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我国居民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文章摘要】   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预防性动机、交易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是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背景下,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货币需求结构。本文从分析我国居民的货币需求结构出发,重点阐述其特点和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对应的改善建议,以使其更好的适应经济环境的转变,推动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货币需求;预防性需求;交易性需求   1 我国居民的货币需求结构及其特点   1.1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理论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石。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人们持有货币主要基于三种需求,分别是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又称为谨慎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具体来说,交易性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日常的商品交易而持有货币的需求,比如,人们日常用于餐饮和娱乐的需求就属于此类需求。除了交易需求外,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曾预料到的、不确定的支出,这时人们为了应对未来的不时之需而持有货币的需求,就是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此外,人们还会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需要持有一部分货币以满足市场中投机获利的动机,由于这种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就称为货币的投机性需求。   在上面三个需求中,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居民的收入水平正相关,居民收入越高,由于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需求越大;预防性货币需求根源于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同样与收入水平正相关;而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息息相关,利率水平很高时,人们预期利率会下降,所以倾向于放弃货币持有债券,即投机性货币需求下降,相反,当现行利率很低时,人们预计利率会上升,于是会放弃债券而持有货币,即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增加,所以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呈现反函数关系。   1.2 我国居民的货币需求结构   在不同的国家中,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不同,以及传统文化和消费习惯之间的差异,各国居民的货币需求结构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并且这种结构相对稳定,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变化。   在我国,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向市场的转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居民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在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因为我国的社会体制建设相对滞后,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全成熟,医疗卫生、教育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我国居民的预防性货币需求也一直在很高的水平,表现为居民储蓄存款的不断增加。总之,无论是交易性需求的增加,还是预防性货币需求的持续高涨,都将使我国的“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   1.3 我国居民货币需求结构的特点   在我国居民的货币需求结构中,因为对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较大,所以预防性需求占较大比重,此外,伴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向以市场为主导的转变,居民的消费性需求也不断增加,这样的居民消费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加剧经济波动的幅度,不利于整体经济发展的平衡和稳定。   具体来说,当经济形势不好时,人们的预防性货币需求增强,因为未来经济形势不明朗,所以人们倾向于把更多的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人们的边际储蓄倾向增强、边际消费倾向降低,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经济愈发呈现出收紧的态势,越不利于经济的复苏。此外,由于追涨不追跌心理因素的作用,在经济低迷时,人们投资实物资产(房产)所产生的货币交易性需求也会减少,从而使整个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出低迷的态势,不能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使颓废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形成恶性循环。   相反,当经济形势看好时,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需求也会逐渐提升,人们因为投资房产而产生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因为人们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充满信心,所以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增加,预防性货币需求减少,交易性和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加,这会进一步刺激经济的增长。   2 影响我国居民货币需求结构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居民货币需求结构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传统文化、经济和社会制度、国民消费心理等方方面面,但总体来说,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我国不断变迁的制度改革使居民对于未来的收入和支出缺乏信心,进而导致预防性货币需求持续高涨。一般来说,健全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会降低人们对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进而减少人们的储蓄倾向。但是我国自1990年代开始,先后进行了国企改革、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变化的制度背景下,居民出于攒钱养老和看病的考虑,不断的缩减即期消费,以尽可能的增加货币储蓄。这就导致我国居民的储蓄率居高不下,遥遥领先于同时期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的测算,中国1978年以来的国民储蓄率比西方发达国家高十多个百分点,数据显示,1978年至1995年中国居民储蓄率在37%左右,而同期国外居民储蓄率只有21%左右。2003年我国的总储蓄率,比2002年法国和美国分别高21.8%和28.2%。