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第五讲 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一、知识梳理

(一)氯气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

常温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能溶于水、比空气重、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氯气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被氧化成高价态) 如:①2Na+Cl2③2Fe+3Cl2

点燃

2NaCl(产生白烟)②Cu+Cl2

点燃

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

点燃

2FeCl3(产生棕色的烟)注:常温下干燥的氯气或液氯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通常

储存在钢瓶中。

(2)与非金属反应 如:①H2+Cl2 H2+Cl2

点燃

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光照

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2PCl3(氯气不足,产生白雾)2P+5Cl2

HCl+HClO

NaCl+NaClO+H2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

点燃

②2P+3Cl2

点燃

2PCl5(氯气充足,产生白烟)

(3)与水反应:Cl2+H2O (4)与碱反应:Cl2+2NaOH 2Cl2+2Ca(OH)2

Ca(ClO)2+CaCl2+2H2O(用于制漂粉精)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漂粉精的漂白原理)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如:①2FeCl2+Cl2 ②2KI+Cl2

2FeCl3

2KCl + I2(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用于氯气的检验)

2HCl + H2SO4

③SO2+Cl2+2H2O

(6)与某些有机物反应 如:①CH4+Cl2

光照

CH3Cl + HCl(取代反应) ②CH2=CH2+Cl2 → CH2ClCH2Cl(加成反应)

3.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氯气溶于水得黄绿色的溶液——氯水。在氯水中有少部分氯分子与水反应, Cl2 + H2O

HCl + HClO (次氯酸),大部分是以Cl2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

注意:(1)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有:H2O、Cl2、HClO、H+、Cl-、ClO-、OH-;久置氯水则几乎是盐酸溶液。

① 一元弱酸,比H2CO3弱

(2)HClO的基本性质 ② 不稳定,2HClO ③ 强氧化性;

2HCl + O2↑

④ 漂白、杀菌能力,使色布、品红溶液等褪色。 4.氯气的实验室制备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即制备(原料、原理、反应发生装置)、净化(除杂、干燥)、收集(收集方法、验满)、尾气处理。

(1)原理: 2Cl

Cl2↑

MnO2+4HClMnCl2+Cl2↑+2H2O MnO2+4H++2Cl (2)净化:

Mn2++Cl2↑+2H2O

①除杂:用饱和食盐水除氯化氢气体。其中水可吸收除掉氯化氢,而大量食盐存在可以降低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②干燥:用浓硫酸除水。

(3)收集: ①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取气法。 ②验满:湿润的淀粉KI试纸Cl2+2KI(4)尾气处理:用NaOH溶液。

(5)替代制法:MnO2可被KMnO4、KClO3、NaClO等强氧化剂代替,反应常温即可进行;而浓盐酸可以被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替代 5.氯气的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2NaCl + 2H2O

电解

I2+2KCl I2使淀粉变蓝;或者看颜色。

2NaOH + H2↑ + Cl2↑

(二)氯化氢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1:500)其水溶液为盐酸。 2.盐酸的化学性质:(挥发性强酸的通性) 3.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及反应原理: NaCl + H2SO4 NaHSO4 + NaCl

加热

NaHSO4 + HCl↑ (不加热或微热)

Na2SO4 + HCl↑ (加热到500ºC—600ºC)

Na2SO4 + 2HCl↑

总反应式:2NaCl + H2SO4

加热

(2)装置:与制氯气的装置相似 (3)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方法: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是否变红或用玻璃棒蘸浓氨水靠近是否有白烟产生 (5)尾气处理: 用水吸收(倒扣漏斗) (三)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包括 F、Cl、Br、I 、At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第VII A 族 第2到6周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出相似性和递变性。 2.卤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比较

3.卤素元素的有关特性

(1)F2遇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F并放出O2。

(2)HF是弱酸、剧毒,但能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HF由于形成分子间氢键相互缔合,沸点反常的高。

(3)溴是唯一的液态非金属,易挥发,少量的液溴保存要用水封。

(4)碘易升华,遇淀粉显蓝色;碘的氧化性较弱,它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低价化合物。 (5)AgX中只有AgF溶于水,且不具有感光性;CaF2中只有CaF2难溶。 4.卤素间的置换反应及X-离子的检验:

