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评课稿

篇一:《小数的性质》评课稿

《小

数的性质》评课稿

今天黄莲凤老师执

教了一节《小数的性质》数学公开课。黄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黄老师对教

材解读科学合理、学生情况了解、教法选择适当,做到了“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

有法”,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总的来说,我认为这节课非常值得我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个人

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目的

明确,过程流畅。

《小数的性质》这

节课是在教学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的性质教学在后继知识

的教学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教什么、学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教师确实了如指

掌。教师首先通过一个变魔术环节,给学生复习了在整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

都会改变,从而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怎

么样?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例5,初步验证了小数的大小不变。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分组

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位置,并对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得出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最终总结出小数的性质,并做了针对性练

习。可以说整节课环环相扣,各环节时间也安排的恰到好处,看来黄教师在设计上还是很用

心的。

二、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这节课一开始就让

我们眼前一亮,黄教师首先通过变魔术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小数的性质”。简单的几

个数,就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

大家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不知不觉引入新课的学习,转化过程自然流畅。

三、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性、真正成为规律的探索者、发现者。

一个规律的得出,

先要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观察,归纳。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

以说如何发现规律远比知道这条规律重要,因为这里有做研究的态度、做研究的方法。纵观

这节课,我们可以发现在小数性质的发现、验证、归纳及运用的过程中,黄老师都充分地相

信学生,每一次都是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己归纳,一层一层不断地深入,

不断地完善。

四、合理安排练习,

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

小数性质的理解和

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本节内容时,黄老师合理渐进地安排了适当的练习,在题

目的选择上也做到了精讲精练。如让学生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同时老师

利用条理清晰的板书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进一步突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知识的理

解。在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

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五、教师基本功扎

在整个教学中,黄

老师对教材熟悉,并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讲述熟练,表达自如,教态自然大方、沉着稳健,

教具运用自如,演示准确。

当然,这节课也有

着一个小缺点,教师在归纳规律以及个别练习时耗时较多,导致最后练习没有全部完成,有

一定的缺憾。不过瑕不掩玉,这节课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好课。

篇二:小数的性质评课稿

《小

数的性质》评课稿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

概念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

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

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

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教材通过直观和学生所熟悉的十进复名数来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安

排了3个例题。例1教学小数的性质,例2、例3教学小数性质的应用。例2是根据小数的

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例3是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

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基本性质,并能进行简单应用。难点:对关键词“末尾”

的理解。

因为当时只剩下畸

山小学的两个班级留着这节课,所以试教只进行了两次,从这三次执教的过程中,我看到王

老师的一次次进步。第一节课,王老师由于没有理清这节课的结构,不了解学生的学情,所

以在长度单位换算这个环节就打了个疙瘩,以至于后面的环节无法较好的展开。因此,我们

在复习导入环节增加了单位换算的练习。第二次试教,王老师也利用米尺进行例1教学。

整节课利用不完全

归纳法得出小数的性质。因此我们设计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猜测):借助长度单位,

初步感知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也是一个学生猜想的过程。第二层次(验证):

通过画一画、涂一涂验证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先借助长度单位初步体

会,再脱离具体的量进一步说明、归纳小数的性质。第三层次(应用):通过学生举例、人民

币换算进行小数化简等应用小数性质进行简单应用。

例2和例3一正一

反,一个是化简,一个是根据需要在小数末尾添上0,通过小数性质的应用对其加深理解、

巩固,而且为学习小数四则运算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思考:设计开放环

节进行验证。验证方式上尽可能多样化,促进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如我们可以结合数位

顺序表进行验证。

篇三:小数的性质评课及反思

小学

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这

节课是在小数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

情况下两个小数是相等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时,把感性

的经验与理性的思考相结合突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知识的理解,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入

手,让学生从实际问题解决中很自然的感受和运用小数的性质。

设计本节课时我通

过一个唐僧师徒分甘蔗吃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的去帮助

唐僧师徒解决问题;通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比较0.1米、

0.10米、0.100米的大小。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与此同时老师将讨论的四点要求告诉学生,

