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经管类优秀毕业论文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

关系研究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Economic Growth

学 院: 商学院

专业班级: 金融学 金融082

学生姓名: 毛丽娜 学 号: 050831235

指导教师: 曹俐(副教授)

2012 年 6 月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目 录

1 引言 ······························································································································ 1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 2 文献综述 ····················································································································· 2

2.1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研究 ························································································· 2

2.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理论 ···································································· 4 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现状及存在问题 ·········································· 6

3.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6

3.2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现状及存在问题 ···································································· 9 4 实证研究 ··················································································································· 12

4.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12

4.2 实证分析 ················································································································ 12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18

5.1 结论 ························································································································· 18

5.2 政策建议 ················································································································ 19 结论 ·································································································································· 21 参考文献 ·························································································································· 22 致谢 ·································································································································· 24 附录 ·································································································································· 25

附表清单:

表1 城乡收入差距„„„„„„„„„„„„„„„„„„„„„„„„25 表2 第一产业贡献率„„„„„„„„„„„„„„„„„„„„„„„„26 表3 农村存款数„„„„„„„„„„„„„„„„„„„„„„„„„„27 表4 农村贷款数„„„„„„„„„„„„„„„„„„„„„„„„„„28 表 5 农村人均GDP „„„„„„„„„„„„„„„„„„„„„„„„29 表 6 实证分析各指标值„„„„„„„„„„„„„„„„„„„„„„„30

淮海工学院二〇一二届本科毕业论文 第 1 页 共 30 页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从古至今,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从2004年开始到2009年,这6年中共中央颁发的一号文件都是把“三农”问题作为文件的主题,这又一次强调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解决好“三农”问题对我国的重要性。今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了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2012年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尽可能满足对农产品的需求。2012年,中央将在确保主要农产品能够进一步满足需求的基础上,完善农业科技体制,加强农业科技的创新,将农业科技成果的运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深化科技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最终保证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一号文件的第4条中提到要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来推动农业的稳定发展,由此可见,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农村的发展,许多问题不断的浮现出来。虽然我国农村的条件有所改善,但是城乡差距还是很大,徐滇庆老师在《经济命脉系三农》的书中提到:“中国最穷的穷人不是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而是在西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农村金融在其成长中还有着其他的问题,如:农村信贷供给与需求不平衡问题,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问题,村镇银行的走向问题等等。村镇企业的发展也趋于缓慢,农村经济对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地降低。[1]

1.1.2 研究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2]。本文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这两个方面对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如何能促进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该关系研究对于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健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农村金融发展环境的改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两者的关系研究也有利于政府制定适合农村金融运行的政策和有利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有利于加大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对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增加有推动作用;有利于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并为促进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3]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概括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的内容及研究的方法。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介绍了国内外金融发展

淮海工学院二〇一二届本科毕业论文 第 2 页 共 30 页 的研究成果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研究成果。其中,国外的研究趋势按照不同流派进行分类,然后对各理论进行阐述。国内的研究趋势主要以时间为主线,对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是现状及问题分析,阐述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农村经济增长的现状,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实证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针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第五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针对农村金融、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对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定性分析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现状以及两者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定量分析是通过收集1978年至2010年的数据,也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中,本文采用了向量自回归模型来探讨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实证分析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对各个变量进行ADF 检验,并在向量自回归V AR 模型的基础上,对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然后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再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以及方差分解来探讨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

2 文献综述

2.1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研究

2.1.1 国外农村金融理论研究

(1)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农业信贷补贴理论”主要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之前。所谓的农业信贷理论就是以明显低于工业或其他贷款的利率发放贷款到农业上面,给予农业信贷优惠。农民通过这种信贷优惠政策可以以较低的借贷成本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此理论也存在着一些弊端,Fry (1995)[27]和Gonzalez-Vega (2003)[28]认为,农村信贷补贴理论过于注重数量而忽视了质量,虽然能充分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但是由于农户的信贷条件比较差,会使得金融机构部分贷款难以回收,最终会阻碍农村金融的发展。Vernon W·Ruttan 和Yujiro Hayami(1970)

[29]认为,农村信贷补贴理论夸大了农村信贷的需求,这使得少数人控制了农村金融信贷,并阻碍了信贷机构的发展。Yaron (1977)[30]指出,贫困的农民并不能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来满足他们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非正规金融来获得他们所需的资金。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信贷补贴论”逐步被“农村金融市场论”替代了。

(2)农村金融市场论。由于农业信贷理论的诸多弊端,在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期间,主流的农村金融理论是农村金融市场论。农业信贷补贴理论依赖于国家的帮助,而金融市场论破除的政府的干预,支持自由市场理论,强调市场的作用。虽然农村的金融市场论弥补了农业信贷补贴的弊端,但农村金

淮海工学院二〇一二届本科毕业论文 第 3 页 共 30 页 融市场论也存在着其自身的不足。Krahnen and Schmidt(1994)[31]指出政府调控失灵虽然是可能存在的,但是他们不认为金融市场完全依靠自身的调控就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政府的适当干预还是有必要的。

(3)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是在20世纪末产生的,是由斯蒂格利茨(2005) 提出的。该理论是在吸取了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和农村金融市场理论的经验之后,并结合当时金融发展的情况孕育而生的。该理论认为健康的农村金融市场需依赖一定的市场自由,也需要一定的政府调控。这个理论针对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还不是很成熟,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并不是完全对称的,贷款人有时候不能准确的了解借款人的情况,这样很容易使贷款人受到损失,也可能使优质的借款者贷不到款。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是不可行的。因此,为了农村金融市场健康成长,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有必要的,但政府不能过于干预,在调控的同时也应给予市场一定的自由。政府应采取间接手段调控金融市场,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使金融市场变得有秩序。[26]

2.1.2 国内农村金融理论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体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于农村经济的增长而言严重滞后,国内学者针对农村金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何广文(2001)指出,当前,我国农村中既存在着正规金融,又存在着非正规金融,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农村金融的二元结构导致的。同时,他还提出金融制度如果忽略金融需求者的需求而只是为政府服务,那会使农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主要表现为供给滞后于需求。[4]

林毅夫(2006)从金融体制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的农村金融当前的发展情况进行剖析。他指出,金融制度的完善要把重点放在中小金融机构上,因为中小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结构的完善、农村经济的增长、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林毅夫指出中小企业较大的信贷风险是造成民间金融广泛存在的根本原因,而国家的执行金融压抑是驱使民间金融范围更快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非正规金融有效率高、借贷成本低、借贷门槛低等优势,这些优势都是正规金融没有的。林毅夫认为金融创新对解决“三农”问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还提出了“龙头企业加上担保公司加上银行加上农户”四位一体的创新思路。[5]

熊德平(2009)认为,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减少金融的交易成本和价格是十分重要的。在农村金融体系构建方面,他认为农村正规金融因各方面的原因很难满足农村金融的需求,因此他主张鼓励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他还指出政府可以通过农村政策性金融对农村金融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但是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大部分可以由市场机制来体现,并一定要遵循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6]

淮海工学院二〇一二届本科毕业论文 第 4 页 共 30 页

2.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理论

2.2.1 国外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1)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金融抑制”理论是由罗纳德·麦金农(1973)提出的。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 ),是指国家通过名义利率限制、高准备要求、干预限制外源融资等手段来干预金融市场的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在金融抑制下,短期来看经济是增长了,但也牺牲了金融的发展,长期来看,金融抑制使得金融发展停滞不前,最终还是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增长。有学者认为,制定较高的利率可以减少金融抑制带来的作用,高利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的供不应求,同时,利率的提高可以带动人们储蓄的积极性,从而使人们把资金运用到更有效益的地方,最终使我国的资本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同年,E·S·肖(1973)提出了“金融深化”的概念,所谓的“金融深化”就是指政府要减少对金融市场的干预。他认为,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部分,因此对于经济的改革首先要从金融改革入手,政府应尽量减少对金融市场的干预,金融市场的改革主要是依靠金融市场的自我调节。“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都认为有效的金融改革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

世界银行报告小组指出: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和支持经济的增长,也就是说金融体系运行的效率如果增加了,那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稳定,以及缓解贫富差距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应当要与其实际的国情相联系,不能过度的依靠金融的发展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应当先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金融体系以及金融监管系统,在此基础上来促进金融的发展,最终带动经济的增长。

Ross·Levine (2004)[32][8][7][25]基于对金融与经济之间相关关系的分析,提出了金融的五个主要职能,分别是:为资本分配提供信息、监督投资过程与公司治理概况、分散风险、动员居民储蓄、为交易提供便利。他从这五个职能出发来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金融作用于经济的路径出发,全面地指出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2)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不重要

该理论提出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被我们所夸大了,而是经济的增长带动了金融的发展。根据这个观点,是因为经济的发展,人们有了多余的资金,于是带动了投融资需要的增加,从而促进了金融的发展。因此,经济的增长可以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体系的完善,Robinson (1952)

[34][33]、Lucas (1988)等通过研究也都支持这一观点。

(3)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

此观点认为,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推动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增长也会带动[9]金融的发展,这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是因为构建金融体系时产生了较高的成本,只

淮海工学院二〇一二届本科毕业论文 第 5 页 共 30 页 有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规模时才有能力进一步发展金融体系,换句话来说,经济的增长可以促进金融的发展,这就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由此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Greenood 和Jovanovie (1998)

2.2.2 国内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邓英淘、徐笑波等(1994)是我国第一批计算出了我国的农村金融相关率(FIR )指标的人,他们将“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存款”与“农村国民收入”之比作为FIR ,用此来表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程度。随后张兵、朱建华等人(2002)[11][35]等人的研究都支持了这一观点。 [9]对这一指标又进行了补充,他们认为农村金融资产应包括农村现金和农村储蓄,即把农户所持有的现金也加到了FIR 的分子中。他们的这种研究方法成为了后人研究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相关关系时必定参考的一种方法。他们的研究表明我国农村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呈显著正相关,但是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10]

谢丽霜(2003)在其所著的《西部开发中的金融支持与金融发展》一书中,她在对西部资本存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形成不足是西部经济发展的特点,同时也约束了西部经济的发展。谢丽霜还提出当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是金融,市场金融机制对实现西部地区资本的最优分配和提高西部资金使用的效率有促进作用,同时,金融市场的形成可以促进西部地区资源配置的优化,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强西部经济的实力。[12]

焦兵(2007)运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东部和西部的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其中,他结合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三种研究方法,证明了我国东部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在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在西部地区两者只是单向的因果关系,西部的资金运用效率远远不如东部,西部的资金外流问题也比东部严重。[13]

