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当代通俗爱情小说的发展变化

  摘 要:我们是个骨子里矫情文艺的民族,尤其对于爱情,有一种情结,哪怕历经新文化运动,经历文革,然后改革开放,世事变迁,外来文化也在不断融入中,可是我们最最深处那份对爱情的小矫情从没变过。本文通过探讨民国,改革开放前后以及近期大众爱情小说的发展变化,进而探讨大中爱情小说的返古现象。   关键词:通俗;爱情小说;情结;雅致;返古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2   民国的爱情小说,是现当代爱情小说的一种典型模式,是爱情小说的一种范本。民国小说有一种魅力,让你一旦读了,骨子里常能蓄进满满的民国情结。民国是一段乱世,乱世段好处就是能够很方便构建各种落差,人生的,世事的,情感的,社会的,也就很方便作者完成各种情节设定。乱世中,事情的发展可以是极其不确定的,人的情感变化也会因此而多变,这是最适合爱情小说成长的,所以民国小说,多数就地取材,就地取景,小说也就不自然间就夹杂了时代风情。作为后来人,作为读者,这种风情已经,我们已经习惯性的想象《金粉世家》的场景,要有繁华旖旎,要有才子佳人,要有刻骨铭心,也要有坎坷与执着。当金少爷顽皮的吟诵“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那个瞬间,仿佛就定格了一个美丽的,什么情境下都不能或缺的。有时候,在故事中有一个独立而且睿智的女主,往往是十分吸引人的,于是就有了《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有时候我们希望非常直观的探求恋爱中的两性关系和爱情,于是就有了《红牡丹》中的牡丹,民国是一个逐渐开化的时代,甚至比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时候都自由,都奔放,就像陆小曼,放到今天我们都会指指点点,民国却很好的孕育和包容了她,牡丹也是一样。有人感慨大环境下小情感的悲哀,于是就有了《啼笑姻缘》。张爱玲感慨爱情世界里的人心无常,于是 就有了《红玫瑰与白玫瑰》。这是民国的典型爱情,为我们刻画了一种爱情风格-民国爱情风。电视剧《九九归一》中,有一对爱而不得的情侣,常在夕阳下约会,十指相扣,背后水面在夕阳下有一种地老天荒的美和惆怅,两个人一起吟诵: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柳染寒烟。淡淡哀伤的民国爱情,就如同易安居士的这首词一样,唯美着,忧伤着,到不知何处。   民国之后,又有一批过渡性的爱情小说,典型的是琼瑶作品。从琼瑶的视角里,我们既能看到《情深深雨蒙蒙》那样,秉承着民国情结,却以一种更鲜明的女性视角来主导的爱情。同时, 琼瑶的很多作品开始被构开始构建在历史的时空之中,像《望夫崖》,《还珠格格》等,哪怕《情深深雨蒙蒙》,也都是被构建在了民国。   因为历史的原因,爱情小说曾经有一段时间很低调,低调到我们都感觉不到其存在性,直到《穆斯林的葬礼》,混在民族,历史,生存等等的夹缝中,那份必然的爱而不得,以最唯美的伤痕文学形式,给爱情小说蒙上了一道沉沉的面纱:现实主义作品中的爱情竟是这般心酸?就算影响无数人视角的《平凡的世界》,里面的爱情,太现实,让人伤心。如果说美好的期待,换做这样的结局,怕世人都不敢踏足爱河。《红树林》是把读者彻底赶离现实主义爱情世界的补刀,如果说《穆斯林的葬礼》中是世事让人无奈,《红树林》则加进了人性的浑浊。观众永远是有逃避情结的,就像读《三国演义》,不管写的多精彩,没有多少人喜欢读后半部分。我们都直到人有不堪的一面,但是把这些不堪加在爱情故事女主的身上,就好像让马夫人,李莫愁,成为金庸小说的女主,不管多么真实的剖析人性,读者的小心脏受不了。   当时间靠近世纪之交,伤痕文学时代开始逐渐过去,新的故事风格开始了。