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学生:雷闪 指导教师: 杜娟

【摘要】医学模式已从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的概念和内涵也随之发生改变,许多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也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患者的各种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如何让患者得到最佳的心理护理,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 临床;心理护理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和护理学所关注的不应仅是患者的疾病,而是要从人的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整体关注患者。一个人从家庭社会的正常环境状态转向医院这一陌生的环境,社会角色需要转换,此过程越短,越有利于治疗,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在这一转换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技术固然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同时患者在医院受到的人文关怀,心理上的护理同样也是影响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

1.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意义

除生物致病因素和理化致病因素可使人致病外,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的改变也会通过心理活动导致心身疾病。以“胃、十二指肠溃疡”为例,祖国医学很早就注意到精神因素对胃部疾患的影响,故有“思虑伤脾、脉涩不畅、思伤脾、怒胜思”之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中有许多结构(如丘脑、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等)与心理活动的形成、发展有关。当各种不利的内外因素导致情绪、意识,性格及思维发生变化时,中枢神经系统则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即生物反馈)促使体内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免疫功能及代谢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这种身心双向互相为因果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状态,也有可能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心理因素致病常常是通过情绪起作用,愉快的情绪有益于机体的健康或疾病的恢复,而不愉快的情绪则可以使健康恶化或病情加重。如何实现更高层次的心理治疗,首要的问题是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需求。从而做好心理治疗与护理。患者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有共同的也有个体化的需要。护理人员要深入了解和尽力满足这些需要,这样有助于产生愉快的情绪和防止不良的心理状态发生,有利于积极配合诊治和护理[1]。

人的“心身”是密切相关、互相影响的,这是理解心身疾病发病机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若护理人员做好了病人的心理护理,减轻或消除了不良的心理刺激,就可以防止或中断心身疾病的恶心循环,促进心身疾病的治疗过程[2]。

同种药物,由于护士在给药时说话方式不同,会导致病人药物心理效应的差异。护理

[3]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表情都可以影响病情的发展。引出“护源性疾病”,

这是护理人员不可忽视的职责问题。

良好的心理护理常常可以起到药物难以起到的作用。护士有责任为患者解除陌生、恐惧、疑虑等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三分治,七分养”,这“三七”开里面的“七”内就包含了心理调节,如乐观的心情、豁达的性格、战胜疾病的信心、与疾病抗争的意志等,加之合理的休息及饮食调养[4]。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证明,心理因素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好转、恶化、治愈、复发以及预防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2. 患者心理状态的分析

心理状态在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反映在疾病的态度上也各有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因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心胸狭窄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的人在患病之后常常感到苦

恼、忧虑,常向他人诉说自己的病情。而性格开朗,平常比较乐观的人患病之后往往表现为满不在乎,对检查、治疗、用药等都大不重视。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要分析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缓解病情,提高疗效。

从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对待疾病的态度认真进行心理分析表明:患者对待疾病的心理状况可大致分为3类[5]:①紧张型:患者表现恐惧心理,思想高度紧张,甚至有濒死感,并留临终遗嘱,多见于性情不太开朗的人。②松弛型:患者表现为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甚至否认或缩小自己的病态感觉或体验,此类型多见于平素体健而突然发病,对疾病缺乏认识,较为年轻的患者。③平稳型:患者表现为比较合作,并配合医护人员的安排、治疗和护理,正确对待疾病,多见于性随温和的患者,这类患者一般恢复较快。

3. 临床中的心理护理

3.1不同的疾病有其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

心血管疾病发生之后,患者常常出现烦躁,易激惹、易伤感、感情脆弱、记忆力减退等心理症状[6],此类疾病的心理护理通常是通过关心、安慰、沟通,精神调养并施行松弛训练来实现;癌症是令人恐惧的一个词,而癌症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有着不可分的联系。如患者过分的悲观、绝望、忧郁、压抑等心理因素造成神经系统过度紧张,使人体免疫机能减弱,增加了机体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杨燕[7]在对690例癌症患者的护理中发现,癌症患者的心理变化期主要分为体验期、怀疑期、恐惧期、幻想期,绝望期和平静期,针对患者的各期的心里变化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使心理处于良好状态,取得了最佳的治疗效果。妇产科疾病常涉及到个人的隐私,因此患者就会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紧张、害羞、自卑、忧郁、无助,此时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像对待自己的姐妹一样关爱患者,为她们讲解女性生理知识,使其了解女性生理特点,告知她们一些疾病的可预防和治疗性,取得患者的信任。通过心理护理,患者能释放心中的疑惑与不安,以平稳的心态接受治疗。急诊患者同样也需要良好的心理护理,患者因突然发病,处于高度紧张和恐惧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患者,耐心询问,给予支持和鼓励,以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在疾病的诊疗方面心理护理也有重要意义,戴素美等[8]的调查表明,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术中心理反应是影响耐受力的主要因素,内镜检查前,得到适当的心理护理的患者比未得到者能较好地配合医生的检查,对患者所做的心理护理与其在检查中的配合程度相一致。

