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散文 随笔 杂文的概念与区别

概念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1.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

2.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

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或指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

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投枪”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在和平建设年代,它也能起到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针砭时弊的喉舌作用。比如《庄周买水》、《剃光头发微》等文章就是如此。

散文特点

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随笔写作要点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阅读这类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位妙语佳句,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如同邻家大婶般亲切与平易近人。

生活随笔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

“五四”新文学时代,现代随笔的创作繁荣一时,但“随笔”的命名与内涵尚未及统一,随笔这一文体便被左翼文学排斥至文学边缘。这给当代随笔的文体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从现代随笔的滥觞、朱自清的“散文观”、周作人和鲁迅的“随笔观”等角度入手,在现代散文众多的命名中寻找随笔的源头,以期为当代随笔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杂文特征

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杂文具有战斗性,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杂文又有愉悦性,它使读者在笑声中愉快地和那些旧事物告别,获得美的精神享受。愉悦性伴随战斗性而生。

二、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杂文的本质是论辩的,它有“论”的色彩。它以逻辑力量制服论敌,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论是非,辨正误,揭示真理。然而,杂文的论辩是形象性的论辩。杂文的形象性,最主要的是“砭锢弊常取类型”。它虽然写的是“一鼻,一嘴,一毛”,其“形象”却是可知可感的;把它们合起来读,不仅某一形象更加鲜明,而且可以从中看出“时代的眉目”。

三、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幽默,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合情理之处。讽刺,是以含蓄的语言或夸张的手法,讥刺、嘲讽落后、黑暗的人或事。杂文笔法,就是以讽刺、幽默为主的笔法。杂文语言还要有文采,精练、别致,往往庄谐并用,骈散结合,妙趣横生,令人叫绝。

此外,杂文还有一个特征:短小精悍。

鉴赏杂文,首先要把握杂文的文体特点,从杂文的特点出发,容易理解、欣赏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杂文本质上是说理的,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去阅读杂文;杂文又是形象地说理的,因此又要运用形象思维去阅读杂文。欣赏杂文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选材立意的“大”与“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艺术构思的“虚”(讲道理)和“实”(举实例),以虚统实,以实带虚;行文布局的“开”与“合”,合而能开,开而善合;语言文字的“庄”与“谐”,庄而能谐,庄谐并作。一般来说,鉴赏杂文,要熟悉杂文的时代背景。然而,优秀的杂文,它所概括出来的社会“类型”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读者不熟悉时代背景,也可以把握杂文的实质性内容。

散文 随笔 杂文的区别

首先表现在“题材”选取上

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是“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

其次,表现在“笔调”区别上

杂文“犀利”,常常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则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总之,杂文和“随笔”是十分亲近的两姊妹,在“思想启蒙”上曾并肩作战,而在“阶级搏杀“中又两相生分。实际上,“随笔”顺理成章地只能归属于杂文,它们的“共同性”(如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等)远远大于“差异性”。甚至不妨这样认为:杂文是硬性“随笔”;随笔是软性“杂文”。

“随笔”和散文的区别

“随笔”主“理”,是说理的,呈“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呈“自由”色彩,较为热烈。“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祝愿“随笔”在“文体复兴”中得到日益兴隆的长足发展!企望散文在“文体净化”中得到除旧布新的真正繁荣!

笔者在网络上经常听到有人问“随笔和散文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我现在真是迷糊得很啊!”而且不止一人发出这样的疑问。这说明随笔与散文的确不大好区别。因为中国小说、杂文、随笔都是从散文中分离出来的。小说分离得早些,其次是杂文,随笔晚些。近代西方随笔的传入,中国人才把散文中比较随意性的那部分文章分离出来,作为随笔称呼和使用。

所以到现在为止,散文与随笔仍然是放在一起,是一个文体范畴。各大文学网站开办的栏目,也往往把散文与随笔放在一起叫“散文随笔”,很少有把它们分开的。个别的有把“杂文随笔”放在一起的。理论界也总是把随笔称为大散文的一种。因此,读者容易把它们混淆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随笔的准确概念

《辞海》的解释是:“随笔,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也用此名。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一般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影为其特色。形式多样,短小活泼。”其它的各种解释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一人一个说法。再说,随笔何时能够彻底从散文中脱离出来,也要看随笔的发展程度,现在不好下结论。