(1)Cl2 + 2Br-

Br2 + 2Cl- Cl2 + 2I-

I2 + 2Cl-

Br2 + 2I- = I2 + 2Br-

结论:氧化性:Cl2 > Br2 > I2; 还原性:I-> Br- > Cl-

(2)溴和碘在不同溶剂中所生成溶液(由稀到浓)的颜色变化

(3)X-离子的检验

Cl- 白色沉淀

Br- + AgNO3 + HNO3 浅黄色沉淀

I- 黄色沉淀

二、课堂精讲例题

例题1砹(At)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常温下单质是固态,颜色比碘单质深 B.HAt是不稳定的弱还原剂 C.单质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D.NaAt溶于水,而AgAt不溶于水

搭配课堂训练题

题目: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一种X-(X-为Cl-、Br-、I-),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 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Cl、I

变为橙

B.Br、I、Cl D.Cl、I、Br

---

C.I、Br、Cl

例题2氰气的分子式为(CN)2,其性质和卤素相似,称为“类卤素”。以下关于(CN)2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CN)2化学性质活泼 B.(CN)2不能和NaOH反应 C.(CN)2参加反应时常做氧化剂 D.(CN)2可以和H2反应

搭配课堂训练题

题目:1.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很像卤素单质,它能与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化合生成卤化物,也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IBr+H2O

HBr+HIO,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很多反应中是强氧化剂 B.在与水反应时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C.IBr与AgNO3溶液反应会生成AgBr沉淀 D.IBr与NaOH反应时,生成NaBr和NaIO (OCN)2、(SCN)2等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在化学上被称为“类卤素”,CN-、OCN-、SCN-等的2.(CN)2、

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称为类卤离子。不同的卤素也可生成卤素互化物,如BrF3。下列关于(CN)2的性质,不像卤素的反应是( )

A.在碱溶液中生成CN-和OCN- C.可能在空气中燃烧

B.与卤素反应生成CNCl、CNBr等

D.可能与银、汞、铅等反应生成难溶盐

例题3 欲除去液溴中溶解的少量氯气应采用的方法是

A.用CCl4萃取

B.加入AgNO3溶液 D.加入适量溴化钠溶液

C.加入适量KI溶液

例题4足量的浓硫酸与10g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混合物强烈反应,把生成的氯化氢全部被适量水吸收,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MnO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碘化钾溶液中得到11.6g碘单质,试计算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搭配课堂训练题

题目:碘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0g,跟足量Cl2反应后,经加热、烘干最后得固体6.64g, 求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

三、课后自我检测

A类题(10道题): 题目: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液氯 B.碘酒 C.漂白粉 D.盐酸

2.碘缺乏病是目前已知的导致人类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全国性问题,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智力工程”,最经济可行的措施是( )

A.食盐加碘 B.饮用水加碘 C.大量食用海带 D.注射含碘药剂 3.下列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

A.Na在Cl2中燃烧生成白烟 B.Cu在Cl2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 C.红磷在Cl2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D.H2在Cl2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4.检验稀碘水和稀溴水时,所用的最佳试剂是 ( ) A.淀粉溶液 B.氯水 C.NaOH溶液 D.NaBr溶液

5.在氯水中加入KI溶液,振荡,再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液体呈紫色 B.液体分两层,上层无色,下层紫色

C.液体分两层,上层紫色,下层无色 D.液体分两层,上下均为紫色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漂白粉的成分是次氯酸钙 B.氟化氢在空气中呈现白雾,这白雾有毒 C.KI的水溶液能使淀粉变蓝 D.氟气通入水中有HFO生成

7.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A.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盖的玻璃瓶中 B.氯水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C.液溴保存在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固体碘放在棕色细口瓶中

8.氟气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在加热的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氟气与烧碱完全 反应,生成NaF和另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

A.H2 B.HF C.O2 D.OF2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漂白粉时若加少许稀盐酸可增强其漂白性 B.液氯有酸性,而氯水也有酸性 C.Cl2能氧化有色物质而具漂白性 D.Cl离子比Cl原子活泼

,使碘,把

10.(1)要除去氯化钠里混有的少量溴化钠和碘,可先将固体混合物碘除去;再将处理过的残渣溶于水,向溶液中先 , 充分反应后,再加入适量的 晶,即得纯净的NaCl。

(2)盛放溴水的试剂瓶不能用橡胶塞,其原因是;装碘的瓶子不能用铁

,分层后进行

操作,最后将溶液蒸发结

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用自来水配制碘化钾溶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类题(10道题):

题目:

1.下图中A处通入Cl2,关闭B阀时,C处湿润的红色布条无变化;打开B阀时,C处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则D中的溶液是:(

)

