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

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

怒斥光明的消逝

张晓舟 @ 2007-6-12 2:08:40

小文人或小资文人容易把孤独唱熟唱俗,把黑暗的心,把海底的沉珠变成冰淇淋上的小樱桃,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知识分子则容易将一座巍然耸立的冰淇淋当作血染的正义之塔,在塔尖上插一杆大旗俯视并指引苍生。拿到周云蓬新专辑《中国孩子》,乍看《金斯堡妈妈的一封信》,有点担心它会不会混同于如今越来越猖獗的小文人调调,而《一个儿童的共产主义梦想》也难免让人联想到那类动辄就要为穷人血战到死的民谣格瓦拉……

然而周云蓬不抽孤独牌雪茄也不嚼人民牌口香糖。他只是被大地放逐,被音乐俘虏。他引用了迪伦·托马斯的诗句:“Rage, Rage against……”不是Rage against the machine(一支摇滚铁血军团的名字)而是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怒斥光明的消逝。这位9岁失明的行吟诗人在《如果你突然瞎了该怎么办》中提供了无数选择,一边当面为命运点火,一边背后说它的风凉话,一会给死神穿上红舞鞋,一会为厄运鼓掌。“如果你突然瞎了该怎么办”的发问故意用电脑调变得如此不正经如此白痴,而回答者的南腔北调令人发笑,举重若轻,就这样与厄运和平共处。

这张唱片很容易托举起一个底层歌手乃至现实主义斗士的形象,有朋友甚至说《黄金粥》是仇富。还是把阶级斗争的高帽摘掉吧,周云蓬不是Rage against the machine(怒斥国家机器)的铁血斗士,他怒斥的,也已远不仅仅是自己失明的厄运,他怒斥的,是善与美的流失和毁灭。

如果说《黄金粥》只是略施文字游戏小技,而《买房子》这样的市井小调也还得加上一个稍稍形而上的注释才不失深刻,那么《中国孩子》便无须多言,假如你看过关于克拉玛依大火、沙兰镇泥石流和河南艾滋病村的报道的话。它永远不会像《黄孩子》那么发烧像《龙的传人》那么流行,这首杰作要真正广为流传,或许必须把歌词登在《南方周末》的头版,并将之当作鲁迅《狂人日记》(“救救孩子”,“吃人”……)的延伸注释,再把它当作儿童慈善基金会的主题歌。听听木吉他与大提琴如何互相倾诉,听听周云蓬的高音如何刺痛苍天,周云蓬的《中国孩子》是堪与罗大佑的《亚细亚的孤儿》比肩的经典,两首歌都有童声合唱,只是罗大佑的小朋友太沉重,而周云蓬的小朋友只是天真地“呀呀”学唱—他们得长大之后才懂得这首歌。周云蓬在演出独自弹唱时用来过渡的“呀~呀呀”的吟唱很像苏联歌手维索斯基,但如同平克·弗洛伊德的《墙上的另一块砖》、罗大佑的《亚细亚的孤儿》一样,这首歌少了童声合唱魅力会顿失一半。

与“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的激愤不同,《一个儿童的共产主义梦想》的反讽则是温和的,此歌证明周云蓬除了驾驭奇峰叠起的华章,还更善于粗茶淡饭信手拈来化民歌为市井小调。歌唱过金斯堡妈妈发疯的共产主义老年,歌唱过自己想当兵又想喝酒想睡觉的共产主义童年之后,周云蓬遁入悬棺的澄明佛境,吉他重复句有如江水迤逦绵延,而印度手鼓(和中的大提琴一样,都是小河做出来的)有如死水乍起微澜,最终一曲终了是悲悯的藏密咒语……无意间似也见证了时代信仰之翻云覆雨,所谓从小我到大我到无我。所谓人生如戏,比之第一张专辑《沉默如谜的呼吸》,这张《中国孩子》制作更为新鲜丰富,十几年前便与周云蓬一道走南闯北卖唱的小河证明了自己的制作才华,这张唱片充满了小河式或美好药店式的戏剧感,《煮熟的鸭子飞走了》用上了小河最近痴迷的戏曲元素,《买房子》以脚步声的采样调变和口哨轻松开头,继而让合成器铜管故作庄严地指挥买房大军,最后是突如其来的《天鹅湖》搞笑合唱,一首素朴的市井小调被搞成皆大欢喜皆大悲哀的一出闹剧,就像小百姓的小日子被社会搞得狼烟四起。而《一个儿童的共产主义梦想》被置于日常聊天背景中,典型的小河式把戏时而强调间离效果时而又不断弥合音乐与生活的界限—录音室本来就在他家中。周云蓬的歌声一如既往地稳如泰山静如秋水,而小河在这黑山白水的淡墨间挥洒斑驳浓艳的色彩,如同周云蓬的妻子小雅画的封面:红,蓝,绿,一齐一个劲儿地燃烧……周云蓬喜欢向朋友描述他香山家门外壮丽的风景,他肯定看到了更多的秘密和奇迹。