随笔的特征,也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从形式上来看,基本上还是以《辞海》的解释为准。随笔随笔,第一是随意,第二是笔录。也就是随时笔录所感所想所思的文体。从所反映的内容上来看,思想性、知识性和社会性是它的本质特征。有的人从随笔作家的思维方式切入,提出非系统、闲笔、机智、反讽、诙谐是中国现代随笔艺术表现形态的五个审美特征。这是从其表现手法来概括的。还有的人认为思想性是随笔的核心,随意性是它的外在表现。这些说法都可以理解。于光远的解释是:“随笔即自由之笔,自由则自在。”这又是从其风格上来概括的。

随笔内部也分若干种

有文化随笔、经济随笔、哲学随笔、影视随笔、书法绘画随笔、读书随笔、闲适随笔等。如果从表达方式来分,又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等。

笔者喜欢随笔这种文体,定阅广东省办的《随笔》杂志多年。知道在这本杂志发表文章的多是一些思想家、学者或杂文家,例如:邵燕祥、朱铁志、牧惠、舒展、于光远、王开林、祝勇、屠岸、刘湛秋、范曾、严秀、马步升、章明等。这本杂志所发表的随笔,以思想性和知识性为主体,至于那些闲散的、经济的、影视的则很少发表。因此,《随笔》在知识界一直很有影响。我认为真正的随笔,就应该是这样的随笔,而不是把随笔搞得太宽泛。

在网络上发现,现在随笔越来越广泛,简直是泛滥成灾。

一是好多作者混淆了散文与随笔的界限和区别,一篇文章在这个媒介叫散文,放到那个媒介又叫随笔。仔细想来,随笔与散文还是有区别的。散文重创造,允许虚构,讲究艺术的完整性。随笔较随意,议论性文字多,重在知识性与思想性的传播。

二是把随笔搞得无所不能、无孔不入。宋代人说:凡有水井处,皆有人歌柳永词。现在是凡有文字处,皆有随笔存在。上至天文地理、人文社会,下至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旅行集会等皆入随笔。特别是充斥各网站版面的散文随笔栏目,不论有无思想性或知识性,只要是发在这里的文章,统统是散文随笔。那些反映个人闲散生活的小心情文章,也归类为随笔,美其名曰:小资心情随笔或自由主义随笔。在当前火热的博客文本中,那些欲望的告白和内心私秘的揭示。或者苍凉直入人生,或者缠绵含蓄道出情怀。也都叫随笔。他们是在美国福克纳、纳斯科夫、北美马尔克斯、博尔赫斯、欧洲的普鲁斯特、米兰.昆德拉、杜拉斯、卡尔唯诺、奥威尔,中国的余华、苏童、王小波,日本村上春树、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文本文风侵染下成长的一代,多数是70年代后和80年代出生的新新类人。从而在文本的表现形式方面也呈现题材的城市化、工业化、后现代化,手法的多元化、实验化,个体化。有些女性直接受三四十年代张爱玲等人的影响,写出的闲适随笔,一般都是家长里短的私人生活或女性秘密,很少体现随笔的思想性与知识性的传播。所以,读起来有些软绵绵、酸溜溜、甜蜜蜜的感觉,提不起精神来。与近代史上那些大家相比,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大家知道,70年代末,巴金在香港《大公报》开设“随想录”专栏,提倡说真话,用随笔的形式反思历史,反思和批判自己,开一代风气,为当代文学史树起了一座丰碑,也鼓舞了一大批文学工作者,奠定了一个时代的文学基调。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巴金《随想录》。冰心的随笔“想到就写”,密切关注社会进步,自觉担承起作家的责任,使随笔触入社会的变革,充当评议时政的角色。现在的女作家很少有这样的笔触,随笔局限于卿卿我我的私人小生活的圈子,就减弱了随笔的思想性知识性特征。再拿孙犁来说,他的随笔,继承鲁迅以来的文学风格,直接参与和干预社会生活,书写时代的最强音,为新时期的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三位文学前辈站在时代高峰上的宏大声音,成为作家说真话的楷模,影响了一个正在巨变的时代。后来不少作家,正是受到他们的启迪,才加人随笔的行列,共同创造出繁花似锦的文学新天地。而现在的随笔却远离社会、疏远时代,作个人的无病呻吟。

