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优质课《体积变化之谜》

执 教: xxx

年 级:五 年 级

日 期:2015.12.9

《体积变化之谜》教学设计

执教:xxx

教材、学情分析: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重点培养学生“模型和解释”的能力,在凸显这个一级目标的基础上,同时注重能力培养和科学知识的传授。

该单元,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其二级目标是“能归纳概括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体积变化之谜》是第三单元《热能考察之旅》第二课。本单元共有三课,其它两课分别是《寻找热能》和《冬暖夏凉的房子》。《体积变化之谜》在三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编者以“友友”这个假想的外星小朋友为串场的人物,与同学们一起考察地球上的热现象,既有一定的“科幻”味,又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同学们进入五年级学习已有两个来月了,与三、四年级相比,生理、心理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通过两年多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有了一定的积累,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开始喜欢自己动手,体验操作的乐趣,并具有初步的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目标要求、重点难点

1、目标要求

⑴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 ⑵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⑶能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2、教学重点

了解热胀冷缩现象。

3、教学难点

会做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教学过程预设

一、复习旧知

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为外星小朋友友友找到了适宜的居住环境,还为他设计了一份热能合理的食谱。

提问:1、友友的宜居地点在哪?(云南大理:年均气温15.1℃)

2、友友食谱中,一天需要多少热能?(8000多千焦)

引言:上节课,我们安排好了友友的住宿和饮食,并和他投入了

紧张的研究工作。一天中午,友友渴极了,准备喝点冷饮,„„

二、新课导入

友友在拿冰箱里的饮料时,发现水被冻成了冰,玻璃瓶也裂开了。

(教学设计意图:《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简要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玻璃瓶为什么会裂开呢?)

三、猜想与假设

1、师问:玻璃瓶为什么裂开呢?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吧!

2、小组讨论:分四人小组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小组长记录同学们提出的假设。

3、小组进行筛选,保留值得探究的假设,以供进一步研究。

4、小组代表提出假设

⑴这个瓶子质量不好,所以裂了。

⑵冰箱温度低,把瓶子冻裂了。

⑶这个瓶子使用期限到了,就自动碎了。

⑷可能与水结冰有关系。

„„

(教学设计意图:针对“玻璃瓶为什么会裂开”这个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出了N 种假设和预测,在众多假设中,选取一、两个突破口,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四、实验验证

1、师述:同学们有许多猜想与假设。有了假设,就必须进行验证。我们选取以上⑵⑷假设,进行实验验证。

2、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内容:水结冰后体积会不会变大。

研究步骤:

挑选4个同学,每两个同学一组。

⑴准备一个空玻璃饮料瓶,由第一组两个同学负责送到小卖部,并放入冰柜中。

⑵准备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由第二组两个同学负责送到小卖部,并放入

冰柜中。(如果途中水洒了,到小卖部倒满)

3、实验:受条件所限,所以借用学校门面小卖部的冰柜进行。

4、实验结果待下课前2分钟揭晓。

(教学设计意图: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等方面应具有开放性。要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教师在课前,已经和学校小卖部的阿姨商量过了,借用冰柜做实验。课堂上我安排两组学生,分别把不同的实验样品送到小卖部的冰柜,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接触社会、与人沟通的能力,又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

四、知识延伸

1、猜想实验结果:

⑴假如空玻璃瓶没有裂。

⑵假如玻璃杯中的水,结冰后高出杯口。

⑶玻璃瓶裂开的原因是水结冰后体积增大,把玻璃瓶胀裂了。

2、延伸:其它物体是不是也会这样,遇冷体积也会增大?

3、学生作出假设,把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序号 存入时间 问题 提取时间

4、根据实验要求,制定研究计划。

⑴塑料瓶盖会越冷越大吗?

⑵醋遇冷后怎样变化呢?

⑶气体遇冷后怎样变?

5、演示实验:塑料瓶盖会越冷越大吗?