明确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

分相信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进行动手尝试、探究,应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小数的性

质。不仅重视知识教学,重视结论,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习过

程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语言表达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得出三个小数相等。他们的单位

都一样,所以我们把数字抽出来。板书

(0.1=0.10=0.100)。由原来的解决问题转化为单纯的小数的大小比较。通过一组小数0.3

和0.30的大小的比较,总结出小数的性质。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一定的局限性,我的教学设

计把学生限制在了准备的两个学具里,后来评课说其实这个环节可以完全放手与学生,让他

们自己选择方法探究,可以用刚才比较0.1、0.10、0.100的方

法,也可以用学具,这个地方不给学生设限更好。讲课时没有给学生强调正方形看做1, 强

调是把1平均分,这个1可以使1米,是1吨,1分米。总结出小数的性质,强调0.3和0.30

他们的大小相同,意义是不相同的。这个环节也是在后来评课时讲到的,新课讲的时候没有

涉及到。

在练习的设计上保

证有层次。既有知识的巩固,又有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还有拔高练习。讲授练习不但要教

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又要告诉学生这样解决的道理,所以一堂成功的小学数学课,

做好“四讲”是非常必要的。讲事实、讲道理、讲用途、讲方法。

这节课的小测经过

课后批阅,正确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这说明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小数的性质。

这次讲课的设计是

在张老师和贺老师的帮助下设计出来的,在定稿后我自己又晚上在学校试讲过很多次。课的

设计上还有很多不足,在点评的时候发现其实课的设计是需要不断的琢磨和去学习的。

自评:本节课通过

让学生通过围绕小数“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学生们不仅自己归纳出小

数的性质,而且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来解决问题,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刘校长指出一点: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课中我说虽然小数的大小相同但是它们的意义和计数单位不同,

而这两者没有这种逻辑关系,所以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符合逻辑,这次这是一个很大的感悟。

从整节课来看教学目标完成的很好,学生对小数的性质基本都掌握了,后面的练习做的很好。

刘评:在比较0.1米=0.10米=0.100米时,他们的单位都一样,所以我们把数字抽出来,由

原来的解决问题转化为单纯的小数的大小比较。通过一组小数0.3和0.30的大小的比较,总

结出小数的性质。这个地方设计的时候,有一定的局限性,把学生限制在了准备的两个学具

里,其实可以完全放手与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方法探究,可以用刚才比较0.1、0.10、0.100

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这个地方不给学生设限更好。后来一起总结的时候应该强调是把正

方形看做1, 强调是把1平均分,这个1可以使1米,是1吨,1分米。强调0.3和0.30

他们的大小相同,意义是不相同的,计数单位也不相同。(这里没有什么因果关系)0.3是10

份中的3份,0.30是100份中30份。0.3的计数单位是0.1,0.30的计数单位是0.01. 刘校

长从整个课的细节出发进行总结使我更加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张评:本节课教

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

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

贺评:本节课通过

让学生通过横向观察,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学生们不仅很快归

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使他们明确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动

手操作实践进一步理解和消化了小数的性质。

篇四:《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武警希望小学 陈秋莲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

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

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

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

2、教材的重点和难

点:

教学重点:掌握小

数性质的含义。

突破方法:通过比

较、归纳、自主探究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学习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小

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大量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自己试着归纳总结。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

掌握小数的性质,并且会运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2):利用知识的

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

判断、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

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利用情境教

学法导入新课;在抽象、概括小数的性质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直观教学法,;在应用小数的

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即教学例2、例3)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讲练结合的方法。

学法: 通过本节教

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比较、

归纳,最后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方法。

2、引导学生利用知

识迁移、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

生是学习的主体,设计了如下四个的教学程序: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运用,反思总结。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以超

市购物的话题引入,同一件物品在不同超市价格标示方法不同,让学生根据信息猜测哪里卖

的贵,从而提出关于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

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切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米尺投影