我们知道,即便在西方文学中,随笔也是以思想性和知识性见长的。随笔开始于英国,也特别繁荣于英国。但是,那些写琐碎生活的随笔却流传不广,反而那些哲学家的随笔都被翻译到中国来。十八世纪后期,一位英国作家查尔斯·兰姆写了两卷散文,题其书名曰《伊里亚随笔》。培根是英国的哲学家,也是写随笔的高手。培根《论人生》这本书,笔者不知读了多少遍,很受启发,也增长知识。十六世纪的法国人蒙田,也是著名的散文随笔大家。周国平写随笔就受蒙田的影响。在北京的知识界兴起的学者散文,如果归属的话,也只能叫知识性随笔。即以传播知识为宗旨的。所以,那些以模仿西方国家随笔写法的年轻人,不妨多看看那些大师的随笔。他们至少不会误导年轻人。当然学任何人都不能死吞活剥,照猫画虎,而是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在创新上下功夫。尼采目前很热,但是如果都模仿尼采,就会产生许多疯子或偏执狂。学尼采要学他对上帝的怀疑和宣判,以及他大胆的论证精神。

现在有人提出随笔要写生活常态,没必要担当哲学家的责任。笔者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构同的。随笔的社会性是不能抹杀的。随笔如果不表达思想,传播知识,不干预社会,那还不如笔记。何况随笔与笔记是有区别的,笔记是不加思考只记下所看所读的内容,由于来不及整理,只是原始的记录。笔记要想整理为随笔,那还要来一番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加工提炼的功夫。如果只记录个人小心情或小圈子生活,那还不如去写日记方便。日记的隐秘性也比随笔强。笔者的意思是说,随笔不宜写那些非常琐碎的日常生活,应该多写理性的思考和干预社会重大事件。因为随笔本来就是从散文中脱离而来的比较有思想性的那部分文章。

总之,思想性,知识性,社会性是随笔的本质特征。随笔从散文中彻底脱离出来,也只能是议论性散文那一部分可以实现,叙事、抒情的散文无论怎么样,也难脱散文的干系。这就是笔者对随笔这一文体的思考。

部分原创作品欣赏

-----------------------------

●此文曾被一百多家报刊转载

●深度好文 ▏流氓式写作与自我标榜

●一个群主说了一句狠话 结果全退群了

●心里眼里只有几,如此便不显得挤

●真正的吃货从不畏惧任何鄙视的眼神

●这篇文章写得太臭了!没有一位编辑看上

●关于“一稿多投”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

一款有文化底蕴的文学写作交流平台——各地报刊最新约稿征文信息、美文佳作欣赏、文坛动态、深度焦点……

公众号首页下方菜单里有干货

概念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1.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

2.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

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或指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

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投枪”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在和平建设年代,它也能起到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针砭时弊的喉舌作用。比如《庄周买水》、《剃光头发微》等文章就是如此。

散文特点

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随笔写作要点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阅读这类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位妙语佳句,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如同邻家大婶般亲切与平易近人。

生活随笔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

“五四”新文学时代,现代随笔的创作繁荣一时,但“随笔”的命名与内涵尚未及统一,随笔这一文体便被左翼文学排斥至文学边缘。这给当代随笔的文体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从现代随笔的滥觞、朱自清的“散文观”、周作人和鲁迅的“随笔观”等角度入手,在现代散文众多的命名中寻找随笔的源头,以期为当代随笔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杂文特征

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杂文具有战斗性,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杂文又有愉悦性,它使读者在笑声中愉快地和那些旧事物告别,获得美的精神享受。愉悦性伴随战斗性而生。

二、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杂文的本质是论辩的,它有“论”的色彩。它以逻辑力量制服论敌,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论是非,辨正误,揭示真理。然而,杂文的论辩是形象性的论辩。杂文的形象性,最主要的是“砭锢弊常取类型”。它虽然写的是“一鼻,一嘴,一毛”,其“形象”却是可知可感的;把它们合起来读,不仅某一形象更加鲜明,而且可以从中看出“时代的眉目”。

三、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幽默,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合情理之处。讽刺,是以含蓄的语言或夸张的手法,讥刺、嘲讽落后、黑暗的人或事。杂文笔法,就是以讽刺、幽默为主的笔法。杂文语言还要有文采,精练、别致,往往庄谐并用,骈散结合,妙趣横生,令人叫绝。