此外,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收费体系还有待统一,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子女未来教育支出的不确定性,使得父母不得不提前进行储蓄,以便在未来能够提供足够的教育经费。而医疗卫生保障体制的不健全,更是造成我国居民预防性货币需求居高不下。目前在我国城镇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建立了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居民的就医有了基本的保障,但是由于医保体系自身还有待完善,一些制度和流程还需要改进,所以居民仍需负担一定比重的费用,尤其是为老人和孩子看病就医的货币需求仍旧很大,这部分需求在我国居民预防性货币需求中占很大比例。在医保体系不健全的农村地区,因家庭无力负担医疗费用而不得不放弃治疗的案例屡屡出现,更是加剧了居民对于未来医疗费用的不确定性,促使预防性货币储蓄不断提升。   其次,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住房体制改革的推进,刺激了我国住房消费需求的全面爆发。一方面,大量真实存在的住房刚需形成了强大的货币交易性需求,并且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这种需求也形成稳中有升的趋势。可以说,在目前我国居民的交易性需求中,住房需求占主要比重,是我国居民最大的消费需求和经济支出。另一方面,由于居民存在着对未来通货膨胀的恐惧,以及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完善、金融市场效率不高,居民除了存款之外能够选择的金融交易工具较少,“负利率”的金融环境以及实业领域的投资回报率不确定性较大,所以整个社会普遍倾向于把投资房地产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手段,使购房需求居高不下,并因此形成了对货币的交易性需求。   3 改善我国居民货币需求结构的建议   在经济学中,消费、投资和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目前我国居民的货币需求结构中,预防性货币需求较高,投机性货币需求较少,这不利于政府通过采取宏观经济政策来控制经济的增长。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我国居民的货币需求结构,使其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全,提升居民的消费需求   提升居民的消费需求、扩大即期消费,就需要提升居民对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安全感和信心,需要我们加快医疗体系、教育、失业和养老保障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步伐,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外,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同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毕竟,我国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如果农村居民享受不到社会保障,那么社会保障制度就很难真正完善。其次,我们应该推进住房、教育和医疗卫生体系改革进程。我国整体的房价水平相对于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来说相对过高,巨大的住房成本挤压了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因此应当增加对中小房型、中低价位、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加大此类住房的建设力度;此外,我们也应该加大对医疗体系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强农村医疗体系的建设,逐步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状,提升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最后,我们还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父母的经济压力,刺激消费的提升。   3.2 努力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各种需求都得到了充分满足。与此相对应,我国居民的精神文化追求也在不断提升,戏剧、音乐、电影、旅游、休闲、健身都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领域方兴未艾,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新型消费方式也在蓬勃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格局。为了更好的满足居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需求,我们应该发展社区餐饮业和零售业,提升社区居民的消费水平;推动网上购物等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其更好的发挥拉动内需的作用;积极发展科教、文化事业,推动基层公共文化和体育、娱乐网点的建立,促进健康的娱乐文化消费。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我们还应该更加关注老年人群体,关注适合老年人需求的保健、娱乐、医疗、旅游等服务业,全方位满足老年群体与时俱进的消费需求,提升老年人消费水平。此外,我们还应该重视假期经济,真正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更多的人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增加消费,促进假日经济和节日消费。   3.3 完善金融市场,合理引导居民资金流向   我国目前资金配置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的现状,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利率水平不能真实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造成的,这也是我国现行利率制度的弊病。要想改善上述现状,就要尊重利率的内生性,推进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使利率真正成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这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对于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首先,我们要系统的研究利率的形成和传导机制,尤其是对货币市场利率和民间借贷利率进行深入研究,以此建立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体系。其次,我们要落实和贯彻已有的利率市场化举措,并跟踪调研政策的后续效应,以加强负债管理的能力。第三,我们还需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减少因为利率的市场化变化而可能给公众带来的各种风险。   在金融市场完善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金融创新,为经济主体提供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并引导居民逐步转变消费的理念,使居民的资产不再主要集中于储蓄存款这种形式。鼓励预防性储蓄向资本积累性储蓄需求的转化,改善我国居民的货币需求结构,使其呈现出多样化均衡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1]易行健.经济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国的经验[J].世界经济.2006(04)   [2]刘力臻,王益明.人民币国际化下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5(04)   [3]蒋瑛琨,赵振全,刘艳武.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基于两阶段(1978—1993、1994—2004)的动态检验[J].中国软科学.2005(02)   [4]张雪峰,吴振信.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01)

