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座1

历史知识讲座

第一讲 千古一帝秦始皇

主讲:曹建平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只所以人称为“千古一帝”,就是因为他结束了数百年诸侯争霸、七雄分裂的局面。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对中国历史的走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秦始皇,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姓赢,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22岁亲政,39岁称帝。50岁驾崩。 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名异人,后改称子楚。原是秦国的公子,曾作为人质留在赵国,后被邯郸大商人吕不韦发现。吕不韦不仅经商有道,而且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他把自己已经怀孕的侍妾嫁给了子楚。不久生一子名为政。即后来的秦王嬴政。所以,后人有人说秦始皇实际是吕不韦的儿子。吕不韦同时不惜重金为子楚的政治前途积极活动。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死,子楚即位为庄襄王。吕不韦因有功,被封为相国,并兼任太子嬴政的师傅。公元前246年,庄襄王死去,年仅13岁的嬴政即位,由其母临朝听政,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即次父)。朝廷大权落入吕不韦手中。此时的秦国自秦孝公以来,历经六世,以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一个国家。

一、初展雄才 独揽权柄

按秦国制度,国君年22岁要举行冠礼,然后才能主理国家政务。但在秦始皇八年(公元239年)即嬴政将亲政的前一年,宫廷内部掀起了激烈的争权斗争。太后把她宠幸的、诈称宦官的嫪毐封为长信侯,且在政事方面,事无大小皆决于嫪毐(lao ai)。同年,吕不韦把在他主持下撰写的杂家著作《吕氏春秋》一书,公布于咸阳城门之上。书中提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企图使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学说定为一尊,进而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势。

嬴政即位以来,到亲政前的8年中,是太后临朝,吕氏用权,嫪毐(lao ai)专断的时期,严重危害着秦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更不利于嬴政统一天下宏大志愿的实现。

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年),22岁的嬴政要行加冠佩剑典礼,标志着国君亲理政事,管理国家的开始。这就爆发了嬴政与以太后为首的吕氏集团争权夺利的斗争。嫪毐盗用国君玉玺发动武装政变,向嬴政居住的蕲年宫进攻,嬴政闻讯后,果断决定派昌太君、昌文君率兵镇压,两军战于咸阳,嫪毐兵败,叛军20余人被杀,嫪毐遭车裂,宗族尽灭,其舍人4000余家发配蜀地,太后被幽禁于咸阳宫,免去吕不韦相国职务,并指责他无功,无亲于秦,最后吕不韦畏罪自杀。

嬴政执政后,在两年之中,解决了吕、嫪集团,把政权

掌在自己手中,施展了他的雄才大略。

二、重才任人 扫灭六国

亲王嬴政亲政后,韩、赵、魏、燕各国已趋向衰落,朝不保夕。

为了扫灭六国,嬴政发扬秦国重才任人、听取意见的传统。当时,许多宗室大臣建议:各诸侯国来秦以后,都是各为其主,应予全部逐出。因此嬴政曾下“逐客令”,但听了李斯的话,特别是看了李斯的《谏逐客令》后,改变了主张,撤销了逐客令。与此同时,魏国大梁人苏秦投奔秦国,他向秦王献破合纵之策:一是离间各诸侯国间的关系,以乱其谋,为秦所用。二是进行暗杀行动,对各诸侯国名臣主将坚持与秦国为敌者,则设法杀害,以削弱各国势力。三是派良将大军压境,消灭各国。这一计谋得到嬴政赏识,他任用苏秦为太尉统领兵权,由李斯具体执行其计划。秦始皇十四年,韩非到秦后,提出首灭韩、赵、魏,以远交近攻破合纵的建议。还有人建议嬴政囚禁太后是不对的,他也予以接纳,复归太后于甘泉宫。

嬴政为了统一全国,于秦十六年至二十六年(前230—221年)的十年中,先后向各诸侯国用兵,结束了自西周、春秋、战国以来,七八百年的封建割据局面。

三、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亲王嬴政合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以咸阳为首都,包括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甘青高原),南至北向户(岭南),北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

然后他采纳李斯的建议,在秦国原来政权基础上,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机器。

其标志为:

