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因素对家兔血液凝固的影响

各种因素对家兔血液凝固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新鲜家兔血液分别做低温、加肺组织浸液、棉花,涂石蜡油于管壁,加肝素、草酸钾,用竹签搅动处理观察记录其凝血时间并与不做任何处理的血液凝固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凝血时间的变化。结果:草酸钾、涂石蜡油于管壁、肝素、低温处理的血液凝固时间较室温长,放少许棉花、肺组织浸液处理后的血液凝固时间较室温短,用竹签搅动过的血液不再凝固。结论:草酸钾、隔离负离子、肝素、低温可抑制血液凝固;增加粗糙面、组织因子可促进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是血液凝固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可少的物质。

【关键词】血液;血液凝固因子;肝素

【Abstract】To explore the various factors on blood coagulation and its mechanism. Methods: Fresh rabbit blood were done at low temperature, plus lung tissue extract, cotton, coated with paraffin oil on the wall, plus heparin, potassium oxalate, stirred with a bamboo handle, and observed and recorded the clotting time of blood with no treatment clotting time compared to analyze changes in clotting time. Results: The potassium oxalate, coated paraffin oil in the wall, heparin, low-temperature processing of blood clotting time longer than the room temperature, put a little cotton, the lung tissue after infusion of blood clotting time shorter than room temperature, stirred with a bamboo stick through the blood does not and then solidified. Conclusion: potassium oxalate, isolated anion, heparin, low temperature can inhibit blood coagulation; increase the rough surface, tissue factor can promote blood coagulation; fiber protein is produced by the process of blood coagulation in the essential material.

【Key words】Blood;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s; Heparin

血液凝固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过程,是机体重要的保护机制之一。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本次实验将观察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并探究血液凝固的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家免,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1.2 实验药品 25%氨基甲酸乙酯溶液,肝素(8 U/ml)、2%草酸钾溶液、生理盐水,液状石蜡、肺组织浸液(取兔肺剪碎,洗净血液,浸泡于3~4倍量的生理盐水中过夜,过滤收集的滤液即成肺组织浸液,存冰箱中备用)。 1.1.3 实验仪器 免手术台,常规手术器械,动脉夹,动脉插管(或细塑料导管),注射器,试管8支,小烧杯2个,试管架,竹签1束(或细试管刷),秒表。 1.2 方法 1.2.1 行家兔右颈总动脉插管术,准备放血。 1.2.2 试管处理 取7支试管,编号, 1号试管作为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将2号试管至于冰块中,3好试管

试管号 1 2 3 4 5 6 7 烧杯1 烧杯2

滴加肺组织浸液0.1 ml,4号试管中放入少许棉花,5号试管涂石蜡油于管壁,5号试管滴加8u/ml肝素0.1 ml,7号试管滴加2%草酸钾0.1 ml。 1.2.3 放血 血液刚进入各试管时同时计时间,每管2ml,每隔15s,将试管倾斜30度,观察血液是否流动,血液突然不流动时,终止计时,从开始计时至终止计时的时间为血液凝固时间。 1.2.4 准备100ml的烧杯2个, 编号。分别放血10ml , 同时计时, 1号烧杯作为对照不做任何处理。2号烧杯用竹签朝一方向搅动血液, 待竹签上出现凝血块时, 停止计时, 记录凝血时间, 并观察去纤维蛋白的血液是否凝固。

2 结果

草酸钾、涂石蜡油于管壁、肝素、低温处理的血液凝固时间较室温长,放少许棉花、肺组织浸液处理后的血液凝固时间较室温短,详见表1。

烧杯1中血液不加任何处理,正常凝血。烧杯2中不断用竹签搅动血液,1h后竹签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血液不再凝固,详见表1。

表1某些因素对家兔血液凝固影响

影响因素 室温 置于冰块中 肺组织浸液0.1 ml

少许棉花 涂石蜡油于管壁 8u/ml肝素0.1 ml 2%草酸钾0.1 ml 加血10ml不加任何处理 加血10 ml用竹签不断搅动

凝血时间(min:s)

