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苏教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成绩

一、积累和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当然,山上有的是ji āo 艳( )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ju é( )的岩石、爽s à( )的风、飘y ì(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B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

C. 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令人精神振奋。

D. 它把基本粒子分为两类,一类是轻子,另一类是强子。

3.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 ( )

A.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B.赵亮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精彩。

C.一谈起学习经验,班长就夸夸其谈,真让同学们钦佩不已。

D. 今年冬天特别冷,不少同学感冒了,上课无精打采,严重影响了听课效率。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原句。(10分)

(1)为山九仞, 。(2)独学而无友, 。

(3) ,不尽长江滚滚来。(4)淮南秋雨夜, 。

(5)俱怀逸兴壮思飞, 。(6)浊酒一杯家万里, 。

(7)白居易在《池鹤》中用“ ,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8)《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诗句是 , 。

专题和语文实践活动。

5.鸟专题(9分)

⑴【寻章摘句】请写出两句含“鸟”字的古诗句。(2分)

⑵【鸟语寄情】古代诗歌中赋予鸟一定的文化内涵,请你仿照例句,写一组有关鸟的诗句,并指出象征意义。(4分)“岁岁天涯啼血尽,不知催得几人归。” “子规”常常被流落在外的诗人用来表达对故土故国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鸟代言】随着春天的到来,很多候鸟开始了迁徙,而禽流感的危险性似乎越来越近了,我们不得不担心候鸟的迁徙是否会带来禽流感。有人说,干脆把鸟都杀了,免得造成疾病的传染,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3分)

6、实践活动:学校初二⑵班的同学围绕“中学生上网有害还是有益”举行了一场辩论会。甲方说:中学生上网浪费了很多学习时间,且容易受不健康信息的影响,一些学生犯错误就是因为上网的缘故,所以,我方认为中学生上网有害无益。(2分)

你如果是乙方的主辩手,你将从哪两个角度来反驳?请在下列横线上作简要的陈述。

⑴ ⑵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乔吉的《凭阑人•金陵道中》一诗,完成第7题。(6分)

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7.⑴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答:

⑵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2分)

答:

⑶下列哪个人物和诗中描写的人物相似( )(2分)

A、柳宗元 B、马致远 C、陶渊明 D、刘禹锡

(二) 阅读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②一声,移著

③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④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

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

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⑤为之传甚详。

注释:①治平:宋英宗的年号。②震:指雷响。③著(zhu ):附着,着落。④宜兴县:在江苏省。⑤王无

咎:人名。

8. ⑴解释加点的词。(4分)

A .见于东南( ) B.是时火息( ) ..

C .尚热不可近( ) D.至今匣藏( ) ..

⑵下列句中“为”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

A .唐人尚未盛为之 B.为宫室、器皿、人物 ..

C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D.未为简易 ..

9.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王 无 咎 为 之 传 甚 详

10. 翻译句子。(4分)

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译:

⑵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

译:

11.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陨石的?(2分)

(三)阅读《植物也讲方言》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植物也讲方言 吴静男

①有一种草叫铜草花,学名香薷(r ú),开兰色的花,少数也开紫色的花。这种花的颜色十分罕见,喜欢铜草花的人也就相当多。他们设法培植它们,但结果都失望了,无论栽种着如何精心照料,铜草花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整天发蔫,好像它们生不逢时。原来,发蔫的铜草花是“生不逢地”;铜草花的生长要求土壤含铜量特别高,其花的兰色,需要吸收大量铜离子来扮靓,只有蕴藏了铜矿的地区才能支持铜草花的这种生物表达。1984年,在大冶铜绿山发现的古铜矿遗址,据考证是公元前13世纪绶小乙时期的遗址。发现遗址的一个重要线索,就是这个地区的地表长着美丽茂密的铜草花。

②澳大利亚桉树是植物界鲸鱼级别的树种,它的身高记录是160米,有50层楼房那么高。支撑其庞大身躯的,是它特别坚硬的木质。如此卓立的特征,当然引来无数“粉丝”,想把澳大利亚桉树移植到自己那儿。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雇用了20名意大利劳动力,在他位于索诺马岭的土地上种植了10万棵澳大利亚桉树。但杰克·伦敦和许多美国的拥趸(d ǔn )①都遭到了这种桉树的嘲弄;美国的澳大利亚桉树不管什么时间砍伐,也不管如何处理,总难于加工,板会弯曲,裂纹会扩展开来;即使去做枕木,由于布满莫名其妙的裂纹而无法把钢轨钉上去,也不能派上用场。在其故乡澳大利亚,这些毛病统统没有。