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辛夷坞的代表作,因为被搬上大荧幕,备受关注,爱情在其中只是一部分,只是这一部分的容纳,也是酸酸涩涩的,每个在世纪之交读过高中,大学的人,都会对这个故事中的情感感同身受。高中时候老师常告诫我们:学生时代的爱情必将像青果子一样酸涩,还是不要尝试的好。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最该有梦的花季雨季,在最懵懂的时代,读着刹那芳华,淡淡的度过了,然后在一部略显酸涩的故事中集体回忆。我们都知道,观众是有逃避心理的,是趋于被奉承的,所以这样的青春缅怀,感慨即可,无需多,更没有被奉承的感觉,有意义,有价值,却不享受。   《蜗居》是一部解读中国人现实状态不能错过的小说,因为它太有代表性了,现实版的爱情,走着走着就要走向茶米油盐的繁琐,走向人人都向钱看的压力。本来的郎才女貌被颠覆,小三爱情观被理解和同情。不论我们最终持怎么样的观点,同情也好,愤慨也罢,这样的爱情事件绝对不是我们期待的,不小心说出了现实,不美好,所以不愿意回味。   几部典型当代作品中的爱情情境,其实是不讨喜的,或者过于现实,或者过于残忍,怎么能够,让还是有梦的读者欣赏?过于写实的爱情观,永远不适合言情作品。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需要有一种东西让我们感觉到美好,言情小说于读者来说来说,就像雪茄之于吸烟者,未必有多深刻,多隽永,可是我们就喜欢。无论现实如何,不论你是国贸CBD的白骨精,还是居家主妇,抑或是巷子里沽酒的大嫂,我们内心深处,永远都有一颗少女心,流着泪感慨着,沉浸在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故事里……   韩国爱情故事这些年风靡中国,比如《蓝色生死恋》和《浪漫满屋》,无关过往,无关风月,纯净的世界里,好看的人物,美好的爱情,或喜或忧,都无妨,知识借爱情的名义,让你感受美好,就这样,谁不喜欢呢?   中国作家在一个言情作品大返古的过程中,同样展示了这份美好。   典型的作品就是桐华的系列小说了,桐华一共有七部爱情故事,其中,《长相思》,《曾许诺》,《大漠谣》,《云中歌》,加上《步步惊心》,五部都是选择了古代框架,不同于琼瑶,只是往前推了几十年,最多也就一百多年,桐华小说,近的在清初,远的可以追溯到上古。正如她自己引用大仲马的话:历史不过是墙上的钉子,小说才是把这些钉子穿起来的线。桐华的历史小说,基本上遵循了基本的历史构建,故事则是虚构。   热播的电视剧《后宫甄�执�》的原著小说跟两个时代借了壳,讲了一段痛彻心扉的爱情故事。   《花千骨》是另一部红透天的爱情小说,作者同样是选择把故事讲在一个不知道何处的古代。   另外有一步热播剧《太子妃升职记》,借了一个不知道哪里的古代的壳,所有的观念都是现代的。   晓春有一部非常好的宗教爱情小说《不负如来不负卿》,和和尚谈一场恋爱,也是选择了古代的和尚。   唐七公子的代表《三生三世》,依旧是一个不知道啥时候的仙侠时代。   如果我们打开一些网络小说作品的网站,有多少不错的文学作品都选择古代情境下的叙述。   晓春是历史学家,十分严谨而且小心翼翼的带入,前提是绝对不改变原有的历史叙述。桐华比较起来懒一些,大框架保留着,小地方就发挥了。流潋紫想法就自由了,两个朝代各自收集些,为我所用,故事就多数发挥。唐七是不愿意负历史责任的,《三生三世》彻底抛开尘世,用了仙侠的叙事,《花千骨》也是如此。而这些只是近年来返古爱情小说的代表,类似的题材作品,浩如烟海,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读者市场。   一个作家要去写古代的故事,因为历史的变迁,人的观念,思维都有很大都变化,加上观众对某一个特定时代的固定认识,新故事的加入需要有极强的代入感,其写作风险和难度是十分大的。可是仍然有如此多作家选择古代框架,而且有那么读者钟情返古作品,何故?   桐华有一步现在框架作品《最美时光》,堪称当代言情小说之后的桐华,只有两部现代题材小说。