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我的第一首诗]

《我的第一首诗》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本课8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正确书写8个字,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要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劲风中驾稳我的风帆”这句话的含义。

4.促进学生与本文“对话”,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掌握本课新字新词,自主积累,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要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劲风中驾稳我的风帆”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2.介绍作者背景。

3.小结:《我的第一首诗》讲的是巴德·舒尔伯特小时候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通过这件事情,作者学会怎样对待批评与表扬。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品读。

(二)自由读文,自读自悟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楚字音,然后用自己的一句话说说对课文的整体感受?

2.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上批注,标记有疑问的地方。

3.反馈:读读你感悟最深的句子,说说你的感悟或者提出你的疑问,大家一起来讨论。(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第二课时解决。)

4.朗读初步指导:

(1)指导读母亲和父亲的评价及“我”的反应。如,母亲的赞美、父亲的严肃、“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都应努力读出来。

(2)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三)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注意正音。

鼎(d ǐng )指导读准后鼻音;骚(s āo )平舌音;辅(f ǔ)不能读“h ǔ”。

2.出示词卡指导,并用重点词语扩句。

3.指导写字。

(1)指导观察汉字字形与结构。

(2)示范:

鼎:是个象形字,笔画比较复杂,中间是个“目”字。

嚷:共20画,右边笔画较多,注意写紧凑,笔画间隔要匀称。

(3)请个别学生示范。

(4)指导练习。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本课8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正确书写8个字,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要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劲风中驾稳我的风帆”这句话的含义。

4.促进学生与本文“对话”,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掌握本课新字新词,自主积累,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要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劲风中驾稳我的风帆”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第一次。第一次作文,第一次写字,第一次成功,第一次失败„„面对这些第一次,我们都会获得来自于父母、老师、同学或者其他人的不同评价。说说你记忆最深刻的第一次。

(二)梳理课文

1.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特写的第一首诗,也得到父母的评价,是怎样的评价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板书:母亲真美

父亲很糟

2.同学们品读这两种评价,你发现了什么?同一首诗为什么会得到截然不同的评价呢?这一切还得从故事开始说起。

(三)合作学习1至13自然段

1.分组合作学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就初步研读了故事内容,这一节课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继续研读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讨论人物的心理活动,分角色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2.通过学习,你认为哪些句子要重点研读,为什么?怎么读?怎么表现?

研读“母亲”:

妈妈边读边嚷了起来:“真美!巴德,真是你写的吗?”(惊喜、欣赏、赞美)

“不过,本,巴德创造了一个奇迹,”妈妈劝慰道,“他写了一首诗,写得美极啦!”(赞美)

“本,你有时就是让人闹不明白。”妈妈生气了,“巴德还小,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生气)

研读“父亲”:

终于,我听见爸爸将诗稿放回盘子里,直截了当地说:“依我看,写得很糟!”(严格、批评)

“世上的劣诗已经太多了,”爸爸却很固执,“孩子写不出诗来也不是什么坏事,并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他非当诗人不可。”(固执、严厉)

研读“我”:

我面红耳赤地承认了,心里充满了骄傲。(开心、骄傲)

我简直等不及了——(着急、以为会得到赞美)

在他读诗时,我的脸几乎要埋进了盘子里!诗只有短短十行,但爸爸似乎读了好几个小时!(紧张、担心)

我抬不起头来,眼中顿时涌出了泪花!(伤心、难过、失望)

3.学生表演故事。

4.评价交流。

5.小结。

(四)精读14—16自然段

1.讨论:通过同学们精彩的表演,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知道了母亲的评价让“我”期待与欣喜,父亲的评价让我失望与难过,同学们喜欢哪种评价呢?

2.作者的第一首诗究竟写得怎样?“我”是什么时候有那样的认识?在课文什么地方?读一读。

3.很多年过去了,对于这件事情,“我”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指名读。

4.理解句子:

(1)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既有爱说“真美”的母亲,又有爱说“真糟”的父亲!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首先我不能怕批评,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也不管这些“宣判”多么令人心碎,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而另一方面,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

作者庆幸什么?这段话怎么理解?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小结:在赞美中不迷失自己,在批评中不轻视自己,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追求真实存在,不为外力所左右。

(2)“真美”„„“真糟”„„这些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话语,一直伴随着我。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要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劲风中驾稳我的风帆。

读一读句子,说说你的感悟。

小结:赞美使人陶醉,批评使人沮丧,而这两种声音一直伴随作者成长,作者在这两种评价中需要竭尽全力保持平衡——既不骄傲、也不泄气,因此学会自我判断,走向成熟。

5.小结:母亲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是她给“我”带来了写作的力量,成为“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的批评是在提醒“我”不要骄傲、自满,不断发现问题加以改正。这两者的结合,成就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作家。也使“我”学会怎样正确地看待肯定与否定,使“我”学会“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劲风中驾稳我的风帆。”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源自于父母深深的爱。

板书:正确对待驾稳风帆爱

(五)拓展与延伸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课文给你的启示。

2.读名言,写名言,促进感悟。

3.你能抄写类似的名言吗?你也可以自己写写有意义的话。

4.总结。

(六)作业

1.写一则读后感。

《我的第一首诗》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本课8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正确书写8个字,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要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劲风中驾稳我的风帆”这句话的含义。

4.促进学生与本文“对话”,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掌握本课新字新词,自主积累,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要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劲风中驾稳我的风帆”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2.介绍作者背景。

3.小结:《我的第一首诗》讲的是巴德·舒尔伯特小时候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通过这件事情,作者学会怎样对待批评与表扬。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品读。

(二)自由读文,自读自悟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楚字音,然后用自己的一句话说说对课文的整体感受?