③这是什么原因呢?澳大利亚林学家雅各布斯数十年后才发现时桉树在北美长得过快,因而木材就差。在澳大利亚,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会减缓其生长速度。当种子散布到全球各地时,却把这种天敌留在了家乡。麻烦在于桉树已经进化得适应这些天敌。在正常的虫害配合下慢速生长时,桉树的组织显然是最优化的。当没有这些害虫时,快速生长的桉树就会陷入物理学定律的陷阱。生活中有些人用方言表达时眉飞色舞,用普通话表达时却会口蹇(ji ǎn )②。也可以用雅各布斯的发现解释这一现象。

④我国南方某地从美国引进脐橙栽种,其口味与美国脐橙非常接近。但两种脐橙的外观差别明显:我国南方某地的脐橙“脐部”(与果蒂相对的底部)的收口比美国的大好多,表面也没有美国脐橙光洁。林业专家借鉴雅各布斯的思路,发现我国南方某地的微生物环境与美国同一纬度上的脐橙果园有显著的差异性。对应到语言现象,可以这么理解:美国脐橙落户我国南方某地后,它的“口音”不再是纯正的美国口音,而是带有那种微生物环境下的当地口音。

⑤生活在什么地方的人发什么口音,树也是。树挪死,人挪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树是比人更讲方言的生命。 (摘自《读者》第39期)

注:①拥趸:指演员、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支持者。②蹇:不顺利。

12.下列加点的词或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据考证是公元前13世纪绶小乙时期的遗址。 ...

(2)澳大利亚桉树是植物界鲸鱼级别的树种,它的身高记录是160米,有50层楼房那么高。

13. 第④自然段中,我国南方引进的脐橙与美国的脐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分)

14.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指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下面几则材料关于人类方言现象,阅读后请你就传承方言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3分) 材料一: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045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95.9%的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怯于说方言的年轻人,37.1%的人表示身边能说纯正方言的年轻人已经不多。受访者中,“80后”占41.1%,“70后”占40.1%。39.0%的受访者经常使用方言交流,47.0%的人有时使用,3.8%的人很少使用,8.2%的人从不使用,还有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会说方言。

材料三:2011年12月,上海82位学者联合署名发布《关于科学保护上海话的倡议书》,倡议上海市幼儿园、中小学学生在课外时间说上海话或其他方言,全市公共交通上要有上海话报站,上海的电台和电视台开设上海话频道,并对上海话书面语开展正字和正音活动。无独有偶,今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政协委员万建中提议,在北京市公立幼儿园开设北京方言课,以保护北京独有的方言和文化。

(四)阅读赵畅的《读书如“熬粥”》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我喜好喝粥,是母亲培养的,因为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一锅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②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略萨的这番话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③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④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 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

⑤读书正如熬粥一般,也需“好米、文火、持续”。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5. 课文②③④段介绍了读书应遵循的法则,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说说第③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请你辨析下面两句话,看看能否运用到文章中去,并分别说说理由。(4分)

A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B .培根曾在《谈读书》一文中风趣地说:“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周海亮的《手心朝下》,完成18—22题(20分)

⑴这个老女人很怪。

⑵她穿了红色的旧款毛衣,她把毛衣当成外套来穿。她伸手拦住我,轻声说:“给我一块钱,我要坐车去看女儿。”找出十块钱给她,她却不接。她袖起手,为难地说:“我只要一块钱。”我告诉她,身上没带一块零钱。她马上提醒我说:“你可以买包烟。”

⑶她接钱的样子很怪异。一只手本来向上摊着,可是在接钱的瞬间突然翻转,手心朝下,两指如钳。.............来不及多想,我等候的厂车已经驶过来。

⑷几天后在街上再一次遇见她。那时已是初夏,花草葳蕤,天气闷热,可是她仍然穿着厚厚的红色毛衣,见了我,凑上前来,试探着说:“给我一块钱,我要坐车去看女儿。”

⑸原来她是一个骗子。这毫无疑问。她看我的目光是陌生和拘谨的,她已经不认识我了。那天我没有理她,可是她还是从旁边一位姑娘那里要到一块钱。她惶然地笑着,手心向下,拇指和十指飞快地捏走那枚硬币。她没有说谢谢,可是腰弯得很低,嘴巴几乎吻中膝盖。

⑹一个月以后,在街心花园,我又一次见到她。她凑上来,盯着我的脚,说:“给我一块钱„„” ⑺“您是要坐车去看女儿吧? ”我的话中带着讥诮。

⑻她讷讷地笑着,说:“给我一块钱„„”

⑼“那么,您女儿在哪里,我送你去。”我向她发起挑衅。

⑽“不用,不用麻烦。”她紧张起来,“她在白石岭,很远呢„„”

⑾的确很远。从这里去白石岭,需要大半天时间和十二块钱。我厌恶地转过头去,不理她。 ⑿她在我面前站了很久,终于极不情愿地离开。她转身的动作很慢,先是脚,再是腿,再是腰,再是肩膀,再是脖子,再是头,最后才是目光。她让我心生怜悯。尽管她是骗子,可她毕竟是一位老人。

