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管和奥氏粘度计

奥氏粘度计测量液体粘滞系数

【实验目的】

掌握奥氏粘度计测定液体粘滞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仪器】

奥氏粘度计、量筒、烧杯、秒表、移液管、洗耳球、温度计、甘油、水等。

【实验原理】

由泊肃叶公式可知,当液体在一段水平圆形管道中作稳定流动时,t 秒内流出圆管的液体体积为

式中R 为管道的的截面半径,L 为管道的长度,η为流动液体的粘滞系数,∆P 为管道两端液体的压强差。如果先测出V 、R 、∆P 、L

(2) 为了避免测量量过多而产生的误差,奥斯瓦尔德设计出一种粘度计(见图1),采用比较法进行测量。取一种已知粘滞系数的液体和一种待测粘滞系数的液体,设它们的粘滞系数分别为η0和ηx ,令同体积V 的两种液体在同样条件下,由于重力的作用通过奥氏粘度计的毛细管DB ,分别测出他们所需的时间t 1和t 2,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1、ρ2。则

πR 4t 1

η0=ρ1g ∆h

8VL (3)

式中∆h 为粘度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它随时间连续变化,由于两种液体流过毛细管有同

η0t ρ =11ηx t 2ρ2样的过程,所以由(3)式和(4

)式可得:

(5)

(4)

πR 4∆P V =t

8ηL (1)

ηx =

πR 4t 2

8VL

ρ2g ∆h

如测出等量液体流经DB 的时间t 1和t 2,根据已知数ρ1、ρ2、η0,即可求出待测液

体的粘滞系数。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用玻璃烧杯盛清水置于桌上待用,并使其温度与室温相同,洗涤粘度计,竖直地夹在试管架上。

(2) 用移液管经粘度计粗管端注入6毫升水。用洗耳球将水压入细管刻度C 以上,用手指压住细管口,以免液面下降。

(3) 松开手指,液面下降,当夜面下降至刻度C 时,启动秒表,在液面经过刻度D 时停

止秒表,记下时间t 1。

(4) 重复步骤(2)、(3)测量3次,取t 1平均值。 (5) 用稀释甘油清洗粘度计两次。

(6) 取6毫升的稀释甘油作同样实验,求出时间t 2的平均值。

【数据记录与处理】

T ℃

【注意事项】

(1)使用粘度计时要小心,不要同时控住两管,以免折断。

(2) 当粘度计注入水(或稀释甘油)时,不要让气泡进入管内,放置粘度计要求正、直。 (3)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用洗耳球将待测液压入细管时,防止液体被压出粘度计或被吸入洗耳球内。

【思考讨论】

用水清洗粘度计后还要用稀释甘油清洗,为什么?

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粘滞系数(单管)

【实验目的】

掌握斯托克斯公式及单管落球法测定液体粘滞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仪器】

量筒、停表、小钢球、游标卡尺、温度计、甘油等。

【实验原理】

当小球在无限大的粘滞液体中以不大的速度直线下降时,作用于小球粘滞阻力大小可由斯托克斯定律给出

F =6πηrV

式中η为液体的粘滞系数,r 为圆球的半径,V 为圆球下降的速度。

当小圆球在粘滞液体中垂直下降时,除受粘滞阻力以外,还要受到重力mg 和浮力f 的作用,以m 和ρ分别表示圆球的质量和密度,ρ'表示液体密度,这三个力的大小可表示为:

44mg =πr 3ρg f =πr 3ρ'g

33 F =6πηrV

由此可列出小球运动的动力学方程mg -F -f =ma 式中mg 、f 为恒量,F 随小球运动速度V 的增加而增加,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将逐渐减小,当F 增大到F =mg -f 时,小球开始匀速下降,速度V 可由下式求出

43

πr (ρ-ρ')g

6πηrV =3

如果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小球匀速下降的速度,那么通过上式就可以求出该液体的粘滞系数为

2(ρ-ρ')2

η=⋅r g

9V

上式是小球在无界均匀流体中运动条件下导出的,如果小球在半径为R 的流体中运动,考虑界面的影响,应修正为

(1) 将小球放在盛有待测液体的量筒管口中央,使其由液面垂直下降,当

落至量筒上刻线A 时,启动停表,落到下刻线B 时,止动停表,测出小球通过A 、B 刻线所需时间t (注意眼应平视刻线A 、B) ,见图2。 (2) 重复步骤(1)测5次,计算t 的平均值。

