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经济评价

第七章 经济评价

7.1 概述

7.1.1经济评价的依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2006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建标[2010]106号文颁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3)《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交通运输部,交规划发[2010]178号文;

4)《公路投资与可研改进方法研究》,世行资助项目 ,PPK 公司与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联合承担,1995(以下简称PPK“报告”);

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0年颁布的财税[2000]139号文《关于车辆通行费有关营业等税收政策的通知》;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改委,2002年; 7)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 8)项目投资估算结果。

7.1.2 经济评价的内容

根据本报告提出的工程推荐方案,进行国民经济评价;项目的评价期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

7.2 国民经济评价

7.2.1 参数选择与确定

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2006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其它相关规定,确定国民经济评价的有关参数如下:

◆ 社会折现率

社会折现率表示从国家角度对资金机会成本和资金时间价值的估量,是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重要通用参数,目前我国社会折现率为8%。

◆ 影子汇率(SER )

影子汇率即外汇的影子价格,反映外汇对国家的真实价值,可按下式计算:SER=OER×CFI

式中:OER —国家外汇牌价

CFI —影子汇率换算系数

本项目OER 取用国家外汇管理局最近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1美元=6.57元人民币。CFI 根据《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取1.08。影子汇率1美元=1.08×6.57元人民币。

◆ 影子工资(SWR )

影子工资可由下式计算:SWR=MWR×CF2 式中:MWR —财务评价中的工资

CF2—影子工资换算系数

影子工资系数与地方劳动力的状况、结构及就业水平有关。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专业队伍(技术性工种)按50%考虑,民工(非技术性工种)按50%考虑。根据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状况,技术性工种劳动力的影子工资换算系

数取为1,非技术性工种劳动力工资换算系数取为0.8。加权计算本项目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取CF2=0.9。

◆ 贸易费用率(SMCR )

贸易费用率是指各商贸部门花费在生产资料流通过程中以影子价格计算的费用(长途运输费用除外)。贸易费用率(SMCR )是贸易费用相对货物影子价格的综合比率,一般取6%。

◆ 残值

本项目残值为工程建设费用的50%,以负值计入经济费用。

7.2.2 经济费用调整

公路建设项目的经济费用包括建设期经济费用和运营期经济费用两部分,其中运营期费用包括日常养护费用、管理费用、大修费用等。

建设期经济费用调整中将针对材料、税金、土地青苗补偿和安置补助费、供电贴费等进行经济费用调整。运营费用也做相应调整。

◆ 材料费用调整

本项目需要对材料费用中占比重较大的原木、锯材、钢材、水泥、沥青等几种主要材料做影子价格调整,其它材料按实际财务支出计算。调整结果表7-1。

◆ 土地费用调整

土地是项目的特殊投入物。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土地影子费用包括项目建设占用土地而使国民经济为此放弃的效益,即土地机会成本以及国民经济为项目占用土地而新增加的资源消耗。土地机会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LOC =NB0*(1+g)t+1*[(1-(1+g)n(1+i)-n) /(i-g)] 式中: LOC -土地机会成本;

n —项目评价期;

NB0—评价基年土地的单位面积净效益(元/亩) t —基年距开工年年数 g —土地年平均净效益增长率 i —社会折现率

单位土地机会成本如表7-2所示。

新增资源调整费包括安置费、拆迁费、征地管理费等内容,其中拆迁费主要为建筑施工费用,用房屋建筑工程影子价格换算系数1.1予以调整,其它不予以调整。

◆ 建设期经济费用调整结果

扣除建安工程费中的税金,其他建设费中的供电贴费等转移性支付性费用。本项目推荐方案经济费用调整结果见表7-3。

◆ 运营期经济费用调整

参考目前我省已经建成通车的相同道路等级一级公路,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经测算运营初年财务养护费用为25万元/公里,管理费用20万元/公里,各项费用年均按3%增长;大修时间安排在通车后的第十年,费用为350万元/公里。

经济费用以财务费用为准。 ◆ 汽车运输成本调整

降低汽车运输成本所带的效益是新项目的最主要效益之一,道路条件及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汽车运输成本降低。而运输成本的降低是由于组成运输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相对减少,基础材料(如燃料、轮胎、汽车配件等)消耗的减少而带来的。汽车在不同速度、不同的道路交通条件下的运输成本是不同的。为此,我们将分别计算在各特征车速下,有无此项目时,各车型运输成本。