郑长德(2007)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GDP )与金融相关比率(JRXG )、金融结构指标(JRJG )与经济结构指标(JJJG )、金融相关比率与金融结构指标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与金融结构指标的互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作为研究指标,并选取了1990年至2000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来分析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推动西部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推动西部经济的增长,同时西部经济的增长也可以支持西部金融的发展。在书中,郑长德还特地选取了1978年至2004年陕西省的经济以及金融的相关数据,同样他使用了格兰杰检验和自回归分析来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陕西省的经济增长很好地带动了金融的发展,但是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是很大。[14]

熊德平(2009)认为,农村金融是通过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储蓄率、投资

效率以及科技进步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熊德平认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同时又相互制约的。其中,决定两者关系的重要因素是政府以及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系统的效率。[6]

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规模

对于金融发展的规模,麦氏指标和戈氏指标是国际上通用的。金融相关率(FIR )的概念是由戈德史密斯于1969年提出。金融相关率的定义是在某一时点上现存的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而货币存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被用作衡量麦氏指标 [15]。因此,我们可以在衡量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时依据农村的存贷款数量或者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

(1)农村存贷款数量不断增长且增速持续加快。自1978年以来,也就是改革开发以来农村的存贷款量不断增加(本文的农村存款指的是农业存款和农户储蓄的总和,农村贷款指的是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的总和)。我国农村存款余额在1978年是210.1亿元,而农村贷款余额为165.4亿元。图3-1和图3-2为农村存款和农村贷款的折线图,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农村存贷款的数量总体是呈现上升趋势的。2010年农村存款达到了76324.01亿元,农村贷款达到37647.7亿元,分别为1978年的363.3倍和227.6倍。

图3-1 1978-2010年我国农村存款数量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1986-2011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整理得到

图3-2 1978-2010年我国农村贷款数量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1986-2011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整理得到

(2)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有所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基本构成是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民间性融资并存,在中央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大背景下,带有合作互助或商业性质的其他金融组织也开始出现,金融服务水平较前期的低谷时期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农村经济体制已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经济规模、经营方式、发展速度等和过去相比有了根本性的转变[16]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由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组成的。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31家农村商业银行,108家农村合作银行,536家村镇银行(不包括分支机构),604家农村信用社(数据来源:中国金融网)。图3-3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RLG )的趋势图,农村金融发展规模(RLG )的值为农村存款与农村GDP 的比值。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整体上是扩大的。

图3-3 1978-2010年农村金融发展规模趋势图

数据来源:根据2011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整理所得

3.1.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效率

金融发展效率是指农村金融机构把存款转化为贷款的效率。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衡量依据是农村存款与农村贷款之比[3]。图3-4为我国1978年至2009年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指标的趋势图,由图可见,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以来是比较低的,总体在0.8与2.4之间波动。我们发现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波动

性还是比较大的,2000年的波动最大,但2004年以来,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

图3-4 1878-2010年农村金融发展效率趋势图

数据来源:根据1986-2011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整理得到

3.1.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结构

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最早提出了金融发展结构的概念。他的观点是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结构这3方面可以作为金融发展结构的评价指标。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基本格局是由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以及其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所构成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中国农业领域仅有的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金融机构是农业银行,合作性金融机构是农村信用社,还有一些非正规性金融机构[17]。本文以乡镇企业的贷款与农村贷款的比值为依据,确定农村金融发展的结构,图3-5为农村金融发展结构指标的趋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一开始乡镇企业的贷款额占农村总贷款额的比是比较低的,而乡镇企业的贷款额所占的比在1989年至2004年间达到贷款总额的50%左右,乡镇企业的贷款的比值在2000年达到了最大值,2004年至今,乡镇企业的贷款比在愈发下降,这也说明乡镇企业的发展正在走向衰退。

图3-5 1978-2010年农村金融发展结构指标趋势图

数据来源:根据1986-2011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整理得到

3.1.4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抵抗性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作为农

村主要产业的农业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其产出的波动性很大,这使得为农业提供服务的农村金融业受到除市场风险以外的自然风险的影响;其二,农村金融服务的对象是农民和农村中的中小企业,他们的特点是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盈利状况不稳定,这些都使得难以对其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估和管理制度,以及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18]

(2)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层次比较单一,投资渠道比较少,对于一些信贷条件不够的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资金需求不能及时满足。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信贷资金的投入不足,这使得农村金融市场上资本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从而对于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资金需求不能及时满足。

(3)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面临两难选择。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主要形式包括: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地下钱庄、储金会等等。目前,对于是支持还是抑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争议不断深化,一方面,农村非正规金融可以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拓宽了农村的融资渠道,优化了农村资本资源的配置;另一方面,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农村市场上的投机行为。[19]

(4)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当。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金融中的正规金融部门实行各种严格的管制和干预,而对非正规金融部门的管制则严重缺

[18]失,以至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市场上正规金融部门供给不足和利率链扭曲。

3.2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现状及存在问题

3.2.1 农村经济的概述

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20]。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在农村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值比较低,人们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2)生产具有明显的生存性和自然性。由于欠发达地区农村以传统型农业为主,生产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得不到提高,所以收入水平维持在低水平上。因此这种农村经济几乎是一种生存经济,没有更多的资金剩余用作资本投资。农村经济的自然性表现为自然条件制约传统农业生产。(3)经济增长主要靠土地扩张和劳动力投入。随着各国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可开垦的土地不断的减少,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由扩展性开垦土地的方式向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方式转变,被许多欠发达地区定为它们农业发展的目标之一。又由于技术落后和资本不足,劳动力成为传统农业生产的唯一可以支配的可变要素,在原有土地上只能通过劳动力的密集投入来增加产出水平。 3.2.2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现状描述

由于中国客观存在的地域差异,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存在独特性。我国的农村经济可以分为三大地带来分别研究,为东部地区农村经济,中部地区农村经济,

西部地区农村经济。

(1)东部地区农村经济。首先,东部地区农村经济的整体实力是比较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农村的经济环境明显的优于中西部地区,发展机会也比较多。其次,东部农村的劳动力的分工相对于中西部农村是比较细致的,由于东部经济比较发达,因此东部农村的工业发展也相对比较发达,因此出现了专业农户、纯非农户、兼业户等农户群体。然后,东部地区农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比较高,由于东部农村经济比较发达,农民的第二、第三产业的经济活动参与成分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农民,因此,农民的收入相对于中西部农村比较高,收入的来源也趋于多元化,高收入又带动了高消费。最后,东部地区市场化体制较为完善,农村的区位优势也十分明显,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相对发达经济区位位于东部,东部农村借助这种优势而快速发展起来。[21]

(2)中部地区农村经济。首先,与东部地区农村相比,中部农村的经济实力总体而言没有东部地区的强,经济增长也没有东部快,但要强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是传统农业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比较好,农业是中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部分,因此其商业气息没有东部那么强。其次,中部地区的劳动力的结构差异比较大,农林牧渔业是中部地区的主导行业,因此其从业人员比较多,而第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相对较少。在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外流现象比较突出,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因此,中部地区农村经济正在衰退[22]。中部农民的收入水平当然远不及东部农民。最后,中部经济受外部经济影响较小,传统观念尚有根基,表现为农民的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明显不足。中部又是传统的农业区,它受到现代商业冲击的力度偏小。

(3)西部地区农村经济。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低于东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几乎没有经济水平较高的农村,农村经济成分单一,经济形式分散,大多数是“传统手工业+作坊式经营”,农村经济多靠种植业、传统养殖业、外出务工等发展。其次,西部地区的劳动力结构与中部地区差不多。最后,西部农民收入水平明显偏低,消费水平不高,在教育、农村技术等方面与东部也有较大的差异。[21]

3.2.3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

(1)城乡贫富差距愈来愈大,农村资金出现外流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呼声不断,每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于农业的政策,想要改善农村的环境,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农民的收入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仍旧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的收入,两者差距反而愈来愈大。[1]如图3-6所示,CZ 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NC 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图3-6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城镇的收入差距在不断地拉大。我国城镇的收入1978年达到农村收入的2.57倍,到1983年最小差距缩仅为1.82倍,之后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到201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元,而农民人均

纯收入只有5919,差距达到3.23倍。

图3-6 1978-2010年城镇人均收入与农村人均收入差距图

数据来源:CCER 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

(2)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逐年减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解放,但是,由于农业是一种弱质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越来越受到市场需求的制约。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的力度扩大,由此给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对外开放,更是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17],使得我国第一产业的增加值的贡献率越来越低。图3-7为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相关图,即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图3-7中我们得出第一产业对GDP 的贡献率是逐年降低的,1978年,第一产业的贡献率为28%,到1982年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值为33%,之后贡献作用逐渐降低,2010年第一产业的贡献率降到了10%。

图3-7 1978-2010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趋势图

数据来源:CCER 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

(3)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足,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世界银行于1994年发布了主题为《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的年度报告,报告中肯定了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农村基础设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是农村微观经济主体活动的基础,它决定了农村对资本的吸引力,也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但纵观我国,由于对工业和城市

的重视,国家一般在城市的基础设施上投入很多,虽然现在农村城镇化的脚步在加快,我国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也有所增加,但是投入还是达不到标准的,农村地区又无力自己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不足是欠发达地区乡村的一个普遍和重要的现象,并且严重束缚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18]

4 实证研究

4.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4.1.1 指标选取

根据戈氏指标,本来我们可以用农村金融相关率来判断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相关关系,但是由于农村金融相关率是由货币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构成,而农村货币存量的数据官方并未确切记载。因此,本文依据郑长德(2007)

[14]

的观点,选取了农村金融相关率、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以及农村金融发展规模(RLG )=农村贷款/农村GDP 。其中,农村贷款=农业贷

农村人均GDP 来研究农村金融与经济之间的相关关系。 款+乡镇企业贷款,农村GDP =第一产业的增加值。

农村金融发展效率(RDL )=农村存款/农村贷款。其中,农村存款=农业存款+农户储蓄。

农村金融发展结构指标(RLTL )=乡镇企业贷款/农村贷款。

农村人均GDP (RPGDP )=农村GDP /农村人口,其中农村人口由农村从业人数表示。 4.1.2 数据来源

本文需要收集的数据有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农业存款、农户储蓄、农村GDP 以及农村人口数。从《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收集到了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农业存款以及农户储蓄这些变量的1978年至2010年的数据。农村人均GDP 等于农村GDP 除以人数,在这里农村GDP 等于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所以人数为第一产业的从业人数。其中,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收集到了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第一产业的从业人数的1978年至2010年的相关数据。

4.2 实证分析

4.2.1 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是检验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的正式方法。在研究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先要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采用的是ADF 单位根检验。ADF 检验的方法相对于DF 检验来说,它考虑到了高阶模型,它是通过在模型中加入滞后期的差分项来进行检验。ADF 检验包括了3种形式的模型,具体模型如下:

p

∆y

t

=γy

t -1

+

i =1

βi ∆y

p

t -1

t

(1) (2)