桐华的大部分小说,情节思路都是一样的,如果单说爱情套路的话,读她的两部作品,就等于读了她全部读作品:一女多男的虐恋,历经艰难的一往情深,或是能够走到一起,消隐于江湖,或是生离死别,如水青丝陷入地老天荒的情殇。所不同的是,现实版本中,我们处在一个太平盛世里,生活的波澜不惊,职场,商场,黑帮斗场也就差不多成了我们故事的全部可选,一样的故事,在古典题材下,可以有浩瀚蓬勃的战场,有盛世长安,可以以任何方式塑造侠骨柔情,也可以以任何形式伤春悲秋,可以幻想任何你想爱的人,可以给他任何职业,任何活法,任何死法。现代题材太局限了。在古代环境下,人们不用风风火火的上进,古代贵族有很多在今天看来都不上进,他们有时候也不用上进, 贵族们有条件可作任何自己想做的事,学自己想学的技能。 就比如小夭,失恋的时候,可以什么都不做,就是发呆。热恋都时候,可以什么都不做,只是你给我洗头,我给你洗头,在古代的视角下没问题。在历史的变迁中,男性是否上进,不同时代就有不同解读。《红楼梦》中,黛玉反对宝玉追求仕途经济,都被大家伙瞧不起,也瞧不上。林语堂先生的一部爱情小说《红牡丹》中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女子,牡丹的女友白薇,和老公生活在深山远水之中,恩爱无争,这本是最理想的爱情境界,可是如果是放在人人向上的现在,这就是一个不谙世事的村妇,那份雅致唯美恐怕都不是打折扣的问题,是会被彻底抹掉。换句话说,如今的大环境,不适合爱情生长。我们真个民族都在风风火火,力争上游,绝大多数人都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大哥那样执着努力,可是那样的人爱情我们太平淡了,而我们喜欢的模式,这个大环境孕育不出来。反而是我们看上去熟悉,却对价值观念不甚明了对古代更容易让大众接受。   另外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过去,男子才是社会文化的主流,连女子的闺怨诗,很多都是出于男性手笔,虽然雅致,却过于理性,男性视角下的爱情,多多少少都充斥了时代感。自从女性作家开始接过言情小说都大旗之后,整个视角都不一样了,我们不仅仅要唯美,要执着,我们也让想象长上翅膀,翱翔九天。这样无边界都想象,在现实背景下会受到很多限制,反而,是在有绚烂文明,有悠然雅致的传统都在古代更有发挥空间。   民国爱情故事其实是生在一个文化变更时代的孩子,所执着的东西较以前是有不同的,而一直以来,我们骨子里对于爱情是相当有执念的,我们对于爱情意识,那时相当矫情的,就像是: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望,一见知君即断肠。就是那么一瞬间就已经倾心相许。   又或者是: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每次读这句,都能感觉到一种让人心碎到刻骨铭心。   又或是:手写香台金字经,唯愿结来生。一种孤寂到地老天荒的思念,一种天地间永恒的爱而不得,所以我们常常靠把故事延伸到转世轮回里去慰解这种失去,弥补这种心痛。   尽管历经很多,文化也在不停变化,那份小女生的执着和唯美从没变过,那是已经深植的神经里的情结。 越来越多的大众小说选择古代局势可能还是我们这个时代,缺少很多东西,也有很多东西不够包容,让我们唯美的思想不能翱翔。我们需要一个对文化,对观念都十分包容的大环境,犹如汉唐,怎样的构筑都不违和,想必这也是中华文化五千年传承都根基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恨水,【金粉世家】,第一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   [2]林语堂,【京华烟云】,第一版,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

