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若干思考--例子

关于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若干思考

(外国语学院 杨洁慧 英语096)

摘要:浙江是人口老龄化最突出的省份之一, 而老龄化现象在农村中尤为明显。《浙江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显示,浙江省老年人口总量将继续呈逐渐增长态势,2010年60岁及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17%,2020年上升到21%,2044年将达到41%。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迁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会更严峻。因此,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必将是社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老龄化,农村,现状,影响,应对

一、 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促使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又使得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同时,随着浙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迅速,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迁移和落户到城镇,农村考出的大中专学生毕业后也大都在城镇落户就业,而这些家庭中的老年人口大多滞留在农村,成为加剧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因素。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有以下特点:

1.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浙江省农村的老年人口增长较快,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省65岁及以上的农村常住老年人口为254.4万人,占农村常住人口的10.6%,到2006年达到了270.7万人,占12.5%,年均增长10.4‰,并且55~64岁人口占农村人口的11.2%,达到了241.6万,这些人口如今已步入老龄人口行列。

2.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巨大的城乡差距使得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使城乡之间的老龄化状况出现了逆转。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人口老龄化开始明显快于城镇,而且城乡差距逐年拉大。1990年浙江省农村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农村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9%,城镇相应的比重为6.6%,两者仅相差0.3个百分点;2000年农村的比率为10.6%,城镇为7.2%,两者差

距扩大到了3.4个百分点;到了2006年,农村的比率更是达到了12.5%,城镇为

8.9%,差距进一步扩大到3.6个百分点。

3.农村“空巢老人”增多,独身老人比重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伴随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和家庭小型化趋势的到来,农村“空巢老人”逐年增多,空巢化程度加剧。2000年浙江农村空巢率为36.6%。到2006年,这一比率达到了59.1%,其中独身老人比重达到了36.8%,高于同期城镇独身老人33.0%的水平。日前,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10年浙江省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率为59.56%,呈现出较快增长趋势。

二、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保障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养老的需求,农村的养老压力持续加。日趋严重的农村老龄化问题,必将对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提出严峻挑战。

1.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降低了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农村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低素质决定了农村老年人口大部分都是体力劳动者,年龄对他们的自我养老能力影响很大。随着老年人口中高龄人群比重的增加,降低了老龄人口的自我养老能力,同时也降低老龄人口自理能力。大部分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身体健康仅占23.4%。农村老年人口高龄化和健康状况的下降,无疑加重了农村养老的负担和压力。

2.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农村家庭的子女数也大大下降,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的比例上升。2000年,浙江农村三人及以下户占家庭户的比重为63.8%,2006年这一比重增加到69.2%。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核心化,使过去一般是多对夫妇供养一对老人变成现在一对夫妇供养两对及两对以上老人,无论财力上还是精力上,都让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

3.“空巢老人”的增多,独身老人比重上升,加大了农村养老的社会化需求。农村“空巢老人”不断增多,使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失去优势。传统的家庭养老不仅由子女为老人提供经济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活照顾和精神抚慰。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后,虽然也履行了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但考虑到进城农民的自身经济状况,供养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无法给予老人必要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农村老人尤其是高龄人口中独身老人,由于缺少了“老来伴”,没有在生活上相互照应、在情感上相互慰藉的对象,使得养老更加困难。农村“空巢老人”和独身老人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缺少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必然对社会化养老提出迫切需求。

三、 如何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孟子所描述的理想社会的一幕,也是中国几千年来被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切实解决广大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无疑更是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必须在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基础上,针对日益严峻的农村老龄化趋势,基于现实国情,按照中央提出的“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逐步完善”的基本思路,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级推进,构建新型的多元化农村养老制度。

1. 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当前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当前在经济和生活上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帮助的农村老年人口在逐年增加。因而,逐步由传统的家庭养老过渡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并举,再过渡到社会养老,这将是农村养老的一大趋势,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要顺利实现这一过渡,政府的参与程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同时必须要解决好两大问题。

2.分类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尽早筹划未来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社会保险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稳定器,要真正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必须依托于建立切合我国农村实际的现实可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因人制宜,针对不同身份的农村劳动力,根据其经济社会属性和负担能力的不同,分层次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在制度设计时,既要考虑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本身的特殊性,也要考虑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与城镇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在未来接轨的问题。