1、汽车运输成本的组成

汽车运输成本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与汽车行驶距离有关的成本

燃料消耗、润滑消耗、轮胎消耗、汽车日常修理费用 (2)与时间有关部分成本

折旧及利息、人员工资、福利、奖金、保险 养路费、车船使用税、牌照税

车辆大修费用、企业经营管理费

经计算,各种车型在不同等级道路及速度条件下的运输成本见表7-4。

2、交通量与车速模型

在计算不同速度时的分车型汽车运输成本时,首先应计算在不同交通量下的分车型车速,计算公式如下:

Speed=a*exp[b*(v/c)2] 当(V/C)≦0.8(高速公路)

Speed=a1*exp[b1*(v/c)2] 当(V/C)>0.8(高速公路) Speed=a*exp[b*(v/c)2] 当(V/C)≦0.75(一般公路) Speed=a1*exp[b1*(v/c)2] 当(V/C)>0.75(一般公路) 式中:Speed —速度(Km/h)

V —标准车小时交通量 C —标准车小时通行能力

a ,a1,b ,b1为系数,其值见表7-5。

3、速度与运输成本模型

速度—成本模型是根据表7-6通过数值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模型:

C=A×S 2-B/S+D

式中:C —车辆运输成本(元/百车公里)

S —车速(Km/h)

A 、B 、D 为系数,其值见表7-6。

7-6 速度—成本模型系数表

7.2.3 效益计算

国民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的资金投入条件下,项目实施后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本项目计算国民经济效益时采用“有、无比较法”来确定项目国民经济效益。

公路项目国民经济效益指公路使用者的费用节约,主要有拟建项目和原有相关公路降低汽车营运成本效益,旅客在途时间节约效益和拟建项目减少交通事故效益。

◆ 降低营运成本的效益(B 1)

B 1= B 11+B12 式中:

B 11—拟建项目降低营运成本的效益(万元/年)

B 12—原有相关公路降低营运成本的效益(万元/年)

(1)B 11的计算公式

B 11=0.5×(T 1p +T2p )(VOC1 p′×L′-VOC 2p ×L)×365×10-4

T 1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的正常交通量(辆/日、中型车,下同); T 2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的总交通量(辆/日);

VOC 1b ′—“无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正常交通量条件下的各种车型车辆的平均单位营运成本(元/车公里);

VOC 2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在总交通量条件下的各种车型车辆的平均单位营运成本(元/车公里);

L′—原有相关公路的路段里程(公里); L —拟建项目的路段里程(公里)。 (2)B 12的计算公式

B 12=0.5×L′(T 1p ′+ T2p ′)(VOC1b ′-VOC 2p ′)×365×10-4

T 1p ′—有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的正常交通量(辆/日); T 2p ′—有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的总交通量(辆/日);

VOC 2p ′—有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总交通量情况下的各种车辆的平均单位营运成本(元/车公里)。

◆ 旅客节约时间效益(B2) 旅客时间节约效益计算公式为:

B 2=B 21+B 22

式中:

B 21—使用拟建项目的旅客节约时间效益(万元/年); B 22—使用原有相关公路的旅客节约时间效益(万元/年)。 (1)B 21计算公式

B 21=0.5×W×E×(T 1pp + T2pp )(L′/ S1b ′-L/S2p ′)×365×10-4

式中:

W —旅客单位时间价值(元/人. 小时) E —客车平均载运系数(人/辆)

S 1b ′—“无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正常交通量条件下客车各种车型的平均运行速度(公里/小时)

S 2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在总交通量条件下的各种车型客车的平均运行速度(公里/小时)

T 1pp —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的客车正常交通量(自然数,辆/日) T 2p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的客车总交通量(自然数,辆/日)。 (2)B 22计算公式

B 22=0.5×W×E×L′(T1pp ′+ T2pp ′)(1/S1b ′- 1/S2p ′)×365×10-4

式中:

S 1b ′—“无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正常交通量条件下的各种车型客车的平均运行速度(公里/小时);

S 2p ′—“有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总交通量条件下的各种车型客车的平均运行速度(公里/小时);

T 1pp ′—“有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的客车正常交通量(自然数,辆/日);