30:33 32:15 1:14 6:49 >1h 48:39 >1h 正常凝血

竹签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血液不凝固

3 讨论

3.1 血液凝固机理 血液凝固的化学本质是溶胶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凝胶状态的纤维蛋白,催化此反应的主要是凝血酶。而正常血液中以无活性的凝血酶原形式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而成为凝血酶。凝血酶原激活物是由活化的凝血因子和磷脂胶粒和钙的形式复合物,因此凝血因子的活化是导致血液凝固的触发机制,据触发凝血过程的形式不同,又有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之分。内源性凝血是指因心血管内膜受损或血液抽出机体外接触异物表面而触发的,仅有血管内凝血因子参与的凝血过程;外源性凝血则指有损组织

释放的组织凝血活素所参与的凝血过程[1]。

3.2 低温对凝血的影响 将血液置于冰块中,凝血时间较室温长。因此,本次实验证明低温可抑制凝血作用。其机制为凝血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适宜时,凝血酶活性高,血凝速度快。温度较低时凝血酶活性低,血凝速度慢。 3.3 肺组织浸液对凝血的影响肺组织浸液含组织因子,而组织因子在凝血过程中起促进作用。组织因子是一种脂蛋白复合物,含有大量磷脂。当它进入血浆后。血浆中的钙离子将因子Ⅶ连接于组织因子的磷脂上,形成复合物,后者可使凝血因子X活化为Xa,并与Ca2+、因子V和血小板磷脂相互作用而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然后通过与内源性凝血系统后

第1页/共2页

阶段相同的途径,完成凝血的化学反应。因此,肺组织浸液可促进血液凝固,本次实验中加入肺组织浸液0.1 ml后血液凝固时间明显缩短。

3.4 棉花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中在血液中放入少许棉花后血液凝固时间较室温缩短。棉花给血液凝固提供了一个粗糙的表面。粗糙表面可引发血小板集聚,而相对光滑的表面可阻止纤维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的粘附。

3.5 涂石蜡油于管壁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胶原、内毒素等均为表面带负电荷的物质,当无活性的凝血因子Ⅻ与这些物质表面发生接触后,其精氨酸残基上的胍基在负电荷影响下分子构型发生改变,它的活性部分——丝氨酸残基暴露,所以因子Ⅻ被激活(此种激活方式称接触激活或固相激活)。而石蜡油为绝缘体,可把试管表面所带的负电荷覆盖,延长凝血时间。

3.6 肝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实验中肝素延长了凝血时间,机理如下。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静脉注射后,抗凝作用立即发生,这与其带大量负电荷有关,可使多种凝血因子灭活。这一作用依赖于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 Ⅲ)。ATⅢ是凝血酶及因子Ⅻα、Ⅺα、Ⅸα、Ⅹα等含丝氨酸的蛋白酶的抑制剂。它与凝血酶通过精氨酸-丝氨酸肽键相结合。形成ATⅢ凝血酶复合物而使酶灭活,肝素可加速这一反应达千倍以上。肝素与ATⅢ所含的赖氨酸结合后引起AT Ⅲ构象改变,使ATⅢ所含的精氨酸残基更易与凝血酶的丝氨酸残基结合。一旦肝素—ATⅢ凝血酶复合物

形成,肝素就从复合物上解离,再次与另一分子ATⅢ结合而被反复利用。ATⅢ-凝血酶复合物则被网状内皮系统所消除。抑制凝血酶活性的作用与肝素分子长度有关。分子越长则酶抑制作用越大。

3.7 草酸钾对凝血的影响在众多的凝血因子中,凝血因子IV

2+2+

是Ca,而其他的凝血因子均属蛋白类。Ca可与草酸盐、柠檬酸盐、氟化钠等生成螯合物而除去,使凝血酶源不能激活。从而产生抗凝效果。

3.8 竹签搅动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中用竹签不断搅拌血液1 h后,即使停止搅拌,血液也不再凝固。而在竹签上可见白色丝状物,该物质即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血液凝固的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2]。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血细胞和血液的其他成分网罗在内,从而形成血凝块。用竹签搅动后不容性的纤维蛋白被粘附在竹签上,血液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被完全消耗后,不再产生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血液自然无法凝固。

参考文献

[1] 汪学荣,周成兰.血液凝固机理的研究[J].肉类研究,

2005(11):45-47.