3.大力发展农村“家政型”养老服务机构,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满足“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构建和谐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除了要解决由于生活需要而产生的经济方面的需求外(尽管这是目前问题的关键),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对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随着农村“空巢老人”的逐渐增多,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存在诸多不便,对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显得尤为迫切。但是,受农村条件的限制,目前在农村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尚存在三大不同于城市的制约因素:一是受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老人不愿意离开家到敬老院去养老,而子女送父母去敬老院等间接养老方式也可能会受到不尽孝道的谴责;二是农村卫生保健服务机构以及菜场、自来水、煤气等生活设施的不完善,使得农村老人的生活更加不方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三是由于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缺少足够的提供养老服务的劳动力。

关于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若干思考

(外国语学院 杨洁慧 英语096)

摘要:浙江是人口老龄化最突出的省份之一, 而老龄化现象在农村中尤为明显。《浙江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显示,浙江省老年人口总量将继续呈逐渐增长态势,2010年60岁及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17%,2020年上升到21%,2044年将达到41%。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迁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会更严峻。因此,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必将是社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老龄化,农村,现状,影响,应对

一、 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促使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又使得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同时,随着浙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迅速,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迁移和落户到城镇,农村考出的大中专学生毕业后也大都在城镇落户就业,而这些家庭中的老年人口大多滞留在农村,成为加剧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因素。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有以下特点:

1.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浙江省农村的老年人口增长较快,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省65岁及以上的农村常住老年人口为254.4万人,占农村常住人口的10.6%,到2006年达到了270.7万人,占12.5%,年均增长10.4‰,并且55~64岁人口占农村人口的11.2%,达到了241.6万,这些人口如今已步入老龄人口行列。

2.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巨大的城乡差距使得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使城乡之间的老龄化状况出现了逆转。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人口老龄化开始明显快于城镇,而且城乡差距逐年拉大。1990年浙江省农村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农村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9%,城镇相应的比重为6.6%,两者仅相差0.3个百分点;2000年农村的比率为10.6%,城镇为7.2%,两者差

距扩大到了3.4个百分点;到了2006年,农村的比率更是达到了12.5%,城镇为

8.9%,差距进一步扩大到3.6个百分点。

3.农村“空巢老人”增多,独身老人比重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伴随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和家庭小型化趋势的到来,农村“空巢老人”逐年增多,空巢化程度加剧。2000年浙江农村空巢率为36.6%。到2006年,这一比率达到了59.1%,其中独身老人比重达到了36.8%,高于同期城镇独身老人33.0%的水平。日前,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10年浙江省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率为59.56%,呈现出较快增长趋势。

二、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保障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养老的需求,农村的养老压力持续加。日趋严重的农村老龄化问题,必将对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提出严峻挑战。

1.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降低了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农村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低素质决定了农村老年人口大部分都是体力劳动者,年龄对他们的自我养老能力影响很大。随着老年人口中高龄人群比重的增加,降低了老龄人口的自我养老能力,同时也降低老龄人口自理能力。大部分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身体健康仅占23.4%。农村老年人口高龄化和健康状况的下降,无疑加重了农村养老的负担和压力。

2.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农村家庭的子女数也大大下降,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的比例上升。2000年,浙江农村三人及以下户占家庭户的比重为63.8%,2006年这一比重增加到69.2%。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核心化,使过去一般是多对夫妇供养一对老人变成现在一对夫妇供养两对及两对以上老人,无论财力上还是精力上,都让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

3.“空巢老人”的增多,独身老人比重上升,加大了农村养老的社会化需求。农村“空巢老人”不断增多,使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失去优势。传统的家庭养老不仅由子女为老人提供经济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活照顾和精神抚慰。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后,虽然也履行了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但考虑到进城农民的自身经济状况,供养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无法给予老人必要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农村老人尤其是高龄人口中独身老人,由于缺少了“老来伴”,没有在生活上相互照应、在情感上相互慰藉的对象,使得养老更加困难。农村“空巢老人”和独身老人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缺少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必然对社会化养老提出迫切需求。