⑴把塑料瓶盖,放在一张白纸上,用铅笔在外围画一个圈。

⑵派两个同学把塑料盖送到小卖部的冰柜里。(下课前2分钟拿回)。 ⑶醋和气体遇冷后体积的变化,同学们回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6、知识链接:

摄尔修斯:瑞典天文学家,温度的单位符号℃就是为纪念他的贡献而确定的。℃读作摄氏度。

(教学设计意图: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已经不能满足于学生探究知识的需要了。这时教师及时把课堂上传授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的家庭。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享受科学发现的愉悦)

五、课堂总结

1、派三个同学去小卖部分别取空玻璃瓶、装满水的玻璃杯和塑料盖。

2、观察实验现象:

⑴空玻璃瓶没有破;

⑵装满水的玻璃杯,水结冰后高出了杯口;

⑶这说明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了。也证实了友友的饮料瓶,是瓶中的饮料结冰后,体积增大胀裂的。

⑷塑料盖遇冷后,放入白纸的圆圈中,明显瘦身了。

3、教师猜想:醋和气体遇冷后体积是否也会瘦身(缩小)。同学们回家要进一步证实老师的猜想。

4、分析:塑料瓶盖、空气、醋遇冷后体积都会变小。

5、结论:物体遇冷后体积一般都会变小。(水结冰时是个例外)

六、课外作业

设计实验:空气、醋遇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

(教学设计意图: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能归纳概括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并做出合理的解释”的能力。本课通过实验、分析得到的信息,不难发现:物体在遇冷后,体积一般会变小,但水结冰是个例外。所以本课教学采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有其不确定性,如水结冰,所以本课把水结冰这个“例外”作为重点,放在课文开始进行教学,加深了学生对于水这个“例外”的认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物体一般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优质课《体积变化之谜》

执 教:xxx

年 级:五 年 级

日 期:2015.12.9

《体积变化之谜》的教学反思

教师:xxx

因为本课理论性强,光凭空洞的说教,学生肯定会觉得无味,为了克服这一点,我在网上找了一些图片并截取了教材上的一些图片,精心制作了上课用的课件。教材中的活动并不多,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实了许多实验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也需要这样的教学活动。

我始终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出发点是学生的需要,而落脚点则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一些设计实验方案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验材料的选择权下放到学生的手中,而这些做法,就是教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如在教学触觉时,我结合“摸奖”活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当学生确定蒙着眼睛摸物品时,我又让学生选择摸什么物品,最后由学生选择摸几种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形成了各有分工、相互补充、彼此评价的合作氛围。于是,平等、民主、合作的良好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形成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这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就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有的时候,教学内容是固定的,那么我们就需要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来补充教学内容的不足。本节课中我用课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用一些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看多出的手指”活动来教学错觉,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来组织教学,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科学问题,形成科学观点的全过程,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在学生的实验活动中,我做的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多的是让学生小组合作,自行探究,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科学优质课《体积变化之谜》

稿

执 教:xxx

年 级:五 年 级

日 期:2015.12.9

《体积变化之谜》说课稿

教师:xxx

一、说教材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重点培养学生“模型和解释”的能力,在凸显这个一级目标的基础上,同时注重能力培养和科学知识的传授。 该单元,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其二级目标是“能归纳概括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体积变化之谜》是第三单元《热能考察之旅》第二课。本单元共有三课,其它两课分别是《寻找热能》和《冬暖夏凉的房子》。《体积变化之谜》在三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编者以“友友”这个假想的外星小朋友为串场的人物,与同学们一起考察地球上的热现象,既有一定的“科幻”味,又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同学们进入五年级学习已有两个来月了,与三、四年级相比,生理、心理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通过两年多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有了一定的积累,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开始喜欢自己动手,体验操作的乐趣,并具有初步的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设计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过程,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与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的设置

⑴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

⑵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⑶能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会做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2、新课导入

教学设计意图:《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简要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玻璃瓶为什么会裂开呢?

