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2012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初中科学中关于光学的主要内容为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是科学知识的核心内容。掌握光反射的得出过程和规律是本节内容的核心。从内容上看,本节以探究为主线,层层深入来探索光反射的规律。是学生在物理课中遇到的第一个探究角度关系的实验,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验方法的契机。另外,本节内容也时后续学习平面镜成像的基础、同时也为光的折射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学情分析

在知识方面,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光在遇到分界面的情况下一般不在沿直线传播,而会发生反射。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走。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普遍不高,往往需要直接感性经验的支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经常接触到光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学生在小学科学中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以前学生掌握光的反射只是现象的观察和简单的总结,并没有对光的反射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但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对任何事情总想“一探究竟”,这对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定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实验的神奇之处,也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的精神。作光路图的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定律,

是理解平面镜作用的基础,也是对下一节《平面镜成像》提供了保障,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

3、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4、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器材】氦氖激光器、量角器、平面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介绍了光的一种特性是什么?

那么光线照到镜子上,会发生什么情况了?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反射

演示实验:在桌面上放一镜子,用氦氖激光器照射到镜面上。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

都能发生反射。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在讲光的反射

规律时,让我们先弄清几个光反射中的名词。

多媒体展示:让氦氖激光器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

观察一点、两角、三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反射图。

入射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探究实验:(二)光的反射规律(多媒体展示)

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

什么方向射出?

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我们用演示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其中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

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

(1)按图甲所示,先使E 、F 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

板射向镜面上的O 点,让学生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

甲 乙 丙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3)按图乙那样,把纸片F 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3、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可采取如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用量角器量出反射角(r )和入射角(i )的大小,并记录大小进行比较。

总结光的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不同的表面对光的反射是

不是一样呢?

观察现象:看到经光滑的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仍是平行的。而且

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的光是很强的。其他方向无反射光。这种光滑镜面的反射叫镜面反射。如图甲所示。

观察现象:入射光线是平行的,但经毛玻璃反射后的光线不是平

行的,而是射向各个方向。我们把这种反射叫漫反射。如图乙所示。漫反射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提问:这两种反射的异同点?

(四)光的可逆性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3、物体对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4、光路的可逆性

四、板书设计

(一)光的反射

(二)光的反射定律

1.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四)光路的可逆性

五、作业布置: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1 2 3 5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在轻松中学到了知识。我在感动的同时也对自己做了一下反思。

1、 探究实验中探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时没有设计相应的

表格,只是让学生大体对比了一下,甚至有的学生只做了一次实验就轻易地得出了结论;

2、 反馈练习少且针对性不强,这点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很容

易就看出来了。

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没有画出详细的

光路图来解释。没能让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清晰的概念。

4、 课堂的各个环节不连贯,备课不精益求精,只是浮在表面

上。

5、 没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接受能力,对课堂中可能出现

的各种问题考虑不周全。六 没有板书设计,在授课时很容易造成板书凌乱,没有条理。

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充分在准备,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充分考

虑到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好应变。

2、 心中有教案,但不以教案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上生成的东

西为主,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对能力,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艺术。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2012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初中科学中关于光学的主要内容为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是科学知识的核心内容。掌握光反射的得出过程和规律是本节内容的核心。从内容上看,本节以探究为主线,层层深入来探索光反射的规律。是学生在物理课中遇到的第一个探究角度关系的实验,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验方法的契机。另外,本节内容也时后续学习平面镜成像的基础、同时也为光的折射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学情分析

在知识方面,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光在遇到分界面的情况下一般不在沿直线传播,而会发生反射。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走。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普遍不高,往往需要直接感性经验的支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经常接触到光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学生在小学科学中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以前学生掌握光的反射只是现象的观察和简单的总结,并没有对光的反射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但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对任何事情总想“一探究竟”,这对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定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实验的神奇之处,也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的精神。作光路图的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定律,

是理解平面镜作用的基础,也是对下一节《平面镜成像》提供了保障,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

3、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4、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器材】氦氖激光器、量角器、平面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介绍了光的一种特性是什么?

