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周恩来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周恩来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恩来精神 弘扬传统美德

周恩来精神涵盖了中华民族全部传统美德的精髓,涵盖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全部道德内容,一代伟人的千秋风范为广大干部群众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应该把周恩来精神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应该使之熔铸在机关工作作风之中。

第一,修身律己、慎独自省。周恩来严于律己,勇于自我改造,自我批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一名言,就是周恩来总理修身自律的真实写照。从学生时代起,他就逐步培养起注重实际、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他认为'发于言,著于行,无丝毫假借,无智力相拢。'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对自己的要求:'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背宜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等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没有人不肯善始,但能够持之以恒,做到善终的人却不多。而周恩来同志却能够毕其一生来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克己奉公,以他严于律己的实际行动,既给党的各级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也在人民心中立起了不朽丰碑,真正达到了思想道德修养中一个很高的境界-慎独自省。

第二,敢于负责 勇于担当。70年代初,****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群众不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的宋平同志汇报了**的灾情。周总理听完汇报,神色十分严峻。他说,'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周总理的敢于担当,不仅仅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提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在大事面前敢于承担的胸襟,也体现了一个大国总理的伟人风范。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更要敢担责任。大事难事看担当。在现实工作中,风险、责任无处不在,任何地方、任何部门、任何岗位、任何时候,都会有责任和风险,都会有困难和艰辛。如果前怕狼、后怕虎,这也怕,那也怕,畏首畏尾,是谈不上'担当'的。责任心、事业感必不可少,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拿出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勇气,不以任何理由延误工作,不以任何借口服务缺位,勇敢地承担该担的责任,做好该做的工作,真正做到责任上身、工作上心,不讲困难、不讲条件,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往前赶。

第三,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周恩来一生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世人公认的楷模、典范。周恩来的少年因家道败落,经济一直非常窘迫,常要靠亲戚、好友、学校的接济才能得以维持。但少年周恩来,志存高远,更加勤勉,坚持努力地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家庭分忧,报答接济自己的亲朋和同学。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竟过着'废止朝食,日食两餐,不食荤食'的生活。他曾说:就是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我们还是要勤俭节约,总不能铺张浪费地建设共产主义吧!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生活习惯,一直影响着他的一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在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的精神,我们就能够不断克服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第四,崇尚节操,浩然正气。周恩来身居一国总理的高位,从不谋私。他平时外出开会或到基层视察工作,喝茶、吃饭、洗衣都是自己付钱。周恩来是党内透明度很高的领导人,他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他多次讲过自己亲属中有劳改分子,这是指与他一同长大,小时候交情很深的一位堂兄。抗战时此人帮助我们建过电台,解放后仍留在铁路系统工作。1953年因历史问题和经济问题被判刑劳改。这个堂兄的孩子因家庭关系,入党后一直没能转正,1958年来找周恩来。周恩来帮助他正确认识家庭问题,鼓励他接受党组织考验,说'不能因为你是总理的亲属就去干涉'你的转正问题。这个堂兄的孩子后来终于靠自己的努力转为正式党员。正气,指的是一个群体、社会所形成的正派作风和良好风气。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群体、一个党、一个国家、一种社会制度,是正气浩然,还是邪气猖獗,往往是走向进步和兴旺,还是走向衰落和腐败的重要标志。浩然正气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种顶天立地的人格和节操。新世纪新阶段的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做廉洁从政的模范。廉洁从政,必须弘扬浩然正气。

'周恩来精神'是镜子,是旗帜,更是修身养性的榜样,弘扬周恩来博大精深、感人至深的崇高品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他蕴涵的这些精神都是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如何做人、提升人格境界的重要内容。 《>学习周恩来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周恩来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恩来精神 弘扬传统美德

周恩来精神涵盖了中华民族全部传统美德的精髓,涵盖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全部道德内容,一代伟人的千秋风范为广大干部群众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应该把周恩来精神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应该使之熔铸在机关工作作风之中。

第一,修身律己、慎独自省。周恩来严于律己,勇于自我改造,自我批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一名言,就是周恩来总理修身自律的真实写照。从学生时代起,他就逐步培养起注重实际、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他认为'发于言,著于行,无丝毫假借,无智力相拢。'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对自己的要求:'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背宜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等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没有人不肯善始,但能够持之以恒,做到善终的人却不多。而周恩来同志却能够毕其一生来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克己奉公,以他严于律己的实际行动,既给党的各级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也在人民心中立起了不朽丰碑,真正达到了思想道德修养中一个很高的境界-慎独自省。