3、猜想与假设

教学设计意图:针对“玻璃瓶为什么会裂开”这个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出了N 种假设和预测,在众多假设中,选取一、两个突破口,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4、实验验证

教学设计意图: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等方面应具有开放性。要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教师在课前,已经和学校小卖部的阿姨商量过了,借用冰柜做实验。课堂上我安排两组学生,分别把不同的实

验样品送到小卖部的冰柜,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接触社会、与人沟通的能力,又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

5、知识延伸

教学设计意图: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已经不能满足于学生探究知识的需要了。这时教师及时把课堂上传授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的家庭。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享受科学发现的愉悦

6、课堂总结

7、课外作业

教学设计意图: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能归纳概括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并做出合理的解释”的能力。本课通过实验、分析得到的信息,不难发现:物体在遇冷后,体积一般会变小,但水结冰是个例外。所以本课教学采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有其不确定性,如水结冰,所以本课把水结冰这个“例外”作为重点,放在课文开始进行教学,加深了学生对于水这个“例外”的认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物体一般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优质课《体积变化之谜》

执 教: xxx

年 级:五 年 级

日 期:2015.12.9

《体积变化之谜》教学设计

执教:xxx

教材、学情分析: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重点培养学生“模型和解释”的能力,在凸显这个一级目标的基础上,同时注重能力培养和科学知识的传授。

该单元,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其二级目标是“能归纳概括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体积变化之谜》是第三单元《热能考察之旅》第二课。本单元共有三课,其它两课分别是《寻找热能》和《冬暖夏凉的房子》。《体积变化之谜》在三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编者以“友友”这个假想的外星小朋友为串场的人物,与同学们一起考察地球上的热现象,既有一定的“科幻”味,又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同学们进入五年级学习已有两个来月了,与三、四年级相比,生理、心理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通过两年多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有了一定的积累,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开始喜欢自己动手,体验操作的乐趣,并具有初步的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目标要求、重点难点

1、目标要求

⑴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 ⑵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⑶能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2、教学重点

了解热胀冷缩现象。

3、教学难点

会做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教学过程预设

一、复习旧知

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为外星小朋友友友找到了适宜的居住环境,还为他设计了一份热能合理的食谱。

提问:1、友友的宜居地点在哪?(云南大理:年均气温15.1℃)

2、友友食谱中,一天需要多少热能?(8000多千焦)

引言:上节课,我们安排好了友友的住宿和饮食,并和他投入了

紧张的研究工作。一天中午,友友渴极了,准备喝点冷饮,„„

二、新课导入

友友在拿冰箱里的饮料时,发现水被冻成了冰,玻璃瓶也裂开了。

(教学设计意图:《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简要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玻璃瓶为什么会裂开呢?)

三、猜想与假设

1、师问:玻璃瓶为什么裂开呢?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吧!

2、小组讨论:分四人小组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小组长记录同学们提出的假设。

3、小组进行筛选,保留值得探究的假设,以供进一步研究。

4、小组代表提出假设

⑴这个瓶子质量不好,所以裂了。

⑵冰箱温度低,把瓶子冻裂了。

⑶这个瓶子使用期限到了,就自动碎了。

⑷可能与水结冰有关系。

„„

(教学设计意图:针对“玻璃瓶为什么会裂开”这个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出了N 种假设和预测,在众多假设中,选取一、两个突破口,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四、实验验证

1、师述:同学们有许多猜想与假设。有了假设,就必须进行验证。我们选取以上⑵⑷假设,进行实验验证。

2、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内容:水结冰后体积会不会变大。

研究步骤:

挑选4个同学,每两个同学一组。

⑴准备一个空玻璃饮料瓶,由第一组两个同学负责送到小卖部,并放入冰柜中。

⑵准备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由第二组两个同学负责送到小卖部,并放入

冰柜中。(如果途中水洒了,到小卖部倒满)

3、实验:受条件所限,所以借用学校门面小卖部的冰柜进行。

4、实验结果待下课前2分钟揭晓。

(教学设计意图: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等方面应具有开放性。要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教师在课前,已经和学校小卖部的阿姨商量过了,借用冰柜做实验。课堂上我安排两组学生,分别把不同的实验样品送到小卖部的冰柜,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接触社会、与人沟通的能力,又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

四、知识延伸

1、猜想实验结果:

⑴假如空玻璃瓶没有裂。

⑵假如玻璃杯中的水,结冰后高出杯口。

⑶玻璃瓶裂开的原因是水结冰后体积增大,把玻璃瓶胀裂了。

2、延伸:其它物体是不是也会这样,遇冷体积也会增大?