第一,改王为皇帝。春秋战国时期,最高统治者一般都成为“王”,但秦统一中国后,觉得自己是“德迈三皇,功过五帝”,“王”已不足以显其尊贵。便令臣下为其议帝号。众大臣商议结果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因此上尊号为“泰皇”,而秦王仍不满意,单取一个“皇”,又采上古“帝”为号,号曰“皇帝”,自此,皇帝就代替“王”,而成为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他又下令取消谥法。不准下一代皇帝给上一代皇帝起谥号,自称为“始皇帝”,并安排死后,儿子继位,“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至无穷”。

为显示皇帝威尊,还规定一套制度。如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文字中不准提起皇帝名字,皇帝自称“朕”,印字称“玺”等。

第二,建立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皇帝之下,设“三公”,即丞相,分为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李斯为第一位丞相。太尉,为武官之长,掌管全国军事;御史大夫辅佐丞相掌管奏章,监察等事。

在“三公”之下,有所谓“九卿”。而实际之数并不止九个。是具体掌管各方面事务的官吏。“三公”九卿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对重大事务做最后裁决。

第三,健全地方各级行政组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乡、亭四级行政组织。全国分36郡,后增至46郡。郡级设郡守。为一郡最高长官。总管一郡政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亭、里。县按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者设县长,是一县的最高长官。乡设三老,掌管教化等。十亭为乡。由中央到郡县的政权机构中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实行俸禄制,形成了从上到下的集权统治。历封建社会2000年之久,而基本未变。

第四,加强军队建设。秦制规定男丁23岁(实际15岁)以上要服役二年,守京一年,守边一年。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第五,统一法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刑罚,如《田律》、《军爵律》、《臵吏律》等30余种。其刑罚中,主刑也有数10种。如劓、宫、黥、弃市、腰斩等。

第六,用始终“五德之说”确立秦的正统地位和神化皇权。宣扬秦代周是以水德代火德,秦王朝政权符合天意。

四、巩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

1、消除割据的残余势力。一是将原六国的贵族强宗和豪富 12万户迁到咸阳,使他们脱离原地,削弱其实力,使

其丧失复辟的条件和能力。二是毁城防,消除割据凭借。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修建了城郭等防御工事。公元前215年,即秦皇32年,秦始皇下令拆毁各地城郭,决通川防,消除险阻,同时也方便了交通和水利建设。

三是销毁兵器。六国虽灭,但残余贵族手中,还存有大量兵器,在迁豪移民的同时,收缴兵器,在咸阳销毁,铸成12个重千石的钟鐻铜人。

2、焚书坑儒。起因是在一次筵会上博士淳于越提出应进行分封,建立诸侯国等“师古”建议,李斯则认为主张分封,恢复礼制不利于中央集权,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因此建议:

①请史官把《秦记》以外的各诸侯国原有史籍一律焚掉,以尊一统。

②除博士宫所藏以外的儒家经典,如《诗》、《书》和百家著作,一律要送当地政府销毁。

③有敢于谈论《诗》、《书》者,要弃市臵死。

④对上述各项、官吏有发现者而不查处则与之同罪。 ⑤令下三十日而不烧毁者,则处以黥刑。

⑥保留医学、药书和种树等书籍。

秦始皇采纳了以上建议,实行了空前的文化专制政策。 第二年又发生了以宣扬怪异、通鬼神等诽谤秦始皇的事件,最典型就是方士卢生和侯生相互为谋指责秦始皇 “刚

愎自用”等。秦始皇知道求仙受骗,又遭诽谤,而方士与儒生观点一致。因此,始皇迁怒于咸阳儒生,把散布不满集权制言论的460余儒生坑杀于咸阳,是一次文化大浩劫。

3、统一各种制度。

①“黔首自实田”,秦始皇31年,下令自耕农把占有土地上报政府,国家以法律形式承认其土地私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②统一货币。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形制大小、轻重各不相同,有布币、刀币、郢爰和圆钱。秦始皇改为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为单位,为圆形方孔,文曰“半两”的铜钱为下币。

③统一度量衡。公元前221年,秦皇以商鞅制定的秦制为标准,公布天下施行。度为:寸、尺、丈、引;量为桶、斗、升等,衡为铢、两、斤、钧、石等。

④统一文字。战国时期,言语怪异,文字异形,严重阻碍文化交流。公元前221年,秦皇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统一文字的偏旁形体,固定位臵,固定字体的笔画顺序。同时民间还流传一种更为简便的隶书。