  摘 要:我们是个骨子里矫情文艺的民族,尤其对于爱情,有一种情结,哪怕历经新文化运动,经历文革,然后改革开放,世事变迁,外来文化也在不断融入中,可是我们最最深处那份对爱情的小矫情从没变过。本文通过探讨民国,改革开放前后以及近期大众爱情小说的发展变化,进而探讨大中爱情小说的返古现象。   关键词:通俗;爱情小说;情结;雅致;返古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2   民国的爱情小说,是现当代爱情小说的一种典型模式,是爱情小说的一种范本。民国小说有一种魅力,让你一旦读了,骨子里常能蓄进满满的民国情结。民国是一段乱世,乱世段好处就是能够很方便构建各种落差,人生的,世事的,情感的,社会的,也就很方便作者完成各种情节设定。乱世中,事情的发展可以是极其不确定的,人的情感变化也会因此而多变,这是最适合爱情小说成长的,所以民国小说,多数就地取材,就地取景,小说也就不自然间就夹杂了时代风情。作为后来人,作为读者,这种风情已经,我们已经习惯性的想象《金粉世家》的场景,要有繁华旖旎,要有才子佳人,要有刻骨铭心,也要有坎坷与执着。当金少爷顽皮的吟诵“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那个瞬间,仿佛就定格了一个美丽的,什么情境下都不能或缺的。有时候,在故事中有一个独立而且睿智的女主,往往是十分吸引人的,于是就有了《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有时候我们希望非常直观的探求恋爱中的两性关系和爱情,于是就有了《红牡丹》中的牡丹,民国是一个逐渐开化的时代,甚至比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时候都自由,都奔放,就像陆小曼,放到今天我们都会指指点点,民国却很好的孕育和包容了她,牡丹也是一样。有人感慨大环境下小情感的悲哀,于是就有了《啼笑姻缘》。张爱玲感慨爱情世界里的人心无常,于是 就有了《红玫瑰与白玫瑰》。这是民国的典型爱情,为我们刻画了一种爱情风格-民国爱情风。电视剧《九九归一》中,有一对爱而不得的情侣,常在夕阳下约会,十指相扣,背后水面在夕阳下有一种地老天荒的美和惆怅,两个人一起吟诵: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柳染寒烟。淡淡哀伤的民国爱情,就如同易安居士的这首词一样,唯美着,忧伤着,到不知何处。   民国之后,又有一批过渡性的爱情小说,典型的是琼瑶作品。从琼瑶的视角里,我们既能看到《情深深雨蒙蒙》那样,秉承着民国情结,却以一种更鲜明的女性视角来主导的爱情。同时, 琼瑶的很多作品开始被构开始构建在历史的时空之中,像《望夫崖》,《还珠格格》等,哪怕《情深深雨蒙蒙》,也都是被构建在了民国。   因为历史的原因,爱情小说曾经有一段时间很低调,低调到我们都感觉不到其存在性,直到《穆斯林的葬礼》,混在民族,历史,生存等等的夹缝中,那份必然的爱而不得,以最唯美的伤痕文学形式,给爱情小说蒙上了一道沉沉的面纱:现实主义作品中的爱情竟是这般心酸?就算影响无数人视角的《平凡的世界》,里面的爱情,太现实,让人伤心。如果说美好的期待,换做这样的结局,怕世人都不敢踏足爱河。《红树林》是把读者彻底赶离现实主义爱情世界的补刀,如果说《穆斯林的葬礼》中是世事让人无奈,《红树林》则加进了人性的浑浊。观众永远是有逃避情结的,就像读《三国演义》,不管写的多精彩,没有多少人喜欢读后半部分。我们都直到人有不堪的一面,但是把这些不堪加在爱情故事女主的身上,就好像让马夫人,李莫愁,成为金庸小说的女主,不管多么真实的剖析人性,读者的小心脏受不了。   当时间靠近世纪之交,伤痕文学时代开始逐渐过去,新的故事风格开始了。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辛夷坞的代表作,因为被搬上大荧幕,备受关注,爱情在其中只是一部分,只是这一部分的容纳,也是酸酸涩涩的,每个在世纪之交读过高中,大学的人,都会对这个故事中的情感感同身受。高中时候老师常告诫我们:学生时代的爱情必将像青果子一样酸涩,还是不要尝试的好。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最该有梦的花季雨季,在最懵懂的时代,读着刹那芳华,淡淡的度过了,然后在一部略显酸涩的故事中集体回忆。