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美术课的心得

  一、我们要抓住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象;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我们要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在初一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了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

  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3.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我们教师只有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好美术课的心得(2):

如今的美术课再也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想要上好一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而又有良好的效果,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思考。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我们一直都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们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探讨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谈谈自己几点看法: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快乐的节日》这一课里,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制作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挂在教室四周,我还准备了一些有节日气氛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学生工具材料的充分准备,也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有了工具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操作;准备的材料工具最好多样化,这样更能起到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效果,也就大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如我在《中国画》时除了准备了宣纸,还准备了白布,学生看到白布情绪高涨,学生都主动的积极地选择了白布参与国画的创作,收到不错的效果,虽然耗点资,但教学成功的快乐可以弥补,也就值了。像这样的准备,只要是我们教师想到的,我们就应该下大力气去准备,比如:需要服装、道具,背景等,我们就应该精心去做,哪怕不是那么完美,只要你在课堂有些不一样,就已经给学生很大的吸引力了,抓住了学生就抓住了课堂,教师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有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对“乱”现象的排斥,在某种程度上实际是依赖与那种传统教学的中规中矩,新课改后并非要求那样,但也没有要求课堂一定要乱,课堂上的“乱”都是有原因的,只要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知道了,老师的原因我们就不说了,如果是学生的原因就要把这种“乱”一分为二的看待了。我们平时看电视、电影上或者杂志,我们不难发现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杂志上你也不会看到要学生怎么坐、不能站起来的现象的语言描述,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在德国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老师播放音乐是可行的,但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自己播放的音乐,学生就一定都喜欢,还是一种离不开传统的观念在里面,如果学生不喜欢,那么我们播放的音乐,就会扰乱他们的学习或创作。总的来说,只要能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不脱离美术课堂教学,我想我们应该允许有些“乱”。

三、美术课堂的导入

一堂课能否成功,好的导入是关键。平淡无奇的开头不可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不可能把学生引入最佳状态去积极参与教学双边活动,不可能将学生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每节课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好的课堂教学导入法,既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起到承上启下、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责任感的作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谈话导入:如在学习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四册《假如我是巨人》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言的:“同学们,上星期我们观看了卡通片《小人国》。故事讲的是海上的风浪打翻了一艘轮船,水手格列佛漂流到了一个神奇的小岛,这个小岛就是小人国。请你们讲一讲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巨人的故事?假如你是巨人会怎样?” 学生发言后板书课题:假如我是巨人 。几句启发式的谈话,既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引发大胆想象,导入新课。

(二)设疑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情趣,引导他们在好奇、欢乐中学习。设疑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一册《泥巴真听话》,我先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纸下盖的是什么?设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再引导学生用手触摸感觉三种不同干湿的泥材,感受其不同的质感和量感,唤起学生参与本课学习活动的兴趣。

(三)情趣导入:如: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二册《童话城堡》,我是以情趣与实用相结合,以城堡的居住者为构思的立足点设计导入的。例: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哪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呀?(白雪公主)谁能简单的讲一下她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谁还能将自己喜爱的玩具介绍给大家(包括名字、玩具角色的来历、对他的美好祝愿等)。让学生面对这些角色,赋予情趣和情节,为他们设计适用的城堡。这样以来童话的意味更浓了,同学们设计城堡的干劲也更大了。

(四)图像式导入:如: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六册《威武的盾牌》一课,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大家看过古代作战的场面吗?请观赏(放映大屏幕录像)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答:盾牌)盾牌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研究盾牌的作用,出示课题。一段精彩录像,几句简短的导语,几个师生双边活动的回合。既联系了历史与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起到较好的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 导语变化性越大、刺激性越大,就越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所以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导言,为美术课起个良好开端,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听得懂,感兴趣;只有这样美术课堂教学才会有生机,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类别:教学心得 | 评论(0) | 浏览() 幼儿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 xx-05-27 22:18 幼儿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组织教育活动,科学辅导幼儿绘画就尤显重要.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点,在组织幼儿绘画活动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里不妨与大家共同探讨.