图,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大小

(2)学生观察米尺图,(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思考

a、0.1米是几分之

几米(1/10米)?用整数表示就是多少分米?(l 分米)

b、0.10米是几个

几分之一米?(10个1/100米)1/1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厘米(1厘米)?10个1/100米就

是多少毫米?(10厘米)

c、0.100米就是几

个几分之一米(100个1/1000米)?1/10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毫米(1毫米)?那么100个

1/10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0毫米)

结合学生回答,例

1图上的标注应改为:

0.1米是1/10米,

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个

1/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0

个1/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

米=100毫米

所以0.l 米=0.10

米=0.100米

【设计意图】这样,

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 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

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接着教师指着“0.l

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并标上思考符号“→”,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提问

三个小数0.1、0.10、0.100有什么不同? (小数的位数不同,但在0.l 米的末尾添上一个“0”

或两个“0”,表示的实际长度不变,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

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设计意图】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

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

理解小数的性质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难点安排例2教学。

教学例2

比较0.3和0.30

的大小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

例2。

教师指示,学生思

考:

①左图是把一个正

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0/100)用小数怎样表示?(0.30)

②右图是把一个正

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10)用小数怎样表示?(0.3)

③引导学生小结:

从图上可以看出:0.30是30个1/100,也是3个1/10。0.3是3个1/10。所以得出:0.30=0.3。

④由此,你发现了

什么规律?

讨论归纳:引导学

生完整归纳出小数的性质。

板书: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 通过

学生的思考,交流,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

的性质。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一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为了帮助学生对小

数性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重点,教师强调指出: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的大

小就不变呢?(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举例说明)

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都不能,因为

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举例说明)整数是否具有这个

性质?(没有,理由同上第二点)

(三)巩固深化、

应用结论

教师谈话:根据这

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

出示例3:把0.70

和105.0900化简。

提问:这样做的根

据是什么?(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70=0.7;105.0900=105.09。通过这组练习巩固新知,为以后小数作结果要化简作准备。

口答:课本“做一

做”第1题。

(2)把整数或小数

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师谈话:有时根

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

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2.5元=2.50

元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变

小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小组讨论后,2人板演,

其余学生齐练,订正,表扬。

0.2=0.2004.08=4.0803=3.00

练习:口答课本第

65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 本环

节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总

结出化简和改写时应注意的问题,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体会小数性质的价值。

(课件出示)改写

和化简小数时应注意:

1) 不能改变原数

的大小;

2) 只能在小数的

末尾添“0”;

3) 把整数改写成

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

出示“找朋友”练

习题,要求把价格相同的物品连在一起。

【设计意图】目的

是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此时可以呼应课始,揭示奥秘:两超市货物价格是

一样的,标价为2.50元,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是为了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货物是几元几

角几分。

(四)反思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2、我们是怎样探索

小数的性质的?

3、应用小数性质时

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总结

反思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新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有效的巩固和掌握要点。

篇五: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评课稿

《小

数的读法和写法》评课稿

上泉九年制学校

王福元

本课的教学流程主

要有四个环节:

一是对旧知的复习。

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小数教学是在原有第六册教材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在第八册小

数教学中,前面讲到的是小数的产生及小数的意义,接着就是小数的读写法。后面的教学内

容分别是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之后则是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

近似数以及生活中的小数等内容。应该说本单元的内容环环相扣,前面的内容是后面内容学

习的基础,而新知的学习又依赖于学生对旧知的理解和把握。谢校长从复习已学过的一位小

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引导学生回忆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尤其是小数的意义,小数与分数

的关系。教师通过概念复习、练习检测等方式很自然地完成了新课教学的铺垫。在本环节中,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对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与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之间

的关系来讲小数的意义,这为新课中小数的组成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新课教学的准

备环节。本节新课的教学又分为小数的组成、数位顺序表和小数的读写法几个部分。谢校长

在执教新课中,把小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作为重点教学,而小数的读写法则基本上一带而

过。看似偏离重点,实则是因为相对三个教学内容而言,小数的读写法相对简单,而前面的

小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又相对有难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前面两个内容的教学。谢校长在