三、 如何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孟子所描述的理想社会的一幕,也是中国几千年来被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切实解决广大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无疑更是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必须在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基础上,针对日益严峻的农村老龄化趋势,基于现实国情,按照中央提出的“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逐步完善”的基本思路,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级推进,构建新型的多元化农村养老制度。

1. 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当前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当前在经济和生活上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帮助的农村老年人口在逐年增加。因而,逐步由传统的家庭养老过渡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并举,再过渡到社会养老,这将是农村养老的一大趋势,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要顺利实现这一过渡,政府的参与程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同时必须要解决好两大问题。

2.分类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尽早筹划未来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社会保险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稳定器,要真正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必须依托于建立切合我国农村实际的现实可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因人制宜,针对不同身份的农村劳动力,根据其经济社会属性和负担能力的不同,分层次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在制度设计时,既要考虑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本身的特殊性,也要考虑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与城镇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在未来接轨的问题。

3.大力发展农村“家政型”养老服务机构,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满足“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构建和谐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除了要解决由于生活需要而产生的经济方面的需求外(尽管这是目前问题的关键),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对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随着农村“空巢老人”的逐渐增多,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存在诸多不便,对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显得尤为迫切。但是,受农村条件的限制,目前在农村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尚存在三大不同于城市的制约因素:一是受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老人不愿意离开家到敬老院去养老,而子女送父母去敬老院等间接养老方式也可能会受到不尽孝道的谴责;二是农村卫生保健服务机构以及菜场、自来水、煤气等生活设施的不完善,使得农村老人的生活更加不方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三是由于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缺少足够的提供养老服务的劳动力。


相关内容

  • "枫桥经验"的治理智慧
  • 枫桥在哪里? 在中国的版图上,枫桥只是一个普通的江南小镇.但是,上个世纪60年代,它却红遍中国.因为"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1963年,毛泽东在枫桥人创造的经验材料上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这就是著名 ...

  • 浅谈海西建设中福建人力资源开发
  • 2008年2月第26卷第1期 龙岩学院学报 JOURNALOFLONGYANUNIVERSITY February2008Vol.26No.1 浅谈海西建设中福建人力资源开发 吴雪萍,苏天恩 (泉州师范学院人事处 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在阐述福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其他周边沿海 ...

  • 社会热点问题分析
  • 目录 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现状研究 摘要: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同时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小受到的教育,谈人口问题必提"人多地少",到现在经常被提及的"人口安全",即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在内的人口问题,是中国客观存在的许多基本国情中 ...

  • 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 条例>的决定 (2007年9月28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 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决定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删去第二十三条. 二 ...

  • 2012年浙江中考历史试卷台州
  • 2012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台州市卷)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试题卷 亲爱的考生: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仔细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 准考证号 姓名 以下几点: 1.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 ...

  • 浅析嘉兴市户籍改革政策
  • 浅析嘉兴市户籍改革政策 一. 政策概要 浙江省嘉兴市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迁移制度,并鼓励有地居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被征地居民养老保险.以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等 从10月1日起,浙江省嘉兴市将建立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迁移制度,以及按居住地划分的人口统计制度.同时,嘉兴 ...

  • 美丽乡村建设亟待实现"四大转变"
  • [提 要]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大部分国土面积是农村,即使将来城镇化水平到了百分之七十,还会有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为此,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中共中 ...

  • 科技副镇长赴杭州XX街道经济工作学习体会
  • 杭州市滨江区委.区政府.长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出台各项扶持企业发展优惠政策,规范市场,培育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着力构建重商.亲商.扶商的良好氛围,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为建设天堂硅谷,打造品质杭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通过在浙江杭州滨江长河街道三个月的学习,我体会到长河街道 ...

  • 论户籍制度改革
  • 摘要:中国现行户籍制度不仅呈现典型的二元化结构,还将我国公民的迁徙自由.接受教育和享受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基本权利限定在户籍所在地的区域内,大大削弱了公民权利的功能,间接导致了"户籍歧视".笔者以为,户籍制度本身虽与公民权利无关,但户籍制度的改革成功与否,最终路归何方,却关系着公民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