问题一,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长久以来,我们已习惯了让幼儿欣赏范画作画,当这种教育方式终被摒弃时,孩子们仍是大多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并不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没有了范画,但也没有够多的目识心记的东西让他们展开联想,怎能自如地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曾参与过这样一次活动.春天,万物复苏,有两组幼儿同时到郊外写生.刚到目的地,孩子们还来不及喘口气,更没有来得及顾暇周围宜人的环境,只听一组教师说:"开始作画吧,你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我观察着幼儿的反应,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埋头苦作"偏不看......十分钟过去,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我又来到二组,场面可热闹啦!孩子们三三两两,有在柳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的,有弯着腰嗅花香的,有正在争论那些树的造型是人工还是自然生成的,教师蹲在孩子们中间也兴奋得涨红了脸.又是十分钟过去,当一组已结束了绘画活动时,二组幼儿才开始作画,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画画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

结果可想而知,二组幼儿的作品充满了灵气,想象力丰富.当然,我们不能说一组教师的"看到什么画什么"的方式就是错的,为什么收效甚微呢?是她并不了解幼儿作画是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强调观察,而忽视了引导幼儿观察与体会.让幼儿通过对话----同伴对话,师生对话互相交流,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所观察到的事物加深印象,有利于绘画过程的实施.

问题二,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绘画是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强调,做事情是为获得真正的乐趣.我们教幼儿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次绘画活动,都应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自始至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方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
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活动时,有几类常见现象.

现象一:活动多以上课形式进行,过程规范,观察——讲解——作画——评价,似无纰漏.幼儿是否全身心的投入无人理会,只要看到孩子们在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作画,教师的欣慰感,成就感溢于言表.殊不知幼儿作画的动机就是出于游戏的愿望,他们看重于画的过程,并从中得到愉悦.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游戏的手段,安排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变换形式,才能给幼儿的创作活动带来乐趣.

现象二:组织活动时目的性太强,不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如引导幼儿画一种小动物,教师不应只着重于其外部形态特征,线条的勾画等,更多的要考虑幼儿的情感倾向.1,是否喜欢这种小动物.2,为什么喜欢?3,愿意画它吗?4,你想怎样画.在这个过程中,实施以下情感教育:1,人类和动物是好朋友.2,爱护小动物.3,绘画的兴趣和信心.这是一个绘画过程,也是一个体验过程,如果我们只要求幼儿画好"它",而不顾及其内心感受,不抓住此类教育契机,往往事倍功半.

现象三:幼儿正在专心作画,教师按照备课计划,选几幅幼儿完成的作品开始讲评,另一部分幼儿,只好在教师的强令下停笔,可又有谁在看在听呢?有的烦燥不已,有的意犹未尽......教师在对少部分作品评价并给予表扬的同时,严重地打击了大部分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我认为这种做法在幼儿绘画指导中应杜绝,否则,艺术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问题三,不能读懂幼儿的画,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小心灵的探索.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他们的画也因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

经常看到教师们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画得象不象,美不美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对于看似一塌糊涂,实则思维独特的画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这简直是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一次到美术班看幼儿作画,教师拿出两幅画(图1,图2),说了两句评价的话:"瞧,这画的什么,乱七八糟(图1)","这幅画画得不错吧?(图2)"的确,一幅看似精美,一幅难以看懂,但再细一体会,又有了新的看法,一幅在构画技巧及色彩运用上略胜一筹,但无大胆创作的迹象,缺乏想象力;另一幅呢,想象丰富,构图大胆,是幼儿自由表现的结果,这幅画展现了暴风雨将要来临的景象:乌云,东倒西歪的树,大块的黑色......此时,我似乎感受到了孩子作这幅画时烦闷的心情,瞪圆的小眼睛......

对于幼儿的作品,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以成人画的框框去评价.对于优秀的作品,大而化之的评价不能激发幼儿再创作的欲望,对看不懂的作品,不能拒之门外,而应该去领悟孩子为什么用这种画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认为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遵循发展规律.
幼儿绘画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从涂鸦——再现——创造,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面逐渐扩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评价幼儿的作品应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如果采用不得当,可能会使幼儿绘画兴趣从此被淹没,影响了今后的正常发展.