(3) 用米尺量出A 、B 间距L ,用游标卡尺量出量筒半径R 。

2(ρ-ρ')r 2

η=⋅g 即可求出液体粘滞系数。 由修正公式r ⎫9⎛

1+2. 4⎪V

R ⎭⎝

【注意事项】

(1) 在测量过程中注意减少甘油的温度变化及甘油中的气泡,为此需尽早将甘油倒入量筒内。

(2) 尽量使小球沿筒的轴线下降。

(3) 上述流体粘度计算公式,必须在小球达到临界速度的条件下成立,即小球匀速运动。判断方法是:向下改变A 的位置,若测得小球速度与A 的位置无关,表明以达到临界速度值。

【预习思考题】

为什么要求小球沿轴线下降?A 点位置必须距离液面一定距离?

3-3

10Kg ∙m

奥氏粘度计测量液体粘滞系数

【实验目的】

掌握奥氏粘度计测定液体粘滞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仪器】

奥氏粘度计、量筒、烧杯、秒表、移液管、洗耳球、温度计、甘油、水等。

【实验原理】

由泊肃叶公式可知,当液体在一段水平圆形管道中作稳定流动时,t 秒内流出圆管的液体体积为

式中R 为管道的的截面半径,L 为管道的长度,η为流动液体的粘滞系数,∆P 为管道两端液体的压强差。如果先测出V 、R 、∆P 、L

(2) 为了避免测量量过多而产生的误差,奥斯瓦尔德设计出一种粘度计(见图1),采用比较法进行测量。取一种已知粘滞系数的液体和一种待测粘滞系数的液体,设它们的粘滞系数分别为η0和ηx ,令同体积V 的两种液体在同样条件下,由于重力的作用通过奥氏粘度计的毛细管DB ,分别测出他们所需的时间t 1和t 2,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1、ρ2。则

πR 4t 1

η0=ρ1g ∆h

8VL (3)

式中∆h 为粘度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它随时间连续变化,由于两种液体流过毛细管有同

η0t ρ =11ηx t 2ρ2样的过程,所以由(3)式和(4

)式可得:

(5)

(4)

πR 4∆P V =t

8ηL (1)

ηx =

πR 4t 2

8VL

ρ2g ∆h

如测出等量液体流经DB 的时间t 1和t 2,根据已知数ρ1、ρ2、η0,即可求出待测液

体的粘滞系数。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用玻璃烧杯盛清水置于桌上待用,并使其温度与室温相同,洗涤粘度计,竖直地夹在试管架上。

(2) 用移液管经粘度计粗管端注入6毫升水。用洗耳球将水压入细管刻度C 以上,用手指压住细管口,以免液面下降。

(3) 松开手指,液面下降,当夜面下降至刻度C 时,启动秒表,在液面经过刻度D 时停

止秒表,记下时间t 1。

(4) 重复步骤(2)、(3)测量3次,取t 1平均值。 (5) 用稀释甘油清洗粘度计两次。

(6) 取6毫升的稀释甘油作同样实验,求出时间t 2的平均值。

【数据记录与处理】

T ℃

【注意事项】

(1)使用粘度计时要小心,不要同时控住两管,以免折断。

(2) 当粘度计注入水(或稀释甘油)时,不要让气泡进入管内,放置粘度计要求正、直。 (3)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用洗耳球将待测液压入细管时,防止液体被压出粘度计或被吸入洗耳球内。

【思考讨论】

用水清洗粘度计后还要用稀释甘油清洗,为什么?

用落球法测定液体粘滞系数(单管)

【实验目的】

掌握斯托克斯公式及单管落球法测定液体粘滞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仪器】

量筒、停表、小钢球、游标卡尺、温度计、甘油等。

【实验原理】

当小球在无限大的粘滞液体中以不大的速度直线下降时,作用于小球粘滞阻力大小可由斯托克斯定律给出

F =6πηrV

式中η为液体的粘滞系数,r 为圆球的半径,V 为圆球下降的速度。

当小圆球在粘滞液体中垂直下降时,除受粘滞阻力以外,还要受到重力mg 和浮力f 的作用,以m 和ρ分别表示圆球的质量和密度,ρ'表示液体密度,这三个力的大小可表示为:

44mg =πr 3ρg f =πr 3ρ'g

33 F =6πηrV

由此可列出小球运动的动力学方程mg -F -f =ma 式中mg 、f 为恒量,F 随小球运动速度V 的增加而增加,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将逐渐减小,当F 增大到F =mg -f 时,小球开始匀速下降,速度V 可由下式求出

43

πr (ρ-ρ')g

6πηrV =3

如果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小球匀速下降的速度,那么通过上式就可以求出该液体的粘滞系数为