此外,杂文还有一个特征:短小精悍。

鉴赏杂文,首先要把握杂文的文体特点,从杂文的特点出发,容易理解、欣赏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杂文本质上是说理的,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去阅读杂文;杂文又是形象地说理的,因此又要运用形象思维去阅读杂文。欣赏杂文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选材立意的“大”与“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艺术构思的“虚”(讲道理)和“实”(举实例),以虚统实,以实带虚;行文布局的“开”与“合”,合而能开,开而善合;语言文字的“庄”与“谐”,庄而能谐,庄谐并作。一般来说,鉴赏杂文,要熟悉杂文的时代背景。然而,优秀的杂文,它所概括出来的社会“类型”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读者不熟悉时代背景,也可以把握杂文的实质性内容。

散文 随笔 杂文的区别

首先表现在“题材”选取上

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是“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

其次,表现在“笔调”区别上

杂文“犀利”,常常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则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总之,杂文和“随笔”是十分亲近的两姊妹,在“思想启蒙”上曾并肩作战,而在“阶级搏杀“中又两相生分。实际上,“随笔”顺理成章地只能归属于杂文,它们的“共同性”(如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等)远远大于“差异性”。甚至不妨这样认为:杂文是硬性“随笔”;随笔是软性“杂文”。

“随笔”和散文的区别

“随笔”主“理”,是说理的,呈“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呈“自由”色彩,较为热烈。“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祝愿“随笔”在“文体复兴”中得到日益兴隆的长足发展!企望散文在“文体净化”中得到除旧布新的真正繁荣!

笔者在网络上经常听到有人问“随笔和散文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我现在真是迷糊得很啊!”而且不止一人发出这样的疑问。这说明随笔与散文的确不大好区别。因为中国小说、杂文、随笔都是从散文中分离出来的。小说分离得早些,其次是杂文,随笔晚些。近代西方随笔的传入,中国人才把散文中比较随意性的那部分文章分离出来,作为随笔称呼和使用。

所以到现在为止,散文与随笔仍然是放在一起,是一个文体范畴。各大文学网站开办的栏目,也往往把散文与随笔放在一起叫“散文随笔”,很少有把它们分开的。个别的有把“杂文随笔”放在一起的。理论界也总是把随笔称为大散文的一种。因此,读者容易把它们混淆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随笔的准确概念

《辞海》的解释是:“随笔,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也用此名。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一般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影为其特色。形式多样,短小活泼。”其它的各种解释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一人一个说法。再说,随笔何时能够彻底从散文中脱离出来,也要看随笔的发展程度,现在不好下结论。

随笔的特征,也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从形式上来看,基本上还是以《辞海》的解释为准。随笔随笔,第一是随意,第二是笔录。也就是随时笔录所感所想所思的文体。从所反映的内容上来看,思想性、知识性和社会性是它的本质特征。有的人从随笔作家的思维方式切入,提出非系统、闲笔、机智、反讽、诙谐是中国现代随笔艺术表现形态的五个审美特征。这是从其表现手法来概括的。还有的人认为思想性是随笔的核心,随意性是它的外在表现。这些说法都可以理解。于光远的解释是:“随笔即自由之笔,自由则自在。”这又是从其风格上来概括的。

随笔内部也分若干种

有文化随笔、经济随笔、哲学随笔、影视随笔、书法绘画随笔、读书随笔、闲适随笔等。如果从表达方式来分,又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等。

笔者喜欢随笔这种文体,定阅广东省办的《随笔》杂志多年。知道在这本杂志发表文章的多是一些思想家、学者或杂文家,例如:邵燕祥、朱铁志、牧惠、舒展、于光远、王开林、祝勇、屠岸、刘湛秋、范曾、严秀、马步升、章明等。这本杂志所发表的随笔,以思想性和知识性为主体,至于那些闲散的、经济的、影视的则很少发表。因此,《随笔》在知识界一直很有影响。我认为真正的随笔,就应该是这样的随笔,而不是把随笔搞得太宽泛。

在网络上发现,现在随笔越来越广泛,简直是泛滥成灾。

一是好多作者混淆了散文与随笔的界限和区别,一篇文章在这个媒介叫散文,放到那个媒介又叫随笔。仔细想来,随笔与散文还是有区别的。散文重创造,允许虚构,讲究艺术的完整性。随笔较随意,议论性文字多,重在知识性与思想性的传播。