二是尊重个体差异.
一个班的孩子,其绘画水平不是一条线,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绘画中也不例外,有的聪明灵活,有的思维较呆板,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促进整体提高.

三是激励保护的原则.
幼儿由于年龄小,认识不完整,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绘画中会组成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一幅绘画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创造心,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能鼓励幼儿的发展,又能增强他们对创作,对生活的信心.

另外,教师在辅导幼儿绘画时,绘画的工具,绘画材料也太过局限,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试想,地处三峡库区,大自然赋于我们得天独厚的条件,河里的沙石,大树的叶子,山上的草秸,瓶盖,土豆片......都可以用来当作绘画的工具与材料.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合理指导幼儿绘画,激发幼儿想象,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让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

  一、我们要抓住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象;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我们要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在初一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了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

  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3.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我们教师只有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好美术课的心得(2):

如今的美术课再也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想要上好一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而又有良好的效果,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思考。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我们一直都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们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探讨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谈谈自己几点看法: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快乐的节日》这一课里,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制作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挂在教室四周,我还准备了一些有节日气氛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学生工具材料的充分准备,也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有了工具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操作;准备的材料工具最好多样化,这样更能起到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效果,也就大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如我在《中国画》时除了准备了宣纸,还准备了白布,学生看到白布情绪高涨,学生都主动的积极地选择了白布参与国画的创作,收到不错的效果,虽然耗点资,但教学成功的快乐可以弥补,也就值了。像这样的准备,只要是我们教师想到的,我们就应该下大力气去准备,比如:需要服装、道具,背景等,我们就应该精心去做,哪怕不是那么完美,只要你在课堂有些不一样,就已经给学生很大的吸引力了,抓住了学生就抓住了课堂,教师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有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对“乱”现象的排斥,在某种程度上实际是依赖与那种传统教学的中规中矩,新课改后并非要求那样,但也没有要求课堂一定要乱,课堂上的“乱”都是有原因的,只要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知道了,老师的原因我们就不说了,如果是学生的原因就要把这种“乱”一分为二的看待了。我们平时看电视、电影上或者杂志,我们不难发现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杂志上你也不会看到要学生怎么坐、不能站起来的现象的语言描述,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在德国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老师播放音乐是可行的,但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自己播放的音乐,学生就一定都喜欢,还是一种离不开传统的观念在里面,如果学生不喜欢,那么我们播放的音乐,就会扰乱他们的学习或创作。总的来说,只要能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不脱离美术课堂教学,我想我们应该允许有些“乱”。

三、美术课堂的导入

一堂课能否成功,好的导入是关键。平淡无奇的开头不可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不可能把学生引入最佳状态去积极参与教学双边活动,不可能将学生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每节课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好的课堂教学导入法,既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起到承上启下、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责任感的作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谈话导入:如在学习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四册《假如我是巨人》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言的:“同学们,上星期我们观看了卡通片《小人国》。故事讲的是海上的风浪打翻了一艘轮船,水手格列佛漂流到了一个神奇的小岛,这个小岛就是小人国。请你们讲一讲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巨人的故事?假如你是巨人会怎样?” 学生发言后板书课题:假如我是巨人 。几句启发式的谈话,既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引发大胆想象,导入新课。

(二)设疑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情趣,引导他们在好奇、欢乐中学习。设疑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一册《泥巴真听话》,我先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纸下盖的是什么?设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再引导学生用手触摸感觉三种不同干湿的泥材,感受其不同的质感和量感,唤起学生参与本课学习活动的兴趣。

(三)情趣导入:如: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二册《童话城堡》,我是以情趣与实用相结合,以城堡的居住者为构思的立足点设计导入的。例: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哪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呀?(白雪公主)谁能简单的讲一下她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谁还能将自己喜爱的玩具介绍给大家(包括名字、玩具角色的来历、对他的美好祝愿等)。让学生面对这些角色,赋予情趣和情节,为他们设计适用的城堡。这样以来童话的意味更浓了,同学们设计城堡的干劲也更大了。