∆y

t

=γy

t -1

+a +

i =1

βi ∆y

p

t -1

t

∆y

t

=γy

t -1

+a +δt +

i =1

βi ∆y t -1+μt

(3)

因此我们可以假设H 0:γ=0;H 1:γ

也就是说原假设为:序列存在一个单位根;备择假设为:不存在单位根序列。我们可以对γ的估计值γ进行判断,来了解是否有单位根存在于一个高阶自相关序列AR (p )中。

表4-1 序列的ADF 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 lnRLG

∆lnRLG

检验类型 (C,T ,0) (0,0,0) (C,0,0) (0,0,0) (C,0,0) (0,0,0) (C,T ,1) (C,0,1)

ADF 统计量 -1.684886 -7.142939 -2.224922 -7.564832 -1.896105 -7.187720 -0.136630 -4.000754

临界值 -2.617434*** -3.661661* -2.617434*** -3.661661* -2.617434*** -3.661661* -2.625121*** -3.689194*

结果 非平稳 平稳 非平稳 平稳 非平稳 平稳 非平稳 平稳

lnRDL

∆lnRDL

lnRLTL

∆lnRLTL

lnRPGDP

∆lnRPGDP

注:表中△表示一阶差分;检验类型(C ,T ,N )分别表示截距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表示1%的显著性水平,**表示5%的显著性水平,***表示10%的显著性水平。

从表4-1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原来的各个序列都是非平稳性序列,但是加入一阶差分后序列都变成平稳的序列。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所分析的各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这个结论,基于这个条件,我们可以使用协整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4.2.2 V AR 模型建立与协整检验

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我们要先建立V AR 模型。在模型建立之前我们还需要先找到模型最合适的滞后期。

表4-2 VAR模型滞后阶数判断结果

期数Lag 1 2 3 4

函数值LogL 98.78911 115.3339 125.4807 145.4738

196.8967* 22.82042 11.19644 16.54604

5.20e-08* 5.38e-08 9.73e-08 1.11e-07

-5.433732 -5.471305* -5.067634 -5.343022

-4.490769* -3.773972 -2.615931 -2.136949

-5.138408* -4.939721 -4.299791 -4.338920

误差FPE

注:*表示根据各项准则判断出的最佳滞后阶数

根据表4-2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本文中,V AR 模型的最佳滞后期是1期。接下来我们便可以对模型进行协整检验,本文的协整检验采用的是Johansen 检验。协整检验的滞后期数比V AR 模型的滞后期少1期,所以,本文的协整检验的滞后期是0期。表4-3为采用边际统计量的方法得出的检验结果,表4-4是采用最大特征值统计量的方法得出的结果。

表4-3 协整检验(迹统计量)

零假设协整方程

个数 最多1个 最多2个 最多3个

0.366471 0.169650 0.004882

20.06482 5.914869 0.151709

29.79707 15.49471 3.841466

0.4185 0.7056 0.6969

特征值

迹统计量

5%的临界值

相伴概率

表4-4 协整检验(最大特征统计量)

零假设协整方程

个数 0个* 最多1个 最多2个 最多3个

0.624876 0.366471 0.169650 0.004882 特征值

最大特征值统计

量 30.39548 14.14995 5.763160 0.151709

27.58434 21.13162 14.26460 3.841466

0.0212 0.3529 0.6438 0.6969

5%的临界值

相伴概率

表4-3的结果与表4-4的结果是相同的,都表明在临界值为5%的条件下有且只有一个协整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lnRLG 、lnRDL 、lnRLTL 、lnRPGDP 这4个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表4-5 变量间标准化的协整参数

LnRPGDP

LnRLG (0.13643)

LnRDL (0.28667)

LnRLTL (0.31126)

根据表4-5所列出的参数值,我们可以列出以下的协整方程:

lnRPGDP

=2. 303794⨯lnRLG

+2.086993

⨯lnRDL +0.510485

⨯lnRLTL

(0.13643) (0.28667) (0.31126)

经过协整检验我们可以发现各变量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又因为各变量的系数是正值,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各变量之间是长期正相关关系。 4.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虽然通过协整检验我们已经确定了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之间存在着长期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到底如何我们还需对其进行因果检验,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对两者的具体关系进行研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发现某个变量的所有滞后项是否对另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当期值有影响,它的滞后期与V AR 模型的滞后期相同,因此,在这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滞后期数是

1。表4-6为格兰杰检验结果。

表4-6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零假设

lnRLG 不是lnRPGDP 的格兰杰原因 lnRPGDP 不是lnRLG 的格兰杰原因 lnRDL 不是lnRPGDP 的格兰杰原因 lnRPGDP 不是lnRDL 的格兰杰原因 lnRLTL 不是l nRPGDP 的格兰杰原因 lnRPGDP 不是lnRLTL 的格兰杰原因

样本数 32 32 32 32 32 32

F 统计量 2.07945 4.11369 0.00898 1.82195 1.77975 0.97776

概率 0.1600 0.0518 0.9252 0.1875 0.1926 0.3309

滞后期 1 1 1 1 1 1

从表4-6中我们可以发现农村金融发展的各变量与农村经济增长变量之间并不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不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农村经济增长是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格兰杰原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农村的经济有所发展,那么农村金融的规模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会有所扩张。农村金融运行的效率与农村经济增长不存在因果关系,同样,农村金融的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也不存在因果关系。 4.2.4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 )

VEC 模型是V AR 模型的一种特殊情况,当V AR 模型中有协整约束时就形成了VEC 模型。当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模型中含有协整关系时,我们大多都使用VEC 模型来建模。表4-6为VEC 模型的估计值。

表4-6 VEC 模型估计值

误差修正 CointEq1

D(LnRPGDP(-1))

D(LnRLG(-1))

D(LnRDL(-1))

D(LnRLTL(-1))

C

D(LnRPGDP) -0.102805 (0.03674) [-2.79788] 0.650364 (0.23077) [2.81820] -0.023555 (0.15479) [-0.15217] -0.115267 (0.12215) [-0.94363] 0.091750 (0.09067) [1.01187] 0.036839 (0.03330) [1.10639]

D(LnRLG) 0.129612 (0.10579) [1.22513] -0.739817 (0.66445) [-1.11342] -0.217796 (0.44567) [-0.48869] 0.188195 (0.35171) [0.53509] 0.020321 (0.26107) [0.07784] 0.137223 (0.09587) [1.43135]

D(LnRDL) 0.056422 (0.11811) [0.47771] -0.097393 (0.74180) [-0.13129] 0.166876 (0.49755) [0.33539] -0.150013 (0.39265) [-0.38205] -0.082988 (0.29146) [-0.28473] 0.017905 (0.10703) [0.16729]

D(LnRLTL) 0.201769 (0.08224) [2.45336] -0.395499 (0.51652) [-0,76570] 0.206490 (0.34645) [0,59602] 0.049960 (0.27340) [0.18273] -0.268329 (0.20295) [-1.32217] 0.033388 (0.07452) [0.44802]

根据表4-6,写成矩阵形式为:

⎡0. 88⎢

-0. 78

∆Y t =⎢

⎢-0. 13⎢

⎣-0. 18

0. 25-0. 250. 130. 32

0. 170. 14-0. 170. 10

0. 09⎤⎡-0. 11⎤⎡-0. 002⎤

⎥⎢⎥⎢⎥0. 0030. 110. 14

⎥∆Y ⎢⎥vecm +⎢⎥

t -1

⎢0. 05⎥⎢0. 02⎥-0. 09⎥

⎥⎢⎥⎢⎥-0. 24⎦0. 180. 001⎣⎦⎣⎦

其中Y t =(lnRPGDP lnRLG lnRDL lnRLTL )T ;

Vecm =ln RPGDP (-1) -2. 23ln RLG (-1) -2. 09ln RDL (-1) -0. 51ln RLTL -10. 39

根据AIC 和SC 信息准则,由于AIC 的值达到-5.69,SC 的值达到-4.39,两者的值都较小,所以上面所建的VEC 模型取得了一个挺好的效果。从上述的Vecm 等式得出,各农村金融发展变量和农村经济增长变量的误差修正项的系数都为负数,这说明当各变量在短期内的变化与长期均衡的值相差较大时,会以较快的速度把偏离长期均衡的部分拉到长期均衡的值上。 4.2.5 脉冲响应函数

为了能够进一步较为全面的反映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效率、农村金融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需要对V AR 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图4-1为各变量间的脉冲响应图,图中实线为脉冲响应函数受到一单位冲击后的变化路径,虚线为90%的置信区间的上下界限。

首先分析农村金融发展的各变量对农村经济增长变量的影响:lnRPGDP 对lnRLG 受到一单位冲击后的脉冲响应,从第一期的0逐渐上升,到第三期达到最大值0.2467,然后逐渐下降,最后围绕0.02上下波动;lnRPGDP 对lnRDL 受到一单位冲击后的脉冲响应,从第一期的0开始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到第十期达到最大值0.0649;lnRPGDP 对lnRLTL 受到一单位冲击后的脉冲响应,从第一期的0开始一直保持下降的趋势,并且一直为负响应。这说明随着农村存贷的增加,农村金融还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的。

其次分析农村经济增长变量对农村金融发展各变量的影响:lnRLG 对lnRPGDP 受到一单位冲击后的脉冲响应,从第一期的-0.5193一直上升到第七期的-0.0001,都为负响应,从第八期开始为正响应,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到第十期达到最大值0.0037;lnRDL 对lnRPGDP 受到一单位冲击后的脉冲响应,从第一期的-0.0055一直上升到第三期的0.0167,然后逐渐下降,但一直为正响应;lnRLTL 对lnRPGDP 受到一单位冲击后的脉冲响应,从第一期的-0.0378开始一直保持着上升趋势,到第十期达到最大值-0.0090,一直都是负响应。这说明农村贷款的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的增长而逐渐上升,农村存款的增长速度大于农村贷款的速度,而对乡镇贷款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图4-1 各变量间脉冲响应图