教学小数的组成时,通

过让学生个别说、集体回答以及让全班学生重复来巩固学生对小数组成的认识,加深了学生

对小数的表象性的认识自然过渡到后面的数位顺序表。本环节中,教师通过复习整数部分的

数位、计数单位又联系前面所学的小数的意义相关知识自然引到小数部分的数位以及计数单

位,这种教学容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联系整数的数位、计数单位来了解小数部分

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学生容易理解,也较容易接受,教师在板书数位顺序表时还特别引到学

生注意观察,小数的整数部分从左往右与小数的小数部分从左往右的数位高低变化,让学生

在观察、辨别并经过思考、讨论,学生自然得出正解,这个过程没有教师的一言堂,没有教

师的全盘灌输,完全是考虑到学情、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并激发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思

考的良好习惯,使得学生在旧知和新知衔接中自然不生硬,课堂活跃而不呆板。

虽然,前两个环节

花费了将近一半多的时间,但是却后面的小数读写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试想,没有新课前

两个重点也是难点内容的分解,后面的简单反而变得复杂起来。但是,谢校长抓住了重点,

分散了难点,让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小数的组成和小数数位顺序表后,很自然的也非常快速容

易地理解最后一个教学内容,即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篇一:《小数的性质》评课稿

《小

数的性质》评课稿

今天黄莲凤老师执

教了一节《小数的性质》数学公开课。黄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黄老师对教

材解读科学合理、学生情况了解、教法选择适当,做到了“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

有法”,教学效果比较理想。总的来说,我认为这节课非常值得我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个人

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目的

明确,过程流畅。

《小数的性质》这

节课是在教学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的性质教学在后继知识

的教学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教什么、学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教师确实了如指

掌。教师首先通过一个变魔术环节,给学生复习了在整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

都会改变,从而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怎

么样?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例5,初步验证了小数的大小不变。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分组

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位置,并对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得出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最终总结出小数的性质,并做了针对性练

习。可以说整节课环环相扣,各环节时间也安排的恰到好处,看来黄教师在设计上还是很用

心的。

二、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这节课一开始就让

我们眼前一亮,黄教师首先通过变魔术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小数的性质”。简单的几

个数,就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

大家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不知不觉引入新课的学习,转化过程自然流畅。

三、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性、真正成为规律的探索者、发现者。

一个规律的得出,

先要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观察,归纳。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

以说如何发现规律远比知道这条规律重要,因为这里有做研究的态度、做研究的方法。纵观

这节课,我们可以发现在小数性质的发现、验证、归纳及运用的过程中,黄老师都充分地相

信学生,每一次都是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己归纳,一层一层不断地深入,

不断地完善。

四、合理安排练习,

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

小数性质的理解和

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本节内容时,黄老师合理渐进地安排了适当的练习,在题

目的选择上也做到了精讲精练。如让学生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同时老师

利用条理清晰的板书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进一步突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知识的理

解。在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

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五、教师基本功扎

在整个教学中,黄

老师对教材熟悉,并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讲述熟练,表达自如,教态自然大方、沉着稳健,

教具运用自如,演示准确。

当然,这节课也有

着一个小缺点,教师在归纳规律以及个别练习时耗时较多,导致最后练习没有全部完成,有

一定的缺憾。不过瑕不掩玉,这节课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好课。

篇二:小数的性质评课稿

《小

数的性质》评课稿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

概念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

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

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

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教材通过直观和学生所熟悉的十进复名数来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安

排了3个例题。例1教学小数的性质,例2、例3教学小数性质的应用。例2是根据小数的

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例3是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

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基本性质,并能进行简单应用。难点:对关键词“末尾”

的理解。

因为当时只剩下畸

山小学的两个班级留着这节课,所以试教只进行了两次,从这三次执教的过程中,我看到王

老师的一次次进步。第一节课,王老师由于没有理清这节课的结构,不了解学生的学情,所

以在长度单位换算这个环节就打了个疙瘩,以至于后面的环节无法较好的展开。因此,我们

在复习导入环节增加了单位换算的练习。第二次试教,王老师也利用米尺进行例1教学。

整节课利用不完全

归纳法得出小数的性质。因此我们设计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猜测):借助长度单位,