我们都知道,观众是有逃避心理的,是趋于被奉承的,所以这样的青春缅怀,感慨即可,无需多,更没有被奉承的感觉,有意义,有价值,却不享受。   《蜗居》是一部解读中国人现实状态不能错过的小说,因为它太有代表性了,现实版的爱情,走着走着就要走向茶米油盐的繁琐,走向人人都向钱看的压力。本来的郎才女貌被颠覆,小三爱情观被理解和同情。不论我们最终持怎么样的观点,同情也好,愤慨也罢,这样的爱情事件绝对不是我们期待的,不小心说出了现实,不美好,所以不愿意回味。   几部典型当代作品中的爱情情境,其实是不讨喜的,或者过于现实,或者过于残忍,怎么能够,让还是有梦的读者欣赏?过于写实的爱情观,永远不适合言情作品。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需要有一种东西让我们感觉到美好,言情小说于读者来说来说,就像雪茄之于吸烟者,未必有多深刻,多隽永,可是我们就喜欢。无论现实如何,不论你是国贸CBD的白骨精,还是居家主妇,抑或是巷子里沽酒的大嫂,我们内心深处,永远都有一颗少女心,流着泪感慨着,沉浸在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故事里……   韩国爱情故事这些年风靡中国,比如《蓝色生死恋》和《浪漫满屋》,无关过往,无关风月,纯净的世界里,好看的人物,美好的爱情,或喜或忧,都无妨,知识借爱情的名义,让你感受美好,就这样,谁不喜欢呢?   中国作家在一个言情作品大返古的过程中,同样展示了这份美好。   典型的作品就是桐华的系列小说了,桐华一共有七部爱情故事,其中,《长相思》,《曾许诺》,《大漠谣》,《云中歌》,加上《步步惊心》,五部都是选择了古代框架,不同于琼瑶,只是往前推了几十年,最多也就一百多年,桐华小说,近的在清初,远的可以追溯到上古。正如她自己引用大仲马的话:历史不过是墙上的钉子,小说才是把这些钉子穿起来的线。桐华的历史小说,基本上遵循了基本的历史构建,故事则是虚构。   热播的电视剧《后宫甄�执�》的原著小说跟两个时代借了壳,讲了一段痛彻心扉的爱情故事。   《花千骨》是另一部红透天的爱情小说,作者同样是选择把故事讲在一个不知道何处的古代。   另外有一步热播剧《太子妃升职记》,借了一个不知道哪里的古代的壳,所有的观念都是现代的。   晓春有一部非常好的宗教爱情小说《不负如来不负卿》,和和尚谈一场恋爱,也是选择了古代的和尚。   唐七公子的代表《三生三世》,依旧是一个不知道啥时候的仙侠时代。   如果我们打开一些网络小说作品的网站,有多少不错的文学作品都选择古代情境下的叙述。   晓春是历史学家,十分严谨而且小心翼翼的带入,前提是绝对不改变原有的历史叙述。桐华比较起来懒一些,大框架保留着,小地方就发挥了。流潋紫想法就自由了,两个朝代各自收集些,为我所用,故事就多数发挥。唐七是不愿意负历史责任的,《三生三世》彻底抛开尘世,用了仙侠的叙事,《花千骨》也是如此。而这些只是近年来返古爱情小说的代表,类似的题材作品,浩如烟海,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读者市场。   一个作家要去写古代的故事,因为历史的变迁,人的观念,思维都有很大都变化,加上观众对某一个特定时代的固定认识,新故事的加入需要有极强的代入感,其写作风险和难度是十分大的。可是仍然有如此多作家选择古代框架,而且有那么读者钟情返古作品,何故?   桐华有一步现在框架作品《最美时光》,堪称当代言情小说之后的桐华,只有两部现代题材小说。桐华的大部分小说,情节思路都是一样的,如果单说爱情套路的话,读她的两部作品,就等于读了她全部读作品:一女多男的虐恋,历经艰难的一往情深,或是能够走到一起,消隐于江湖,或是生离死别,如水青丝陷入地老天荒的情殇。所不同的是,现实版本中,我们处在一个太平盛世里,生活的波澜不惊,职场,商场,黑帮斗场也就差不多成了我们故事的全部可选,一样的故事,在古典题材下,可以有浩瀚蓬勃的战场,有盛世长安,可以以任何方式塑造侠骨柔情,也可以以任何形式伤春悲秋,可以幻想任何你想爱的人,可以给他任何职业,任何活法,任何死法。