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贫也能成才,布衣亦能雄世,扬州八怪之黄慎

黄慎,中国清代杰出书画家。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扬州八怪之一。汉族,福建宁化人。

黄慎原名黄盛,家住武夷山附近。其父年轻时读过几年书,略通文墨,其母曾氏也能识文断字。此后,曾氏又生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后,日子就愈见局促了。小时候的黄慎也未曾读书,常常于学堂窗下,偷听先生讲课,用树枝在地上一遍遍练习先生课堂上教的字。细心的曾氏发觉儿子如此好学用功,于是每日一边织布一边教黄慎识字背诗。黄慎好学刻苦的名声同乡尽知。

黄慎十四岁这一年,黄父在湖南洞庭暴毙,年仅29岁的曾氏强忍悲痛处理好了丈夫的身后事,自此,黄慎帮母亲挑起生活的重担。为了补贴家用,黄慎种地、摘野果、养了鸭子。黄慎和弟弟黄达一起照顾这些小鸭子,为了打发闲暇时间,黄慎总爱拿着树枝在地上画这些鸭子的各种姿态,久而久之就画得有模有样。

母亲因为劳累过度、营养缺乏病倒了想吃鸭肉,家里的鸭子养大后就换米了,黄慎为了给母亲补充营养,于是连忙找邻居借了纸笔,仔仔细细地画好记忆中鸭子的模样,画了一幅鸭图去换卖家的活鸭。母亲吃了鸭子后,惊诧于儿子绘画天赋的同时,立刻就想到了儿子的前途:黄慎如果能成为一名画工,有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一定比种地务农强得多!于是,她四处托人给黄慎找了宁化县城里专画肖像的张画师。张画师看黄慎长得高大结实,家中也确实需要一位做粗活的帮手,就收下黄慎。古时的手艺人都有一个不成文的陋习,就是信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待徒弟大多苛刻,只让做活,却很少传授技艺,张画师也是如此。很长的一段时间黄慎在张家忙于活计,连观摩老师绘画的时间都没有。黄慎心急如焚,家中的两个妹妹因为病饿,离开了人世,母亲和弟弟也处于饥饿中,何时才能学成手艺回家?

有心的黄慎总会在忙碌的工作中抽空反复观看老师的作品,暗暗揣摩。张画师也被黄慎的朴实勤奋感动,把自己绘画经验倾囊相授。出师的黄慎开始了鬻画的生涯,给人画肖像画,一家人的温饱总算有了着落。

有远见的曾氏,觉得儿子仅仅做一个画匠,会耽搁天赋,于是她对黄慎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希望儿子做一个博学的画家而不是画工。任何困苦的环境难不倒上进的黄慎,有了目标黄慎抓住了一切的学习机会,寺庙临佛,访名师学艺,26岁的黄慎已是画艺精进、闻名一方了!

黄慎曾多次西行鬻画,到过赣州、南昌、广东、南京等地,于是,雍正三年(1725年),来到了经济与文化都处在一个空前繁荣的扬州,此时的扬州聚集许多一流的文人画家,想要在此地打开局面,并非易事。果然,黄慎精心绘制的画作,居然无人问津。

每个人总会遇到自己的贵人,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就是黄慎贵人,他特意结识黄慎并一起切磋画艺,建议黄慎改变风格,化工为写,以适应时代风气。黄慎经过深思之后,“以书入画”,解衣磅礴,笔耕不缀,找到了草书入画的方法,也终于打开了市场,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热销起来。此后,也结识了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等人相识,相惜,慢慢的他在扬州家喻户晓,名满天下。

黄慎和“扬州八怪”其他的众人一样,也是一位诗书画俱佳的文人画家。不过,谁能想到这位博古通今的文人画家,却是连小学的学历都没有的人呢?生活从来不会辜负积极向上的人,家贫也能成才,布衣雄世,黄慎就是典范!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关注书画类资讯城市画苑

黄慎,中国清代杰出书画家。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扬州八怪之一。汉族,福建宁化人。

黄慎原名黄盛,家住武夷山附近。其父年轻时读过几年书,略通文墨,其母曾氏也能识文断字。此后,曾氏又生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后,日子就愈见局促了。小时候的黄慎也未曾读书,常常于学堂窗下,偷听先生讲课,用树枝在地上一遍遍练习先生课堂上教的字。细心的曾氏发觉儿子如此好学用功,于是每日一边织布一边教黄慎识字背诗。黄慎好学刻苦的名声同乡尽知。

黄慎十四岁这一年,黄父在湖南洞庭暴毙,年仅29岁的曾氏强忍悲痛处理好了丈夫的身后事,自此,黄慎帮母亲挑起生活的重担。为了补贴家用,黄慎种地、摘野果、养了鸭子。黄慎和弟弟黄达一起照顾这些小鸭子,为了打发闲暇时间,黄慎总爱拿着树枝在地上画这些鸭子的各种姿态,久而久之就画得有模有样。

母亲因为劳累过度、营养缺乏病倒了想吃鸭肉,家里的鸭子养大后就换米了,黄慎为了给母亲补充营养,于是连忙找邻居借了纸笔,仔仔细细地画好记忆中鸭子的模样,画了一幅鸭图去换卖家的活鸭。母亲吃了鸭子后,惊诧于儿子绘画天赋的同时,立刻就想到了儿子的前途:黄慎如果能成为一名画工,有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一定比种地务农强得多!于是,她四处托人给黄慎找了宁化县城里专画肖像的张画师。张画师看黄慎长得高大结实,家中也确实需要一位做粗活的帮手,就收下黄慎。古时的手艺人都有一个不成文的陋习,就是信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待徒弟大多苛刻,只让做活,却很少传授技艺,张画师也是如此。很长的一段时间黄慎在张家忙于活计,连观摩老师绘画的时间都没有。黄慎心急如焚,家中的两个妹妹因为病饿,离开了人世,母亲和弟弟也处于饥饿中,何时才能学成手艺回家?