⒀她在很远的地方讨得一块钱。她在接钱的时候,永远手心朝下,永远伸出两根手指去捏。

⒁怯生生的,却迅速,目标直接。

⒂与朋友谈起此事,朋友大声说:“她啊! ”

⒃“你知道她? ”我好奇地问。

⒄“只要在小城住一段时间,不想知道她都不行。”

⒅“她只是说,给我一块钱,她要去看„„”

⒆“你不用怀疑,她的确是去看她的女儿。”

⒇“可是这里离白石岭很远,一块钱远远不够。”

(21)“所以当她想去看女儿的时候,就会在大街上呆很长时间,直到要够往返路费。”

(22)“可是她女儿„„”

(23)“她女儿以前和她一样,靠乞讨。不过她女儿会唱歌,一副好嗓子,唱一曲后,再收钱。她有个习惯,一个曲子每人只要一块钱,多了不要。她还告诉她妈,接钱时,一定要手心朝下„„可是那女人哪里记得住? 这么多年的沿习,不好改的„„后来她女儿长大了些,终于有了份工作,是在白石岭的采石场上班。砸乱石,也放炮。本以为上了班,母女俩再也不用沿街乞讨了„„”

(24)“她女儿,还在那里工作吗? ”

(25)“她死了。”朋友说。

(26)“死了? ”我震惊。

(27)“死了。上班没几天就死了。”朋友慢慢喝着水,“也活该她倒霉,那天刚好一个哑炮,隔一个晚上没响。早晨她去看,竟轰一声,地动山摇,后来就葬在后山。剩下她一个人了,她能干什么呢? 想女儿想得受不了,就去白石岭。每隔几天,上街跟路人要钱。她只要一块钱,她脑子里只装着一块钱„„可是很奇怪,她竟记住了女儿的话,手心永远朝下„„她以为这样自己就不是乞丐啦? 可是,她仍然在乞讨„„”

(28)朋友谈性正浓,我却不再听下去了,脑子里只有老女人那永远朝下的手心。

(29)她仍然在乞讨。永远只要一块钱,然后去看她永远沉默的女儿。

(30)只希望她在接钱的时候,那手心,永远朝下„„

18.仔细阅读小说第2~5段,说说小说中的老女人有哪些“怪”处。请分点回答。(6分)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3分) ...

A .第(3)段中“突然翻转,手心朝下”是受到女儿的影响,“两指如钳”表明其内心的尊严感和对女儿深厚的感情。

B .第(12)段画线句运用慢动作描写,写出了老人没有从我这里要到钱,极不情愿地转身迟缓离去的情景,表现她内心的失落。

C .第(27)段中 “不是乞丐”指的是她在接钱的时候总是掌心朝下,表示钱不是讨来的,这是她的想法。“仍然在乞讨”指的是她确实是向人乞讨一块钱的事实。 两人所指的内容不同,所以不矛盾。

D .从“我”对老女人的态度的变化,呼吁人们要关心弱势群体,不要抛弃他们;从老女人记住女儿的嘱咐,体现了人在苦难中就不要保持做人的尊严。

20.请简要分析题目“手心朝下”的含义。(4分)

21.小说中的“我”有怎样的作用? 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4分)

22.听了朋友的介绍后,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用第一人称写下来。 (2分)

三、写作(60分)

23. 请以 “那一次,我读懂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姓名。 (3)书写工整、规范。

100 200

500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 娇、崛、飒、逸 2 A 3 D 4略

5、【寻章摘句】略。不含鸟字不给分。【鸟语寄情】答题示例:“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借大雁表达游子思乡怀亲的羁旅伤感;“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表达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为鸟代言】答:在对待鸟、人以及“禽流感”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上,我认为:首先是不能将禽流感传播的问题归罪于鸟类,因为鸟类是无辜的。真正人类需要去面对的是如何找到克制病毒的方法。其次,人类对鸟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自己对鸟类缺乏必要的保护,也是病毒得以传播的原因。第三,要好好防止禽流感的传播,人类必须加强宣传,卫生健康的生活,和鸟儿成为朋友,而决不是杀鸟。所以说,只有人类自己加强爱鸟、护鸟的意识才是处理好这个问题的关键。 态度1分,理由不少于两点,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

6. 参考答案:⑴中学生上网可以获取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新知识和有用的信息。⑵上网能迅速了解国家大事。⑶上网能迅速查阅有关资料,帮助解决学习上的问题。⑷能利用远程教育网同步学习。⑸上网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学习生活质量。每点1分,共2分。言之有理即可。

7.(6分)⑴(1)答案: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示例:语言:①用语奇特,精炼传神,以“瘦”状马,以“倦”绘鸟,言简义丰,以形传神;②诗用马“驮”,愁由鸟“呼”,柳花“添”人鬓华,可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