3、学生作出假设,把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序号 存入时间 问题 提取时间

4、根据实验要求,制定研究计划。

⑴塑料瓶盖会越冷越大吗?

⑵醋遇冷后怎样变化呢?

⑶气体遇冷后怎样变?

5、演示实验:塑料瓶盖会越冷越大吗?

⑴把塑料瓶盖,放在一张白纸上,用铅笔在外围画一个圈。

⑵派两个同学把塑料盖送到小卖部的冰柜里。(下课前2分钟拿回)。 ⑶醋和气体遇冷后体积的变化,同学们回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6、知识链接:

摄尔修斯:瑞典天文学家,温度的单位符号℃就是为纪念他的贡献而确定的。℃读作摄氏度。

(教学设计意图: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已经不能满足于学生探究知识的需要了。这时教师及时把课堂上传授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的家庭。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享受科学发现的愉悦)

五、课堂总结

1、派三个同学去小卖部分别取空玻璃瓶、装满水的玻璃杯和塑料盖。

2、观察实验现象:

⑴空玻璃瓶没有破;

⑵装满水的玻璃杯,水结冰后高出了杯口;

⑶这说明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了。也证实了友友的饮料瓶,是瓶中的饮料结冰后,体积增大胀裂的。

⑷塑料盖遇冷后,放入白纸的圆圈中,明显瘦身了。

3、教师猜想:醋和气体遇冷后体积是否也会瘦身(缩小)。同学们回家要进一步证实老师的猜想。

4、分析:塑料瓶盖、空气、醋遇冷后体积都会变小。

5、结论:物体遇冷后体积一般都会变小。(水结冰时是个例外)

六、课外作业

设计实验:空气、醋遇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

(教学设计意图: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能归纳概括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并做出合理的解释”的能力。本课通过实验、分析得到的信息,不难发现:物体在遇冷后,体积一般会变小,但水结冰是个例外。所以本课教学采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有其不确定性,如水结冰,所以本课把水结冰这个“例外”作为重点,放在课文开始进行教学,加深了学生对于水这个“例外”的认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物体一般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优质课《体积变化之谜》

执 教:xxx

年 级:五 年 级

日 期:2015.12.9

《体积变化之谜》的教学反思

教师:xxx

因为本课理论性强,光凭空洞的说教,学生肯定会觉得无味,为了克服这一点,我在网上找了一些图片并截取了教材上的一些图片,精心制作了上课用的课件。教材中的活动并不多,我在教学本课时,充实了许多实验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也需要这样的教学活动。

我始终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出发点是学生的需要,而落脚点则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一些设计实验方案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验材料的选择权下放到学生的手中,而这些做法,就是教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如在教学触觉时,我结合“摸奖”活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当学生确定蒙着眼睛摸物品时,我又让学生选择摸什么物品,最后由学生选择摸几种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形成了各有分工、相互补充、彼此评价的合作氛围。于是,平等、民主、合作的良好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形成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这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就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有的时候,教学内容是固定的,那么我们就需要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来补充教学内容的不足。本节课中我用课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用一些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看多出的手指”活动来教学错觉,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来组织教学,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科学问题,形成科学观点的全过程,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在学生的实验活动中,我做的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多的是让学生小组合作,自行探究,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科学优质课《体积变化之谜》

稿

执 教:xxx

年 级:五 年 级

日 期:2015.12.9

《体积变化之谜》说课稿

教师:xxx

一、说教材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重点培养学生“模型和解释”的能力,在凸显这个一级目标的基础上,同时注重能力培养和科学知识的传授。 该单元,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其二级目标是“能归纳概括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体积变化之谜》是第三单元《热能考察之旅》第二课。本单元共有三课,其它两课分别是《寻找热能》和《冬暖夏凉的房子》。《体积变化之谜》在三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编者以“友友”这个假想的外星小朋友为串场的人物,与同学们一起考察地球上的热现象,既有一定的“科幻”味,又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同学们进入五年级学习已有两个来月了,与三、四年级相比,生理、心理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通过两年多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有了一定的积累,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开始喜欢自己动手,体验操作的乐趣,并具有初步的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设计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过程,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与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的设置

⑴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

⑵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⑶能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会做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2、新课导入

教学设计意图:《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简要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玻璃瓶为什么会裂开呢?