(四)图像式导入:如: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六册《威武的盾牌》一课,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大家看过古代作战的场面吗?请观赏(放映大屏幕录像)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答:盾牌)盾牌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研究盾牌的作用,出示课题。一段精彩录像,几句简短的导语,几个师生双边活动的回合。既联系了历史与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起到较好的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 导语变化性越大、刺激性越大,就越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所以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导言,为美术课起个良好开端,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听得懂,感兴趣;只有这样美术课堂教学才会有生机,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类别:教学心得 | 评论(0) | 浏览() 幼儿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 xx-05-27 22:18 幼儿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组织教育活动,科学辅导幼儿绘画就尤显重要.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点,在组织幼儿绘画活动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里不妨与大家共同探讨.

问题一,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长久以来,我们已习惯了让幼儿欣赏范画作画,当这种教育方式终被摒弃时,孩子们仍是大多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并不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没有了范画,但也没有够多的目识心记的东西让他们展开联想,怎能自如地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曾参与过这样一次活动.春天,万物复苏,有两组幼儿同时到郊外写生.刚到目的地,孩子们还来不及喘口气,更没有来得及顾暇周围宜人的环境,只听一组教师说:"开始作画吧,你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我观察着幼儿的反应,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埋头苦作"偏不看......十分钟过去,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我又来到二组,场面可热闹啦!孩子们三三两两,有在柳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的,有弯着腰嗅花香的,有正在争论那些树的造型是人工还是自然生成的,教师蹲在孩子们中间也兴奋得涨红了脸.又是十分钟过去,当一组已结束了绘画活动时,二组幼儿才开始作画,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画画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

结果可想而知,二组幼儿的作品充满了灵气,想象力丰富.当然,我们不能说一组教师的"看到什么画什么"的方式就是错的,为什么收效甚微呢?是她并不了解幼儿作画是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强调观察,而忽视了引导幼儿观察与体会.让幼儿通过对话----同伴对话,师生对话互相交流,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所观察到的事物加深印象,有利于绘画过程的实施.

问题二,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绘画是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强调,做事情是为获得真正的乐趣.我们教幼儿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次绘画活动,都应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自始至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方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
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活动时,有几类常见现象.

现象一:活动多以上课形式进行,过程规范,观察——讲解——作画——评价,似无纰漏.幼儿是否全身心的投入无人理会,只要看到孩子们在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作画,教师的欣慰感,成就感溢于言表.殊不知幼儿作画的动机就是出于游戏的愿望,他们看重于画的过程,并从中得到愉悦.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游戏的手段,安排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变换形式,才能给幼儿的创作活动带来乐趣.

现象二:组织活动时目的性太强,不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如引导幼儿画一种小动物,教师不应只着重于其外部形态特征,线条的勾画等,更多的要考虑幼儿的情感倾向.1,是否喜欢这种小动物.2,为什么喜欢?3,愿意画它吗?4,你想怎样画.在这个过程中,实施以下情感教育:1,人类和动物是好朋友.2,爱护小动物.3,绘画的兴趣和信心.这是一个绘画过程,也是一个体验过程,如果我们只要求幼儿画好"它",而不顾及其内心感受,不抓住此类教育契机,往往事倍功半.

现象三:幼儿正在专心作画,教师按照备课计划,选几幅幼儿完成的作品开始讲评,另一部分幼儿,只好在教师的强令下停笔,可又有谁在看在听呢?有的烦燥不已,有的意犹未尽......教师在对少部分作品评价并给予表扬的同时,严重地打击了大部分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我认为这种做法在幼儿绘画指导中应杜绝,否则,艺术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问题三,不能读懂幼儿的画,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小心灵的探索.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他们的画也因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

经常看到教师们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画得象不象,美不美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对于看似一塌糊涂,实则思维独特的画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这简直是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一次到美术班看幼儿作画,教师拿出两幅画(图1,图2),说了两句评价的话:"瞧,这画的什么,乱七八糟(图1)","这幅画画得不错吧?(图2)"的确,一幅看似精美,一幅难以看懂,但再细一体会,又有了新的看法,一幅在构画技巧及色彩运用上略胜一筹,但无大胆创作的迹象,缺乏想象力;另一幅呢,想象丰富,构图大胆,是幼儿自由表现的结果,这幅画展现了暴风雨将要来临的景象:乌云,东倒西歪的树,大块的黑色......此时,我似乎感受到了孩子作这幅画时烦闷的心情,瞪圆的小眼睛......