第二,敢于负责 勇于担当。70年代初,****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群众不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的宋平同志汇报了**的灾情。周总理听完汇报,神色十分严峻。他说,'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周总理的敢于担当,不仅仅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提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在大事面前敢于承担的胸襟,也体现了一个大国总理的伟人风范。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更要敢担责任。大事难事看担当。在现实工作中,风险、责任无处不在,任何地方、任何部门、任何岗位、任何时候,都会有责任和风险,都会有困难和艰辛。如果前怕狼、后怕虎,这也怕,那也怕,畏首畏尾,是谈不上'担当'的。责任心、事业感必不可少,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拿出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勇气,不以任何理由延误工作,不以任何借口服务缺位,勇敢地承担该担的责任,做好该做的工作,真正做到责任上身、工作上心,不讲困难、不讲条件,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往前赶。

第三,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周恩来一生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世人公认的楷模、典范。周恩来的少年因家道败落,经济一直非常窘迫,常要靠亲戚、好友、学校的接济才能得以维持。但少年周恩来,志存高远,更加勤勉,坚持努力地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家庭分忧,报答接济自己的亲朋和同学。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竟过着'废止朝食,日食两餐,不食荤食'的生活。他曾说:就是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我们还是要勤俭节约,总不能铺张浪费地建设共产主义吧!他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生活习惯,一直影响着他的一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在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的精神,我们就能够不断克服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第四,崇尚节操,浩然正气。周恩来身居一国总理的高位,从不谋私。他平时外出开会或到基层视察工作,喝茶、吃饭、洗衣都是自己付钱。周恩来是党内透明度很高的领导人,他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他多次讲过自己亲属中有劳改分子,这是指与他一同长大,小时候交情很深的一位堂兄。抗战时此人帮助我们建过电台,解放后仍留在铁路系统工作。1953年因历史问题和经济问题被判刑劳改。这个堂兄的孩子因家庭关系,入党后一直没能转正,1958年来找周恩来。周恩来帮助他正确认识家庭问题,鼓励他接受党组织考验,说'不能因为你是总理的亲属就去干涉'你的转正问题。这个堂兄的孩子后来终于靠自己的努力转为正式党员。正气,指的是一个群体、社会所形成的正派作风和良好风气。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群体、一个党、一个国家、一种社会制度,是正气浩然,还是邪气猖獗,往往是走向进步和兴旺,还是走向衰落和腐败的重要标志。浩然正气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种顶天立地的人格和节操。新世纪新阶段的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做廉洁从政的模范。廉洁从政,必须弘扬浩然正气。

'周恩来精神'是镜子,是旗帜,更是修身养性的榜样,弘扬周恩来博大精深、感人至深的崇高品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他蕴涵的这些精神都是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如何做人、提升人格境界的重要内容。 《>学习周恩来精神心得体会》


相关内容

  •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 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一:参观纪念馆心得体会 一早,我们来到纪念碑前,首先横在我们眼前的是上百层的三组台阶,让我们为之一振,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也是百色人民对烈士们的崇高的敬意学习心得体会 .我们还是列队上前,在上去的途中,可谓非常艰辛苦,大家是靠毅力走到纪念碑前的.走完了阶梯,终于看到纪念碑立在那里 ...

  • 学习周恩来关于加强党性修养论述的几点体会
  • 3月5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周恩来同志诞辰纪念日.2016年3月,我特地去周恩来老家江苏淮安参观学习了两天,深感周恩来伟大的一生,他的光辉思想,特别是他关于加强党性修养的一系列论述,以及他为全党作 ...

  • 雷锋事迹心得体会
  • 反观那段历史,被关注的往往不是雷锋本人的生平事迹,而是学雷锋“运动”的沿革。例如,那之后40多年来,每年定期的学雷锋,从来是选在毛主席题词发表日,而非雷锋的诞辰或忌辰。又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里,“学习雷锋运动”是被当作“重大政治事件”载入的;而列在它之前的,是“全国学习解放军、加强政治工 ...

  • 延安红色游心得体会
  • 前几日,我有幸到延安.西安等地进行参观学习,感触很多.特别是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革命纪念馆里那一件件简朴的甚至有些简陋的珍贵历史遗物,一张张黑白的甚至有些残破的照片,一副副泛黄的甚至有些模糊的文字,仿佛无声的历史,向我们倾诉着它们曾经历过的峥嵘岁月;还到杨家

  • 党的群众路线总结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从1月以来,党中央要求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局党组的统一部署,我们深入扎实的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后参观了文峰山红色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先烈,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焦裕禄>等红色教育片,集体学习,集体讨 ...

  • 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 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1.<观潮>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 ...

  • 小学党支部工作总结
  • 我校党支部在县委、县教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开展党建工作,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初步形成了一支团结务实、高效、廉洁的领导班子和求真务实乐于奉献的战斗群体,树立了党的良好形象,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 ...

  • 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对话. 2.在阅读中比较深入地体会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的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2(人教版)
  •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2(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2(人教版)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是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进行编排的,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两篇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