4、北伐匈奴,南戍五岭。

一是北伐匈奴筑长城。在北部蒙古高原分布着匈奴人。自战国以来,趁中原诸侯纷争之际,屡屡侵扰抢掠。秦政权建立后,匈奴严重威胁着秦政权的巩固,民间流传着“亡秦

者胡也”的说法。为了解除来自北方的威胁。秦皇32年,派将军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并设臵44县,解除了匈奴威胁。随后,为巩固北方边防,把原秦、赵、燕的北部长城连为一体,筑成了一条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对巩固和保护北方农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平“百越”,南戍五岭。分布在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以及西南一代的越人,当时被标为百越。秦统一后,对百越地区进行了征服。统一了岭南广大地区,并设臵了南海郡、桂林郡和像郡,秦皇28年,又征发中原几十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至此,川、云、贵、两广、浙、闽等百越地区与中原连为一体,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五、关于修筑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人类建筑的罕见军事防御工程。早在战国时期,这项浩大工程就已开始。秦统一六国后,出于防务,征发大量民工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甘肃东部,经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河北和辽宁等省,直抵鸭绿江,长达5000多公里。汉代更长达10000多公里。此后,北魏、隋朝都有修筑长城的记载。明代筑长城延续200多年,全长约7300多公里。后来保存较好就是今天的东至山海关,西

自嘉峪关这一段,全长8851.8公里。史载,秦修长城除动用30——50万军队外,还征用民夫40—50万人。多时达到150万人。于是就有了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嬴政驭四海,北筑万里城,民命半为土,白骨乱纵横。)

六、关于对秦始皇的评价

贾谊在《过秦论》中评价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天下,“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明代思想家李贽盛赞他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一生中的主要活动,可以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为分界线。分前后两大段。前段,从亲政、扫灭六国到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制时期,是他展示雄才大略,建立历史功业的时期,对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制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也要从中看到秦始皇的个人历史作用。

中央集权制建立后,秦始皇为追求享乐淫逸,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不仅大量消耗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昏庸残虐的暴君。

参考资料:1、《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

北京大学历史系 孙铁主编

2、《名家评论中国著名皇帝》 肖黎主编

2010年3月31日

历史知识讲座

第一讲 千古一帝秦始皇

主讲:曹建平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只所以人称为“千古一帝”,就是因为他结束了数百年诸侯争霸、七雄分裂的局面。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对中国历史的走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秦始皇,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姓赢,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22岁亲政,39岁称帝。50岁驾崩。 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名异人,后改称子楚。原是秦国的公子,曾作为人质留在赵国,后被邯郸大商人吕不韦发现。吕不韦不仅经商有道,而且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他把自己已经怀孕的侍妾嫁给了子楚。不久生一子名为政。即后来的秦王嬴政。所以,后人有人说秦始皇实际是吕不韦的儿子。吕不韦同时不惜重金为子楚的政治前途积极活动。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死,子楚即位为庄襄王。吕不韦因有功,被封为相国,并兼任太子嬴政的师傅。公元前246年,庄襄王死去,年仅13岁的嬴政即位,由其母临朝听政,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即次父)。朝廷大权落入吕不韦手中。此时的秦国自秦孝公以来,历经六世,以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一个国家。

一、初展雄才 独揽权柄

按秦国制度,国君年22岁要举行冠礼,然后才能主理国家政务。但在秦始皇八年(公元239年)即嬴政将亲政的前一年,宫廷内部掀起了激烈的争权斗争。太后把她宠幸的、诈称宦官的嫪毐封为长信侯,且在政事方面,事无大小皆决于嫪毐(lao ai)。同年,吕不韦把在他主持下撰写的杂家著作《吕氏春秋》一书,公布于咸阳城门之上。书中提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企图使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学说定为一尊,进而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势。

嬴政即位以来,到亲政前的8年中,是太后临朝,吕氏用权,嫪毐(lao ai)专断的时期,严重危害着秦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更不利于嬴政统一天下宏大志愿的实现。