初步感知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也是一个学生猜想的过程。第二层次(验证):

通过画一画、涂一涂验证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先借助长度单位初步体

会,再脱离具体的量进一步说明、归纳小数的性质。第三层次(应用):通过学生举例、人民

币换算进行小数化简等应用小数性质进行简单应用。

例2和例3一正一

反,一个是化简,一个是根据需要在小数末尾添上0,通过小数性质的应用对其加深理解、

巩固,而且为学习小数四则运算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思考:设计开放环

节进行验证。验证方式上尽可能多样化,促进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如我们可以结合数位

顺序表进行验证。

篇三:小数的性质评课及反思

小学

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这

节课是在小数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

情况下两个小数是相等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时,把感性

的经验与理性的思考相结合突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知识的理解,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入

手,让学生从实际问题解决中很自然的感受和运用小数的性质。

设计本节课时我通

过一个唐僧师徒分甘蔗吃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的去帮助

唐僧师徒解决问题;通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比较0.1米、

0.10米、0.100米的大小。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与此同时老师将讨论的四点要求告诉学生,

明确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

分相信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进行动手尝试、探究,应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小数的性

质。不仅重视知识教学,重视结论,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习过

程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语言表达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得出三个小数相等。他们的单位

都一样,所以我们把数字抽出来。板书

(0.1=0.10=0.100)。由原来的解决问题转化为单纯的小数的大小比较。通过一组小数0.3

和0.30的大小的比较,总结出小数的性质。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一定的局限性,我的教学设

计把学生限制在了准备的两个学具里,后来评课说其实这个环节可以完全放手与学生,让他

们自己选择方法探究,可以用刚才比较0.1、0.10、0.100的方

法,也可以用学具,这个地方不给学生设限更好。讲课时没有给学生强调正方形看做1, 强

调是把1平均分,这个1可以使1米,是1吨,1分米。总结出小数的性质,强调0.3和0.30

他们的大小相同,意义是不相同的。这个环节也是在后来评课时讲到的,新课讲的时候没有

涉及到。

在练习的设计上保

证有层次。既有知识的巩固,又有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还有拔高练习。讲授练习不但要教

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又要告诉学生这样解决的道理,所以一堂成功的小学数学课,

做好“四讲”是非常必要的。讲事实、讲道理、讲用途、讲方法。

这节课的小测经过

课后批阅,正确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这说明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小数的性质。

这次讲课的设计是

在张老师和贺老师的帮助下设计出来的,在定稿后我自己又晚上在学校试讲过很多次。课的

设计上还有很多不足,在点评的时候发现其实课的设计是需要不断的琢磨和去学习的。

自评:本节课通过

让学生通过围绕小数“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学生们不仅自己归纳出小

数的性质,而且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来解决问题,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刘校长指出一点: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课中我说虽然小数的大小相同但是它们的意义和计数单位不同,

而这两者没有这种逻辑关系,所以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符合逻辑,这次这是一个很大的感悟。

从整节课来看教学目标完成的很好,学生对小数的性质基本都掌握了,后面的练习做的很好。

刘评:在比较0.1米=0.10米=0.100米时,他们的单位都一样,所以我们把数字抽出来,由

原来的解决问题转化为单纯的小数的大小比较。通过一组小数0.3和0.30的大小的比较,总

结出小数的性质。这个地方设计的时候,有一定的局限性,把学生限制在了准备的两个学具

里,其实可以完全放手与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方法探究,可以用刚才比较0.1、0.10、0.100

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这个地方不给学生设限更好。后来一起总结的时候应该强调是把正