4.2.6 方差分解

图4-2为方差分解图,其中图a 为经济增长变量对金融发展规模变量的方差分解时间路径,时间路径一直为正,从第一期的0开始,一直为上升趋势,到第六期为最大值10.13%,之后逐渐下降,可以得出当期农村经济增长对后面时期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贡献不断增大,然后减小,滞后10期后贡献作用达到9%左右。图b 为经济增长变量对金融发展效率变量的方差分解时间路径,时间路径都是正的,而且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可以得出当期经济增长对后期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作用不断增大,滞后10期的贡献作用约为48%。图c 为经济增长变量对金融发展结构指标变量的方差分解时间路径,时间路径都是正的,而且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可以得出当期经济增长对后期农村金融发展结构指标的贡献作用不断增大,滞后10期的贡献作用约为8%。图d 为金融发展规模变量对经济增长变量的方差分解时间路径,时间路径比较平稳,维持在13%左右,说明当期金融规模对后期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图e 为金融发展效率变量对经济增长变量的方差分解时间路径,时间路径比较平稳,维持在1.8%左右,说明当期金融发展效率对后期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图f 为农村金融发展结构指标变量对农村经济增长变

量的方差分解时间路径,时间路径在第一期达到最大值6.31%,之后时间路径逐渐下降,到第十期达到3.14%,说明当期金融发展结构对后期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是很大。

图a 图b

图c 图d

图e 图f

图4-2 方差分解图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根据实证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通过协整检验我们可以发现lnRLG 、lnRDL 、lnRLTL 、lnRPGDP 这四个变量的系数都为正,同时我们可以确定它们的一阶单整时间序列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而且它们都是同向变化的,这验证了农村金融发展变量与农村经济增长变量是互相影响的。

第二,农村金融发展变量不是农村经济增长变量的格兰杰原因。这与郑长德(2007)[14]的研究结果:“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呈弱相关的”一致。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力度较小。同时,农村存款转化为农村实际投资有限,农村资金大量外流。相反农村经济增长变量是农村金

融发展规模的格兰杰原因,可以得出农村经济增长对金融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农村信贷业务的增长。

第三,在VEC 模型中,lnRLG(-1)、lnRDL(-1)、lnRLTL(-1)关于误差修正项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符合反向修正机制,所以lnRLG 、lnRDL 、lnRLTL 对于系统偏离长期均衡关系会做出快速反应,系统自我修复功能强。

第四,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变量和农村经济增长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各变量间短期的动态影响。农村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较小,但长期内具有促进作用。

第五,通过农村金融发展变量和经济增长变量的方差分解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期农村经济增长对后期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贡献作用较大,达到48%左右,对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结构的贡献率较低。当期金融的规模变量对后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但是发展效率的变量与发展结构指标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

5.2 政策建议

5.2.1 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农村的各类金融机构通常只有最基本的借贷性金融工具,金融投资的途径也较少,无法满足农村金融市场上的需求,而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就有了其存在的必要性。首先,要明确各种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对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以及民间借贷的地位和作用要明确,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其次,要打破国有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把一些民营性的机构引入农村金融市场,这样可以促进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运行效率的提高 [17]。最后,要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支持除国有银行之外的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政府要有步骤地引导农村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的成长,要制定相应政策,为农村剩余资本的流动指明方向,从而加快农村经济市场的多元化建设的进程。

5.2.2 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农村非正规金融利用其信息获取成本低、抵押灵活以及交易成本低等优势得到快速发展,是农村金融市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18]所以,国家要支持和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首先,要在法律上确定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地位,使其得到与农村正规金融公平竞争的机会。其次,政府要制定严格的监管体系,同时要明确规定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经营范围,并使其组织形式规范化。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弥补农村正规金融组织的不足,有利于拓展农村金融的发展规模,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23]

5.2.3 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可以及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驱使农村金融市

场的平稳发展。同时也对农村金融资源的有效分配有积极作用,使农村金融资源用到实处,最终使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有所提高。首先,要构建由监督管理机构、行业组织及机构内部组成的农村金融监管组织的网络体系。其次,监管部门要针对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建立分类监管和差别监管制度,建立全方位的风险监控体系,设置与农村市场相应的准入标准和监管标准。最后,要改善农村金融发展的环境,加强对农村金融扶持的力度,强化农村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这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24] 5.2.4 加强农村金融创新力度,满足农村经济增长需求

为满足农村经济增长需求,农村金融机构应不断推陈出新,研发出具有个性化的金融产品。通过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为村镇企业和广大农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在产品以及金融服务方面的创新,用先进的理念去化解农村经济增长中的问题。因此,要依据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和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化的需求,开发能够满足农村需求的,适应农村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同时,也需要对农村金融服务进行改善,推动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新型服务的发展,完善农村的金融服务体制,以此来满足农村企业以及农户日趋多样化的金融需求。[23]

结 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但是,由于农业是一种弱质产业,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三农”问题急需解决。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总结了以下几个结论:

一、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表现出一些特征。在农村金融发展方面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农村金融发展结构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农村存贷款数量不断增加,增加的速度不断加快,金融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农村金融体系基本形成,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是比较低,乡镇企业正在走向衰退等结论。在农村经济增长方面,分为东、中、西部来进行研究,得出东部农村经济增长较快,中部次之,西部农村经济增长最慢的结论。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农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有: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差,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非正规金融陷入困境,政府对农村金融的监管不当等。农村经济增长中的问题有:城乡贫富差距愈来愈大,农村资金外流,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降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足,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等。

三、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当期农村经济增长对后期农村金融发展贡献较大,需保持相对稳定的经济政策。

四、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弱相关关系。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金融抑制”现象。

为了使农村金融发展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出了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发展,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农村金融创新力度四点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但本文在创新方面还有所不足。

参 考 文 献

[1] 徐滇庆,李昕. 经济命脉系三农:深化农业结构改革[M]. 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10.

[2] 刘伟. 内蒙古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10.

[3] 闻强.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D]. 吉林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11.

[4] 何广文. 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特征及均衡供求的路径选择[J]. 中国农村经济,

2001(10).

[5] 林毅夫. 缓解“三农”问题要靠金融创新[J].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6(6):

16-17.

[6] 熊德平.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 北京:社科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9.

[7] 爱德华·肖.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8] 世界银行报告小组. 金融与增长:动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M]. 北京:经济科

学出版社,2001.

[9] 刘秩. 陕西省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D].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10.

[10] 邓英淘、徐笑波等. 中国农村金融的变革与发展:1979-1990[M]. 上海:当代

中国出版社,1994.

[11] 张兵、朱建华.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

学报,2002,25(2),105-109.

[12] 谢丽霜. 西部开发中的金融支持与金融发展[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

社,2003.

[13] 焦兵. 东、西部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比较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07(2).

[14] 郑长德. 中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15] 戈德·史密斯. 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 上海三联书店,1990.

[16] 孟建华. 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与金融资源配置[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8.

[17] 寿任杰.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10.

[18] 安虎森. 新区域经济学[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19] 丁晨.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D]. 湘潭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10.

[20] 王艳艳. 中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江西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9.

[21] 乔家君. 中国乡村地域经济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2] 张亿钧. 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07(4). [23] 姚敏.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反思与展望[J]. 现代经济探讨,2011(2):81—85. [24] 禹跃军,王菁华. 基于V AR 模型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

研究[J]. 经济问题,2011(12):106—110.

[25] R·I·麦金农. 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26]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7] Fry.Maxwell.J.Mone Interest and Baring in Economy Development[M].

Baltimore: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8.

[28] Claudio Gonzalez-Vega. Deepening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Macroeconomic,

Policy and Political Dimensions [R]. Washington, D.C: Paving the Way Forward for Rural Finance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est Practices, 2003.

[29] Hayami, Yujiro and Vernon W.Rutta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Differences

Among Countri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0(60): 895-911.

[30] Yaron Jacob, Mcdonald Benjamin and Gerda Piprek. Rural Finance: Issues,

Design and Best Practices,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udies and Monographs Series 14[M],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1997. [31] Krahnen·J.P. and R.H.Schmidt. Development Finance as Institution building: A

New Approach to Poverty-Oriented Banking[M]. Westview Press, Boulder Oxford, 1994.

[32] Ross Levine. Finance and Growth :Theory and Evidence[J]. NBER Working Paper, 2004(3): 21-23.

[33] Robinson.J. The Generlization of the General Theroy[J]. The rate Interst, and

Other Essays London: Macmillan, 1952.

[34] Lucas, Robert 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unetary Economics, 1988, 22(1): 3-42.

[35] Greenwood Jeremy and Boyan Jovan. Financial Development Growth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8(8).

致 谢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即将结束,我的大学学习生活日渐接近尾声,此时,我最想对帮助我的老师、同学表达我深深的谢意。论文指导老师曹俐老师学识渊博,豁达从容。她严谨的治学态度,深邃的学士思想,以及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无时无刻不深深地感染和鞭策着我。本文的选题、构思、修改和定稿,都凝聚着导师的心血。没有导师的大力支持,也许就不会有我的这篇论文。

其次,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也得到了商学院其他老师的帮助,正是他们的指点使我思路有所开拓。在此向淮海工学院商学院的老师们对我的培育和指导深表感谢。

最后,还要感谢陪伴我一起渡过大学生涯的同学们和室友们,每一次与他们的讨论都使我受益良多,谢谢他们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附录:

表一:1978年至2010年城乡收入差距

表二:1978年至2010年第一产业贡献率

表三:1978年至2010年农村存款数

表四:1978年至2010年农村贷款数

表五:1978年至2010年农村人均GDP

表六:实证分析各指标值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

关系研究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Economic Growth

学 院: 商学院

专业班级: 金融学 金融082

学生姓名: 毛丽娜 学 号: 050831235

指导教师: 曹俐(副教授)

2012 年 6 月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目 录

1 引言 ······························································································································ 1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 2 文献综述 ····················································································································· 2

2.1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研究 ························································································· 2

2.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理论 ···································································· 4 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现状及存在问题 ·········································· 6

3.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6

3.2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现状及存在问题 ···································································· 9 4 实证研究 ··················································································································· 12

4.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12

4.2 实证分析 ················································································································ 12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18

5.1 结论 ························································································································· 18

5.2 政策建议 ················································································································ 19 结论 ·································································································································· 21 参考文献 ·························································································································· 22 致谢 ·································································································································· 24 附录 ·································································································································· 25

附表清单:

表1 城乡收入差距„„„„„„„„„„„„„„„„„„„„„„„„25 表2 第一产业贡献率„„„„„„„„„„„„„„„„„„„„„„„„26 表3 农村存款数„„„„„„„„„„„„„„„„„„„„„„„„„„27 表4 农村贷款数„„„„„„„„„„„„„„„„„„„„„„„„„„28 表 5 农村人均GDP „„„„„„„„„„„„„„„„„„„„„„„„29 表 6 实证分析各指标值„„„„„„„„„„„„„„„„„„„„„„„30