现代题材太局限了。在古代环境下,人们不用风风火火的上进,古代贵族有很多在今天看来都不上进,他们有时候也不用上进, 贵族们有条件可作任何自己想做的事,学自己想学的技能。 就比如小夭,失恋的时候,可以什么都不做,就是发呆。热恋都时候,可以什么都不做,只是你给我洗头,我给你洗头,在古代的视角下没问题。在历史的变迁中,男性是否上进,不同时代就有不同解读。《红楼梦》中,黛玉反对宝玉追求仕途经济,都被大家伙瞧不起,也瞧不上。林语堂先生的一部爱情小说《红牡丹》中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女子,牡丹的女友白薇,和老公生活在深山远水之中,恩爱无争,这本是最理想的爱情境界,可是如果是放在人人向上的现在,这就是一个不谙世事的村妇,那份雅致唯美恐怕都不是打折扣的问题,是会被彻底抹掉。换句话说,如今的大环境,不适合爱情生长。我们真个民族都在风风火火,力争上游,绝大多数人都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大哥那样执着努力,可是那样的人爱情我们太平淡了,而我们喜欢的模式,这个大环境孕育不出来。反而是我们看上去熟悉,却对价值观念不甚明了对古代更容易让大众接受。   另外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过去,男子才是社会文化的主流,连女子的闺怨诗,很多都是出于男性手笔,虽然雅致,却过于理性,男性视角下的爱情,多多少少都充斥了时代感。自从女性作家开始接过言情小说都大旗之后,整个视角都不一样了,我们不仅仅要唯美,要执着,我们也让想象长上翅膀,翱翔九天。这样无边界都想象,在现实背景下会受到很多限制,反而,是在有绚烂文明,有悠然雅致的传统都在古代更有发挥空间。   民国爱情故事其实是生在一个文化变更时代的孩子,所执着的东西较以前是有不同的,而一直以来,我们骨子里对于爱情是相当有执念的,我们对于爱情意识,那时相当矫情的,就像是: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望,一见知君即断肠。就是那么一瞬间就已经倾心相许。   又或者是: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每次读这句,都能感觉到一种让人心碎到刻骨铭心。   又或是:手写香台金字经,唯愿结来生。一种孤寂到地老天荒的思念,一种天地间永恒的爱而不得,所以我们常常靠把故事延伸到转世轮回里去慰解这种失去,弥补这种心痛。   尽管历经很多,文化也在不停变化,那份小女生的执着和唯美从没变过,那是已经深植的神经里的情结。 越来越多的大众小说选择古代局势可能还是我们这个时代,缺少很多东西,也有很多东西不够包容,让我们唯美的思想不能翱翔。我们需要一个对文化,对观念都十分包容的大环境,犹如汉唐,怎样的构筑都不违和,想必这也是中华文化五千年传承都根基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恨水,【金粉世家】,第一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   [2]林语堂,【京华烟云】,第一版,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


相关内容

  • 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剧发展研究
  •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的研究 班 级:高一(2)班 学 号:4240 学生姓名:郑嘉殷 指导教师:汤文 目 录 一.研究背景 二.电视剧的定义及研究原因 三.我国电视剧体质特点 四.我国电视剧市场概况 五.改革开放以来各年代我国电视剧发展历程及趋势 六.我国电视剧存在的问题之己见 ...