【评分】答出一种角度即得2分,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共2分。

写法:①衬托。人物的落泊困顿,孤寂悲凉,乡思愁绪,均是通过对“马”“鸟”“柳花”的描写烘托出来,含蓄蕴藉。②白描。小令语言不尚藻饰,质朴自然,却能将景物、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鲜明突出;使意境典雅,动人心魄。③寓情于景。借对“马”“鸟”“柳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

【评分】答出一种写法,分析得当得2分。共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构思:作者不写人羁旅漂泊、如何困顿,而是借马之瘦来表现;不写人对漂泊的厌倦和内心的愁苦,而是借“倦鸟呼愁”来传达,曲折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悲情苦绪,情景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如从作品意脉结构,表情达意的层次方面作答也合乎题意。共2分。 (3)B 2分

8.⑴A.同“现”,出现 B.这 C.还 D.用匣子(每空1分) ⑵C(2分)

9. 王 无 咎 /为 之 传 /甚 详(2分)

10.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分)

⑵天上发出如同响雷一般的巨声,原来是一颗大星,几乎像月亮一样。(2分)

11.介绍了陨石坠地时的情况包括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以及收藏。(2分)

12、(1)据考证:使发现古铜矿遗址的时间判断更有说服力,依据更有可靠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桉树的珍贵。(或者:列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桉树的高度。或者:作比较,更直观地突出强调了桉树的高。)

13

.不同点:我国南方某地的脐橙“脐部”的收口比美国的大好多,表面也没有美国脐橙光洁。原因:我国南方某地的微生物环境与美国同一纬度上的脐橙果园有显著的差异性。(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14.政府要提高公民保护方言的意识;社会要营造说方言的氛围;学校等相关机构应积极推进在区域内普及方言的力度;青少年要增进对方言的热爱之情,积极主动地学好方言,说好方言,用好方言。(3分。1点1分,得满3分为止。意对即可)

15.(3分)不能。(1)文章是总分结构,②③④段论述与上文三个熬粥之法的顺序一一对应;(2)读书的三个法则排列顺序符合读书的一般规律,选择好书是读书的前提,只有耐心细读才能领略书中的“风景”,只有持之以恒,读书之用才会潜移默化,让人享用无穷。(只作判断不得分,判断并作分析,判断正确得1分,理由1点1分,意近即可。)

16.运用比喻论证(1分),把读书比成一场旅行(1分),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读书贵在耐心地观点。(或:

17.(4分)A 1分)述的话题和论点无关。(1分)

B 句能,可作为反面材料(1分),从反面论述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使论证更加全面有力(1分)。

18..①常年把内穿的旧红毛衣外穿;②只向行人讨要一块钱, 多了不要;③拿钱的动作总是手心朝下, 迅速而明确。(1点2分)

19. D (3分)

20.一是老人乞讨时的动作;二是饱含了她内心的尊严,对女儿永不停歇的思念。(4分)

21.(1)“我”是小说的视角和情感线索。通过“我”的眼光,体现了人们对老女人先是好奇, 然后对她反复使用同一个乞讨的借口的厌倦,再下面是拒绝她而产生的自然而然的怜悯, 最后是对她的尊敬;

(2)“我”是小说主人公的对比点,通过“我”和她的对比,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3)第一人称的加入可以使小说更加真实可信,感人至深。(任意2点即可(4分)

22. 示例:她如此可怜、真诚、如此自尊,对女儿认得爱是多么深沉而执著啊,我却对这个可怜的人怀疑和嘲讽,我真的是太不应该了。(对老人的理解、自责,1分,语言表达1分,意思对即可。)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成绩

一、积累和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当然,山上有的是ji āo 艳( )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ju é( )的岩石、爽s à( )的风、飘y ì(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B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

C. 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令人精神振奋。

D. 它把基本粒子分为两类,一类是轻子,另一类是强子。

3.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 ( )

A.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B.赵亮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精彩。

C.一谈起学习经验,班长就夸夸其谈,真让同学们钦佩不已。

D. 今年冬天特别冷,不少同学感冒了,上课无精打采,严重影响了听课效率。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原句。(10分)

(1)为山九仞, 。(2)独学而无友, 。

(3) ,不尽长江滚滚来。(4)淮南秋雨夜, 。

(5)俱怀逸兴壮思飞, 。(6)浊酒一杯家万里, 。

(7)白居易在《池鹤》中用“ ,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8)《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诗句是 , 。

专题和语文实践活动。

5.鸟专题(9分)

⑴【寻章摘句】请写出两句含“鸟”字的古诗句。(2分)

⑵【鸟语寄情】古代诗歌中赋予鸟一定的文化内涵,请你仿照例句,写一组有关鸟的诗句,并指出象征意义。(4分)“岁岁天涯啼血尽,不知催得几人归。” “子规”常常被流落在外的诗人用来表达对故土故国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鸟代言】随着春天的到来,很多候鸟开始了迁徙,而禽流感的危险性似乎越来越近了,我们不得不担心候鸟的迁徙是否会带来禽流感。有人说,干脆把鸟都杀了,免得造成疾病的传染,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3分)