  【文章摘要】   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预防性动机、交易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是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背景下,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货币需求结构。本文从分析我国居民的货币需求结构出发,重点阐述其特点和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对应的改善建议,以使其更好的适应经济环境的转变,推动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货币需求;预防性需求;交易性需求   1 我国居民的货币需求结构及其特点   1.1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理论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石。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人们持有货币主要基于三种需求,分别是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又称为谨慎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具体来说,交易性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日常的商品交易而持有货币的需求,比如,人们日常用于餐饮和娱乐的需求就属于此类需求。除了交易需求外,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曾预料到的、不确定的支出,这时人们为了应对未来的不时之需而持有货币的需求,就是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此外,人们还会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需要持有一部分货币以满足市场中投机获利的动机,由于这种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就称为货币的投机性需求。   在上面三个需求中,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居民的收入水平正相关,居民收入越高,由于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需求越大;预防性货币需求根源于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同样与收入水平正相关;而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息息相关,利率水平很高时,人们预期利率会下降,所以倾向于放弃货币持有债券,即投机性货币需求下降,相反,当现行利率很低时,人们预计利率会上升,于是会放弃债券而持有货币,即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增加,所以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呈现反函数关系。   1.2 我国居民的货币需求结构   在不同的国家中,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不同,以及传统文化和消费习惯之间的差异,各国居民的货币需求结构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并且这种结构相对稳定,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变化。   在我国,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向市场的转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居民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在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因为我国的社会体制建设相对滞后,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全成熟,医疗卫生、教育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我国居民的预防性货币需求也一直在很高的水平,表现为居民储蓄存款的不断增加。总之,无论是交易性需求的增加,还是预防性货币需求的持续高涨,都将使我国的“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   1.3 我国居民货币需求结构的特点   在我国居民的货币需求结构中,因为对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较大,所以预防性需求占较大比重,此外,伴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向以市场为主导的转变,居民的消费性需求也不断增加,这样的居民消费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加剧经济波动的幅度,不利于整体经济发展的平衡和稳定。   具体来说,当经济形势不好时,人们的预防性货币需求增强,因为未来经济形势不明朗,所以人们倾向于把更多的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人们的边际储蓄倾向增强、边际消费倾向降低,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经济愈发呈现出收紧的态势,越不利于经济的复苏。此外,由于追涨不追跌心理因素的作用,在经济低迷时,人们投资实物资产(房产)所产生的货币交易性需求也会减少,从而使整个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出低迷的态势,不能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使颓废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形成恶性循环。   相反,当经济形势看好时,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需求也会逐渐提升,人们因为投资房产而产生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因为人们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充满信心,所以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增加,预防性货币需求减少,交易性和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加,这会进一步刺激经济的增长。   2 影响我国居民货币需求结构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居民货币需求结构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传统文化、经济和社会制度、国民消费心理等方方面面,但总体来说,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我国不断变迁的制度改革使居民对于未来的收入和支出缺乏信心,进而导致预防性货币需求持续高涨。一般来说,健全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会降低人们对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进而减少人们的储蓄倾向。但是我国自1990年代开始,先后进行了国企改革、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变化的制度背景下,居民出于攒钱养老和看病的考虑,不断的缩减即期消费,以尽可能的增加货币储蓄。这就导致我国居民的储蓄率居高不下,遥遥领先于同时期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的测算,中国1978年以来的国民储蓄率比西方发达国家高十多个百分点,数据显示,1978年至1995年中国居民储蓄率在37%左右,而同期国外居民储蓄率只有21%左右。2003年我国的总储蓄率,比2002年法国和美国分别高21.8%和28.2%。此外,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收费体系还有待统一,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子女未来教育支出的不确定性,使得父母不得不提前进行储蓄,以便在未来能够提供足够的教育经费。而医疗卫生保障体制的不健全,更是造成我国居民预防性货币需求居高不下。目前在我国城镇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建立了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居民的就医有了基本的保障,但是由于医保体系自身还有待完善,一些制度和流程还需要改进,所以居民仍需负担一定比重的费用,尤其是为老人和孩子看病就医的货币需求仍旧很大,这部分需求在我国居民预防性货币需求中占很大比例。在医保体系不健全的农村地区,因家庭无力负担医疗费用而不得不放弃治疗的案例屡屡出现,更是加剧了居民对于未来医疗费用的不确定性,促使预防性货币储蓄不断提升。   其次,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住房体制改革的推进,刺激了我国住房消费需求的全面爆发。一方面,大量真实存在的住房刚需形成了强大的货币交易性需求,并且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这种需求也形成稳中有升的趋势。可以说,在目前我国居民的交易性需求中,住房需求占主要比重,是我国居民最大的消费需求和经济支出。另一方面,由于居民存在着对未来通货膨胀的恐惧,以及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完善、金融市场效率不高,居民除了存款之外能够选择的金融交易工具较少,“负利率”的金融环境以及实业领域的投资回报率不确定性较大,所以整个社会普遍倾向于把投资房地产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手段,使购房需求居高不下,并因此形成了对货币的交易性需求。   3 改善我国居民货币需求结构的建议   在经济学中,消费、投资和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目前我国居民的货币需求结构中,预防性货币需求较高,投机性货币需求较少,这不利于政府通过采取宏观经济政策来控制经济的增长。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我国居民的货币需求结构,使其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全,提升居民的消费需求   提升居民的消费需求、扩大即期消费,就需要提升居民对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安全感和信心,需要我们加快医疗体系、教育、失业和养老保障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步伐,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外,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同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毕竟,我国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如果农村居民享受不到社会保障,那么社会保障制度就很难真正完善。其次,我们应该推进住房、教育和医疗卫生体系改革进程。我国整体的房价水平相对于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来说相对过高,巨大的住房成本挤压了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因此应当增加对中小房型、中低价位、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加大此类住房的建设力度;此外,我们也应该加大对医疗体系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强农村医疗体系的建设,逐步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状,提升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最后,我们还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父母的经济压力,刺激消费的提升。   3.2 努力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各种需求都得到了充分满足。与此相对应,我国居民的精神文化追求也在不断提升,戏剧、音乐、电影、旅游、休闲、健身都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领域方兴未艾,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新型消费方式也在蓬勃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格局。为了更好的满足居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需求,我们应该发展社区餐饮业和零售业,提升社区居民的消费水平;推动网上购物等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其更好的发挥拉动内需的作用;积极发展科教、文化事业,推动基层公共文化和体育、娱乐网点的建立,促进健康的娱乐文化消费。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我们还应该更加关注老年人群体,关注适合老年人需求的保健、娱乐、医疗、旅游等服务业,全方位满足老年群体与时俱进的消费需求,提升老年人消费水平。此外,我们还应该重视假期经济,真正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更多的人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增加消费,促进假日经济和节日消费。   3.3 完善金融市场,合理引导居民资金流向   我国目前资金配置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的现状,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利率水平不能真实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造成的,这也是我国现行利率制度的弊病。要想改善上述现状,就要尊重利率的内生性,推进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使利率真正成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这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对于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首先,我们要系统的研究利率的形成和传导机制,尤其是对货币市场利率和民间借贷利率进行深入研究,以此建立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体系。其次,我们要落实和贯彻已有的利率市场化举措,并跟踪调研政策的后续效应,以加强负债管理的能力。第三,我们还需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减少因为利率的市场化变化而可能给公众带来的各种风险。   在金融市场完善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金融创新,为经济主体提供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并引导居民逐步转变消费的理念,使居民的资产不再主要集中于储蓄存款这种形式。鼓励预防性储蓄向资本积累性储蓄需求的转化,改善我国居民的货币需求结构,使其呈现出多样化均衡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1]易行健.经济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国的经验[J].世界经济.2006(04)   [2]刘力臻,王益明.人民币国际化下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5(04)   [3]蒋瑛琨,赵振全,刘艳武.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基于两阶段(1978—1993、1994—2004)的动态检验[J].中国软科学.2005(02)   [4]张雪峰,吴振信.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01)