2(ρ-ρ')2

η=⋅r g

9V

上式是小球在无界均匀流体中运动条件下导出的,如果小球在半径为R 的流体中运动,考虑界面的影响,应修正为

(1) 将小球放在盛有待测液体的量筒管口中央,使其由液面垂直下降,当

落至量筒上刻线A 时,启动停表,落到下刻线B 时,止动停表,测出小球通过A 、B 刻线所需时间t (注意眼应平视刻线A 、B) ,见图2。 (2) 重复步骤(1)测5次,计算t 的平均值。

(3) 用米尺量出A 、B 间距L ,用游标卡尺量出量筒半径R 。

2(ρ-ρ')r 2

η=⋅g 即可求出液体粘滞系数。 由修正公式r ⎫9⎛

1+2. 4⎪V

R ⎭⎝

【注意事项】

(1) 在测量过程中注意减少甘油的温度变化及甘油中的气泡,为此需尽早将甘油倒入量筒内。

(2) 尽量使小球沿筒的轴线下降。

(3) 上述流体粘度计算公式,必须在小球达到临界速度的条件下成立,即小球匀速运动。判断方法是:向下改变A 的位置,若测得小球速度与A 的位置无关,表明以达到临界速度值。

【预习思考题】

为什么要求小球沿轴线下降?A 点位置必须距离液面一定距离?

3-3

10Kg ∙m


相关内容

  • 传热学实验_空气横掠单管时平均换热系数的测定
  • 空气横掠单管时平均换热系数的测定 热交换器中广泛使用各种管子作为传热元件,其外侧通常为流体横向掠过管子的强制对流换热方式,因此测定流体横向掠过管子时的平均换热系数是传热中的基本试验.本实验是测定空气横向掠过单圆管时的平均换热系数.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实验装置.熟悉空气流速及管壁温度的测量方 ...

  • 第二节 水力活塞泵采油
  • 第四章 无杆泵采油 第二节 水力活塞泵采油 一.教学目的 主要掌握水力活塞泵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和主要装置及其应用:明确动力液的循环分类.水力活塞泵的内部主要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根据不同的现场情况设计水力活塞泵油井生产系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水力活塞泵的分类: 2.单作用泵工作原理. ...

  • 各种供热计量方法的总结
  • 各种供热计量方法的总结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热计量改造工程和新建工程中使用的几种供热计量方法的原理和各自优点.缺点,如户用热量表法,散热器热分配计法,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温度法,通断时间(温度)面积法.通过以上计量方法对比发现,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适用条件,实际工程可根据其自身特点选择合 ...

  • 液体密度传感器
  • 计测技术综述与热点 1 液体密度传感器 张欲晓,樊尚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学院测控系,北京100083) 摘 要: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液体密度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与应用特点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061(2006)01-0001-03 关键词:液体;密度;传感器中图分类号:T ...

  • 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专业班级 2010级生物工程(1)班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 年 6 月 5日 目录 1 设计方案............................................. ...

  • 煤油冷却器的课程设计1
  • 板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一. 设计题目: 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二.设计任务 1.处理能力 :19.8×104 t/年煤油 2.设备型号 :列管式换热器 3.操作条件 : 煤油:入口温度140℃ ,出口温度40℃ 冷却介质 :循环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38℃ 允许压降 :不大于105Pa 每年按33 ...

  • 一种高精度密度传感器的研究
  • 第20卷第9期2007年9月 嗍姒胁{AL0F觥ANDAc:删 传感技术学报 on v01.20 No.9 sep.2007 Research the(汐linder ShortShellResonator De璐it咖eter R州‰馏.,Z黝NGJ访Z缸增,形WG‰,S研黝Hc毗,a砸'NW砌g ...

  • 暖通的初级职称的考试题
  • 暖通初级职称考试题 一.填空: 1.住宅煤气引入管必须用无缝钢管,其壁厚为 3.5 毫米. 2.室内采暖管道当管径DN ≤3时用螺纹连接.当管径DN >32时用焊接. 3.高压蒸汽管道一般用焊接连接. 4.散热器支管的坡度0. 01,坡向应利于排气和泄水. 5.管道的敷设方式有埋地.地沟.架空 ...

  • 2003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考研真题
  • 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A)考试科目:化工原理 适用学科.专业:全部须考化工原理考生(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均须写在答题纸上,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15分) 1.(3分)某流体在管内径为d i 的一段水平管路中稳定流动,其平均速度为u o :当它以相同的体积流量通过内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