2.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上批注,标记有疑问的地方。

3.反馈:读读你感悟最深的句子,说说你的感悟或者提出你的疑问,大家一起来讨论。(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第二课时解决。)

4.朗读初步指导:

(1)指导读母亲和父亲的评价及“我”的反应。如,母亲的赞美、父亲的严肃、“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都应努力读出来。

(2)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三)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注意正音。

鼎(d ǐng )指导读准后鼻音;骚(s āo )平舌音;辅(f ǔ)不能读“h ǔ”。

2.出示词卡指导,并用重点词语扩句。

3.指导写字。

(1)指导观察汉字字形与结构。

(2)示范:

鼎:是个象形字,笔画比较复杂,中间是个“目”字。

嚷:共20画,右边笔画较多,注意写紧凑,笔画间隔要匀称。

(3)请个别学生示范。

(4)指导练习。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本课8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正确书写8个字,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要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劲风中驾稳我的风帆”这句话的含义。

4.促进学生与本文“对话”,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掌握本课新字新词,自主积累,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要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劲风中驾稳我的风帆”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第一次。第一次作文,第一次写字,第一次成功,第一次失败„„面对这些第一次,我们都会获得来自于父母、老师、同学或者其他人的不同评价。说说你记忆最深刻的第一次。

(二)梳理课文

1.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特写的第一首诗,也得到父母的评价,是怎样的评价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板书:母亲真美

父亲很糟

2.同学们品读这两种评价,你发现了什么?同一首诗为什么会得到截然不同的评价呢?这一切还得从故事开始说起。

(三)合作学习1至13自然段

1.分组合作学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就初步研读了故事内容,这一节课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继续研读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讨论人物的心理活动,分角色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2.通过学习,你认为哪些句子要重点研读,为什么?怎么读?怎么表现?

研读“母亲”:

妈妈边读边嚷了起来:“真美!巴德,真是你写的吗?”(惊喜、欣赏、赞美)

“不过,本,巴德创造了一个奇迹,”妈妈劝慰道,“他写了一首诗,写得美极啦!”(赞美)

“本,你有时就是让人闹不明白。”妈妈生气了,“巴德还小,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生气)

研读“父亲”:

终于,我听见爸爸将诗稿放回盘子里,直截了当地说:“依我看,写得很糟!”(严格、批评)

“世上的劣诗已经太多了,”爸爸却很固执,“孩子写不出诗来也不是什么坏事,并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他非当诗人不可。”(固执、严厉)

研读“我”:

我面红耳赤地承认了,心里充满了骄傲。(开心、骄傲)

我简直等不及了——(着急、以为会得到赞美)

在他读诗时,我的脸几乎要埋进了盘子里!诗只有短短十行,但爸爸似乎读了好几个小时!(紧张、担心)

我抬不起头来,眼中顿时涌出了泪花!(伤心、难过、失望)

3.学生表演故事。

4.评价交流。

5.小结。

(四)精读14—16自然段

1.讨论:通过同学们精彩的表演,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知道了母亲的评价让“我”期待与欣喜,父亲的评价让我失望与难过,同学们喜欢哪种评价呢?

2.作者的第一首诗究竟写得怎样?“我”是什么时候有那样的认识?在课文什么地方?读一读。

3.很多年过去了,对于这件事情,“我”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指名读。

4.理解句子:

(1)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既有爱说“真美”的母亲,又有爱说“真糟”的父亲!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首先我不能怕批评,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也不管这些“宣判”多么令人心碎,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而另一方面,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

作者庆幸什么?这段话怎么理解?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小结:在赞美中不迷失自己,在批评中不轻视自己,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追求真实存在,不为外力所左右。

(2)“真美”„„“真糟”„„这些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话语,一直伴随着我。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要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劲风中驾稳我的风帆。

读一读句子,说说你的感悟。

小结:赞美使人陶醉,批评使人沮丧,而这两种声音一直伴随作者成长,作者在这两种评价中需要竭尽全力保持平衡——既不骄傲、也不泄气,因此学会自我判断,走向成熟。

5.小结:母亲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是她给“我”带来了写作的力量,成为“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的批评是在提醒“我”不要骄傲、自满,不断发现问题加以改正。这两者的结合,成就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作家。也使“我”学会怎样正确地看待肯定与否定,使“我”学会“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劲风中驾稳我的风帆。”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源自于父母深深的爱。

板书:正确对待驾稳风帆爱

(五)拓展与延伸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课文给你的启示。

2.读名言,写名言,促进感悟。

3.你能抄写类似的名言吗?你也可以自己写写有意义的话。

4.总结。

(六)作业

1.写一则读后感。


相关内容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理解与赏析
  • <观沧海> 曹操 1.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 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2.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虽年老而又想统一中国 ...

  • 教育部新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2 7 青蛙写诗11市级公开课教案
  • 青蛙写诗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14 个生字,会写7 个字,认识一个偏旁,了解"串"字的演变过程. 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在情境中运用多种方法快乐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里小青蛙.小蝌 ...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句子专项练习60题及答案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句子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1. 我想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改为感叹句) 2.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改为肯定句) 3. 就像子啊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改为陈述句) 4.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吧?(仿写句子) 你不会因为( ...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篇一: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语文1单元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语文1单元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篇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教案 设计意图: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 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 ...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 <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一我说课的题目是: <杜甫诗三首>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下面我 从文本解读.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向各位评委老 师作汇报. 一.说文本:本文是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内容 ...

  •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1)
  • 登鹳雀楼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 4教案
  • <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的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以及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理解诗意,体会诗人高兴的心情以及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欢庆]教案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欢庆>教案 春荣小学 刘莉萍 教学要求: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课前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

  • 2017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夜宿山寺]优秀教学设计
  • <夜宿山寺> 教材分析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记游写景短诗.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前二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从视觉感受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之高耸人云霄.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可以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