3、猜想与假设

教学设计意图:针对“玻璃瓶为什么会裂开”这个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出了N 种假设和预测,在众多假设中,选取一、两个突破口,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4、实验验证

教学设计意图: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等方面应具有开放性。要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教师在课前,已经和学校小卖部的阿姨商量过了,借用冰柜做实验。课堂上我安排两组学生,分别把不同的实

验样品送到小卖部的冰柜,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接触社会、与人沟通的能力,又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

5、知识延伸

教学设计意图: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已经不能满足于学生探究知识的需要了。这时教师及时把课堂上传授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的家庭。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享受科学发现的愉悦

6、课堂总结

7、课外作业

教学设计意图:本单元重在培养学生“能归纳概括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并做出合理的解释”的能力。本课通过实验、分析得到的信息,不难发现:物体在遇冷后,体积一般会变小,但水结冰是个例外。所以本课教学采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有其不确定性,如水结冰,所以本课把水结冰这个“例外”作为重点,放在课文开始进行教学,加深了学生对于水这个“例外”的认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物体一般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内容

  • 中小学实验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的通知
  • 南乐县教育局 关于开展2015年度中小学实验教学优质课 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乡镇中心校.县直各学校: 随着我县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作为贯彻落实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中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增强中小学实验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实验教 ...

  • 关于转发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室
  • 关于转发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室 <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七届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 课教学评比活动的通知>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研室.市直各初(完)中: 根据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室<关于举办河南省第七届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教学评比活动的通知>精神,现将我市推荐参评省优质课的办法通 ...

  • 幼儿园课堂教学专用实例(大.中.小班)
  • 幼儿园课堂教学专用实例(大.中.小班) 幼儿教师教学实用资料,凡国庆节期间征订仅需298元/套,节后将调整到350元/套 A\优质示范课(大\中\小班)视频类 一.绘本 1.小班绘本优质课展示<谁咬了我的大饼> 2.中班绘本活动优质课展示<一步一步走啊走> 3.大班绘本阅读优 ...

  • 关于实验优质课和优质课的几点思考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实验优质课和优质课的几点思考 作者:张梅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4年第08期 摘 要: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在各种各样的听课活动中,大家不仅见识到了老师们的新型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艺术,也同样在思考怎样的 ...

  • 初.高中英语优质课比赛通知
  • 关于组织" 2014初.高中英语优质课评 选活动"的通知 各县.自治县.市教育局.州直学校.经济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局: 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第五届中小学 幼儿园优质课评选观摩交流活动的通知>(黔教办科„2013‟36号)文件通知精神,以优质课评选观摩交流活 ...

  • 幼儿园优质公开课案例
  • 幼儿园课堂教学专用实例 A\优质示范课(视频类) 一.绘本 1.小班绘本优质课展示<谁咬了我的大饼> 2.中班绘本活动优质课展示<一步一步走啊走> 3.大班绘本阅读优质课展示<母鸡萝丝去散步> 二.语文 1.大班语言优质课展示<温情的狮子>.<蝈 ...

  • 大数据时代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数据时代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作者:吕伟智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第11期 摘 要: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的质量,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在大数据时代,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能够促进教育公平,缩小 ...

  • 优质校建设,高职改革举起"新标杆"
  • 优质校建设,高职改革举起"新标杆"       上月底于南昌召开的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共设计了五个主题分论坛.其中一个分论坛的火爆程度,远超组委会想象,受场地限制和出于安全考虑,组委会在开场时不得不采取了限流措施.这个分论坛的主题就是--"从示范到优质:回顾与展望 ...

  • 2012年优质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 学院附中文明优质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为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提高住宿生饮食住宿服务质量,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和优质服务,学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 "三优一满意"文明优质服务活动.为推动活动的顺利开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人民, ...

  • 上好优质课的几点感悟
  • 精妙绝伦的花园需要独具匠心的园丁,绮丽多姿的语文课堂需要优秀博学的教师.人们常说:"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首意味隽永的诗,一曲清音绕梁的歌,一副意境悠远的画."听一节好的语文课会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是一种美得享受.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上好一节好的语文课?让自己的语文课堂丰富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