淮海工学院二〇一二届本科毕业论文 第 1 页 共 30 页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从古至今,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从2004年开始到2009年,这6年中共中央颁发的一号文件都是把“三农”问题作为文件的主题,这又一次强调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解决好“三农”问题对我国的重要性。今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了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2012年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尽可能满足对农产品的需求。2012年,中央将在确保主要农产品能够进一步满足需求的基础上,完善农业科技体制,加强农业科技的创新,将农业科技成果的运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深化科技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最终保证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一号文件的第4条中提到要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来推动农业的稳定发展,由此可见,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农村的发展,许多问题不断的浮现出来。虽然我国农村的条件有所改善,但是城乡差距还是很大,徐滇庆老师在《经济命脉系三农》的书中提到:“中国最穷的穷人不是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而是在西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农村金融在其成长中还有着其他的问题,如:农村信贷供给与需求不平衡问题,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问题,村镇银行的走向问题等等。村镇企业的发展也趋于缓慢,农村经济对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地降低。[1]

1.1.2 研究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2]。本文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这两个方面对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如何能促进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该关系研究对于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健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农村金融发展环境的改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两者的关系研究也有利于政府制定适合农村金融运行的政策和有利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有利于加大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对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增加有推动作用;有利于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并为促进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3]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概括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的内容及研究的方法。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介绍了国内外金融发展

淮海工学院二〇一二届本科毕业论文 第 2 页 共 30 页 的研究成果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研究成果。其中,国外的研究趋势按照不同流派进行分类,然后对各理论进行阐述。国内的研究趋势主要以时间为主线,对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是现状及问题分析,阐述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农村经济增长的现状,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实证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针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第五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针对农村金融、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对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定性分析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现状以及两者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定量分析是通过收集1978年至2010年的数据,也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中,本文采用了向量自回归模型来探讨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实证分析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对各个变量进行ADF 检验,并在向量自回归V AR 模型的基础上,对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然后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再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以及方差分解来探讨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

2 文献综述

2.1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研究

2.1.1 国外农村金融理论研究

(1)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农业信贷补贴理论”主要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之前。所谓的农业信贷理论就是以明显低于工业或其他贷款的利率发放贷款到农业上面,给予农业信贷优惠。农民通过这种信贷优惠政策可以以较低的借贷成本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此理论也存在着一些弊端,Fry (1995)[27]和Gonzalez-Vega (2003)[28]认为,农村信贷补贴理论过于注重数量而忽视了质量,虽然能充分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但是由于农户的信贷条件比较差,会使得金融机构部分贷款难以回收,最终会阻碍农村金融的发展。Vernon W·Ruttan 和Yujiro Hayami(1970)

[29]认为,农村信贷补贴理论夸大了农村信贷的需求,这使得少数人控制了农村金融信贷,并阻碍了信贷机构的发展。Yaron (1977)[30]指出,贫困的农民并不能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来满足他们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非正规金融来获得他们所需的资金。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信贷补贴论”逐步被“农村金融市场论”替代了。

(2)农村金融市场论。由于农业信贷理论的诸多弊端,在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期间,主流的农村金融理论是农村金融市场论。农业信贷补贴理论依赖于国家的帮助,而金融市场论破除的政府的干预,支持自由市场理论,强调市场的作用。虽然农村的金融市场论弥补了农业信贷补贴的弊端,但农村金

淮海工学院二〇一二届本科毕业论文 第 3 页 共 30 页 融市场论也存在着其自身的不足。Krahnen and Schmidt(1994)[31]指出政府调控失灵虽然是可能存在的,但是他们不认为金融市场完全依靠自身的调控就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政府的适当干预还是有必要的。

(3)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是在20世纪末产生的,是由斯蒂格利茨(2005) 提出的。该理论是在吸取了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和农村金融市场理论的经验之后,并结合当时金融发展的情况孕育而生的。该理论认为健康的农村金融市场需依赖一定的市场自由,也需要一定的政府调控。这个理论针对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还不是很成熟,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并不是完全对称的,贷款人有时候不能准确的了解借款人的情况,这样很容易使贷款人受到损失,也可能使优质的借款者贷不到款。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是不可行的。因此,为了农村金融市场健康成长,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有必要的,但政府不能过于干预,在调控的同时也应给予市场一定的自由。政府应采取间接手段调控金融市场,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使金融市场变得有秩序。[26]

2.1.2 国内农村金融理论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体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于农村经济的增长而言严重滞后,国内学者针对农村金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何广文(2001)指出,当前,我国农村中既存在着正规金融,又存在着非正规金融,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农村金融的二元结构导致的。同时,他还提出金融制度如果忽略金融需求者的需求而只是为政府服务,那会使农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主要表现为供给滞后于需求。[4]

林毅夫(2006)从金融体制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的农村金融当前的发展情况进行剖析。他指出,金融制度的完善要把重点放在中小金融机构上,因为中小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结构的完善、农村经济的增长、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林毅夫指出中小企业较大的信贷风险是造成民间金融广泛存在的根本原因,而国家的执行金融压抑是驱使民间金融范围更快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非正规金融有效率高、借贷成本低、借贷门槛低等优势,这些优势都是正规金融没有的。林毅夫认为金融创新对解决“三农”问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还提出了“龙头企业加上担保公司加上银行加上农户”四位一体的创新思路。[5]

熊德平(2009)认为,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减少金融的交易成本和价格是十分重要的。在农村金融体系构建方面,他认为农村正规金融因各方面的原因很难满足农村金融的需求,因此他主张鼓励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他还指出政府可以通过农村政策性金融对农村金融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但是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大部分可以由市场机制来体现,并一定要遵循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6]

淮海工学院二〇一二届本科毕业论文 第 4 页 共 30 页

2.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理论

2.2.1 国外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1)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金融抑制”理论是由罗纳德·麦金农(1973)提出的。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 ),是指国家通过名义利率限制、高准备要求、干预限制外源融资等手段来干预金融市场的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在金融抑制下,短期来看经济是增长了,但也牺牲了金融的发展,长期来看,金融抑制使得金融发展停滞不前,最终还是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增长。有学者认为,制定较高的利率可以减少金融抑制带来的作用,高利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的供不应求,同时,利率的提高可以带动人们储蓄的积极性,从而使人们把资金运用到更有效益的地方,最终使我国的资本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同年,E·S·肖(1973)提出了“金融深化”的概念,所谓的“金融深化”就是指政府要减少对金融市场的干预。他认为,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部分,因此对于经济的改革首先要从金融改革入手,政府应尽量减少对金融市场的干预,金融市场的改革主要是依靠金融市场的自我调节。“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都认为有效的金融改革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

世界银行报告小组指出: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和支持经济的增长,也就是说金融体系运行的效率如果增加了,那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稳定,以及缓解贫富差距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应当要与其实际的国情相联系,不能过度的依靠金融的发展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应当先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金融体系以及金融监管系统,在此基础上来促进金融的发展,最终带动经济的增长。

Ross·Levine (2004)[32][8][7][25]基于对金融与经济之间相关关系的分析,提出了金融的五个主要职能,分别是:为资本分配提供信息、监督投资过程与公司治理概况、分散风险、动员居民储蓄、为交易提供便利。他从这五个职能出发来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金融作用于经济的路径出发,全面地指出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2)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不重要

该理论提出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被我们所夸大了,而是经济的增长带动了金融的发展。根据这个观点,是因为经济的发展,人们有了多余的资金,于是带动了投融资需要的增加,从而促进了金融的发展。因此,经济的增长可以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体系的完善,Robinson (1952)

[34][33]、Lucas (1988)等通过研究也都支持这一观点。

(3)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

此观点认为,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推动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增长也会带动[9]金融的发展,这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是因为构建金融体系时产生了较高的成本,只

淮海工学院二〇一二届本科毕业论文 第 5 页 共 30 页 有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规模时才有能力进一步发展金融体系,换句话来说,经济的增长可以促进金融的发展,这就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由此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Greenood 和Jovanovie (1998)

2.2.2 国内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邓英淘、徐笑波等(1994)是我国第一批计算出了我国的农村金融相关率(FIR )指标的人,他们将“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存款”与“农村国民收入”之比作为FIR ,用此来表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程度。随后张兵、朱建华等人(2002)[11][35]等人的研究都支持了这一观点。 [9]对这一指标又进行了补充,他们认为农村金融资产应包括农村现金和农村储蓄,即把农户所持有的现金也加到了FIR 的分子中。他们的这种研究方法成为了后人研究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相关关系时必定参考的一种方法。他们的研究表明我国农村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呈显著正相关,但是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10]

谢丽霜(2003)在其所著的《西部开发中的金融支持与金融发展》一书中,她在对西部资本存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形成不足是西部经济发展的特点,同时也约束了西部经济的发展。谢丽霜还提出当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是金融,市场金融机制对实现西部地区资本的最优分配和提高西部资金使用的效率有促进作用,同时,金融市场的形成可以促进西部地区资源配置的优化,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强西部经济的实力。[12]

焦兵(2007)运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东部和西部的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其中,他结合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三种研究方法,证明了我国东部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在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在西部地区两者只是单向的因果关系,西部的资金运用效率远远不如东部,西部的资金外流问题也比东部严重。[13]

郑长德(2007)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GDP )与金融相关比率(JRXG )、金融结构指标(JRJG )与经济结构指标(JJJG )、金融相关比率与金融结构指标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与金融结构指标的互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作为研究指标,并选取了1990年至2000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来分析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推动西部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推动西部经济的增长,同时西部经济的增长也可以支持西部金融的发展。在书中,郑长德还特地选取了1978年至2004年陕西省的经济以及金融的相关数据,同样他使用了格兰杰检验和自回归分析来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陕西省的经济增长很好地带动了金融的发展,但是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是很大。[14]

熊德平(2009)认为,农村金融是通过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储蓄率、投资

效率以及科技进步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熊德平认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同时又相互制约的。其中,决定两者关系的重要因素是政府以及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系统的效率。[6]

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规模

对于金融发展的规模,麦氏指标和戈氏指标是国际上通用的。金融相关率(FIR )的概念是由戈德史密斯于1969年提出。金融相关率的定义是在某一时点上现存的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而货币存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被用作衡量麦氏指标 [15]。因此,我们可以在衡量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时依据农村的存贷款数量或者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

(1)农村存贷款数量不断增长且增速持续加快。自1978年以来,也就是改革开发以来农村的存贷款量不断增加(本文的农村存款指的是农业存款和农户储蓄的总和,农村贷款指的是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的总和)。我国农村存款余额在1978年是210.1亿元,而农村贷款余额为165.4亿元。图3-1和图3-2为农村存款和农村贷款的折线图,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农村存贷款的数量总体是呈现上升趋势的。2010年农村存款达到了76324.01亿元,农村贷款达到37647.7亿元,分别为1978年的363.3倍和227.6倍。

图3-1 1978-2010年我国农村存款数量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1986-2011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整理得到

图3-2 1978-2010年我国农村贷款数量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1986-2011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整理得到