那么光线照到镜子上,会发生什么情况了?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反射

演示实验:在桌面上放一镜子,用氦氖激光器照射到镜面上。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

都能发生反射。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在讲光的反射

规律时,让我们先弄清几个光反射中的名词。

多媒体展示:让氦氖激光器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

观察一点、两角、三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反射图。

入射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探究实验:(二)光的反射规律(多媒体展示)

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

什么方向射出?

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我们用演示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其中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

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

(1)按图甲所示,先使E 、F 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

板射向镜面上的O 点,让学生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

甲 乙 丙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3)按图乙那样,把纸片F 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3、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可采取如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用量角器量出反射角(r )和入射角(i )的大小,并记录大小进行比较。

总结光的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不同的表面对光的反射是

不是一样呢?

观察现象:看到经光滑的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仍是平行的。而且

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的光是很强的。其他方向无反射光。这种光滑镜面的反射叫镜面反射。如图甲所示。

观察现象:入射光线是平行的,但经毛玻璃反射后的光线不是平

行的,而是射向各个方向。我们把这种反射叫漫反射。如图乙所示。漫反射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提问:这两种反射的异同点?

(四)光的可逆性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3、物体对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4、光路的可逆性

四、板书设计

(一)光的反射

(二)光的反射定律

1.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四)光路的可逆性

五、作业布置: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1 2 3 5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在轻松中学到了知识。我在感动的同时也对自己做了一下反思。

1、 探究实验中探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时没有设计相应的

表格,只是让学生大体对比了一下,甚至有的学生只做了一次实验就轻易地得出了结论;

2、 反馈练习少且针对性不强,这点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很容

易就看出来了。

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没有画出详细的

光路图来解释。没能让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清晰的概念。

4、 课堂的各个环节不连贯,备课不精益求精,只是浮在表面

上。

5、 没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接受能力,对课堂中可能出现

的各种问题考虑不周全。六 没有板书设计,在授课时很容易造成板书凌乱,没有条理。

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充分在准备,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充分考

虑到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好应变。

2、 心中有教案,但不以教案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上生成的东

西为主,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对能力,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艺术。


相关内容

  • 九年级物理说课稿(共7篇)
  • 篇一:初中物理说课稿: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说课稿范文 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是伽师县六乡中学物理教师努尔斯曼姑丽·图 尔逊,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光现象>中第二 节<光的反射> 一 教材分析 ...

  •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实施课改,执行新<课标>以来,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各校都加强了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又加之近年提高了中考题中物理实验部分的分值,从而引起了各校的高度重视.通过两年的探索和总结,可以看到现在我校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实验探究的重视程度都有所提高.学生的 ...

  • 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学建议
  • 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学建议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教学目标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 ...

  • 八年级物理前三章
  •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 . . 2. 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qu ...

  •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报告单
  • 新康府学校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学校 班级 姓名 目 录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三.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 四.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五.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六.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七.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八.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十.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十一.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 ...

  • 初中物理1对1微视频公开课19
  • 初中物理1对1:八年级 生活中的摩擦[中考物理] 金牌1对1教育 159 初中物理1对1:八年级 声波中的能量[中考物理] 金牌1对1教育 185 初中物理1对1:八年级 实像和虚像[中考物理] 金牌1对1教育 271 初中物理1对1:八年级 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中考物理] 金牌1对1教育 ...

  • 初中物理--多次测量实验中的应用
  • 物理实验中的"多次测量" 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试验中的误差不可避免,为了达到测量的准确程度,读数时需进行估读,估读值时测量工具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因而读数时会出现有时偏大,有时偏小的现象,为减小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1.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

  • 八年级物理作图题
  • 1.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上,请画出经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 2.如图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F 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3.某剧组为拍摄需要,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改变照明灯的高度.轻质杠杆ABO 可 ...

  • 七年级物理练习题
  • 七年级物理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C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2.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 A .日食 B.小孔成像 C.影子 D.先闪电后打雷 3.人能看见物体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