对于幼儿的作品,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以成人画的框框去评价.对于优秀的作品,大而化之的评价不能激发幼儿再创作的欲望,对看不懂的作品,不能拒之门外,而应该去领悟孩子为什么用这种画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认为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遵循发展规律.
幼儿绘画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从涂鸦——再现——创造,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面逐渐扩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评价幼儿的作品应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如果采用不得当,可能会使幼儿绘画兴趣从此被淹没,影响了今后的正常发展.

二是尊重个体差异.
一个班的孩子,其绘画水平不是一条线,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绘画中也不例外,有的聪明灵活,有的思维较呆板,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促进整体提高.

三是激励保护的原则.
幼儿由于年龄小,认识不完整,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绘画中会组成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一幅绘画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创造心,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能鼓励幼儿的发展,又能增强他们对创作,对生活的信心.

另外,教师在辅导幼儿绘画时,绘画的工具,绘画材料也太过局限,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试想,地处三峡库区,大自然赋于我们得天独厚的条件,河里的沙石,大树的叶子,山上的草秸,瓶盖,土豆片......都可以用来当作绘画的工具与材料.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合理指导幼儿绘画,激发幼儿想象,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让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


相关内容

  • 怎样才能上好课读书心得
  • <怎样才能上好课>读书心得 盘县第一小学 刘淳 开学初,我给自己选定了一本书,那就是<怎样才能上好课>.这本书里所阐述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教学,很有实用价值. 通过阅读<怎样才能上好课>一书,我认识到,课堂永远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才是 ...

  • 2010年新老师教学心得总结
  • 从一名在校大学生转变成一位站在那三尺讲台上的一名新老师,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坐在讲台下面听课的学生,而如今当我们站在自己一直向往的那个位置上时,不用说心情肯定是无法形容的激动。我被分在初二杨老师那实习,老师的笑容和亲切让我们突然消除了一身的紧张。面对讲台下面的学生,我感觉不只是一种教学的义务和工作,更多 ...

  • 农村美术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 短短十天的培训结束了,在这十天里我的收获颇多,在这次培训里,我找到了以后上美术的方法,在这次培训里,解开了许多困惑我很久的难题.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很少去注重学生的生活世界,总是以我们的眼光去评价 ...

  • 初中美术教学心得
  •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美术学科教学心得 美术学科教学心得 岁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这学期所从事的初一初二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反思改进. ...

  • 美术培训心得
  • 培训心得 为期三次的联片教研已经结束,短暂的两天学习让我受益匪浅,现将培训学习中的一些感悟谈谈我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作为美术教师,我深深地认识到,对学生所实施的不只是专业美术教育,更多的是生活美术教育,教学中,在淡化美术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同时,要更多注意学生在感受和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生 ...

  • 外出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
  • [外出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外出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 八月12至17日我有幸参加了潍坊市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的培训班,学习过程是紧张而愉快的,本次培训日程安排的紧凑,内容丰富,有专家讲座,还有名师讲堂,外出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我作为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能够参加这次大规模.高质量的培训,我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 ...

  • 美术课学习心得
  • 为期七天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第三期培训结束了.我有幸接受了美术课改的新理念,感受了课改的新思维. 在新世纪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中,尽管各国的国情不同.文化互异.具体课程改革的实践情况纷繁复杂 ,但为了培养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所需求的新型人才,各国都对高中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 普通 ...

  •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一:高中美术教学心得 高中美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惑.其中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教师不重视自身观念的更新,凭陈旧的教学模式施教,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怎样改革美术课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更是关 ...

  • 艺术专业学习心得体会
  • 董堡乡中心学校2009---2010学年度七-九年级 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梁晓龙 转眼间,又到了该放寒假的时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了,回顾这个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将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