有心的黄慎总会在忙碌的工作中抽空反复观看老师的作品,暗暗揣摩。张画师也被黄慎的朴实勤奋感动,把自己绘画经验倾囊相授。出师的黄慎开始了鬻画的生涯,给人画肖像画,一家人的温饱总算有了着落。

有远见的曾氏,觉得儿子仅仅做一个画匠,会耽搁天赋,于是她对黄慎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希望儿子做一个博学的画家而不是画工。任何困苦的环境难不倒上进的黄慎,有了目标黄慎抓住了一切的学习机会,寺庙临佛,访名师学艺,26岁的黄慎已是画艺精进、闻名一方了!

黄慎曾多次西行鬻画,到过赣州、南昌、广东、南京等地,于是,雍正三年(1725年),来到了经济与文化都处在一个空前繁荣的扬州,此时的扬州聚集许多一流的文人画家,想要在此地打开局面,并非易事。果然,黄慎精心绘制的画作,居然无人问津。

每个人总会遇到自己的贵人,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就是黄慎贵人,他特意结识黄慎并一起切磋画艺,建议黄慎改变风格,化工为写,以适应时代风气。黄慎经过深思之后,“以书入画”,解衣磅礴,笔耕不缀,找到了草书入画的方法,也终于打开了市场,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热销起来。此后,也结识了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等人相识,相惜,慢慢的他在扬州家喻户晓,名满天下。

黄慎和“扬州八怪”其他的众人一样,也是一位诗书画俱佳的文人画家。不过,谁能想到这位博古通今的文人画家,却是连小学的学历都没有的人呢?生活从来不会辜负积极向上的人,家贫也能成才,布衣雄世,黄慎就是典范!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关注书画类资讯城市画苑


相关内容

  • "扬州八怪"有谁?有何特点
  • "扬州八怪"是指清代乾隆年间活跃于扬州一带的郑燮(号板桥).金农.罗聘.黄慎.高翔.李鱓.汪士慎.李方膺八人.他们究竟"怪"在哪里呢? 他们对当时盛行于官场的卑污.奸恶.趋炎附势.奉承等作风深恶痛绝.八人中除郑板桥.李鱓.李方膺做过小小的知县外,其他人均一生以 ...

  • 六年级上册[海西家园]复习材料
  • 六年级上册<海西家园>复习材料 一.填空 1.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享有"世界生物之窗"的美誉. 2.金斑喙凤蝶一直被世界的蝴蝶专家誉为"梦幻中的蝴蝶",享有" 世界动物活化石 "的美誉. 3. 1984 年 8 月20 日,我国工作 ...

  • 扬州八怪纪念馆
  • 扬州八怪纪念馆 多少次与扬州八怪纪念馆擦肩而过,"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和汪士慎八位画家.他们是清代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日前得暇,来了个"春风得意车轮疾,半日踏遍广陵花",骑车拜谒了扬州八怪纪念馆. 八 ...

  • 国学经典背诵篇目
  • 初中国学经典背诵篇目 七年级上学期 满江红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山羊坡· ...

  • 扬州-八怪纪念馆
  • 扬州-八怪纪念馆 沉鱼漫游 2008-10-14 12:04:48 阅读357 评论30 字号:大中小 我是极其喜欢扬州的,从拖着箱子下了火车开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虽然我不是刚好在杨柳飘絮.飞花四溢的时候来到这里,却依然感受到我梦里江南的绿水清清.垂柳依依的 ...

  • "难得糊涂"一代怪才--郑板桥
  •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又名郑板桥).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 ...

  • [儒林外史]名著阅读题
  • 人物百态: 梅 玖,山东兖州府汶上县薛家集,秀才. 周 进,山东兖州府汶上县,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 荀玫,山东兖州府汶上县薛家集人,进士,官至工部主事. ( ),南海人,进士,官至山东学道. 张乡绅,南海人,举人,做过一任知县,别号静斋. ( ),字致中,高要县人,贡生,无恶不作. ( ),字致和 ...

  • 有关思乡的古诗
  • 有关思乡的古诗 1.<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3.<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 ...

  • 我来解解"消极避世"(
  • 我们一般把古代文人.知识分子在官场失意后,辞官回家,布衣素食,隐居乡里,吟诗作赋,似乎悠闲自得叫做"消极避世".笔者对此有点不同看法,在这儿念叨念叨,供大家参考. 我来解解"消极避世"(上) 古代文人.知识分子在官场失意后,辞官回家,隐居乡里,布衣素食,表面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