A.浓H2SO4 B.H2O C.NaOH溶液 D.饱和食盐水 2.要确认集气瓶中是否集满氯气,正确的操作是( )

A.将AgNO3溶液滴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生成白色沉淀 B.用手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上方,观察是否变蓝

C.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粘在玻棒一端,伸到集气瓶口附近,观察是否变蓝 D.将紫色石蕊液试滴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先变红后褪色

3.1mol两种卤素单质的混合物与H2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后,生成的卤化氢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8.5,则这两种卤素单质可能是( )

A.Br2、I2 B. Br2、Cl2 C.Cl2、F2 D.F2、I2

4.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其中生成+3价铁盐的是( )

A.铁和稀硫酸 B.铁和氯化铜溶液 C.铁和氯气 D.铁和氧气

5.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类似卤素单质, 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IBr+H2OHBr+HIO,下列关于IBr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IBr是化合物 B.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 C.IBr跟水反应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IBr跟NaOH稀溶液反应生成NaBr和NaIO

6.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

A.“白雪牌”漂白精可令所有有色物质黯然失“色”,没有最白,只有更白 B.液态氯化氢是100%的盐酸,其氢离子浓度极大 C.氯元素有毒,禁入口中

D.CaCl2具有吸水性和潮解性,夏日用CaCl2溶液喷洒柏油路,可有效保护路面

7.下列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Cl-----Cl2 B.MnO-4----Mn

-C.NaCl----HCl D.SO24----BaSO4

8.能在浓盐酸中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

2+--

A.Na+、Cl-、Ca2+、ClO- B.K+、SO24、Mg、MnO4

3+2+++2+-2--

NOSONOC.Fe、、Cu、 D.Na、K、Mg、 343

9.某金属与氯形成的化合物中,质量比为1︰1.9,原子个数比为1︰3,则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 B.56 C.23 D.64

10.下列物质的性质比较中错误的是 ( )

A.溶解性: Na2CO3HCl>HBr>HI C.离子半径: F<Cl<Br<I D.得电子能力:F2>Cl2>Br2>I2

答案: 1.C 2.C 3.BD 4.C 5.C 6.D 7.A 8.D 9.B 10.A C类题(5道题): 题目:

1.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单质间化合直接制取的是( )

A.FeCl3

B.CuCl2

C.HCl

D.FeCl2

2.Na 、Mg 、Al各1mol分别与0.1L5mol/L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 A.一样多 B.Na最多,Mg 、Al相同

C.Al最多Na最少 D.Na最多Al最少

3.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消耗 B.Ⅱ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C.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

D.Ⅳ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

4.F为有磁性的化合物。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及次要产物均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E________。

(2)指出MnO2在相关反应中的作用:反应①中是_______剂,反应②中是_______剂。

(3)若反应①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则A是________(填化学式);若反应①是在常温 条件下进行,

则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如在上述两种条件下得到 等质量的C单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

5.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进行此实验,所用仪器如下图:

(1)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处的字母): 接_____接_____接,接。

(2)在装置中:①饱和食盐水起的作用是。 (3)化学实验中检验是否有Cl2产生常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如果有Cl2产生,可 观察到的现

在产生Cl2的导管口,在看

象是 ,写出反应方程式 。某同学将试纸长时间放 到以上现象后,发现试纸又变为无色。写出此时发生的氧化 式 。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还原方程

①气体发生装置中进行的反应:

②尾气吸收装置中进行的反应:。

第五讲 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一、知识梳理

(一)氯气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

常温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能溶于水、比空气重、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氯气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被氧化成高价态) 如:①2Na+Cl2③2Fe+3Cl2

点燃

2NaCl(产生白烟)②Cu+Cl2

点燃

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

点燃

2FeCl3(产生棕色的烟)注:常温下干燥的氯气或液氯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通常

储存在钢瓶中。

(2)与非金属反应 如:①H2+Cl2 H2+Cl2

点燃

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光照

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2PCl3(氯气不足,产生白雾)2P+5Cl2

HCl+HClO

NaCl+NaClO+H2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

点燃

②2P+3Cl2

点燃

2PCl5(氯气充足,产生白烟)

(3)与水反应:Cl2+H2O (4)与碱反应:Cl2+2NaOH 2Cl2+2Ca(OH)2

Ca(ClO)2+CaCl2+2H2O(用于制漂粉精)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漂粉精的漂白原理)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如:①2FeCl2+Cl2 ②2KI+Cl2

2FeCl3

2KCl + I2(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用于氯气的检验)