3.2沟通与交流

沟通与交流要立足换位思维,护士要从病人的立场去认识他们,理解他们。以真诚的态度打动患者,使患者的心情舒畅,使机体抗病能力增强,从而起到治疗的效果。当护士由于其他重要工作而无法立刻满足病人的需要时,护士应及时对病人进行解释,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谅解[9]

4. 心理干预具体方法

4.1 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利用渐进性肌肉放松、想象等催眠技术[5]使患者进入催眠状态,抑制过去占有优势的心理活动,通过暗示作用,在患者头脑中唤起一种特殊意境,这种意境能使人的心理对生理的控制力量发挥到最高水平,从而达到消除患者的某些病态心理的目的。催眠疗法可以减轻心理压力,矫正不良习惯,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催眠疗法中的肠道催眠是报道最频繁、实验结果证明对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有效的方法之一[10]。

Whorwell 等[11]的研究发现催眠疗法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腹胀、总体幸福感、排便习惯等方面的具有显著改善。Roberts 等[12]将81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即分为肠道催眠疗法加常规治疗组、单纯常规治疗组,结果显示,两组的肠道症状和QQL 都又明显改善,

但在干预后第3个月,催眠疗法组肠道症状总积分改善明显高与常规治疗组(13.4%、4.5%),同时催眠疗法组患者在随访期间持续用药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7%、42%)。虽然催眠疗法的效果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但是较高的费用限制了使用范围,该方法目前适用于症状严重和反复发作的患者。

4.2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13]

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心理意象、观点信念和思维方式、以解决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方法。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策略是鼓励那些因不幸事件诱发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把身体不适和内脏功能改变看作是因为这些事件产生的焦虑情绪的表达,而不是需要治疗的疾病,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Drossman 等[14]在一项大样本、随即、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中,对431例患者又中重度功能性肠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便秘和不能分类的FBD 的成年女性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和患者教育之间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结果显示,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对治疗满意度、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总体幸福感、腹痛的改善优于单纯教育。Lackner 等[15]也发现认知行为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又显著疗效。

4.3 动力心理疗法(Dynamic psychotherapy )[13]

动力心理疗法又称精神分析治疗,是针对不适当的想法和适应不良的行为,通过引导患者探讨、深入认情疑病针状背后的真实动机及意义,使患者放弃对自己身体的过分关心行为和疑病的观念。他是建立在弗洛伊德所创立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基础上的治疗方法。该理论认为:很多疾病都与人的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有关,如果吧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早你的心理创伤、焦虑体验用内省的方式挖掘出来,使之成为意识的东西并加以认知和疏导,就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Guthrie 等[16]将102例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即分为动力心理治疗和支持性聆听,结果发现经过12周的治疗,动力心理治疗组的女性患者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二两组男性患者症状也明显好转,但差异无显著性,而且这种作用持续1年左右。一个最近比较精神分析疗法、抗抑郁药和常规治疗承恩效益的研究也表明精神分析法以最低的成本($976、$1252、$1663)使肠易激综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17]。有专家[18]认为:动力心理疗法特别适用于有负性生活事件,如性虐待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4.4 放松疗法(Relaxation training )

放松疗法是一种通过训练,又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肌肉收缩、放松的反复交替练习,使受训者体验到紧张和松弛,最后达到身心放松的。使用最广泛的降低唤醒水平的技术包括[19],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横纹肌紧张、皮肤温度、或皮肤电活动的生物反馈;自我训练;超越式冥想。Van der Veek等

[20]在对9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研究中证实了放松疗法在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本人认为放松疗法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而简单的方法,适用与所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4.5 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