[2] 朱大年.生理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63.

第2页/共2页

各种因素对家兔血液凝固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新鲜家兔血液分别做低温、加肺组织浸液、棉花,涂石蜡油于管壁,加肝素、草酸钾,用竹签搅动处理观察记录其凝血时间并与不做任何处理的血液凝固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凝血时间的变化。结果:草酸钾、涂石蜡油于管壁、肝素、低温处理的血液凝固时间较室温长,放少许棉花、肺组织浸液处理后的血液凝固时间较室温短,用竹签搅动过的血液不再凝固。结论:草酸钾、隔离负离子、肝素、低温可抑制血液凝固;增加粗糙面、组织因子可促进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是血液凝固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可少的物质。

【关键词】血液;血液凝固因子;肝素

【Abstract】To explore the various factors on blood coagulation and its mechanism. Methods: Fresh rabbit blood were done at low temperature, plus lung tissue extract, cotton, coated with paraffin oil on the wall, plus heparin, potassium oxalate, stirred with a bamboo handle, and observed and recorded the clotting time of blood with no treatment clotting time compared to analyze changes in clotting time. Results: The potassium oxalate, coated paraffin oil in the wall, heparin, low-temperature processing of blood clotting time longer than the room temperature, put a little cotton, the lung tissue after infusion of blood clotting time shorter than room temperature, stirred with a bamboo stick through the blood does not and then solidified. Conclusion: potassium oxalate, isolated anion, heparin, low temperature can inhibit blood coagulation; increase the rough surface, tissue factor can promote blood coagulation; fiber protein is produced by the process of blood coagulation in the essential material.

【Key words】Blood;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s; Heparin

血液凝固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过程,是机体重要的保护机制之一。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本次实验将观察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并探究血液凝固的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家免,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1.2 实验药品 25%氨基甲酸乙酯溶液,肝素(8 U/ml)、2%草酸钾溶液、生理盐水,液状石蜡、肺组织浸液(取兔肺剪碎,洗净血液,浸泡于3~4倍量的生理盐水中过夜,过滤收集的滤液即成肺组织浸液,存冰箱中备用)。 1.1.3 实验仪器 免手术台,常规手术器械,动脉夹,动脉插管(或细塑料导管),注射器,试管8支,小烧杯2个,试管架,竹签1束(或细试管刷),秒表。 1.2 方法 1.2.1 行家兔右颈总动脉插管术,准备放血。 1.2.2 试管处理 取7支试管,编号, 1号试管作为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将2号试管至于冰块中,3好试管

试管号 1 2 3 4 5 6 7 烧杯1 烧杯2

滴加肺组织浸液0.1 ml,4号试管中放入少许棉花,5号试管涂石蜡油于管壁,5号试管滴加8u/ml肝素0.1 ml,7号试管滴加2%草酸钾0.1 ml。 1.2.3 放血 血液刚进入各试管时同时计时间,每管2ml,每隔15s,将试管倾斜30度,观察血液是否流动,血液突然不流动时,终止计时,从开始计时至终止计时的时间为血液凝固时间。 1.2.4 准备100ml的烧杯2个, 编号。分别放血10ml , 同时计时, 1号烧杯作为对照不做任何处理。2号烧杯用竹签朝一方向搅动血液, 待竹签上出现凝血块时, 停止计时, 记录凝血时间, 并观察去纤维蛋白的血液是否凝固。

