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之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文中内容多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效用,例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环境净化功能等。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的评价要求

(1)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是针对区域典型生态系统,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综合特征。

(2)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应根据评价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分析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分异规律,明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区域。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的评价内容 (1)生物多样性保护 (2)水源涵养和水文调蓄 (3)土壤保持 (4)沙漠化控制 (5)营养物质保持 (6)海岸带防护功能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的评价方法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共分4级,分为极重要、中等重要、较重要、不重要。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是对每一项生态服务功能按照其重要性划分出不同级别,明确其空间分布,然后在区域上进行综合。

明确区域各类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与重要性,并依据其重要性分级。具体包括一下内容:

(1)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是评价区域内各地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重点评价生态系统与物种的保护重要性。优先保护生态系统与物种保护的热点地区均可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的地区,具体评价方法参见附件D1。

(2)水源涵养和水文调蓄: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生态重要性在于整个区域对评价地区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及洪水调节作用。因此,可以根据评价地区在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对整个流域水资源的贡献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方法参见附件D2。

(3)土壤保持:土壤保持的重要性评价要在考虑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基础上,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对下游河床和水资源的危害程度与范围。评价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附件D3。 (4)沙漠化控制:在评价沙漠化敏感程度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该地区沙漠化所造成的可能生态环境后果与影响范围,以及该区沙漠化的影响人口数量来评价该区沙漠化控制作用的重要性。评价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附件D4。

(5)营养物质保持:从面源污染与湖泊湿地的富营养化问题的角度考虑,评价区域的营养物质保持重要性。其重要性主要根据评价地区N、P流失可能造成的富营养化后果与严重程度。评价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附件D5。

(6)海岸带防护功能:重点评价海岸防侵蚀区、防风暴潮区,红树林、珊瑚礁和其它重要陆生与海洋生物分布与繁殖区,以及其它对维护当地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海岸带、滩涂与近海区等。评价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附件D6。

附件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 D1 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的评价方法

主要是评价区域内各地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重点评价生态系统与物种的保护重要性。

D1-1 优先保护生态系统评价准则

(1) 优势生态系统类型:生态区的优势生态系统往往是该地区气候、地理与土壤特征的综合反映,体现了植被与动植物物种地带性分布特点。对能满足该准则的生态系统的保护能有效保护其生态过程与构成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 (2) 反映了特殊的气候地理与土壤特征的特殊生态系统类型:一定地区生态系统类型是由该地区的气候、地理与土壤等多种自然条件的长期综合影响下形成的。相应地,特定生态系统类型通常能反映地区的非地带性气候地理特征。体现非地带性植被分布与动植物的分布,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a) 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地质构造、化石分布区、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分布区;

(b) 具有自然地带性代表意义和科学价值的海岸区 (5)海洋资源保护区

(a) 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常年或某阶段不能使用渔具捕鱼的区域。 (b) 国际渔业协定规定的禁捕区。

(c) 需要保护的重要经济鱼、虾、贝类的产卵场、繁衍场和幼体集中分布水域。

(6)海岸防护林带区

海岸带地区已经营造的林带,以及为减少风暴潮危害、改善环境而必须营造的林带;林带宽度应大于30m,长度大于10km。 (7)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a) 地面下沉明显;

(b) 水位下降已达2m以下;

(c) 海水倒灌已影响大片耕地和人民生活环境; (d) 在沿岸已形成较大漏斗(1000km2以上)底区域。

生态功能区划方法之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文中内容多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效用,例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环境净化功能等。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的评价要求

(1)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是针对区域典型生态系统,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综合特征。

(2)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应根据评价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分析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分异规律,明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区域。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的评价内容 (1)生物多样性保护 (2)水源涵养和水文调蓄 (3)土壤保持 (4)沙漠化控制 (5)营养物质保持 (6)海岸带防护功能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的评价方法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共分4级,分为极重要、中等重要、较重要、不重要。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是对每一项生态服务功能按照其重要性划分出不同级别,明确其空间分布,然后在区域上进行综合。

明确区域各类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与重要性,并依据其重要性分级。具体包括一下内容:

(1)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是评价区域内各地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重点评价生态系统与物种的保护重要性。优先保护生态系统与物种保护的热点地区均可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的地区,具体评价方法参见附件D1。

(2)水源涵养和水文调蓄: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生态重要性在于整个区域对评价地区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及洪水调节作用。因此,可以根据评价地区在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对整个流域水资源的贡献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方法参见附件D2。