生物反馈疗法是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又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该疗法主要对盆底肌协同失调的便秘患者有效,而且能改善肠传输功能。Cochrane 等[21]对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结果发现患者的腹痛、排便紧急性、总体幸福感都得到改善。

总结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是以从事各项医嘱和常规护理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形式,由护士按分工 去执行某一段或分段性的护理方法。随着社会和医学的发展,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人有疾病不

仅是发生在器官和细胞上,而且是在身心上,从而必须以病人整体为护理对象,全面地了解病人患病以后有何要求,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点和病人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等[22]。在各种患者心理分析及心理治疗的实践中,可以看到心理护理在临床上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广泛前景。心理护理是一门精细的技术,特殊的技能,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探索,以促进护理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曦. 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重要性[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5,13(5):303.

2. 刘曼莉, 张宏玲.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意义[J].航空航天医药,2005,15(4):60-61.

3.吴月莉. 谈心理护理的重要性[J].中国医学导报,2008,5(8):130.

4. 周慧明. 试论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6,4(9):74.

5. 赵艳梅, 苏畅, 牛亚萍. 临床心理护理[J].中国水电医学,2006(2):238-239.

6.元淑英. 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74(26):61.

7.杨燕. 癌症患者心理变化期的护理[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6(1 03):J0754-I 0755.

8.戴素美,王光兰,杨洪芝.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齐鲁医学杂志,2005,20(2):174.

9.王春燕. 对病人护理技巧的探讨[J].黔南民族医学专报,2007,17(2):116-117.

10. Wilson S,Maddison T,Roberts L et al.Systematic review:the effectiveness of hypno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6,24(5):769-80.

11. Whorwell PJ,Prior A,Faragher EB.Controlled trial of hypn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refractory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Lancet,2005,2(8414):1232-1234.

12.Roberts L,Wilson S,Singh S,et al Gut-directed hypnotherapy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piloting a primary care-bas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r J Gen Pract,2006,56(523):115-121.

13. 刘诗. 肠易激综合征的心理治疗【J 】.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2):130-133.

14.Drossman DA,Toner BB,Whitehead WE,et al.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versus education and desipramine versus placebo for moderate to severe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J].Gastroenterology,2005,125:19-31.

15.Lackner JM,Jaccard J,Krasner SS,et al. Self-administered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moderate to sever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clinical efficacy,tolerability,feasibility.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8,6(8):899-906.

16.Guthrie E,Creed F,Dawson D,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psych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Br J Psychiatry,2006,163:315-321.

17.Creed F,Fernandes L,Guthrie E,et al.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psychotherapy and paroxetine for sever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Gastroenterology,2005,124(2):303-317.

18.Creed F,Guthrie E,Ratcliffe J,et al. Reported sexual abuse predicts impaired functioning but a good response to psychologyical treatment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irritable syndrome[J].Psychosom Med,2005,67(3):490-499.

19. Drossman DA,Creed FH,Olden KW,et al. Psychosocial aspects of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J].Gut,2005,45(Suppl Ⅱ):Ⅱ25-Ⅱ30.

20.van der Veek PP,van Rood YR,Masclee AA.Clinical trial:short-and long-term benefit of

relaxation training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7,26(6):943-952.

21.Cochrane S,Watson J,Watson B,et al. Which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benefit

from biofeedback therapy?[J].Gut,2006,44(Suppl 1):A133.

22. 白静,唐雅慧,李燕芬。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17):801.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学生:雷闪 指导教师: 杜娟

【摘要】医学模式已从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的概念和内涵也随之发生改变,许多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也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患者的各种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如何让患者得到最佳的心理护理,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 临床;心理护理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和护理学所关注的不应仅是患者的疾病,而是要从人的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整体关注患者。一个人从家庭社会的正常环境状态转向医院这一陌生的环境,社会角色需要转换,此过程越短,越有利于治疗,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在这一转换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技术固然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同时患者在医院受到的人文关怀,心理上的护理同样也是影响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