二是把随笔搞得无所不能、无孔不入。宋代人说:凡有水井处,皆有人歌柳永词。现在是凡有文字处,皆有随笔存在。上至天文地理、人文社会,下至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旅行集会等皆入随笔。特别是充斥各网站版面的散文随笔栏目,不论有无思想性或知识性,只要是发在这里的文章,统统是散文随笔。那些反映个人闲散生活的小心情文章,也归类为随笔,美其名曰:小资心情随笔或自由主义随笔。在当前火热的博客文本中,那些欲望的告白和内心私秘的揭示。或者苍凉直入人生,或者缠绵含蓄道出情怀。也都叫随笔。他们是在美国福克纳、纳斯科夫、北美马尔克斯、博尔赫斯、欧洲的普鲁斯特、米兰.昆德拉、杜拉斯、卡尔唯诺、奥威尔,中国的余华、苏童、王小波,日本村上春树、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文本文风侵染下成长的一代,多数是70年代后和80年代出生的新新类人。从而在文本的表现形式方面也呈现题材的城市化、工业化、后现代化,手法的多元化、实验化,个体化。有些女性直接受三四十年代张爱玲等人的影响,写出的闲适随笔,一般都是家长里短的私人生活或女性秘密,很少体现随笔的思想性与知识性的传播。所以,读起来有些软绵绵、酸溜溜、甜蜜蜜的感觉,提不起精神来。与近代史上那些大家相比,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大家知道,70年代末,巴金在香港《大公报》开设“随想录”专栏,提倡说真话,用随笔的形式反思历史,反思和批判自己,开一代风气,为当代文学史树起了一座丰碑,也鼓舞了一大批文学工作者,奠定了一个时代的文学基调。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巴金《随想录》。冰心的随笔“想到就写”,密切关注社会进步,自觉担承起作家的责任,使随笔触入社会的变革,充当评议时政的角色。现在的女作家很少有这样的笔触,随笔局限于卿卿我我的私人小生活的圈子,就减弱了随笔的思想性知识性特征。再拿孙犁来说,他的随笔,继承鲁迅以来的文学风格,直接参与和干预社会生活,书写时代的最强音,为新时期的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三位文学前辈站在时代高峰上的宏大声音,成为作家说真话的楷模,影响了一个正在巨变的时代。后来不少作家,正是受到他们的启迪,才加人随笔的行列,共同创造出繁花似锦的文学新天地。而现在的随笔却远离社会、疏远时代,作个人的无病呻吟。

我们知道,即便在西方文学中,随笔也是以思想性和知识性见长的。随笔开始于英国,也特别繁荣于英国。但是,那些写琐碎生活的随笔却流传不广,反而那些哲学家的随笔都被翻译到中国来。十八世纪后期,一位英国作家查尔斯·兰姆写了两卷散文,题其书名曰《伊里亚随笔》。培根是英国的哲学家,也是写随笔的高手。培根《论人生》这本书,笔者不知读了多少遍,很受启发,也增长知识。十六世纪的法国人蒙田,也是著名的散文随笔大家。周国平写随笔就受蒙田的影响。在北京的知识界兴起的学者散文,如果归属的话,也只能叫知识性随笔。即以传播知识为宗旨的。所以,那些以模仿西方国家随笔写法的年轻人,不妨多看看那些大师的随笔。他们至少不会误导年轻人。当然学任何人都不能死吞活剥,照猫画虎,而是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在创新上下功夫。尼采目前很热,但是如果都模仿尼采,就会产生许多疯子或偏执狂。学尼采要学他对上帝的怀疑和宣判,以及他大胆的论证精神。

现在有人提出随笔要写生活常态,没必要担当哲学家的责任。笔者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构同的。随笔的社会性是不能抹杀的。随笔如果不表达思想,传播知识,不干预社会,那还不如笔记。何况随笔与笔记是有区别的,笔记是不加思考只记下所看所读的内容,由于来不及整理,只是原始的记录。笔记要想整理为随笔,那还要来一番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加工提炼的功夫。如果只记录个人小心情或小圈子生活,那还不如去写日记方便。日记的隐秘性也比随笔强。笔者的意思是说,随笔不宜写那些非常琐碎的日常生活,应该多写理性的思考和干预社会重大事件。因为随笔本来就是从散文中脱离而来的比较有思想性的那部分文章。

总之,思想性,知识性,社会性是随笔的本质特征。随笔从散文中彻底脱离出来,也只能是议论性散文那一部分可以实现,叙事、抒情的散文无论怎么样,也难脱散文的干系。这就是笔者对随笔这一文体的思考。