(3)土壤保持:土壤保持的重要性评价要在考虑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基础上,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对下游河床和水资源的危害程度与范围。评价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附件D3。 (4)沙漠化控制:在评价沙漠化敏感程度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该地区沙漠化所造成的可能生态环境后果与影响范围,以及该区沙漠化的影响人口数量来评价该区沙漠化控制作用的重要性。评价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附件D4。

(5)营养物质保持:从面源污染与湖泊湿地的富营养化问题的角度考虑,评价区域的营养物质保持重要性。其重要性主要根据评价地区N、P流失可能造成的富营养化后果与严重程度。评价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附件D5。

(6)海岸带防护功能:重点评价海岸防侵蚀区、防风暴潮区,红树林、珊瑚礁和其它重要陆生与海洋生物分布与繁殖区,以及其它对维护当地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海岸带、滩涂与近海区等。评价指标与分级标准参见附件D6。

附件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 D1 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的评价方法

主要是评价区域内各地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重点评价生态系统与物种的保护重要性。

D1-1 优先保护生态系统评价准则

(1) 优势生态系统类型:生态区的优势生态系统往往是该地区气候、地理与土壤特征的综合反映,体现了植被与动植物物种地带性分布特点。对能满足该准则的生态系统的保护能有效保护其生态过程与构成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 (2) 反映了特殊的气候地理与土壤特征的特殊生态系统类型:一定地区生态系统类型是由该地区的气候、地理与土壤等多种自然条件的长期综合影响下形成的。相应地,特定生态系统类型通常能反映地区的非地带性气候地理特征。体现非地带性植被分布与动植物的分布,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a) 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地质构造、化石分布区、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分布区;

(b) 具有自然地带性代表意义和科学价值的海岸区 (5)海洋资源保护区

(a) 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常年或某阶段不能使用渔具捕鱼的区域。 (b) 国际渔业协定规定的禁捕区。

(c) 需要保护的重要经济鱼、虾、贝类的产卵场、繁衍场和幼体集中分布水域。

(6)海岸防护林带区

海岸带地区已经营造的林带,以及为减少风暴潮危害、改善环境而必须营造的林带;林带宽度应大于30m,长度大于10km。 (7)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a) 地面下沉明显;

(b) 水位下降已达2m以下;

(c) 海水倒灌已影响大片耕地和人民生活环境; (d) 在沿岸已形成较大漏斗(1000km2以上)底区域。


相关内容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cological Impact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目 次 前 言-------------------- ...

  • 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态影响专题报告编制指南(试行)
  • 附件 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 生态影响专题报告编制指南 (试行) 为加强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规范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

  •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 摘 要:农田生态系统作为半自然人工生态系统,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基于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首先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进程进行回顾:总结了农田生态系统具有提供农副产品的功能价值.碳汇功能价值.养分循环及土壤保 ...

  •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第29卷第3期2009年3月 生态学报 v01.29,No.3Mar..2009 ACTAECOLOGICASINICA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万本太1,王文杰2一,崔书红1,潘英姿2,张建辉3 (1.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北京100035: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3.中国环境 ...

  • 景观生态学5-7章思考题答案
  • 第五章 29. 如何理解景观的稳定性?景观亚稳定模型有何意义? ①对景观稳定性的认识多借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把景观稳定性表达为抗性.持续性.惰性.弹性等多种概念. ②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其原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的能力: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回归原有状态的能力,即受干扰后的 ...

  • 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 第26卷第2期干旱区地理 V0126No2 2003年6月 ARID 1,AND GEOGRAPHY ]un 2003 文章编号:1000-6060(2003)02-0166-07 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徐燕 周华荣 (中国科学院新葺匠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生态 ...

  • 土地生态学终极版
  • . 土地: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生 态学.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以及人文以及人类活动种种结果组 成的生态系统 土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组成与特性.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优化利用 和调控机制的学科.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 ...

  • 污染河流生态修复
  •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题目:污染河流生态修复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2013年 月 摘要:本文介绍了河流系统诸功能以及河流健康之间的关系, 从河流与人的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出发, 系统的探讨了原始自然阶段.工程控制阶段.污染治理阶段和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和改善等四个阶段的河流特点和治理条件, 分析 ...

  • 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 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摘要:生态脆弱性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而湿地是水陆交汇作用形成的典型脆弱生态系统,其评价研究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湿地脆弱性评价研究经历了从湿地脆弱性特征定性评价,到湿地脆弱性定量评价,再到气候变化下湿地脆弱性评价的发展历程.首先,分析了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