T 2pp ′—“有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的客车总交通量(自然数,辆/日)。 根据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中规定,旅客单位时间价值的计算应同时考虑工作时间价值和闲暇时间价值。参照此方法,在本报告中旅客平均

时间价值的计算采用旅客出行目的进行分组测算的方法,即分别测算公务出行人员的时间价值和非公务出行人员的时间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公务出行人员的时间价值=国内生产总值/(从业人员总数×年工作时间)/节约时间利用系数;

非公务出行人员的时间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总人口×年工作时间)/节约时间利用系数;

年工作时间=(年天数-休息日-节假日)×每日工作小时=(365-104-10)×8=2008小时;

参照有关研究成果,并对项目所处地区抽样调查,公务出行人员和非公务出行人员的节约时间利用系数分别取0.5和0.15。

根据项目所在区域历年国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及远景发展预测结果,推算未来特征年项目所在区域国内生产总值、总人口和从业人员总数,分别计算公务出行人员和非公务出行人员的时间价值,并按照乘客出行比例加权平均,即得到旅客平均时间价值,计算结果见表7-7。

表7-7 旅客时间价值

3计算公式为:B 3=B 31+B 32

式中:B 31—拟建项目减少交通事故效益(万元/年);

B 32—原有相关公路减少交通事故效益(万元/年)。

(1)B 31计算公式为:

B 31=0.5×(T1p + T2p )(r1b ′×L′×Cb ′- r2p ×L×C p )×365×10式中:

C b ′—“无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单位事故平均经济损失费(元/次); C 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单位事故平均经济损失费(元/次); r 1b ′—“无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正常交通量条件下的事故率(次/亿车公里);

r 2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在总交通量条件下的事故率(次/亿车公里)。

(2)B 32计算公式

B 32=0.5×L′(T1p ′+ T2p ′)(r1b ′×Cb ′- r2p ′×Cp ′)×365×10-12 式中:

C p ′—“有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单位事故平均经济损失费(元/次); r 2p ′—“有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总交通量条件下的事故率(次/亿车公里)。

根据PPK 报告研究成果,事故率计算公式如下: 高速公路:R =-40+0.005*AADT 一级公路:R =37+0.003*AADT 二级公路:R =133+0.007*AADT 式中:

R -事故次数(次/亿车公里)

-12

AADT -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中型车)

参考“PPK报告”,各等级公路平均事故损失费见表7-8。

本项目推荐方案国民经济评价结果见表7-9,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见表

7-11,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3.91%,大于社会基准折现率8 %,可见本项目具有较好的国民经济效益。

敏感性分析结果见表7-10,项目在费用增加20%同时效益减少20%的不利情况下,内部收益率仍能达到11.31%,高于8%的社会折现率,说明本项目具有较强的国民经济抗风险能力。

表7-10 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

单位:万元

第七章 经济评价

7.1 概述

7.1.1经济评价的依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2006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建标[2010]106号文颁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3)《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交通运输部,交规划发[2010]178号文;

4)《公路投资与可研改进方法研究》,世行资助项目 ,PPK 公司与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联合承担,1995(以下简称PPK“报告”);

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0年颁布的财税[2000]139号文《关于车辆通行费有关营业等税收政策的通知》;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改委,2002年; 7)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 8)项目投资估算结果。

7.1.2 经济评价的内容

根据本报告提出的工程推荐方案,进行国民经济评价;项目的评价期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

7.2 国民经济评价

7.2.1 参数选择与确定

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2006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其它相关规定,确定国民经济评价的有关参数如下:

◆ 社会折现率

社会折现率表示从国家角度对资金机会成本和资金时间价值的估量,是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重要通用参数,目前我国社会折现率为8%。

◆ 影子汇率(SER )

影子汇率即外汇的影子价格,反映外汇对国家的真实价值,可按下式计算:SER=OER×CFI

式中:OER —国家外汇牌价

CFI —影子汇率换算系数

本项目OER 取用国家外汇管理局最近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1美元=6.57元人民币。CFI 根据《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取1.08。影子汇率1美元=1.08×6.57元人民币。

◆ 影子工资(SWR )

影子工资可由下式计算:SWR=MWR×CF2 式中:MWR —财务评价中的工资

CF2—影子工资换算系数

影子工资系数与地方劳动力的状况、结构及就业水平有关。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专业队伍(技术性工种)按50%考虑,民工(非技术性工种)按50%考虑。根据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状况,技术性工种劳动力的影子工资换算系