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年),22岁的嬴政要行加冠佩剑典礼,标志着国君亲理政事,管理国家的开始。这就爆发了嬴政与以太后为首的吕氏集团争权夺利的斗争。嫪毐盗用国君玉玺发动武装政变,向嬴政居住的蕲年宫进攻,嬴政闻讯后,果断决定派昌太君、昌文君率兵镇压,两军战于咸阳,嫪毐兵败,叛军20余人被杀,嫪毐遭车裂,宗族尽灭,其舍人4000余家发配蜀地,太后被幽禁于咸阳宫,免去吕不韦相国职务,并指责他无功,无亲于秦,最后吕不韦畏罪自杀。

嬴政执政后,在两年之中,解决了吕、嫪集团,把政权

掌在自己手中,施展了他的雄才大略。

二、重才任人 扫灭六国

亲王嬴政亲政后,韩、赵、魏、燕各国已趋向衰落,朝不保夕。

为了扫灭六国,嬴政发扬秦国重才任人、听取意见的传统。当时,许多宗室大臣建议:各诸侯国来秦以后,都是各为其主,应予全部逐出。因此嬴政曾下“逐客令”,但听了李斯的话,特别是看了李斯的《谏逐客令》后,改变了主张,撤销了逐客令。与此同时,魏国大梁人苏秦投奔秦国,他向秦王献破合纵之策:一是离间各诸侯国间的关系,以乱其谋,为秦所用。二是进行暗杀行动,对各诸侯国名臣主将坚持与秦国为敌者,则设法杀害,以削弱各国势力。三是派良将大军压境,消灭各国。这一计谋得到嬴政赏识,他任用苏秦为太尉统领兵权,由李斯具体执行其计划。秦始皇十四年,韩非到秦后,提出首灭韩、赵、魏,以远交近攻破合纵的建议。还有人建议嬴政囚禁太后是不对的,他也予以接纳,复归太后于甘泉宫。

嬴政为了统一全国,于秦十六年至二十六年(前230—221年)的十年中,先后向各诸侯国用兵,结束了自西周、春秋、战国以来,七八百年的封建割据局面。

三、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亲王嬴政合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以咸阳为首都,包括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甘青高原),南至北向户(岭南),北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

然后他采纳李斯的建议,在秦国原来政权基础上,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机器。

其标志为:

第一,改王为皇帝。春秋战国时期,最高统治者一般都成为“王”,但秦统一中国后,觉得自己是“德迈三皇,功过五帝”,“王”已不足以显其尊贵。便令臣下为其议帝号。众大臣商议结果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因此上尊号为“泰皇”,而秦王仍不满意,单取一个“皇”,又采上古“帝”为号,号曰“皇帝”,自此,皇帝就代替“王”,而成为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他又下令取消谥法。不准下一代皇帝给上一代皇帝起谥号,自称为“始皇帝”,并安排死后,儿子继位,“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至无穷”。

为显示皇帝威尊,还规定一套制度。如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文字中不准提起皇帝名字,皇帝自称“朕”,印字称“玺”等。

第二,建立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皇帝之下,设“三公”,即丞相,分为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李斯为第一位丞相。太尉,为武官之长,掌管全国军事;御史大夫辅佐丞相掌管奏章,监察等事。

在“三公”之下,有所谓“九卿”。而实际之数并不止九个。是具体掌管各方面事务的官吏。“三公”九卿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对重大事务做最后裁决。

第三,健全地方各级行政组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乡、亭四级行政组织。全国分36郡,后增至46郡。郡级设郡守。为一郡最高长官。总管一郡政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亭、里。县按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者设县长,是一县的最高长官。乡设三老,掌管教化等。十亭为乡。由中央到郡县的政权机构中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实行俸禄制,形成了从上到下的集权统治。历封建社会2000年之久,而基本未变。

第四,加强军队建设。秦制规定男丁23岁(实际15岁)以上要服役二年,守京一年,守边一年。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第五,统一法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刑罚,如《田律》、《军爵律》、《臵吏律》等30余种。其刑罚中,主刑也有数10种。如劓、宫、黥、弃市、腰斩等。

