地中考的古诗词鉴赏(3~5分),也是学生的难点,表现在对诗歌的题材.主题.写法没有明确的思路,答题时没有鉴赏的步骤,语言组织混乱.根据全国各地中考诗词鉴赏的要求,归纳鉴赏四步法. 一 抓修辞 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