数取为1,非技术性工种劳动力工资换算系数取为0.8。加权计算本项目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取CF2=0.9。

◆ 贸易费用率(SMCR )

贸易费用率是指各商贸部门花费在生产资料流通过程中以影子价格计算的费用(长途运输费用除外)。贸易费用率(SMCR )是贸易费用相对货物影子价格的综合比率,一般取6%。

◆ 残值

本项目残值为工程建设费用的50%,以负值计入经济费用。

7.2.2 经济费用调整

公路建设项目的经济费用包括建设期经济费用和运营期经济费用两部分,其中运营期费用包括日常养护费用、管理费用、大修费用等。

建设期经济费用调整中将针对材料、税金、土地青苗补偿和安置补助费、供电贴费等进行经济费用调整。运营费用也做相应调整。

◆ 材料费用调整

本项目需要对材料费用中占比重较大的原木、锯材、钢材、水泥、沥青等几种主要材料做影子价格调整,其它材料按实际财务支出计算。调整结果表7-1。

◆ 土地费用调整

土地是项目的特殊投入物。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土地影子费用包括项目建设占用土地而使国民经济为此放弃的效益,即土地机会成本以及国民经济为项目占用土地而新增加的资源消耗。土地机会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LOC =NB0*(1+g)t+1*[(1-(1+g)n(1+i)-n) /(i-g)] 式中: LOC -土地机会成本;

n —项目评价期;

NB0—评价基年土地的单位面积净效益(元/亩) t —基年距开工年年数 g —土地年平均净效益增长率 i —社会折现率

单位土地机会成本如表7-2所示。

新增资源调整费包括安置费、拆迁费、征地管理费等内容,其中拆迁费主要为建筑施工费用,用房屋建筑工程影子价格换算系数1.1予以调整,其它不予以调整。

◆ 建设期经济费用调整结果

扣除建安工程费中的税金,其他建设费中的供电贴费等转移性支付性费用。本项目推荐方案经济费用调整结果见表7-3。

◆ 运营期经济费用调整

参考目前我省已经建成通车的相同道路等级一级公路,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经测算运营初年财务养护费用为25万元/公里,管理费用20万元/公里,各项费用年均按3%增长;大修时间安排在通车后的第十年,费用为350万元/公里。

经济费用以财务费用为准。 ◆ 汽车运输成本调整

降低汽车运输成本所带的效益是新项目的最主要效益之一,道路条件及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汽车运输成本降低。而运输成本的降低是由于组成运输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相对减少,基础材料(如燃料、轮胎、汽车配件等)消耗的减少而带来的。汽车在不同速度、不同的道路交通条件下的运输成本是不同的。为此,我们将分别计算在各特征车速下,有无此项目时,各车型运输成本。

1、汽车运输成本的组成

汽车运输成本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与汽车行驶距离有关的成本

燃料消耗、润滑消耗、轮胎消耗、汽车日常修理费用 (2)与时间有关部分成本

折旧及利息、人员工资、福利、奖金、保险 养路费、车船使用税、牌照税

车辆大修费用、企业经营管理费

经计算,各种车型在不同等级道路及速度条件下的运输成本见表7-4。

2、交通量与车速模型

在计算不同速度时的分车型汽车运输成本时,首先应计算在不同交通量下的分车型车速,计算公式如下:

Speed=a*exp[b*(v/c)2] 当(V/C)≦0.8(高速公路)

Speed=a1*exp[b1*(v/c)2] 当(V/C)>0.8(高速公路) Speed=a*exp[b*(v/c)2] 当(V/C)≦0.75(一般公路) Speed=a1*exp[b1*(v/c)2] 当(V/C)>0.75(一般公路) 式中:Speed —速度(Km/h)

V —标准车小时交通量 C —标准车小时通行能力

a ,a1,b ,b1为系数,其值见表7-5。

3、速度与运输成本模型

速度—成本模型是根据表7-6通过数值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模型:

C=A×S 2-B/S+D

式中:C —车辆运输成本(元/百车公里)

S —车速(Km/h)

A 、B 、D 为系数,其值见表7-6。

7-6 速度—成本模型系数表

7.2.3 效益计算

国民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的资金投入条件下,项目实施后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本项目计算国民经济效益时采用“有、无比较法”来确定项目国民经济效益。