方形看做1, 强调是把1平均分,这个1可以使1米,是1吨,1分米。强调0.3和0.30

他们的大小相同,意义是不相同的,计数单位也不相同。(这里没有什么因果关系)0.3是10

份中的3份,0.30是100份中30份。0.3的计数单位是0.1,0.30的计数单位是0.01. 刘校

长从整个课的细节出发进行总结使我更加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张评:本节课教

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

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

贺评:本节课通过

让学生通过横向观察,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学生们不仅很快归

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使他们明确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动

手操作实践进一步理解和消化了小数的性质。

篇四:《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武警希望小学 陈秋莲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

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

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

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

2、教材的重点和难

点:

教学重点:掌握小

数性质的含义。

突破方法:通过比

较、归纳、自主探究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学习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小

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大量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自己试着归纳总结。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

掌握小数的性质,并且会运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2):利用知识的

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

判断、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

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利用情境教

学法导入新课;在抽象、概括小数的性质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直观教学法,;在应用小数的

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即教学例2、例3)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讲练结合的方法。

学法: 通过本节教

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比较、

归纳,最后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方法。

2、引导学生利用知

识迁移、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

生是学习的主体,设计了如下四个的教学程序: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运用,反思总结。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以超

市购物的话题引入,同一件物品在不同超市价格标示方法不同,让学生根据信息猜测哪里卖

的贵,从而提出关于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

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切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米尺投影

图,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大小

(2)学生观察米尺图,(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思考

a、0.1米是几分之

几米(1/10米)?用整数表示就是多少分米?(l 分米)

b、0.10米是几个

几分之一米?(10个1/100米)1/1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厘米(1厘米)?10个1/100米就

是多少毫米?(10厘米)

c、0.100米就是几

个几分之一米(100个1/1000米)?1/10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毫米(1毫米)?那么100个

1/10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0毫米)

结合学生回答,例

1图上的标注应改为:

0.1米是1/10米,

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个

1/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0

个1/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

米=100毫米

所以0.l 米=0.10

米=0.100米

【设计意图】这样,

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 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

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接着教师指着“0.l

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并标上思考符号“→”,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提问

三个小数0.1、0.10、0.100有什么不同? (小数的位数不同,但在0.l 米的末尾添上一个“0”

或两个“0”,表示的实际长度不变,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

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设计意图】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

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

理解小数的性质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难点安排例2教学。

教学例2

比较0.3和0.30

的大小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

例2。

教师指示,学生思

考:

①左图是把一个正

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0/100)用小数怎样表示?(0.30)

②右图是把一个正

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10)用小数怎样表示?(0.3)

③引导学生小结:

从图上可以看出:0.30是30个1/100,也是3个1/10。0.3是3个1/10。所以得出:0.30=0.3。

④由此,你发现了

什么规律?

讨论归纳:引导学

生完整归纳出小数的性质。

板书: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 通过

学生的思考,交流,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

的性质。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一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为了帮助学生对小

数性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重点,教师强调指出: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的大

小就不变呢?(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举例说明)

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都不能,因为

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举例说明)整数是否具有这个

性质?(没有,理由同上第二点)

(三)巩固深化、

应用结论

教师谈话:根据这

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

出示例3:把0.70

和105.0900化简。

提问:这样做的根

据是什么?(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70=0.7;105.0900=105.09。通过这组练习巩固新知,为以后小数作结果要化简作准备。

口答:课本“做一

做”第1题。

(2)把整数或小数

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师谈话:有时根

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

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2.5元=2.50

元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变

小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小组讨论后,2人板演,

其余学生齐练,订正,表扬。

0.2=0.2004.08=4.0803=3.00

练习:口答课本第

65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 本环

节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总

结出化简和改写时应注意的问题,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体会小数性质的价值。

(课件出示)改写

和化简小数时应注意:

1) 不能改变原数

的大小;

2) 只能在小数的

末尾添“0”;

3) 把整数改写成

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

出示“找朋友”练

习题,要求把价格相同的物品连在一起。

【设计意图】目的

是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此时可以呼应课始,揭示奥秘:两超市货物价格是

一样的,标价为2.50元,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是为了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货物是几元几

角几分。

(四)反思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2、我们是怎样探索

小数的性质的?