第六,用始终“五德之说”确立秦的正统地位和神化皇权。宣扬秦代周是以水德代火德,秦王朝政权符合天意。

四、巩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

1、消除割据的残余势力。一是将原六国的贵族强宗和豪富 12万户迁到咸阳,使他们脱离原地,削弱其实力,使

其丧失复辟的条件和能力。二是毁城防,消除割据凭借。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修建了城郭等防御工事。公元前215年,即秦皇32年,秦始皇下令拆毁各地城郭,决通川防,消除险阻,同时也方便了交通和水利建设。

三是销毁兵器。六国虽灭,但残余贵族手中,还存有大量兵器,在迁豪移民的同时,收缴兵器,在咸阳销毁,铸成12个重千石的钟鐻铜人。

2、焚书坑儒。起因是在一次筵会上博士淳于越提出应进行分封,建立诸侯国等“师古”建议,李斯则认为主张分封,恢复礼制不利于中央集权,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因此建议:

①请史官把《秦记》以外的各诸侯国原有史籍一律焚掉,以尊一统。

②除博士宫所藏以外的儒家经典,如《诗》、《书》和百家著作,一律要送当地政府销毁。

③有敢于谈论《诗》、《书》者,要弃市臵死。

④对上述各项、官吏有发现者而不查处则与之同罪。 ⑤令下三十日而不烧毁者,则处以黥刑。

⑥保留医学、药书和种树等书籍。

秦始皇采纳了以上建议,实行了空前的文化专制政策。 第二年又发生了以宣扬怪异、通鬼神等诽谤秦始皇的事件,最典型就是方士卢生和侯生相互为谋指责秦始皇 “刚

愎自用”等。秦始皇知道求仙受骗,又遭诽谤,而方士与儒生观点一致。因此,始皇迁怒于咸阳儒生,把散布不满集权制言论的460余儒生坑杀于咸阳,是一次文化大浩劫。

3、统一各种制度。

①“黔首自实田”,秦始皇31年,下令自耕农把占有土地上报政府,国家以法律形式承认其土地私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②统一货币。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形制大小、轻重各不相同,有布币、刀币、郢爰和圆钱。秦始皇改为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为单位,为圆形方孔,文曰“半两”的铜钱为下币。

③统一度量衡。公元前221年,秦皇以商鞅制定的秦制为标准,公布天下施行。度为:寸、尺、丈、引;量为桶、斗、升等,衡为铢、两、斤、钧、石等。

④统一文字。战国时期,言语怪异,文字异形,严重阻碍文化交流。公元前221年,秦皇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统一文字的偏旁形体,固定位臵,固定字体的笔画顺序。同时民间还流传一种更为简便的隶书。

4、北伐匈奴,南戍五岭。

一是北伐匈奴筑长城。在北部蒙古高原分布着匈奴人。自战国以来,趁中原诸侯纷争之际,屡屡侵扰抢掠。秦政权建立后,匈奴严重威胁着秦政权的巩固,民间流传着“亡秦

者胡也”的说法。为了解除来自北方的威胁。秦皇32年,派将军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并设臵44县,解除了匈奴威胁。随后,为巩固北方边防,把原秦、赵、燕的北部长城连为一体,筑成了一条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对巩固和保护北方农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平“百越”,南戍五岭。分布在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以及西南一代的越人,当时被标为百越。秦统一后,对百越地区进行了征服。统一了岭南广大地区,并设臵了南海郡、桂林郡和像郡,秦皇28年,又征发中原几十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至此,川、云、贵、两广、浙、闽等百越地区与中原连为一体,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五、关于修筑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人类建筑的罕见军事防御工程。早在战国时期,这项浩大工程就已开始。秦统一六国后,出于防务,征发大量民工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甘肃东部,经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河北和辽宁等省,直抵鸭绿江,长达5000多公里。汉代更长达10000多公里。此后,北魏、隋朝都有修筑长城的记载。明代筑长城延续200多年,全长约7300多公里。后来保存较好就是今天的东至山海关,西

自嘉峪关这一段,全长8851.8公里。史载,秦修长城除动用30——50万军队外,还征用民夫40—50万人。多时达到150万人。于是就有了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嬴政驭四海,北筑万里城,民命半为土,白骨乱纵横。)

六、关于对秦始皇的评价

贾谊在《过秦论》中评价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天下,“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明代思想家李贽盛赞他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一生中的主要活动,可以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为分界线。分前后两大段。前段,从亲政、扫灭六国到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制时期,是他展示雄才大略,建立历史功业的时期,对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制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也要从中看到秦始皇的个人历史作用。