公路项目国民经济效益指公路使用者的费用节约,主要有拟建项目和原有相关公路降低汽车营运成本效益,旅客在途时间节约效益和拟建项目减少交通事故效益。

◆ 降低营运成本的效益(B 1)

B 1= B 11+B12 式中:

B 11—拟建项目降低营运成本的效益(万元/年)

B 12—原有相关公路降低营运成本的效益(万元/年)

(1)B 11的计算公式

B 11=0.5×(T 1p +T2p )(VOC1 p′×L′-VOC 2p ×L)×365×10-4

T 1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的正常交通量(辆/日、中型车,下同); T 2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的总交通量(辆/日);

VOC 1b ′—“无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正常交通量条件下的各种车型车辆的平均单位营运成本(元/车公里);

VOC 2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在总交通量条件下的各种车型车辆的平均单位营运成本(元/车公里);

L′—原有相关公路的路段里程(公里); L —拟建项目的路段里程(公里)。 (2)B 12的计算公式

B 12=0.5×L′(T 1p ′+ T2p ′)(VOC1b ′-VOC 2p ′)×365×10-4

T 1p ′—有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的正常交通量(辆/日); T 2p ′—有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的总交通量(辆/日);

VOC 2p ′—有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总交通量情况下的各种车辆的平均单位营运成本(元/车公里)。

◆ 旅客节约时间效益(B2) 旅客时间节约效益计算公式为:

B 2=B 21+B 22

式中:

B 21—使用拟建项目的旅客节约时间效益(万元/年); B 22—使用原有相关公路的旅客节约时间效益(万元/年)。 (1)B 21计算公式

B 21=0.5×W×E×(T 1pp + T2pp )(L′/ S1b ′-L/S2p ′)×365×10-4

式中:

W —旅客单位时间价值(元/人. 小时) E —客车平均载运系数(人/辆)

S 1b ′—“无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正常交通量条件下客车各种车型的平均运行速度(公里/小时)

S 2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在总交通量条件下的各种车型客车的平均运行速度(公里/小时)

T 1pp —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的客车正常交通量(自然数,辆/日) T 2p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的客车总交通量(自然数,辆/日)。 (2)B 22计算公式

B 22=0.5×W×E×L′(T1pp ′+ T2pp ′)(1/S1b ′- 1/S2p ′)×365×10-4

式中:

S 1b ′—“无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正常交通量条件下的各种车型客车的平均运行速度(公里/小时);

S 2p ′—“有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总交通量条件下的各种车型客车的平均运行速度(公里/小时);

T 1pp ′—“有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的客车正常交通量(自然数,辆/日);

T 2pp ′—“有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的客车总交通量(自然数,辆/日)。 根据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中规定,旅客单位时间价值的计算应同时考虑工作时间价值和闲暇时间价值。参照此方法,在本报告中旅客平均

时间价值的计算采用旅客出行目的进行分组测算的方法,即分别测算公务出行人员的时间价值和非公务出行人员的时间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公务出行人员的时间价值=国内生产总值/(从业人员总数×年工作时间)/节约时间利用系数;

非公务出行人员的时间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总人口×年工作时间)/节约时间利用系数;

年工作时间=(年天数-休息日-节假日)×每日工作小时=(365-104-10)×8=2008小时;

参照有关研究成果,并对项目所处地区抽样调查,公务出行人员和非公务出行人员的节约时间利用系数分别取0.5和0.15。

根据项目所在区域历年国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及远景发展预测结果,推算未来特征年项目所在区域国内生产总值、总人口和从业人员总数,分别计算公务出行人员和非公务出行人员的时间价值,并按照乘客出行比例加权平均,即得到旅客平均时间价值,计算结果见表7-7。

表7-7 旅客时间价值

3计算公式为:B 3=B 31+B 32

式中:B 31—拟建项目减少交通事故效益(万元/年);

B 32—原有相关公路减少交通事故效益(万元/年)。

(1)B 31计算公式为:

B 31=0.5×(T1p + T2p )(r1b ′×L′×Cb ′- r2p ×L×C p )×365×10式中:

C b ′—“无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单位事故平均经济损失费(元/次); C 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单位事故平均经济损失费(元/次); r 1b ′—“无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正常交通量条件下的事故率(次/亿车公里);

r 2p —“有此项目情况”下,拟建项目在总交通量条件下的事故率(次/亿车公里)。

(2)B 32计算公式

B 32=0.5×L′(T1p ′+ T2p ′)(r1b ′×Cb ′- r2p ′×Cp ′)×365×10-12 式中:

C p ′—“有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单位事故平均经济损失费(元/次); r 2p ′—“有此项目情况”下,原有相关公路在总交通量条件下的事故率(次/亿车公里)。

根据PPK 报告研究成果,事故率计算公式如下: 高速公路:R =-40+0.005*AADT 一级公路:R =37+0.003*AADT 二级公路:R =133+0.007*AADT 式中:

R -事故次数(次/亿车公里)

-12

AADT -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中型车)

参考“PPK报告”,各等级公路平均事故损失费见表7-8。

本项目推荐方案国民经济评价结果见表7-9,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见表

7-11,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3.91%,大于社会基准折现率8 %,可见本项目具有较好的国民经济效益。

敏感性分析结果见表7-10,项目在费用增加20%同时效益减少20%的不利情况下,内部收益率仍能达到11.31%,高于8%的社会折现率,说明本项目具有较强的国民经济抗风险能力。

表7-10 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

单位:万元


相关内容

  • 0博士生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表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博士研究生 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评定表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 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院系 ...

  • 开放型经济的评价体系研究进展_孙敬水
  • 第32卷第2期 2016年2月国际经贸探索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 Vol. 32N o. 2F E B . 2016 开放型经济的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孙敬水,林晓炜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深入探讨开放型经济的 ...

  • 技术经济学(1)
  • 技术经济学 第一章(选择题) 1.大经济观:是视经济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大系统,系统内各生产力要素协调组合,人流.物流.信息流有序运行,形成经济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与体制. 2.科技与经济的矛盾 (1)技术研究.开发.应用与经济可行性的矛盾 (2)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的矛盾 (3)技术效益的 ...

  • 县域经济问题研究综述
  • 县域经济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内的专家学者就县域经济评价体系的建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当前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对比以及现阶段存在问题等各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建立相关科学理论及实践模式. 关键词: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发展状 ...

  • 技术经济学学习笔记(武汉大学版)
  • 技术经济学学习笔记 姓名:王 鹏 学号:[1**********]54 第八章 项目的社会评价 第一节 项目社会评价概述 一.项目社会评价的含义 归纳起来,当今的社会评价主要包括四种: (1) 包含在国民经济评价中的社会效益分析: (2) 经济评价加收入分配分析: (3) 项目的宏观经济分析: (4 ...

  • 油气工业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及应用习题集
  • 习题集 一.填空 1. 在矿产资源分类中,按其开发产品的可加工性及其产品系列链的长短,可将矿产资源分为:短链矿产资源.中链矿产资源 和 长链矿产资源. 2. 资源所具有的社会开发利用价值,是指资源的 效用 性:资源的 稀缺 性是指自然界资源的相对稀少. 3. 在矿产资源分类中,按其生成和赋存的不同领 ...

  • 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财务评价
  • 摘要:投资建设项目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并具有不可逆转性,评价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分析时,必须对投资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经济评价分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两类,其中财务评价分析包括: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抗风险能力分析.财务评价的基本方法包括确定性评价方法和不确定性评价方法:如按是否考虑时间 ...

  • 经济责任审计精要与案例专题讲座
  • 经济责任审计精要与案例专题讲座 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 李三喜 中天恒达造价咨询公司总经理 当前,审计风暴席卷神州大地:企业老总陷入困局,违规事件纷纷曝光,巨额黑洞触目惊心.审计署经济责任审计揭露国电公司原领导班子决策失误造成78.4亿元重大损失,45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以及涉嫌个人经济犯罪12起 ...

  • 国民经济评价
  • 第十四章 国民经济评价 14.1经济评价的依据和内容 14.1.1评价依据 本项目的经济评价主要参照国家计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1988年)的有关规定进行,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实际评价时,还同时借 ...

  • 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_于秀琴
  • 2013年6月第27卷第3期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dongInstituteofBusinessandTechnologyJun.2013Vol.27No.3 欍欍欍欍欍欍氥理论经济研究 欍氥 doi:10.3969/j.issn.1672-5956.2013.03.0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