6、实践活动:学校初二⑵班的同学围绕“中学生上网有害还是有益”举行了一场辩论会。甲方说:中学生上网浪费了很多学习时间,且容易受不健康信息的影响,一些学生犯错误就是因为上网的缘故,所以,我方认为中学生上网有害无益。(2分)

你如果是乙方的主辩手,你将从哪两个角度来反驳?请在下列横线上作简要的陈述。

⑴ ⑵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乔吉的《凭阑人•金陵道中》一诗,完成第7题。(6分)

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7.⑴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答:

⑵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2分)

答:

⑶下列哪个人物和诗中描写的人物相似( )(2分)

A、柳宗元 B、马致远 C、陶渊明 D、刘禹锡

(二) 阅读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②一声,移著

③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④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

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

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⑤为之传甚详。

注释:①治平:宋英宗的年号。②震:指雷响。③著(zhu ):附着,着落。④宜兴县:在江苏省。⑤王无

咎:人名。

8. ⑴解释加点的词。(4分)

A .见于东南( ) B.是时火息( ) ..

C .尚热不可近( ) D.至今匣藏( ) ..

⑵下列句中“为”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

A .唐人尚未盛为之 B.为宫室、器皿、人物 ..

C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D.未为简易 ..

9.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王 无 咎 为 之 传 甚 详

10. 翻译句子。(4分)

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译:

⑵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

译:

11.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陨石的?(2分)

(三)阅读《植物也讲方言》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植物也讲方言 吴静男

①有一种草叫铜草花,学名香薷(r ú),开兰色的花,少数也开紫色的花。这种花的颜色十分罕见,喜欢铜草花的人也就相当多。他们设法培植它们,但结果都失望了,无论栽种着如何精心照料,铜草花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整天发蔫,好像它们生不逢时。原来,发蔫的铜草花是“生不逢地”;铜草花的生长要求土壤含铜量特别高,其花的兰色,需要吸收大量铜离子来扮靓,只有蕴藏了铜矿的地区才能支持铜草花的这种生物表达。1984年,在大冶铜绿山发现的古铜矿遗址,据考证是公元前13世纪绶小乙时期的遗址。发现遗址的一个重要线索,就是这个地区的地表长着美丽茂密的铜草花。

②澳大利亚桉树是植物界鲸鱼级别的树种,它的身高记录是160米,有50层楼房那么高。支撑其庞大身躯的,是它特别坚硬的木质。如此卓立的特征,当然引来无数“粉丝”,想把澳大利亚桉树移植到自己那儿。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雇用了20名意大利劳动力,在他位于索诺马岭的土地上种植了10万棵澳大利亚桉树。但杰克·伦敦和许多美国的拥趸(d ǔn )①都遭到了这种桉树的嘲弄;美国的澳大利亚桉树不管什么时间砍伐,也不管如何处理,总难于加工,板会弯曲,裂纹会扩展开来;即使去做枕木,由于布满莫名其妙的裂纹而无法把钢轨钉上去,也不能派上用场。在其故乡澳大利亚,这些毛病统统没有。

③这是什么原因呢?澳大利亚林学家雅各布斯数十年后才发现时桉树在北美长得过快,因而木材就差。在澳大利亚,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会减缓其生长速度。当种子散布到全球各地时,却把这种天敌留在了家乡。麻烦在于桉树已经进化得适应这些天敌。在正常的虫害配合下慢速生长时,桉树的组织显然是最优化的。当没有这些害虫时,快速生长的桉树就会陷入物理学定律的陷阱。生活中有些人用方言表达时眉飞色舞,用普通话表达时却会口蹇(ji ǎn )②。也可以用雅各布斯的发现解释这一现象。

④我国南方某地从美国引进脐橙栽种,其口味与美国脐橙非常接近。但两种脐橙的外观差别明显:我国南方某地的脐橙“脐部”(与果蒂相对的底部)的收口比美国的大好多,表面也没有美国脐橙光洁。林业专家借鉴雅各布斯的思路,发现我国南方某地的微生物环境与美国同一纬度上的脐橙果园有显著的差异性。对应到语言现象,可以这么理解:美国脐橙落户我国南方某地后,它的“口音”不再是纯正的美国口音,而是带有那种微生物环境下的当地口音。

⑤生活在什么地方的人发什么口音,树也是。树挪死,人挪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树是比人更讲方言的生命。 (摘自《读者》第39期)

注:①拥趸:指演员、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支持者。②蹇:不顺利。

12.下列加点的词或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据考证是公元前13世纪绶小乙时期的遗址。 ...

