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谐运动的合成实验

简谐运动的合成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简谐运动的合成理论实现方法。

2. 观察实验现象,了解简谐运动的合成的特点。 3. 学会利用旋转适量法分析简谐运动。

二、 实验原理.

1.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

若两个同方向的简谐运动,它们的角频率都是ω,振幅分别为A1和A2,初相分别是ϕ1和

ϕ2,则它们的运动方程分别为x1=A1cos(ωt+ϕ1),x2=A2cos(ωt +ϕ2). 因为振动是同方向

的,所以这两个简谐运动在任何时候的合位移x 仍在同一直线上,而且等于这两个分振动位移的代数和,即 x=x1+x2.。

合位移也可以用旋转矢量法求出。如图1所示,两分振动的旋转矢量分别为A1和A2,开始时(t=0),它们与ox 轴的夹角分别为ϕ1和ϕ2,在ox 轴上的投影分别为x1及x2. 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得和矢量A=A1+A2。由于A1、A2以相同的ω绕着o 点作逆时针旋转,它们的夹角(ϕ2-ϕ1)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变,所以矢量A 的大小也保持不变,并以相同的角速度ω绕着o 点作逆时针旋转。从图1中可以看出,任意合矢量A 在ox 轴的投影x=x1+x2,因此和矢量A 即为合振动所对应的旋转矢量,而开始时矢量A 与ox 轴的夹角即为合振动的初相位ϕ。由图可得合位移为x=Acos(ωt +ϕ) 。这就表明合振动仍然是简谐运动,其合振幅为A=

A 1*A 1+A 2*A 2+2A 1A 2cos(ϕ2-ϕ1) 。合振动的初相位

)\A 1cos ϕ1+A 2cos ϕ2。

为tan ϕ=(A1sinϕ1+A 2sin ϕ2)

图1

2. 旋转矢量法:

从坐标原点O (平衡位置) 画一矢量 ,使它的模等于谐振动的振幅A ,并令t=0时A 与x 轴的夹角等于谐振动的初位相φ0,然后使A 以等于角频率ω的角速度在平上绕O 点作逆时针转动,这样作出的矢量称为旋转矢量。显然,旋转矢量 任一时刻在x 轴上的投影x=Acos(ωt+φ0) 就描述了一个谐振动。

当旋转矢量绕坐标原点旋转一周,表明谐振动完成了一个周期的运动。任意时刻旋转矢量与x 轴的夹角就是该时刻的位相。

如图2

所示:

三、 实验内容和步骤

1. 用信号发生器输出一方波频率为 ,接入示波器记录该波的振幅和并且默认初相为0。 2. 用信号输出与第一个波信号频率相同的波,重复1步骤,用示波器测出相位差,即为信号2的初相位。具体方法如下:将两波1) 观察双踪显示波形“交替”与“断续”两种显示方式的特点Y 1、Y 2均不加输入信号,输入耦合方式置“GND ”,扫速开关置扫速较低挡位(如0.5s /div 挡)和扫速较高挡位(如5μS /div 挡),把显示方式开关分别置“交替”和“断续”位置,观察两条扫描基线的显示特点,记录之。2) 用双踪显示测量两波形间相位差① 按图3连接实验电路, 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调至频率为1KHz ,幅值为2V 的正弦波,经RC 移相网络获得频率相同但相位不同的两路信号u i 和u R ,分别加到双踪示波器的Y 1和Y 2输入端。为便于稳定波形,比较两波形相位差,应使内触发信号取自被设定作为测量基准的一路信号。

图 3 两波形间相位差测量电路

② 把显示方式开关置“交替”挡位,将Y 1和Y 2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挡位,调节Y 1、Y 2的(

③将Y 1、Y 2 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AC ”挡位,调节触发电平、扫速开关及 Y1、Y 2 灵敏度开关位置,使在荧屏上显示出易于观察的两个相位不同的正弦波形u i 及u R ,如图4所示。根据两波形在水平方向差距X ,及信号周期X T ,则可求得两波形相位差。