  • 张炜|散文和小说的区别以及中国小说的继承
  •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较为明显,尽管在有的作家那里常常混在一块儿.曾读过一位外国作家的长河小说,那是一些历史记事,可以看成是散文片断的连缀.也有当代作家将散文随笔串连起来,中间偶有情节和人物的交织,当作长篇小说.在现代写作中,它们之间的界限有时候并不清晰.作家在小说的情节故事方面弱化到一定的程度,作品的散 ...

  • 历史编纂元小说
  • 作者:杨春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 2007年02期 中图分类号:1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57(2006)03-0055-06 一 在对后现代主义理论及文学创作的讨论中,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林达·哈琴提出了"历史编纂元小说"的概念.在哈琴的定义中,&q ...

  • 琼瑶言情小说流行因素研究
  • www.showdoc.cn 琼瑶言情小说流行因素研究 [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通俗文学迅猛发展,言情小说作为通俗文学的一个文类,也以迅猛之势席卷整个中国.琼瑶堪称言情小说的领军人物,其作品一直流行至今.本文从琼瑶的言情小说迎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满足读者的阅读心理以 ...

  • 当代文艺思潮
  •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 导言 一.研究当代文学思潮的意义 1.更深入地理解.更准确地解释当代文学的现象,拓展当代文学研究的视野,深化当代文学史的学习. (现象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和七.八十年代两次作家队伍的重组:50年代小说的戏剧化:"文革"中戏剧成为主要的艺术形式:80年代的 ...

  • 新媒介下的文学表现
  • 新媒介下的文学表现 当今社会,以电视.电影.网络等为代表的新传播媒介对文学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新媒介以其自身的图象化.迅捷化.商业化的特性冲击甚至消解了经典文学,但是同时也为文学生产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生长点. 媒介是文学生产.传播.交流.消费的纽带,是整个文学生产流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载体.媒介 ...

  • 老舍的小说式戏剧
  • 老舍的小说式戏剧 窦悦怡[1**********]05 老舍的小说和戏剧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和戏剧史上的伟大贡献,他独树一帜的小说式戏剧,充满着浓厚的北京情怀的风格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人. 由于老舍出生在满族的普通人家,父亲早逝,母亲靠给人洗衣服维持生计,幸好有个好心的师傅收养他教育他,就是 ...

  •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 1.共名与无名(陈思和) 共名,时代有重大主题,知识分子有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个性的独创性被时代主题掩盖,文学创作表现为宏达叙事. 无名,时代进入开放.多元时期,出现了无潮.无定向现象,表现出多元的价取向,作家的叙事立场从共同社会理想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多元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 2.农村小 ...

  • 概括小二黑结婚内容
  • 摘要: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开拓之功的重要作家,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独树一帜的作家,是一位被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具有动人的力量。他用概括、清晰、生动幽默的农民语言创作了故事性强的《小二黑结婚》。本文将简要介绍《小二黑结婚》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关键词:《小二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