(2)澳大利亚桉树是植物界鲸鱼级别的树种,它的身高记录是160米,有50层楼房那么高。

13. 第④自然段中,我国南方引进的脐橙与美国的脐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分)

14.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指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下面几则材料关于人类方言现象,阅读后请你就传承方言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3分) 材料一: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045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95.9%的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怯于说方言的年轻人,37.1%的人表示身边能说纯正方言的年轻人已经不多。受访者中,“80后”占41.1%,“70后”占40.1%。39.0%的受访者经常使用方言交流,47.0%的人有时使用,3.8%的人很少使用,8.2%的人从不使用,还有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会说方言。

材料三:2011年12月,上海82位学者联合署名发布《关于科学保护上海话的倡议书》,倡议上海市幼儿园、中小学学生在课外时间说上海话或其他方言,全市公共交通上要有上海话报站,上海的电台和电视台开设上海话频道,并对上海话书面语开展正字和正音活动。无独有偶,今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政协委员万建中提议,在北京市公立幼儿园开设北京方言课,以保护北京独有的方言和文化。

(四)阅读赵畅的《读书如“熬粥”》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我喜好喝粥,是母亲培养的,因为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一锅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②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略萨的这番话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③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④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 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

⑤读书正如熬粥一般,也需“好米、文火、持续”。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5. 课文②③④段介绍了读书应遵循的法则,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说说第③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请你辨析下面两句话,看看能否运用到文章中去,并分别说说理由。(4分)

A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B .培根曾在《谈读书》一文中风趣地说:“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周海亮的《手心朝下》,完成18—22题(20分)

⑴这个老女人很怪。

⑵她穿了红色的旧款毛衣,她把毛衣当成外套来穿。她伸手拦住我,轻声说:“给我一块钱,我要坐车去看女儿。”找出十块钱给她,她却不接。她袖起手,为难地说:“我只要一块钱。”我告诉她,身上没带一块零钱。她马上提醒我说:“你可以买包烟。”

⑶她接钱的样子很怪异。一只手本来向上摊着,可是在接钱的瞬间突然翻转,手心朝下,两指如钳。.............来不及多想,我等候的厂车已经驶过来。

⑷几天后在街上再一次遇见她。那时已是初夏,花草葳蕤,天气闷热,可是她仍然穿着厚厚的红色毛衣,见了我,凑上前来,试探着说:“给我一块钱,我要坐车去看女儿。”

⑸原来她是一个骗子。这毫无疑问。她看我的目光是陌生和拘谨的,她已经不认识我了。那天我没有理她,可是她还是从旁边一位姑娘那里要到一块钱。她惶然地笑着,手心向下,拇指和十指飞快地捏走那枚硬币。她没有说谢谢,可是腰弯得很低,嘴巴几乎吻中膝盖。

⑹一个月以后,在街心花园,我又一次见到她。她凑上来,盯着我的脚,说:“给我一块钱„„” ⑺“您是要坐车去看女儿吧? ”我的话中带着讥诮。

⑻她讷讷地笑着,说:“给我一块钱„„”

⑼“那么,您女儿在哪里,我送你去。”我向她发起挑衅。

⑽“不用,不用麻烦。”她紧张起来,“她在白石岭,很远呢„„”

⑾的确很远。从这里去白石岭,需要大半天时间和十二块钱。我厌恶地转过头去,不理她。 ⑿她在我面前站了很久,终于极不情愿地离开。她转身的动作很慢,先是脚,再是腿,再是腰,再是肩膀,再是脖子,再是头,最后才是目光。她让我心生怜悯。尽管她是骗子,可她毕竟是一位老人。

⒀她在很远的地方讨得一块钱。她在接钱的时候,永远手心朝下,永远伸出两根手指去捏。

⒁怯生生的,却迅速,目标直接。

⒂与朋友谈起此事,朋友大声说:“她啊! ”

⒃“你知道她? ”我好奇地问。

⒄“只要在小城住一段时间,不想知道她都不行。”

⒅“她只是说,给我一块钱,她要去看„„”

⒆“你不用怀疑,她的确是去看她的女儿。”

⒇“可是这里离白石岭很远,一块钱远远不够。”

(21)“所以当她想去看女儿的时候,就会在大街上呆很长时间,直到要够往返路费。”

(22)“可是她女儿„„”

(23)“她女儿以前和她一样,靠乞讨。不过她女儿会唱歌,一副好嗓子,唱一曲后,再收钱。她有个习惯,一个曲子每人只要一块钱,多了不要。她还告诉她妈,接钱时,一定要手心朝下„„可是那女人哪里记得住? 这么多年的沿习,不好改的„„后来她女儿长大了些,终于有了份工作,是在白石岭的采石场上班。砸乱石,也放炮。本以为上了班,母女俩再也不用沿街乞讨了„„”

(24)“她女儿,还在那里工作吗? ”