2 结果

草酸钾、涂石蜡油于管壁、肝素、低温处理的血液凝固时间较室温长,放少许棉花、肺组织浸液处理后的血液凝固时间较室温短,详见表1。

烧杯1中血液不加任何处理,正常凝血。烧杯2中不断用竹签搅动血液,1h后竹签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血液不再凝固,详见表1。

表1某些因素对家兔血液凝固影响

影响因素 室温 置于冰块中 肺组织浸液0.1 ml

少许棉花 涂石蜡油于管壁 8u/ml肝素0.1 ml 2%草酸钾0.1 ml 加血10ml不加任何处理 加血10 ml用竹签不断搅动

凝血时间(min:s)

30:33 32:15 1:14 6:49 >1h 48:39 >1h 正常凝血

竹签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血液不凝固

3 讨论

3.1 血液凝固机理 血液凝固的化学本质是溶胶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凝胶状态的纤维蛋白,催化此反应的主要是凝血酶。而正常血液中以无活性的凝血酶原形式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而成为凝血酶。凝血酶原激活物是由活化的凝血因子和磷脂胶粒和钙的形式复合物,因此凝血因子的活化是导致血液凝固的触发机制,据触发凝血过程的形式不同,又有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之分。内源性凝血是指因心血管内膜受损或血液抽出机体外接触异物表面而触发的,仅有血管内凝血因子参与的凝血过程;外源性凝血则指有损组织

释放的组织凝血活素所参与的凝血过程[1]。

3.2 低温对凝血的影响 将血液置于冰块中,凝血时间较室温长。因此,本次实验证明低温可抑制凝血作用。其机制为凝血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适宜时,凝血酶活性高,血凝速度快。温度较低时凝血酶活性低,血凝速度慢。 3.3 肺组织浸液对凝血的影响肺组织浸液含组织因子,而组织因子在凝血过程中起促进作用。组织因子是一种脂蛋白复合物,含有大量磷脂。当它进入血浆后。血浆中的钙离子将因子Ⅶ连接于组织因子的磷脂上,形成复合物,后者可使凝血因子X活化为Xa,并与Ca2+、因子V和血小板磷脂相互作用而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然后通过与内源性凝血系统后

第1页/共2页

阶段相同的途径,完成凝血的化学反应。因此,肺组织浸液可促进血液凝固,本次实验中加入肺组织浸液0.1 ml后血液凝固时间明显缩短。

3.4 棉花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中在血液中放入少许棉花后血液凝固时间较室温缩短。棉花给血液凝固提供了一个粗糙的表面。粗糙表面可引发血小板集聚,而相对光滑的表面可阻止纤维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的粘附。

3.5 涂石蜡油于管壁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胶原、内毒素等均为表面带负电荷的物质,当无活性的凝血因子Ⅻ与这些物质表面发生接触后,其精氨酸残基上的胍基在负电荷影响下分子构型发生改变,它的活性部分——丝氨酸残基暴露,所以因子Ⅻ被激活(此种激活方式称接触激活或固相激活)。而石蜡油为绝缘体,可把试管表面所带的负电荷覆盖,延长凝血时间。

3.6 肝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实验中肝素延长了凝血时间,机理如下。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静脉注射后,抗凝作用立即发生,这与其带大量负电荷有关,可使多种凝血因子灭活。这一作用依赖于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 Ⅲ)。ATⅢ是凝血酶及因子Ⅻα、Ⅺα、Ⅸα、Ⅹα等含丝氨酸的蛋白酶的抑制剂。它与凝血酶通过精氨酸-丝氨酸肽键相结合。形成ATⅢ凝血酶复合物而使酶灭活,肝素可加速这一反应达千倍以上。肝素与ATⅢ所含的赖氨酸结合后引起AT Ⅲ构象改变,使ATⅢ所含的精氨酸残基更易与凝血酶的丝氨酸残基结合。一旦肝素—ATⅢ凝血酶复合物