2HCl + H2SO4

③SO2+Cl2+2H2O

(6)与某些有机物反应 如:①CH4+Cl2

光照

CH3Cl + HCl(取代反应) ②CH2=CH2+Cl2 → CH2ClCH2Cl(加成反应)

3.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氯气溶于水得黄绿色的溶液——氯水。在氯水中有少部分氯分子与水反应, Cl2 + H2O

HCl + HClO (次氯酸),大部分是以Cl2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

注意:(1)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有:H2O、Cl2、HClO、H+、Cl-、ClO-、OH-;久置氯水则几乎是盐酸溶液。

① 一元弱酸,比H2CO3弱

(2)HClO的基本性质 ② 不稳定,2HClO ③ 强氧化性;

2HCl + O2↑

④ 漂白、杀菌能力,使色布、品红溶液等褪色。 4.氯气的实验室制备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即制备(原料、原理、反应发生装置)、净化(除杂、干燥)、收集(收集方法、验满)、尾气处理。

(1)原理: 2Cl

Cl2↑

MnO2+4HClMnCl2+Cl2↑+2H2O MnO2+4H++2Cl (2)净化:

Mn2++Cl2↑+2H2O

①除杂:用饱和食盐水除氯化氢气体。其中水可吸收除掉氯化氢,而大量食盐存在可以降低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②干燥:用浓硫酸除水。

(3)收集: ①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取气法。 ②验满:湿润的淀粉KI试纸Cl2+2KI(4)尾气处理:用NaOH溶液。

(5)替代制法:MnO2可被KMnO4、KClO3、NaClO等强氧化剂代替,反应常温即可进行;而浓盐酸可以被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替代 5.氯气的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2NaCl + 2H2O

电解

I2+2KCl I2使淀粉变蓝;或者看颜色。

2NaOH + H2↑ + Cl2↑

(二)氯化氢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1:500)其水溶液为盐酸。 2.盐酸的化学性质:(挥发性强酸的通性) 3.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及反应原理: NaCl + H2SO4 NaHSO4 + NaCl

加热

NaHSO4 + HCl↑ (不加热或微热)

Na2SO4 + HCl↑ (加热到500ºC—600ºC)

Na2SO4 + 2HCl↑

总反应式:2NaCl + H2SO4

加热

(2)装置:与制氯气的装置相似 (3)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方法: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是否变红或用玻璃棒蘸浓氨水靠近是否有白烟产生 (5)尾气处理: 用水吸收(倒扣漏斗) (三)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包括 F、Cl、Br、I 、At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第VII A 族 第2到6周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出相似性和递变性。 2.卤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比较

3.卤素元素的有关特性

(1)F2遇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F并放出O2。

(2)HF是弱酸、剧毒,但能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HF由于形成分子间氢键相互缔合,沸点反常的高。

(3)溴是唯一的液态非金属,易挥发,少量的液溴保存要用水封。

(4)碘易升华,遇淀粉显蓝色;碘的氧化性较弱,它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低价化合物。 (5)AgX中只有AgF溶于水,且不具有感光性;CaF2中只有CaF2难溶。 4.卤素间的置换反应及X-离子的检验:

(1)Cl2 + 2Br-

Br2 + 2Cl- Cl2 + 2I-

I2 + 2Cl-

Br2 + 2I- = I2 + 2Br-

结论:氧化性:Cl2 > Br2 > I2; 还原性:I-> Br- > Cl-

(2)溴和碘在不同溶剂中所生成溶液(由稀到浓)的颜色变化

(3)X-离子的检验

Cl- 白色沉淀

Br- + AgNO3 + HNO3 浅黄色沉淀

I- 黄色沉淀

二、课堂精讲例题

例题1砹(At)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常温下单质是固态,颜色比碘单质深 B.HAt是不稳定的弱还原剂 C.单质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D.NaAt溶于水,而AgAt不溶于水

搭配课堂训练题

题目: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一种X-(X-为Cl-、Br-、I-),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 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Cl、I

变为橙

B.Br、I、Cl D.Cl、I、Br

---

C.I、Br、Cl

例题2氰气的分子式为(CN)2,其性质和卤素相似,称为“类卤素”。以下关于(CN)2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CN)2化学性质活泼 B.(CN)2不能和NaOH反应 C.(CN)2参加反应时常做氧化剂 D.(CN)2可以和H2反应

搭配课堂训练题

题目:1.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很像卤素单质,它能与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化合生成卤化物,也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IBr+H2O

