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财务分析论文指标体系论文
摘要: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为企业战略
决策提供服务,基于战略视角财务分析,对企业战略决策更有现实
意义,它在企业战略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战略;财务分析
1 基于战略视角财务分析内容
1.1 引入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在新竞争形势下,决策者面临复杂的经营环境,要对企业的发展
方向、经营目标、业务范围、资源配置等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进
行总体谋划和战略决策,更需要综合分析企业经营的各种信息,这
是进行战略管理做出正确决策的必要保证。
决策信息主要来源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两个渠道。传统财
务分析的内容主要以内部情况为主。然而企业对这些内部组织进行
决策的前提是对企业整体发展方向的把握,需要了解包括行业发展
状况、竞争对手信息、宏观环境和顾客需求等。只有企业内部组织
战略目标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企业内部资源才能得到有
效整合,发挥最大效用。因此,基于战略视角的财务分析,不仅要
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获取必要的内部财务信息,还要从企业
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获取必要的行业信息及企业在行业的地位等信
息。
1.2 引入现金流分析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注重实证研究,有一种观念开始得到广
泛重视,即上市公司股价并非取决于“每股收益”,而是取决于“现
金流量”。从此,现金流的研究不断引向深入。企业应当建立以现
金流为核心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按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财务
目标的要求,通过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
组清算等财务活动,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得以实施。可见,现金流不
仅在财务预算管理而且在预测企业战略发展的过程中都起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
因此,基于战略管理的财务分析应突出现金流对于预测企业战略
发展的核心作用,重新构建财务分析的内容体系。
2 基于战略视角财务分析方法
传统财务分析主要以财务指标为主,忽视非财务信息。因此,基
于战略视角的财务分析除了按照传统财务分析思路对财务报表分
析外,还应当引入新的方法。
2.1 引入swot分析法
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劣势,面
临机会和威胁,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都集中在一起,然
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基于战略视角,引入swot
分析法能有效评估企业,以便有效进行战略决策。
2.2 引入非财务指标的方法
财务指标主要是一定期间、时点企业经营绩效在货币单位形式下
的具体表现。财务指标只注重对经营成果的考察,不能反映结果背
后的动因;只反映过去,无法预测未来;偏重部门业绩,忽视整体
效益;对智力、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度量还不够;无法反映创新
和学习方面的绩效等。
随着战略管理思想的渗透,非财务指标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非财务指标着重描述企业的内部营运过程、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助
于企业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能够满
足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防止企业的短期行为,有利于实现企业长
远利益的最大化。
3 基于战略视角财务分析框架的构建
基于战略视角财务分析框架至少应该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内部环
境分析、企业经营绩效分析。外部环境分析由宏观环境分析、行业
环境分析、竞争环境分析组成。内部环境是从内部资源、企业能力
与核心竞争力三方面分析。内外部环境则可以通过swot分析方法
有效的结合起来。企业经营绩效分析包括财务结构与变动分析、企
业经营能力分析、企业现金流分析。在分析企业经营能力时不再是
局限于传统财务指标分析,而是利用经调整的财务指标体系和非财
务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4 基于战略视角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4.1 财务指标体系的调整
传统财务分析已有一套指标体系,但是还不够完善。在基于战略
管理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除了利用传统指标外,还应增加或调整
财务指标体系:
(1)偿债能力指标。
增加现金支付保障率。它是从动态角度衡量公司偿债能力发展变
化的指标,反映公司在特定期间实际可动用现金资源能够满足当期
现金支付的水平。现金支付保障率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资源能够满
足支付的需要,如果该比率达100%,意味着可动用现金刚好能用于
现金支付,这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水平,既能保证现金支付需要,又
可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降至最低。
(2)营运能力指标。
从反映公司营运能力指标的会计内涵来看,要提高资产周转率,
应合理调整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比
重,使其组合的结果更有利于提高公司资产周转率。在分析公司营
运能力时,关注的是相关指标的组合最优,而不应仅追求单一指标
的最优。
(3)盈利能力指标。
增加现金流能力分析指标,现金在企业财务能力分析中有着关键
作用。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体现了盈利质量的好坏。获取现金的主
要渠道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经营活动中获取现金的