1.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意义

除生物致病因素和理化致病因素可使人致病外,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的改变也会通过心理活动导致心身疾病。以“胃、十二指肠溃疡”为例,祖国医学很早就注意到精神因素对胃部疾患的影响,故有“思虑伤脾、脉涩不畅、思伤脾、怒胜思”之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中有许多结构(如丘脑、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等)与心理活动的形成、发展有关。当各种不利的内外因素导致情绪、意识,性格及思维发生变化时,中枢神经系统则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即生物反馈)促使体内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免疫功能及代谢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这种身心双向互相为因果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状态,也有可能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心理因素致病常常是通过情绪起作用,愉快的情绪有益于机体的健康或疾病的恢复,而不愉快的情绪则可以使健康恶化或病情加重。如何实现更高层次的心理治疗,首要的问题是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需求。从而做好心理治疗与护理。患者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有共同的也有个体化的需要。护理人员要深入了解和尽力满足这些需要,这样有助于产生愉快的情绪和防止不良的心理状态发生,有利于积极配合诊治和护理[1]。

人的“心身”是密切相关、互相影响的,这是理解心身疾病发病机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若护理人员做好了病人的心理护理,减轻或消除了不良的心理刺激,就可以防止或中断心身疾病的恶心循环,促进心身疾病的治疗过程[2]。

同种药物,由于护士在给药时说话方式不同,会导致病人药物心理效应的差异。护理

[3]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表情都可以影响病情的发展。引出“护源性疾病”,

这是护理人员不可忽视的职责问题。

良好的心理护理常常可以起到药物难以起到的作用。护士有责任为患者解除陌生、恐惧、疑虑等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三分治,七分养”,这“三七”开里面的“七”内就包含了心理调节,如乐观的心情、豁达的性格、战胜疾病的信心、与疾病抗争的意志等,加之合理的休息及饮食调养[4]。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证明,心理因素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好转、恶化、治愈、复发以及预防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2. 患者心理状态的分析

心理状态在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反映在疾病的态度上也各有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因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心胸狭窄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的人在患病之后常常感到苦

恼、忧虑,常向他人诉说自己的病情。而性格开朗,平常比较乐观的人患病之后往往表现为满不在乎,对检查、治疗、用药等都大不重视。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要分析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缓解病情,提高疗效。

从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对待疾病的态度认真进行心理分析表明:患者对待疾病的心理状况可大致分为3类[5]:①紧张型:患者表现恐惧心理,思想高度紧张,甚至有濒死感,并留临终遗嘱,多见于性情不太开朗的人。②松弛型:患者表现为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甚至否认或缩小自己的病态感觉或体验,此类型多见于平素体健而突然发病,对疾病缺乏认识,较为年轻的患者。③平稳型:患者表现为比较合作,并配合医护人员的安排、治疗和护理,正确对待疾病,多见于性随温和的患者,这类患者一般恢复较快。

3. 临床中的心理护理

3.1不同的疾病有其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

心血管疾病发生之后,患者常常出现烦躁,易激惹、易伤感、感情脆弱、记忆力减退等心理症状[6],此类疾病的心理护理通常是通过关心、安慰、沟通,精神调养并施行松弛训练来实现;癌症是令人恐惧的一个词,而癌症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有着不可分的联系。如患者过分的悲观、绝望、忧郁、压抑等心理因素造成神经系统过度紧张,使人体免疫机能减弱,增加了机体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杨燕[7]在对690例癌症患者的护理中发现,癌症患者的心理变化期主要分为体验期、怀疑期、恐惧期、幻想期,绝望期和平静期,针对患者的各期的心里变化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使心理处于良好状态,取得了最佳的治疗效果。妇产科疾病常涉及到个人的隐私,因此患者就会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紧张、害羞、自卑、忧郁、无助,此时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像对待自己的姐妹一样关爱患者,为她们讲解女性生理知识,使其了解女性生理特点,告知她们一些疾病的可预防和治疗性,取得患者的信任。通过心理护理,患者能释放心中的疑惑与不安,以平稳的心态接受治疗。急诊患者同样也需要良好的心理护理,患者因突然发病,处于高度紧张和恐惧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患者,耐心询问,给予支持和鼓励,以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在疾病的诊疗方面心理护理也有重要意义,戴素美等[8]的调查表明,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术中心理反应是影响耐受力的主要因素,内镜检查前,得到适当的心理护理的患者比未得到者能较好地配合医生的检查,对患者所做的心理护理与其在检查中的配合程度相一致。

3.2沟通与交流

沟通与交流要立足换位思维,护士要从病人的立场去认识他们,理解他们。以真诚的态度打动患者,使患者的心情舒畅,使机体抗病能力增强,从而起到治疗的效果。当护士由于其他重要工作而无法立刻满足病人的需要时,护士应及时对病人进行解释,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谅解[9]