部分原创作品欣赏

-----------------------------

●此文曾被一百多家报刊转载

●深度好文 ▏流氓式写作与自我标榜

●一个群主说了一句狠话 结果全退群了

●心里眼里只有几,如此便不显得挤

●真正的吃货从不畏惧任何鄙视的眼神

●这篇文章写得太臭了!没有一位编辑看上

●关于“一稿多投”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

一款有文化底蕴的文学写作交流平台——各地报刊最新约稿征文信息、美文佳作欣赏、文坛动态、深度焦点……

公众号首页下方菜单里有干货


相关内容

  • 名家散文赏析
  • 散文(prose;essay)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1.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 ...

  • 年少的我,曾经有过一个梦想
  • 年少的我,曾经有过一个梦想:自己犹如建筑工人那样,辛勤却快乐地挥洒着汗水,把一个个独立的方块字看作泥水匠手中抛洒自如的砖块,娴熟地将这些文字砖块在笔墨的砂浆.水泥粘附下,把它们堆砌起来,构造成或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或一幢幢金碧辉煌的大厦,至少我可以建成一排排安庇寒士的平房.在我想要拥有一个家的时候, ...

  • 散文与杂文的区别
  • 散文与杂文的区别 或许我们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弄懂散文和杂文的定义.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广义上可以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散文并不单指我们现在的白话散文,先秦便有许多古代散文. 杂文,杂体文章.狭义的杂文指现代 ...

  • 女人之间的友谊
  • 我相信冥冥之中有种缘分在我和芬之间存在着.相识与小学的时候,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快乐,一起成长.不知不觉中,有了各自不同的生活轨迹,也有了各自不同的生活圈子.虽然我们周遭的环境大相径庭,虽然我们所处的位置相差甚远,在我心里,她依然还是那个熟悉的邻家女孩.这份情感很难割舍.关于女人之间的友谊,在男 ...

  • 茫茫人海相遇是缘
  • 今天是我们亲亲家族,全村最高长官暖暖村长生日.雪在我温馨家园为暖暖祝福生日快乐!我文化有限写不出动人诗篇,我只有一颗最真诚的心.愿:暖暖生日快乐!在以后的岁月里健康.平安.开心.幸福永远. 茫茫人海相遇是缘,我深信有缘千里来相会这句话,和暖暖认识不是偶然绝对是缘分.我喜欢玩空间看原创日志,我上网一般 ...

  • 感受春天的美丽
  • 三月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桃花早已嫣然盛开,连绵的春雨又拉开了暖春的序幕,雨水滴答,反复敲打着,弄醒了多少万物睡梦,小草醒了伸伸懒腰,大树醒了抖擞下身子,虫儿醒了找吃的,青蛙醒了举办唱歌比赛-- 春寒料峭的日子已经过去-- 时间走了-- 转眼间又到了人间的四月天,似乎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下雨,白天,雨是 ...

  • 快乐地度过人生
  • 人们常说,岁月如梭,时光流逝,而在医院陪护父亲的每一个日子,我觉得都是那样的漫长和煎熬,除了腿部的疼痛,这几天连吃饭都不行了,胃里难受的要命,可谓到了寝食难安的地步,医院条件虽然不错,但是,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诊断结果,忙碌的医护人员也许习惯了病人的各种苦痛,没有人过来关心一下你的病痛和病情进展, ...

  • 认识你是无意中的偶然
  • 认识你是无意中的偶然 走进你是寂寞中的必然 于是 体会了你的浅笑 倾听了你的心扰 不觉中似乎找到了另一个自我 兴奋,认识你 庆幸,遇到你 那些日子, 黄昏总是那么悠然 街头总是那么自得 尽情地体会知遇的美妙 忽然一日 冷风袭来 你自私地裹紧大衣 不再顾及我的冷暖 你尖锐地锋芒以对 不再怜惜我的伤痛 ...

  • 喜欢夜晚的时候走在校园里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对秋天,有莫名的爱!不喜欢春天那么花枝招展引人注目,不喜欢夏天热情似火让人窒息,而冬天似乎也缺少了一点生机,秋天的韵味对于我恰到好处.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而我这个计较的人对事物总是分出好好坏坏,不知道自己的标准是什么,也许仅仅是那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