能力通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息税前利润的比率来衡量。如果比率较
低,需要通过减少应收账款,缩短应收账款回收期,加强应收账款
管理和控制等手段来增强经营活动的收现能力。投资活动获取现金
能力通过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投资收益衡量。该指标值越大,说
明企业实际获得现金的投资收益越高,通过该比率可以反映投资收
益中变现收益的含量。融资获取现金分析是对企业是否存在大量未
使用的银行贷款额度,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长期融资环境等因素的
分析,以便企业更好的利用自身条件,做出正确的融资决策。
4.2 非财务指标体系
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思想,非财务指标体系则可以由客户维度、内
部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衡量。引入平衡计分卡增强了企业财
务能力分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客户维度。
客户维度可以通过市场占有率衡量。企业产品占有份额高,市场
占有率就高,说明企业的市场营销做得好,产品受消费者所喜爱,
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比较高,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处于主动地位。
(2)内部流程维度。
内部流程可以通过产品品质来衡量,通常以废品率和顾客退货率
这两个计量指标加以综合反映。如果废品率低,表明企业的产品制
作过程中效率高。如果顾客退货率低,表明产品服务质量好,相应
减少售后服务成本。
(3)学习与成长维度。
学习与成长能力通过研发能力和员工的培训来衡量。目前,企业
管理重心正由实物资本转向技术、知识、人才等无形资本,因此在
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时应该关注企业的品牌价值,新产品的开发能
力、员工素质等非财务性指标。
5 结语
基于战略视角的财务分析,就是为企业战略决策服务的。
(1)战略视角财务分析,可以为制定企业总体战略提供必要的信
息基础。
企业进行战略决策需要获取决策信息,这些决策信息是战略决策
的前提。只有通过决策信息才能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同时基于战
略视角的财务分析也是企业制定配套财务战略的信息依据。
(2)战略视角财务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战略实施的反馈信息。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的分析,战略决策者能够获取
战略实施的反馈信息,进而评价战略决策的执行效果,修正原来的
战略、选择与实施新的战略。
(3)战略视角财务分析的结论,可以对企业财务资源调整有指导
作用。它可以为企业配置相应的财务战略,以便实现企业的总体战
略,同时,还能发现企业初步战略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朱学义,王建华.财务分析创新内容与实践研究[j].会计
之友,2009,(4).
[2]胡玉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新思维[j].财务与会计,2006
财务管理论文财务分析论文指标体系论文
摘要: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为企业战略
决策提供服务,基于战略视角财务分析,对企业战略决策更有现实
意义,它在企业战略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战略;财务分析
1 基于战略视角财务分析内容
1.1 引入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在新竞争形势下,决策者面临复杂的经营环境,要对企业的发展
方向、经营目标、业务范围、资源配置等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进
行总体谋划和战略决策,更需要综合分析企业经营的各种信息,这
是进行战略管理做出正确决策的必要保证。
决策信息主要来源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两个渠道。传统财
务分析的内容主要以内部情况为主。然而企业对这些内部组织进行
决策的前提是对企业整体发展方向的把握,需要了解包括行业发展
状况、竞争对手信息、宏观环境和顾客需求等。只有企业内部组织
战略目标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企业内部资源才能得到有
效整合,发挥最大效用。因此,基于战略视角的财务分析,不仅要
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获取必要的内部财务信息,还要从企业
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获取必要的行业信息及企业在行业的地位等信
息。
1.2 引入现金流分析
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注重实证研究,有一种观念开始得到广
泛重视,即上市公司股价并非取决于“每股收益”,而是取决于“现
金流量”。从此,现金流的研究不断引向深入。企业应当建立以现
金流为核心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按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财务
目标的要求,通过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
组清算等财务活动,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得以实施。可见,现金流不
仅在财务预算管理而且在预测企业战略发展的过程中都起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
因此,基于战略管理的财务分析应突出现金流对于预测企业战略
发展的核心作用,重新构建财务分析的内容体系。
2 基于战略视角财务分析方法
传统财务分析主要以财务指标为主,忽视非财务信息。因此,基
于战略视角的财务分析除了按照传统财务分析思路对财务报表分
析外,还应当引入新的方法。
2.1 引入swot分析法
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劣势,面
临机会和威胁,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都集中在一起,然
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基于战略视角,引入swot
分析法能有效评估企业,以便有效进行战略决策。
2.2 引入非财务指标的方法