4. 心理干预具体方法

4.1 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利用渐进性肌肉放松、想象等催眠技术[5]使患者进入催眠状态,抑制过去占有优势的心理活动,通过暗示作用,在患者头脑中唤起一种特殊意境,这种意境能使人的心理对生理的控制力量发挥到最高水平,从而达到消除患者的某些病态心理的目的。催眠疗法可以减轻心理压力,矫正不良习惯,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催眠疗法中的肠道催眠是报道最频繁、实验结果证明对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有效的方法之一[10]。

Whorwell 等[11]的研究发现催眠疗法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腹胀、总体幸福感、排便习惯等方面的具有显著改善。Roberts 等[12]将81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即分为肠道催眠疗法加常规治疗组、单纯常规治疗组,结果显示,两组的肠道症状和QQL 都又明显改善,

但在干预后第3个月,催眠疗法组肠道症状总积分改善明显高与常规治疗组(13.4%、4.5%),同时催眠疗法组患者在随访期间持续用药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7%、42%)。虽然催眠疗法的效果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但是较高的费用限制了使用范围,该方法目前适用于症状严重和反复发作的患者。

4.2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13]

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心理意象、观点信念和思维方式、以解决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方法。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策略是鼓励那些因不幸事件诱发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把身体不适和内脏功能改变看作是因为这些事件产生的焦虑情绪的表达,而不是需要治疗的疾病,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Drossman 等[14]在一项大样本、随即、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中,对431例患者又中重度功能性肠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便秘和不能分类的FBD 的成年女性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和患者教育之间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结果显示,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对治疗满意度、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总体幸福感、腹痛的改善优于单纯教育。Lackner 等[15]也发现认知行为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又显著疗效。

4.3 动力心理疗法(Dynamic psychotherapy )[13]

动力心理疗法又称精神分析治疗,是针对不适当的想法和适应不良的行为,通过引导患者探讨、深入认情疑病针状背后的真实动机及意义,使患者放弃对自己身体的过分关心行为和疑病的观念。他是建立在弗洛伊德所创立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基础上的治疗方法。该理论认为:很多疾病都与人的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有关,如果吧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早你的心理创伤、焦虑体验用内省的方式挖掘出来,使之成为意识的东西并加以认知和疏导,就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Guthrie 等[16]将102例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即分为动力心理治疗和支持性聆听,结果发现经过12周的治疗,动力心理治疗组的女性患者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二两组男性患者症状也明显好转,但差异无显著性,而且这种作用持续1年左右。一个最近比较精神分析疗法、抗抑郁药和常规治疗承恩效益的研究也表明精神分析法以最低的成本($976、$1252、$1663)使肠易激综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17]。有专家[18]认为:动力心理疗法特别适用于有负性生活事件,如性虐待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4.4 放松疗法(Relaxation training )

放松疗法是一种通过训练,又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肌肉收缩、放松的反复交替练习,使受训者体验到紧张和松弛,最后达到身心放松的。使用最广泛的降低唤醒水平的技术包括[19],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横纹肌紧张、皮肤温度、或皮肤电活动的生物反馈;自我训练;超越式冥想。Van der Veek等

[20]在对9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研究中证实了放松疗法在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本人认为放松疗法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而简单的方法,适用与所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4.5 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

生物反馈疗法是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又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该疗法主要对盆底肌协同失调的便秘患者有效,而且能改善肠传输功能。Cochrane 等[21]对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结果发现患者的腹痛、排便紧急性、总体幸福感都得到改善。

总结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是以从事各项医嘱和常规护理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形式,由护士按分工 去执行某一段或分段性的护理方法。随着社会和医学的发展,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人有疾病不

仅是发生在器官和细胞上,而且是在身心上,从而必须以病人整体为护理对象,全面地了解病人患病以后有何要求,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点和病人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等[22]。在各种患者心理分析及心理治疗的实践中,可以看到心理护理在临床上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广泛前景。心理护理是一门精细的技术,特殊的技能,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探索,以促进护理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曦. 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重要性[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5,13(5):303.

2. 刘曼莉, 张宏玲.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意义[J].航空航天医药,2005,15(4):60-61.

3.吴月莉. 谈心理护理的重要性[J].中国医学导报,2008,5(8):130.

4. 周慧明. 试论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6,4(9):74.

5. 赵艳梅, 苏畅, 牛亚萍. 临床心理护理[J].中国水电医学,2006(2):238-239.