(25)“她死了。”朋友说。

(26)“死了? ”我震惊。

(27)“死了。上班没几天就死了。”朋友慢慢喝着水,“也活该她倒霉,那天刚好一个哑炮,隔一个晚上没响。早晨她去看,竟轰一声,地动山摇,后来就葬在后山。剩下她一个人了,她能干什么呢? 想女儿想得受不了,就去白石岭。每隔几天,上街跟路人要钱。她只要一块钱,她脑子里只装着一块钱„„可是很奇怪,她竟记住了女儿的话,手心永远朝下„„她以为这样自己就不是乞丐啦? 可是,她仍然在乞讨„„”

(28)朋友谈性正浓,我却不再听下去了,脑子里只有老女人那永远朝下的手心。

(29)她仍然在乞讨。永远只要一块钱,然后去看她永远沉默的女儿。

(30)只希望她在接钱的时候,那手心,永远朝下„„

18.仔细阅读小说第2~5段,说说小说中的老女人有哪些“怪”处。请分点回答。(6分)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3分) ...

A .第(3)段中“突然翻转,手心朝下”是受到女儿的影响,“两指如钳”表明其内心的尊严感和对女儿深厚的感情。

B .第(12)段画线句运用慢动作描写,写出了老人没有从我这里要到钱,极不情愿地转身迟缓离去的情景,表现她内心的失落。

C .第(27)段中 “不是乞丐”指的是她在接钱的时候总是掌心朝下,表示钱不是讨来的,这是她的想法。“仍然在乞讨”指的是她确实是向人乞讨一块钱的事实。 两人所指的内容不同,所以不矛盾。

D .从“我”对老女人的态度的变化,呼吁人们要关心弱势群体,不要抛弃他们;从老女人记住女儿的嘱咐,体现了人在苦难中就不要保持做人的尊严。

20.请简要分析题目“手心朝下”的含义。(4分)

21.小说中的“我”有怎样的作用? 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4分)

22.听了朋友的介绍后,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用第一人称写下来。 (2分)

三、写作(60分)

23. 请以 “那一次,我读懂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姓名。 (3)书写工整、规范。

100 200

500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 娇、崛、飒、逸 2 A 3 D 4略

5、【寻章摘句】略。不含鸟字不给分。【鸟语寄情】答题示例:“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借大雁表达游子思乡怀亲的羁旅伤感;“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表达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为鸟代言】答:在对待鸟、人以及“禽流感”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上,我认为:首先是不能将禽流感传播的问题归罪于鸟类,因为鸟类是无辜的。真正人类需要去面对的是如何找到克制病毒的方法。其次,人类对鸟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自己对鸟类缺乏必要的保护,也是病毒得以传播的原因。第三,要好好防止禽流感的传播,人类必须加强宣传,卫生健康的生活,和鸟儿成为朋友,而决不是杀鸟。所以说,只有人类自己加强爱鸟、护鸟的意识才是处理好这个问题的关键。 态度1分,理由不少于两点,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

6. 参考答案:⑴中学生上网可以获取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新知识和有用的信息。⑵上网能迅速了解国家大事。⑶上网能迅速查阅有关资料,帮助解决学习上的问题。⑷能利用远程教育网同步学习。⑸上网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学习生活质量。每点1分,共2分。言之有理即可。

7.(6分)⑴(1)答案: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示例:语言:①用语奇特,精炼传神,以“瘦”状马,以“倦”绘鸟,言简义丰,以形传神;②诗用马“驮”,愁由鸟“呼”,柳花“添”人鬓华,可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

【评分】答出一种角度即得2分,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共2分。

写法:①衬托。人物的落泊困顿,孤寂悲凉,乡思愁绪,均是通过对“马”“鸟”“柳花”的描写烘托出来,含蓄蕴藉。②白描。小令语言不尚藻饰,质朴自然,却能将景物、人物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鲜明突出;使意境典雅,动人心魄。③寓情于景。借对“马”“鸟”“柳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孤寂思乡的愁苦心情。

【评分】答出一种写法,分析得当得2分。共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构思:作者不写人羁旅漂泊、如何困顿,而是借马之瘦来表现;不写人对漂泊的厌倦和内心的愁苦,而是借“倦鸟呼愁”来传达,曲折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悲情苦绪,情景浑然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如从作品意脉结构,表情达意的层次方面作答也合乎题意。共2分。 (3)B 2分

8.⑴A.同“现”,出现 B.这 C.还 D.用匣子(每空1分) ⑵C(2分)

9. 王 无 咎 /为 之 传 /甚 详(2分)

10.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分)

⑵天上发出如同响雷一般的巨声,原来是一颗大星,几乎像月亮一样。(2分)

11.介绍了陨石坠地时的情况包括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以及收藏。(2分)

12、(1)据考证:使发现古铜矿遗址的时间判断更有说服力,依据更有可靠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桉树的珍贵。(或者:列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桉树的高度。或者:作比较,更直观地突出强调了桉树的高。)