相关内容

  •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微观因素
  • 摘 要: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微观因素主要有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企业和居民个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五个方面.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需要完善货币政策功能提高中央银行的沟通效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形成居民合理预期,推进商业银行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加快发展货币市场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

  • 宏观经济因素包含哪些内容
  • 国家宏观经济分析,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总指标.投资指标.消费指标.金融指标.财政指标五大方面.具体宏观经济分析包括的内容如下. 一.国民经济总体指标包括: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 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一般用 ...

  •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 摘要: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已达到较高水平.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在于:货币供给增长过快,国际国内的农产品及资源价格上涨过猛,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较大,快速发展引起的需求扩张.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有负面影响,政府应采取相应对策予以治理. 关键词:通货膨胀:成本:需求:对策 中图分类号:F8 ...

  • 商业统计名词解释
  • 商业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 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 这个指标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 活消费品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 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社 ...

  • 货币银行学电大上机考试小抄
  • 单选 1.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量指标中的货币增长率指标反映了(货币增量)的状况. 2.在货币层次中,货币具有(流动性越强,现实购买力越强)的性质. 3.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是(现金) 4.货币在(商品买卖)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5.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表明(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6.信用货 ...

  • 中国货币需求研究
  • 经济纵横・2009年第6期 中国货币需求研究 王 元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00) 摘要:本文对中国货币需求的基本状况和特征进行分析,借鉴经典理论方法分析了货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货币需求函数,以1992-2006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实证方法得到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的 ...

  • 从货币层次看我国的高经济货币化比率
  • 摘要:经济货币化程度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进程最重要的标志.近年来我国的M2/GDP值持续增长,已经达到了一个畸高的水平.本文从货币层次入手,通过分析高M2的构成及变动,发现造成我国高经济货币化比率的原因之一的确是我国居民的高储蓄倾向,同时过高的储蓄倾向会不利于我国执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

  • 我国城乡储蓄存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 N货币与资本 ORTHERNECONOMYAND我国城乡储蓄存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瑛龙,吴安兵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成都61005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增长,人民生摘要: 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每年都以一定的速度在增加,本文利用1978年至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 ...

  •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 摘要:基于湖北省武汉市购房群体的感知调查数据,运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考量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数据显示:认为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综合效果较差的居民占45.6%,政策实施效果较满意的居民占35.42%,认为政策实施效果一般的居民人数占18.96%.鉴此,政府应加强税收政策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应用,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