(2)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有所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基本构成是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民间性融资并存,在中央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大背景下,带有合作互助或商业性质的其他金融组织也开始出现,金融服务水平较前期的低谷时期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农村经济体制已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经济规模、经营方式、发展速度等和过去相比有了根本性的转变[16]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由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组成的。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31家农村商业银行,108家农村合作银行,536家村镇银行(不包括分支机构),604家农村信用社(数据来源:中国金融网)。图3-3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RLG )的趋势图,农村金融发展规模(RLG )的值为农村存款与农村GDP 的比值。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整体上是扩大的。

图3-3 1978-2010年农村金融发展规模趋势图

数据来源:根据2011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整理所得

3.1.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效率

金融发展效率是指农村金融机构把存款转化为贷款的效率。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衡量依据是农村存款与农村贷款之比[3]。图3-4为我国1978年至2009年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指标的趋势图,由图可见,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以来是比较低的,总体在0.8与2.4之间波动。我们发现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波动

性还是比较大的,2000年的波动最大,但2004年以来,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

图3-4 1878-2010年农村金融发展效率趋势图

数据来源:根据1986-2011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整理得到

3.1.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结构

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最早提出了金融发展结构的概念。他的观点是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结构这3方面可以作为金融发展结构的评价指标。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基本格局是由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以及其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所构成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中国农业领域仅有的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金融机构是农业银行,合作性金融机构是农村信用社,还有一些非正规性金融机构[17]。本文以乡镇企业的贷款与农村贷款的比值为依据,确定农村金融发展的结构,图3-5为农村金融发展结构指标的趋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一开始乡镇企业的贷款额占农村总贷款额的比是比较低的,而乡镇企业的贷款额所占的比在1989年至2004年间达到贷款总额的50%左右,乡镇企业的贷款的比值在2000年达到了最大值,2004年至今,乡镇企业的贷款比在愈发下降,这也说明乡镇企业的发展正在走向衰退。

图3-5 1978-2010年农村金融发展结构指标趋势图

数据来源:根据1986-2011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整理得到

3.1.4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抵抗性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作为农

村主要产业的农业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其产出的波动性很大,这使得为农业提供服务的农村金融业受到除市场风险以外的自然风险的影响;其二,农村金融服务的对象是农民和农村中的中小企业,他们的特点是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盈利状况不稳定,这些都使得难以对其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估和管理制度,以及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18]

(2)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层次比较单一,投资渠道比较少,对于一些信贷条件不够的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资金需求不能及时满足。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信贷资金的投入不足,这使得农村金融市场上资本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从而对于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资金需求不能及时满足。

(3)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面临两难选择。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主要形式包括: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地下钱庄、储金会等等。目前,对于是支持还是抑制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争议不断深化,一方面,农村非正规金融可以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拓宽了农村的融资渠道,优化了农村资本资源的配置;另一方面,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农村市场上的投机行为。[19]

(4)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当。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金融中的正规金融部门实行各种严格的管制和干预,而对非正规金融部门的管制则严重缺

[18]失,以至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市场上正规金融部门供给不足和利率链扭曲。

3.2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现状及存在问题

3.2.1 农村经济的概述

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20]。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在农村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值比较低,人们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2)生产具有明显的生存性和自然性。由于欠发达地区农村以传统型农业为主,生产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得不到提高,所以收入水平维持在低水平上。因此这种农村经济几乎是一种生存经济,没有更多的资金剩余用作资本投资。农村经济的自然性表现为自然条件制约传统农业生产。(3)经济增长主要靠土地扩张和劳动力投入。随着各国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可开垦的土地不断的减少,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由扩展性开垦土地的方式向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方式转变,被许多欠发达地区定为它们农业发展的目标之一。又由于技术落后和资本不足,劳动力成为传统农业生产的唯一可以支配的可变要素,在原有土地上只能通过劳动力的密集投入来增加产出水平。 3.2.2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现状描述

由于中国客观存在的地域差异,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存在独特性。我国的农村经济可以分为三大地带来分别研究,为东部地区农村经济,中部地区农村经济,

西部地区农村经济。

(1)东部地区农村经济。首先,东部地区农村经济的整体实力是比较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农村的经济环境明显的优于中西部地区,发展机会也比较多。其次,东部农村的劳动力的分工相对于中西部农村是比较细致的,由于东部经济比较发达,因此东部农村的工业发展也相对比较发达,因此出现了专业农户、纯非农户、兼业户等农户群体。然后,东部地区农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比较高,由于东部农村经济比较发达,农民的第二、第三产业的经济活动参与成分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农民,因此,农民的收入相对于中西部农村比较高,收入的来源也趋于多元化,高收入又带动了高消费。最后,东部地区市场化体制较为完善,农村的区位优势也十分明显,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相对发达经济区位位于东部,东部农村借助这种优势而快速发展起来。[21]

(2)中部地区农村经济。首先,与东部地区农村相比,中部农村的经济实力总体而言没有东部地区的强,经济增长也没有东部快,但要强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是传统农业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比较好,农业是中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部分,因此其商业气息没有东部那么强。其次,中部地区的劳动力的结构差异比较大,农林牧渔业是中部地区的主导行业,因此其从业人员比较多,而第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相对较少。在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外流现象比较突出,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因此,中部地区农村经济正在衰退[22]。中部农民的收入水平当然远不及东部农民。最后,中部经济受外部经济影响较小,传统观念尚有根基,表现为农民的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明显不足。中部又是传统的农业区,它受到现代商业冲击的力度偏小。

(3)西部地区农村经济。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低于东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几乎没有经济水平较高的农村,农村经济成分单一,经济形式分散,大多数是“传统手工业+作坊式经营”,农村经济多靠种植业、传统养殖业、外出务工等发展。其次,西部地区的劳动力结构与中部地区差不多。最后,西部农民收入水平明显偏低,消费水平不高,在教育、农村技术等方面与东部也有较大的差异。[21]

3.2.3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

(1)城乡贫富差距愈来愈大,农村资金出现外流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呼声不断,每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于农业的政策,想要改善农村的环境,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农民的收入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仍旧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的收入,两者差距反而愈来愈大。[1]如图3-6所示,CZ 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NC 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图3-6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城镇的收入差距在不断地拉大。我国城镇的收入1978年达到农村收入的2.57倍,到1983年最小差距缩仅为1.82倍,之后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到201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元,而农民人均

纯收入只有5919,差距达到3.23倍。

图3-6 1978-2010年城镇人均收入与农村人均收入差距图

数据来源:CCER 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

(2)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逐年减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解放,但是,由于农业是一种弱质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越来越受到市场需求的制约。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的力度扩大,由此给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对外开放,更是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17],使得我国第一产业的增加值的贡献率越来越低。图3-7为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相关图,即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图3-7中我们得出第一产业对GDP 的贡献率是逐年降低的,1978年,第一产业的贡献率为28%,到1982年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值为33%,之后贡献作用逐渐降低,2010年第一产业的贡献率降到了10%。

图3-7 1978-2010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趋势图

数据来源:CCER 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

(3)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足,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世界银行于1994年发布了主题为《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的年度报告,报告中肯定了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农村基础设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是农村微观经济主体活动的基础,它决定了农村对资本的吸引力,也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但纵观我国,由于对工业和城市

的重视,国家一般在城市的基础设施上投入很多,虽然现在农村城镇化的脚步在加快,我国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也有所增加,但是投入还是达不到标准的,农村地区又无力自己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不足是欠发达地区乡村的一个普遍和重要的现象,并且严重束缚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18]

4 实证研究

4.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4.1.1 指标选取

根据戈氏指标,本来我们可以用农村金融相关率来判断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相关关系,但是由于农村金融相关率是由货币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构成,而农村货币存量的数据官方并未确切记载。因此,本文依据郑长德(2007)

[14]

的观点,选取了农村金融相关率、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以及农村金融发展规模(RLG )=农村贷款/农村GDP 。其中,农村贷款=农业贷

农村人均GDP 来研究农村金融与经济之间的相关关系。 款+乡镇企业贷款,农村GDP =第一产业的增加值。

农村金融发展效率(RDL )=农村存款/农村贷款。其中,农村存款=农业存款+农户储蓄。

农村金融发展结构指标(RLTL )=乡镇企业贷款/农村贷款。

农村人均GDP (RPGDP )=农村GDP /农村人口,其中农村人口由农村从业人数表示。 4.1.2 数据来源

本文需要收集的数据有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农业存款、农户储蓄、农村GDP 以及农村人口数。从《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收集到了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农业存款以及农户储蓄这些变量的1978年至2010年的数据。农村人均GDP 等于农村GDP 除以人数,在这里农村GDP 等于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所以人数为第一产业的从业人数。其中,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收集到了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第一产业的从业人数的1978年至2010年的相关数据。

4.2 实证分析

4.2.1 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是检验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的正式方法。在研究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先要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采用的是ADF 单位根检验。ADF 检验的方法相对于DF 检验来说,它考虑到了高阶模型,它是通过在模型中加入滞后期的差分项来进行检验。ADF 检验包括了3种形式的模型,具体模型如下:

p

∆y

t

=γy

t -1

+

i =1

βi ∆y

p

t -1

t

(1) (2)

∆y

t

=γy

t -1

+a +

i =1

βi ∆y

p

t -1

t

∆y

t

=γy

t -1

+a +δt +

i =1

βi ∆y t -1+μt

(3)

因此我们可以假设H 0:γ=0;H 1:γ

也就是说原假设为:序列存在一个单位根;备择假设为:不存在单位根序列。我们可以对γ的估计值γ进行判断,来了解是否有单位根存在于一个高阶自相关序列AR (p )中。

表4-1 序列的ADF 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 lnRLG

∆lnRLG

检验类型 (C,T ,0) (0,0,0) (C,0,0) (0,0,0) (C,0,0) (0,0,0) (C,T ,1) (C,0,1)

ADF 统计量 -1.684886 -7.142939 -2.224922 -7.564832 -1.896105 -7.187720 -0.136630 -4.000754

临界值 -2.617434*** -3.661661* -2.617434*** -3.661661* -2.617434*** -3.661661* -2.625121*** -3.689194*

结果 非平稳 平稳 非平稳 平稳 非平稳 平稳 非平稳 平稳

lnRDL

∆lnRDL

lnRLTL

∆lnRLTL

lnRPGDP

∆lnRPGDP

注:表中△表示一阶差分;检验类型(C ,T ,N )分别表示截距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表示1%的显著性水平,**表示5%的显著性水平,***表示10%的显著性水平。

从表4-1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原来的各个序列都是非平稳性序列,但是加入一阶差分后序列都变成平稳的序列。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所分析的各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这个结论,基于这个条件,我们可以使用协整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4.2.2 V AR 模型建立与协整检验