不要做克拉玛依的孩子,火烧痛皮肤让亲娘心焦

不要做沙兰镇的孩子,水底下漆黑他睡不着

不要做成都人的孩子,吸毒的妈妈七天七夜不回家

不要做河南人的孩子,艾滋病在血液里哈哈地笑

不要做山西人的孩子,爸爸变成了一筐煤你别再想见到他

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饿急了他们会把你吃掉

还不如旷野中的老山羊,为保护小羊而目露凶光

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爸爸妈妈都是些怯懦的人

为证明他们的铁石心肠,死到临头让领导先走……

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

怒斥光明的消逝

张晓舟 @ 2007-6-12 2:08:40

小文人或小资文人容易把孤独唱熟唱俗,把黑暗的心,把海底的沉珠变成冰淇淋上的小樱桃,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知识分子则容易将一座巍然耸立的冰淇淋当作血染的正义之塔,在塔尖上插一杆大旗俯视并指引苍生。拿到周云蓬新专辑《中国孩子》,乍看《金斯堡妈妈的一封信》,有点担心它会不会混同于如今越来越猖獗的小文人调调,而《一个儿童的共产主义梦想》也难免让人联想到那类动辄就要为穷人血战到死的民谣格瓦拉……

然而周云蓬不抽孤独牌雪茄也不嚼人民牌口香糖。他只是被大地放逐,被音乐俘虏。他引用了迪伦·托马斯的诗句:“Rage, Rage against……”不是Rage against the machine(一支摇滚铁血军团的名字)而是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怒斥光明的消逝。这位9岁失明的行吟诗人在《如果你突然瞎了该怎么办》中提供了无数选择,一边当面为命运点火,一边背后说它的风凉话,一会给死神穿上红舞鞋,一会为厄运鼓掌。“如果你突然瞎了该怎么办”的发问故意用电脑调变得如此不正经如此白痴,而回答者的南腔北调令人发笑,举重若轻,就这样与厄运和平共处。

这张唱片很容易托举起一个底层歌手乃至现实主义斗士的形象,有朋友甚至说《黄金粥》是仇富。还是把阶级斗争的高帽摘掉吧,周云蓬不是Rage against the machine(怒斥国家机器)的铁血斗士,他怒斥的,也已远不仅仅是自己失明的厄运,他怒斥的,是善与美的流失和毁灭。

如果说《黄金粥》只是略施文字游戏小技,而《买房子》这样的市井小调也还得加上一个稍稍形而上的注释才不失深刻,那么《中国孩子》便无须多言,假如你看过关于克拉玛依大火、沙兰镇泥石流和河南艾滋病村的报道的话。它永远不会像《黄孩子》那么发烧像《龙的传人》那么流行,这首杰作要真正广为流传,或许必须把歌词登在《南方周末》的头版,并将之当作鲁迅《狂人日记》(“救救孩子”,“吃人”……)的延伸注释,再把它当作儿童慈善基金会的主题歌。听听木吉他与大提琴如何互相倾诉,听听周云蓬的高音如何刺痛苍天,周云蓬的《中国孩子》是堪与罗大佑的《亚细亚的孤儿》比肩的经典,两首歌都有童声合唱,只是罗大佑的小朋友太沉重,而周云蓬的小朋友只是天真地“呀呀”学唱—他们得长大之后才懂得这首歌。周云蓬在演出独自弹唱时用来过渡的“呀~呀呀”的吟唱很像苏联歌手维索斯基,但如同平克·弗洛伊德的《墙上的另一块砖》、罗大佑的《亚细亚的孤儿》一样,这首歌少了童声合唱魅力会顿失一半。

与“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的激愤不同,《一个儿童的共产主义梦想》的反讽则是温和的,此歌证明周云蓬除了驾驭奇峰叠起的华章,还更善于粗茶淡饭信手拈来化民歌为市井小调。歌唱过金斯堡妈妈发疯的共产主义老年,歌唱过自己想当兵又想喝酒想睡觉的共产主义童年之后,周云蓬遁入悬棺的澄明佛境,吉他重复句有如江水迤逦绵延,而印度手鼓(和中的大提琴一样,都是小河做出来的)有如死水乍起微澜,最终一曲终了是悲悯的藏密咒语……无意间似也见证了时代信仰之翻云覆雨,所谓从小我到大我到无我。所谓人生如戏,比之第一张专辑《沉默如谜的呼吸》,这张《中国孩子》制作更为新鲜丰富,十几年前便与周云蓬一道走南闯北卖唱的小河证明了自己的制作才华,这张唱片充满了小河式或美好药店式的戏剧感,《煮熟的鸭子飞走了》用上了小河最近痴迷的戏曲元素,《买房子》以脚步声的采样调变和口哨轻松开头,继而让合成器铜管故作庄严地指挥买房大军,最后是突如其来的《天鹅湖》搞笑合唱,一首素朴的市井小调被搞成皆大欢喜皆大悲哀的一出闹剧,就像小百姓的小日子被社会搞得狼烟四起。而《一个儿童的共产主义梦想》被置于日常聊天背景中,典型的小河式把戏时而强调间离效果时而又不断弥合音乐与生活的界限—录音室本来就在他家中。周云蓬的歌声一如既往地稳如泰山静如秋水,而小河在这黑山白水的淡墨间挥洒斑驳浓艳的色彩,如同周云蓬的妻子小雅画的封面:红,蓝,绿,一齐一个劲儿地燃烧……周云蓬喜欢向朋友描述他香山家门外壮丽的风景,他肯定看到了更多的秘密和奇迹。