3、应用小数性质时

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总结

反思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新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有效的巩固和掌握要点。

篇五: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评课稿

《小

数的读法和写法》评课稿

上泉九年制学校

王福元

本课的教学流程主

要有四个环节:

一是对旧知的复习。

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小数教学是在原有第六册教材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在第八册小

数教学中,前面讲到的是小数的产生及小数的意义,接着就是小数的读写法。后面的教学内

容分别是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之后则是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

近似数以及生活中的小数等内容。应该说本单元的内容环环相扣,前面的内容是后面内容学

习的基础,而新知的学习又依赖于学生对旧知的理解和把握。谢校长从复习已学过的一位小

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引导学生回忆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尤其是小数的意义,小数与分数

的关系。教师通过概念复习、练习检测等方式很自然地完成了新课教学的铺垫。在本环节中,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对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与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之间

的关系来讲小数的意义,这为新课中小数的组成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新课教学的准

备环节。本节新课的教学又分为小数的组成、数位顺序表和小数的读写法几个部分。谢校长

在执教新课中,把小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作为重点教学,而小数的读写法则基本上一带而

过。看似偏离重点,实则是因为相对三个教学内容而言,小数的读写法相对简单,而前面的

小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又相对有难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前面两个内容的教学。谢校长在

教学小数的组成时,通

过让学生个别说、集体回答以及让全班学生重复来巩固学生对小数组成的认识,加深了学生

对小数的表象性的认识自然过渡到后面的数位顺序表。本环节中,教师通过复习整数部分的

数位、计数单位又联系前面所学的小数的意义相关知识自然引到小数部分的数位以及计数单

位,这种教学容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联系整数的数位、计数单位来了解小数部分

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学生容易理解,也较容易接受,教师在板书数位顺序表时还特别引到学

生注意观察,小数的整数部分从左往右与小数的小数部分从左往右的数位高低变化,让学生

在观察、辨别并经过思考、讨论,学生自然得出正解,这个过程没有教师的一言堂,没有教

师的全盘灌输,完全是考虑到学情、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并激发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思

考的良好习惯,使得学生在旧知和新知衔接中自然不生硬,课堂活跃而不呆板。

虽然,前两个环节

花费了将近一半多的时间,但是却后面的小数读写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试想,没有新课前

两个重点也是难点内容的分解,后面的简单反而变得复杂起来。但是,谢校长抓住了重点,

分散了难点,让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小数的组成和小数数位顺序表后,很自然的也非常快速容

易地理解最后一个教学内容,即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相关内容

  • 数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 数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P83 红点二,84页红点三) 教学目标 1. 理解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及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够运用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回顾整理的过程,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感悟"事物之间是 ...

  • 小学数学五年级小数的性质
  • 课 时 教 案 主备教师: 执教教师:( ) 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和意义(P58-59 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小数的性质,应用小数性质把小数简化,并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 通过合作讨论与小组交流,探讨小数的性质,培养数学交流能力. 3. 通过交流互动与 ...

  • 小数的性质
  •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学 ...

  •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化简小数,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在小数末尾添加"0"将其改写成固定为数的小数,或者可以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其重点是让学生一步步由形象到抽象地总结概括出小数的性质.在充分了解了小 ...

  • 小数的性质教案
  • 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 1.小数的性质 小数性质的应用 2.教材第58.5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3题和第10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理解 ...

  • [小数性质和数的改写]教案
  • <小数性质和数的改写>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改写成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或把小数化简.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或根据要求截取一个 ...

  •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具体安排如下表. ...

  • 第四单元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 <小数的性质 >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魏金荣 授课班级:四年级数学下册 课时:第三课时 课题:小数的性质. 教材来源:义务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 学习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将小数根据需要进行化简和改写. 2.教学参考书有关表述: 数学课程标准, ...

  • [小数的性质]教学案例
  • <小数的性质>教学案例 芷江侗族自治县河西小学 龙桂秀 课堂类型:新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58页内容. 教学目标:1.利用迁移规律,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3.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