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我们要先建立V AR 模型。在模型建立之前我们还需要先找到模型最合适的滞后期。

表4-2 VAR模型滞后阶数判断结果

期数Lag 1 2 3 4

函数值LogL 98.78911 115.3339 125.4807 145.4738

196.8967* 22.82042 11.19644 16.54604

5.20e-08* 5.38e-08 9.73e-08 1.11e-07

-5.433732 -5.471305* -5.067634 -5.343022

-4.490769* -3.773972 -2.615931 -2.136949

-5.138408* -4.939721 -4.299791 -4.338920

误差FPE

注:*表示根据各项准则判断出的最佳滞后阶数

根据表4-2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本文中,V AR 模型的最佳滞后期是1期。接下来我们便可以对模型进行协整检验,本文的协整检验采用的是Johansen 检验。协整检验的滞后期数比V AR 模型的滞后期少1期,所以,本文的协整检验的滞后期是0期。表4-3为采用边际统计量的方法得出的检验结果,表4-4是采用最大特征值统计量的方法得出的结果。

表4-3 协整检验(迹统计量)

零假设协整方程

个数 最多1个 最多2个 最多3个

0.366471 0.169650 0.004882

20.06482 5.914869 0.151709

29.79707 15.49471 3.841466

0.4185 0.7056 0.6969

特征值

迹统计量

5%的临界值

相伴概率

表4-4 协整检验(最大特征统计量)

零假设协整方程

个数 0个* 最多1个 最多2个 最多3个

0.624876 0.366471 0.169650 0.004882 特征值

最大特征值统计

量 30.39548 14.14995 5.763160 0.151709

27.58434 21.13162 14.26460 3.841466

0.0212 0.3529 0.6438 0.6969

5%的临界值

相伴概率

表4-3的结果与表4-4的结果是相同的,都表明在临界值为5%的条件下有且只有一个协整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lnRLG 、lnRDL 、lnRLTL 、lnRPGDP 这4个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表4-5 变量间标准化的协整参数

LnRPGDP

LnRLG (0.13643)

LnRDL (0.28667)

LnRLTL (0.31126)

根据表4-5所列出的参数值,我们可以列出以下的协整方程:

lnRPGDP

=2. 303794⨯lnRLG

+2.086993

⨯lnRDL +0.510485

⨯lnRLTL

(0.13643) (0.28667) (0.31126)

经过协整检验我们可以发现各变量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又因为各变量的系数是正值,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各变量之间是长期正相关关系。 4.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虽然通过协整检验我们已经确定了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之间存在着长期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到底如何我们还需对其进行因果检验,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对两者的具体关系进行研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发现某个变量的所有滞后项是否对另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当期值有影响,它的滞后期与V AR 模型的滞后期相同,因此,在这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滞后期数是

1。表4-6为格兰杰检验结果。

表4-6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零假设

lnRLG 不是lnRPGDP 的格兰杰原因 lnRPGDP 不是lnRLG 的格兰杰原因 lnRDL 不是lnRPGDP 的格兰杰原因 lnRPGDP 不是lnRDL 的格兰杰原因 lnRLTL 不是l nRPGDP 的格兰杰原因 lnRPGDP 不是lnRLTL 的格兰杰原因

样本数 32 32 32 32 32 32

F 统计量 2.07945 4.11369 0.00898 1.82195 1.77975 0.97776

概率 0.1600 0.0518 0.9252 0.1875 0.1926 0.3309

滞后期 1 1 1 1 1 1

从表4-6中我们可以发现农村金融发展的各变量与农村经济增长变量之间并不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不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农村经济增长是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格兰杰原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农村的经济有所发展,那么农村金融的规模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会有所扩张。农村金融运行的效率与农村经济增长不存在因果关系,同样,农村金融的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也不存在因果关系。 4.2.4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 )

VEC 模型是V AR 模型的一种特殊情况,当V AR 模型中有协整约束时就形成了VEC 模型。当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模型中含有协整关系时,我们大多都使用VEC 模型来建模。表4-6为VEC 模型的估计值。

表4-6 VEC 模型估计值

误差修正 CointEq1

D(LnRPGDP(-1))

D(LnRLG(-1))

D(LnRDL(-1))

D(LnRLTL(-1))

C

D(LnRPGDP) -0.102805 (0.03674) [-2.79788] 0.650364 (0.23077) [2.81820] -0.023555 (0.15479) [-0.15217] -0.115267 (0.12215) [-0.94363] 0.091750 (0.09067) [1.01187] 0.036839 (0.03330) [1.10639]

D(LnRLG) 0.129612 (0.10579) [1.22513] -0.739817 (0.66445) [-1.11342] -0.217796 (0.44567) [-0.48869] 0.188195 (0.35171) [0.53509] 0.020321 (0.26107) [0.07784] 0.137223 (0.09587) [1.43135]

D(LnRDL) 0.056422 (0.11811) [0.47771] -0.097393 (0.74180) [-0.13129] 0.166876 (0.49755) [0.33539] -0.150013 (0.39265) [-0.38205] -0.082988 (0.29146) [-0.28473] 0.017905 (0.10703) [0.16729]

D(LnRLTL) 0.201769 (0.08224) [2.45336] -0.395499 (0.51652) [-0,76570] 0.206490 (0.34645) [0,59602] 0.049960 (0.27340) [0.18273] -0.268329 (0.20295) [-1.32217] 0.033388 (0.07452) [0.44802]

根据表4-6,写成矩阵形式为:

⎡0. 88⎢

-0. 78

∆Y t =⎢

⎢-0. 13⎢

⎣-0. 18

0. 25-0. 250. 130. 32

0. 170. 14-0. 170. 10

0. 09⎤⎡-0. 11⎤⎡-0. 002⎤

⎥⎢⎥⎢⎥0. 0030. 110. 14

⎥∆Y ⎢⎥vecm +⎢⎥

t -1

⎢0. 05⎥⎢0. 02⎥-0. 09⎥

⎥⎢⎥⎢⎥-0. 24⎦0. 180. 001⎣⎦⎣⎦

其中Y t =(lnRPGDP lnRLG lnRDL lnRLTL )T ;

Vecm =ln RPGDP (-1) -2. 23ln RLG (-1) -2. 09ln RDL (-1) -0. 51ln RLTL -10. 39

根据AIC 和SC 信息准则,由于AIC 的值达到-5.69,SC 的值达到-4.39,两者的值都较小,所以上面所建的VEC 模型取得了一个挺好的效果。从上述的Vecm 等式得出,各农村金融发展变量和农村经济增长变量的误差修正项的系数都为负数,这说明当各变量在短期内的变化与长期均衡的值相差较大时,会以较快的速度把偏离长期均衡的部分拉到长期均衡的值上。 4.2.5 脉冲响应函数

为了能够进一步较为全面的反映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效率、农村金融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需要对V AR 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图4-1为各变量间的脉冲响应图,图中实线为脉冲响应函数受到一单位冲击后的变化路径,虚线为90%的置信区间的上下界限。

首先分析农村金融发展的各变量对农村经济增长变量的影响:lnRPGDP 对lnRLG 受到一单位冲击后的脉冲响应,从第一期的0逐渐上升,到第三期达到最大值0.2467,然后逐渐下降,最后围绕0.02上下波动;lnRPGDP 对lnRDL 受到一单位冲击后的脉冲响应,从第一期的0开始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到第十期达到最大值0.0649;lnRPGDP 对lnRLTL 受到一单位冲击后的脉冲响应,从第一期的0开始一直保持下降的趋势,并且一直为负响应。这说明随着农村存贷的增加,农村金融还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的。

其次分析农村经济增长变量对农村金融发展各变量的影响:lnRLG 对lnRPGDP 受到一单位冲击后的脉冲响应,从第一期的-0.5193一直上升到第七期的-0.0001,都为负响应,从第八期开始为正响应,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到第十期达到最大值0.0037;lnRDL 对lnRPGDP 受到一单位冲击后的脉冲响应,从第一期的-0.0055一直上升到第三期的0.0167,然后逐渐下降,但一直为正响应;lnRLTL 对lnRPGDP 受到一单位冲击后的脉冲响应,从第一期的-0.0378开始一直保持着上升趋势,到第十期达到最大值-0.0090,一直都是负响应。这说明农村贷款的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的增长而逐渐上升,农村存款的增长速度大于农村贷款的速度,而对乡镇贷款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图4-1 各变量间脉冲响应图

4.2.6 方差分解

图4-2为方差分解图,其中图a 为经济增长变量对金融发展规模变量的方差分解时间路径,时间路径一直为正,从第一期的0开始,一直为上升趋势,到第六期为最大值10.13%,之后逐渐下降,可以得出当期农村经济增长对后面时期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贡献不断增大,然后减小,滞后10期后贡献作用达到9%左右。图b 为经济增长变量对金融发展效率变量的方差分解时间路径,时间路径都是正的,而且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可以得出当期经济增长对后期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作用不断增大,滞后10期的贡献作用约为48%。图c 为经济增长变量对金融发展结构指标变量的方差分解时间路径,时间路径都是正的,而且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可以得出当期经济增长对后期农村金融发展结构指标的贡献作用不断增大,滞后10期的贡献作用约为8%。图d 为金融发展规模变量对经济增长变量的方差分解时间路径,时间路径比较平稳,维持在13%左右,说明当期金融规模对后期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图e 为金融发展效率变量对经济增长变量的方差分解时间路径,时间路径比较平稳,维持在1.8%左右,说明当期金融发展效率对后期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图f 为农村金融发展结构指标变量对农村经济增长变

量的方差分解时间路径,时间路径在第一期达到最大值6.31%,之后时间路径逐渐下降,到第十期达到3.14%,说明当期金融发展结构对后期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是很大。

图a 图b

图c 图d

图e 图f

图4-2 方差分解图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根据实证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通过协整检验我们可以发现lnRLG 、lnRDL 、lnRLTL 、lnRPGDP 这四个变量的系数都为正,同时我们可以确定它们的一阶单整时间序列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而且它们都是同向变化的,这验证了农村金融发展变量与农村经济增长变量是互相影响的。

第二,农村金融发展变量不是农村经济增长变量的格兰杰原因。这与郑长德(2007)[14]的研究结果:“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呈弱相关的”一致。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力度较小。同时,农村存款转化为农村实际投资有限,农村资金大量外流。相反农村经济增长变量是农村金

融发展规模的格兰杰原因,可以得出农村经济增长对金融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农村信贷业务的增长。

第三,在VEC 模型中,lnRLG(-1)、lnRDL(-1)、lnRLTL(-1)关于误差修正项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符合反向修正机制,所以lnRLG 、lnRDL 、lnRLTL 对于系统偏离长期均衡关系会做出快速反应,系统自我修复功能强。