中央集权制建立后,秦始皇为追求享乐淫逸,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不仅大量消耗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昏庸残虐的暴君。

参考资料:1、《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

北京大学历史系 孙铁主编

2、《名家评论中国著名皇帝》 肖黎主编

2010年3月31日


相关内容

  • 健康教育讲座活动计划
  • 卫生院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工作计划 根据市卫生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健康讲座的规范 .要求,计划在 2012 年 1 月 10 日在..卫生院进行春节饮食与健康的知识讲座活动,具体讲座活动计划如下: 一.讲课时间和地点: . 计划 2012 年 1 月 10 上午 9-11:30 在..卫生院举 ...

  • 计算机知识讲座策划书
  • 一.计算机硬件知识讲座主题: 浓厚计算机硬件情感,感受计算机硬件大智慧,垫基计算机硬件知识普及,共享计算机硬件知识! 二.计算机硬件知识讲座的目的及意义 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将计算机知识推广,带来一次计算机硬件知识讨论的价值飞跃.让广大同学更了解计算机硬件知识,让同学们更加关注计算机硬件的发展. ...

  • 小学期讲座心得体会
  • 小学期讲座心得体会 利用小学期时间,学校和学院给我们安排了一系列讲座,在我看来,旨在丰富小学期生活,积累专业知识,拓宽视野.这些讲座与我们专业知识紧密相关,但是却不单一,涉及不同课题观摩聆听名师讲座, 名师神采飞扬, 听者亦有心得.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面对着鲜活的教学对象,智慧的教师 ...

  • 小儿推拿实践讲座1~--9小儿推拿的形成.特点及基础知识
  • 小儿推拿实践讲座1~2小儿推拿的形成.特点及基础知识 小儿推拿实践讲座3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实践讲座4关于小儿推拿穴位的探讨 小儿推拿实践讲座5小儿疾病辨证论治 小儿推拿实践讲座4关于小儿推拿穴位的探讨小儿推拿实践讲座6新生儿疾病 小儿推拿实践讲座7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实践讲座8小 ...

  • 证券公司投资知识讲座活动策划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企业管理论坛社 投 主办单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校园合作:企业管理论坛社资 理 财 知 识 讲 座 策 划 证券公司投资理财知识讲座活动策划 一. 活动目的及意义: 通过讲座,帮助同学们树立良好的理财观念,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学会一定的理财技巧,进而使自身财产保值增值. 强化华融与 ...

  • 就业指导讲座活动总结
  • 就业指导讲座总结 今晚罗伟坚老师给我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是关于机电工程学院院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讲座.为我们做了一场关于怎样"励志"."就业"."创业"知识讲座.讲座过程中,罗老师凭借着他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给在场提问同学的问题作了极其精 ...

  • 大学听讲座心得体会
  • 大学听讲座心得体会 通过大学听讲座的学习,为自己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积聚着能量,我希望终有一天,我也能像我的老师们一样,以自己丰富的学识.不俗的谈吐去滋养我的学生们! 大学听讲座心得体会篇1 不知不觉我已近快毕业了,现在回忆起来,这大学四年来的听讲座,我从中受益匪浅. 还记得第一次去听讲座场景,那时的 ...

  • 健康知识讲座策划书
  • 前言 当代学生安全急救知识普遍缺乏,学生中急救意识不强。当前,许多人由于缺乏必要的急救知识,对于突发而来的意外事故措手不及,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牺牲,小则危及自己,大则造成家庭的悲剧。培养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刻不容缓。 一、活动名称 安全急救知识讲座 二、活动性质 本次活动由院团委学生会领导支持,由教师教 ...

  • 大学生就业创业讲座策划书(海经院)
  •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计划讲座 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2013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毕业生达到699万人,北京的毕业生签约率才三成多.大学生就业率急剧下降.2013年高校毕业生需求量较去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就业形势不乐观.我们华商道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本着服务就业.创业.创新. ...

  • 党史知识讲座策划书
  • 党史知识讲座策划书 一. 讲座主题 "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信仰伴我一路同行 二. 讲座背景 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在这90年里,我们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时期.涉及了成千上万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党史,是一部曲折的历史.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