HBr+HIO,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很多反应中是强氧化剂 B.在与水反应时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C.IBr与AgNO3溶液反应会生成AgBr沉淀 D.IBr与NaOH反应时,生成NaBr和NaIO (OCN)2、(SCN)2等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在化学上被称为“类卤素”,CN-、OCN-、SCN-等的2.(CN)2、

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称为类卤离子。不同的卤素也可生成卤素互化物,如BrF3。下列关于(CN)2的性质,不像卤素的反应是( )

A.在碱溶液中生成CN-和OCN- C.可能在空气中燃烧

B.与卤素反应生成CNCl、CNBr等

D.可能与银、汞、铅等反应生成难溶盐

例题3 欲除去液溴中溶解的少量氯气应采用的方法是

A.用CCl4萃取

B.加入AgNO3溶液 D.加入适量溴化钠溶液

C.加入适量KI溶液

例题4足量的浓硫酸与10g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混合物强烈反应,把生成的氯化氢全部被适量水吸收,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MnO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碘化钾溶液中得到11.6g碘单质,试计算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搭配课堂训练题

题目:碘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0g,跟足量Cl2反应后,经加热、烘干最后得固体6.64g, 求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

三、课后自我检测

A类题(10道题): 题目: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液氯 B.碘酒 C.漂白粉 D.盐酸

2.碘缺乏病是目前已知的导致人类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全国性问题,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智力工程”,最经济可行的措施是( )

A.食盐加碘 B.饮用水加碘 C.大量食用海带 D.注射含碘药剂 3.下列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

A.Na在Cl2中燃烧生成白烟 B.Cu在Cl2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 C.红磷在Cl2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D.H2在Cl2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4.检验稀碘水和稀溴水时,所用的最佳试剂是 ( ) A.淀粉溶液 B.氯水 C.NaOH溶液 D.NaBr溶液

5.在氯水中加入KI溶液,振荡,再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液体呈紫色 B.液体分两层,上层无色,下层紫色

C.液体分两层,上层紫色,下层无色 D.液体分两层,上下均为紫色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漂白粉的成分是次氯酸钙 B.氟化氢在空气中呈现白雾,这白雾有毒 C.KI的水溶液能使淀粉变蓝 D.氟气通入水中有HFO生成

7.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A.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盖的玻璃瓶中 B.氯水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C.液溴保存在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固体碘放在棕色细口瓶中

8.氟气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在加热的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氟气与烧碱完全 反应,生成NaF和另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

A.H2 B.HF C.O2 D.OF2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漂白粉时若加少许稀盐酸可增强其漂白性 B.液氯有酸性,而氯水也有酸性 C.Cl2能氧化有色物质而具漂白性 D.Cl离子比Cl原子活泼

,使碘,把

10.(1)要除去氯化钠里混有的少量溴化钠和碘,可先将固体混合物碘除去;再将处理过的残渣溶于水,向溶液中先 , 充分反应后,再加入适量的 晶,即得纯净的NaCl。

(2)盛放溴水的试剂瓶不能用橡胶塞,其原因是;装碘的瓶子不能用铁

,分层后进行

操作,最后将溶液蒸发结

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用自来水配制碘化钾溶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类题(10道题):

题目:

1.下图中A处通入Cl2,关闭B阀时,C处湿润的红色布条无变化;打开B阀时,C处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则D中的溶液是:(

)

A.浓H2SO4 B.H2O C.NaOH溶液 D.饱和食盐水 2.要确认集气瓶中是否集满氯气,正确的操作是( )

A.将AgNO3溶液滴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生成白色沉淀 B.用手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上方,观察是否变蓝

C.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粘在玻棒一端,伸到集气瓶口附近,观察是否变蓝 D.将紫色石蕊液试滴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先变红后褪色

3.1mol两种卤素单质的混合物与H2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后,生成的卤化氢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8.5,则这两种卤素单质可能是( )

A.Br2、I2 B. Br2、Cl2 C.Cl2、F2 D.F2、I2

4.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其中生成+3价铁盐的是( )

A.铁和稀硫酸 B.铁和氯化铜溶液 C.铁和氯气 D.铁和氧气

5.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类似卤素单质, 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IBr+H2OHBr+HIO,下列关于IBr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IBr是化合物 B.在很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 C.IBr跟水反应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IBr跟NaOH稀溶液反应生成NaBr和NaIO