不要做克拉玛依的孩子,火烧痛皮肤让亲娘心焦

不要做沙兰镇的孩子,水底下漆黑他睡不着

不要做成都人的孩子,吸毒的妈妈七天七夜不回家

不要做河南人的孩子,艾滋病在血液里哈哈地笑

不要做山西人的孩子,爸爸变成了一筐煤你别再想见到他

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饿急了他们会把你吃掉

还不如旷野中的老山羊,为保护小羊而目露凶光

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爸爸妈妈都是些怯懦的人

为证明他们的铁石心肠,死到临头让领导先走……


相关内容

  • 给家长的一封信
  • 写了四封给中国学生的信后,许多学生问我:“开复老师,你为什么不写一封信给我们的父母呢?作为一个父亲,你可以分享你教育子女的理念和经验。”   作为一个热衷教育的父亲,我确实有不少教育孩子的经验。但对这封信我一直有些犹豫,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在好几位同学的多次鼓励下,我逐渐意识到了写这封信的重要。 ...

  • 父母给子女的一封信
  • 培养懂事明理的孩子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做一个好孩子的必备条件。但是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而是要成为懂事、明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会盲从他人,而不见得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做。懂道理的孩子善于分析每件事背后的原委,他们会在父母讲的话有道理时百分之百地服从,在父母的话不完全正确时则会 ...

  • 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之三岁到十三岁
  • 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 之 三岁到十三岁:读经十年 选择教材最重大的原则 我们教他念书,让他读书,念什么书.读什么书呢?现在体制是让他念白话文.读白话文.什么白话文?就是他懂的文章,这也是受杜威「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论的影响.现在,我们想一想,是不是一定要念.读这种文章呢?我们可以不可以改变另 ...

  • 带孩子过春节注意事项
  •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大人们忙着买年货.准备年夜饭.走亲访友或是外出度假,而我们学龄前的孩子却在人生的头几个春节里由于大人的不注意而吃尽了苦头:有些孩子被烫伤.炸伤.走失,有些则是患上了节日综合症,因腹泻.积食而生病上医院的也不少,如何带孩子们顺利渡过春节呢?在这里就为广大家长讲解如何带孩子顺 ...

  • 曾仕强家庭教育讲座文稿
  • 曾仕强家庭教育讲座文稿 一.全世界都是三代同堂 孩子的好坏看品德,品德的好坏看家教. 三代同堂合理,否则小孩容易成为父母的实验品,向自己的父母学习,长辈的年龄就是经验,无法逾越. 中国人是宗族观念,孩子的心中有父母,在外的行为就检点,有敬畏感. 身教胜过言传,对父母的态度,孩子会学习,三代同堂的好处 ...

  • 幼儿园家庭教育
  • 1. 培养自主独立的孩子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所以他们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放不开手脚.这样导致了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也有些父母会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但是这通常会使很多人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但是,二十一世纪将是"自主选择"的世纪.&q ...

  • 请你再不要这样"逗"小孩!
  • "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你妈妈有了小弟弟,不喜欢你了怎么办?","来,陪叔叔喝一口",中国人爱逗孩子,特别爱逗亲戚朋友的孩子.但中国人逗孩子的方式不是夸孩子,而更多是恶作剧,有时甚至会酿成惨剧.近期就发生两起大人"逗" ...

  • 孩子教育方法
  • 政治李老师推荐孩子教育方法 点滴荟萃与家长共勉 建议所有父母看一看!尤其是孩子未满13岁的家长! 他从教三十多年,曾任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等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2003年他所带55名学生的一个班,37人进了清华.北大,10人进了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等名校.他被评选为&qu ...

  •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女性,尤其是妈妈的言传身教,是子女最重要的三观源泉,它也决定着家庭成员的层次和幸福. 世人常说以史为鉴,若你喜欢读历史故事,便会有个十分有趣的发现,那就是每一位名人的身后,几乎都有一位睿智深明.有层次有见识.三观极正的母亲. 孟母三迁.陶母退鱼.欧母画荻.岳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