第四,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变量和农村经济增长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各变量间短期的动态影响。农村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较小,但长期内具有促进作用。

第五,通过农村金融发展变量和经济增长变量的方差分解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期农村经济增长对后期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贡献作用较大,达到48%左右,对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结构的贡献率较低。当期金融的规模变量对后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但是发展效率的变量与发展结构指标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

5.2 政策建议

5.2.1 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农村的各类金融机构通常只有最基本的借贷性金融工具,金融投资的途径也较少,无法满足农村金融市场上的需求,而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就有了其存在的必要性。首先,要明确各种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对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以及民间借贷的地位和作用要明确,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其次,要打破国有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把一些民营性的机构引入农村金融市场,这样可以促进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运行效率的提高 [17]。最后,要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支持除国有银行之外的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政府要有步骤地引导农村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的成长,要制定相应政策,为农村剩余资本的流动指明方向,从而加快农村经济市场的多元化建设的进程。

5.2.2 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农村非正规金融利用其信息获取成本低、抵押灵活以及交易成本低等优势得到快速发展,是农村金融市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18]所以,国家要支持和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首先,要在法律上确定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地位,使其得到与农村正规金融公平竞争的机会。其次,政府要制定严格的监管体系,同时要明确规定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经营范围,并使其组织形式规范化。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弥补农村正规金融组织的不足,有利于拓展农村金融的发展规模,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23]

5.2.3 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可以及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驱使农村金融市

场的平稳发展。同时也对农村金融资源的有效分配有积极作用,使农村金融资源用到实处,最终使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有所提高。首先,要构建由监督管理机构、行业组织及机构内部组成的农村金融监管组织的网络体系。其次,监管部门要针对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建立分类监管和差别监管制度,建立全方位的风险监控体系,设置与农村市场相应的准入标准和监管标准。最后,要改善农村金融发展的环境,加强对农村金融扶持的力度,强化农村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这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24] 5.2.4 加强农村金融创新力度,满足农村经济增长需求

为满足农村经济增长需求,农村金融机构应不断推陈出新,研发出具有个性化的金融产品。通过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为村镇企业和广大农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在产品以及金融服务方面的创新,用先进的理念去化解农村经济增长中的问题。因此,要依据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和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化的需求,开发能够满足农村需求的,适应农村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同时,也需要对农村金融服务进行改善,推动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新型服务的发展,完善农村的金融服务体制,以此来满足农村企业以及农户日趋多样化的金融需求。[23]

结 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但是,由于农业是一种弱质产业,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三农”问题急需解决。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总结了以下几个结论:

一、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表现出一些特征。在农村金融发展方面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农村金融发展结构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农村存贷款数量不断增加,增加的速度不断加快,金融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农村金融体系基本形成,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是比较低,乡镇企业正在走向衰退等结论。在农村经济增长方面,分为东、中、西部来进行研究,得出东部农村经济增长较快,中部次之,西部农村经济增长最慢的结论。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农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有: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差,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非正规金融陷入困境,政府对农村金融的监管不当等。农村经济增长中的问题有:城乡贫富差距愈来愈大,农村资金外流,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降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足,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等。

三、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当期农村经济增长对后期农村金融发展贡献较大,需保持相对稳定的经济政策。

四、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弱相关关系。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金融抑制”现象。

为了使农村金融发展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出了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发展,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农村金融创新力度四点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但本文在创新方面还有所不足。

参 考 文 献

[1] 徐滇庆,李昕. 经济命脉系三农:深化农业结构改革[M]. 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10.

[2] 刘伟. 内蒙古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10.

[3] 闻强.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D]. 吉林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11.

[4] 何广文. 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特征及均衡供求的路径选择[J]. 中国农村经济,

2001(10).

[5] 林毅夫. 缓解“三农”问题要靠金融创新[J].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6(6):

16-17.

[6] 熊德平.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 北京:社科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9.

[7] 爱德华·肖.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8] 世界银行报告小组. 金融与增长:动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M]. 北京:经济科

学出版社,2001.

[9] 刘秩. 陕西省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D].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10.

[10] 邓英淘、徐笑波等. 中国农村金融的变革与发展:1979-1990[M]. 上海:当代

中国出版社,1994.

[11] 张兵、朱建华.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

学报,2002,25(2),105-109.

[12] 谢丽霜. 西部开发中的金融支持与金融发展[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

社,2003.

[13] 焦兵. 东、西部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比较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07(2).

[14] 郑长德. 中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15] 戈德·史密斯. 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 上海三联书店,1990.

[16] 孟建华. 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与金融资源配置[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8.

[17] 寿任杰.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10.

[18] 安虎森. 新区域经济学[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19] 丁晨.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D]. 湘潭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10.

[20] 王艳艳. 中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江西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9.

[21] 乔家君. 中国乡村地域经济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2] 张亿钧. 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07(4). [23] 姚敏.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反思与展望[J]. 现代经济探讨,2011(2):81—85. [24] 禹跃军,王菁华. 基于V AR 模型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

研究[J]. 经济问题,2011(12):106—110.

[25] R·I·麦金农. 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26]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7] Fry.Maxwell.J.Mone Interest and Baring in Economy Development[M].

Baltimore: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8.

[28] Claudio Gonzalez-Vega. Deepening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Macroeconomic,

Policy and Political Dimensions [R]. Washington, D.C: Paving the Way Forward for Rural Finance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est Practices, 2003.

[29] Hayami, Yujiro and Vernon W.Rutta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Differences

Among Countri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0(60): 895-911.

[30] Yaron Jacob, Mcdonald Benjamin and Gerda Piprek. Rural Finance: Issues,

Design and Best Practices,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udies and Monographs Series 14[M],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1997. [31] Krahnen·J.P. and R.H.Schmidt. Development Finance as Institution building: A

New Approach to Poverty-Oriented Banking[M]. Westview Press, Boulder Oxford, 1994.

[32] Ross Levine. Finance and Growth :Theory and Evidence[J]. NBER Working Paper, 2004(3): 21-23.

[33] Robinson.J. The Generlization of the General Theroy[J]. The rate Interst, and

Other Essays London: Macmillan, 1952.

[34] Lucas, Robert 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unetary Economics, 1988, 22(1): 3-42.

[35] Greenwood Jeremy and Boyan Jovan. Financial Development Growth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8(8).

致 谢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即将结束,我的大学学习生活日渐接近尾声,此时,我最想对帮助我的老师、同学表达我深深的谢意。论文指导老师曹俐老师学识渊博,豁达从容。她严谨的治学态度,深邃的学士思想,以及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无时无刻不深深地感染和鞭策着我。本文的选题、构思、修改和定稿,都凝聚着导师的心血。没有导师的大力支持,也许就不会有我的这篇论文。

其次,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也得到了商学院其他老师的帮助,正是他们的指点使我思路有所开拓。在此向淮海工学院商学院的老师们对我的培育和指导深表感谢。

最后,还要感谢陪伴我一起渡过大学生涯的同学们和室友们,每一次与他们的讨论都使我受益良多,谢谢他们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附录:

表一:1978年至2010年城乡收入差距

表二:1978年至2010年第一产业贡献率

表三:1978年至2010年农村存款数

表四:1978年至2010年农村贷款数

表五:1978年至2010年农村人均GDP

表六:实证分析各指标值


相关内容

  • 政工师工作总结
  • 一、基本情况我叫xxx,男,1962年8月出生于安乡县,汉族,1982年7月获得湖南农学院(现湖南农业大学)大学本科毕业证、农学学士学位并参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共。1982年7月至1984年10月从事农学专业工作,1984年10月至xx年11月从事农业经济专业工作,xx年11月以来从事政工专 ...

  • 跨专业保送研究生应该注意什么
  • 跨专业保送研究生应该注意什么 如果你希望能够跨学校跨专业保送研究生,请注意以下几个事情: A) 你需要比其他同学更早确定自己的目标,并且尽可能地搜集有关信息,包括现在学校.院系的有关政策和你目标学校.院系的情况,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你最好能专门去研究生院或者院系教务那里打听打听,认认门儿. B ) ...

  • 海天考研官方网站张雪峰侃考研之王牌甘源
  • 海天考研官方网站张雪峰侃考研之王牌甘源 海天考研官方网站张雪峰: 海天考研官方网站教育考研高辅项目部总监,硕士研究生考试资深顾问,海天考研官方网站考研首席演讲师,在考研专业院校选择上有着深入独特的研究 曾应邀在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大连.武汉.郑州.青岛等全国大中城市高校累计讲座上千场,超过10 ...

  • 1024十佳主题团日活动申报材料
  • 十佳主题团日活动 申报材料 目录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的 三. 活动主题 四.活动时间.地点及对象 五.活动流程 1.活动前期准备 2.活动具体流程 3.活动后期工作 六.经费预算---------------------------------------------------------- ...

  • 女生节开幕式主持稿
  • 书记宣布艺术节开幕式后,歌曲:<红旗飘飘>开始 主持人出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在一曲激-情四射,热血沸腾的<红旗飘飘>中我院第四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向我们扑面而来."飞扬青春 爱我中华"值举国欢庆60华诞之际,我们用歌声唱出对祖国无限的爱,我 ...

  •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六届"赢在起跑线"大赛策划书
  •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业助理团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六届"赢在起跑线" 校园职场挑战赛 活动策划书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业助理团 一.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高等教育不断发 展,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增长,据统计,明年大学毕业生有望突破750万 ...

  • 2009年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 xx年年下半年的个人工作总结报告分为个人简介、学习工作报告、学生社团工作报告、公司合作报告、研究生计划进展、科研与专业技术工作报告、财务收支决算报告、优秀作品集锦、2009年主要工作重点等部分,欢迎钦鉴。 一 个人简介 张帆,东华理工大学05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东华理工大学大学生记者团副团长、东华理 ...

  • 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
  • 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 (2015 年修订)依据<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为了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研 究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促进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协调发 展,引导研究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

  • 创办学术性刊物 培养研究型新学子
  • 政法经管系 2008-12-27 12:06 摘要: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2004年6月,政法经管系创办了<世纪之声--政法论坛>,围绕该刊物,建立了专门的学生社团--"政法学社",成立了专门的编辑部,形成了一大批爱好学术研究的生力军.该刊物每学 ...

  • 安师大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首届"职场情景模拟剧大赛"策划书
  • 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 首届"职场情景模拟剧大赛"策划书 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二 o一三年三月 一.活动名称 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首届"职场情景模拟剧大赛" 二.活动背景 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学习的都是书本的知识,缺乏社会实践与锻炼.职场是个充满挑战的地方,很多人都经常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