13

.不同点:我国南方某地的脐橙“脐部”的收口比美国的大好多,表面也没有美国脐橙光洁。原因:我国南方某地的微生物环境与美国同一纬度上的脐橙果园有显著的差异性。(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14.政府要提高公民保护方言的意识;社会要营造说方言的氛围;学校等相关机构应积极推进在区域内普及方言的力度;青少年要增进对方言的热爱之情,积极主动地学好方言,说好方言,用好方言。(3分。1点1分,得满3分为止。意对即可)

15.(3分)不能。(1)文章是总分结构,②③④段论述与上文三个熬粥之法的顺序一一对应;(2)读书的三个法则排列顺序符合读书的一般规律,选择好书是读书的前提,只有耐心细读才能领略书中的“风景”,只有持之以恒,读书之用才会潜移默化,让人享用无穷。(只作判断不得分,判断并作分析,判断正确得1分,理由1点1分,意近即可。)

16.运用比喻论证(1分),把读书比成一场旅行(1分),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读书贵在耐心地观点。(或:

17.(4分)A 1分)述的话题和论点无关。(1分)

B 句能,可作为反面材料(1分),从反面论述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使论证更加全面有力(1分)。

18..①常年把内穿的旧红毛衣外穿;②只向行人讨要一块钱, 多了不要;③拿钱的动作总是手心朝下, 迅速而明确。(1点2分)

19. D (3分)

20.一是老人乞讨时的动作;二是饱含了她内心的尊严,对女儿永不停歇的思念。(4分)

21.(1)“我”是小说的视角和情感线索。通过“我”的眼光,体现了人们对老女人先是好奇, 然后对她反复使用同一个乞讨的借口的厌倦,再下面是拒绝她而产生的自然而然的怜悯, 最后是对她的尊敬;

(2)“我”是小说主人公的对比点,通过“我”和她的对比,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3)第一人称的加入可以使小说更加真实可信,感人至深。(任意2点即可(4分)

22. 示例:她如此可怜、真诚、如此自尊,对女儿认得爱是多么深沉而执著啊,我却对这个可怜的人怀疑和嘲讽,我真的是太不应该了。(对老人的理解、自责,1分,语言表达1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内容

  • [备考2016下学期期末]初一下学期期末试卷汇总
  • 本帖最后由 初中试题调研 于 2016-6-7 14:52 编辑 上传不了!--终于可以上传了!!! 懒得下载的,需要的同学留下邮箱,打包发给大家! 语文.数学.英语的初一下学期期末试卷! 所以留下邮箱的均已发送,未收到的回复第一时间发送! 语文试卷 数学试卷 北京市平谷区2014--2015学年度 ...

  • 2015中考语文基础口语交际练测试题
  • 2015中考语文基础口语交际练测试题(含答案) 一.期考典测--他山之石 1.(河南省长垣县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口语交际. 星期天,我(小明)和同学小华上街买书,在书店门口遇见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因故摔倒,伤情较严重.围观行人因担心被讹诈不敢上前救助.小华见状马上冲上前 ...

  • 专题05 句子仿写与修辞
  • 备战2015年中考二轮讲练测 专题5:句子仿写与修辞(测案) 一.期考典测--他山之石 1.(上海浦东新区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语文质量测试)下列没有比喻的一句是( )(3分) .. A .额头上一会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B .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C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 ...

  • 小奖状格式(三下)
  • 三(4)班李锦成同学: 你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检测中 语文学科成绩优秀,希望再接再厉. 特发此状,以此鼓励 安宁中学嵩华校区 三年级组 2015年7月1日 三(4)班罗涪川同学: 你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检测中 语文学科成绩优秀,希望再接再厉. 特发此状,以此鼓励 安宁 ...

  •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2012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2012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草垛,乡村独有的风景,在树木和村庄的包围中,星罗棋布地排列着.草垛遍布晒场.牛圈以及qi ān mò,偎 ...

  • 浙江省桐乡市现代片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社会与思品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
  • 浙江省桐乡市现代片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社会与思品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告诫我们 ( ) A.不能当面指出别人的错误 B.要知荣辱,只讲自爱 C.要知荣辱,只讲自尊 D ...

  • 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中试题(七年级地理)
  • 2015-2016学年度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校际联考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合计50分) 1.下列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B.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热带 C .濒临三大洋,西与欧洲相连 D.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南美洲相望 2.如果从亚 ...

  • 一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质量分析
  • 2013-2014学年下学期思茅五小一年级语文 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罗惠玲 一. 试题简析 这次一年级语文期末测试试题以<新课标>为依据,考查了学生掌握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的情况.试卷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考查了汉语拼音.识字(1---2册的生字,识字过关).第二部分测查学生要求会读会写 ...

  • 初中语文教学课件大全
  • [名师风采]高考语文评价目标的形成与展望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不错过那股味道(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只是因为那本书(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美丽的插曲(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