6.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

A.“白雪牌”漂白精可令所有有色物质黯然失“色”,没有最白,只有更白 B.液态氯化氢是100%的盐酸,其氢离子浓度极大 C.氯元素有毒,禁入口中

D.CaCl2具有吸水性和潮解性,夏日用CaCl2溶液喷洒柏油路,可有效保护路面

7.下列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Cl-----Cl2 B.MnO-4----Mn

-C.NaCl----HCl D.SO24----BaSO4

8.能在浓盐酸中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

2+--

A.Na+、Cl-、Ca2+、ClO- B.K+、SO24、Mg、MnO4

3+2+++2+-2--

NOSONOC.Fe、、Cu、 D.Na、K、Mg、 343

9.某金属与氯形成的化合物中,质量比为1︰1.9,原子个数比为1︰3,则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 B.56 C.23 D.64

10.下列物质的性质比较中错误的是 ( )

A.溶解性: Na2CO3HCl>HBr>HI C.离子半径: F<Cl<Br<I D.得电子能力:F2>Cl2>Br2>I2

答案: 1.C 2.C 3.BD 4.C 5.C 6.D 7.A 8.D 9.B 10.A C类题(5道题): 题目:

1.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单质间化合直接制取的是( )

A.FeCl3

B.CuCl2

C.HCl

D.FeCl2

2.Na 、Mg 、Al各1mol分别与0.1L5mol/L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 A.一样多 B.Na最多,Mg 、Al相同

C.Al最多Na最少 D.Na最多Al最少

3.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消耗 B.Ⅱ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C.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

D.Ⅳ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

4.F为有磁性的化合物。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及次要产物均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E________。

(2)指出MnO2在相关反应中的作用:反应①中是_______剂,反应②中是_______剂。

(3)若反应①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则A是________(填化学式);若反应①是在常温 条件下进行,

则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如在上述两种条件下得到 等质量的C单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

5.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进行此实验,所用仪器如下图:

(1)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处的字母): 接_____接_____接,接。

(2)在装置中:①饱和食盐水起的作用是。 (3)化学实验中检验是否有Cl2产生常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如果有Cl2产生,可 观察到的现

在产生Cl2的导管口,在看

象是 ,写出反应方程式 。某同学将试纸长时间放 到以上现象后,发现试纸又变为无色。写出此时发生的氧化 式 。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还原方程

①气体发生装置中进行的反应:

②尾气吸收装置中进行的反应:。


相关内容

  •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科 学 时:68学时 学 分:4学分 课程代码:B01001201 一.教学目的.任务与教学原则和方法 无机化学是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本学科的后续课程学习和能 ...

  • [配位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化学原理(含元素化学.配位化学两部分) 3.学时/学分:48 4.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结构化学等. 5.面向对象:化学.应用化学.生物学.药学及化学相关专业. 6.开课院(系).教研室:化学化工 ...

  • 2017年高考全国卷考试大纲
  • 2017年高考全国卷考试大纲:化学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 ...

  • 2010-2011学年度第期高中化学教学计划表--高三化学
  • 高三化学: 一.课时安排 建议每周化学复习课时为5课时,一轮复习的时间为:2010年9月初--2011年3月初.具体可分为:10年9月初--10年10月下旬,复习必修1及其与必修2部分的整合:10年11月初--10年11月中旬,复习选修3及其与必修2部分的整合:10年11月下旬--2011年元月中旬 ...

  •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126 其中实验学时:6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天然产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一门学科,是药学专业.药剂专业.药分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本课程重点讲授天然产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理化 ...

  •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高职高专
  •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教学学时:30(理论)+ 30(实践) 课程学分:3 先行课程:对于五年制学生,需要先学习基础化学:对于三年制学生,则可直接进行学习 适用专业:药学 参考教材: 1.<无机化学>牛秀明 吴瑛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温州大学2017年无机化学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 温州大学2017年无机化学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无机化学属我校进行命题的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扎实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二.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第五 ...

  • 三种版本的高中化学必修2比较
  • 三种版本的高中化学必修2比较 化学2是高中生学习完化学1之后的第二个高中化学必修模块课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从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和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三个主题界定了核心内容.这些内容分三个单元在教材中得以体现.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 ...

  •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分析
  • 必修一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考点:常见仪器的使用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探究组成,性质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以选择和非选择的形式考查 分值约12到15分. 实验仪器的选择 基本操作的正确与否以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 ...

  • 无机化学课程
  •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简介 无机化学(1) Inorganic chemistry(1) 课程编号:22149901 学分:2 总学时:28学时(2-0周学时× 14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本课程的作用是要使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元素化 学的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