6.元淑英. 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74(26):61.

7.杨燕. 癌症患者心理变化期的护理[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6(1 03):J0754-I 0755.

8.戴素美,王光兰,杨洪芝.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齐鲁医学杂志,2005,20(2):174.

9.王春燕. 对病人护理技巧的探讨[J].黔南民族医学专报,2007,17(2):116-117.

10. Wilson S,Maddison T,Roberts L et al.Systematic review:the effectiveness of hypno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6,24(5):769-80.

11. Whorwell PJ,Prior A,Faragher EB.Controlled trial of hypn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refractory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Lancet,2005,2(8414):1232-1234.

12.Roberts L,Wilson S,Singh S,et al Gut-directed hypnotherapy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piloting a primary care-bas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r J Gen Pract,2006,56(523):115-121.

13. 刘诗. 肠易激综合征的心理治疗【J 】.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2):130-133.

14.Drossman DA,Toner BB,Whitehead WE,et al.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versus education and desipramine versus placebo for moderate to severe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J].Gastroenterology,2005,125:19-31.

15.Lackner JM,Jaccard J,Krasner SS,et al. Self-administered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moderate to sever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clinical efficacy,tolerability,feasibility.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8,6(8):899-906.

16.Guthrie E,Creed F,Dawson D,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psych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Br J Psychiatry,2006,163:315-321.

17.Creed F,Fernandes L,Guthrie E,et al.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psychotherapy and paroxetine for sever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Gastroenterology,2005,124(2):303-317.

18.Creed F,Guthrie E,Ratcliffe J,et al. Reported sexual abuse predicts impaired functioning but a good response to psychologyical treatment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irritable syndrome[J].Psychosom Med,2005,67(3):490-499.

19. Drossman DA,Creed FH,Olden KW,et al. Psychosocial aspects of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J].Gut,2005,45(Suppl Ⅱ):Ⅱ25-Ⅱ30.

20.van der Veek PP,van Rood YR,Masclee AA.Clinical trial:short-and long-term benefit of

relaxation training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7,26(6):943-952.

21.Cochrane S,Watson J,Watson B,et al. Which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benefit

from biofeedback therapy?[J].Gut,2006,44(Suppl 1):A133.

22. 白静,唐雅慧,李燕芬。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17):801.


相关内容

  • 康复治疗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康复治疗毕业论文选题(1486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 ...

  • 简介关于中国美容医学(综合5)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5) ZHONGGUO MEIRONG YIXUE (原名: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0年11月第19卷 综合5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论著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对心室功能的影响李亮等(1) 乳晕切口及残腔无缝合技术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中的应用马银斌等(3) ...

  • 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 精神科护理学教案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 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36 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精神科护理学是从护理学角度研究和帮助出现异常精神活动与行为的人,使其恢复或提升精神健康水平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认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掌握精神科知识 ...

  • 阳光心态应用于护理临床教学的实践
  • 生堡盟岱拉理盘盛!Q塑生笙!堡鲞筮垫翅垦!也』丛型丛些垡,墅匹!里堡!!塑!:!尘!璺:堕!:垫书500余篇,组织读15j靛告会13次,每人制作幻灯片2次,撰写论文20余篇,发表论文6篇.多数护十采用医院的网上阅读以及科室订的各种护理杂志,例如<中华护理杂志>.{:实用医学杂志>. ...

  • 外科护理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
  • 外科护理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 以下外科护理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由吉考科技采用论文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搜索比对精心整理而成,各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为近年来所发表论文题目,可供外科护理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之用. ----------------------------------------- ...

  • 情境模拟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 ・516・ 中华护理教育2013年11月第lO卷第11期ChinJNursEduc,November2013,Vol10,No.11 ・综述・ 情境模拟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王桂敏张新宇尹兵 [关键词] 教学方法:教育,护理:情境模拟:综述文献 Methods:Education,Numing: ...

  • 人文关怀护理管理对车祸外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 摘要: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管理对车祸外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车祸外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接受人文关怀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治愈与伤残情况,并比较治疗满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75%, ...

  •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应用论文
  •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对进入我院骨科治疗的100例骨科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 ...

  • 心理护理干预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价值
  • 心理护理干预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价值 作者:徐丽萍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年第01期 [摘 要]目的:探究外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内来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病人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5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外50例作为研究组在常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