财务指标主要是一定期间、时点企业经营绩效在货币单位形式下
的具体表现。财务指标只注重对经营成果的考察,不能反映结果背
后的动因;只反映过去,无法预测未来;偏重部门业绩,忽视整体
效益;对智力、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度量还不够;无法反映创新
和学习方面的绩效等。
随着战略管理思想的渗透,非财务指标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非财务指标着重描述企业的内部营运过程、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助
于企业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能够满
足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防止企业的短期行为,有利于实现企业长
远利益的最大化。
3 基于战略视角财务分析框架的构建
基于战略视角财务分析框架至少应该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内部环
境分析、企业经营绩效分析。外部环境分析由宏观环境分析、行业
环境分析、竞争环境分析组成。内部环境是从内部资源、企业能力
与核心竞争力三方面分析。内外部环境则可以通过swot分析方法
有效的结合起来。企业经营绩效分析包括财务结构与变动分析、企
业经营能力分析、企业现金流分析。在分析企业经营能力时不再是
局限于传统财务指标分析,而是利用经调整的财务指标体系和非财
务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4 基于战略视角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4.1 财务指标体系的调整
传统财务分析已有一套指标体系,但是还不够完善。在基于战略
管理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除了利用传统指标外,还应增加或调整
财务指标体系:
(1)偿债能力指标。
增加现金支付保障率。它是从动态角度衡量公司偿债能力发展变
化的指标,反映公司在特定期间实际可动用现金资源能够满足当期
现金支付的水平。现金支付保障率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资源能够满
足支付的需要,如果该比率达100%,意味着可动用现金刚好能用于
现金支付,这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水平,既能保证现金支付需要,又
可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降至最低。
(2)营运能力指标。
从反映公司营运能力指标的会计内涵来看,要提高资产周转率,
应合理调整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比
重,使其组合的结果更有利于提高公司资产周转率。在分析公司营
运能力时,关注的是相关指标的组合最优,而不应仅追求单一指标
的最优。
(3)盈利能力指标。
增加现金流能力分析指标,现金在企业财务能力分析中有着关键
作用。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体现了盈利质量的好坏。获取现金的主
要渠道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经营活动中获取现金的
能力通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息税前利润的比率来衡量。如果比率较
低,需要通过减少应收账款,缩短应收账款回收期,加强应收账款
管理和控制等手段来增强经营活动的收现能力。投资活动获取现金
能力通过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投资收益衡量。该指标值越大,说
明企业实际获得现金的投资收益越高,通过该比率可以反映投资收
益中变现收益的含量。融资获取现金分析是对企业是否存在大量未
使用的银行贷款额度,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长期融资环境等因素的
分析,以便企业更好的利用自身条件,做出正确的融资决策。
4.2 非财务指标体系
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思想,非财务指标体系则可以由客户维度、内
部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衡量。引入平衡计分卡增强了企业财
务能力分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客户维度。
客户维度可以通过市场占有率衡量。企业产品占有份额高,市场
占有率就高,说明企业的市场营销做得好,产品受消费者所喜爱,
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比较高,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处于主动地位。
(2)内部流程维度。
内部流程可以通过产品品质来衡量,通常以废品率和顾客退货率
这两个计量指标加以综合反映。如果废品率低,表明企业的产品制
作过程中效率高。如果顾客退货率低,表明产品服务质量好,相应
减少售后服务成本。
(3)学习与成长维度。
学习与成长能力通过研发能力和员工的培训来衡量。目前,企业
管理重心正由实物资本转向技术、知识、人才等无形资本,因此在
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时应该关注企业的品牌价值,新产品的开发能
力、员工素质等非财务性指标。
5 结语
基于战略视角的财务分析,就是为企业战略决策服务的。
(1)战略视角财务分析,可以为制定企业总体战略提供必要的信
息基础。
企业进行战略决策需要获取决策信息,这些决策信息是战略决策
的前提。只有通过决策信息才能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同时基于战
略视角的财务分析也是企业制定配套财务战略的信息依据。
(2)战略视角财务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战略实施的反馈信息。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的分析,战略决策者能够获取
战略实施的反馈信息,进而评价战略决策的执行效果,修正原来的
战略、选择与实施新的战略。
(3)战略视角财务分析的结论,可以对企业财务资源调整有指导
作用。它可以为企业配置相应的财务战略,以便实现企业的总体战
略,同时,还能发现企业初步战略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朱学义,王建华.财务分析创新内容与实践研究[j].会计
之友,2009,(4).
[2]胡玉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新思维[j].财务与会计,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