图 4双踪示波器显示两相位不同的正弦波

θ=

X(div)

⨯3600

X T (div)

式中: XT —— 一周期所占格数

X—— 两波形在X 轴方向差距格数

记录两波形相位差于表。 表

为数读和计算方便,可适当调节扫速开关及微调旋钮,使波形一周期占整数格。 1、 两信号同时接入示波器,记录合振动的振幅和相位(重复2步骤计算合成相位)。

2、 理论验证:利用旋转矢量法计算信号x1和信号x2的合振动x 的振幅和相位,进

行比较,分析结论。

四、 注意事项

1. 实验时一定要保持两个信号频率相同。

2. 在读数时进行估读以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五、 思考题

1. 比较旋转矢量法与其他方法的好处?

2. 如果两个相互垂直的同频率的简谐运动合成,该如何解决?

简谐运动的合成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简谐运动的合成理论实现方法。

2. 观察实验现象,了解简谐运动的合成的特点。 3. 学会利用旋转适量法分析简谐运动。

二、 实验原理.

1.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

若两个同方向的简谐运动,它们的角频率都是ω,振幅分别为A1和A2,初相分别是ϕ1和

ϕ2,则它们的运动方程分别为x1=A1cos(ωt+ϕ1),x2=A2cos(ωt +ϕ2). 因为振动是同方向

的,所以这两个简谐运动在任何时候的合位移x 仍在同一直线上,而且等于这两个分振动位移的代数和,即 x=x1+x2.。

合位移也可以用旋转矢量法求出。如图1所示,两分振动的旋转矢量分别为A1和A2,开始时(t=0),它们与ox 轴的夹角分别为ϕ1和ϕ2,在ox 轴上的投影分别为x1及x2. 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得和矢量A=A1+A2。由于A1、A2以相同的ω绕着o 点作逆时针旋转,它们的夹角(ϕ2-ϕ1)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变,所以矢量A 的大小也保持不变,并以相同的角速度ω绕着o 点作逆时针旋转。从图1中可以看出,任意合矢量A 在ox 轴的投影x=x1+x2,因此和矢量A 即为合振动所对应的旋转矢量,而开始时矢量A 与ox 轴的夹角即为合振动的初相位ϕ。由图可得合位移为x=Acos(ωt +ϕ) 。这就表明合振动仍然是简谐运动,其合振幅为A=

A 1*A 1+A 2*A 2+2A 1A 2cos(ϕ2-ϕ1) 。合振动的初相位

)\A 1cos ϕ1+A 2cos ϕ2。

为tan ϕ=(A1sinϕ1+A 2sin ϕ2)

图1

2. 旋转矢量法:

从坐标原点O (平衡位置) 画一矢量 ,使它的模等于谐振动的振幅A ,并令t=0时A 与x 轴的夹角等于谐振动的初位相φ0,然后使A 以等于角频率ω的角速度在平上绕O 点作逆时针转动,这样作出的矢量称为旋转矢量。显然,旋转矢量 任一时刻在x 轴上的投影x=Acos(ωt+φ0) 就描述了一个谐振动。

当旋转矢量绕坐标原点旋转一周,表明谐振动完成了一个周期的运动。任意时刻旋转矢量与x 轴的夹角就是该时刻的位相。

如图2

所示:

三、 实验内容和步骤

1. 用信号发生器输出一方波频率为 ,接入示波器记录该波的振幅和并且默认初相为0。 2. 用信号输出与第一个波信号频率相同的波,重复1步骤,用示波器测出相位差,即为信号2的初相位。具体方法如下:将两波1) 观察双踪显示波形“交替”与“断续”两种显示方式的特点Y 1、Y 2均不加输入信号,输入耦合方式置“GND ”,扫速开关置扫速较低挡位(如0.5s /div 挡)和扫速较高挡位(如5μS /div 挡),把显示方式开关分别置“交替”和“断续”位置,观察两条扫描基线的显示特点,记录之。2) 用双踪显示测量两波形间相位差① 按图3连接实验电路, 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调至频率为1KHz ,幅值为2V 的正弦波,经RC 移相网络获得频率相同但相位不同的两路信号u i 和u R ,分别加到双踪示波器的Y 1和Y 2输入端。为便于稳定波形,比较两波形相位差,应使内触发信号取自被设定作为测量基准的一路信号。