形成,肝素就从复合物上解离,再次与另一分子ATⅢ结合而被反复利用。ATⅢ-凝血酶复合物则被网状内皮系统所消除。抑制凝血酶活性的作用与肝素分子长度有关。分子越长则酶抑制作用越大。

3.7 草酸钾对凝血的影响在众多的凝血因子中,凝血因子IV

2+2+

是Ca,而其他的凝血因子均属蛋白类。Ca可与草酸盐、柠檬酸盐、氟化钠等生成螯合物而除去,使凝血酶源不能激活。从而产生抗凝效果。

3.8 竹签搅动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中用竹签不断搅拌血液1 h后,即使停止搅拌,血液也不再凝固。而在竹签上可见白色丝状物,该物质即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血液凝固的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2]。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血细胞和血液的其他成分网罗在内,从而形成血凝块。用竹签搅动后不容性的纤维蛋白被粘附在竹签上,血液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被完全消耗后,不再产生不溶性的纤维蛋白,血液自然无法凝固。

参考文献

[1] 汪学荣,周成兰.血液凝固机理的研究[J].肉类研究,

2005(11):45-47.

[2] 朱大年.生理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63.

第2页/共2页


相关内容

  • 不同因素对家兔血液凝固的影响
  • 不同因素对家兔血液凝固的影响 xxx (浙江中医药大学20xx级xxxxxxxxxx,20xxxxxxxxx) 摘要:目的 以血液凝固时间作为指标,了解对血液凝固影响的因素,加深对生理止血过程的理解.探究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方法 将家兔颈动脉采血放血,用不同因素(生理盐水.棉花.液体石蜡.冰水 ...

  • 理化因素对家兔血液凝固的影响
  • 理化因素对家兔血液凝固的影响 [摘要]目的 以血液凝固时间作为指标,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加深对生理止血过程的理解.方法 将家兔颈动脉采血放血,用不同因素(生理盐水.棉花.液体石蜡.冰水.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等)处理各试管血液,通过测定凝血时间,对比分析各个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结果 肺组织浸 ...

  • 实验3.1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 实验3.1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2. 测定加速及延缓血液凝固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 二.实验原理 血液流出血管后会很快凝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台地过程,其实质是血液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纤维蛋白 ...

  • 实验7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 实验7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王上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2级针灸推拿七年制1班3组,[**************]) 一. 摘要 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探究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方法:采用颈动脉放血取血,用不同因素处理各试管血液,记录凝血时间.结果:各组凝血时间依 ...

  •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自己的)
  •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目的] 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加深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机体凝血系统包括凝血和抗凝两个方面,两者间的动态平衡是正常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流动状态和防止血液丢失的关键.机体的正常止凝血,主要依赖于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正常的血浆凝 ...

  • 药学.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 安 徽 中 医 学 院 生理学教学大纲 (physiology ) (供四年制药学.中药学专业使用)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审订 安徽中医学院教务处批准统一印发 二〇一一年四月 一.课程目标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生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限修课程之 ...

  • 机能综合实验报告失血性休克
  • 实验报告 一. 二. 失血性休克 实验名称--动脉血压调节和失血性休克(二) 实验目的 1. 建立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并观察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心脏.肾及微循环的变化 2. 了解抢救失血性休克时扩容血容量的意义,在扩容基础上的应用不同的血管活 性药物治疗失血性休克,并进行疗效比较. 3. 观察肠系膜微循 ...

  • 激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 实验四 激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目的]学习对家兔进行采血和注射方法,了解血糖浓度测定方法,验证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 [原理]激素是调节血糖浓度恒定的重要因素,其中胰岛素起降低血糖的作用,肾上腺素起升高血糖的作用.将实验动物--家兔进行空腹采血后,分别注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作用一段时间后再分别采 ...

  •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
  •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 [目的要求] 1.学习直接测定和记录家兔动脉血压的急性实验方法. 2.观察某些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基本原理]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和高等动物的动脉血压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相对稳定性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而实现的,其中以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减压反射尤为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