图 3 两波形间相位差测量电路

② 把显示方式开关置“交替”挡位,将Y 1和Y 2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挡位,调节Y 1、Y 2的(

③将Y 1、Y 2 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AC ”挡位,调节触发电平、扫速开关及 Y1、Y 2 灵敏度开关位置,使在荧屏上显示出易于观察的两个相位不同的正弦波形u i 及u R ,如图4所示。根据两波形在水平方向差距X ,及信号周期X T ,则可求得两波形相位差。

图 4双踪示波器显示两相位不同的正弦波

θ=

X(div)

⨯3600

X T (div)

式中: XT —— 一周期所占格数

X—— 两波形在X 轴方向差距格数

记录两波形相位差于表。 表

为数读和计算方便,可适当调节扫速开关及微调旋钮,使波形一周期占整数格。 1、 两信号同时接入示波器,记录合振动的振幅和相位(重复2步骤计算合成相位)。

2、 理论验证:利用旋转矢量法计算信号x1和信号x2的合振动x 的振幅和相位,进

行比较,分析结论。

四、 注意事项

1. 实验时一定要保持两个信号频率相同。

2. 在读数时进行估读以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五、 思考题

1. 比较旋转矢量法与其他方法的好处?

2. 如果两个相互垂直的同频率的简谐运动合成,该如何解决?


相关内容

  • 物理教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 [物理教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对多个具体运动的演示及分析,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合.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不互相影响. 2.利用矢量合成的原理,解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具体情况,会用作图法.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位移.速度合成和分解的问题.能力目标 培养学 ...

  •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技术及现状
  • 第48卷第2期 2008年2月 国钇技岔 TelecommunicationEngineering V01.48No.2 Feb.2008 文章编号:1001-893X(2008)02-0001-05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技术及现状搴 陈文英,陈玲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南京210013) 摘要:介绍了 ...

  •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的规律1
  • 5.3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 (4)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知识教学中应同 ...

  • 注意物理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 注意物理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物理定律和公式一般都是在一定的理想化模型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都只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才适用,因此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注意其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然而,这点却往往被学生所忽视,他们在各种练习中常常不加分析地从题给数据出发,乱套乱用物理 ...

  • 高中物理必修2教材重难点分析
  • 高中物理必修2教材重难点分析 第五章 曲线运动 5.1曲线运动 教学要求: 1.知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2.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 3.感受飞镖.钢球所作的曲线运动 教学重点: 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轨迹曲线的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的受力条件是合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 3.曲线运动的性质是变速运动 4 ...

  • 高一物理 抛体运动
  • §1. 1 曲线运动 学习目标 1.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一般规律.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总结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分析并总结归纳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3.体会当所取变量范围足够小时,变和不变的统一性.曲和直的统一性,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重点] 1. 什么是曲线 ...

  • 1.1飞机投弹与平抛运动教学设计(赛教用)
  • 1.1 飞机投弹与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本节课的<飞机的投弹与平抛运动>,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具体应用,也是以后电磁场中带电粒子做"类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教材主要通过实验及频闪照片来说明平抛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 ...

  • 1高二物理曲线运动说课稿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说课稿§5.3抛体运动的规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抛体运动的规律>.首先我对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对前两节知识的深入应用,加深了学生进一步对曲线运动特点的理 ...

  •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用书_1
  • 第一章 力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要求 这一章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必修物理课所规定的下述教学内容和要求编写的: 内容和要求 演示 力的概念(A) 力的矢量性(A) 重力(A) 重心(A) 形变和弹力(A) 滑动摩擦力(A) 静摩擦和最大静摩力(A) 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 物体的微小形变 静摩擦和最大静摩 ...